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界面设计文章及欣赏

UI元素的尺寸到底该怎么定(上)

纯纯

- 00.基础原则

    - 01.控件尺寸





一、官方规范


对于刚开始思考 UI 元素尺寸的新人,通常第一反应都是去看官方规范,新人都以为官方设计规范的作用就是告诉你们元素的大小和怎么设置,只要看完了就能懂得如何设计 iOS 或 Android 应用。而实际上,这些规范并不能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设计规范涵盖的内容远远比这些复杂,比如我们之前翻译过的 iOS 规范。



超人的电话亭独家译制 iOS 系统规范

规范链接:https://pan.baidu.com/share/init?surl=j0dtln14kKdUEfp19jewKQ

密码:vpkj


我们想要搞清楚 iOS 和 Android 官方元素的具体尺寸,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下载它们的官方 UI-Kits,如下图的安卓组件库所示。



官方并不会提供一个列表,逐一罗列每个元素的长宽和其它参数,所以想要弄明白参数的问题,要自己在这两套素材库中选中元素才能查看其尺寸。如下图左侧这个按钮,我们就能看见它的各项属性:宽 359pt、高 57pt、圆角 14pt;右侧的 Alert 提示框则宽 270pt、高 230pt、圆角 14pt。



因为 iOS 组件库下载下来的都是 dmg 格式的文件,很多 windows 用户不知道该怎么打开它,这里只需要百度搜索「DMG 提取器/查看器」就能下载到专门的解压工具了。


在初期,我们想要设计出符合官方规范的界面,就可以严格照搬官方的元素设置。但是,即使官方的源文件所包含的元素及字体已经非常多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它们无法覆盖的元素类型,需要依靠我们自己去给出尺寸。


还有如字体的应用,官方源文件使用的语言是英文,光是官方应用的两种 SF 字体,就包含了十几种字重,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文字应用面板中密密麻麻的字体类型。在真实的中文设计场景下,我们是不可能照搬这种规范的!



所以每一个学习UI设计的新手,都必须要明白,官方的规范终究只是一种建议,我们可以选择遵守也可以选择不遵守。如果一味的照搬这些内容,我们是无法设计出有趣个性化的界面的,比如下面这几款已经看不到 “ iOS 设计 ”的应用。



官方的参数决定我们设计的下限,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设计的目标就是以系统原生的体验和视觉为准,那么照搬就行了!后面文章要说的,就是脱离开这些束缚之后,该怎么自定义 UI 元素的尺寸。



二、尺寸设置原则


UI 和平面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极其关注元素属性的具体数值。平面的排版无论是海报或画册,使用百分比、目测的形式就足以让我们做出很多优秀的作品,无需紧盯着其中出现的每个元素的长宽高的数值。而 UI 的设计中,无论字体、图标还是按钮,都需要我们严谨地定义它们的长宽高,如下图设计一个按钮的操作:拖拉出矩形之后,我们依然需要到属性设置的对话框中去输入精确到1pt的数值。



这么做是因为在电子屏幕中,图像的呈现是由屏幕中的像素点来完成的,像素点是最小的显示单位,一个像素只能显示一个颜色,所以如果设置了带有小数点的数值,那么这个元素的边缘就会虚化。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就得用整数来定义元素的长和宽。



这当中还涉及到不少比较复杂的屏幕显示原理问题,尤其是和像素倍率相关的基础知识,我会在另外的文章里分享。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出现的所有尺寸数值的单位,默认以 iOS 官方规定的逻辑像素单位「pt」为准,即 XD 和 Sketch 默认画布的单位,若在 PS 中设计需要在这个基础上乘以 2。


只有分隔线,是唯一可以不使用整数的特例。因为 1pt 的分隔线看起来会非常粗,一点也不精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在 Sketch 或 XD 中画个列表然后用 1pt 的线条做分隔,再导出到手机里观看效果。即使是官方应用,也主要使用 0.5pt 的线条做分隔。



无论是在 iOS 还是在 Android 的规范中,都提到过使用 8 x 8 的网格做辅助,这导致网上有很多片面的文章会反复强调对元素的尺寸使用 8 的倍数。


  • iOS: 使用 8px 网格系统:网格系统可以让线条和图像内容在所有尺寸上保持清晰,无需太多的修饰和锐化。将图形边界对齐到网格上,减少按比例缩小图像时出现的半像素和内容模糊的情况。

  • Android:所有组件都与间隔为 8dp 的基准网格对齐。排版/文字与间隔为 4dp 的基准网格对齐。在工具中的图标同样与间隔为 4dp 的基准网格对齐。


实际上,我们在真实的设计环境中,建议大家使用 4 的倍数作为一般元素的尺寸倍率即可,如 8、12、16、20、24……等,它的好处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做说明。如果发现 4 的倍数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需要,如:多 4pt 太大,少 4pt 太小,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一般的偶数如18、22、26 等。


以上就是我们一开始要建立的元素尺寸原则,精简完即:


使用整数,只有分隔线可以使用 0.5 的小数 

使用 4 的倍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切换成一般偶数。


有了这样的原则,并养成习惯,我们就能在每次设计前对元素尺寸有个大致判断,然后再根据需要按 4 的倍数调整,如下面设计注册登录页面的输入框作为案例。



开始我使用 280pt 宽,44pt 高的尺寸,但是觉得有点僵硬,太正式了!这时候反思认为应该是输入框太矮导致的,所以高度上改成 44+(4x2)=52pt 。这时候又觉得太高了,实际输入内容也没那么宽,于是再对高减 4,宽减 40,获取最终结果。


所以,因为这样的操作原则,决定了 UI 元素的尺寸不是凭感觉用鼠标拖拽出来的(拖动效率太低),而是在元素的属性栏中填入它们的数值。UI 的设计过程就是一个不停键入参数和调整参数的过程。




这里要声明,在我的描述体系中,控件指的是:界面中最基本的交互单位,如按钮、滑块、开关、分页控件等,更复杂的如动态卡片,功能快速入口等,就归入组件中,便于我们理解。


下面,我会根据前面定义的基础原则,分别讲解控件应该使用的尺寸范围。



一、按钮 ( Buttons )



按钮是界面交互操作中使用最频繁的控件了,当然按钮呈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是文字、图片、图标、卡通形象等等。在这里,我们只聚焦于矩形的基础按钮。


在进入具体参数的讲解前,要先理解一点,按钮实际上是所有控件中最复杂的一个。并不是因为在设计样式上复杂,而是因为按钮承载了最多的产品诉求,权重差异极大,例如看下面的案例。



在上图里,可以点击的东西不少,我们只说外观是标准样式的按钮,就有 9 个。而这里面,权重最高的必然是 “加入购物车”。权重最低的,则是前往新品页。


要定义按钮尺寸,我们首先需要整理清楚不同的按钮在界面或整个应用中的权重。尺寸和权重是成正比关系的。当然,颜色也是对重要性表现的关键因素,不过不在这里展开。



按钮高度


当我们设计按钮时,优先从高度入手,再去定义宽。为了便于新手理解,我首先从高度上来匹配权重,分成高、中、低三类:


    - 高权重:40-56pt

    - 中权重:24-40pt

    - 底权重:12-24pt


高权重的按钮,类似登录页的注册、登录,购物详情页的购买,流程页中的下一步,它们的最小高度应该从 40pt 开始递增。低于这个数值,那么按钮就很难在页面中起到视觉支撑的作用,因为会感觉到它太细了。



中权重的按钮,类似个人主页的关注、点赞、评论按钮等。这个层级的按钮依旧有比较高的交互频次,所以我们必须得保证它易于点击。24pt 是在我经验中便于点击得最小尺寸了。这种按钮通常是组件中的一部分,不像层级最高的按钮常常是处于一个孤立的空间,所以高度如果超出 40pt,就会对当前模块产生直观的破坏。



低权重的按钮,就类似查看更多、标签、详情等类型,相对于交互属性,这类按钮具备更多的提示属性,只要让用户能看见,又不需要太显眼。尺寸不大于 24pt,能容纳内部文字或图形元素即可。




按钮宽度


主流的按钮都是横向的长方形,正方形的也有,但就是不能变成纵向的矩形。



按钮的宽度主要和内容挂钩,内容数量越多,按钮自然也就越宽。唯一的例外,只有高权重的按钮,可以无视内容的长度。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区域,往往都是撑满屏幕内容区域或横跨屏幕的,可以特殊处理。


普通按钮,左右边界与内容的距离过大,就会让按钮看起来非常的不协调。所以我们要根据内容的长度来设置按钮的宽。左右间距的大小,应该小于或等于上下间距的 2 倍。




按钮圆角


最后,按钮尺寸还有一个属性,就是按钮的圆角。矩形的四角有三种类型,即直角、圆角和半圆。



为矩形设置圆角,是为了让按钮看起来有一定的圆润感不会显得太尖锐锋利,这种圆角的数值要给得更加谨慎,只要超出了一定的范畴,就会对视觉的和谐产生影响,我习惯称呼为——半圆不圆,如下图右侧的错误案例。



所以,我们在设计圆角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感受圆角在画面中的和谐性。而圆角的设置范围,小于等于高度的 1/4。例如,一个 24pt 的圆角矩形,圆角的尺寸就应该不大于 6pt。


以上就是按钮相关尺寸定义的说明,当然,在真实的设计需求中可能遇到很多无法满足的情况,这就需要大家多做尝试了。



二、输入框 ( Text Fields )



输入框也是比较常用的控件之一,它和按钮有非常接近的外形。最常见的就是登录页账号密码输入框,以及首页上方的搜索栏了。


输入框的高度,常规在 36-56pt 之间。低于 36pt 时则输入框看起来会非常拥挤,比如我用下面学生的案例做个演示。




三、步进器 ( Steppers )



常见的步进器,就是输入框和按钮的结合。左右有两个用来增加数量的按钮,中间是允许我们直接键入数字的输入框。在尺寸上,它也介于两者之间,高度在 28-40pt 之间。下面我再用学员的作业做次演示,当低于 28pt 以后,就会发现在屏幕中的占比实在太小了。



步进器中常见的错误,是在我们在绘制左右两个按钮,设置外框的圆角时,并没有合理的去掉内侧的圆角,这是绝对不应该忽略的细节。




四、下拉菜单 ( Dropdown Menus ) 



下拉菜单要注意它具有多种状态,默认、展开和选中。默认状态与输入框类似,主流的高度也使用 36-56pt。但是,当菜单展开后,下方多出来的选项菜单,就值得注意了。


菜单的宽度正常情况下与默认状态相同,而高度根据里面包含的选项数量决定。单行选项的高度,不大于默认的选项框。但也不能过小,新手很容易在弹出菜单中设定过小的高度,使个控件看起来会非常的别扭。




五、开关 ( Switches )



开关也是按钮的一种形式,通常出现在设置页的列表中,上方就是它主流的几种样式。在设计开关的时候,要先确定一个矩形区域,高度使用 24-32pt,宽度则用 1:2 的比例。如高度使用 28pt,那么宽大致可以使用 56pt,之后再将其他细节填入。




六、滑块 ( Sliders )



滑块形式接近开关,通常在中间有一个操作节点,下面有一个用来表示区间的线条。实际上我们该做的就是分别决定它们的尺寸。


节点如果做的太小,不仅会显得难看,而且会让人觉得很难操作。它的直径应该在 16-28pt 之间。而下方的横线,宽度由所在内容区域的宽决定,高度一般在1-4pt 之间。



七、页面指示器 ( Page Controls )



指示器用来展示元素序列,虽然在 APP 中没有太重要的作用,但既然我们加进去,就要让它看起来和谐。大多数人在定义指示器时,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可以只从后面提供的尺寸中选择,就能保证指示器的尺寸不会出错。


指示器主要是圆形和矩形两种形式:


    - 圆形:8、10、12pt ( 直径 )

    - 矩形:14×2 pt、16×2 pt、20×3 pt



八、提示红点 ( Badges )



提示红点也是大多数应用会使用的一个控件,它的大小应该在 24-32 pt 之间。作为一个圆形,这个控件设计起来很容易,但设计师往往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中间的数值超过 10 变成 2 位以后,要怎么处理。


在设计这样的元素时,我们要用一个矩形元素来表现,即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圆角设成最大,那它看上去就是一个圆形。那么每增加一位字符,我们就需要为这个矩形增加该字符的宽度,可以用左右间距判断。


因为相同字号下,不同英文、数字的宽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输入的字段长度去决定圆角矩形的宽度。




九、分页控件 ( Tabs )



后一个控件,就是分页控件了,安卓中的 Tabs。这个元素在设计时也受到排版空间的影响。较为宽松的排版风格,高度就比较大,若拥挤则反之。下面是高度的取值:


    - 高权重:40-48pt

    - 低权重:28-36pt


分页控件主要应用在头部和页面中部的组件中,如下方的案例:



虽然很多时候分页器没有背景色,但是背景的矩形框是必须画出来的,即隐藏填充和描边,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垂直居中的方式,来确定中间文字的位置。



一个完整的分页控件,里面会包含两个或以上的选项,所以定义每个选项的宽是必要的。通常,我们有两种定义方法,一种是选项少时,直接进行均分显示,另一种是选项较多,采取定宽模式,宽度最小建议在 64pt以上,才不会显得过度拥挤。



分页控件选项处于选中状态时,有的设计是修改背景色,有的是修改文字属性,但今天最常见的就是加入下划线。这个元素如果定义得不好,会让整个控件看起来非常粗糙,它需要在样式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划线分为两种,一种是贴在控件底部的,另一种是在文字下方悬浮的。两种方式线条应该使用的高度都不应该大于 2pt。宽度的话,前者和每个选项背景区域相等,后者则可以在 8-16pt 间(小于文字总宽)。下面是正确设计效果:




十、尾声


前面说到了不少控件的尺寸,那么真实应用的效果会如何呢?下面我就用原型的方式,不考虑样式与色彩将它们组合到完整的页面中去。



可以看到,模块大小很均衡,看上去不会觉得哪些地方太大或太小,只要稍加填充样式,那么就可以变成完整的设计稿了。


这些参数虽然不能覆盖所有特殊的状况和需求,但至少可以保证这些控件不会被设计得很奇怪。当设计师没有对于特殊化风格设计的控制能力时,就先学会正确的使用上面的这些参数吧。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be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酸梅干超人  来源:站酷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Cs界面设计之八: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博博

近年来,互联网进入下半场,C 端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很多企业转向了 B 端服务,随之而来的是产品设计者的转型,现在越来越多的 C 端产品设计师开始涉足到 B 端产品的设计,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需要认识到这 2 类产品的特点和区别,你才能够快速适应这个迁移的过程。

在互联网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都是 B 端和 C 端产品的用户,能切身体会到产品的好坏,那么两个完全不同类别的产品放在一起时,会有什么新发现呢?今天想通过自己的设计历程,来梳理这 2 种产品的区别和价值。

C 全称是 Customer,即消费者(泛指用户)的产品,个人用户或终端用户,使用的是客户端。例如:微信、网易新闻、网易云音乐、有道翻译官、网易考拉等等。

B 全称是 Business,即商家(泛指企业)的产品,通常是企业或商家,为工作或商业目的而使用的系统型软件、工具或平台。例如:京东云、阿里云、网易云、网易有数或企业内部的 ERP 系统等等。


相同点


1. 都要给人使用

小到打车、外卖和购物软件,大到逻辑复杂连产品经理有时候都犯糊涂的企业级业务系统,无论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本质都是由人来使用,只不过产品类型不同。

2. 都要兼顾用户体验和业务之间的平衡

既然是给人来使用的产品,就要兼顾用户体验和业务之间的平衡。无论是 C 端或 B 端,谁都不愿意使用一个不好用且耽误效率的产品,当然还是会有一些用户体验较差,用户又不得不使用的产品存在,因为它可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或者在某些场景下被强迫使用,用户本身是别无选择的。但不能说用户体验就不重要,只能说对于业务更复杂、为工作而生的 B 端产品来说,想要做好这一点会比 C 端更困难。

3. 都要坚守做产品设计的核心思想

对于每一个产品设计者来说,「在什么场景下为怎样的用户(客户)采取什么方法解决哪些问题」,这句话是再熟悉不过了,也是经常讨论或挂在嘴边的话。可是面对工作中蜂拥而至、突如其来的事情时,却又常常容易忽略掉。就像是一个人如果太饿了,只顾着吃饭填饱肚子,却忘记了吃了什么。

不同点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1. 目标用户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 C 端产品和 B 端产品的用户是谁,产品给哪些人用?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C端

产品是面向个人用户,服务于每个脱离「企业」场景之外的人,也就是生活场景。他需要做更细致的用户画像,比如:用户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工作单位、个人喜好等都会影响到功能设计,每个人都可以对产品提出优化意见,这个意见只代表个人,而不是任何社会群体,但这些意见只要被产品经理验证是可以提升产品价值的,就可能会排进迭代周期内。

相对来说,C 端产品不管从服务范围、渗透力、密度都远远超过 B 端,原因是因为它面向的用户群体更广泛,用一个核心功能解决大多数人的一个主要诉求,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 C 端用户,可选用的产品也非常多,产品团队更多的思考是让我们更长时间的停留在产品上面,让用户有更高的粘性和活跃度,需要利用产品的特色功能和优质体验来吸引我们,并解决我们在生活便利和情绪方面的问题,让我们享受这些服务并为此买单。

B端

产品则是服务于企业用户,这个「企业」可以是一个组织、商家、团队,是某种经营的主体,当然使用者也是个人,不过这个「个人」是代表了组织中的某个角色而已。这类人无论性别、年龄、地区有何差异,他们都是一类角色,比如企业中的项目总监、项目经理、项目顾问,我们的产品要提供给这类角色使用,而不是某个人使用。假设我们做一个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提供给项目经理使用,张三和李四都是产品的用户,也许张三在工作之外是个活泼少女,喜欢刷短视频、购物、旅游,被简约的界面风格所折服;李四却是个内向宅男,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看书,喜欢炫酷的界面风格,但他们的个人喜好都无法影响系统功能的设计。这里说的功能设计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对项目经理这个角色的业务定位和考核目标,他们共同的角色都是项目经理,所以系统只需要提供项目经理相应的功能和体验即可。

所以功能设计需要是多个业务功能满足特定人群的多个需求、多个场景,他所面对的用户具有特定的职业属性,也就是说他的用户只会在「工作」的场景下使用他,有些还是强制使用,个人没有选择余地,因为付费者是企业领导,而不是基层员工,而使用最多的反而是基层员工,所以 B 端产品的用户关系会比 C 端更集中、更垂直,做功能设计时,要权衡付费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弊,他们要求产品的时效性,注重如何满足企业用户的既定目标。

2. 使用场景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C端

它会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下,而且自由度非常高,当然也包含工作场景,比如我在坐地铁时刷一下朋友圈、在睡前打开网易云听歌、在工作间隙上点了一份外卖、周末变身肥宅吃了一天鸡等等,所以 C 端产品的使用场景是碎片化的,用户并不会连续几个小时一直盯着同一个 APP,而是在多个应用之间随意切换。比如落地成盒了会打开微信回复消息,歌听乏了去看看电子书等等,所以我们看到一些比较优秀的产品,他们都在内容和用户体验上下足了功夫,目的就是为了留存用户,减少跳出率。因此 C 端产品更讲究操作直接,信息简洁,有娱乐性、社交性、可倾诉性,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而生,寄生于我们的情绪之中,被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所折服。

B端

与 C 端正好相反,他们是为了工作而使用这个产品,因此他们必然要长时间使用产品,而且是沉浸式使用,同时使用频率是可预测的,他们并不能带着个人喜好去使用,不能说这个产品太难用了,我就可以不用了。比如上下班打卡,公司要求用 A 产品,你觉得不好用,就推荐大家使用 B 产品,对不起,虽然你是产品真正的使用者,但决策权和付费者是高层领导。个人的情绪左右不了使用场景。所以 B 端产品更讲究严谨的流程设计、贴近现实的场景面积、低风险、高效率、数据精准。它是为了解决工作上的问题而生,寄生于企业制度之中,被产品的用户体验影响着工作效率。

3. 业务和本质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C端

满足自我情绪。

比如社交类产品就是构建「聊天」方式,这个聊天可以是语音、文字、图片、分享等形式,解决个人在情感、空间、工作、虚荣、欲望等情绪问题。在核心功能之外还可以附加一些「增值功能」,比如设置好友查看权限、购买 VIP 等,这都是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盈利口径。

因此 C 端产品通常只有一个核心功能(比如音乐类 app 的核心功能就是听音乐,阅读类 app 的核心功能就是阅读,游戏类 app 的核心功能就是游戏),多个辅助功能,核心功能影响着产品的特色、定位、调性,而合理的辅助功能则会让产品保值增值、增强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如果去除这些附加功能,产品的体验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实际上并不会阻碍用户使用核心功能。例如:去除了评论功能,但用户依旧可以听音乐;去除了打赏功能,同样也不影响用户阅读文章和作者写文章;去除了分享,用户还是可以愉快地吃鸡。

所以 C 端产品的特性可以归纳为「分享」,前面所提到的「评论」、「打赏」其实都基于「分享」的场景下,即:让他人听见「我」的声音、看见「我」的想法、赞同「我」的观点,满足双方的情绪设定。

盈利方式:内容付费、广告付费、平台抽成、增值服务(VIP、卡券、权限等)。

B端

共同完成一个目标。

日常使用产品工作的人,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任务的,他需要和周围的人协同完成一个任务流程的闭环,比如我发起一个请假申请,以「完成」和「打回」作为流程结点,根据企业制度设定,这个流程中会涉及到 3 种角色:发起人(我)、审核人(上级)、归档人(人事或行政)。

B 端产品的业务逻辑是复杂和多变的,尤其是权限系统,往往每个人都是流程中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就如上段所说,需要进行协作使用,这里不能穷举出每个业务,因为不同的公司业务则完全不一样,公司可以对该产品当中的功能选择性购买或租赁。而对实际用户来说,这个产品没有功能的层级,自己负责哪一块,哪一块就是他的主要任务、经常使用的功能。也就是说,从功能架构上看,这些核心功能都是扁平的,他们分配到各种使用角色的手中,没有先后排名。

而 B 端产品的本质则是满足用户的工作需要,但这从来不是单一的功能就可以满足的,这里一定包括了多项功能的组合及嵌套应用支持。当用户需要绘制多种不同类型的图表时,产品就绝不能只提供单项类型的图表功能。比如:甲公司的产品只能画柱状图,而乙公司的产品却能画 10 种甚至更多不同类型的图表,以适应不同需求场景,若你是客户,你会选择购买哪个产品呢?

盈利方式:按功能模块付费、按使用人数付费、需求付费、后期维护费用。

4. 产品需求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C端

更多满足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需求,所以需求来源会多样化一些,因为目的都是拉新、促活、留存、转化、裂变。像竞品分析、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分析都可能帮助挖掘出有价值的需求。我们也有很多时候因为朋友在用这个产品,或者看到产品的广告才下载这个应用,但下载以后用来干什么,那只有等我们有诉求的时候才会再次打开应用,这个诉求可能是空虚、无聊、想购物了等等。所以很多普通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甚至有时阴差阳错打开某应用,然后被里面的买家秀、活动促销等运营模块所吸引,最后产生购买欲望。

因此,C 端产品就是站在上帝的视角,需求直接来源于用户的行为和反馈,从用户这里获取最真实的诉求。产品设计者则需要关注市场流行趋势,关注用户偏好及意见,将有效的分析结果转化为产品需求,再输出功能,引导用户产生共鸣,并通过一些运营手段,增加转化(变现)概率和裂变的辐射面积。

B端

B 端产品更多是基于已有的「业务」形态,把传统线下工作,通过程序化、系统化、信息化转换为线上行为,使业务的流转效率更高,办公成本更低。所以更要求产品设计者能熟练掌握相应的行业知识、捋清业务逻辑。

需求一般来源于产品战略定位、各部门对接、租户(客户、外部付费者)的个性需求,有些靠销售企业软件盈利的公司为了把职责再细分,通常会配置指定的一线顾问来对接租户的需求及跟进服务,然后再将需求反馈到负责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在这里就是负责收集需求、分析、规划、设定开发优先级,然后交由开发团队进行接下来的产品设计等工作。

B 端产品的客户可能不在网上,而是在全国各地的企业里,往往需要通过老板和销售才能接触到客户,这会造成不能获取真实的客户需求,我把这种现象叫做「需求断层」。所以最好的调研方式就是做一个「面对面」的用户访谈,可以真实的面对面、也可以是视频或者电话沟通,这能容易把复制的需求沟通清楚,而不是通过邮件和文字。因为目标用户有固定的职业领域,有时候你所设计的流程你认为最合理,但和他们实际使用起来却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和真实用户面对面聊聊他们的工作习惯和业务规则,这一定能够帮助到你设计产品。

很多时候,做的产品只是为了满足付费者(即高层领导)的需求,而不是实际用户(即基层工作者),导致实际用户吐槽产品易用性差,其实是改变了他们的工作习惯而引发的抱怨,然而领导却达到了监控和实时获取数据的目的。因此在收集这些需求时,会受到来自付费者和真实用户 2 种角色声音的影响,这就需要产品设计者具有更理性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手段。

5. 产品思维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C端-流量思维

做 C 端产品设计,我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流量,流量直接影响着变现,无论是外部的流量引入、各环节的转化、留存策略,还是产品体验的提升、流程的优化、资源的投入,我们都是在为提升流量、转化流量服务。我们经常做的各种活动专题、分析各类数据,去追求所谓的情怀、情感化设计,其根本还是为了引流,想方设法从全网获取流量,从而来提升产品的转化率,这是一切 C 端产品的宗旨,没有流量的产品只是一个花瓶。

B端-效率思维

对于 B 端产品,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效率,不管是面向外部客户,还是服务于公司内部各业务角色/部门,B 端产品要解决的始终都是如何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即工作效率),解决的是「开源节流」中的节流部分。所以我们会通过流程优化、工具打磨、策略调整,去提升各个环节的人效,降低各方面成本,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效率,这点从我们做流程设计的时候能清晰的反应出来,设计目标都是在合理且效率的基础上,让用户舒适的完成这个流程,并不是说企业投入资金购买了一款数据统计软件,结果数据统计还没有人工来的精准、方便。

6. 设计原则

C端

在 C 端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功能是给哪些目标用户使用的,也就是我们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什么,需要保持产品的场景多样化,突出核心功能,因为 C 端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们要好好思考,如何将我们的产品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如何让产品的品牌设计辐射到更多的地方,如何在功能和体验上寻找新的亮点。

再者就是要保持良好运营手段,因为 C 端的用户是自由的(忠诚度低,随时可以换产品使用),所以需要通过一些运营手段来绑定用户的留存。C 端产品的本质都是一个核心功能,所以设计师在产品初期时就需要全盘考虑,哪个功能是产品最核心、最不可丢弃的,哪个功能是锦上添花,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的。因此,我们抛开这些基本原则,还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塑造,塑造用户行为就是「绑架」用户。

把握关键时机:把握用户在使用 C 端产品过程中注意力的关键时机,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注意力的分配是不均等的,比如同类产品太多,先下载 2、3 个试用,进到产品里不知道干什么,随便逛逛,逛着逛着就删除 APP 了,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把握用户关键时机,没有提供给用户有用的东西,败在了产品策略和本能层次。没有在第一时间让用户知道产品是干什么的?能从中得到什么?亮点内容在哪里?是如何引导我使用的?那么作为产品的界面设计师就需要知道在哪些关键节点上,用户的注意力是集中的,哪些节点是分散的,如何引导用户关注这个点。

所以通过研究这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可以抓住关键时机,来达到塑造用户行为的目的。那么,这些所谓的「关键」时机反映在注意力理论下,对应的就是注意的「中心点」,反之为「分散点」。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从中心和边缘来回切换。

举个例子:让交互设计师在信息流页面做一个阅读提示,用于用户在更新消息流之后的场景,目的是能让用户发现更新之前的阅读位置,并在此处刷新,不让重复信息出现,不影响用户体验。那么下图中哪个方案更合适?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中心点:「上次看到这里,点击刷新」的提示消息出现在此位置和时机是有讲究的,由于它们出现在旧消息之前,新刷新的消息之后,用户的阅读注意力正在从新的信息流转到旧的信息流,中间会出现注意力断层的中心点。所以在此出现的提示更容易被用户察觉,提示内容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因此 A 方案最合适。

分散点:B方案中消息提示在用户刷新之后出现在底部,虽然该方式在 toast 的层级里,干扰性是最低的,因为它的位置在底部,会适当减少用户浏览内容时所产生的干扰,但是从用户行为路径上看,显然不合适,用户的行为是要翻阅信息流,而它的出现方式与「翻阅」的行为是相违背的,反观还是会阻碍用户的浏览,虽然它的感知程度很强,能让用户第一眼发现这个贴心的功能,但是出现的时机不对,这就影响了用户体验。

增加趣味性:所谓趣味性,是指能引发用户的正面情绪,比如使人感到愉悦、有意思,能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这是能够引起用户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增加产品趣味性的途径有很多种,就拿微信 H5 为例:

随着 H5 页面技术上的突破和微信推广程序井喷式的发展,微信 H5 推广领域已经成为各大 C 端产品的必争之地。推广的形式可以基于 H5 的框架进行多种形式的拓展,比如:小游戏、邀请好友赢红包、小程序等等。微信端 H5 推广的优点就是将推广的趣味性融入产品当中,将营销手段运用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趣味的游戏程序打开市场的缺口,用户基于推广程序的趣味性,有很强的分享动机。

说到分享动机,就不得不说最近刷爆朋友圈的《能进***的个个都是人才》,这个长图就很有意思,每段内容都能让用户产生共鸣,根本想不到这是篇广告推文,直到最后一小段内容才曝光了品牌和产品,但效果显而易见(短短几天阅读量10万+),所以这种趣味性的运营方式很容易带动用户去分享,分享即裂变式传播,而 C 端产品的运营目的就是引流、裂变。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增加创意性:王者荣耀无疑是近年来受众最广、用户最多、盈利最大的线上手游。我们通过分析这样一个标杆级的产品,可以得出创意对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这款游戏火到咖啡厅一群人坐在那里玩一中午的原因在哪里?我想用我设计的眼光去审视一下王者荣耀,它到底为广大玩家提供了一种怎样的体验?

「容易上手」几乎是王者荣耀玩家的共同感觉,而这种直观感觉决定了一款手游能在多大程度上流行。一方面,王者荣耀采用了双轮盘(左右两边一个操控区域)的操控方式,玩家通过左右两边的虚拟按钮进行控制,同时可以控制自动攻击。新手玩家默认自动攻击,从可玩性角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双轮盘的操作方式并不是王者荣耀首创,但是他却成就了这种经典的交互方式,为后来产品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操作方式的创新点还在于取消技能施法的方式。区别于 PC 端游戏,移动终端没有鼠标来控制技能释放与否,王者荣耀采用技能滑至右上取消的方式,创新性地解决了小屏幕交互上存在的问题。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除了以上几个设计点外,C 端产品的设计手段还有很多,主要包括:推送提醒、各种红点提示、弹窗提示、嵌入广告、分享刺激、打赏刺激等。无论采用任何设计方法,其核心的目标始终是落在用户的注意力上,通过吸引用户注意的方式,达到塑造用户行为的目的。

B端

产品设计者对于用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可知的,所以 B 端产品是辅助用户行为,比如我们要做一个企业报销系统,这些流程和工作行为已经有一套标准的流程了,我们只需要将这些场景转化为流程设计。那这个系统会存在哪些场景,只需要找到相应的使用角色一聊就能挖掘出来,而且场景相对较固定,不用考虑用户是不是喜欢这个功能,因为这是公司制度要求,不喜欢也得用。因此在设计初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相应的功能需求,尽量把流程做到完善,而在设计上要有:合理的功能与模块划分、严谨的业务流程设计、一致性的操作体验、干净简洁的界面设计。

合理的功能与模块划分:即在做产品信息架构时,就需要仔细考虑功能、模块的划分,客户常用功能模块有哪些,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当然有些产品版本是通过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的,比如有的客户要求为他们企业单独设计一套工作流程,那么怎样组合该客户的功能模块呢,这也是做 B 端产品经常遇到的需求。而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他们的权限划分也是不同的,比如在不同权限人员登录时显示的页面有哪些不同?能查看到的模块有哪些,里面的界面状态是怎样的?如果某岗位人员拥有不同的权限范围,怎么设置他的功能可见性?不同权限的人员怎么协同工作?需要多人协作办公时,如何进行业务上的移交、提醒、工作流的显示?这些都是设计师需要仔细考虑的点。

都说 B 端产品业务复杂,细分下来,权限设计就是最要花心思的,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的用户角色、岗位、场景,不能像 C 端那样常规化。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严谨的业务流程设计:B 端产品不用揣测客户打开产品会干什么、引导他干什么,因为他是工作软件,在使用时,客户必然有明确的目的,需要什么他自己会打开,因为都是他们自己最熟悉的业务范围。总不可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工作软件上休闲一下吧,这个场景明显不成立。同时,设计师需要对产品的行业和业务具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产品只针对单一行业,设计师只需要了解对应行业的特性和需求即可,若是平台类产品,需要面向多元行业,那设计师就需要了解所有的目标行业特性,找到他们的异同点,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分析客户的具体需求,最后产出合理且专业的流程方案。如果你不了解客户的工作业务,你就不能有质量的产出他们满意的流程方案,所以做 B 端产品不光要学习本职岗位的技能,还要了解目标客户他们的工作流程、业务知识。

一致性的用户体验:无论是 B 端还是 C 端产品都应该遵循这一点,这是互联网产品最基本的素养。保持交互和视觉的一致性,让用户在使用时,能感到熟悉、亲切,能直观地了解到操作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在用户疑惑时,及时给予反馈,在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在用户迷茫时,有效引导用户,这就是一款聪明的产品,它能够提前预知到用户的所想所需。同时,B 端产品的界面元素复用面积会比 C 端广而大,因此 B 端产品更应该注重交互的一致性。做过后台的都应该知道,一个提醒方式、一个表单控件,它们能覆盖到 80% 的页面。

干净简洁的界面设计:B 端产品是为了工作而生,界面里往往都是「内容为王」,不宜使用过于强烈的色彩对比,也不需要过于浮夸的设计,整体产品调性都应该尽量简洁,不要让视觉效果喧宾夺主,而应该减少干扰用户的「多余设计」。这里不是说炫酷的设计不实用,而是 B 端产品的目标用户不同于 C 端用户,B 端用户主要是通过产品来完成枯燥的工作,即便视觉效果做的再吸引用户,他们也不会给你的产品带来流量和黏度,因为买单者是高层,使用时间也相对固定。所以还不如把开发、设计的成本放在提升产品性能和流程体验上。

虽然我一名设计师,但毫无疑问,做 B 端产品必须要维持:功能为主的设计原则、视觉服务于功能的产品素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 B 端产品喜欢用蓝色系的原因,因为与蓝色相关的负面信息很少,同时色彩上也不会过于强烈、刺激,一般人都不会排斥它,并且色彩含义也为理性、商务、科技,这就更适合 B 端产品的特性。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关注点


1. C端关注人性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产品强调:刚需、痛点、高频、体验。

刚需

在 B 端产品设计中,我们往往面对的是刚需。用户会非常明确的告诉你,几乎无需挖掘,「我想要什么功能,我线下是怎么完成这个任务流程的,有这个功能我就付费,没有这个功能我就不买单」。当然,用户所讲并非用户所需,需求仍需要梳理和验证。

而为什么 C 端产品却要刻意强调「刚需」?因为 C 端产品的需求不同于 B 端产品,C 端产品的用户量大、散、广,缺乏组织性,需求具有模糊性,所以需要刻意去挖掘。经常看到一些产品 YY 出一些客户需求(「我」认为的设计),其实这些需求用户根本不需要。

痛点

在 B 端产品中,用户选择产品的决策过程中,有足够的说服时间和机会,另外价格也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

而在 C 端产品中,用户喜欢更换成本较低(QQ和微信等社交类C端产品的更换成本很高,不在此列)、决策时间短,所以能否在极端的时间内,抓住用户痛点,就非常关键,比如通过运营活动和情感化的视觉设计,在短时间内引起用户的共鸣,形成热点式引流。如果不能抓住用户痛点,产品很可能不会被下载,即使被下载,使用频率也会非常低,渐渐的就藏在手机某个角落几个月不更新,从隐藏逐渐走向了删除,这样的产品就会丧失竞争力。所以很多 C 端产品经常推送一些运营消息,文案还特别吸引人,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回归,告诉你它还很想你。

高频

在 B 端产品中,用户使用频率是由业务和工作量决定的,所以提高 B 端产品用户使用频率的机会并不多,总不能节假日的时候推送一条消息「少年,快回来工作吧,加薪升职就是现在」,这样做毫无意义,也违背了它本身的商业价值。

而在 C 端产品中,用户粘性、付费率、转化率、活跃度等往往跟用户使用的频率紧密相连。C 端产品很多都是免费使用,通过增值服务收费,比如充值 VIP 享受更多特权等,只有通过免费的方式,让用户先使用,从而培养了使用频率,这才是增值服务收费的基础。所以高频和流量就成为了能否实现增值收费的关键点。

体验

C 端产品由于用户缺乏组织的压力,并且更换产品的成本低到没有,删除你就是几个交互手势而已,所以 C 端产品必须极其重视用户体验,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用户、锁住用户、让用户把产品当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用户体验对 B 端产品也非常重要,但通常客户更重视功能、流程和效率,而用户体验则更多的体现在产品性能方面,试想你使用一款软件工作,由于产品性能响应非常迟钝,而且数据不精准,你一定会很抓狂,很有可能一天的工作计划被这款「该死」的产品所耽误,所以在用户体验上,性能要比界面更重要。

2. B端关注组织与业务

超全基础科普!全方位解析 C 端和 B 端的产品特性

产品核心诉求:功能、流程、效率。

功能

不同于 C 端产品需要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B 端产品的需求往往是非常明确的,在功能的场景覆盖面积上,和 C 端产品恰恰相反,功能多、大而全,这代表了一个 B 端产品的完整性。但这里所谓的「功能多」,并不是一些杂七杂八的锦上添花的功能,而是为了覆盖到更多业务场景的主要功能,这样才能拿去卖钱,才能给客户选择性使用,才有了更多的商业竞争机会。

至于功能过多而产生的学习成本过高现象,在 B 端领域也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 B 端领域的客户往往需要专业的学习,客户也通常不会认为是负担,反而因为掌握了这些技能而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增值,因为 B 端产品是公司主动要求员工使用的。其次我们作为 B 端产品的开发者,很多公司也会提供相应的业务培训和售后服务。

当然,SAAS 类产品(B端产品之一)由于免实施的特点,决定了功能要全面、又要容易上手的特点,所以 SAAS 产品是 B 端产品中最难设计的一种,需要在商业和体验之间权衡。

流程

既然 B 端产品要满足业务信息化的需求,那就必然涉及到流程设计。B 端系统必须要能贴合企业用户的业务流程才能正常运行,而不同企业的流程是不一样的,所以 B 端产品的流程设计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因为很多时候 B 端产品是将线下的流程转移到线上,实现无纸化办公、敏捷办公,所以功能流程已经在线下有一套完善的流程了,只需要在现有的流程上做简化和整合即可,甚至一些线下的纸质文件在线上变成电子档时,客户都要求贴近原始文件,只有这样才能顺从之前的使用场景,降低学习成本,所以前面为什么说做 B 端产品设计要懂业务,就是因为产品里的功能流程是线下转移到线上,了解线下业务能帮助你更严谨地设计线上流程。

效率

B 端的产品的业务经常涉及到海量的数据,所以在 B 端产品中,效率远远比用户体验更重要,客户不是在休闲时刻把玩你的产品,而是通过你的产品完成工作任务。比如要上传 1000 条数据,那么批量上传等高效率的功能设计和性能保障,就比优化上传界面的用户体验要重要得多。

至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商超还在用一些 DOS 平台上开发的收银系统,虽然这些系统已经非常陈旧、用户体验已经很差了。但是由于使用时间很长,而且效率非常高,所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产品特性对比


1. 客户VS用户

客户

使用 B 端产品的人或组织。说白了就是给钱的合作方,它们通常是一个企业,以企业或部门的名义,购买或租赁了你们公司所开发的产品。

用户

使用 C 端产品的人。而个人使用者则是不受工作场景限制的每个人,拿起一个产品就可以注册登录,并直接上手把玩。

客户是理性的,用户是感性的。客户关心 ROI(投入产出比),用户关心过程(满足人性的某个弱点)。

举个例子:双十一基本上成为一个全民狂欢节,很多人吃土也要剁手,为什么?因为便宜,很多人趁着氛围一冲动就各种买买买了。

但我们很少听说有 B 端产品在搞促销,一是因为企业的采购通常有计划安排,可能还需要财务的各种审批,不太可能刚好就在你促销的时候企业就需要采购;二是企业的采购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而不会因为你打个折扣就决定买你家的商品,这关乎到企业利益和你自己的利益。

但个人用户不一样,购物车存了好长时间的商品,总是嫌贵舍不得买,可是看到双十一突然打5折,这下便有了冲动的借口,毕竟错过再等一年。

客户有级别之分,用户则基本一样

企业有大小之分,10 个人的微企业和 100 个人的小型企业是不一样的,同样 1000 个人的中型企业和 10000 个人的大型企业也不一样。更准确地说,对于同类产品不同大小的企业它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可能因为企业的管理方式不一样,有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个性化的需求。

比如同样需要内部沟通产品,10 个人的企业大家都坐在一个办公室里,需要找谁讨论问题,吼一嗓子隔壁公司都能听见,随时随意可以开会,需要的只是传播声音的载体──空气。

但如果是 100 个人的小型企业,可能吼一嗓子就没那么好用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熟悉,并且座位可能会离的很远,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微信群方便大家沟通,这时的传播载体是──微信群。

如果是 1000 人的中型企业,跨部门协作的场景就非常多,很多时候要找的人是不认识的,还有可能对方故意潜水半天不回信息,这个时候提高沟通效率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已读、未读」功能就很受这种场景的欢迎,对方是否在故意潜水,就看是不是已读,如果长时间未读那就可以通过语音或电话找,所以中型企业就很适合用这类产品。

那 10000 人以上的企业,可能「钉钉」和「企业微信」他们的原生功能也不一定能满足复杂的协同需求,需要更多人性化的功能,这种情况一般是自己开发相应功能,或外包给第三方开发,然后接入「钉钉」或「企业微信」。

上面说的是 B 端产品面向的客户有大小之分,下面我们来看看 C 端产品面向的用户是怎么基本一样的。

再拿微信举个例子,从身份地位、收入上看微信的用户也是千差万别,但是从微信满足的人性弱点角度来看(懒惰、窥窃、色欲、存在感、虚荣、贪婪、冲动、从众、分享、嫉妒等),用户与用户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一位成功人士和一位无业游民都有懒惰、虚荣等缺点。只是严重程度可能有所差别,他们都有通过朋友圈各种「炫耀」的需求,只是炫耀的内容可能不一样而已。所以作为 C 端产品,理论上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的,当然有极少部分是不看不发朋友圈的,这种小概率群体可以不计算在内。所以 C 端产品留下来的用户,他们的需求都是被该产品所解决过的,因为这些用户都有相同的需求,虽然他们的身份都不一样。

2. 工具VS「玩具」

工具的目标是性价比,玩具目标是休闲

性价比包含了两个指标,性能(效率)和价格。不难理解的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生产效率的竞争。所以企业采购的工具(B端产品)肯定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各种管理系统是为了提高客户管理的效率,数据库系统是为了提高记录和运算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再横向对比价格,性价比最高的当然最适合。要吸引企业来购买产品,B 端产品不得不考虑产品效率和价格。

「玩具」的主要目标是好玩、休闲,这里指的都是用户体验,可以理解为用户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去享受产品给他带来的愉悦感、归属感、放松感,而用户体验则是吸引用户的重点。而满足人性弱点的体验就是好的体验,好的体验都出现在「聪明」的产品上,即「眼色活」、帮助用户思考、做到用户行为的前面去,讲的就是要满足用户「懒得思考」的弱点。比如我们都知道国民产品微信的用户体验做得很棒,其中有一点就是易用性,老年人都可以用的产品,满足了「懒」这一人性弱点,再加上其它的一些功能满足「虚荣(炫耀)」、「偷窥(看过去的朋友圈)」等弱点,就能让产品变得好玩,只有好玩才能引流,这正是 C 端产品追逐的目标,因为很多 C 端产品的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巨大的用户群体之上,有了流量,金钱也正在路上。

工具的生命周期比「玩具」的生命周期更长久

相对于 C 端产品,B 端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长,一是因为 B 端产品作为业务工具,本身就比较复杂,开发这样的产品是需要大量的行业经验积累和技术积累,因此一款 B 端产品一旦赢得市场认可,就能建立经验和技术壁垒。二是 B 端产品基本都是要花钱购买的,一旦企业采购了该产品,员工也熟悉了如何使用,再换新的产品成本就比较大,所以更换的意愿会比较低。

C 端产品为好玩而存在,当新推出的产品更好玩的时候,那老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地位可能要面临着挑战。比如 QQ 和微信推出后,短信就被替代了,同样是通讯类产品,微信和 QQ 就好玩很多。可能有人会说因为短信收费,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即便短信现在完全免费,估计也没几个人用了,因为微信不止能发消息,还能发各种表情、图片、语音、视频、支付等,自然前者就被后者所替代了。同理,当微信被玩腻,人们发现下一个产品更好玩时,微信也同样会受到挑战,可以对比下三年前和现在的朋友圈、订阅号原创文章的质量就明白了。对了,还有「昙花一现的子弹短信」。所有说产品都是有周期性的,只不过 C 端产品要比 B 端产品的生命周期更短。

工具复杂难用,玩具简单易用

B 端产品复杂难用这是众所周知的,而 C 端产品老人都可以用得很溜。为什么?一方面,B 端产品是工具类,用于生产,而不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使用工具很多时候不是人的本能行为,而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学会的技能,因此一般是要经过培训学习才会使用,所以很多 B 端产品有售前/售后方案、使用手册、业务培训等等。

另一方面,这和 B 端产品的目标有关(效率、准确、安全),当开发资源都用在打造产品性能的时候,用在用户体验方面的开发资源难免会不足,所谓「功能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而 C 端产品的目标就是易用性、易通性,只有用户体验做的比竞品好,才能赢得用户和流量。假如 C 端产品需要拿着产品说明书才能玩下去,那这种产品一定会被淘汰。

3. 「卖软件」VS「秀软件」

B端产品「卖软件」

之所以说 B 端产品的商业模式是「卖软件」,是因为 B 端产品实实在在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就是说 B 端产品开发出来是要直接卖钱的。即 B 端产品从诞生第一天起就要考虑如何销售,甚至有些开发团队直接用原型 demo 去谈客户,最后还成交了。

通常来说一款 B 端产品如果能有几十万客户已经是用户量特别大的产品了,不像 C 端产品动不动就是上千万、上亿,甚至上十亿用户量。因此通过流量变现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企业工具里面插入各种杂七杂八的广告,这得受到多少企业用户的吐槽,关键是这些广告还不能直接变现,这里最基本的口碑就没了。另一方面,对于性价比高的 B 端产品,企业是愿意自主付费的。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垂直变现的商业模式。

C端产品「秀软件」

C 端产品的商业模式通常是间接变现。通过开发出用户需要的产品,把产品的体验做好,内容形式有针对性,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产品本身是免费的,比如百度,支付宝,微信等产品。在用户量足够大的前提下,通过广告、推广等方式变现,本质上就是流量间接变现的商业模式。之所以 C 端产品这么做,是因为用户群体足够庞大,当用户量足够大的时候,广告产生的收入就很可观,同时还能实现同类产品引流,把用户引导到各种「同父异母」的应用上,创造二次流量。比如「手机百度」看短视频必须要打开「全民小视频」和「好看视频」。


设计师从C转向B是什么感受?


不少设计师在做过一段时间 B 端产品设计后会感觉缺乏激情和多样性,因为做酷炫的视觉效果和时尚的微交互的机会并非常有。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它既无聊又单调,整天面对一些表单、可视化数据,何时才能出头?时间一长会怀疑人生。

正因如此,设计师们感受不到设计带来的成就感,如果不重新认清自我、调整好心态、设立工作计划,很容易原地踏步。这里不是说设计师不利于做 B 端产品,而是要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做选择。

我从 C 端转战 B 端之后,发现 B 端产品吸引我的有以下几点。

1. 更有挑战性

B 端产品相对而言,场景、功能、业务流程、信息架构要比 C 端更复杂,面对的异常情况也比较多,一些专业性强的行业,甚至还需要一定的背景门槛,比如一些互金公司会帮助 PM 和设计师考取金融行业相关资格证。正因难度更大,设计 B 端产品才更具挑战性。

而C端产品目前各行业基本成熟,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竞品中有大部分都差不多,设计师很多时候的工作就是在做领导和产品经理的需求,「借鉴、学习」成熟竞品的设计。而 B 端市场还处在发展中状态,现在正是市场红利的时候,竞品虽少,但商业竞争残酷,即便下载了竞品,你没有体验账号还是进不去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做 B 端产品的设计,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去调研用户需求,去摸索设计方法,并做出方案去验证它。对 UI 和交互设计师来说,复杂的业务场景和产品逻辑能让你养成严谨的设计习惯(思维),以后 UI 转交互,或转产品经理,B 端的设计经验都是一个非常牢固的基础。

2. 更能体现设计师的价值

上面也说了,C 端的成熟产品很多,产品也经过市场检验了,优秀的产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除设计师自己的情怀来看,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再有突破性的创新,只能在细节和体验上微创新,主要还是靠产品经理发现功能痛点或运营的手段,设计师在这种情况下发挥的价值有限,往往地位也很低下。一般的互联网公司,很多设计师都是执行者,很难参与到产品层面的工作,在开发眼里觉得设计师就是画图的。

3. 更能进行行业深耕

B 端设计师对行业、业务的了解远远深得多,他们做的不止是框架层和表现层的东西,每设计一个功能,必须要了解该功能在整个产业链的位置、功能目的,对其他业务环节有什么影响等等,只有对行业了解得更深入,才有更多的机会享受行业带来的红利。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当然设计师如何选择 C 端和 B 端,这和自己的兴趣、职业方向有非常大的关联。偏视觉的设计师做B端产品时肯定会有一些局限性,偏交互的设计师在你经历完 B 端的产品设计之后,你会发现 C 端的逻辑真的很简单。所以无论怎么选,请先考虑好自己的个人因素,并不能因为现在 B 端火,你就跟风,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能不能在 B 端领域生存下去,还是要看你自己。

作者:UXD笔记

转载请注明: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更多精彩文章:

Cs界面设计之二: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Cs界面设计之七:B端设计师来看!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博博


引言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迅速发展正在推动着整个软件行业的审美革命,在 C 端产品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互联网大厂正在将资本逐步转移到 B 端市场的广阔蓝海中。“B 端 C 端化”的设计理念也应运而生,认为可以用 C 端的模式和思维来进行 B 端产品的设计。


背景


除了刚刚有说到的资本慢慢向 B 端市场的蓝海转移,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互联网环境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工作人群的年轻化,使得人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各种软件的使用,并且在快速迭代的产品中慢慢变得挑剔、谨慎。

B端设计师来看!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并且不断优化迭代的互联网软件产品也在无形中为用户完成了底层认知的搭建,一些功能、操作、交互逻辑已经深入人心,用户也已经被教育成了”高玩”。

所以如今一些新型 B 端产品的设计理所应当的在用户体验五要素中最贴近用户的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中与一些 C 端产品在一定程度保持了一致,这种设计理念其实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软件的复杂、门槛高、难用等痛点,很大程度降低了用户的认知成本和学习成本,把高效、简单、易用的工具带到大家的日常工作中。

B端设计师来看!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对 B 端 C 化的理解


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是:”B 端产品在使用体验和视觉感受这两个方面和 C 端产品接近”。这是我们设计师需要特别关注的,传统的思维中,大多数设计师会认为 B 端是给公司内部人员或者商家使用的,只是一个管理系统,并不需要太过于精细,至于体验也是停留在“能用就行”的程度。但是在我看来不管是 C 端还是 B 端,其实它的使用对象都是“人”,应该要遵循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一系列复杂的人体工程学操作习惯。两者都需要关注用户在使用时的体验感受,顺畅的使用流程、清晰的信息展示和高效的行为效率,以及有效的引导都能够快速的帮助用户完成目标任务。无论是 C 端设计还是 B 端设计,满足这些条件无疑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B端设计师来看!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但是也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 C 端的设计思维可以完全复用过来。B 端产品的场景其实比 C 端产品还是要复杂的多,应该说是各有各的侧重点,思维和设计模式上不能完全照搬,下面我就先说说它们各自的不同处,再举例带你看看 B 端产品在哪些方面可以向 C 端产品借鉴学习。

B 端 C 端的不同


1. 使用者不同

B 端使用者多是同一个组织集体,以群体为单位进行协同。比如:老板、部门主管、员工或商户。而 C 端使用者相对比较单一,目标用户群体即是主要使用人群,使用目标、偏好、个性比较明确。

2. 业务不同:

B 端业务大多数会存在多重维度、场景,使用场景跟业务紧密相关,同一个系统不同角色使用时的业务处理和所关注的数据信息,侧重点会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全局考虑。不同角色使用产品的流程差异大,需要不同业务上更专业的解决方案。而 C 端业务一般维度比较单一,业务逻辑相对固定,任务路径和展示内容比较单一。

3. 价值主张不同:

B 端注重效率、成本、管控、数据分析等。追求产品的稳定性、业务的增长性,保证产品性能和技术上的安全性。而 C 端注重用户的体验、使用简单、有乐趣。

4. 产品思维不同:

B 端产品多数基于服务思维,工具化思维,更加理性;更多的是帮助 B 端用户提高效率,完成业务目标。而 C 端多数为产品化思维,游戏化思维,更感性,更多的是娱乐和情感的满足。

5. 产品形态不同:

B 端产品注重业务的梳理,多数会用到图表、表格、模型,多数产品形态偏向更垂直行业或更专业的面板形态。而 C 端更注重用户的感受,会用到很多夸张的动效,炫彩的颜色。


B 端 C 化在产品中具体的表现


1. 结构层

结构层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选项的模式和顺序。结构层是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要考虑他们完成事情之后能够去哪里。

具体在 B 端产品的表单交付场景下可以体现出,以前的 B 端表单往往过于冗长,借鉴 C 端一些注册场景的设计,把表单拆分成 3 步内的行为步骤,减少用户的疲惫感提升体验。

B端设计师来看!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2. 框架层

产品的框架层包括:按钮、控件、照片、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是用于优化页面设计布局的。

具体在 B 端产品的列表页可以体现出,列表页中整体的按钮、文本区域的位置、搜索和筛选的布局设计其实与 C 端产品中的商品详情页是类似的,遵循用户的阅读顺序和视觉焦点来进行设计。

B端设计师来看!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3. 表现层

视觉、听觉、(触觉)的体验设计。多体现在一些情感化的设计也被运用在了 B 端产品中。

B端设计师来看!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B 端 C 化未来的设计方向


反观现在 C 端产品的一些设计风格和流行趋势,有哪些可以运用在 B 端产品的设计中呢?

1. 3D 化

B 端因为对数据的展示有较强的需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高效率的判断纬度也包括信息数据的获取效率,而 3D 的视觉在数据可视化层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的理解数据维度所表达的核心价值。近年来网速等硬件设施的升级也为 3D 化视觉带来可落地的基础,设计师也尝试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的 3D 化元素。

B端设计师来看!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2. 情感化

人们对传统 B 端产品的印象往往是觉得它们比较枯燥、呆板的,如今一些新型的 B 端产品的设计理念也试图在抛开用户对于产品的这种既定印象,所以很多产品在往一些娱乐化、IP 化的方向尝试,并且都达到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未来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尝试只会越来越多。

B端设计师来看!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3. 个性化

B 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所以 B 端产品也需要从一些产品定位去定制更加富有个性的品牌基因,可以让用户产生对产品的感情,达到从同类产品中能够脱颖而出的目标。

B端设计师来看!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总结


不管是 B 端还是 C 端,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业务场景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对象都是人,都应该站在“人性”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人说 B 端产品一般都不注重设计,C 端产品的设计更能满足设计师对美的追求,我只能说它们的侧重点不同,C 端更注重视觉感受,要做到在视觉表现的感性层面吸引用户,而 B 端其实更为复杂,需要做到底层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产品的专业性包括交互、视觉的吸引力,这样才能从众多产品中得到用户的认可并脱颖而出。设计师还需要不断打磨细节和优化体验来吸引和留住用户。

所以说“B 端 C 端化”也只是在某些方面通用,但核心侧重点不同,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但可以借鉴与参考,B 端产品也可以做的很精彩。

作者:酷家乐UED


转载请注明: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Cs界面设计之六:做C端还是做B端,该如何选择?来看大厂设计师的分析!

博博

我发现很多新人设计师和我当年一样,有一个误区,认为做C端就是比做B端更好。尤其如果能做知名C端产品,想想都开心。

做C端还是做B端,该如何选择?来看大厂设计师的分析!

△ by Chris Ota @ Dribbble

我作为一个两者都做过的大厂设计师,想要总结一下自己多年的经验和观察。如果你还在犹豫选择做C端还是做B端,或者担心做B端不好,无论你是UX还是UI甚至是PM,都一定要用心看看:

P.S. 本文不能代表所有情况,只能代表很大一部分典型状态。


工作目的


  • C端搞定领导
  • B端搞定客户

领导和客户,哪个更难搞定?

我觉得领导更难搞定。

很简单,如果作为一个基层设计师,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层领导,例如设计层、项目层、产品层、公司层甚至集团层…

而且,每一层可能还有不止一位领导。

更可怕的是,他们之间的意见可能统统不一样…

这还不包括一些与你意见相左的平级队友…

而方案评审有时还逐层递进,每一层改一次。好像升级打怪一样,你还统统无法拒绝。

经常是A、B、C、D方案随机组合各遍,最后发现又回到了原点…很多情况下,C端大公司里做设计,时间就是这么被消耗掉的。

那B端就好些吗?

不但要应付本公司的领导,而且还要应付对方的领导,层级还岂不是更多了?

并不是这样。

虽然领导数量变多了,然而金主经常只有一个——甲方公司内,即能够审批是否为该项目付费的领导。

对于B端公司来说,做项目的目标特别明确,那就是——能不能让甲方爽快给钱。

只要钱给够了其它都好说,不像C端公司那样,考虑的东西特别多:口碑、留存率、转化率、活跃度…

也就是说,即便本公司领导不喜欢你的方案,但只要金主爸爸喜欢了,一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

当然,甲方内部自己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也是有的,但一般外包项目都会有比较明确的负责人,所以很多时候也不会太复杂。


工作方式


  • C端多沟通
  • B端多汇报

很多C端公司不重视汇报,很难开一次正儿八经的进度报告会。因为就那么几个人,反正办公室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整那些“形式主义”。

甚至设计规范什么的,意思意思就好了,反正大家翻来覆去也就那么点页面,文档做精致了给谁看?

B端就不一样了。

一整个项目下来,真正和甲方面对面的机会不多,所以每次都一定要特别隆重:

  • 汇报内容要及其详尽
  • PPT动效要酷炫
  • 项目流程必须严谨
  • 演示原型要可点击

明明只需要一个步骤,恨不得拆分成两个,一定要让金主爸爸感觉服务到位、物超所值,最好是能够多给点钱。


需求类型


  • C端常局部迭代
  • B端常从零到一

在C端公司工作,你会发现你学的那些设计流程根本用不上几个,因为绝大多数需求都小得跟拧螺丝钉差不多了。

当然,你申请C端工作的时候,作品集里的项目流程一环不能少,得整得跟造火箭一样。

C端公司通常不求数量,更求质量。自家产品的流量来之不易,必须长期迭代维护,才能不被竞争对手超越了。

结果需求越来越细,设计方案可以为要不要圆角、标题字体要不要大1号、留白要不要多2个像素之类的小问题争论半天…

B端就不一样了,就跟做饭店一样,讲的是翻台率。项目能够1个月搞定,就绝对不要拖到1个半月。

最好是永远不要迭代,一次过审,尽快拿钱收工走人。

至于细节问题,只要刚好够忽悠甲方那就够了,多一点都是浪费。


方案偏好


  • C端追求个性
  • B端追求统一

C端产品有点像快销时尚,隔一段时间就得改个版。也不是因为之前有什么问题,就是给用户换换口味,刺激一下他们的“消费欲”。

而且每推出一个新功能时,界面上最好是设计得有点个性,生怕用户感觉不够新奇,没有点击欲。

B端就不一样了,经常是项目一次性交付,只要不出问题就几乎不迭代。

甲方已经把价格压得这么低了,还追求什么个性风格?还不如全部组件化,一套规范搞定N个界面。不容易出错,还能把成本降到最低。


职位侧重


  • C端重视觉
  • B端重交互

这句话不难理解,可以从前面的内容就可以推理而来。

C端追求个性,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从感官上刺激用户,那么视觉设计的工作就不会少。

而由于C端产品的需求大多以局部迭代为主,少有大改或者从零到一的机会,所以交互上可以发挥的余地多少有些限制。

做C端还是做B端,该如何选择?来看大厂设计师的分析!

△ by Anton Mikhaltsov @ Dribbble

B端常用组件化设计,需要个性化的地方不多,很多后台页面甚至完全不需要视觉设计。

而且很多B端公司会将同一套视觉风格用到不同的项目中,顶多换个色调、改个首页风格。

而拼凑组件的工作,通常交互设计师就可以解决。

做C端还是做B端,该如何选择?来看大厂设计师的分析!

△ by Tom Koszyk for EL Passion @ Dribbble


总结


最后说一点,我认为C端与B端没有高下之分,就看个人取舍。

但要注意的是,一旦你选择了其中一个,以后再换方向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做选择是要谨慎。

作者:体验进阶

转载请注明: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Cs界面设计之五: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博博

经常在网上看到「B 端产品 C 端化」的讨论。

一开始我以为这个概念是说 B 端产品以前做得太差了,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后也要像 C 端产品那样注重用户体验,更加轻量化、趣味性和人文关怀才行。

当时我还挺不以为然,感觉像是噱头或者自嗨。

把用户体验做好虽然重要,但是这对 B 端公司的实际业务(钱)未必有什么直接影响。

因为对于绝大部分客户来说,功能、效率和价格才是真正的硬指标,而且光是能找到能同时满足这三点的产品就很不容易了!

然而,我最近刚开始参与一个 B 端项目,为了做竞品调研,我试用了国内外十多款产品(国外为主)。

做完之后,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对「B 端产品 C 端化」的理解还是太肤浅。


为什么要 C 端化?


其实 B 端产品 C 端化,并不是因为传统的 B 端产品没 C 端好用(不是这么比的)。

其实关键还是获客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 B 端产品是销售驱动,销售人员通过电话、上门拜访等形式促使客户下单。

一旦成功卖出,只要后续的服务不太差,客户就没必要更换迁移。

现在 B 端市场越来越大、行业信息越来越透明、客户的判断能力越来越强,传统销售模式开始变为互联网营销。

B 端产品在网上发布信息并投放广告,吸引客户自己前来试用并购买,只需提供少量客服人员即可。

这与以往的 B 端业务模式有很大不同,所以就需要变革。

所谓「B 端产品 C 端化」,表面上是学习 C 端的用户体验,背后的真正意图是要学习人家 C 端的互联网获客能力。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怎样才是好的 C 端化?


我发现 B 端产品的 C 端化程度,和他们的互联网广告投放力度成正相关。

例如我在油管上经常受到 Monday、GoDaddy 这两款 B 端产品的轮番轰炸。

先不说好不好用(毕竟我也不是目标客户),我发现他们用起来真的很有「C 端感」,和传统的 B 端产品果真不一样。

倒不是什么“轻量化、趣味性和人文关怀”,而是因为他们在我打开网站的那一刻,就开始不断吸引我探索使用。

我拿 GitLab 和 Monday 的官网首页对比一下,也许你就能感受到了: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前者像是一板一眼的「老实人」,后者则像是对你笑眯眯的「绿茶妹」,高下立判。

“轻量化、趣味性和人文关怀”这些东西,并不足以打动用户试用和购买,顶多只能算是「低段位」手段。

只有「高段位」手段,才能让用户不自主地地被吸引,心甘情愿地掏钱。

可是要做到「高段位」真的很不容易,我今天就总结几个技巧吧~

1. 直接坦诚

遇到两个陌生人:一个打官腔又遮遮掩掩的;另一个说话友善接地气又诚实,你会更喜欢哪个?

可能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会喜欢第二个。

C 端化做得好的 B 端产品,会把自己的产品预览图直接放到首页供人观看,而不是搞一张概念图外加一堆高大上的广告词。

前面放过的那张案例,这里也可能拿来用: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GitLab 的官网画了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图,写了一些很抽象的描述,给人感觉很模糊。

Monday 的官网明确把自己的业务类型列了出来供用户选择,还把每种业务对应的图标和展示方式画了出来,感觉很明确清晰。

2. 有效互动

遇到两个健身房销售:一个上来就说一个劲地介绍服务;另一个则先确认你平时的健身习惯,再根据你的情况介绍服务,你会更愿意听谁说话?

我肯定更喜欢第二个。

C 端化做得好的 B 端产品,不是简单地展示信息,而是先了解用户,再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甚至服务。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Zendesk 的网站,会把自己的功能列出来给用户,给的图像和描述又很抽象,毫无互动感。

而 Asana 会让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功能,并直接给出具体案例的界面展示图。

3. 降低门槛

遇到商场逛街时遇到两个陌生餐馆,一家在二楼;另一家在一楼,你会愿意尝试哪家?

肯定是第二个。

很多 C 端化做的好的 B 端产品,会把表单用弹窗的样式放在产品上面,让用户感觉只要填写完就能立即使用了。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比起 Trello,Smartsheet 只是在表单展示了一下产品内部,就让用户感觉门槛低了好多。

即便 Smartsheet 的新用户后面发现背后那张图真的这是一张图而已,要填的一点不少,但这时都已经快填完了……

4. 循序渐进

两家陌生的两家餐厅都把菜单摆出来了,一家的菜单写得密密麻麻;另一家的菜单虽然菜品不多,但是推荐菜品和菜式分类很清晰,你会更愿意尝试哪家?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更愿意尝试后者。

C 端化做得好的 B 端产品,不会太在意自己的产品是不是看起来功能齐全,而是更在意用户是否能够很好的理解产品,不要造成心理负担。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上图来源:Figma 这些交互细节,B 端设计也值得借鉴

Sketch 和 Figma 的属性面板在功能上其实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后者看起来却清晰简洁许多,对新用户更加友好。


总结


B 端产品 C 端化这个理念其实很好,但如果被误以为只是向 C 端学习用户体验那就可惜了。

用户体验只是手段,关键目的是在没有销售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如何从互联网获客。

这次的经验的提醒我,以后如果再看到一些很火概念,不要简单的从表面理解,而是要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多思考背后的真实意图。

作者:ZoeYZ

转载请注明: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Cs界面设计之四: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C端组件库?来看实战案例!

博博

“组件”是平台级产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组件不仅可以节约设计和开发成本,更是设计理念的约束性体现。但是,随着平台级产品业务场景的复杂度不断增加,过往沉淀的设计组件的交互模式和视觉形式,却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诉求。因此,我们思考:如何建立和迭代一个优秀的组件库——不仅能保持良好的普适性,解决全平台产品的体验一致性的问题;并且能够保持各个业务线的特色和定制化需求,即所谓平台级组件的“和而不同”。


升级组件库的背景和目标


随着近两年业务的发展,早期沉淀的组件渐渐无法满足业务诉求,一部分组件的使用率和覆盖率很低。

因此我们决定对贝壳平台组件进行一次全新的升级。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针对“基础组件”进行优化,保持其良好的通用性,达到“和”的目的;更希望能够承载业务线(二手房、新房和租房)更多体验场景的需要,做到服务于业务的“不同”。

为了更好的实现升级目标,我们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 设计组件库的使用人员有哪些不同的角色?他们的诉求是否有区别?

在我们眼里,设计组件是对设计工作的一种管理,而设计工作从产出到落地的完整链条上,主要有三种角色的人群:

贝壳平台设计师和各个业务线设计师:平台设计师穷举组件使用场景的同时,提炼业务诉求,帮助业务线设计师通过组件更省时省力的高效完成设计工作。

开发团队:通过设计师的输出,明确组件开发的具体框架和自由度(例如按钮颜色是否支持不同业务自定义等)

产品团队:通过设计组件文档明确设计的标准,在各角色有共同标准的认知下,需求中可使用组件搭建的部分无需重复提需求,节约各方成本。

因此,设计师需要产出的并不是一份简单的组件库源文件,而是一份以不同角色合作伙伴的视角,都能看得懂的设计组件表达文档。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C端组件库?来看贝壳设计的实战案例!

△ 图 1 给设计、产品和开发不同的文件样式

2. 组件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我们给出的结论是:面面俱到反而无从下手。在做设计组件时,大多数同学都会有患得患失的心理,认为组件足够多,就可以应对更多的使用场景,规范也足够细致和统一。

但是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过于低微的颗粒度下,设计反而会失衡。这里的失衡是指,创新和规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并且平台级组件库是具备再生和持续发展的生长能力的,因此不必一味追求数量。

3. 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合理的控制组件的质量和数量,挑选出通用度高的组件呢?

我们优先梳理了贝壳平台流量 TOP30 的核心关键页面,依据数据圈定范围,然后进行组件的整理。如下图,我们发现使用率最高的前十名组件,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tabs 选择>Navbar>房源卡片(业务通用组件)>经纪人展位(业务通用组件)>按钮>通知与提示>弹层>搜索框>操作菜单>标准悬浮球。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C端组件库?来看贝壳设计的实战案例!

△ 图 2 贝壳平台流量 TOP30 页面组件应用情况

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以上优先级,优先设计和代码化使用频次较高的组件。

我们将贝壳原有组件库的全部组件打散,重新定义后分成三大类别:

平台基础组件:指不具有业务属性的元件及基础组件,例如:按钮/表单/列表/搜索栏/系统反馈弹层/操作栏/Navbar 等。

业务通用组件:指横跨多业务,但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略有变化,有公共元件可提炼,例如:经纪人展位/房源卡片。

业务特性组件:指只属于某一业务应用范畴的组件,无公共元件可提炼,但是在单一业务线复用率较高。

组件的明确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后每当有新增组件时,以统一的标准和原则进行归纳和整理。


优化业务通用组件


除了优化平台基础类型的组件外,我们还对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业务通用组件——房源列表进行了优化。

房源列表是在贝壳平台通常以线性结构呈现的。用户通过纵向扫读来获取房源宏观信息,横线浏览来了解单个房源条目的细节信息并进行相关操作。它在二手房、新房、租赁、海外等等业务线,都会经常被使用到。贝壳平台原房源列表样式,由于业务的发展,需要展示的信息逐步增多,依次罗列在列表中,导致展示效率变低,无吸引用户的亮点,最终导致用户对房源列表的“决策效率降低”。

而想要提升决策效率,并且优化后的列表能够在各个业务线使用,我们先要了解,在不同业务场景中,房源卡片都要展示哪些内容?这里我们应用到了先前研究得出的结论——用户浏览房源列表的心智模型。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C端组件库?来看贝壳设计的实战案例!

△ 图 3 用户浏览房源的心智模型

在心智模型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元素穷举”。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C端组件库?来看贝壳设计的实战案例!

△ 图 4 元素穷举

得到了具体展示哪些元素后,我们开始思考,一个包容性强的列表底层结构应该是什么样子?经过几次的反复推敲和尝试,我们得出如图所示的三层结构:容器背板层、可交互操作层、内容展示层。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C端组件库?来看贝壳设计的实战案例!

△ 图 5 房源列表的三层结构

容器背板层:它是承载列表内部所有内容的盒子,我们在这一层,定义了容器的形状,圆角等属性,使它成为一个统一的底层模版。

可交互操作层:这一层放置的是用户关于列表可进行的全部操作,例如关注,查看 VR 图片等。并且,我们针对具体每一种操作行为,定义了统一的交互方式。

内容展示层:这一层涵盖所有用户可以查看的具体信息,包含房源标题、楼盘名称、房源详细信息和价格的动态浮动变化信息。

通过三个层次的划分,我们可以清晰的定义每个层次的具体的职责是什么,这有利于我们后期面对复杂业务场景和海量信息内容时,可以更好的去归纳和组织信息的呈现。

在完成了元素穷举和结构分层之后,我们绘制了一个基础框架模版,如下图: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C端组件库?来看贝壳设计的实战案例!

△ 图 6 房源列表基础框架

然后我们将不同业务线的具体细节信息,嵌入模版中,设计成各个针对不同业务和不同场景使用的房源列表。带着这样的设计结果,我们与业务线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并且确定可推行迭代的节奏。


数据与结果


综合 14 天数据,二手房改版后,CTR 由原来的 44.65%提升到 51.35%。这对于房源列表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C端组件库?来看贝壳设计的实战案例!

△ 图 7 改版后的数据结果


总结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 C 端组件库建立的基本方法,这里我们总结一下组件库的创建流程: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C端组件库?来看贝壳设计的实战案例!

△ 图 8 C 端组件库的创建流程

组件库是每一位用户体验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设计资产。组件要做到“和而不同”,“和”是指用规范化的底层容器,将抽离出复用率高的元素包裹起来,形成体验一致,交互一致的封装模块。“不同”是指,每条业务线可以根据自身具体的使用场景,去定义各自在内容展示层要展示的元素,保证了一定的自由度和各自生长的能力。

房源列表在贝壳平台首页已经上线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了,通过改版,用户使用房源列表时的决策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业务覆盖也逐步扩大。在研发老师的协同下,实现了 Native 和 Flutter 组件的封装,大大缩短了开发时长,从而提升了产品整体的研发效率。

希望能给同样正在建立组件库的设计师同学们带来一些启发,贝壳用户体验团队也会继续致力于更多业务特性组件的深挖,期待你的关注。

作者:贝壳KEDC

转载请注明: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Cs界面设计之一:做交互选B端还是C端?来看这篇亲历分析!

博博

前些日子,笔者在知乎上被邀回答该问题,忽然想起了自己在面试设计师的时候,会问他们:“B 端和 C 端的设计有哪些区别?”由此可以发现,B 端和 C 端的比较,从来就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不曾停歇,未来也不会停歇。今天,笔者就“做交互选 B 端还是 C 端”,谈谈自己的看法。


交互设计是什么


百度百科定义:交互设计(英文 Interaction Design,缩写 IXD),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它定义了两个或多个互动的个体之间交流的内容和结构,使之互相配合,共同达成某种目的。交互设计努力去创造和建立的是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关系,以“在充满社会复杂性的物质世界中嵌入信息技术”为中心。交互系统设计的目标可以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关注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 。

国际交互设计协会(IXDA)定义:交互设计师以创造有用且实用的产品及服务为宗旨。以用户为中心作为设计的基本原理,交互设计的实际操作必须建立在对实际用户的了解之上:包括他们的目标、任务、体验、需求等等。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出发,同时努力平衡用户需求、商业发展目标和科技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交互设计师为复杂的设计挑战提供解决方法,同时定义和发展新的交互产品和服务。

由上可见,交互设计的关键条目为:创造和建立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关系,创造有用且实用的产品及服务,以用户的目标、任务、体验、需求为基础,平衡用户需求、商业发展目标和科技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由于 B 端和 C 端,交互设计核心是设计基于 PC、移动端的用户界面,解决人机交互的问题,因此,可以说,交互设计是设计师在了解产品战略,目标用户目的、任务、体验、需求,及了解设备和技术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创造有用且实用的产品,若有可能,定义与发展新的交互模式。

据上,笔者回忆平日的交互设计工作,在拿到需求后,主要分为如下:

  • 了解产品目标、业务流程,分辨真伪需求,运用 KANO 模型给需求排序,便于进行界面呈现;
  • 了解用户需求,考虑如何设计可以符合用户心智模型;
  • 了解技术边界,在技术可行性范围内,进行体验创新与突破;
  • 了解项目周期与商业需求,在该目标下,给出合适的交互方案。

交互设计是串联产品战略、用户体验、技术可行性的关键节点。它的核心任务是挖掘符合用户需求、商业发展目标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用户体验。


B 端与 C 端产品设计上的共同点与差异点


在分析 B 端与 C 端产品设计上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什么是 B 端,什么是 C 端。B 端产品是为企业提供服务、解决企业痛点的产品,例如财务系统、项目管理系统,B 端产品的决策者是老板,使用者是员工。C 端产品是解决用户在生活中的需求和痛点的产品,例如饿了么(外卖)、马蜂窝(旅游)、淘宝(网购),C 端产品的决策者和使用者都是用户自身。

1. 共同点:

对于 B 端与 C 端产品来说,其整体设计与研发链路是一致的。以用户体验五要素模型来说,都需要经过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由抽象到具象,由底层到顶层)。交互设计师涉及到的工作范围在范围层、结构层和框架层,核心的工作范围在结构层和框架层。

2. 差异点:

B 端和 C 端由于业务不同、服务的目标用户群体不同,在产品设计的思维上会有差异。

B 端注重决策者思维,C 端注重纯用户思维

对于 B 端产品来说,其付费用户是企业的决策者,因此 B 端产品在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如何让用户(即企业员工)用的满意,还要考虑决策者的付费思维。C 端则不同,C 端的使用者与决策者身份是同一人,皆为芸芸众生,因此 C 端产品设计上主要考虑用户的感受。C 端产品同质化严重,且用户的替换成本很低,C 端产品更需要使用各种吸引用户的方法来留住用户。

B 端注重效率,C 端注重粘性

在产品设计初衷上,B 端希望用户通过使用产品,能快速完成任务,而不是在产品上花费过长的时间。但对于 C 端产品来说,C 端很希望用户能经常打开它们的产品,在产品上多花费时间,因此 C 端的会有用户活跃度的指标,而 B 端一般没有。

B 端注重稳定,C 端注重多样性

在用户体验上,B 端不会经常出奇招,而是追求稳为主,通常具有行业性质的软件会形成一定的行业特性。当然这也给 B 端交互设计师带去了一定的困扰,交互的发挥余地不大,交互设计师的价值体验不出来。C 端在用户体验上实际是引领设计界的,高德、淘宝、饿了么等用户量较高的 APP,不断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探索和突破用户体验的边界,给用户带去多样性的体验感受,也在不断刷新用户的心智模型。

B 端注重素静,C 端注重个性

在用户界面视觉上,B 端以素静为主,原因在于,B 端是为企业员工服务的,员工需要通过软件快速完成任务。素静的界面没有过多无用的元素干扰,任何色彩和布局的使用,都是为了协助用户快速完成任务服务的。在 B 端界面设计上,格式塔原理、排版原则、W3C 原则是设计师更为看重的。而对于 C 端产品来说,面向的用户是具有个性化的个体,想要吸引住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用户,就需要在界面设计上花费力气。


做交互选 B 端还是 C 端


从交互设计本质、B 端 C 端的差异点等方面我们可以知道,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不论服务于哪个领域,工作职责是一致的,即“挖掘符合用户需求、商业发展目标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用户体验。同时定义和发展新的交互产品和服务。”

但由于 B 端和 C 端业务属性和目标用户的不同,交互设计师在这两个领域的工作也会有差别。服务 B 端的交互设计师更像带着脚镣在跳舞,某种交互形式可能是合理的,但不符合行业特质或用户习惯也会被放弃掉。做过 B 端交互的小伙伴有一句话应该经常从产品经理的口中听到:“我知道这个交互不错,但原来的交互已经成为用户习惯了,我们不要随意更改,有风险。”而 C 端的交互设计师是光着脚在跳舞,谁更相对自由,是显而易见的。C 端的交互设计师重新定义某种交互方式的空间会大。所以有很多交互设计师,会更加倾向于服务 C 端的产品。

但是笔者认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交互设计师,都最终会在制约下,发挥其价值,而这种价值会更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和推敲。优秀的 B 端和 C 端交互设计师,都是行业不可获缺的人才。如果没有特殊倾向,笔者认为选 B 和选 C 是一样的,在一个纵深领域带着思考去沉淀,在哪里都会开花。

笔者服务于 B 端,笔者想对 B 端交互设计师说,我们大部分人看到了冰山上的 B 端,但没有看到冰山下的 B 端,冰山下的 B 端是一片未曾开发的处女地,它的价值无限大。B 端的交互设计师们,你们准备好探索和突破了么,未来 B 端的体验是你们定义的。

作者:小果

转载请注明: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Cs界面设计之二: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博博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B 端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B 端产品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 C 端设计师转行到 B 端产品的设计上来。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但是,如何区别 C 端产品与 B 端产品,如何将 C 端产品的设计经验应用到 B 端产品上?这是一个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各个纬度来讲,C 端产品与 B 端产品具有一些明显的差别。接下来,我们就从区别 B 端与 C 端产品的 26 条上,来对比一下二者的差异。

Let’s gooooooo……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基础


1. 定义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为企业客户提供商业价值的产品及服务。

C 端产品:满足个体用户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2. 获取途径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公司领导层决策,普通员工使用,需要销售推广,通常将线下“大型会议、峰会、行业展会”作为主要场地,让客户近距离了解产品,树立专业的行业形象与行业口碑,进而吸引企业客户的兴趣(如作者之前所在的安防企业,就会频繁的参加展会,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

C 端产品:个人主观意愿下载使用,需要利用拉新、促活等营销方式,实现不断的新增、日活来加持自身体量。

3. 产品形态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SaaS 平台、客户端,多为 PC 端产品。

C 端产品:APP、小程序多为 Mobile 端产品。

3. 功能聚焦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具有多功能模块及多角色之间的协作。

C 端产品:以核心功能点为主,以及围绕核心功能点,完善用户体验及增值服务。

4. 所属类型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生态和形态。(百度百科)

C 端产品: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是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百度百科)

5. 生态属性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相伴共生,产业互联网每一个行业的结构、模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产生降本效应、提高效率,形成资源优化配置,产生 1+1>2 的效益。

C 端产品:赢家通吃,比如通过烧钱取得规模优势、利用人性的心理弱点去进行各种产品、用户数据的采集,没有底线、互联网杀熟等行为。


产品维度


1. 产品本质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本质是“进”,是帮用户(客户),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C 端产品:本质是“出”,需要用户消费时间与金钱,满足个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

2. 商业模式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企业按需定制付费较多、个人付费较少。

C 端产品:用户流量和资源的变现实现营收,例如:广告、导流、增值服务。

3. 开发周期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由于产品更新迭代有较大的成本,因此,开发周期相对长,按月或年,大版本迭代。

C 端产品:周期相对短,按周或月,小版本快速迭代。

4. 生命周期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由产业链以及商业模式决定,生命周期往往较长。

C 端产品:一般产品的保鲜期比较短,生命周期较短。

5. 产品关注点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专注业务及行业化的解决方案。

C 端产品:专注对人性的满足。

6. 产品需求来源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来源公司战略或业务线调整,甚至客户预期。

C 端产品:产品经理的市场洞察力和敏锐度,主动发现。

7. 产品思维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往往以工具化思维服务行业客户,更理性。

C 端产品:往往以游戏化思维增强用户的体验,满足用户,更感性。

8. 行业壁垒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由于业务、场景属性,容易建立行业壁垒,客户的切换成本比较大。

C 端产品:行业壁垒比较难以建立,往往以体量优势及价格优势挤压对手,同时,同时用户的切换成本较低。


用户维度


1. 用户类型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用户通常是一个团体或组织,用户的社会属性比较明显。

C 端产品:目标用户通常是具有某些特质的人群,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且没有组织架构。

2. 用户体量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作为工具属性的产品,用户体量比较小,甚至有些定制化产品的用户只有几人。

C 端产品:相对而言,用户体量较大或非常大,才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进行流量变现。

3. 使用时机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往往仅工作日工作时间使用,用户在节假日,非必要不使用。

C 端产品:用户会在任意时间。

4. 使用时长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相对固定,且希望越短越好。

C 端产品:弹性较大,且希望越长越好。

5. 使用意愿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根据公司决策进行采购,用户被动使用,且没有太大的决定权。

C 端产品: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使用。

6. 使用场景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场景固定,多为办公室。

C 端产品:场景不定,用户可以在办公室、卧室、厕所、地铁上等多种场所使用,姿势可能是坐着、躺着、蹲着、斜靠着等等。

7. 用户粘性图片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由于用户的被动使用限制,用户对产品的可选性不高。因此,为了工作需要,用户粘性相对高。

C 端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随地改变自己的选择,用户粘性相对低。

8. 用户容忍度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用户容忍度大,不好用也要用。

C 端产品:用户容忍度小,不爽就换。


设计维度


1. 设计侧重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关注业务功能和使用场景。

C 端产品:关注用户体验及感受。

2. 视觉风格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界面简洁、布局清晰,追求信息的有效表达和操作的便捷性。

C 端产品:风格多变,强调产品的视觉冲击力。

3. 情感体验

如何区别B端与C端的产品设计差异?我总结了26条对比!

B 端产品:强调免打扰、高效,多关注业务解决方案本身的顺畅。

C 端产品:强调产品的趣味性,处处考虑用户的情感体验。


总结


明确 B 端产品与 C 端产品的区别,有利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经验转换。在设计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用解决 C 端产品的方法与思路,去解决 B 端产品的问题,从而让 B 端产品的解决方案更加贴近业务与场景。

作者:弘毅

转载请注明: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Cs界面设计之三:从3个方面,详细分析B端和C端的差异化

博博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用户群体、产品定位,还是使用场景等方面,B 端产品与 C 端产品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是两者的基本设计理念是趋同的,例如提高效率、降低学习成本等等。

不过 C 端产品更加注重运营,所以设计师不单单要考虑设计侧的用户体验,还要顾及商业目标的达成。B 端产品重点在于提升用户效率,这本身就是体验目标之一,因此 B 端产品的设计策略更加纯粹。

两者在具体的设计表现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主要包括 3 个方面:

  1. 内容的差异化
  2. 交互形式的差异化
  3. 展现形式的差异化


内容的差异化


1. 图文结合 VS 数据表格

C 端产品重运营,通过流量的转化获得收益。B 端产品重功能,通过功能定制向客户收费。

C 端产品想要达到商业目标,获得充足的流量,必然要内容化。内容想要吸引用户就必须要足够丰富,所以 C 端产品基本是用图说话,而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进一步增强了对用户不同层次的感官刺激。总之 C 端产品需要让用户看得爽、玩得爽、逛得爽,不知不觉的沉浸在其中,并逐渐产生依赖感。

从3个方面,详细分析B端和C端的差异化

B 端产品聚焦功能,更强调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特别是中后台的管理系统,主要是帮助用户完成数据监控、统计和查询。因此页面中充斥着大量的图表、表格和数据信息。

从3个方面,详细分析B端和C端的差异化

内容的差异也带来了体验方面的差异。图片相对数据或者文字更加直观感性、富有亲和力,更容易引发用户的阅读兴趣,精美的图片更容易引导用户建立对内容的好感。

而 B 端产品则是客观反映数据信息内容,相对更加理性,不会带有太多的情感体验。

2. 个性化与标准化

C 端产品服务于个人,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例如千人千面推荐机制,定制化的兴趣范围设定等等,希望能够通过精准的内容推荐,获得用户、留住用户。

C 端产品功能服务于整体的商业目标,今天主推 A 功能用来拉新,明天可能就强调 B 功能的运营活动。另外版本迭代也比较快,功能玩法变化较为频繁,内容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例如天猫最近首页也在不断变化。

从3个方面,详细分析B端和C端的差异化

B 端产品服务于组织,每个用户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组织中的角色,更强调业务流程和组织协同,因此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或者相对有限的个性化。另外复杂和高门槛的业务内容,更加强调设计的一致性,从而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同时 B 端产品的信息架构、业务流程一旦确定了,不会轻易改变。避免打破用户已经形成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


交互形式差异化


C 端更强调便捷性,希望可以随时随地触达用户,更多的是移动端产品。B 端产品以工作办公为主,更多的应用在 PC 领域。因此两者在交互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1. C 端:全面体验、兼顾商业

C 端产品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更讲求商业价值。交互体验上我个人觉得主要讲求少操作、短路径、沉浸式。

特别是电商平台,例如淘宝,虽然首页中增加了各种频道入口和商品分类,但是并不希望用户按部就班,逐级操作。因为用户行为路径越长,造成的用户流失也就越大。搜索功能被放置在页面头部位置,页面滚动时也常驻在顶部,方便用户快速查找产品。

同时运营活动会通过弹窗、浮窗、悬浮按钮,前置广告资源位等形式增加曝光,缩短用户的操作路径,实现内容的快速直达。而为了增加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让用户沉浸其中,淘宝、拼多多等都专门打造了专属频道,主打短视频和图文。

2. B 端:业务为主,效率至上

B 端产品最主要的价值在于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用户操作效率。

除了常见的基础交互形式,在细节设计上也越来越 C 端化了。通过监测用户行为,或者信息内容实现智能提醒。例如飞书文档在用户首次使用场景下删除内容时,会主动提示快捷键功能,帮助用户了解学习相关功能。

从3个方面,详细分析B端和C端的差异化

而公众号壹伴插件会检测文章中的关键字,文章中出现“原文链接”时,而用户未进行选项设置时,会主动提示相关信息,避免用户遗忘。

从3个方面,详细分析B端和C端的差异化

另外在 B 端产品中信息架构非常重要,用户主要是依据导航菜单按图索骥,首先定位到功能页面,再次查找相应表格,最终定位自己所需的内容。所以信息层级的优化,可以较好的减少用户的操作成本和记忆成本。


视觉表现的差异化


视觉设计层面,C 端产品的要求远高于 B 端产品。

1. C 端:场景化、丰富性

C 端视觉设计师要求越来越高,基础的设计技能不用说了,动效、C4D 建模都逐渐成为了设计师的必备技能。界面风格也是多种多样,酸性风格、赛博朋克等等,希望能够通过提高界面设计的丰富性,增强页面氛围,保证对用户足够的吸引力,例如大促会场页面的头图设计。

从3个方面,详细分析B端和C端的差异化

2. B 端:简洁化、统一性

作为工具型产品,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是 B 端产品设计的核心价值。因此 B 端产品中视觉元素强调简洁高效,除了色彩相对丰富的图表外,主体风格基本是灰白色调,再加点主题色点缀基本就可以了,过多的颜色和背景信息反而会影响核心内容的浏览。

从3个方面,详细分析B端和C端的差异化


写在最后


虽然在设计理念上,C 端和 B 端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候 B 端的产品经理对用户体验重视不足,更多强调产品功能的强大,考虑如何实现产品功能,很少考虑用户是否真正的需要此功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体验。

所以 B 端交互设计师需要在业务分析基础上,积极寻找产品设计中的体验突破口,不断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作者:子牧先生

转载请注明: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UI设计、交互设计、UI交互设计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seo达人


三者关系图:

Image title

从上图来看,似乎UI交互设计还真是UI设计和交互设计的结合。不过具体区别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三者的对比吧!

 

1. UI交互设计vs UI设计vs交互设计对比之概念

Image title

 

UI设计

UI设计或称界面设计(英文UserInterface Design, 缩写为UID),它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UI设计主要分为实体UI和虚拟UI两种,互联网行业常见的UI设计是虚拟UI,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英文Interaction Design, 缩写IXD),它主要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交流和互动方式的设计,以达成某种设计产品的目的。交互设计的目标一般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层面出发,以帮助解决用户需求。

 

UI交互设计

其实小编从多方查找资料发现,UI交互设计这个术语是非常模糊的。在小编不断对比整理下,终于得出了它的基本概念。从广义上来说,UI设计是可以包含交互设计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简单来说,把交互设计的理念体现在UI界面上,就是UI交互设计。

从设计重心方面来看,UI设计的重心是色彩和视觉,以界面美观设计为主,主要考虑产品看起来怎么样。而交互设计则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人机互动部分的设计,主要考虑产品用起来怎么样。而UI交互设计则需要兼顾UI与交互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将交互的理念体现在UI界面上。

 

2. UI交互设计vs UI设计vs交互设计对比之工作人群

Image title

UI设计相关人群:

UI设计师,界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

 

交互设计相关人群:

UX设计师,交互设计师,UE设计师,产品经理,网页设计师,产品经理。

 

UI交互设计相关人群:

UI设计师,界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网页设计师,UX设计师,产品经理。

从相关的工作人群来看,不同的设计工作类型,涉及的人群也尽不相同。UI设计的相关人群主要是工作中包涵该部分的人,除了专业的UI设计师,界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等也是它的工作人群。而交互设计涉及的人群更广,交互设计师、UX设计师自然不在话下。另外,需要表达设计想法的产品经理运营人员也是其中一员。最后,UI交互设计所涉及的范围比两者稍广,包含了UI设计人群和大部分交互设计人群。

 

3. UI交互设计vs UI设计vs交互设计对比之例子

UI设计案例:

Image title

如上图所示,UI设计主要在于通过对用户界面的色彩,布局,文字排版等方面进行设计,以保证整体界面的美观。

 

UI交互设计案例:

Image title

小编这边选取了一个简单的UI交互作为案例,这个交互的效果是通过点击UI界面中按钮出现不同的图片。这种将交互体现在UI界面上的设计,就是UI交互设计。UI交互设计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交互效果,如下列刷新、进度条、图片轮播等,小编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交互设计案例:

Image title

而这种以人机互动为目的,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则称为交互设计。

从以上的案例不难看出,UI设计主要以界面美观为主,以静态的方式呈现居多(也有以动图动画形进行呈现)。交互方式是静态的。UI交互设计是在UI的基础上进行交互设计,以偏动态的形式存在。交互设计则以用户体验为主,以动态的形式存在。

 

4. UI交互设计vs UI设计vs交互设计对比之工具

UI设计工具:

PS(Photoshop):适用于界面设计,图标设计,手绘等。

AI (Illustration):适合创建徽标、图标、草图、排版和其他矢量图。

Sketch:适合图标、界面设计,支持多文件分层,切片等插件。

Image title

交互设计工具

Axure:老牌原型设计工具,适用于制作中高保真交互原型。

Mockplus:适合创建快速交互原型,简单高效,同时支持团队协作。

摹客:适合一键切图,生成智能标注,生成图层代码,交互演示,设计协作。

Image title

 

UI交互设计工具:

PS,AI,Sketch,Mockplus、摹客原型设计工具。

Image title

从使用的工具来看,UI设计主要以图形、图标、界面设计工具为主;交互设计主要以原型设计,交互设计工具为主;而UI交互设计则囊括了前两者使用的所有工具。

看完本文后,小编相信大家对UI交互设计,UI设计,交互设计三者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了。简单来说:UI是为了好看,交互设计是为了好用,UI交互设计就是好看又好用。如果想从事UI交互设计相关的工作,小编建议不妨在了解它们的基本定义后,开始学习一些技能知识,着手开始练习设计。这样可以帮助大家在UI交互设计的路上快速成长!

 

原文地址:慕客

作者:慕客产品协作设计

 转载请注明:学UI网》UI设计、交互设计、UI交互设计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