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Facebook、Twitter、Google、Pinterest…这些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为用户创造了习惯,用户每天都习惯性地使用这些产品,它们是那么吸引人,甚至让人无法想象这些产品问世前的生活。
然而,创造用户习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即使我写过很多关于行为工程学注1和 习惯重要性的文章,能提供给设计师们设计及衡量用户习惯所需的的工具资源也寥寥无几。这也是我写《成瘾:如何构建形成习惯的产品》(Hooked:How to Build Habit-Form Products)这本书的原因,它阐述了助力用户习惯养成的:四步成瘾模型(Hook Model)。
这篇文章会简单介绍如何通过习惯测试(Habit Testing),打造让用户喜爱,更让用户上瘾的产品。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视觉设计有一个天然的困难,因为视觉风格是一个很主观的感受,所以设计师很难说服领导和其他人认可这种感受。如果恰巧你的设计和需求方的审美一致那都好说,但是如果不一致,那就有设计师好受的了。另外视觉设计也很难被衡量评判,也许团队都认为设计的不错,但是有什么客观的证据去证明这个设计真的就是对的吗?所以视觉设计师这个职业上升天然就有一道坎。
但是更可悲的是,我发现很多设计师并没有很努力去改进这种状态,因为长期的压抑和抱怨,很多设计师更乐忠于学习技巧工具和新的设计风格,而不是对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探索研究。设计成果是否能帮助项目不重要,设计的够不够屌、能不能拿得出手、能否被同行表扬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今天想分享一个很古老也很基础的设计流程,当我们团队在遇到视觉设计难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试着通过这个方法找到灵感和把方案顺畅的推进下去。
对于每一位设计师的日常工作来说,如何有效阐述自己的方案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只是一张原型图方案,无论标注得多么清楚,都会有一定的沟通理解成本,所以通常都会需要一个原型demo来帮助大家对方案进行直观的演示,以此阐明方案的各类细节、操作体验等等。为了帮助大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简单地制作原型demo,Demoo应运而生。
Demoo是基于web设计搭建的一款在浏览器内进行可视化操作的工具。通过上传平面稿件,用手势或触点热区的方式把界面关系连接起来,加入连接转场,输出一份仿真APP的、可体验操作的设计方案,满足在电脑、会议投影现场及手机上体验操作。点击这里可查看更详细介绍:《为移动端方案设计演示而生的DEMOO》
随着触摸屏逐渐成为移动设备的标配,多点触控手势的广泛应用,让我们与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是笔记本电脑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更宽广的联系方式。我们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手势与屏幕上的各种元素进行互动,使许多曾经不曾想或者不敢想的人机交互方式变成了现实,同时手势操作的应用降低了人与物理设备之间的沟通的门槛。
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化阅读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结果同时显示,在新兴
媒介中,移动阅读领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达33.82分钟[1]。为了给手Q公众号用户提供更好的文章阅读体验,我们进行了纯文本文章阅读体验的研
究。
本文主要分享一下研究思路与方法的确定过程,第一部分主要从影响移动阅读绩效的指标体系入手,介绍本研究背景下如何确定评估指标,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与未来的研究展望。
视 觉设计有一个天然的困难,因为视觉风格是一个很主观的感受,所以设计师很难说服领导和其他人认可这种感受。如果恰巧你的设计和需求方的审美一致那都好说, 但是如果不一致,那就有设计师好受的了。另外视觉设计也很难被衡量评判,也许团队都认为设计的不错,但是有什么客观的证据去证明这个设计真的就是对的吗? 所以视觉设计师这个职业上升天然就有一道坎。
但是更可悲的是,我发现很多设计师并没有很努力去改进这种状态,因为长期的压抑和抱怨,很多设计师更乐忠于学习技巧工具和新的设计风格,而不是对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探索研究。设计成果是否能帮助项目不重要,设计的够不够屌、能不能拿得出手、能否被同行表扬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今天想分享一个很古老也很基础的设计流程,当我们团队在遇到视觉设计难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试着通过这个方法找到灵感和把方案顺畅的推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