首页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

雪涛

最近负责的新项目快上线了(感觉我好像一直在做 0-1),给大家总结了5个一定会遇到的新项目盲区及最新的解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在交付开发前就顺利完成设计输出。


关于苹果账户登录的硬性规定

2020 年 4 月后,我们在设计 iOS 登录界面的时候都知道必须加上苹果官方强行要求的 Apple 账户登录按钮,但关于这个按钮的设计规范其实有比较硬性的规定,没有注意的话到了开发还原的时候就容易踩坑。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在国内的 iOS 登录设计中通常突出的主流登录方式是“微信”,手机登录以及其他的第三方登录都会以更弱一点的视觉方式呈现。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苹果官方是允许对 Apple 账户登录按钮进行一定的自定义的,其中就包含将其弱化为一个圆形的图标按钮,只是图标与圆形按钮的大小比例是官方固定的比例(这个大家直接下载官方提供的图标,它是自带留白的区域的,保持图标与高宽一致就符合要求了)。

而国外的 iOS 登录设计中通常没有那么多的第三方登录方式并存,主要的“Facebook”与手机登录通常会与 Apple 账户登录按钮同一级出现在界面中。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这个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苹果官方对于这种大按钮的限制主要在于 3 个部分:

  • 按钮的高度需要等于图标的宽高(图标官方有提供下载,已经是自带留白区域的)
  • 按钮的高度需要与中间的文案成一定比例(字体是按钮高度的 43%,比如 44 的高度配 19 的字)
  • 图标离左侧最小间距需要超过按钮高度的 10%

剩下的按钮样式,比如颜色和描边也非常有限,只可以使用白色填充黑色描边与纯黑色底这 2 种。

关于安卓启动图标可带动效了

还记的早几年做安卓项目的时候上架应用商店的启动图标输出还是和 iOS 差异不大的,基本就是尺寸换换。这次输出启动图标,被安卓的开发大大告知,安卓可以出这种带动效效果的启动图标了,它的原理和效果,如下图: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实现这个效果的设计配合输出也很简单,只需要整理一下的具体启动图标输出就可以:

1. 启动图标(前景,不带背景的)-108dp(324px)

当然以上仅针对纯色背景,可以与 logo 主体轻易分隔的启动图标。如果是混为一体的话就需要调整输出方式为以下:

  • 启动图标(前景,不带背景的)-108dp(324px)
  • 启动图标(背景)-108dp(324px)

关于全屏切图的压缩限制

这次新项目又遇到了开发中改稿的问题,大部分都因为全屏的背景图切图大小问题。

个别全屏视觉的界面,比如闪屏、登录页、音视频语音等等,我们通常设计时不考虑切图的大小问题就会比较放飞去设计。

但实际情况是一张全屏的花色 3 倍 png 切图基本都在 2M 左右,就算把压缩率提到 80%+(市面上大部分压缩软件的压缩率都很有限,比如大家常用的 tinypng、pp 鸭等),就算你重复压缩,也有至少 200 多 KB,远远超出开发 100k 以内的切图大小限制。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所以不得不要求我们在输出格式的时候抛弃 png 格式,启用 JPG。

不过实际设计时候我们可能仍然会遇到不能用 JPG,必须用 PNG 格式的情况(透明度蒙层),那么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以下 2 个小技巧:

  • 尽量使用纯色背景设计,这样背景图可以用代码来写,主体切图大小可以想对控制小一些。
  • 如果还是需要使用花色背景,建议可以尝试高斯模糊的花色背景,这样开发可以直接用 1 倍图进行拉伸,也可以有效控制切图大小。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最后不想屈服于样式限制的铁汁,一定记得提前输出格式大小康康会不会超标严重(尽量控制在 100k 以内),不然无法落地再好看也没有用咯。

关于动效到底导出什么格式不坑爹

目前关于移动端界面里个别小动效的导出比较主流的几种格式是:Gif、逐帧图、Lottie(Jason)、Webp、Apng。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Gif、逐帧、包括前几年流行的 Lottie 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这里稍微科普 2 个陌生一点的格式:

  • Apng:一个 PNG 格式的位图动画格式图片
  • Webp:2010 年 Google 推出的全部通吃的图片格式(可代替 Jpg、gif、png)

目前我觉得性价比最高的就是 webp,它的优势主要在于:

  • 压缩率极大提升,同分辨率的 webp 比 gif 要小很多
  • 支持位图、支持支持 Alpha 透明和 24-bit 颜色数、支持 3D 翻转(这些 GIf 和 Lottie 都有限制),也就是不会出现毛边啦、变色一类的坑爹情况
  • iOS、安卓都支持(比如同样高性价比的 Apng 只能用于 iOS 端)

唯一的 2 个问题在于:

  • webp 目前只兼容 Chrome 和 Opera 浏览器,其它浏览器不支持。不过基本我们都应用于移动端应用,所以浏览器兼容对这个影响应该还好
  • AE、PS 等各类动效设计的软件无法直接导出 webp 格式,需要通过插件或其他第三方软件转换。

我度娘过一些导出 webp 的方式都不是很好用,问了我司的动效设计师,推荐一个比较简单靠谱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1. 先从 AE 导出逐帧图(记得需要循环的动效做好循环)

不知道如何到逐帧图的看这里:渲染→渲染设置→格式→选择“PNG”序列→导出即可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2.下载 isparta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3. 直接将 AE 导出的逐帧图文件包拖到 isparta 里导出 webp 格式(可选)

关于切图标注协作方式谁家强

设计交付的协同平台现在市面上很多,很多大厂也有自己内部的协同平台来承载设计交付,俺们猪厂用的叫 dbox(非常滴不好用),在强推之下开始申请经费改用 Figma 了。之前为了更换协同平台,把交付的协同平台都做了一番调研,这里给大家直接看表格吧。

新项目设计时一定会遇到的5个盲区,提前替你总结好了!

看完图大家就会发现除了 Figma 大家的使用情况不会差很多,差的主要还是钱。总的来说的建议就是,如果已经从sketch改用Figma的土豪团队就可以直接分享Figma文件链接给开发搞定切图标注以及文件存档这2件事儿了。

如果还在用 sketch 和 XD 的铁汁,交付型的协同平台我个人比较推荐 Zeplin,虽然有的人会说它服务器在国外很卡,我觉得其实还好吧,同时 Zeplin 近几年还解决了 Win 系统适配的问题。

然后最后小吐槽下腾讯的 Xshow。一开始我觉得它是最香的,因为高清度、流畅度到美感几乎都比较完美。一直到我发现了它居然是个完全开放的交付协作平台,也就是别人知道你的账户 ID 之后就可以搜到你并看到你的所有项目文件,瞬间安全系数降为 0。作为一个明显对标企业级的协作平台这么疯狂的植入社交功能,到底是企鹅的社交基因太强大还是怎么肥四?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Nana的设计锦囊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创意设计如何增加粘性?

雪涛

要让创意产生粘性,有效而又持久,你必须有目的性提升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提升?

「让创意产生粘性」

这篇文章将梳理《行为设计学中的让创意更有粘性》中的经验,思考设计背后的六大原则,目的是要帮你把创意变得更有“粘性”。

这里黏性是针对创意而言的,黏性是指你的创意与观点能让人听懂,能被人记住,并形成持久的影响,关注点在听懂—记住—影响。而我们平常谈到创意,想到的是创意的巧精妙。

给设计增加粘性

那么我将用一句话,开启我的分享“万物皆可设计,创意设计也不例外。”

所谓“黏性”,是指你的创意或观点能够让人听懂,能被人记住,并形成持久的影响(换言之,他们能够改变受众的思想或行为)。

创意设计如何增加粘性?我总结了这6个方面

黏性创意的六大原则:

简单(simplicity):如何才能找到观念的根本核心?表达必须简短且深刻。简单=核心+精炼,找到创意的核心,并用精炼的话语将它表达出来,那么你的创意将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举例:王老吉凉茶广告:怕上火,喝王老吉。

意外(Unexpectedness):如何才能吸引听众注意我们的想法?必须打破人们的期待,违反直觉,利用对方的惊讶来提升警觉度和关注度,激发他人的兴趣和好奇。粘性创意最忌讳的是平淡无奇,最基本的吸引力是引起别人的注意力,打破固有思维,最能抓住大家的吸引力,如海底捞各种出乎意料的个性化服务。

具体(Concreteness):如何才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必须借用身体行为和感官信息来加以阐释,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乐于记住具体的事物。实验得出,人们更擅长于记忆具体化的词,而不是抽象的,形成一个长期的记忆力,如:香飘飘一年卖出七亿杯奶茶,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可信(Credibility):如何才能让别人相信我们的创意?必须具备相应的信用背景。我们必须设法帮助他人亲自证实这些构想,也就是观念世界中的“先试再买”的行事哲学。如现在的老爸测评,先进行专业权威的测评报告,得到消费者的信任,最后进行流量转化最后形成卖货的电商渠道。

情感(Emotions):如何才能让别人关注我们的创意?必须得让他人有所感觉。人们更有感觉的往往是人,而不是抽象的事物。很多创意都采用创意本身与情感的联系,如互联网大厂都在进行动物的 IP 设定,其实也是通过故事性的包装增加与消费者情感联系纽带。

故事(Stories):如何才能让别人依照我们的创意行动?我们可以讲故事。故事往往有鼓舞人的力量,我们并不需要创意来激发这些力量。我们只需要准备好生活中每天产生的好东西,通过故事的情节进行吸引粉丝,如快手、抖音很商家都会通过自己的故事情节进行吸引,树立自己的人设形象。

打造成功观点的六项检查表:简、奇、具、信、情、事。合起来的英文首字母为(SUCCES)。

在营销设计中如何提升用户感受

以上是体验设计学的一些理论,我们经常会在实际商业项目中思考,如何把商业目标与设计做结合?

创意设计如何增加粘性?我总结了这6个方面

我们进行设计时候首先应该关注三点:

  • 商业思维,你做的这个设计为公司/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 用户思维,在做设计之前大量的学习并了解用户环境,了解用户场景,了解你所做的设计是不是会有技术限制。
  • 设计思维,在一个成熟的品牌和设计团队中一定要遵循设计语言的规范、把握市场和行业的设计趋势、并且对于你自己做的设计的结果负责。

设计师针对这三点我们应该怎么提升思考?

创意设计如何增加粘性?我总结了这6个方面

1. 了解商业目标

询问你的产品经理或者运营,从他们那边了解产品想要达成的商业目的是什么?

2. 设计上的支持

从中思考设计该如何支持商业目的,产生商业价值。

3. 监视市场反馈

关注目标完成后的商业价值指标,理解当初的设计思考是否吻合市场的思路。

商业目标可能是:引起市场关注

市场中有很多好的商业案例都在,如增加用户(拼多多砍一刀“简单”)、提高转化率(网易考拉会员卡片“具体”)

创意设计如何增加粘性?我总结了这6个方面

提高客户贡献度(iCloud 升级储存空间,多种选择“具体”)、留住用户(删除软件后哭泣的形象“情感”)

创意设计如何增加粘性?我总结了这6个方面

在这些营销设计中,他们是如何使用打造成功观点并且运用体验设计法则,使用原则后,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化的监视市场反馈上,如转化率、点击率、UV/PV 增长,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没有数据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做问卷、电话回复、App 评价,微博/公众号评价获得反馈。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土拨鼠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适老化设计怎么做?

雪涛

前阵子回老家的时候,在老人家里看到这样一个机器,这个机器的功能主要为家庭教育、视频通话与监控等等。


如果这几个主要功能入口屏幕占比能更大些、界面中的菜单导航层级能再简化些...也不至于连我自己想找到一个能跟亲人通话的入口都比较困难,更别说老人了。



当然了,这个机器最后只被家里的老人当成,一个只会定点报时的“摆设”。


除了把字号放大,适老化设计还需要做什么?以下分享京东直播在适老化设计上的几点探索。



强化对比——看清信息


直到近几年才知道,家里的长辈喜欢发微信语音,其实是因为老花眼打字不方便。


在适老化设计中,需要注意界面中的信息与背景的对比度,是否足以让老年人清楚识别,这涉及到对色域跨度的调整。


我们通过 H(色相)S(饱和度)B(明度)的数值来划分色域。如下图,在统一H值的情况下,规定了10个标准的S、B值,从而形成一个色带。所以我们在前后景的颜色选择上,需要满足跨度至少为5 ,才能让老龄用户清晰地识别到前景信息。



比如在京东直播的老年版界面中,不仅加深了原标准版中的浅灰色文字信息,同时对一些暗文设计也进行了调整,如搜索框暗文“点击搜索主播名/商品”等内容,提升暗文明度以确保与其背景间的色域跨度大于5。


所以在适老化设计中,需要让界面中的信息与其背景间的色域跨度至少为5,才能足以让老年人看清信息



传达共识——看懂内容


90前的人想要表示“打电话”,会用手比出6的姿势贴在耳边;而现在的00后,会用手掌当作手机的样子贴在耳边来表示…


在让老年人能够看清界面中的信息之后,我们的设计还需要有更清晰的表意信息,让他们能够看懂。其中的关键在于,这些信息是否能够“传达共识”。


无法传达共识的设计,就像00后的小孩突然摆出用手掌贴在耳边的姿势,家里的老人看了可能也无法领会到,这表示的是“打电话”的意思。


在设计中想要”传达共识”,需要尽量避免图形icon的单独出现,用纯文字或图+文的形式表达。不过除了给图标加上文字,其实我们在图标本身的设计上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比如同样表达“话费充值”,是用手机还是座机,哪个更能让那个年代的长辈理解?哪些事物是那个年代惯用的,哪些事物是在那之后才诞生的?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的东西,哪些又是专属于互联网世界的产物呢?


所以在适老化设计中,除了帮界面里的所有图标加上文字以外,在图标的设计上也可以结合年代、群体环境的因素,让图形表现的是老龄年代惯用的、日常生活中固有的内容,让老年人也能轻松领会到,这表示的是什么。



联系认知——找到点击区


就算没使用过手机的人,在生活中看到凸起的事物也会忍不住按一按;但如果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圆圈,就不太可能有这种反应了。


在适老化界面中,需要代入更多能够联系生活经验的认知锚点,帮助老年人顺利在界面中找到点击区域。其实不妨回想一下,即使是现在熟练使用手机的我们,也是从当时iOS4的拟物化界面,开始慢慢地培养心智,才能到如今就算看到一个线框、甚至只有纯文字,也能轻松分辨出哪里是可点击的按钮。


而当下的老人,也正像当时一开始接触智能手机的我们,需要在界面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的对照,才能利用熟悉的事物作为认知锚点,帮助自己理解联系上一些陌生的概念。


比如将界面中可点击的区域强化投影或高光,帮助老人们联系起生活中对凹凸的认知试着去点一点。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把一些会对点击认知产生干扰的内容进行弱化。



比如在标准版的京东直播中,存在像红包雨、奖券这种运营标签,其样式看起来与按钮很像,但实际为不可点区域,所以在老年版界面中弱化了这些标签,将他们与所在的列表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背景,让视觉重心聚焦在可点击的按钮上。


所以在适老化设计中,除了需要对可点击区域强化投影以联系认知,也需要将一些不可点击的干扰项进行弱化,保证视觉重心最终落在可点击区域上



行为指引——完成点击


美国新泽西北部一家电影院做了一个潜意识实验:在电影中每隔5秒就插入0.03秒的字幕,写着“吃爆米花”和“喝可乐”,虽然人的肉眼无法捕捉到0.03秒出现的事物但它们可以堆积成潜意识,随后当天影院的可乐销量增加15%,而爆米花则增加了58%。


在适老化设计中,我们还可以运用潜意识作为界面中的隐形向导,帮助老年人顺利完成目标行为。


比如在按钮的文案中包含行为动作、结果去向的内容,像“点击领券”中的“点击”——对当下需要完成的动作描述,“领券”——动作完成后的结果去向,让每个一眼晃过的引导效果堆积,成为界面中的隐形向导,帮助老年人了解如何完成操作。


像在京东直播的老年版界面中,也同样设计了这些隐形向导。比如在列表上加入“点击进入直播间”的按钮,引导老年人顺利了解到“我当下可以进行点击”以及“我点击后可以进入直播间”的信息。



除了对按钮文案的调整,我们还可以为一些非明确的可点击区域加上行为指引。比如在主播力荐中,每个商品图片都可点击看对应的主播讲解,因此为每个商品加上带明确行为意图的点击按钮,避免让人以为这只是一些展示图而并不知道这其实都是可以点击的。


所以在适老化设计中,可以在按钮文案中加入行为动作、结果去向的内容,同时对一些非明确的可点击区域加上行为按钮,发挥潜意识的隐形引导作用,帮助老年人顺利地完成目标行为。



以上仅展示阶段性成果,设计方式、设计理念等,我们的探索远没有结束,期待下一次分享中与你们的交流。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SDL艺术实验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建立价值思维?

雪涛

用户体验设计就像是一场直面自我的修行,无论是从认知提升、工作能力等维度,都在时间和实践中不断去促进自我对事物的探索,在过程中不断获取对世界的感知和成就感。在学校里所接触的关于交互设计的认知,大部分局限于产品领域与基础交互,而后逐渐过渡到交互体验与设计的结合并且作用于商业,成长过程中也会不断思考,这次想聊聊设计价值,大概分为三点:价值思维、价值判断、价值体现。

建立价值思维

我的设计能够给用户/产品产生什么价值?如何体现设计的价值?可能很多朋友也会和我一样有这样的疑惑,假如能够在接触需求后便思考该需求背后的价值,那对应的行动也会有很大差异性。

1. 设计的困境

可能对于大部分的设计师而言,作为主要的执行力,需要肩负起项目的责任,所以会把大部分时间都投身在项目需求和日常沟通来提升自身能力,很少有剩余时间去沉淀已做完的设计,只有在产品体验会或者其他渠道的反馈中获取最后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像是打补丁,既无法体现设计价值,自身能力也无法得到完整的提高。然而促使设计师进步的往往不是技能的熟练,而是对业务需求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需要树立起价值的概念,价值可以驱使行动产生改变。

2. 价值驱使行动

价值观因人而异,而价值观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引导其做出选择,对价值的思考取决于思维上升空间有多大。因此需要有一个思维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建立起价值思维,可以帮到我们更加有逻辑的思考。相信许多朋友都听过「Why-How-What」即黄金圈法则,个人认为可以从日常需求中帮助设计师建立起一套价值思维。黄金圈解析:

  • Why:为什么做一件事,基于什么样的目标
  • How:怎么做,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 What:具体的行为

设计师进阶知识点:如何建立价值思维?

△ 图片来自网上

3. 黄金圈法则实践

了解黄金法则后,我们看看如何把黄金圈的思维模型运用到工作中。

假设我们接到一个「商城系统」的设计需求,可以尝试这样拆分:

WHY:我为什么做

  • 商城是产品重要的盈利渠道,能够为产品带来核心收益
  • 设计赋能商业化,是设计的价值体现
  • 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理解产品的商业化结构

关注点:站在产品角度,对产品真正的帮助和提升

HOW:我要怎么做:

  • 梳理玩家的购物场景和细分需求
  • 整理同类竞品的优缺点,挖掘机遇点
  • 明确设计目标,突出商品展示特点

关注点:需求做的更好,超出玩家预期

WHAT:需要做什么

  • 高效便捷的购买流程
  • 兼顾玩家的情感诉求(炫耀、仪式感)等细分场景设计

关注点:让玩家使用更加高效,满足多种场景

综上所述,设计师处于不同的阶段,所关注的价值层面对应的行动也会不同,不仅要求设计师在需求之外还需要全局思维的思考延伸,了解当前产品阶段最需要的是什么,更多需要设计师自我审视,建立价值思维的思考模型,不仅仅停留在行动层的思考。

(我为什么要做)价值观——(我要怎么做)能力——(我要做什么)行动

形成价值判断

「黄金圈」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价值思维,然而每个设计师有各自的价值衡量,以下是我认为的一些价值维度:

1. 层次与目标

日常我们总会接受到大大小小的需求,简单和复杂会掺杂混合,从工作角度而言需求是都要做的,但是从设计价值的角度而言,需求是有轻重缓急之分。那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呢,一般的设计需求从目标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 基础目标:满足「可用性」
  • 体验目标:满足「易用性」
  • 惊喜目标:满足前两者基础,让用户感受「愉悦感」并且超出预期

设计师进阶知识点:如何建立价值思维?

2. 二八法则分配

当有了一个基础划分后,就可以对需求进行合理评估,考虑到现实情况下通常会面临这些情况:

时间紧迫:日常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协作沟通和跟进

精力有限:任务重加班多,无法长时间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所以可尝试根据二八法则对时间精力进行分配,对于一些价值较低的需求,可以和需求方充分沟通,过滤无效信息后快速处理;对于价值较高的需求,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设计与打磨。对于初中级的设计师来说,满足「可用性」和「易用性」是仍需要多加锤炼的基础能力,对于高级以上的设计师来说,有了一定的经验下达成前两者较为容易,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在「愉悦感」的设计上。

体现设计价值

前面讲了价值与判断,但设计无论是赋能或者是驱动,还是需要明确最终目标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最终服务于产品解决问题。那如何体现设计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简单抛出两点:

1. 提升体验和口碑

虽然不能直接为产品带来实际收益,但是带来体验提升,而口碑的增长相当于为长线运营打下基础,也为后续进入的产品矩阵留下增长空间,例如最近大火的《天地劫》,相信后续的出品也会让玩家更加期待。

像这类的例子有许多,例如《王者荣耀》的公众号还有专门的 UI 迭代日记,即便是运营多年的产品仍然在不断的打磨和提升体验,为产品带来正面影响。

设计师进阶知识点:如何建立价值思维?

△ 图片来自王者荣耀公众号

2. 带来商业利润,促进社交、消费增长

这类体现通常是商业化/社交相关,《阴阳师》众所周知的抽卡系统和「画符咒」的交互方式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交互动和用户增长,还有《Pokémon GO》捕捉宝可梦和「投掷精灵球」,促进了玩家大量的线下的互动场景,我认为这些都是设计价值的体现。

设计师进阶知识点:如何建立价值思维?

这些设计相对于大部分玩家是一种「隐形」的存在,不像角色、场景设计等容易被感知,对于设计的价值体现一定不只是给产品锦上添花,是能够通过对用户/玩家群体的理解去塑造和满足需求。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阿泽与设计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会员中心该怎么设计

雪涛

越来越多的产品引入会员系统,如何做好一个会员系统,是当下设计师需要解答的一个命题。




01/

会员体系分析


会员系统的定义:

会员的本质是建立用户分层,便于形成用户的差异化营销,通过这种差异化的营销达到以下四种目的:

  1. 提高用户留存率(增加用户粘性);

  2. 提升用户价值;

  3. 得到会费收益;

  4. 建立流量桥梁;


用户分层:将全体用户细分为会员用户和普通用户

目的:筛选出高价值用户(高留存+消费力强),精细化运营

手段:收会员费,建立用户层之间的壁垒

结果:用户自发分层,愿意掏钱的那批人成为会员用户

原则:给会员用户提供卓越的服务,给普通用户提供好用的服务(反例:某网盘限速机制,约等于强卖会员,严重伤害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


会员机制对用户的价值

价格优势:会员专享低价(电商产品有会员专享价、外卖产品有会员红包)

资源优势:增值内容(影视、音乐版权)

体验优势:更好的服务(更快响应、专属客服、无广告等)

心理优势:身份认同(尊贵感标识,与普通用户形成差异。对社交、游戏尤其关键)



会员机制对产品的价值

短期价值:通过收取会员费,提高营收

长期价值:增加用户粘性、巩固并提升市场占比


会员系统如何增加用户粘性?

体验角度:更好的服务、专属福利

心理层面:身份认同、沉没成本(已经花了会员费,越多使用越合算,不然就亏了)





02/

界面拆解


UI界面设计环节,一般的会员体系会涉及到的界面、视觉元素有:

  1. 会员触点/前置曝光

  2. 会员中心

  3. 会员身份等级


2.1 会员触点/前置曝光

所有将用户引导至会员中心页面的入口都可以算作会员触点,触点越多,用户被引入会员中心的可能性越大。但触点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触点会引起用户反感,将触点置于合适位置,能更自然高效地提高转化率。


2.1.1 个人中心:露出会员板块,通常是视觉强调中心。

个人中心是曝光率较高的页面,其中整合了许多重要和必要功能入口。利用个人中心页面,可以很好增加会员信息的曝光。该方式也是最常见且最通用的触点形式,不局限于产品类型。


2.1.2 内容卡点:体验完免费部分之后,会员内容收费,触点卡于两者之间。

  1. 增加用户沉没成本:用户已经在早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免费内容;

  2. 利用用户好奇心:有前文做铺垫,用户行至卡点处,对剩余内容的好奇远超过一般内容;

  3. 需求明确(制造问题):用户开会员就是为了解决剩余内容无法观看这一具体问题,用户总是倾向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要求。


2.1.3 会员专区:建立专享感,将会员内容与普通内容进行区隔。

将付费内容集中在一个区块内,制造差异化,不论是内容质量或者商品价位,本质都是让用户形成会员价值很高的感觉。


2.1.4 会员频道

常见于电商产品,同样是起到区分内容,建立壁垒的作用。


2.1.5 底部提示

使用较为轻量的底部提示,引导用户关注会员信息。该视觉样式还常被用作登录提醒。


2.1.6 小banner

见缝插针式的视觉提示,占用流量最大的首页空间,此时文案的利益刺激尤其重要。


2.1.7 会员专页

使用一个底部tab的权重来承载会员相关信息,可见会员体系的重要性。



2.2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是展示会员权益,以吸引用户开通会员的页面。是用户全面了解会员相关信息的窗口,氛围营造、权益展示、行动点突出,是设计会员中心需要考虑的要点。


2.2.1 会员中心的常见页面结构

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会员中心布局,有差异性也有共性。

氛围感、套餐选择(多套餐情况)、行动点、会员权益,是多数会员中心页面共有的模块,模块之间位置并不固定。


本质上越重要的模块,应该被分配越醒目的视觉表达方式。通过调整位置、面积、视觉对比度等,都可以调整不同模块之间的权重,达到产品想要呈现的优先级效果。



2.2.2 会员中心_氛围感

打造氛围感的方式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2.2.3 会员中心_套餐选择

部分产品不存在套餐选择,只有一种套餐,如盒马。在用户体系中,将用户分为两层,用户会员与非用户会员。部分产品在会员中又进一步分类,推出了多种会员套餐。

常见套餐以时间区分,如包月会员、季度会员、包年会员、连续包年会员等。除此之外,也有以权限范围为区分,如百度网盘的会员VIP和超级会员SVIP,超级会员享受更多特权。还有垂类会员,如视频产品中单独开辟出体育分类,对应设立专门的体育VIP卡。


上方案例中的套餐选择均以卡片的样式展示,除了该种方式,还有可以以列表形式展示。

列表形式的好处在于,套餐在垂直方向铺开,延展性强,当套餐数量改变时,不会影响展示效率,而卡片式的展示形式会造成部分套餐被挤出屏幕,用户需要左右滑动才能浏览全部,交互成本略高。同时,卡片式套餐需要点击选中套餐,再点击行动点,才能触发支付,而列表式模型,直接点击对应套餐项上的按钮即可呼出支付,交互更加简洁。


多套餐模型下,产品往往会重点突出一到两项套餐,从商业层面讲,通常希望用户选择价格更高的套餐,从体验层面讲,将附加值最高的套餐用角标突出,辅助用户决策。



2.2.4 会员中心_行动点

行动点是一个页面中最醒目的元素,往往是由按钮充当。按钮的点击数据也可以直接反映页面的设计是否合理。对于会员中心页面来说,提升关键性按钮点击,往往是改版的目标和方向。


最常见的行动点布局方式有4种:

  1. 购买按钮常驻于底部工具栏

  2. 购买按钮紧邻套餐选择模块,位于页面中部

  3. 页面同时有多个购买按钮

  4. 界面始终存在一个购买按钮


符合一般操作习惯,关键行动点常驻于页面底部,已经被普遍接受。


购买按钮紧邻套餐选择模块,从操作的角度上来说,更加合理,套餐选择完毕之后,购买按钮含义类似“确定”,两个步骤紧密相关,符合格式塔的远近亲疏原则。同时,页面中心相比于页面底部更加容易视觉聚焦,用户能更加容易注意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居中的对话框常用于警示,需要引起用户高度关注,而底部半弹窗往往承载不那么关键的内容,一般承载无破坏性的操作。


购买按钮意味着支付入口,头部卡片上增加支付入口,不妨通过数据观察,测试不同位置的点击效果如何。


随着页面上划,界面中第一个行动点(页面中部)被推出视图,此时底部工具栏浮出,保证页面不管在何位置,始终可见至少一个行动点,让用户随时可以进行支付。



2.2.5 会员中心_权益

会员权益是决定用户是否购买会员的重要因素。有些权益相当实在,如会员折扣、专属红包等,而有些权益的诱惑力相对较弱,不同的权益强度决定了不同的视觉呈现方式。


会员权益细节介绍

会员权益从交互上,可分为两类,可点击和不可点击。不可点击的权益往往在会员中心页面是以宫格图标的形式呈现。而可点击的权益,往往内容详实,需要更多的空间来解释和说明权益的具体内容。

从视觉形式上,也可以分为两类:

  1. 弹窗呈现

  2. 子页面呈现



2.3 会员身份等级

除了购买会员之外,部分产品引入了“身份等级”的概念来将用户进行分层。划分的维度可以是用户的活跃度、裂变能力等,可以依此,设计一系列的会员任务。会员身份等级机制利用了用户的攀比、自我实现等心理,进一步增加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粘性。

会员身份等级一般集中在4-7个之间,其中梯度理论上呈递增趋势。作为设计师,需要将低等级到高等级这种“越来越高端”的氛围烘托出来。不同类型的产品有自己的特色和局限,金融类产品在整体视觉属性上趋于稳定内敛,而娱乐性强的产品则在视觉上限制较少。


随着梯度的增加,设计难度也在增加,如何在不同等级之间拉开合适的视觉感知差距,是一个难点。如上图中的“黑金会员”和“黑金PLUS会员”在视觉上比较雷同,差异较小。当静态视觉发挥空间有限时,可以考虑加入动态元素,增加区分。



徽章系统

与会员等级的本质一样,徽章系统将用户分层,制造不同的用户群,拥有更多、更高级徽章的用户对于产品来说,自然是价值更高的用户,这类用户是产品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是产品的深度体验者,他们的意见反馈相比于普通用户更加准确和反映问题。




03/

小结


随着产品本身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产品选择加入会员体系。会员体系无论对产品的短期或者长期利益都至关重要,从短期来讲,直接增加营收,从长期规划来讲,对于增加用户粘性、提高市场份额也有着重要意义。作为设计师,如何把用户对于会员期待的“价值感”、“尊享感”用体验的形式呈现出来,至关重要。


会员体系涉及到的相关设计细节很多,小到一个会员标签,大到一级页面,其中的设计细节更是不胜枚举。将庞大的概念不断拆解为一个个细小的可控的模块,加以分析和总结,始终是沉淀设计经验的方法之一。高大上的观念理论,需要一个个见微知著的细节支撑。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doo_W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 端设计稿尺寸究竟是多少?

雪涛

设计尺寸一直都是设计师最热衷讨论的问题,讨论到最后结论总是一个死板的尺寸,很少有人去讲也真正明白背后的逻辑。今天的设计杂谈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设计尺寸背后的逻辑以及设计尺寸如何去定义。希望之后在大家的交流中不要再去纠结我的设计尺寸究竟应该是多少?还是那句老话,耐心看完,你一定有所收获~

我先说结论,常见 B 端设计稿尺寸建议采用 1440×820,因为去除浏览器顶部页签以及地址栏高度 80px,因此高度上为 820px 而不是大家常见的 900px

设计尺寸从何而来

相信很多 B 端产品设计师都是从 C 端产品中转型而来。想要搞懂设计尺寸的基本逻辑,我们先搞清楚大家熟悉 C 端产品的情况。在移动端设计尺寸上的定义,我们只需要考虑 iOS 设备与安卓设备之间分辨率的区别。而在目前,大多数移动端设计稿都是采取 iPhone 12 尺寸即:375 x 812 的分辨率

(这里就不讨论什么物理分辨率以及设计分辨率等内容)

B 端设计稿尺寸究竟是多少? 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因为移动端也会存在多个分辨率的情况,我们针对其他不同的尺寸,通常采取简单页面一稿适配多端,只针对核心页面进行多分辨率的适配。上面我们算是理解了作为移动端的分辨率的基本情况。而设计稿的尺寸是从何而来?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在移动端设计稿的尺寸会从以前的 iPhone 8(375×667)转移到 iPhone 12(375×812)呢?

我个人认为会有以下几点:

1. 主流性

由于 iPhone 12 类的手机尺寸占比逐年增高,早期的 iPhone 8 的分辨率已经不再合适现如今手机的屏幕尺寸。因此决定分辨率尺寸的第一个因素便是这个分辨率的市场占有率。由于手机全面屏时代的到来大多数手机的屏幕比例都演化成类 16:9 的尺寸,因此参照 iOS 的生态下,我们的设计稿就会有如此的转变

2. 兼容性

作为移动端最为基准的设计尺寸,它一定要具备兼容性才能成为基准的尺寸。兼容性即能够通过该尺寸进行向上、向下的拓展,方便在一些主要页面中多尺寸的设计,比如:iPhone X 的尺寸,可以进行拓展成为 iPhone 8、iPhone 12 Pro Max 以及各类安卓端产品。减少设计稿因分辨率所带来的差异性

设备数据推导设计尺寸

搞清楚了移动端的逻辑,我们再去思考一下桌面 WEB 端的情况呢?

B 端设计稿尺寸究竟是多少? 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因为 B 端产品的特殊性,在互联网中的分辨率数据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参考(比如百度浏览研究院的数据),更多对于尺寸的定义还是来自你用户使用的设备。比如我们在一个针对销售的 CRM 系统中,销售使用的场景有两种:

  • 一种是销售需要经常外出拜访客户,移动办公场景为主
  • 另一种是在公司办公,通过电话的方式对客户进行办公,主要是固定位置进行办公

首先通过用户访谈了解到大多数销售都是采取移动办公的形式,因为销售需要对不同的企业进行登门拜访,拜访完成会跟进一些销售记录。因此对于电脑分辨率会相对较小。对其分辨率的数据埋点得知,分辨率以:1440×900、1366×768 两种为主。第二种场景下,用户以 1920×1080 分辨率为主,主要是市面上的办公显示器多为 24 寸即 1920×1080然后想要去寻找作为设计稿的尺寸也与移动端一样,需要满足:主流性、兼容性两种不同特性的需求。因此在我的设计稿中,会采用 1440×900 的尺寸,因为它更容易兼容且更为主流

OK,我再举一个反例,在我之前做过的一个线下诊所系统中,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是配备的 24 寸显示器,分辨率也都为 1920×1080。

因此在尺寸的选择上就没有必要去一味的选择 1440 这一尺寸。

对于浏览器的适配

首先显示器的分辨率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实际设计尺寸,就像在 iPhone 的设计稿中,会有 StatusBar 的存在,会预留上半部分空间

因为目前,大多数 B 端产品都是通过浏览器的方式进行呈现,大家也都知道电脑的浏览器中(Chrome 浏览器为主),还会存在页签高度以及当前网址、书签栏(书签栏大多数是隐藏的,因此不算进内),而想要真实了解设备中一屏的高度,就还需要对上面的分辨率尺寸进行处理:

电脑分辨率 – 页签高度 – 网址栏 – 书签栏 = 设计稿真实高度,即:1440×820 尺寸进行设计

因此想要让自己的设计稿被前端进行完整还原,就必须将浏览器页面当中的很多因素考虑进去。类似于我们去设计移动端的小程序,他也会有顶部固定的区域进行展示。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CE青年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有用性,可用性,实用性:为什么对设计师如此重要

雪涛

今天,我们来谈谈有关使用的三个概念的含义:有用性,可用性和实用性。前两个术语,:有用性,可用性,在用户体验和设计方面被广泛使用,而第三个术语,实用性,很少被提及。然而,我们将会提到,在三个术语中,实用性可能是对设计师和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

Author/Copyright holder: MsSaraKelly.


有用性


一个有用的产品能让用户完成一个任务或目标。这些任务或目标只有在一些情景中才是明确且意义重大的,其他情境中则不行。


例如,用户使用文字处理程序包,如微软的Word或者LibreOffice中的Writer能够制作文字文件,包括信件、报告、整本书等等,但任务是明确的,结果是看得到的。我能用这个工具写信吗? 是的,你可以。对于任何想使用文字处理程序包的人来说都可以。


另一方面,一件艺术品可能对某个人是“有用的”,可以照亮他们的工作室,但可能对另一个人就没用了。艺术具有主观性,这意味着不同的人对“点亮工作室”这个任务有着不同的要求,可能需要极为不同的产品来达到这个“有用的”标准。


然而,无论提到哪种有用的形式,重要的是有许多潜在用户认为产品有用。(从商业角度来看,至少要有足够的用户才能让产品盈利)。


任何用户都不可能接受没用的东西。

Author/Copyright holder: Alastair Cook.


可用性


可用性针对的是某个特定产品。可用性说明产品不仅具有有用性,它还要仔细考虑产品的使用方式,以及确保用户愉快、简单(或尽可能简单)且有效地使用产品。


大卫·麦奎琳曾在《达尔文》杂志中发表文章《可用性》,里面提到;“可用性与人类行为有关。它承认人类是懒惰,情绪化的,不愿投入大量的精力做事,比如,获得一张信用卡,他们通常更喜欢做容易的事,逃避难做的事情。”


许多“有用的”产品并不具有可用性。想象一下,有一扇门,外面有个把手,上面写着“只能推”。门肯定是一种有用的产品——它把里外分开,可以确保人们有效地使用空调和暖气,还能降噪,等等……


但是一个需要指示的门可用性有多大呢? 其实,一扇门也就只能推或者拉。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当他们看到门时,他们应该清楚地知道需要采取什么行动——如果不能而且需要一个标志来解释; 那么这个门的可用性太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即使可用性小也没关系,但要不具备有用性才是真的糟糕。你看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带有“推”或“拉”标志的门,这就说明了这一点。可用性较低通常只是一个小麻烦(你可能会抱怨那扇门有多不灵活,但你可能不会去修——因为付出太多回报甚微),而不会影响全局。


然而,许多品牌(如苹果)已经建立了整个产品线,设备比他们的竞争对手更具可用性,即使用途实际上是一样的。例如,iPod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MP3播放器。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是当时最好用的MP3播放器。正是良好的可用性让iPod从一众MP3里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最畅销、最受欢迎的播放器。

Author/Copyright holder: Aido2002.


实用性


一个产品既具备有用性又具备可用性,但仍然不能被使用。设计的最终目标不是让产品具备这两种性能,而是让用户能用上这个设计。如果没有用户使用,这个产品就是失败的,不管它的设计有多好——它仍然是个败笔。


在个人交通领域有两个有名的案例。第一个例子可能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非常陌生遥远—辛克莱C5。克莱夫•辛克莱爵士(Sir Clive Sinclair)是计算机行业的一位领军人物,他普及了计算机并使千家万户都用上了这款产品。他旗下的ZX Sinclair系列电脑卖出了数百万台,全世界的家庭里都传出磁带游戏的嗡嗡声,十分快乐。


成功后,克莱夫爵士决定公布他的酷爱的一个项目—单人电池供电的环保汽车。(尽管它在营销文献中被称为“辅助踏板自行车”)。克莱夫在C5产品的投放市场时投入了数百万英镑。这款产品既具备有用性,也具备可用性,但遗憾的是,人们讨厌它。没有人使用C5,英国电视和媒体经常嗤之以鼻。该产品最初的产量为14000台,结果直到公司破产前,只售出了5000台。


第二件事就比较新。“赛格威”是一种个人交通工具,可以让用户用两个轮子去(几乎)任何地方,它于2001年推出,2002年投放市场。它的发明者迪安·卡门(Dean Kamen)预测在世界各地销售上百万台。事实上,在投放市场后的6年里,它的销量还不到3万部。该公司已经出售和转售多次,自从它推出,虽然赛格威满足了少数人的需求,取得了些成功。但事实却是,人们不使用这种工具。


为什么这两个具备有用性和可用性的产品没有得到使用?在Sinclair C5的案例中,产品未能满足特定的需求。正如BBC最近提到的,如今公众的环保意识十分强烈,Sinclair C5产品可能非常受欢迎,但在C5发布的时候,环保问题还没有这么迫切。

Author/Copyright holder: Aido2002.


以赛格威为例,《连线》杂志说:“但这根本没用: 赛格威在技术方面无人能及。可惜这毫无意义。“该公司未能确保产品在发布时通过过相关法律规定(在许多地方在公共场合使用它们不是合法的,现在仍然是不合法的)。”早期的使用者也报告说,他们因为使用赛格威电动车而遭到嘲笑,形象受到诋毁那么销量肯定无望。


一个成功的产品肯定要得以应用。就算生产了一个具备有用性和实用性的产品,但用户仍可能不想使用它。


如果要使用一个产品,它必须是有用的。但如果没有得到使用,它就没有意义,这意味着它永远不会成功。一个产品也应该具备可用性,以增加使用的机会——一个产品的可用性越大,用户用起来就越舒心,也会更容易说服别人使用它。然而,就算具备可用性和有用性,也不能保证一个设计得以使用。除了可用性和有用性之外,还有其他的考虑因素会影响产品的市场普及度。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马克笔设计留学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

雪涛

国内互联网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一些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内互联网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用户量庞大的海外市场。而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更是加速了海外市场的数字化进程。据 Sensor Tower 数据显示,2020 年 Q1 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下载量达 336 亿次,同比增长了 20.3%。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产品出海的第一道屏障就是语言。但若想打造一款能够适应海外市场的产品,只完成不同语种的翻译是远远不够的。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国际化与本土化。

国际化+本地化的策略,也就是“glocal—global+local”,指的是结合国际统一和地区差异。这种策略在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灵活配置保障地区的个性化体验,既能满足统一维护提升产品效率,也能保障当地用户的特殊诉求,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设计方案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产品设计的国际化

产品的国际化,即全球化。国际化的通用设计能够为产品打造一个全球统一的形象与内核。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Chrome 的不同地区首页功能与样式基本一致

一套通用的设计系统和设计规范,既可以帮助我们在产品的国际化设计中 树立产品调性,又可以保证操作的一致性,同时提升设计的高效性。阿里旗下面向东南亚市场的购物平台 Lazada 在开发之初,通过使用 Fusion Design 的设计系统,大大节省了设计的时间。在如此复杂的电商业务场景之下,整套产品的设计最终仅 3 靠个设计师就完成了。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设计系统对产品研发成本的影响

除此之外,一致的内核也能够帮助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品牌形象,增强品牌的识别度与知名度。

产品设计的本土化

想要让产品在某一个市场上站稳脚跟,对于本土化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本土化的核心是 因地制宜,根据地区差异相应调整产品策略。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UC 浏览器在不同地区的首页布局

为什么说本土化对于产品的出海非常重要?其原因并不难理解。Charles Eames 说过,“Recognizing the need is the primary condition for design.” 任何设计的本质都脱离不开对需求和问题本身的理解。好的设计是在对需求、动机、心理、环境等相关因素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所产出的解决方案。

针对海外设计研究的思维框架

在考虑产品的本土化时,我们需要关注到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是否仍然成立,用户的行为模式是什么样的,以及整个外在社会物质、精神环境等方面的状况。蚂蚁金服团队通过海外本土化设计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环境-人-需求“的研究框架,列出了可以去调研的多个方面。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蚂蚁金服-“环境-人-需求”出海产品设计研究框架(做了小部分修改)

1. 需求(价值)

首先,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判断就是原来的用户需求是否成立。产品在原市场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在新的市场仍然存在,即我们的产品是否 有用?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原先的产品是否对于该市场的用户是有价值的。如果有价值,那么就可以深入探索如何让用户用起来;如果没有价值,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判断是否要继续开拓这个市场,以及如果继续开拓这个市场,在原有的产品形态上,我们能否通过改造的手段让它符合在新市场的用户群中挖掘出来的、不一样的新价值?

达到了“有用”的标准,我们则需要开始考虑“ 好用”的问题。只有满足“好用”这一条件,产品才能够被用户用起来、从而真正在新市场落地。在实现“好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层面的影响因素:

生活形态、价值观

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会塑造当地用户的生活形态与习惯。

下图分别是日本和北美地区的新闻资讯类 App。同样是推送新闻资讯,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却大相径庭。可以看出日本的新闻 App 布局紧凑、信息量大、页面坪效很高;而北美的新闻 App 则更注重突出重点内容,信息密度相对来说并不高。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日本-新闻资讯类 App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北美-新闻资讯类 App

这种差异的背后,其实是两地上班族生活形态的差异。日本城市小、人口密度大,上班族通勤大多会选择地铁。而北美地区面积大,大部分人会驾车上班。驾车的人双手需要长时间控制方向盘,同时开车也需要持续注意路况,只能在间隙中查看新闻内容;而乘坐地铁的人双手更加自由,也有较长的通勤时间需要消磨,故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也能够接受更繁琐的操作。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北美(左)和日本(右)各自的生活形态

有时候,某个地区的用户长期习惯的操作模式,会与主流的操作模式有所差异。设计师 junu 在个人博客中讲述了他为 Melon(一个韩国主流音乐播放器)进行体验优化的一段经历。他发现 Melon 当时的播放操作逻辑比较冗长,用户需要先点选列表中的多首乐曲,再点击底下的播放键,此时 Melon 会将用户所选歌曲自动生成一个列表并进行播放。这和当时 Spotify 等音乐播放器“点击即播放”的主流交互逻辑相比,要更复杂和麻烦,尤其是在用户只是想要立即听到某一首歌曲的时候。因此,junu 提议引入“点击=播放”的操作方式。但当他们设计出了这样的优化方案后,却发现在测试过程中老用户们对这样的交互方式感到陌生和沮丧。基于用户反馈,最终,他们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保留了原先的复选框作为多选操作的区域,让用户仍然能够选择乐曲生成列表并且播放;同时又引入了点击单曲直接播放的操作。相比第一版优化方案,用户的接受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Melon 播放器的点选操作逻辑

设备环境

10 年前,高端大屏幕手机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普及率并不高,因此产品出海时需要考虑当地常见的设备是什么,并作出相应的适配。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手机的成功出海,即使是东南亚和非州的发展中国家,高端移动设备的普及率也已经很高,这为设计师在考虑通用性的过程中减轻了不少负担。不过,在为每个地区的用户做产品设计时,仍然需要调研清楚当地设备的使用情况,比如什么样设备更流行、普及率更高;如果某一地区的设备不够发达,那么设计的操作也需要考虑到设备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业态/监管

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各个行业的标准与制度也可能存在很大区别。例如财会软件行业中,在北美和英国占据了重要市场份额的 Quickbooks、Xero 等公司,却无法成功打入欧洲一些国家的市场。因为财会软件本身的功能、流程设计与当地的财务制度是紧密相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本土的企业显然会对当地的政策和制度更加熟悉,也更容易设计出符合当地企业与会计需求的财会产品。

2015 年,Airbnb 进入中国市场。在最初的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之后,针对本土化,他们所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根据中国的业态环境对产品的前 10%和后 10%做了改造。其中,产品的前 10%指的是登录这一类用户开始使用产品所需要进行的步骤,而后 10%指的则是支付等用户完成一个完整流程所需要进行的操作。因为当用户进入到产品主要链路中时,其功能流程基本相通(搜索地点、挑选房间、浏览信息等),不需要做过多的改变;但产品的前 10%和后 10%则决定了用户能不能把产品用起来并不遇到障碍。因此,针对登录的部分,爱彼迎将原先的 Facebook 等第三方登录替换成了微信与微博账号的登录;而在支付的部分,爱彼迎引入了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方式,打破了中国本土用户进入产品和完成订单的壁垒。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Airbnb 产品中国本土化的“前 10%与后 10%”策略

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代表着社会阶层状况的不同,它会影响人们在消费时的行为方式。蚂蚁金服在调研菲律宾市场时发现,当地拥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仅占了总人口的 34%,同期中国拥有银行账户的人口则占了总人口的 85%。而这 34%的人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富人及中产阶层。在贫富分化严重的菲律宾,大部分普通民众是没有银行账户的。这一人口学特征很大程度影响了蚂蚁金服电子钱包业务对菲律宾目标用户的描绘,继而影响了产品各个层面的设计。

文化/宗教

在各个文化/宗教里存在着不同的意象,也会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与禁忌等等。在某个文化下表示友好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是一种冒犯。这些都是在设计时需要去注意的。除此之外,在不同的文化/宗教语境下,人们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与价值取向,这里我们会引入一个模型——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式,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解读。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式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式是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一个理论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更明白该文化群体中人们的行为倾向。此理论总结了衡量各文化价值观的六个维度:

权力距离指数(power distance index,缩写为 PDI):指在家庭、公司、社区等组织机构中地位较低的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权力距离指数高的文化,组织更中心化、有特定的等级秩序、更容易听从领袖的决策;而权力距离指数低的文化,组织更扁平化、主张人人平等、更倾向于自己做判断而不易受控制。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缩写为 IDV):与集体主义相对,指个人融入集体的程度。个人主义越高的文化,自我意识更强烈,更看重依靠个人努力获取利益和价值,追求隐私保证和自由;而个人主义程度越低的文化,会期望得到“团体”的照顾,更忠诚地依赖于群体和熟悉的社交关系,更倾向跟随主流价值观做决定。

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缩写为 UAI):指社会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越高,人们会更遵循规则,恐惧变化、喜欢熟悉,并且习惯通过已知经验推演事物逻辑。而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越低,人们会更有更强的安全感,对变化的包容性更强,有着更轻松的生活态度,鼓励冒险,对风险的承受度更高。

男性化(masculinity,缩写为 MAS):与女性化(femininity)相对,指人们(不论男女)更富有竞争精神,自信与野心,注重财富和社会资源的积累,而女性化社会责注重人们之间的关系和生活的品质。故男性化程度高的社会,人们会更加自信、进取、好胜,追求英雄主义,关注物质成功及权利地位;而男性化程度低的社会,人们会更加注重合作与谦和,信奉中庸共识主义,更享受生活、关爱他人。(注:男女平等)

长期导向(long-term orientation,缩写为 LTO):最初名为“儒家动力”(Confucian dynamism),指社会对未来的重视程度。长期导向的社会,注重坚持不懈和节俭,愿意计划未来生活,也会设定长期目标;而短期导向的社会,会认为活在当下更重要。

放任与约束(indulgence vs. restraint,缩写为 IVR):指社会成员在多大程度上意图控制自身的欲望。放纵指数越高的社会,人们会更加乐观、积极、冲动,认同随心所欲的观点,更倾向自我欲望的满足和表达;而克制指数越高的社会,则会在心态上更加严肃、严谨、审慎,会有更严格的社会规范制度,而认为休闲娱乐不重要。

使用他们官方网站( https://www.hofstede-insights.com/ )上的 Culture Comparison Tool,可以查询到各个国家的文化维度指数,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国家进行对比。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日本与荷兰的文化维度指数对比 – hofstede

在为特定地区的用户设计产品时,我们可以从这些维度去解读他们的行为倾向,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者设计方案。滴滴团队在开拓墨西哥市场时,根据墨西哥的文化维度指数在产品的本土化上制定了从功能到外观等不同层面上的设计策略。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墨西哥地区的文化特征指数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滴滴墨西哥的本土化设计策略

这类源于文化差异的设计差异并不少见。在淘宝等国内的电商平台上,“按照销量排序”是一个被高频使用的功能,消费者们认为什么产品买的人多,什么产品就更好。这样的观念也催生了一大批店家刷单的行为。但当在北美的电商平台亚马逊上,我们会发现并没有按销量排序这个选项。因为美国的用户相对来说个人主义更强、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他们不认为他人推荐的就一定是好的。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国内外电商平台对比

在企业即时通讯工具行业,国内的主流产品,如企业微信、钉钉等,都选择了蓝色这一比较沉稳的颜色作为主色调,在产品功能的形态上也偏向于严肃。而海外的办公产品 Slack,视觉色彩更加丰富;整体的产品定位也更加活泼欢乐,常常会有“不严肃”的表达,比如在界面多处都使用了 emoji。这样的产品形态差异,其背后是两种文化在放纵(享乐)/克制(严肃)这一维度上的差异。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企业微信与 slack 的产品风格对比

内容本土化

除了功能框架上的设计需要考虑本土化外,产品中运营内容的本土化也是不可轻视的一环。Spotify Design 团队在《Designing for Belonging: Why Image Localization Matters》一文中,记录了他们对于内容本地化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同样,内容的翻译仅仅是本土化的第一步。在地区之间区别不大时,完成内容的翻译便能够满足其他地区的需求。如下图中 “浴室歌单( Songs to sing in the shower)”的播放列表,列表上的文案一经翻译,就能够推送给德国、波兰、以色列、意大利等一众国家的用户。但当内容的阅读群体有着更显著的差异时,仅仅翻译是不够的。在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其他人种比如亚洲人可能就不会产生很强的代入感,也会缺少对产品的一种归属感(这个产品并不是为”我“设计的)。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Spotify “Songs to sing in the shower” 歌单

下图展示的是 Spotify 另一个歌单—— “快乐时光( Happy Hits)” 的封面在不同地区的呈现形式。可以看到,面对文化差异更大的群体时,Spotify在保持了统一的样式风格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地区都展示了当地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快乐”的样子。这种本地化内容更加贴近当地用户,也能够让用户产生更强的连结感与共感。

产品出海如何做好设计?来看这篇近6000字的总结

△ Spotify “Happy Hits” 歌单

结语

回到那句话 —— “Recognizing the need is the primary condition for design.”产品的出海其实只是我们在设计中会遇到的一种场景,在这个特定场景下我们的设计思考与其他场景下是互通的。如果仅仅完成了翻译这一步,那我们就忽视了在新市场下另一群用户的特征、需求、使用情景、操作习惯等关键信息。无论是不是在为产品的出海而设计,我们始终应该保持对用户的好奇,让最终的设计实现我们期望达成的目标。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酷家乐UED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端设计规范如何落地?

雪涛

“B端设计规范怎么落实下去是困扰很多设计师的一个问题,我总结一套从制作到落地的全部流程“。

在B端设计中,设计规范怎么建立才能落实下去之前一直困扰着包括我在内的广大设计师老铁们。设计师期望参与产品的每一个角色(产品,设计,前端开发,测试)都能遵循设计规范,结合设计规范内的内容,保证前端开发页面的还原度。因此从目标来说,其实设计师小伙伴与研发小伙伴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实现起来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在业务初始阶段对业务不熟悉,盲目就着手建立规范其实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很多B端的萌新小朋友会在业务尚未明确情况下就从第一个版本就开始制定设计规范,这会蕴含巨大的风险在里面,也不易推动落地。在初期有限的研发资源里只有了解了业务的实际场景,针对场景进行深度思考与分析,与规范涉及人员进行深度沟通统筹各方面资源,才能最后形成一套可以落地执行满足设计标准和业务需求的设计规范。


目录


01.B端设计为什么要制定设计规范?

02.什么阶段适合建立设计规范?

03.推动规范需要像需求一样去迭代!

04.B端的设计规范需要整理那些东西

05.搭建组件库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06.如何输出规范?

07.整理设计规范对个人的影响!






对产品来说

搭建原型可直接调用组件库,能搭建出高保真的原型。与设计师沟通更加顺畅,小的修改可以直接和开发沟通不需要通过设计师出图,极大增加了前期的节奏。



对设计师来说

当同一个项目由多个设计师共同协作时,由于设计理解不一致等各种原因都会出现设计控件使用混乱等问题,此时为了保证设计各方面统一性需要一份设计规范做引导。



对开发来说

按照设计规范建立好公共组件库,开发效率提升有了明显的提升,可复用的东西确定了下来不会频繁改动,设计走查的问题也会逐渐减少。



对测试来说

模凌两可的交互可以有地方看交互样式了,不需要再询问设计师。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测试功能上的问题了。






过往,设计师一般默认在启动一个项目的初始阶段进行设计规范的制作,具体时间点跟着版本节奏走。在1.0版本之前就着手规范的制作,其实这是很欠缺考虑的做法,其中蕴含着极多的风险因素在里面。此处分享个人工作中两个比较建议的规范建立时间点供大家参考。


2.1 业务处于探索期

在初始版本开发并未制定相应的业务组件。规范主要涉及到色彩,字体,间距,布局,栅格等通用设计原则以及常用业务组件的定制。此阶段搭建的规范具备高效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由于尚未搭建特殊的业务组件(当领导想要突然调转方向也不会很慌,改动较小就可以完成整体的规范转向)此时搭建规范组件库需要考虑到预留后续更改的空间。 


优点:灵活,满足业务随时更换的需求

缺点:体量小,仅能支持初步业务场景



2.2业务处于成长期

当业务已经迭代几个版本后,整个团队对业务的理解都不可同日而语。产品也正到了较为稳定的版本,此时若提出搭建组件库可以结合业务设计出符业务场景的样式,每个符合当前业务的组件逻辑和样式都不是初始阶段凭空想象出来的,当产品有一定的发展,有足够的业务逻辑,积累足够的业务场景,才能设计出有着自身业务的完善组件库。


优点:可以依据反馈沉淀组件库,发展到一定阶段整体变数不会太大

缺点:0-1阶段需要设计师对整体业务设计有比较足的把控力



我们公司在2020年初开启的项目,目前已经过了探索阶段处于向成长阶段过度,当时正值疫情高发整个项目都由我个人负责。现阶段整个公司在今年第四季度把系统性的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提上了日程,毕竟没有设计规范对整个业务底层设计架构进行指引是很难做好产品差异化和规范化。也是趁此机会,设计可以针对性对现有的业务组件库以及规范进行一次全面的复盘,迭代出一个新的版本,在团队内推动落地以便更好适应产品的发展。




3.1做好产品定位

在B端的项目评审时,设计师就需要做好B端的用户画像,弄明白产品的目标用户以及使用用户的区别,他们通常并非同一类人。除了目标用户的差异外,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也是不一样的。只用弄清楚了各个角色的关系以及功能设计的逻辑,具体用户年龄,解决什么问题,才可以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


3.2整理规范的内容和分类

在制定规范前,需要明确产品中主要有哪几种分类,将最基础的分类定义好方便后续针对分类内容进行整理。B端产品与C端产品既有共同性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化,可以借鉴但是切忌生搬硬套C端的设计规范。




3.3排优先级嵌入版本迭代内

一套完整的规范蕴含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将程序小哥的头发全部薅完也难以在1个版本迭代里面改完的。因此我们需要将自己作为设计规范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针对现有的需求进行拆分,并排出优先级分版本迭代进产品里面,我们可以依据从大到小的原则进行优先级排序。对产品设计风格影响大的先排,影响小的后排。那么针对我们业务优先级排序是:设计准则>框架布局>组件>控件>场景。当然设计规范的制定不单单局限于设计团队内部,在嵌入版本里面时可与产品和开发多沟通,以便达到更好的落地效果。



上面的场景是否很熟悉,开发小哥每天都得忙很多的事情,如果不用线上文档进行同步的话,他们可能转头就会忘记哦~





4.1 页面布局


统一设计尺寸

据统计,目前 PC 端用户屏幕分辨率占比排名前三的是 1920*1080、1366*768、1440*900,以 1440 来设计的话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尺寸,向上适配或者向下适配误差会比较小。



页面框架

主流页面框架主要分为左右栏布局和上下栏布局。


左右布局:顶部菜单栏、左侧菜单栏为固定结构,右侧主体内容根据分辨率进行动态缩放。

上下布局:顶部菜单栏为固定结构,主体内容进行动态缩放,需定义两边空白区域宽度



栅格布局

栅格系统的使用是为了解决自适应和响应式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响应式栅格常采用 12和24 列栅格系统实现,以满足 2,3,4,5,6 分比布局等多种情况。固定宽度 Column,将间隔 Gutter 进行动态缩放。

  • 网格(Grid)

  • 栅格总宽度(Container)

  • 列和槽(Column&Gutter)

  • 边距(Margin)

  • 区块(Col-n)



我们的产品是在1440px的框架下进行设计的,采用左右布局的形式,将左侧菜单栏(100px)以及间距(24px)减去以后,就是自适应的内容区域(1292px)



4.2颜色/字体


颜色

主色的选择,需要依据使用人群,目标用户,使用场景,产品属性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在颜色使用上B端与C端的目的并不相同,C端颜色使用更大胆自由一些,以抓人眼球为主。而B端端使用则是以辅助产品功能为主,需要遵循对比原则,提升产品易读性。

小例子:以我们产品举例,在定义主色之前我向产品要来了关于用户人群的调研报告以辅助我去推测目标人群以及使用场景,并通过相关平台(七麦网)(艾瑞网)去找到竞品的行业报告。这些资料不仅可以帮你定义产品使用的颜色,还可以辅助你进行风格的定义,将这些报告放入评审的会议里面可以极大增强设计说服力和专业性。



通过鲸准与艾瑞网等数据相关网站可以轻松获取行业内的一些基本数据,这些数据足以让我们进行用户画像的初步建立了。



在规范好颜色以后,需要与前端进行同步,将颜色赋予单独的编号,方便双方就颜色上达成统一。如下图所示,一个编号对应一个RGB色值。



字体

B端页面可读性很大程度是由排版所决定端,而在排版中文字更是重点中的重点。


字体选择

在参考相关线上的成熟产品后,发现字体的渲染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在Web世界中存在着五大字体家族,江湖人称font-family:serif、sans-serif、monospace、cursive和fantasy。

font-family规定元素的字体系列,可以把多个字体名称作为一个“回退”系统来保存。如果浏览器不支持第一个字体,则会尝试下一个。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用户的电脑一般是PC和Mac,但是这两个平台的屏幕材质、渲染方式都不一样,所以使用的默认字体也是不一样的。PC默认使用微软雅黑,而Mac默认使用苹方。

当我们打开一个网站,浏览器会读取font-family中的字体名称,并去检索用户电脑系统中的字体,如果有的话就显示,没有的话检索下一个。



字号与字重

字号的选择有多种方式进行参考,比如等差递增和等比递增的方式。我们自身在字体选择上选择由4为基数进行等差递增方式,在定义字号大小时默认采用偶数。



字重的功能是为了在文本种突出重点强调内容,在文本中常采用3种规格的自重(regular,Medium,Smlbold)

设定标题一律采用Medium

正文一律采用Regular,强调内容采用颜色区分大于字重去区分。

在使用字体时,我们需要判断其与背景色的对比度是否符合WCAG2.0的最低标准,即3:1,此处我们可以在创建文字样式时将标准标注进去。当我们使用文字样式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提醒我们不要滥用。


4.3分隔与间距

在日常工作中,会常常出现多个小伙伴协同工作时采用的间距不一致的情况。虽然之前有进行口头上的统一(采用8px为基数)进行设计,但是还是会出现同一情况间距不一致的问题。在参照现有的成熟系统以后,依据亲密性原则与格式塔原理整理出符合现有业务的间距规范。




我会将间距分为竖向间距与横向间距。为了方便管理与沟通我会将他们进行尺寸上的区分(XS、S、M、L、XL)。


竖向间距:常用于模块与模块之间,一般采用24px,32px,48px

横向间距:日常设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间距,一般出现在组件与组件之间




4.4 图标规范

B端设计和C端设计里的图标无论是从功能,应用场景,图标的状态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如果按照C端的方法去绘制B端的图标那简直是费力不讨好。在之前做C端的图标时常常需要考虑精致感与氛围营造,而B端图标功能则是降低用户认知为优先。为了方便图标端管理我将图标分为两大类型,分别为基础图标和业务拓展图标。且图标规定在3种尺寸分别为:XS=12px / S=16px / M=20px / L=24px以方便业务随时调用,且遵循偶数原则。


基础图标 :常规图标,复用性高且出现地方多

业务拓展图标:依据不同业务场景进行定制化的图标,常常跟着业务走


图标尺寸规范

与间距类似,将图标同等进行划分等级。12号字体搭配外框为12px 图标;14号字体请搭配 16px 的图标;16号以上的字体搭配 20px 图标,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keyline

通过keyline我们可以保证绘制不同形状的图标的一致性,在keyline的基础上画图标时基线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参考避免图标的比例失衡。可以说keyline是图标的栅格也不为过。



业务图标制作规范

除了常规基础图标外,针对业务场景制作的定制化图标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显得五花八门非常杂乱。当图标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同一表意图标有不同的样式结果。因此有必要在保持图标美观易读的前提下对业务图标进行规整。




图标命名规范

随着业务增多,团队内之前的随意命名的习惯也开始凸显出弊端。在图标规范中,业务图标需要将每个业务区分开,每个业务都有着单独的后缀,这样可以让公用图标与业务图标更方便的溯源。



图标的图层整理

着业务线拉长,涉及的团队人员也越来越多。简洁整齐的图层不但能提升团队效率还可以让会影响接手工作小伙伴的心态。所以图层整理还是得纳入规范内的,此处不进行具体规范仅做提醒和警示作用。



图标交付/iconfont

在与前端开发沟通达成共识,图标制作完成确认后,将图标上传到阿里巴巴图标库中,更方便前端调用图标大小和调整颜色。如果开发需要自己去找到相关图标,也可以给予权限让开发从蓝湖上传图标(前提是得整理好图标到蓝湖上)





5.1组件库到底是什么?

组件库常可以类比于常玩的乐高玩具,每个组件都是积木,而产品相当于我们拼好的模型。我们可以根据业务需求,以“搭积木”的方式,让“模型”快速拼起来。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可以随心所欲搭建积木,至少需要看一看“说明书”,而这“说明书”就是设计规范。产品、组件和规范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关系。


5.2搭建组件库前需要知道的小知识


原子设计/拆分

在业务已经发展到一定体量情况下,需要将项目中具备服用行以及拓展性的模块进行拆解,对于B端产品来说筛选的时候会依据之前迭代的版本内容,把页面一一罗列出来,将可替换与相似的模块提取,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统一归纳,并做成可以被替换的组件。组件的替换建议合成一个大的排期进行替换,避免了线上组件不一致导致体验问题。

以我们产品为例:

依据产品类型将组件拆分为:基础组件 、业务组件、数据可视化组件、常用模块。




原子设计

将产品拆分后,此时得到很多可复用组件。我们再依据原子设计理论针对性进行拆解直至拆分出5个层面

  • 原子(元素、要素)

  • 分子(组件)

  • 组织(模块)

  • 模板(原型)

  • 页面(填充内容)

从原子开始重新依据定好的视觉规范进行更改,再由原子组成新的分子。



盒子box

在与开发小哥沟通设计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常提到他们写CSS样式的时候是采用盒子(box)去写的。通过一个个盒子填充来将我们的组件元素放入其中,最终形成前端展示的页面。


走查时使用浏览器我们也可以看到开发写的盒子,了解盒子也可以方便我们走查时知道问题在哪。



5.2按钮

按钮设定有五种类型:主按钮、次按钮、虚线按钮、文本按钮和链接按钮。主按钮在同一个操作区域最多出现一次。设计师可以依据自身业务属性,针对性修改按钮的圆角大小与描边,圆角曲率越大越柔越小越硬朗。除了按钮状态,在制定规范时还需要考虑到按钮的其他情况。比如按钮在放大使用时圆角曲率的变化。



按钮的尺寸规定

常用的按高度可设定为:24px、32px、40px、48px,超出48px的按钮都属于特殊按钮,需要进行单独设置的,宽度随着内容区域自适应。常规的按钮可分为:主要按钮(Primary Button ), 次要按钮(Secondary Button),虚框按钮(Dashed Button),失效按钮(Disable Button ),危险按钮(Danger Button),文字按钮(Text Button)等,对照着不同使用场景灵活运用即可。



按钮的自适应

按钮与按钮间的间距随着网页尺寸变化而变化,常设定几种断点规格进行选择。



5.3表单

表单承载着采集数据信息的功能,是用户在数据输入的核心模块之一。表单基础单位是由标签,输入框,填写提示,操作按钮构成。一行行列表单位组成表单界面。


常见的组合样式

据统计,表单内常见的组件样式有:文本框,文本域,选择器,开关,checkbox,radio,步骤条,上传/下载,标签页等。组件类别繁多,在选用组件时需要考虑其排布形式,在多列表情况下会着重描述这一点。


单列表单与多列表单如何选择?

在web页面内,在左侧导航条较小情况下会导致右侧输入区域空间较大,纵向空间不足的情况。若此时业务需求输入内容较多且难以采取分模块,分步骤交互时,采用双列或多列表单的形式提高空间利用率也是可以接受的。(ps:可以参照菲兹定律,采用多列的形式需要着重考虑文本框内容长度以及表单间间距的合理性)下面以自身业务为例子,列举在工作中多列表单出现的一些状态。




多列表单极端情况

采用多列表单后,随着复杂程度提升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此时设计师还需考虑到极端情况下表单显示问题。如标签过长规则(标签最好在最初阶段进行限制),带按钮如何进行换行,屏幕分辨率改变如何进行处理等。建议由设计师制定规则时与前端小哥进行深入沟通,以保证最终的落地效果。



让表单具有节奏感

之前我在表单宽度没有进行有意识的规范,导致整个表单呈现一种无序状态,通过有意识控制表单的宽度可以使我们对整体页面有着更好对把控,整体对品质感得到提升。可以对现有业务的表单进行梳理,整理出适合自身业务的表单长度单位。此处推荐阅读Ant_Design《整齐划一?不如错落有致》相信你会有更深的理解。



5.4 表格

表格,常用语展示数据,用户既可以在表格里面获取信息,也可以在表格内进行数据输入。相对于表单,表格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其难点在于表格的组件交互联动多,以及数据展示的形式多。表格的信息密度很高是我们在B端页面设计中涉及最多的一个组件。


表格的构成

为了方便记忆,个人将表格分解为2大区域分别是:操作区域以及信息展示区域

操作区域:标题,工具栏,操作单元格

信息展示区域:表头,信息展示单元格,分页控件



表头与单元格

表头:表头分为带选框与不带选框/带icon与不带icon,需要注意的是表头上文字表意要清晰,简洁的表头能让用户更快明白此列的内容。此时需要与业务方沟通限制字数,若字数过长无法删减,则可以考虑使用tooltips。



单元格:在与开发沟通后发现,开发在写表格时并不与我们设计师的逻辑相仿,设计师在设计表格时是依据行与列的思维进行表格的设计,而前端则是通过许多的</tr>标签与</td>标签进行堆砌而成。因此在设计时将单元格规范好,前端将更容易还原好表格。



表格在页面中的样式规范

一般来说,表格内组件功能复杂,为了提升整体表格统一性与设计效率,我整理了业务上几乎所有的表格样式。整理需求后发现几乎所有的表格蕴含序列号与复选操作,故整理了一套通用表格规范以供小伙伴们参考。常规页面通过栅格,由列的数量决定列宽,与现在的主流框架组件一致;特殊页面可以与前端沟通后,在设计稿里面标注某单元格进行固定宽度,其他百分比缩放进行处理。



业务中表格的常见问题

此处仅提出几个个人业务中常见情况,更多的表格问题解决方案推荐查看CE青年《B端设计指南06 - 表格(下) 》。


有些特殊字段采取左对齐不美观该怎么规范对齐方式?

常规文本字段:可点击的字段、普通文本类、数字字母等,此类长短参差不齐的,建议采用左对齐的方式

特殊字段:日期、时间、字符数一致且比较短可控的,建议与表头居中对齐

业务字段:金额、状态标签、类型标识等业务性较强的,可根据相关特性与阅读习惯确定对齐方式


文本内容过长怎么解决?

当表格列数过多或者横向数据过长时,难免出现单个单元格内数据展示不下的问题,此时常采取换行的方式处理。(ps换行处理后的结果需要与后端沟通好,避免出现换行不分字段的情况)



单元格内操作项数量不一致时,该怎么处理?

此处建议采用平铺式进行处理,此方式适用方式比较广,稳定性较高(亲测)

将所有操作按照一定的预设排列顺序进行平铺,这种方式能够适应B端的大多数场景,将操作都简单平铺出来虽然看上去简单粗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是一种不错的处理方式



每一页表单展示多少行合适?

如果你经常与开发打交道你就会发现,开发对表格信息的处理逻辑是通过逐行从上到下进行渲染处理的。如果不对行数进行特定的规范,那么开发可能会采取渐进式加载(用户通过滚轮下滑的方式滚动到末尾再进行下一批量的数据加载)来解决表格内容过多的问题,这就会导致体验上的不统一。可以梳理当前业务,遵循尽量不让用户过多滑动为原则定制每页的行数。


5.5弹窗

B端业务中使用的弹窗主要分为模态弹窗和非模态弹窗,其最大区别在于对师傅会打断用户的操作流程,模态弹窗会要求用户必须给予操作。而非模态弹窗不会打断用户当前操作流程,仅仅起提醒用户的作用,非模态弹窗常常过一段时间会自动消失。



常见的模态弹窗有:对话弹窗,表单弹窗分,分步弹窗等

常见非模态弹窗有:通知,全局提示,警告提示,气泡提示,文字提示等




弹窗依据栅格自适应

为了方便规范系统内等弹窗位置和大小,将弹窗作为一个单独模块进行处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业务中弹窗的性质一般都是横向居中展示。将弹窗纳入栅格体系中。前端小哥可以让弹窗的宽度随着列宽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5.6组件库如何进行迭代

当我们把第一个版本组件库搭建完成后,对于它当更新和迭代需要依据业务当发展不断去维护。建议设计团队内有规划有目地去维护组件库当多样性,以保证组件库能随着业务的发展一起成长起来。因篇幅原因,此处遍不细讲此部分内容,如果大家感兴趣后期可以再单开一篇讲讲组件库的迭代流程,此处附上有赞的组件库迭代流程供大家参考。



小总结:组件库需要保持简洁和清晰,不能为了做组件而做组件。最好的状态是适合业务当前需求的状态,组件在于精细而不在于数量。臃肿对组件库不但不能提升整体团队效率,反而会拖垮整个工作的节奏。





搭建设计规范和我们日常处理工作需求类似,并非输出一份文档就结束了。我们还需要将做好的设计规范推广给包括设计小伙伴,PM和开发小伙伴的团队内外,并且需要得到团队内的一致认可才算是初步完成。


如何推广给PM

利益点:提升协作效率,减少工作成本


在启动设计规范的整理之前,内部宣讲让PM对于设计规范的搭建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的概念。否则也不会分配资源给予时间去搭建整体的设计规范。可以通过提升PM与设计的效率和降低原型搭建成本去切入,通过组件库以及通用模版的搭建PM只需要极低的成本学习一下组件库怎么使用(我们的PM是使用sketch搭建原型)即可搭建高保真的原型界面。甚至完善好组件库后直接不需要设计的参与,开发通过原型组件库搭建页面。



设计团队内部如何推广

利益点:提升设计效率,减少人力损耗

设计规范一般由团队内小伙伴共同制定,基本上已经对规范的优势达成共识。因此主要讲讲如何更好在团队内部使用规范。


Library共享+更新日志

通过Sketch Library 共享组件库,并建立更新日志规范项目流程提升效率。



研发团队内容如何推广

利益点:封装组件,更少的更改,缩短研发流程


需要研发团队认可设计规范,前期前端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在制作规范时设计师了解了前端开发的一些简单原理,前端开发也能及时了解设计师的想法,大家不再是各司其职而是串联起来共同协作,当规范确认下来前端就不会频繁改动组件,而且在有限的项目时间中。设计规范的统一极大缩短了设计和前端开发所需的时间,为后面的项目争取了空间。



小总结:本人时常听到一些小伙伴的反馈在公司内部设计师的话语权不够,公司不太重视设计。其实总结下来就是专业性得不到团队内的认可。设计师在工作中如何体现自己的优势是通过一次次的需求业务来体现的,许多小伙伴在做业务时既没有前期调研,也没有进行资料收集仅仅只是闷头开始动手做,往往结果不会太好。在处理需求时团队内部的同事也是可利用的资源之一,多与他们协作获取业务相关的信息,不仅能帮你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这个业务,而且能让团队内部成员具有参与感,输出的结果当然更容易让他人认可。





收集信息能力

通过整理规范,需要收集目标用户,使用场景以及前期调研等众多资料,此时我们需要去发现信息以及整理信息。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也常常被使用到,日常中我们在做需要时也需要不断去挖掘相关对信息才能从容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能力

将收集好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这要求需要一定对逻辑性。在设计基础框架时合理对分类可以协助我们处理好每个控件对层级,这项能力无论实在工作还是日常中都有着巨大对好处,可以帮助我们从一堆繁杂的事物中“提纲挈领”,换言之就是“化整为零”,做减法,提取出最关键对因素。


全面复盘能力

将信息归纳整理好后,需要对全局进行思考,全局的交互都需要考虑到位,比如什么情况下适合跳转页面,什么情况下适合给与用户弹窗。大体符合什么交互原则。除了对大体交互需要考虑到位,细节上也不可以忽视,比如异常情况,极端情况该如何去处理,组件之间该怎么去配合等。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逐渐有意识去培养此类技能,对项目全局思考的越多,那么对整体项目对把控能力也就越强,与他人合作也会越显得专业。


表达能力

在整理设计规范时,难免会遇到模凌两可举棋不定的时候。此时可以寻求向上或者向下的资源寻求帮助,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迅速帮助我们将问题阐述清楚,我认为表达能力是设计师需要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每次在求助它人或向他人汇报,都需要在全面复盘问题过后做到心里有数,将问题自己复述一次是否有漏洞或者没考虑清楚的地方。长此以往你表达的事情会更清晰,别人也更容易听懂你说的事情快速理解内在逻辑,那么说服别人推动工作的难度也会越小。


沟通能力

在多次与他人沟通,个人认为是对我本人帮助最大的能力了。我总结了几个和上下游沟通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小伙伴们,在开始与他人沟通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沟通的原因与对象。


原因里面包含:

包含为什么要进行沟通?(推进项目还是告知)

想要达到什么结果?(自己能做多少妥协,底线在哪)

预判对方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支持/反对/无所谓)

希望对方做?自己的目的是啥?(求助还是说服)


对象里面包含:

和谁沟通?(上游还是下游)

他们对这件事了解多少?(比我多还是比我要少,需不需要简单讲解一些)

当然在沟通时还需要考虑方式和语气,这些都需要好后斟酌。也遇到过情绪不太好的开发小哥,这个时候反倒我们更不能将情绪激化,一般这些情绪化对态度过一会都会消散,可以采取冷处理等情绪过后换一种方式沟通看看。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Weiyehe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雪涛

嗨,朋友们,不知你是否曾遇到这样的处境,听到需求,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什么是产品需求?什么是用户需求?什么是商业需求?到底怎么进行产品需求分析?

看到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否一脸懵,一脸茫然,对需求分析和理解不够的透彻。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产品设计需求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好做好需求分析,理解需求分析。

需求到底是什么?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及需求,谈及需求分析,但就一个简单的需求,我们真的了解吗?真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需求吗?天天被客户说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你没有了解我的需求。那么什么是需求?百度百科中解释需求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需要。而关于需求也有人解释为需求是由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而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被生产出来的,因为需求的驱动,才会使得用户需要产品。因此需求,既不是功能,也不是产品,不能把功能和需求混为一谈。需求是用户面临的某一个问题,产品或者产品功能只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需求的解决方案。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 需求类型介绍

那么产品的需求都有那些类型呢?

需求按照产品属性可以划分为:idea、新增、优化、Bugfix;按照产品职能可以划分为:功能类需求、运营类需求、数据类需求、设计类需求;按照产品价值划分为用户需求和商业需求;按照产品性质划分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2. 需求相关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马斯洛,可以说是我们需求理论界的祖师爷,他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下面我们看看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生理需求方面应用、安全需求方面应用、社交需求方面应用、尊重需求方面应用和自我实现需求方面应用。

生理需求方面应用

生理需求即满足人类的最底层,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用等。生理需求是推动人类生存的动力,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比如:唯品会、饿了么、美团、百度地图、Wi-Fi 万能钥匙。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安全需求方面应用

安全需求即在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的情况下,满足人类的安全和社会保障,包括健康、社会秩序、法律、和平、医疗、教育等,人类需要安全感。

比如:支付宝、360、全民反诈、查悦社保、优健康。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社交需求方面应用

社交需求即归属与爱的需求,体现在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包括友情、爱情、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等的社交需要。

比如:微信、Soul、珍爱网、探探、陌陌。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尊重需求方面应用

尊重需求即较高级别的需求,满足前几种需求的前提下,用户开始关注高级需求,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比如:朋友圈和抖音的点赞、评论,电脑开机助手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自我实现方面应用

自我实现需求即最高级别的需求,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自己的追求,成为伟大的或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要创造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比如:微博认证、知乎认证、网易云音乐会员、QQ 会员、抖音认证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圣经人性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天主教称七罪宗,或称七大罪或七原罪,属于天主教教义中对人类恶行的分类。

最本质的需求是人类原始的本能欲望,在《圣经》中,人类有七宗罪:色欲(lust)、暴食(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loth)、愤怒(wrath)、嫉妒(envy)和傲慢(pride)。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一款好的产品,需要对人性做透彻的分析,才能完成其设计。

比如:快播、王者荣耀、拼多多、狼人杀、大众点评。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3. 需求层次的规律

需求是不变的,变得是满足需求的产品。从古至今,人类的需求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如为了满足人类移动的更快的需求,历史上有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互联网的产品则是,摩拜单车、哈罗单车、滴滴出行。

传统产品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互联网产品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中一定要:

  • 把控需求来源
  • 提高需求质量

需求如何进行获取?

聊了这么长的需求,那么需求到底如何进行获取?都有哪些渠道和方法呢?小浪郎看了相关的视频和书籍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只要路子野,就不会有悲伤!关于需求也有相关的获取渠道和方式。

1. 需求获取渠道

需求的获取渠道,包括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用户需求。内部渠道包括产品、老板、同事和自己,外部渠道包括市场、用户、竞品和合作伙伴。

外部获取渠道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市场

产品设计需求会受到行业政策的调整而变化,如政策对顺风车业务的需求影响。

2. 用户

产品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服务的,需要及时的了解我们的用户,了解我们的目标用户。

3. 竞品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同领域的竞争对手,通常来说两者之间是相爱相杀的关系。我们既要了解直接竞品,又要了解间接竞品。如碎片化时间、场景相同、用户也相同、但需求不同的抖音与快手、微信读书与网易云音乐。

4. 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能够给企业带来资金资源、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竞争力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国内外先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内部获取渠道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产品

通过用户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行为数据,来进行产品战略规划和设计,因为用户的行为即是用户的需求。

2.老板

产品设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必须兼顾企业的战略需求。而这方面需求通常是由老板或公司的高层来进行掌舵的。

3.同事

产品的开发流程,从产品规划到需求分析,从需求分析到产品设计,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开发,从产品开发到产品测试运维等,涉及了很多的同事,他们对用户也有所理解,间接了解用户的需求。

4.自己

作为产品人,我们也应该成为产品的用户,成为产品的目标用户,这样才能不断为用户思考,为用户解决需求。

2. 需求获取方式

需求的获取方式,包括内部方式和外部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用户需求。内部方式也同样包括产品、老板、同事和自己,外部方式包括市场、用户和竞品。

外部获取方式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市场

通过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了解市场的行业动态和数据报告。

2.用户

通过用户调研和用户反馈来进行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为用户进行服务。常见的用户调研包括有:观察法、单人访谈法、焦点小组、问卷法、头脑风暴法、自我陈述法和实验法。常见的用户反馈包括有:论坛、贴吧、微博话题、Appstore 的产品评价等。

3.竞品

需要持续性的进行相关竞品分析,了解优势与劣势,了解相同与不同。查阅相关的竞品分析报告,进行快速了解。

内部获取方式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产品

通过一次次的数据埋点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有效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出具有业务价值的数据分析结论。

2.老板

及时与老板进行高效沟通,结合企业的战略定位与战略规划,明确产品的战略规划。

3.同事

与同事进行产品头脑风暴,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

4.自己

作为产品人,我们要用心观察生活,使用更多的产品,体验更多的产品,总结产品经验与规律。

3. 需求记录

不仅我们需要了解需求,同时各种各样的需求也要规范的进行记录,我们通过需求卡片来进行需求记录,包括需求编号、需求类型、需求来源、需求内容、需求场景、记录时间、记录人员等。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需求分析怎么进行?

需求也有真伪,获取了需求,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分析那些需求是真需求,那些需求是伪需求;哪些需要是必须要做的,哪些需求可以不用做;哪些需求先做,哪些需求后做;如何进行筛选需求等,常见的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筛选、需求透视、需求排序。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 需求筛选

初步进行需求筛选,包含有 4 个分析纬度,真实性、一致性、价值性和可行性。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真实性

需求是否是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自己不要 YY 需求,同时也要对用户嘴上说的需求进行斟酌,需求是否真的存在。如用户说星巴克不好喝,但实际是因为太贵了,没钱。

一致性

是否符合产品定位?需求分覆盖面有多大?有多少目标用户有这种需求?这个需求有多大程度上的代表性?

价值性

需求能带来多少价值?(用户价值、企业价值)需求实现要多少成本?(人力、金钱、时间) 需求投入产出比如何?

可行性

需求按照目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实现,过滤掉企业能力范围以外的产品需求,但是我们可以和别的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求同存异,互利共赢。

2. 需求透视

需求透视就是从获取的表面需求中提炼出用户的本质需求。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出产品需求。分析表面需求,本质需求和产品需求。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再来一个小案例。

有一天小浪郎和朋友去看电影,走在了街上突然发现没吃饭饿了,小浪郎想吃火锅,但由于要和他的朋友一起看电影,时间来不及,于是它们一起吃了山西刀削面,解决了吃饭问题,然后两人一起去看电影了。

那么上面小浪郎的用户描述需求是想吃火锅,但用户实际想要的只是没有吃饭,只要吃饭了就行,而他们的潜在需求有饮料、啤酒和水果等。

3. 需求排序

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产品规划和用户需求,我们需要对记录的产品需求重要性进行优先级排序。具体而言,通过需求类型、需求频率、需求强度和需求逻辑来进行需求的优先级排序。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需求类型

依据 KANO 模型对需求做出的分类,考察需求的类型,包括基本型需求(痛点)、期望型需求(痒点)、兴奋型需求(兴奋点)。

如微信产品,用户的基本需求(痛点)是聊天,微信表情则为用户的痒点(期望型需求),没有表情包也照样聊天撕逼,而微信红包则是用户的兴奋点(兴奋型需求)

需求频率

用户在单位时间内使用产品的次数即为需求的频率,频率越高,需求对用户越重要。如产品设计时,把高频率的功能放在一级,把低频率的产品功能放在二级甚至于三级等。

需求强度

需求的强度可以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包括必要性、高频次和持续性。

需求逻辑

需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需求也有先后,先完成第一步需求,才能完成第二步需求。如微信视频,必须先有微信好友,才可进行微信好友视频。

需求不变,变得是适应需求的产品,把控需求来源,提高需求质量。

本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产品与需求、需求理论知识和应用、需求获取和分析研究,相信基于以上需求分析理论和方式方法,在以后大家对需求分析的处理能够有新思路,高效打造出一个有价值的优秀产品。希望能给到小伙伴建立自己的产品需求分析体系一些启发。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把控需求来源,提高需求质量;把控需求来源,提高需求质量;把控需求来源,提高需求质量。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Hello_姚冰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