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分享达人

企业增长周期和用户生命周期这两个周期理论市面上皆有一些增长理论的定义。

从一般企业增长周期来看,会经历以下 5 个阶段:

  • 阶段①:问题/解决方案匹配期 → 主要是调研客户的需求;
  • 阶段②:最小可行性产品时期(MVP) → 寻求若干种最小化产品的建立方法;
  • 阶段③:产品和市场匹配期 → 提升用户的黏度和体验;
  • 阶段④:渠道和产品匹配时期 → 对高优先级的渠道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 阶段⑤:成熟期 → 并购,国际化和本地化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运营常用的用户生命周期理论 AARRR 对用户在产品中各个层级的状态也有所定义:

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ral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每个公司的拳头产品或产品矩阵中的各个子产品可能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在做用研探索时需要具体分析。以酷家乐在近两年的情况为例,其主打产品早已走过 0-1 的阶段,但在大的框架下会不间断的迭代,如工具功能、生态服务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用研和业务密集合作的增长类用研项目主要集中在企业增长周期的“阶段③:产品和市场匹配期”之后的阶段,目的是提升用户的粘度和体验,随着产品的螺旋上升,也会对阶段①-③做阶段性小循环;反映在AARRR模型上则是以「用户留存+用户推荐」为重点。

如何在业务中挑选高杠杆监测点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从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用研重点拆解?除市场上比较通用的生命周期拆解外,不少公司内部会有一套更加适配业务的体现生命周期的分层。

以酷家乐的业务为例,根据两种主流用户分层定义,即工具用户分层(工具行为是核心行为)和全站用户分层来拆解,我们圈定出了增长和体验中的重点观测用户阶段(橙色标注):

  • 工具用户分层中,重点关注“沉默/流失用户”
  • 全站用户分层中,重点关注“由注册用户和体验用户组成的纯新用户”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这些会被重点关注的逻辑为:

  • 用户沉默或流失若是由产品客观原因造成,往往是遇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其有效反馈应该被当做高优先级去处理;
  • 新用户的认知是潜在用户阶段接收市场培育的重要反应,也是其进入并使用产品、接受培育、融合进产品的黄金时期;
  • 活跃/准深度/深度用户这些在目前的追踪体系中是被剔除的,暂时不关注在平台蜜月期的用户,但对全站用户的总体衡量还是有必要的。

常用用研目标和维度拆分

用户需求可以成为产品设计的导向、市场推广的方向,用户增长类型的需求转换成用研目标,一般是: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更具体一些,我们常用的问题维度: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常见思维误区:一定要频繁做沉默/流失用户分析么

这里有一个大家通常会陷入的思维误区:一定要从沉默/流失用户着手调研–他们后来为什么不太用我们的产品了。

通常,大家普遍认为只要可以分析出沉默/流失的原因,按照 list 上条目进行改进就能降低流失率。但可以换个思维,产品的价值更多的是由认可该产品的用户群体创造的,沉默/流失用户一定程度上属于对该类产品为非刚需状态/需求匹配失败而自然流失掉的人群(非目标用户)。

单纯从调研手段上来讲,沉默/流失用户的调研难度也是很大,定量方法在这里失去了作用,基本只能预先定义好调研圈选人群时“沉默/流失用户”的定义(这里要在平台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范围),通过 cold call 的方式做调研,参与过此类项目执行的同学会发现几个点,尤其是对专业垂直产品(非 C 端产品)而言:

  1. 原因中太多无效信息,如公司倒闭、转型,自己转行;
  2. 获取的有效信息大概率和留存用户群体的调研较为一致。

总结一下,沉默/流失用户的调研可做,但在产品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建议长周期循环,如 1 年做一次足够。服务好留存用户,了解产品何种原因打动用户、如何做会更好,从留存用户中探索各种场景比去硬啃沉默/流失用户更有意义。

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如公司的一款子产品自推出以来,长期留存非常低,这种处于探索期的产品可能是由于与目标市场匹配不当或当前产品功能做的太差,这种情况会建议关注全生命周期的用户反馈,包括沉默、流失用户;若是因为与目标市场匹配不当,调整目标市场和人群为当务之急,若市场匹配程度尚可,但当前产品功能做的太差,则需重点关注产品概念与体验链路等问题。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酷家乐UED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正确的采取SaaS的定价策略?

雪涛


编辑导语:随着SaaS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该领域的许多企业来说,其实定价就意味着制定企业的商业模式。那么如何正确的采取SaaS的定价策略?本篇文章将会从三个不同的定价来检查定价策略的连续性,以及不同的价格如何确保公司商业模式各个方面的关联。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款付费产品定价多少才算合适,用户才愿意付费?这边举例某视频App,几乎每款视频会员每月的定价在15-25之间。

如何正确的采取SaaS的定价策略?

平台开放新用户首月6元,三个月后转至15元每月。

因为价格比较低。所以很多新片上映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充值3个月的视频会员,但是三个月结束后呢,用户还愿意付款全额去购买会员吗?又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喜爱视频去付费呢?

视频内容则是用户付费的基础,后续又开通了超前点播功能,让热播的视频变成炽手可热的赚钱工具。

我们观看视频的时候肯定出现过一种情况,因为版权问题,我们需要到不同的平台观看自己喜爱的视频,这就导致我们需要下载好几种App,再充值几个会员。对于一个本身不富裕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后来我跟几个朋友商量,我们三个人在不同的平台上开通一个会员,我们互相登录对方账号,这样我充值一个会员就可以获得三个平台视频的会员,想想还挺划算。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SaaS软件中,到底如何定价才合理?

随着SaaS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该领域的许多企业来说,其实定价就意味着制定企业的商业模式。

然而这其实并不是唯一的“支点”,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用户群体的增长和变化,逐渐演变成一种不断变化的商业模式。

如果一家公司从初创公司转向主流规模扩张阶段,那么就可以看到该公司需要更专业,更有利可图的用户群体来磨炼公司产品的市场契合度。

无论你的产品如何发展,如何了解定价策略和实施定价在发展阶段是至关重要的,采用不合适的定价模型很容易导致公司发展方向飘忽不定。

SaaS定价无非两种,一种是面向用户自助服务定价,另外一种则是企业服务定价。

在扩展产品和发展业务时,在确定定价策略之前需要回答几个关键问题:

  • 产品是否有锚定竞争对手(如果存在)或该产品是否可以成为替代品?
  • 该应用程序解决的需求有多强烈和频繁?
  • 该产品可以为用户或企业提供多少价值?
  • 价值是临时的还是持续的?
  • 你的网站上是否有明确的定价页面?还是你随机制作的?
  • 用户是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购买还是可以通过各个付费机制付款(贷款金融)

如果你可以熟练地回答的出以上问题,说明你对产品的了解以及商业模式有着充分的了解,在这里我们通过不同的定价来检查定价策略的连续性,以及不同的价格如何确保公司商业模式各个方面的关联。

一、SaaS基础版:1K-2.5K

其实在跟业内朋友沟通定价的时候出现过一个问题,产品的定价到底需不需要商家免费版的机制供用户体验?

如何正确的采取SaaS的定价策略?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市面上的产品大多都采取有免费版的机制,主要产品可以快速的获取新用户,让用户快速体验该平台为自己带来的价值,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用户。

但如果初创企业采用这种模式,会因为获取客户和服务的成本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产品的收益和公司盈利跟不上。

如果你的平均订单价值每年在2500以下,那么在这个级别上,你的客户获取成本主要是基于网络营销或者创建高质量的文章来教育市场并吸引潜在客户访问你的网站。

这里的关键是降低获客成本,如果有可能的话,考虑到现金流和减少用户流失的问题,可以鼓励客户先预付明年的费用,可以赠送一些特权模块,(选购3年赠送2年)此外还需要根据产品的实力来进行合理的规划。

这些客户当中可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因此在可寻市场方面数量较多,推广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这类客户一旦有明确需求,产品可以响应他的需求,在这个价位上,购买决策通常会很快。

如果你的产品有这类定价模式,请将内容和网络集合营销作为你主要的客户来源,总的来说尽可能减少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因此只要确定用户进来,体验完成,提交订单就可以了。

二、SaaS进阶版:2.5K-6K

很多SaaS产品业务都占据了这个区域,但这个价格区间一个关键的要点就是获客成本很容易超过产品生命周期价值,从长远来看还是任重道远的。

在这阶段,客户体验过产品后,查看自己所需的购买模块,有的时候客户会因为喜欢一个功能,但是如果使用这个功能需要提升到进阶版,但是客户资金不足,但非常想要这个功能怎么办?你有没有办法解决这类问题?

我采访过一家上市SaaS企业公司的产品总监,当时我们在沟通这类问题的时候。

他的回答是:“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侧重点在于用户想花更少的钱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功能,那我们就把所有的功能模块展示出来,你想要那个就点击那个,然后根据该客户使用的模块来进行定价”。

我又问到他:“如果这种情况下企业会不会做到价格不可控,最终导致竞争力不足,被市场淘汰,因为本身全部开放的话,客户选择太灵活,没有大客户怎么办?”

如何正确的采取SaaS的定价策略?

后来我们思考了一段时间,就在上周四,我们重新探讨了产品定价策略,这个时候我们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仅供参考哈:

首先我们预设三个版本,基础版(1000-2500),进阶版(2500-6000),企业版(6000+)。

我们通过制定不同的版本,大家可以看到价格之间的弹性较大,这是因为我们在定价过程中,采取功能列表上下浮动的方式来实施。

这样各个模块之内的功能都会确定,但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选取自己想要的功能,这样会减少客户的成本,从而减少客户流失率。从而也会增加大客户获取的数量。

客户:“我只使用百分之50的功能为什么要付款百分百的金额!”

中间地带是SaaS公司值得关注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领域,优惠奖品大小和客户用户数量庞大,然而,特别是在这类用户,务必要好好维护,尽可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如果客户付费金额和实际回报经济不稳定,失去了平衡,那么老用户也可能会不顾一切的把你抛在脑后。

如果企业形成了这样的病态,获客成本可能会螺旋式的上升。

三、SaaS企业版:6K+

这类客户其实是企业存活时间的基础,没有那个酒店每天上几桌子人就会达到盈利的,最终要是要靠婚宴包桌,企业宴请等大客户来维持企业。

这个阶段就需要产品与市场有着高度的契合度,如果你的客户超过百分之10的付费金额在一阶段,那么先恭喜你,说明你的产品基本可以运行了几年。

这意味着产品处于高频率销售领域,需要高管接触销售,长期跟进客户销售是常态,并且需要客户经理来确保产品能够持续输出产品价值。

因为这一段利润足够高,然而在这一阶段中寻找高触发客户对于SaaS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高风险策略,尤其是销售周期变长,如果“大客户”使用它,通过会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企业客户希望通过定制功能的需求来塑造产品开发。”

或者需要超出该产品的典型覆盖范围的 SLA。在公司的发展中过早地针对这种规模的客户会冒着“过度拟合”你的产品及其功能以满足单个客户的特定需求的风险,从而使你受制于他们的需求并且不适合其他潜在客户的需求.

对于 SaaS 初创公司来说,追逐“大客户”是一种高风险的策略。除非资金充足,否则收购成本可能过高。他们可能拥有雄厚的财力,但难以落地,一旦落地,他们的需求将影响业务的所有领域。

更好的策略通常是在价格连续区间的较低部分关注更丰富的潜在客户,一旦你的功能集更加成熟并且您的销售模式已建立完善,则向上游移动。

你就可以去敲钟了!

四、理解复杂相互的关系

对定价连续性的概述应该清楚地表明你的定价策略不能孤立地决定,因为每个价格点的连锁反应都是相当大的。定价需要与所产生的价值紧密结合,但也要在更广泛的决策背景下考虑要服务的客户以及进入市场的途径以获取他们的信息。

认识到不同层级的固有风险将有助于确保您在导航定价连续体的不同步骤时定位组织的每个部分。

“SaaS 市场的不断发展意味着你可能会定期重新评估您在价格连续体中的位置”

例如,对于许多初创公司来说,客户需要从入门级开始,在几年内向高端市场发展。如果刚开始就从企业定价开始,那么请注意与销售相关的长销售周期和费用确实会给现金带来压力。

如果你迈出了这一步获得一些早期的胜利,因此你可以向你的网站添加一些标志,从使用中学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更多引人注目的功能.

这将使客户能够随着的解决方案、公司和市场的成熟而向上游移动。

最后,确定在该连续统一体中的位置很少是“最终的”——SaaS 市场的不断发展意味着您可能会定期重新评估您在价格连续体中的位置——毕竟,这是您早期的自然定价点随着您的成长,公司不太可能保持这种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了解业务的所有不同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如此重要的原因——成功地在定价范围内导航取决于彻底了解产品的定价策略如何与产品的销售、营销和支持策略以及产品路线图。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秀琴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一套可复用的用户增长方法

雪涛

编辑导语:如今,用户增长越来越难,面对这个情况,本文作者分析了用户增长的两大底层逻辑和两大保障,提出了合格的增长闭环思考和一套切实可行的用户增长方法论。推荐对用户增长感兴趣的童鞋们阅读。

增长越来越重要了!

因为增长越来越难。

我们当初的尝鲜劲头已经过了,各种手机app,装了卸,卸了装,早已找到自己所爱。

产品研发门槛持续降低,各路神仙分分入局,同质化严重,消费者眼花缭乱,一片红海。

这一两年,我一直在做增长,今天分享一些对增长的思考。

一、增长的底层逻辑

增长的底层逻辑到底是啥?

做一次新客户活动,拉动更多的新用户;优化一个注册流程,提升用户注册转化率;通过邀请裂变活动,以老带新的方式,获取新客户。

诸如此类,都是我们常见的获得用户增长的方式。这些增长动作的背后,有什么更深层次的逻辑?

我认为,增长的底层逻辑有两个:精细化、规模化。

  1. 精细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2. 用精细化,将存量用户更多地转化。
  3. 规模化:一键复制,快速起量

基于精细化经营的能力,用相同的模式,获得更多新用户。

精细和规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启动增长飞轮。

二、增长两大保障

没有两大保障,增长只是空中楼阁。

在实施增长的过程中,如果要说什么条件是必不可少。

我认为,这两个至关重要:数据支撑和多元角色。

1. 数据支撑

  1. 数据意识建设:强化增长团队的大脑,每一个人都需要加强数据意识;
  2. 数据基础建设:增长大盘数据、增长动作效果、增长异动分析,这些最基本的数据,就应该成为基础建设,能够快速获取到;
  3. 数据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数据验证方案,AB测试、漏斗分析、聚类模型等。

2. 多元的角色

增长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产品、运营、设计、研发等等,有条件的话,可以组建一个完善的团队;没有足够的资源,增长负责人也应该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经验。

三、增长闭环

合格的增长闭环思考应该是怎么样的?

着手做增长工作,应该沿着什么样的思路去开展?经过一两年的尝试、总结,下面这条思路,我觉得你可以直接拿去用。

很多人的增长思路是:

用户-问题(需求)-场景-方案-数据

其实这样是不够全面和科学的:

  • 缺少了对当前现状的深入剖析;
  • 找没有找到当前核心的增长关注点。

个人拙见,增长的闭环思考应该是:

数据-主要矛盾-用户-问题(需求)-场景-方案-数据

  • 数据:先通过数据了解当前业务情况,用指标拆解的方式,找出当前增长的潜力空间。具体可以看我之前些的文章《一条公式,掌握10年+产品大牛的管理精髓》。
  • 主要矛盾:基于数据,了解当前增长受阻的主要矛盾:是流程转化问题、还是曝光问题、还是产品本身问题。

经过上述的分析,然后才是找到目标用户,将用户的问题转化为需求,在什么样的场景触发给用户,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四、增长方法实战

6步可复用的增长实战方法。

从用户生命周期经营角度,我将目标增长的人群划分为:新用户、存量用户、流失用户。下面我将按照这三个纬度,讲一讲具体的增长方法。

1. 新用户

拉新户,是增长最主要的目标人群。

第一步,通过数据了解下当前业务情况。

1)整体情况

每日新增客户趋势图、累计用户数据趋势图、新客户转化人数、新客户转化金额、新客户转化率等等,了解业务大盘情况。

2)主要流量来源

了解整体情况后,接下来需要对流量端进行分析。

新客户主要流量来自那些渠道?自然流量、老带新、活动拉新、专题项目新增等等,把新客户增加的来源划分清楚,看看各个模块的占比和趋势变化情况。

3)转化情况

对上述流量来源,再进一步分析,各个模块转化情况。每天有多少流量进入,有多少新户注册成功,有多少用户成功转化。

完成上述三步,对整体业务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二步,找出最主要的矛盾。

通过公式拆解法:新客户=渠道流量(渠道1+渠道2+…+渠道n)*转化率(渠道1+渠道2+…+渠道n)

通过数据,你可以重点看几个关键点:

  1. 哪几个渠道是流量占比比较大的?其中有哪些是转化率比较低的?
  2. 哪几个渠道转化率比较高且稳定的?其中哪些是流量不够的?

要想提升新增用户,无非从两个角度突破:1是流量大的,提高转化率;2是转化率高的,提升流量。

找出对应渠道,分析流量不高或者转化率不高的原因,为什么是现在这样的情况?

从多方面找原因(mece法则/金字塔):是渠道流量不行?还是渠道费用太高?是活动设计页面不行?还是本身用户质量就很差?

各个原因逐一研究,找出主要矛盾。

第三步,分析用户特征。

勾勒用户画像:年龄、性别占比、城市、受教育程度、年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等,对这些用户有画像有大致的判断后,再从身边的朋友,真实接触了解这一类人群。

第四步,剖析用户的需求。

从已知出发,已有的用户为什么会用平台的产品,他们最关心产品什么样的核心功能、服务?这些用户,是否有渠道上特征的差异?这些用户,新开户7天之内,浏览最多、使用最多的是什么功能及页面?

由此做一轮最基础的推演,新用户也会有类似的关注,再增加渠道上的特征。

第五步,找到用户使用产品的触发场景。

比如,打车平台,一般是用户遇到公共交通工具用不了或者是没有覆盖到的地方或者是用户赶时间。

经常下雨天去坐公交就比较麻烦,很多人会选择打车。一个广告平台,根据天气情况情况,给用户推送打车平台以及打车券,那转化率就会很高。

所以,剖析完用户需求之后,找到触发用户使用平台功能的场景,能更高效率地获取新用户。

第六步,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上面分析了,到了最后一步:解决主要矛盾的具体方案。

如果是转化率不高:那就优化转化路径、转化钩子。

这里的设计是要结合用户需求、用户触发场景进行:需求、触发、行动。

给用户一个行动的理由。

比如电商平台:给福利–新人福利券+限时领取倒计时;

又比如:描述用后效果–盖中盖广告,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上五楼,嘿,不费劲儿~

2. 存量用户&流失用户

存量用户增长关注的是用户往更忠诚的阶层成长;流失用户的增长则是用户回流。

这两个用户人群,做增长的思路跟新户是完全一样。我就不一一阐述了。讲一些不一样的侧重点:

1)存量用户做增长

从两个方面:横向和纵向两条线着手。

横向方面:让用户更多地体验平台上的其他功能,属于业务的交叉经营。

纵向方面:让用户更深度、更高频次地体验平台的核心功能,比如充会员,充更多的钱;用微信支付,用的频次更多。

2)流失用户做增长

用户的回捞思路,可以根据用户历史的行为制定策略。

A 用户历史有体验某个产品/功能:可以用功能更新/产品上新的方式,进行召回用户;

B 用户之前是活动转化的:可以用回归福利礼包的方式,触达用户;

C用户之前没转化,那用户就像是新用户一样,可以参考新户转化的策略做回流。

上述的三个方法,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交替着使用,分析数据那个有效就用那个。

总结下:本次的分享讲了增长的底层逻辑、两大保障、闭环思考流程以及完整地演绎了新户做增长的分析流程。

每一个模块,都是有不少的门道的,文章仅仅是点到即止。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大雄聊产品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户体验设计指南 - SUS系统可用性量表

雪涛

怎样迅速感知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好不好呢?来看看用户体验设计指南之SUS系统可用性量表,用过都说好呦~

1. 什么是SUS ?


SUS 全称 System Usability Scale ,系统可用性量表。SUS最初是Brooke于1986年编制,可以科学地量化用户体验,用于完成一系列任务场景后,对产品或系统整体宏观的感知可用性测量。



翻译过后可以得到下面的中文表,参与者在使用产品后对每个题目下面打钩来对产品进行5点评分。(小伙伴们可自行保存)



2. 问题组成


SUS提供整体可用性评估度量,由10个题目组成,奇数项为正面陈述,偶数项为反面陈述。


第4,5,10三项构成的子量表为“有效性”(Effectiveness)&“易学性”(Learnability) ;第2,3,7,8四项构成的子量表为“使用效率”(Use Efficiency)&“可用性”(Usability);第1,6,9三项构成子量表“满意度”(Satisfaction)。



3. 使用场景


SUS适用范围广泛,产品新旧版本迭代之间对比,同类型竞品之间对比,同一产品不同终端之间对比均可使用。可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研的方式,简单高效的采集真实用户反馈。避免在初期过早的关注细节。



4. 如何使用


当收集好用户问卷反馈过后,步骤如下:


1. 对于奇数序号的问题,将其得分减1;(比如第1题分数为4,得分为4-1=3分)

2. 对于偶数序号的问题,将其得分被5减去;(比如第2题分数为3,得分为5-3=2分)

3. 将所有问题最后的得分加在一起,然后乘以2.5;(每个题目的得分范围记为0~4,最大值为40,SUS可用性得分的范围在0~100,换算后乘以2.5)

4. 计算出的结果即为产品的SUS可用性得分。



Tips 注意事项:

1. 填写之前不要进行总结或讨论;

2. 应当要求用户快速完成各个题目,不要过多思考;

3. 第二题和第六题对于参与者可能难以理解,需要解释清楚;

4. 如果用户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完成其中某个题目,就视为用户在该题上选择了中间值。


SUS分数等级与百分等级的区别:



我将其翻译过后得到中文表,可以大体上感知得出的SUS分数对应的用户可接受范围。



更加细化的SUS用户感知,可参照SUS分数曲线分级范围表:


注意到这里SUS分数等级与百分等级的区别。对照SUS分数曲线分级范围表,如果你的SUS分数为68,说明你的产品比市面上50%的产品可用性要好。也就是说这个产品的用户体验算是合格了,表明需要进行较小的改进。50%中值点对应SUS分数68。((59-41)/ (71-65)= 3  故中值点为65+10/3≈68 ,68分是均值,因此对应百分比是50%。)



5. SUS的优点


1. 量表公开免费,题目简单,只需参与者打分,实施便捷,操作简单;

2. 适用范围广泛,产品初期测试验证,竞品分析,新旧版本对比等等;

3. 研究证明SUS在样本量有限时,可以最快达到效果,可信度系数高;

4. 快速宏观有效区分可用系统(产品)和不可用系统(产品),避免在初期过早的关注细节;

5. 当团队内产生分歧时,SUS让更多的人员参与代替少数意见领袖说了算的形式,定量不追求定性。

6. 小样本量时依然呈现高度的内部一致性,产生真实可靠的反馈结果。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JZDESIGH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对比类型

分享达人

了解对比如何在设计中发挥作用,在用户界面中可以找到哪些类型的对比,以及为什么它对积极的用户体验很重要。

一般而言,“对比”一词用于描述彼此截然不同的对象。谈到视觉感知,对比度基本上与颜色或光线的差异有关,可以使物体清晰可辨。

为什么对比度很重要?因为人眼自然会捕捉到对比度。图像的最高可能对比度称为对比度或动态范围。更重要的是,对于色盲等视力不佳的人来说,对比度成为他们看到的物体的核心特征,并让他们能够区分它们。

在学术艺术中,对比处理对立元素和效果的排列,例如明暗颜色、大小形状、粗糙或光滑的纹理。在这种情况下,对比不仅可以用来吸引注意力,还可以设置情绪和氛围,在艺术品中创造多样性、视觉趣味和戏剧性。

在设计中,对比度是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扫描性网页或移动屏幕的视觉层次结构。它使设计师能够以一种方式呈现布局,告知用户哪些交互点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对比度可以有效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将其吸引到特定元素上,因此它在支持数字产品的直观导航和可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Pass-On 应用程序登录页面的设计展示了有效的颜色和尺寸对比示例,为页面构建了坚实的视觉层次结构。

UI设计中的对比类型

对比可以基于 UI 元素的不同特性,包括:

A. 颜色:这种类型是人眼最自然和最明显的对比之一;它适用于颜色明显不同的情况,例如,通过互补、分裂互补或三元方案组合,这种类型的对比最广泛地用于制作按钮和其他关键导航元素。在网页布局或应用程序屏幕中立即看到,支持清晰直观的导航。

B. 大小:这种类型的对比是基于首先引起注意的元素明显大于其他元素。

C. 形状:通过使一个元素的形状与其他元素不同来吸引用户的眼球。

D. 位置:在这种类型中,设计师以这种方式更改一个元素的位置,使其看起来不同,例如,文本片段的新段落以缩进开头。

E. 纹理:这里的差异是由于使用彼此明显区分的纹理而建立的。

F. 方向:改变元素的物理位置,使其在其他方向,这样以不寻常的方式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经常想到的关于对比度的第一个想法是黑白的东西。在没有阴影和多种颜色的情况下,单色图像使用对比度作为表现潜力的主要助推器。这在用户界面中的工作方式相同。更重要的是,与艺术品或摄影作品相比,对比度不仅会影响美感,而且对布局的可用性也有重大影响。因此,深思熟虑的对比度使用是使网站和应用程序用户友好且易于使用的强大方法。

排版对比

另一种特定类型的对比是排版对比,它基于设计作品文本部分所用字体的区别特征的差异。

加拿大字体设计师卡尔·戴尔定义了 7 种核心类型的排版对比:

A. 尺寸对比:它是关于由表格创建的基本图案的物理放大和用于文本的类型的重量。这里最常见的情况是使标题或标题明显大于文本。

B. 重量对比:粗体在同款较轻的对比中突出。它有助于将注意力吸引到文本的特定部分,并让用户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C. 形式对比:这里的形式是指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之间的区别,或者罗马字母和它的斜体变体,压缩和扩展版本,与标准类型协调的脚本类型——所有提到的都可以用于戏剧性的形式的改变。

D. 结构对比:结构意味着不同类型字体的不同字母形式,例如单线无衬线与高对比度现代,或斜体与黑体。

E. 纹理对比:这是关于字体的线条如何看起来像一个整体,这部分取决于字体本身,部分取决于它们的排列方式。

F. 颜色对比:第二种颜色通常不如基本的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强调,因此必须仔细考虑需要强调的元素并注意色调值使用的颜色。

G. 方向对比:这种类型是关于垂直和水平之间的对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角度。出文本块也有它们的垂直或水平方面,将宽的长线块与高的短线列混合可以产生对比。

另外,还有一些不太流行的对比,比如所谓的孤立对比,就是把一个词或词组放在远离其他元素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以及对比按节奏(空间间隔)——破碎的部分形成对比并吸引注意力。

对比辅助功能

阅读上面提到的所有内容,很容易假设这里的经验法则是对比度越高,设计越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及任何其他设计方面太多并不意味着更好。虽然低对比度会使内容难以感知和阅读,但过高的对比度会引起眼睛疲劳,使交互更加困难。

根据网页内容无障碍指南 2.0,文字的视觉呈现和文字的图像应该坚持至少 7:1的对比度,以下情况除外:

大文本:大文本和大文本图像的对比度至少为 4.5:1;

装饰:作为界面组件的一部分的文本或文本图像,作为装饰没有对比度要求。

标识:作为徽标或品牌名称一部分的文本没有最低对比度要求。

注意留白

空白是留空的布局区域,不仅在对象周围,还包括对象之间和内部。空白是页面或屏幕上所有对象的一种呼吸空间,因此它极大地影响了 UI 中应用的不同类型对比度的有效性。

总结

生活充满了对比,无论你会采取什么方面。对于所有的生命,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这一点,并尝试享受如此多样化和不可预测的生活。与现实相呼应,设计也充满对比,并尽可能多地借鉴。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对啊设计君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

雪涛

窥见“乡村金融困境”一角

去年夏天的时候,我曾随父母和一群叔叔阿姨回到他们当年下乡的村庄游历。那是县城边一个山清水秀的村隅,流水潺潺,疫情的阴霾从未造访。对我而言,那天最为深刻的记忆停留在我们路过了当地的农信社网点,那应是安静的乡道中最热闹的一角,我看到熙攘人群中很多的老人,掂着银行卡、存折或者手机,还有大大小小的纸张资料站在大厅中,或是神色匆匆,或是眉目惶然。

这些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数人,他们所有与金融的联结固定在农村银行网点与金融服务站中,他们在这里存钱取钱、缴交社保、支取生活费、领取补贴和低保。农村的银行网点有限,业务又必须本人办理,很多村民过来一趟已经足够费时费力,而一旦忘带了什么资料,又相当于白忙一趟。

对于我们来说,手机上轻点两下便可完成的操作,对于他们来说竟然如此困难。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1. 服务使用之困:不会用

根据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共 141178 万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 50979 万,占比 36.11%,而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农村与城市地区 60 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达到 21.8%和 14.8%。但由于农村人口密度与交通原因,现代农村金融很难覆盖到普通农户。

一面是由于有限的教育资源与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另一面是显著低于城市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对农村人民来说,线下金融服务办理难,流程慢,而对于可以跨越地理限制的线上金融,横亘在大家面前的是比城市更严重的数字鸿沟,“不会用,也不敢用”。

2. 资金之困:不能用

土地在我们国家不只是农业生产资料,还承载着农民的福利和农村基层的各类开支。近年来政府通过金融扶持“三农”的决心可见一斑,农村创业创新进度的不停推进,2020 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 1010 万,带动农村新增就业岗位超过 1000 万。

然而无论是个体农户还是涉农小微企业而言,涉农贷款由于农业天然的弱抗风险能力,其后续还款力和坏账率都让很多商业银行心存顾虑。根据 29 家上市银行 2019 年年报数据,大型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整体涉农信贷规模稳步上升,但涉农贷款占比却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多家银行呈下降趋势。

一方面是蓬勃的创新发展与蒸蒸日上的资金需求,一方面是涉农金融服务的资金困境,最终也让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的乡村的产业与业态面临失去活力的风险。

也正是源于这些类似的故事和真切的数据,我们开始探讨“惠农金融”这个话题。依靠腾讯云推出的虚拟营业厅、腾讯云银行、产业金融学小程序等等一系列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能让农村金融业务更加温暖,更加灵活,减轻银行和用户的办事成本,把无界银行服务的理念传达到更多地方,提升银行数字化的服务广度与深度。

从包容性设计看惠民设计

惠农设计里自然会涉及到适老化的问题,而除此之外,它会是一个具体指向性更弱,更复杂的语境。

这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包容性适合作为设计原则来引导惠农的设计。因为它的主旨正是在充分认识到用户的多样性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的用户在产品和服务中选择自己更喜欢的方式来参与并体验产品,避免产品在不同人群中产生体验隔阂。而我们也相信好的设计,最终能让大家都受益。

包容性设计较早可以追溯到 2000 年,剑桥大学教授提出的包容性设计方块(The Inclusive Design Cube),这个方块以感知、认知、移动能力三个元素为象限延伸构成立方体。中心的实心方块表示三种能力均具备,而方块越往外延,其中的某项能力便出现欠缺。他们提出,包容性设计是提醒大家不停考量实心方块外沿,以满足更多群体的设计方法。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英国制定了国际上第一份官方解释包容性设计的标准 BS 7000-6-2005(Design management systems – Managing inclusive design – Guide),在标准中,它将包容性设计定义为“主流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能尽可能多的为人群所方便使用,无需特别的适应或特殊的设计。”

包容性设计的核心主旨,并非“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设计”。剑桥大学工程设计中心教授 Ian Hosking 绘制了包容性设计的群体金字塔,展现群体中个人的能力差异,并指出包容性设计首先以底座的无困难用户为根基,自下而上覆盖至一个相对理想的用户群体范围,而无障碍设计或可达性设计则是自上而下,优先考虑极端人群的需求,两者是不同的。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浅谈设计解法与设计实践

我们将包容性设计原则带入到设计流程中,重新审视金融云虚拟营业厅等等一系列产品的相关设计,将人置于流程的中心,力图以更为鲜活的视角来洞察设计中的需求,并努力地满足它们。

我们面临着更加含糊但是又无处不在的差异:

  • 生理差异,源于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不同的年龄构成,健康状况差异等各方原因,如:农村地区老年人口视力受损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在设计中我们要更充分地考虑页面元素的样式、用色、大小等等;
  • 认知差异,主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他们需要比一般app更为简易直观的操作,更为少且聚焦的流程;
  • 情境能力差异,源于不同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人际亲疏等等,我们需要在操作中给予更强的安全感,并充分考虑不同情境下的使用场景。

1. 变“不会用”为“安心用”

农村人口尤其是留守乡村人口,其教育程度与文化背景造成的认知差异比城镇人口更为明显,获取信息服务与学习新的科技手段的成本也显著高于城镇人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镇开始组织手机学习培训班,可以看得出来这类需求也在日趋提升。

2. 实验:感受认知差异的存在

要考虑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眼中的手机和信息化服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通过更改手机语言设置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窥知一二。这实际上模拟了微软在包容性设计中提到“永久性障碍”中”语言障碍“的情形。

具体来说,此时我们的认知模型已然改变,无法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而需要通过视觉符号来识别功能图像、记忆功能位置、强记文字形状等等不同的方式来记住这些服务与功能的使用方法。

下图是 iPhone 的设置页,左右对照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个打开过成千上万次的页面,理解偏差可能会有多大。而这里我模拟的还是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了解的理解模式,若是对于抽象图案理解有一定困难的人群,情况会更加严峻。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而其实 iPhone 和苹果做的已然算是不错,我们可以看看其他,以下是 Twitter。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我们发现当无法倚仗文字来判断信息时,我们会通过其他更为直观的方式来进行信息获取,此时能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的手段包括而不仅限于:图像,颜色,信息分组,声音等。

3. 声音,图像,而不仅仅是界面

虚拟营业厅依仗腾讯云强大的音视频技术,实现基于移动端的远程视频柜员支持服务。在业务过程中我们以座席人员包揽业务中绝大多数操作为原则,尽可能减少手机侧用户的操作成本,在线上还原线下办理业务的体验。

我们通过语言沟通,屏幕示意等等多种方式,让用户尽可能只需要通过口述,便完成相关金融业务的办理。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虚拟营业厅的”个人理财风险评估“业务,座席人员在座席系统中调取问卷逐一提问,用户只需口述与回答即可,登记答案、提交与审核均由座席人员完成。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身份证验证的过程中,用户界面上不需要有任何操作,只需把身份证对准摄像头,座席人员在座席端里点击拍照按钮替用户完成拍摄。

若是遇到一定需要用户进行操作的部分,我们也可以通过标注、分享屏幕等等功能,直观地给用户展示所需要进行的操作,将他们的理解成本降到最低。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在身份验证流程中,座席人员通过“标注”功能加上动作示意,让用户进行“翻转摄像头”操作。

4. 具象,更加具象

Zereh Lalji 和 Judith Good 对印度孟买的工人进行过一项关于手机使用的调查测试,在测试中他们明确地发现越是具象的产品功能图标,越是容易被受试者理解。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Lalji 和 Good 实验中受试者表示最为熟悉的功能,从左到右:电话本,相机,电筒,录音机。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Lalji 和 Good 实验中,受试者自己绘制的关于有声邮件的图像,左图表示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类似”电报“的概念;而右侧小人脖子里的线条表示声波,箭头指向的四边形则表示”邮件已经传送“。

经过我们的观察与测试也同样,具象的信息在适农化中更加受到欢迎和认可。 在虚拟营业厅的客户端里,我们细化了所有待机场景的插图,输出了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熟悉手机操作的人来说,下面的方案更加强烈且直观,但是上面的方案,理解成本会更低。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5. 唯一,且永远聚焦

以包容性设计展开的各种实验和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有实体按键的手机的理解程度必然高于纯触屏手机,其原因在于一个反馈强烈的唯一按键,可以在任何时候提供用户最快地返回原点的捷径,这是一个超越了信息架构和系统所有功能的存在。

在同样的思路启发下,我们在腾讯云的另一款产业金融产品“消费金融小程序”里也沿用了这个原则。在这个复杂的小微企业贷款流程中,我们保持了所有流程主按钮的唯一,且保证了所有流程都单线进行。只要遵循“哪里亮点哪里”的方式,就可以让这个申请流程一路进行。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消费金融小程序中,申请页面主按钮始终唯一

6. 变“不能用”为“安全用”

针对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较低、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线上金融其实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契机,它能让更多的银行的同类产品有机会摆脱物理位置的限制,以更低的传播成本触达到有资金需求的用户。尤其是疫情以来,客户经理的获客与对客都有了更多的制约。

7. 更丰富的对客模式让用户更全面获取信息

我们在虚拟营业厅的现有框架下延伸出了更丰富的对客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多种形式的产品内容介绍(PPT、视频、文字等等)通过手机端推送到目标客户面前。这样的模式能让更多样形式的金融产品直接推送到有需求的人群面前,增加他们的选择面,让他们可以更为方便地选择自己的金融服务。对于银行而言,这样的功能也有助于让他们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为农村打造更多专属的涉农产品,并方便地把它推送到目标客群前。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座席人员利用投送文件功能,给目标客户讲解产品

8. 安全容错的设计

提到安全,很多设计师的第一反应便是我们通过品牌背书来给用户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因为腾讯多年在互联网行业展现的不俗口碑,是我们所独有的优势,但其实这一点并不是所有行业项目都能做到的。适农设计中,对于资金安全与隐私安全的要求甚高于线下金融服务,对于我们来说,实现安全这个目标,仍然需要从体验出发,将安全感蕴含在每一个细节体验的打磨之中。

A. 复杂网络环境的弱网提示

金融服务业务类型众多,仅仅是简单的一个信息修改,在服务过程中便会涉及到身份认证,人脸识别,信息拉取等等多个步骤,同样在线下办理业务的时长若是移到线上,不习惯线上办理流程的用户会对网络的卡顿与不稳异常敏感,从而严重影响整体业务办理的体验。

虚拟营业厅基于当前农村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的现状,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引入了专用的实时音视频技术(Tencent-RTC),为整体通话质量作出保障。同时基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与网络信号的复杂性,我们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弱网风险,都在设计上作出了预判和提示,一则可以给用户更充分的预期,配合现场协助的工作人员,也会与用户进行解释和安抚,另一方面也能适当降低由于网络问题导致通话质量低下,客户对座席人员的整体满意度影响。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B. 梳理操作流程,让提示清晰且无处不在

与金钱有关的所有操作,用户都会自带“需要小心谨慎”的心理暗示,而基于涉农金融业务的复杂性,贷款往往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资料填写,资料提交、身份核验与审核的步骤,冗长的申请流程效率低,用户没有预期,整体申请体验和通过率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我们在消费金融小程序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流程申请与资料填写方式,可以精准地提醒用户现在所处的申请步骤,所需的时候资料与步骤总计耗时等等,可以提升申请体验,提高申请通过率,降低用户不满与焦虑感。

首先我们将复杂的神情流程做出层级梳理操作,分为大型,中型,小型步骤三部分。

对于大型步骤,我们在关键的新手教育节点予以呈现,以一种旅程地图的形式,告知用户全流程。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对于中型步骤,我们以清单的形式,让用户对这里的复杂程度有清晰预知,也让用户可以提前准备好所需的资料,一切都一目了然。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对于小型步骤,我们让进度条在页面顶部悬停,让用户时刻可见,同时页面单向滚动,文案上也清晰告知用户接下来要做什么。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这样一套流程设计,我们从申请流程开始到结束,从宏观到微观,做到了脉络清晰且提示全程可见,可以给用户更充分的安全感与确定感。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C. 可控且可退回的纠错方式

当人们在使用不熟悉的服务和功能时,他们往往比平时更害怕出错和失败,而在此时若是身边的人或者工具本身可以提供他们明确的安抚和纠错的路径,他们的顾虑情绪会明显得到安抚。

因此当我们在给更广泛的人群做设计,我们就更需要提供实质意义的明确信息,如明确的错误原因提醒,与轻松的回退机制等等。

消费金融小程序中,我们引导用户进行单线程的申请动作,与此同时若是发现出错的内容,用户可以随时从清单中明确地看到,并快速进行重新提交。

金融产品如何做好惠农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

结语

所有技术与设计的问题,最终都会回到人

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的无界金融服务,归根结底,是整合着诸多新的科技与技术,引入更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来让更多的人可以更加便捷而有尊严地使用线上金融服务。本文通过将包容性设计的理念引入适农设计,将不会用变为安心用,不能用变为安全用,我们也希望随着我们的努力,会有越来越多有需要的人,可以把我们提供的服务,当成迈向这个缤纷数字世界的一扇窗,一座桥,而我们也可以持续不断地,依着专业能力与同理心,让这扇窗越来越亮,这座桥越来越宽。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腾讯设计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淘宝不“淘”了 | 淘宝的内容设计

分享达人

文章大纲:

1. 淘宝为什么不淘了

2. 淘宝的基础内容设施

3. 淘宝没有种草经济

4. 让人逛下去的产品设计

5. 逛逛和小红书的设计区别

6. 写在最后



1. 淘宝为什么不淘了


1.1  “淘” 历史


淘宝成立于2003年5月,当时最早的slogan是:“淘你喜欢”,这句话的主体是以平台角度出发,对用户说的,意思是让用户来平台选购商品。


随后2005年,slogan变成了“淘我喜欢”,主体从平台转变成了用户,意思是让用户自主选择来平台购物。


在最近的2021年,淘宝的slogan变为了“太好逛了吧”。代表性的是淘宝app打开的启动图从玲琅满目的商品图,换成了新的slogan:


图:淘宝启动页变化


图:淘宝的slogan变化




1.2 需求的类型


淘,又有“筛选”的意思,而筛选行为是要对某具体目标进行的,不可能凭空筛选,这个目标产生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的产生一般分为两种:有目的的需求和无目的的需求。


有目的的需求:需求产生的过程有户外广告、朋友推荐等。以这种方式产生的需求,用户会带着明确目标,这时用户直接打开软件,通过搜索,直接缩小商品范围,更快触达目标商品,在这种场景下,用户明显没有“逛”的心情。


无目的的需求:当用户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打开软件时,用户购物意向都是比较模糊的,没有明确选择区间。此时,如何让用户产生购买欲望,是产品设计时必须要重点思考的。



图:需求产生的类型



我们都知道,淘宝最开始的定位是“淘”,主打的是以导购型社区为目标,主要解决“用户来平台需要买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有目的的消费需求。


针对这类用户,最简单的思路就是“让用户买到想要的东西”,基于这一思路,淘宝推出了“千人千面”的算法机制。


随着淘宝算法越来越精准,用户购买越来越效率,导致很多用户对于淘宝的使用心智固定在了购物平台,而不是内容消费平台。


但是算法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只有在用户产生数据后才能够进行精准推荐。(这个数据可以是在淘宝平台产生的,也可以是在其他平台产生的,比如说通过搜狗输入法输入了某个商品名)


所以单纯的靠精准的算法推荐,并不能解决用户的潜在需求。



图:不同需求类型的解决方案




1.3  商家的流量成本


在淘宝店铺的运营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叫UV价值,指的是平均每个客户在店铺的销售额,数字越高说明访客的转化率越高,转化高就代表最终的GMV会高。


而根据淘宝的数据统计,店铺粉丝级别越高,对店铺的粘性越强,UV价值也就越高。最终反映在淘宝数据上就是GMV高,既利于平台,也利于商家。


粉丝的积累需要流量,而淘宝店铺的流量来源一般分为:淘宝站内、淘宝站外,其中有包括淘宝推广、搜索竞价、淘宝客、直通车等方式,但这些流量通常是不稳定的,免费流量自不用说,付费流量的投入成本也对店铺的资金有一定要求。


所以店铺需要把这些吸引的流量,转化成店铺的粉丝。


举个例子,在很多电商平台上,店铺会有自己的引流款,这些商品不是为了毛利。只是起到为店铺引流的作用。


因为对于平台的店铺来说,持续不断且稳定的流量增长,不仅可以推动销售的稳定增长,也利于长期的发展方向。



图:淘宝流量来源




2. 淘宝的基础内容建设


2.1  内容整合成社区和去中心化


早在2015年,当时淘宝内部孵化淘宝头条,分享优质的消费类资讯内容,当时淘头条的MAU(月活跃用户)过亿。但随着视频内容的崛起,图文形式逐渐走下坡路,淘宝看准了直播带货的赛道,开始逐渐布局淘宝直播的内容形式。期间也相继加入了微淘、有好货、买家秀、好物点评团等内容形式。


但是这些内容一直分散在淘宝各个功能模块中,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社区化。



图:淘宝的内容矩阵


其中最成功的应该就属淘宝直播了,根据淘宝直播2021年度报告:2020年淘宝直播带来的GMV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


但是,直播的内容形式注定是以主播自上而下中心化的,用户是跟着主播走的,一旦主播下播以后,这些观众也会失去购买目标。


并且由于直播属于一对多的形式,越大的主播,观众越多,这时候主播和观众的互动率是很低的,久而久之,用户的互动积极性也会受打压。



图:以主播为中心化的淘宝直播


除了淘宝直播,近年来另一个改动比较大的应该就是微淘的出现了,在逛逛出现之前,一直占据底部栏的二号位,它的内容形式主要以店铺上新、直播、福利为主。


这也是淘宝在店铺私域流量运营上做的一次尝试,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更容易和店铺产生连接。但是实际上,由于微淘的内容形式之间关联性不大,业务场景混乱,一些刚起步的商家也没有资源拓展多业务场景,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转化。


淘宝做微淘中做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有东西可以逛,但是逛内容就代表着用户购买需求不明确,这又与营销场景相冲突(营销场景是为了让用户快速下单完成购买),所以微淘也一直被诟病转化率低。



图:微淘主要的三个问题




2.2  信息流时代


后来在2020年年底的时候,淘宝迎来了另一个比较大的改版,猜你喜欢变成了纵向的信息流,点击猜你喜欢进入的是一个流量的中转站。比如说点击一件衣服,下面全是衣服的推荐。


新版猜你喜欢的特点很明显,牺牲转化率,增加用户使用时长。在实际点击进入信息流中,用户总感觉下面有新的内容,这时候用户的心态普遍是浮躁的,会使用很短,甚至一两秒的时间决定是否深入了解产品。如果不喜欢,就会滑到下一个产品,无形中增加了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长。


据淘宝官方数据表示,此次猜你喜欢的大改版,淘宝用户的点击率和用户时长都提升了20%。



图:猜你喜欢改版,通过牺牲转化来提高使用时长





2.3  “逛逛”来了


逛逛是以UGC内容形式为主的种草平台,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在无聊的时候,可以到处逛逛。


如果说信息流是纵向的内容推荐,那么逛逛就是通过大数据,横向的推荐内容,最终向商品引流。丰富的内容为其他消费者带来沉浸式购物体验,类比线下商圈,就是逛着逛着就把东西买了。





3. 淘宝没有种草经济


3.1  从AISAS模式到SICAS模式


AISAS模型是一种用户决策分析模型,由电通公司(日本第一大广告公司)提出,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


AISAS模式将消费者从产生需求到最终完成购买的路径分成了五个阶段,既Attention(注意) - Interest(兴趣) - Search(搜索) - Action(行动) - Share(分享)。其中消费者在注意商品并产生兴趣之后的信息搜集(Search),以及产生购买行动之后的信息分享(Share),是当下互联网消费时代尤其重要的两个阶段。


搜索就是当用户对某商品产生兴趣之后,消费者会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渠道来收集相关产品的信息,比如说评价、打分等。分享是在购买路径完成后,用户自发向身边人推荐商品的阶段,也就是口碑裂变,当然也有可能变成商品吐槽大会。


但是,在前文也提到了,搜索是在有明确对某个商品产生兴趣之后才会产生的动作,整个消费路径是单向进程的,缺少信息的互动与交换,用户很难有效辨别信息真伪,用户与商家依然存在信任问题,最终的购买壁垒依然存在。



图:AISAS消费模型的流程


随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AISAS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SICAS行为消费模型:


既 Sense(品牌与用户相互感知) - Interest&Interactive(产生兴趣并形成互动) -  Connect&Communicate(建立联系并交互沟通) -  Action(行动) - Share(分享)。


Sense,感知:品牌(商家) - 用户相互感知,通过多触点,在商家个用户之间建立感知,对用户来说,关注、分享、订阅、推送等,都是有效的感知行为,而商家要做的,就是想办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内容,让用户有效使用他们的感知行为(分享、点赞、订阅等行为)。


Interest&Interactive,产生兴趣和互动。在产生兴趣上,随着用户对传统的广告曝光和广告产生的印象的敏感度在降低,理解并响应用户的需求正在成为关键。站在用户的角度,观察用户真正想要的内容,衡量内容的指标不再是广告的传播率、曝光率,而是变成了点击率、点赞数、好评度等。


Connect&Communication,建立连接和产生沟通。在用户产生兴趣之后,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客服,问大家,好评团等形式,完成用户信任的积累,帮助用户完成购买决策。


剩下的Action(购买行动)和Share(体验分享)与AISAS模式一样,就不展开说了。



图:SICAS消费模型的流程,以及和AISAS消费模型的区别


综上,SICAS模式前三点的核心观点是建立联系,也就是互动,这也与时下流行的种草经济不谋而合。





3.2  基于社交的种草经济


种草行为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互动天然的容易产生强关系链,而强关系也意味着情感联结和信任,最终会形成社群关系。随着越来越多拥有相同消费偏好的用户聚拢,用户消费习惯逐渐圈层化,在各垂直的消费圈层中得到身份认同感。


在这种社群氛围的烘托下,用户更容易表现出高表达欲和参与度,既用户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同时也会发展为内容的生产者。



图:逛逛想打造的种草生态



综上结合淘宝的问题以及消费模式的转变,我们可以得出淘宝近期疯狂改版的思路:


图:淘宝改版思路



4. 让人逛下去的产品设


在了解上述淘宝自身的问题和新消费类型带来的冲击后,可以总结淘宝最近经常改版的战略可以分为两个方向:转化的归转化,内容的归内容。



4.1 微淘升级为订阅


淘宝第一个改版是将原来的微淘升级为了订阅,并且放在首页上的tab,与推荐并列。此次改版,最大的改变就是拆分了店铺运营的内容,让不擅长做内容的商家可以专注自家的店铺运营。



图:首页专注商品转化,逛逛专注内容消费


新版订阅的精选一栏中:包括上新、买家、评测等,这些内容一起构成商家和粉丝的互动模式,吸引新客快速转粉,同时也增加了老客户的黏性。


在之前微淘的版本,用户需要点击微淘-点击店铺-点击订阅,升级后的订阅路径变成了左滑进入订阅页面-直接订阅店铺。点击直播可以直接进入直播间

更短的触达路径加上私域流量的运营,优化之前微淘转化率低的问题。



图:路径图,直接进入直播间,直接订阅店铺



图:提高直播入口权重




4.2 “买家秀”社区升级成为“逛逛”


另一个重要改版是“买家秀”社区升级成为“逛逛”,为了弱化逛逛的购物属性,强化社区氛围,逛逛在产品的商业化设计上十分克制,主要围绕引导用户进行内容消费和互动为目的进行设计。


在内容分发形式上,分为了以平台推荐为主的“发现流”和以社交关系链主导的“关注流”,更加注重内容垂直和精细化。



图:逛逛的内容分类


逛逛的发现模块与小红书类似,都属于种草型内容社区。内容主要以穿搭、彩妆等淘宝擅长的领域为主。


页面的布局形式和首页的商品流一样,以双列信息流呈现,和单列相比,一方面,给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承载不同的内容形式(短视频、图文),延长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长,同时也为其他内容引流,模拟更真实的线下“逛街”体验。


另一方面,和首页注重转化率的算法机制不同,影响发现流推荐算法的因素除了本身的内容质量,还会受到用户浏览行为的影响,比如浏览内容时产生的关注、收藏、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



图:表现内容互动率的互动指标


逛逛相比首页推荐,去中心化的机制也更加明显,举例来说,小米官方店的号,粉丝量达到了千万级,但是内容的互动率很低,点赞评论甚至不超过个位数。


个人认为是因为品牌天然的自带营销属性,用户在看到品牌账号时,很容易形成品牌注册账号是为了卖产品给我的刻板印象。


这也反映了逛逛的流量重点落在消费者的内容上,以消费者视角为突破口,摆脱和商品相关的品牌属性,注重普通用户对商品的真实评价,而不是围绕IP账号产生的内容消费。



图:小米账号和个人账号互动率对比


在用户路径的引导上,发现页并不支持点击头像进入用户主页,只能先点击进入内容详情页然后才可以进行关注等操作,先看内容,再关注人。



图:更关注内容转化率


另外一个人关注流的动态则加强调社交关系的转化,因为是经过用户主动“关注”过后筛选出来的内容,是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相互选择的关系,所以在产品设计上以单列大图为展现形式,帮助用户消费内容。为了防止让用户感受到广告的营销感,产品设计上特地强调了分享、点赞、收藏、评论等按钮,弱化商品链接。


和其他的社区一样,关注信息流中也会推荐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但不同的是,用户无法直接关注推荐的博主,需要先“查看TA”,进入博主的个人页后才可以进行关注操作,这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用户了解达人的领域内容之后,再决定是否关注,这样的关注更加有效,粘性更强。



图:“关注流”视觉设计的思路


“逛逛”的内容形式很好地弥补了淘宝缺乏用户导购的问题(俗称种草),依托KOL产出的优质内容,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价值链接,创造出用户的潜在需求。




5. 逛逛和小红书的产品设计区别


这次改版之后,很多人说这是小红书。关注、发现、垂直分类栏,都和小红书很相似。



5.1 内容起家和电商起家



淘宝和小红书对内容的分发模式是不同,小红书默认分类栏处于收起状态,只有主动下拉的时候太会出现,由此可以看出小红书对自己的内容推荐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由于一开始就是做内容起家,所以对自身平台用户的喜好是有所了解的。


但是淘宝是一个电商起家的平台,在内容方面,缺乏对用户的偏好判断,所以逛逛的导航栏下方,会加入了“官方话题栏目”和“官方出品的内容”,利用精选话题引导社区内容的方向,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话题数据了解平台用户的偏好。



图:小红书比淘宝更懂用户喜欢什么内容



5.2 内容导向不同


小红书等平台不光有购物种草,还有学习、音乐、科普等内容也相对成熟。和淘宝转型社区内容一样,小红书也在进行图文、视频向直播内容扩展的战略方向。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小红书的编辑内容上,视频和直播是强露出的,且不支持位置更换。


再来看逛逛的内容,以穿搭、彩妆为首的消费品内容,这些都是淘宝擅长的领域,容易产出优质内容,反过来说,这些内容最终也都是可以在淘宝上可以消费到的,最终还是以平台商品转化为目的。



图:内容形式对平台战略的影响




5.3  小红书互动率更高,淘宝内容消费效率更高


小红书在内容消费形式上,比逛逛更加注重互动:首页瀑布流点击进入二级的内容页后,可以直观的看到博主全部的文本简介,以及下方的用户评论内容,用户消费的不光是图文本身的内容,也是其他用户评论产生的内容,更容易产生社交关系链。


逛逛则更注重内容本身的消费效率:产品设计上使用沉浸式的下滑体验,用户点击产品图后,进入的是同系列产品的瀑布流,如果想要查看评论的话,需要点击评论icon进行二次跳转,此时用户会一直专注于内容的消费,容易忽略其他用户评价等内容。



图:提高互动率的产品设计



 6. 写在最后的一些思考


此次淘宝做内容社区的优势之处在于,淘宝将社交关系融入到了商品的消费链路中,消费者通过商品体验、测评、种草等方式,和平台产生互动,建立联系。


而淘宝最不缺的就是商品,并且拥有8亿多的消费者,和其他平台相比,更容易产生垂直领域的优质内容和专业的KOL,但是要想经营一个优质社群,除了需要一批优质的内容创造者,还需要考虑后续涌现的用户是否会对现有社群模式产生冲击。(比如知乎开放用户注册后,导致内容注水的现象)


因为淘宝本身相当于一个巨型供货方,大大缩短了带货变现的路径和难度,不同于小红书这类平台,它们最开始是没有带货模式的,常常需要通过接推广给其他商品引流来变现。


过短的变现路径必然会吸引一些用户或者机构抱着获利的心态涌入社群,这种逐利的心态,也有可能会影响专业KOL的创作心态。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抓马桥分桥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模式|合理预设:如何为用户提前设置好默认值

分享达人



What 是什么

「合理预设」是指系统提供默认选项,这些默认选项不需要用户做任何操作,可以节省用户完成表单的时间和精力。

这些默认选项来的数据源包括: 先前输入的会话数据、来自用户帐户的信息、当前位置、当前数据和时间等等。


案例 钉钉的“代办事项”设置功能,可以自动抓取到语句中的时间信息,自动帮助用户默认填写时间,减少用户的操作时长:

相关模式 :语句填空


Why 为什么

系统通过提供合理的默认信息和答案,分担了用户思考和输入信息的工作,减少时间,提高效率。

而就算预设信息不是用户想要的,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示例来说明答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点也可以节约用户几秒的思考时间,或者避免输入错误的信息。


另外,合理的默认值还可以帮助用户应对一些“难题”。如果用户跳过了一块字段,那么可能是这个问题没有引起他的注意。用户可能是不理解这个问题、或是默认值的含义。输入答案,选择值,或单击按钮的动作会迫使用户有意识地面对这个问题。


比如疫情期间,大部分公司都需要做健康打卡,下图中有一些选项是直接填了默认值,但是有些就没有填。比如下图的左图中,有关于“请假未到岗”这些问题,因为没有填默认值,用户就会对这个问题有印象。然后比如“今日是否有发热症状”,“是否有咳嗽”这些,因为被系统默认填了,用户很容易就忽略过去了。

所以一些刻意希望被关注的问题,其实最好不要提供预设值,这样可以让用户感知到这个重要信息的存在,进而加深对内容的认知。



When 什么时候使用

当产品要求用户提供类似表单的信息输入(例如文本框或单选按钮),并希望减少用户填写时长时,可以使用提供默认设置。


但是当问题的答案会很敏感或是与政治相关时,最好不要提供默认值,例如密码、性别或公民身份等。最好也不要为用户擅自订阅非必要的内容信息,如“请给我发送广告邮件”等。


使用条件

· 用户需要做类似表单的信息输入操作;

· 系统希望减少用户需要做的工作;

· 系统希望确保用户填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可能用户并不知道或者不关心答案,不需要引起用户的重视;

· 问题的答案不属于敏感信息或是与政治无关。


How 如何使用

设定「合理预设」有两种普遍的用法:

1、使用一个通用的、常识性的、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的默认值,预先填写输入框;

2、可以调用用户早些时候提供给系统的信息来动态地设置默认值。例如,某个用户提供了一个中国的邮政编码,系统可以从这个编码推导出用户所在的省,甚至市和区的名称。


除此之外要注意几点应用原则:

· 使用预设的默认值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用户留下空白的输入区域;

· 要充分的了解你的用户,默认值的设定要有绝对合理的理由 —— 否则,系统会给所有人带来额外的工作量。


Example 案例

案例一:唯品会小程序在购买服饰类选择 SKU

用户需求:购买服装时需要选择尺码


唯品会小程序在购买服饰类选择 SKU 时,每个尺码点击后会显示对应的衣服参数,用户不再需要去商品描述中的尺码表格中再找,也可以是设置好自己的身材数据,平台会默认选中适合你的尺码。

案例二:蚂蚁链实人认证表单

用户需求:需要根据表单内容填写和上传文件

蚂蚁链实人认证在上传证件时会根据用户所在国家和地区,帮助用户默认选择概率最大的选项,不需要用户自己操作。

案例三:Photoshop 创建新文件

用户需求:创建新文件,调整画布大小

在 Photoshop CC 中创建新的图像文件时,默认情况下会从操作系统剪切板开始。这里的假设是用户刚刚创建了一个屏幕截图,并且正在编辑该图像。因此,Photoshop 在剪贴板中获取图像的宽度和高度,并使用它们来预先填充创建新文件的尺寸,这是一种节省时间的聪明方法。不用担心图像和画布会有尺寸不匹配的情况。


当用户想要调整画布大小时,原先画布的长宽尺寸会预设出现在新的画布大小里面,方便用户进一步进行尺寸调整。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Ant_Design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为什么用户访谈需要关注用户目标

分享达人

用户目标与用户调研的关系

 

  • 什么是用户目标

设计要以用户目标为导向,那用户目标是什么呢?目标不等于任务或活动。目标是对最终情况的预期,而任务和活动只是达成一个或者一组目标的中间步骤。

 

举例:从家中抵达公司为目标。可以使用任何一种通勤方式:公交车、地铁、打车、徒步、自行车等等,这些通勤方式是活动,使用并完成通勤方式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任务。

 



  • 为什么要关注用户目标

关注用户目标方便建立更具差异化的用户画像,对用户画像划分有显著作用。用户在完成目标时会决定通过哪些任务达成目标,完成任务会影响用户行为,最终设计根据用户行为做出优化,达成用户体验的提升。

 

因为用户目标不同,完成的任务也不同,具体的用户行为也会有更大的差别,设计方案也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满足不同的用户群体。

 

用户目标如同透镜,设计师必须通过目标来考虑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功能和行为必须通过任务来处理目标,通常任务越少越好。必须牢记,任务只是达到结果的手段,目标才是最终的目的。 

 

不关注用户目标,只为实现商业目标的产品或商业服务,都很难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便利商店为了用户成为会员从而达成商业目标,在结账环节进行复杂引导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使结账任务增加,因此用户行为增加而又复杂,增加完成目标的困难度,最终失去了用户体验。

 

  • 如何关注用户目标

通常我们无法直接询问一个人的目标是什么,他要么无法清楚地表述出来,要么表述得不准确,或者没有实话实说。人们完全没有回答这种自省式问题的准备。因此,设计者和研究人员需要认真地从观察到的行为、对他问题的回答、非言语暗示,以及诸如书架上的书名等,环境的暗示中重新构造目标。人物模型建模中的最关键任务之一是要找出目标,简明地表述出来: 每个目标表述成一个简单的句子。     

 

  • 用户目标的分类

在用户调研中了解用户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用户目标也有很多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1、体验目标是本能的体验产品,即用户想要从产品或商业服务中感受什么,以此为调研可以帮助我们优化产品的细节功能;

2、最终目标是用户操作产品的行为,即用户想要从产品或商业服务中做什么,以此为调研可以帮助我们优化产品或商业服务的流程体验;

3、人生目标是个人对期待,用户使用产品想要成为什么,以此为调研可以帮助我们优化产品或商业服务的价值体现。

 

下面我将举例说明三种目标如何使用。


用户目标分类

 

用下厨举例用户的体验目标、终极目标、人生目标是怎样的,在进行用户调研时需要注意哪些内容,最终可以对设计方案提供有用的价值。

 

  • 体验目标的调研

用户操作下厨房的本能反应。搜索内容、浏览信息、点击按钮等操作,这些都属于体验目标的行为。在用户调研中需要对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细节进行调研,了解每一步操作会得到怎样的反馈,通过调研结果优化产品功能体验,完成用户的体验目标。

 

  • 终极目标的调研

用户参考下厨房菜谱完成烹饪。从浏览菜谱内容、购买食材、清洗切菜、上锅烹饪、承盘食用,用户通过下厨房的菜谱完成每一步任务学习做菜。用户通过操作产品的行为,会达成一个结果。在用户调研中,需要完整的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程,整体流程中完成每一步任务,以及每一步任务下的行为。在设计产品的时需要让用户有完整的流程体验,让用户清楚知道每一步需要做什么,顺利完成每一步任务。

 

  • 人生目标的调研

用户期望使用下厨房学习做菜成为一名厨师。用户每一次使用产品会希望完成预期结果,最终成为想要的样子。在用户调研中需要了解用户长久的预期,方便了解产品是否可以达成用户。在设计产品时,产品价值需要达成用户预期。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下面我将使用另一个案例,如何建立访谈提纲,来完成用户目标的调研。

 

云笔记案例

 

  • 商业背景

某设计资源网站有100万+的注册用户,该网站准备在近期开发一款云笔记软件,用户是面向广大的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希望在6个月内完成V1.0的试测产品上线。

由于云笔记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众多,设计资源网希望能够出一款具有创新性设计或功能的云笔记,快速吸引一批用户关注和使用。

该云笔记的商业目标:用户量快速增长,增强用户黏性,并培养一批忠实的付费用户。

 

  • 产品背景

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常见的学习模式,如何设计一款适合碎片化学习,灵感和idea记录的云笔记,帮助设计和创意人员进行知识的及时保存,记录和整理。

 

  • 拆解背景得到设计目标

云笔记作为创意工作者的工作助手,在碎片化学习大背景下,创造性的完成创意收集,灵感记录和整理。

 

  • 分析用户目标

根据创意工作者通过使用云笔记,达成碎片化学习的目标,分为三类:

体验目标——云笔记可能的操作,记录、浏览、整理等;

终极目标——通过使用云笔记进行碎片化学习,达成阶段性学习成果;

人生目标——通过每一次阶段性学习,达成长久的预期结果。

通过拆解用户目标分类,了解用户达成目标要完成哪些任务,从而具体了解用户做出了哪些行为,用户行为便于为设计方案作出针对性的指引。

 

  • 用户访谈大纲

根据《用户体验要素》书中提到设计的顺序“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所以在用户调研同样需要符合设计顺序进行访谈“人生目标、终极目标、体验目标”。

 

了解个人特征——人生目标

个人身份认同

职业状态变化

 

碎片化学习状态——终极目标

碎片化学习习惯

碎片化学习记录

学习内容回顾

学习内容实践

 

云笔记的使用——体验目标

云笔记记录操作

整理回顾与输出

使用场景

常用功能

 

完整访谈提纲:https://shimo.im/docs/rhXhkKtyxTWgHYYC/ 

 

  • 用户分类

为了关注并区分用户目标,访谈时需要层层剥茧,对用户的学习习惯、学习场景、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使用云笔记的各种行为、需求、偏好等进行详细的提问,由浅入深的访谈后最终了解用户学习的目标。

 

访谈过后根据设计目标选择用户终极目标进行用户群体划分,划分后的用户群体有着很大差异性的用户行为,这些用户行为将在设计方案中做出重要的指引。

 

满足终极目标即可完成初期的产品目标,经过不断的迭代设计,满足更多的终极目标即可满足人生目标,达成产品的商业目标。当然,这些需要良好的体验目标作为基石。

 

  • 设计建议

 

符合用户碎片化学习的目标。碎片化学习到云笔记的使用路径为:学习目标——浏览资料——记录材料,目前的市场流行云笔记产品,只关注浏览与记录的用户过程。云笔记设计方案需要满足两类用户群的不同的行为、偏好、痛点需求,就可以完成不同目标的用户群体,从而满足适合碎片化学习产品价值,最终完成增强用户粘性的商业目标。

 

了解行业对用户访谈的帮助

 

任何行业都有自身的发展史、环境、现状,有时我们不需要自身分类用户目标有哪些,只需根据现有行业材料,即可完成用户访谈的部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游戏玩家目标的划分

针对游戏产品与衍生产品的设计,需要对游戏玩家进行访谈了解游戏玩家目标,可以使用现有论文结果,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

 

在《HEARTS, CLUBS, DIAMONDS, SPADES: PLAYERS WHO SUIT MUDS》论文中,论文对游戏玩家的目标展开了深度的探索,最终将游戏玩家分为四类:杀手型、社交型、探索型、成就型。直接使用论文中的结论可以方便我们快速了解玩家游戏目标,完成用户调研。

 

杀手型玩家目标是制造麻烦。

游戏中的行为会具有十足的攻击性,对其他玩家制造麻烦。例如魔兽世界中做出对立阵营的设定,并且在剧情与游戏中给予对立阵营制造冲突,同时给予奖励,用来完成对杀手型玩家的游戏目标。

 

社交性玩家目标不在游戏本身,而是在于游戏带来的社交体验

具体行为和好朋友一起打游戏,游戏打得好不好无所谓,重要的是和朋友在一起;或者在游戏中任何网友,和网友在一起游戏,度过每一次的游戏时光。例如英雄联盟的“双排、三排、五黑”的游戏玩法。

 

成就型玩家目标是挑战,比如世界第一或通关速度挑战等。

具体行为是获取积分与奖励,从而挑战更难的游戏关卡等。所以在针对成就动机的游戏玩家,需要做出具有挑战性的游戏难度带来的荣誉感。例如游戏成绩榜单,竞赛冠军等设置。

 

探索型玩家目标是体验游戏的所有。

具体的行为会是收集道具,体验不同的游戏玩法,发现设计师留下的彩蛋。跟据这样的游戏目标,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做出相应的题样。例如收集道具、成就系统、更多的探索空间等。

 

  • 实际案例

曾经参加游戏社区优化设计比赛,在用户访谈中直接使用论文结果,使用户访谈完成极为高效,用户访谈结果极为丰满。

 

根据游戏玩家目的进行用户群体划分,在设计方案中提供满足用户目标的功能设计——杀手型用户给予游戏快速攻略,社交型玩家给予开黑交友。

 

总结

用户访谈是一种用户探索方法,为了寻求用户需求、动机、痛点等,而不是一组组冰冷的数据,用户访谈可以让设计师真正理解用户,让设计方案有血有肉。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zhiki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一篇文章带你深入了解“B端C化”的设计理念

分享达人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迅速发展正在推动着整个软件行业的审美革命,在C端产品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互联网大厂正在将资本逐步转移到B端市场的广阔蓝海中。”B端C端化“的设计理念也应运而生,认为可以用C端的模式和思维来进行B端产品的设计。 


二、背景


除了刚刚有说到的资本慢慢向B端市场的蓝海转移,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互联网环境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工作人群的年轻化,使得人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各种软件的使用,并且在快速迭代的产品中慢慢变得挑剔、谨慎。 


并且不断优化迭代的互联网软件产品也在无形中为用户完成了底层认知的搭建,一些功能、操作、交互逻辑已经深入人心,用户也已经被教育成了"高玩"。 
所以如今一些新型B端产品的设计理所应当的在用户体验五要素中最贴近用户的结构层、框架层 和表现层中与一些C端产品在一定程度保持了一致,这种设计理念其实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软件的复杂、门槛高、难用等痛点,很大程度降低了用户的认知成本和学习成本,把高效、简单、易用的工具带到大家的日常工作中。 


三、对B端C化的理解


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是:"B端产品在使用体验和视觉感受这两个方面和C端产品接近"。这是我们设计师需要特别关注的,传统的思维中,大多数设计师会认为B端是给公司内部人员或者商家使用的,只是一个管理系统,并不需要太过于精细,至于体验也是停留在“能用就行”的程度。但是在我看来不管是C端还是B端,其实它的使用对象都是“人”,应该要遵循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一系列复杂的人体工程学操作习惯。两者都需要关注用户在使用时的体验感受,顺畅的使用流程、清晰的信息展示和高效的行为效率,以及有效的引导都能够快速的帮助用户完成目标任务。无论是C端设计还是B端设计,满足这些条件无疑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但是也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C端的设计思维可以完全复用过来。B端产品的场景其实比C端产品还是要复杂的多,应该说是各有各的侧重点,思维和设计模式上不能完全照搬,下面我就先说说它们各自的不同处,再举例带你看看B端产品在哪些方面可以向C端产品借鉴学习。 


四、B端C端的不同


1.使用者不同


B端使用者多是同一个组织集体,以群体为单位进行协同。比如:老板、部门主管、员工或商户。而C端使用者相对比较单一,目标用户群体即是主要使用人群,使用目标、偏好、个性比较明确。 


2.业务不同:


B端业务大多数会存在多重维度、场景,使用场景跟业务紧密相关,同一个系统不同角色使用时的业务处理和所关注的数据信息,侧重点会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全局考虑。不同角色使用产品的流程差异大,需要不同业务上更专业的解决方案。而C端业务一般维度比较单一,业务逻辑相对固定,任务路径和展示内容比较单一。 


 3.价值主张不同:


B端注重效率、成本、管控、数据分析等。追求产品的稳定性、业务的增长性,保证产品性能和技术上的安全性。而C端注重用户的体验、使用简单、有乐趣。 


4.产品思维不同:


B端产品多数基于服务思维,工具化思维,更加理性;更多的是帮助B端用户提高效率,完成业务目标。而C端多数为产品化思维,游戏化思维,更感性,更多的是娱乐和情感的满足。 


5.产品形态不同:


B端产品注重业务的梳理,多数会用到图表、表格、模型,多数产品形态偏向更垂直行业或更专业的面板形态。而C端更注重用户的感受,会用到很多夸张的动效,炫彩的颜色。 


五、B端C化在产品中具体的表现


1.结构层 


结构层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选项的模式和顺序。结构层是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要考虑他们完成事情之后能够去哪里。 
具体在B端产品的表单交付场景下可以体现出,以前的B端表单往往过于冗长,借鉴C端一些注册场景的设计,把表单拆分成3步内的行为步骤,减少用户的疲惫感提升体验。 

2.框架层


产品的框架层包括:按钮、控件、照片、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是用于优化页面设计布局的。 
具体在B端产品的列表页可以体现出,列表页中整体的按钮、文本区域的位置、搜索和筛选的布局设计其实与C端产品中的商品详情页是类似的,遵循用户的阅读顺序和视觉焦点来进行设计。 


3.表现层


视觉、听觉、(触觉)的体验设计。多体现在一些情感化的设计也被运用在了B端产品中。 



六、B端C化未来的设计方向



反观现在C端产品的一些设计风格和流行趋势,有哪些可以运用在B端产品的设计中呢? 

1.3D化


B端因为对数据的展示有较强的需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高效率的判断纬度也包括信息数据的获取效率,而3D的视觉在数据可视化层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的理解数据维度所表达的核心价值。近年来网速等硬件设施的升级也为3D化视觉带来可落地的基础,设计师也尝试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的3D化元素。 


2.情感化


人们对传统B端产品的印象往往是觉得它们比较枯燥、呆板的,如今一些新型的B端产品的设计理念也试图在抛开用户对于产品的这种既定印象,所以很多产品在往一些娱乐化、IP化的方向尝试,并且都达到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未来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尝试只会越来越多。 


3.个性化


B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所以B端产品也需要从一些产品定位去定制更加富有个性的品牌基因,可以让用户产生对产品的感情,达到从同类产品中能够脱颖而出的目标。 



七、总结:



不管是B端还是C端,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业务场景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对象都是人,都应该站在“人性”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人说B端产品一般都不注重设计,C端产品的设计更能满足设计师对美的追求,我只能说它们的侧重点不同,C端更注重视觉感受,要做到在视觉表现的感性层面吸引用户,而B端其实更为复杂,需要做到底层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产品的专业性包括交互、视觉的吸引力,这样才能从众多产品中得到用户的认可并脱颖而出。设计师还需要不断打磨细节和优化体验来吸引和留住用户。 
所以说“B端C端化”也只是在某些方面通用,但核心侧重点不同,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但可以借鉴与参考,B端产品也可以做的很精彩。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腾讯ISUX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