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客户都认为自己比设计师更会设计?很多时候,设计师费尽心思做出来的设计被客户一票否决,“你这稿不行,看过XXX吗?我比较喜欢那种风格。” “这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感觉,要不再活泼一些吧。” “你完全没明白我的意思,之前不是沟通好了吗?”…
客户也是极度困惑,“是啊,为什么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都达不到我想要的水平?” “花了这么长时间设计就给我这么个东西?” “他到底有没有理解我的需求?我设计得都比他好。”…
这类问题我一般只会用一句话回答:看得多没用的,要多想多做。(虽然是至理名言)
但是我觉得这样回答太敷衍了,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告诉大家如何在工作中复用自己找到的好图,以及平时要怎么去做,即所谓的“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设计灵感”。
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的工作中都会为寻找设计灵感而犯愁,想通过查看更多更好案例总结出最好的方案将公司的项目做得出彩,然而⼜无从下手。
我自己也是,平常会去刷 Pinterest、花瓣、Dribbble、Behance 等平台,将好的创意和设计方案保存下来以备日后用。但是,很少人能真正理解这些保存的图片或素材,大部分人仅仅是觉得好看,然后就存了,而没有去分析当中真正的含义。
编者按:当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时,该如何保持单手操作的便携性?今天这篇文章提到了两个新的交互方式,值得一看,说不定有启发哟。
大屏手机有很多优势,大屏手机的趋势未来还会持续下去。但大屏也不是什么都好,更大的显示屏幕并没有承载更多的内容。实际尺寸和功能多少对于高、低分辨率显示是相同的。Steven Hoober 2013年的手机设备研究报告发现:49%的用户通过单手持机操作,36%的用户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操作,另有15%的用户双手持机操作。
2017年,并未有太多改变,单手拇指触控操作正在成为常态。首先,这样的操作比较方便;其次,同时使用双手并不总是太方便。但这里就有一个障碍:单手持握使用限制了你拇指能够触控的区域范围。
DDC- 李佳:我们接受到的设计教育、看过的书籍或是关注过的公众号里流传着各式各样的关于设计流程的经典模型,比如Design Thinking Process,比如用户体验五要素,比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在感叹这些设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如此经典和缜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到底对实际的设计有多少的指导意义?有些经典的框架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提出来,对于今天的设计现状是否仍然适用?我们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关于设计流程的模型?
下面进入译文:
这不是一篇讲纯理论和条条框框的文章,我想要为设计师、创意思想家甚至是项目管理者提供一套规范化的框架,用以安排构建、组织运行或管理设计挑战或项目,我希望它真的能够指导你的设计实践。这套框架我暂且叫它:双钻石模型改进版,之所以叫“改进版”是因为它是在原始版的双钻石模型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色彩是设计师手里最重要的工具,它是决定了视觉效果,能够影响用户的心情和情绪,左右用户感知和行为。色彩本身并不会产生愉悦感和品质感,但是它能强化它们。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在购物的时候,超过90%的购买决策都受到色彩的影响。有统计发现,杂志上的全彩广告要比黑白广告多26%,这也能说明一部分问题。
结论并不难得出,色彩对于用户的影响是显著的,对于选择、转化率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不过,问题在于,你能否找到真正对的色彩来搭配你的设计?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和了解色彩是如何影响人的,以及它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影响有着怎样不同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