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JavaScript作用域

前端达人

  • 作用域简介

  • JavaScript 作用域:就是代码名字,在某个范围内起的作用和效果。目的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可靠性,减少命名冲突;

  • 作用域是可访问变量的集合。

  • 在 JavaScript 中, 对象和函数同样也是变量。

  • 在 JavaScript 中, 作用域为可访问变量,对象,函数的集合。

  • JavaScript 函数作用域: 作用域在函数内修改。

  •  变量的作用域:根据作用域的不同我们的变量可以分为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 局部作用域

    
                        
    1. function fn() {
    2.     var str = '我是一个局部作用域';
    3. }
    4. console.log(str);    // 这时是访问不到的
    5. // 局部变量:在局部作用域下的变量   或者在函数内部的变量就是局部变量
    6. // 注意:函数的形参也可以看做是局部变量
    7. function fun(aru) {
    8.     var num1 = 50; // num1就是局部变量  只能在函数内部使用
    9.     console.log(num1); // 在这里使用是正确的 但是在函数外面使用报错
    10.     num2 = 70;
    11.     console.log(num2); // num2在这里可以正常输出
    12.     console.log(aru);
    13.     // 首先在fun括号里面传入一个hello 然后在函数内部输出是正确的但是在函数外部输出是错误的
    14. }
    15. //fun(); 
    16. fun('hello');
    17. //console.log(num1);// 报错 num1是局部变量
    18. console.log(num2); // 这里可以输出num2是因为num2是特殊的全局变量
  • 全局作用域:

    全局变量:在全局作用域下的变量称为全局变量,在全局下都可以使用
    // 注意:如果在函数内部没有声明直接赋值的变量也属于全局变量
     

    
                        
    1. var num = 10; //num就是一个全局变量
    2. console.log(num);
    3. function fn() {
    4.     console.log('全局变量在函数内部也可以使用' + num);
    5. }
    6. fn();
  • 作用域链

  • 作用域链:内部函数访问外部函数的变量,采取的是链式查找的方式决定取哪个值 这种结构我们称为作用域链 就近原则

  • 
                        
    1. var num = 10;
    2. function fn() { //外部函数
    3.     var num = 20;
    4.     function fun() { //内部函数
    5.         console.log(num);
    6.     }
    7.     fun();
    8. }
    9. fn();
  • 作用域链总结:

  • 内部函数访问外部函数的时候,采取的是链式查找的方式,一层一层往外查找

  • 先是查找外一层,有没有,没有在往外接着查找,找到了我就输出相应的结果

  • 没有的话继续往上找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方法,我们称为作用域链

  • 简单总结就是就近原则,谁离我近我就执行谁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转自:csdn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前端脚手架的执行原理

前端达人

最近收到几位老师留言,提到一些脚手架相关的问题,跟着自己浅显的理解,以vue脚手架在windows系统上的执行为例做个分析。

正题之前,先说几个概念

脚手架的本质:运行在操作系统上node客户端里的可执行程序。

脚手架做了哪些工作?一般脚手架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1. 创建项目+通用代码: 埋点、http请求、工具方法、组件库。
  2. git操作: 创建仓库、代码冲突、远程代码同步、创建版本、发布打tag。
  3. 构建+发布上线: 依赖安装和构建、资源上传CDN、域名绑定、测试\正是服务器。

脚手架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提升前端研发效能!(就这么一句空话~~)从其为我们带来的最终体验上来讲,是实现研发过程的:

  1. 自动化:项目重复代码的copy、git操作、发布上线操作;
  2. 标准化:项目创建、git flow、发布流程、回滚流程;
  3. 数据化:使研发过程系统化、数据化、使得研发过程可量化。

脚手架的命令执行

vue create csjName –g
  1. vue 是脚手架名称
  2. create 是command,脚手架中已注册的命令
  3. csjName 是params,命令的参数
  4. –g 是options,命令的配置
  5. 一般options后也会有参数,我们称之为配置参数,上面命令其实是省略了true
    vue create csjName –g true

下面说一下vue脚手架的执行过程

环境要求,已安装node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安装vue脚手架时,安装的是@vue/cli

npm install @vue/cli –g

为什么创建项目的时候用的却是vue

vue create projectName

咱们先看 npm install @vue/cli –g命令完成拉资源后,在操作系统中都做了什么。

命令执行完成后,咱们切换到D:\mysoft\node\node_global(这个是自己安装node时设置的全局npm包的安装路径,并且已配置到环境变量中,不清楚的老师可以去熟悉一下node的安装教程),发现此路径下已经生成了一个cmd命令vue.cmd,因为此路径已配置到环境变量中,所以在cmd我们必然可以直接输入vue来执行vue.cmd。

那么vue.cmd文件中又执行了什么?打开vue.cmd

可以看到,其实它是去调用了vue脚手架资源路径下的vue.js文件

正如我们在这个路径下执行

node vue.js create csjName

是一样的。脚手架的命令及其参数的注册与解析都在此文件中完成。具体的代码逻辑不再深入讲了,因为我也没看。。。。。

再来思考个问题,在完成脚手架资源的下载后,为什么会在D:\mysoft\node\node_global下自动生成一个vue.cmd?我们能不能自定义这个脚手架的名字?

其实每个脚手架都是npm项目,vue.cmd是在此npm项目的package.json中配置的,我们也可以对其自定义修改。

欲修改脚手架名称,直接去D:\mysoft\node\node_global下重命名vue.cmd即可。如果是自己的脚手架,可在npm项目内的package.json中通过上述配置,指定脚手架的名称。

补充

另外在linux或mac系统中,其实node\node_global下并未生成vue.cmd,而是生成了一个叫做vue软链接,并且链向了node_global\node_modules\@vue\cli下的vue.js。

而且在linux和mac系统中,并未使用node vue.js,而是直接执行了vue.js那是因为在vue.js顶部已通过Shebang声明当前文件默认使用系统中环境变量/usr/bin/env 下的node解释器执行。此语法在windows系统中无效。

以上是对vue脚手架在windows中执行过程的浅显理解。不到之处,还请指正~~

最后安利一个自己已发布的npm项目csjtools,旨在打造一个前端通用的工具库,就是自己平常封装的js工具函数,如对timeout的异步封装、对storage的面向对象的封装、对日期格式的转换、还有对象之间的深比较等,目前工具还不够丰富,欢迎大家一起使用&完善,一个人的力量很小~~

npm install csjtools -g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转自:csdn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重新设计东南亚头部在线超市的真实案例

lanlanwork


I. 发现

客户访谈

由于这位甲方的合作态度良好,所以设计师有机会与 SESA 的创始人和产品经理进行了 2-3 次会议。

借此了解了业务目标、用户需求和技术限制等关键问题:

图片

主要问题:

  • 低转化率:杂乱的界面使用户很难浏览商品。
  • 手机端体验不友好:几乎 90% 的用户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但手机版的设计不够理想。
  • 手机端糟糕的界面和体验:目前他们使用的是现有的网站模板,根据目标用户的反馈,缺乏优化而且加载速度很慢。

客户需求

  • 一键式购物
  • 轻松的界面和体验
  • 无缝的商品搜索
  • 折扣和优惠更容易被看到
  • 使用网站时能感觉熟悉而简便

成功指标

  • 增加客单价
  • 增强人们的对品牌的认知感
  • 增加用户和订单数量
  • 无缝的体验
  • 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受欢迎、评价、容易取得,更加有趣而美好
  • 提供并教育用户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转化为愉快美好的生活

 

目标人群

根据产品团队提供的数据,整理出了目标人群的特征:

图片

 

II. 构思

人物角色

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角色:

图片图片

 

故事版

没有区分人物角色的故事版:

图片

目标用户的故事版:

图片

 

体验地图

思考分析用户旅程的五个阶段(探索网站、比较商品、确认下单、完成购买和接收配送)和用户感知的三个方面(行为、思考和感知),制作了体验地图:

图片

将当中的关键信息挑选出来:

图片

 

竞品分析

设计师找到了三家主要竞品,先大概了解他们的特色和优势:

图片图片图片

然后从 Google Play 的评论中寻找竞品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思考如何战胜他们:

图片图片

P.S. 评论分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竞品分析利器(也可以用来分析自己的产品),具体方法我之前有分享过:别总想着数据分析/用户调研,先把评论分析做了吧!

 

III. 设计

信息导航

先把大致的用户流程确定下来,这样对整个产品就有了一个整体构思:

图片

 

线框图

然后用手画出线框图,定下页面的整体布局:

图片

 

低保真

将线框图手稿用绘图软件细化,制作成低保真方案,用来向客户展示和做用户测试:

图片

图片

 

IV. 完成

可用性测试

找用户做测试时,用的是低保真可交互原型。

根据测试发现的问题,设计师直接将优化方案运用到了高保真方案上,所以下面整理的问题都用高保真方案来配图展示:

  • 1. 自动定位:测试之前用户必须手动搜索位置。
  • 2. 属性选择:由于客户想要一键式购物,所以当用户点击熟悉(通常是重量)右侧的箭头时,可以反转卡片进行详细选择。

图片

  • 3. 促销展示:原本设计了三个促销区,但是测试中发现用户面对大量的信息无法充分理解,所以移除了一部分,只保留了头图和分类优惠。

  • 4. 商品导航:为了避免用户迷路,将商品分类导航放在了所有页面顶部,并且悬停时展示子分类和相关文章。

 

高保真

图片

 

响应式

这个网站需要具备很高的响应式能力,不论在 PC 端还是手机端,都能轻松使用。

但由于 PC 端和手机端的尺寸相差太大了,所以不得不使用断点(Breakpoint)来判断用户当前处在哪个端,并展示相应的界面。

这个断点的概念在栅格系统很常用到,指的是当界面尺寸缩小或增大到某个(或几个)零界点时,间距大小或其它界面元素发生突变。

图片

上图来源:三种最主流的响应式栅格

 

这个方案的对于移动端的特殊处理包括:

  • 确保商品分类的位置,方便用户记忆
  • 使用汉堡菜单
  • 提供模仿原生 APP 的吸底导航

图片

 

Before&After

最后对比一下优化前后的方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文地址:体验进阶(公众号)

作者:设计师ZoeYZ

转载请注明:学UI网》重新设计东南亚头部在线超市的真实案例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原子设计方法论!值得一学的设计思维模式

lanlanwork


1、什么是原子设计?

原子设计是创建设计系统的理论方法,分为原子、分子、组织、模板、页面五个层次。从最基础的原子开始,原子构成分子,分子组成组织,相互协作以创造出更有效的页面。

原子设计借鉴了化学中看待事物的方式,并将其应用在数字产品中。例如我们看的界面是由一些基本的元素组成,文字,颜色和图标等都是一个个原子。

图片

原子设计是一种思维模式,并不特指某一种设计风格或框架。通过原子设计理论,将产品和页面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每个小元素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原子设计方法论: 从原子到产品

原子设计有特定的框架,方便帮助设计师组织思路并在设计过程中作为指导。

 

原子

原子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虽然基础但会对分子和个体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理在设计中,原子是构成设计的最基础的元素,可以是一个icon、一种字体…本身不具备特有的功能但这些基础元素同样值得重视。

图片

 

分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结合成分子。回到设计中,多个设计元素组合在一起,也会创造出一种新东西——具有明确功能性的组件

图片

原子设计强大的地方在于,可以为分子(组件)的创造分配时间,以确保组件具有明确的意义和功能。

 

组织

不同的分子组合形成组织,在设计中各种不同的组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例如在首页轮播图模块,有图像、文字等元素,还有按钮、导航箭头等组件。

利用组织这个概念能帮助设计师建立模块化意识,对页面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

图片

 

模板

通过元素、组件和功能模块的相互关联,从而得到产品的模板即产品框架,也可以理解为产品的低保真线框图。

图片

在这个阶段,产品的信息架构和可视化的层次结构变得非常重要。产品页面、搜索结果页、主页等都有各自的模板,会显示内容的结构和基本的原型,方便后期使用。

 

页面

在模板基础上,继续添加需要的细节,最终会形成完整的页面,即产品的高保真原型。

这个阶段中需要注意的是,页面中所有的占位符尽可能提供真实的内容——真实的图像、真实的文案。

图片

对于完成的页面,我们可以利用原子设计的灵活性来调整和优化页面设计。

比如当有某些地方的设计没有达到预期,可以灵活调整页面中的某个分子或组织模块来实现想要的效果。

 

3、原子设计的优势

灵活性和适应性

原子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构建事物的方式,但它并不限制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自由。

通过为产品中的每种类型的内容创建组件和模式,获得一个灵活的系统。模板为产品的一致性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后期既可以按这些模板原型快速设计,也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整。

原子设计相当于将设计内容纳入到一个模式里,组成的页面不仅拥有准确的内容,并能以最好的样式展现出来。

图片

 

系统模式

原子设计鼓励设计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创建整个系统,以便在产品设计的最后阶段,能够以一种高效的方式灵活地完成设计工作。

图片

 

更少的组件,更高效的开发

利用原子设计可以确保在项目过程中组件的数量会受到一定的控制,避免团队重复设计同一个组件的多个版本或提供样式差不多的副本。

图片

控制UI组件的数量,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开发的效率会变得更高。有了以原子设计方法为基础的理论架构,设计过程的每个环节会紧紧串联在一起,避免混乱。

 

最后

原子设计成为一种用户体验设计方法,以全新的方式带领大家设计每一个元素、组件以及页面,通过这样的方法论有助于设计师构建一个完整的设计系统。

 

原文地址:Clip设计夹(公众号)

作者:Clippp

转载请注明:学UI网》原子设计方法论!值得一学的设计思维模式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2021 必备的超赞神器,用上它,效率都要提升三倍!!

lanlanwork


图片
上图就是这个神器制作出来的一些效果,之前看Dribble上面有很多类似的设计,现在终于知道它们大部分来源于这个神器。
下面我也找了一些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样看,效果还是真的不错,它支持颜色修改、样式修改,目前一共有11种几何样式。
图片
好了,现在下面正式介绍这个传说中的神器,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上的。
图片
上图就是这个神器的基本外貌,一共11种基础类型,当点击其中一个进去后,可以进行编辑。
这里我点击上图中的第二个模式(MIXTAPE)进去。
图片
如果大家英文不好,可以将整个页面翻译成中文,Google自带的翻译
进入这个页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调整样式,同时还可以修改颜色。
图片

比如我可以选择8X12列和行的几何布局。

图片
对颜色、列和行、开启阴影调整,得到如上效果。
图片

最终可以导出一张高清大图(3240X4860),尺寸是完全够用的。

图片

随便调整下又是一张不错的几何背景,还可以作为作品集封面。好了,关键时刻来了神器的网址已经打包好,大家可以拿去使用。

领取方式如下:添加小编微信,备注:神器699,小编会将下载地址发给你(小编不是机器人,回复会慢一些,大家稍等)。

 

原文地址: 功夫UX(公众号)
作者: 功夫UX

转载请注明:学UI网》2021 必备的超赞神器,用上它,效率都要提升三倍!!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需求太碎?设计师如何在小业务中提炼价值

lanlanwork


Chapter One .
理清小业务的业务目标

相对于大业务(例如网站改版),小业务因为简单,其业务目标界定常容易被忽略。在日常设计中常会遇见设计师在不知道业务目标是什么、目标模糊、目标不正确的情况,直接从梳理小业务具备哪些功能入手,分析下现状问题后开始制定设计策略,这往往会导致设计出现解决不了关键问题、出现偏差情况。产品功能本身只是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业务目标的服务载体,只是策略的表象。理清小业务所承担的业务目标是前提,那么如何理清呢?

 

理清业务目标

小业务目标来自大业务目标,对大业务的业务目标进行一级级向下拆解后,即可获得小业务对应的目标。目标拆解需要遵循MECE原则,拆解方法包含:二分法、过程法、要素法、公式法、矩阵法。(tips:目标的拆解有一定难度)

图片

Dapp设计详情为例,在酷家乐大增长业务背景下,用户活跃和用户留存为核心的目标,设计详情处于设计路径的一个节点,拆解得到设计详情的5个主要业务目标:

  • 设计详情-用户周活跃
  • 设计详情-新用户留存
  • 设计详情-老用户留存
  • 设计详情-内容投稿数
  • 设计详情-内容分享数
图片

业务目标可分为2个类别:

  • 第一类别:符合用户意愿,如活跃、留存,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自然达成;
  • 第二类别:不符合用户意愿,如内容投稿、内容分享,用户不太会主动去完成,需要去创造动机,激励用户进行。

 

Chapter Two .
挖掘小业务关联的用户需求场景

有小业务的业务目标后,第二步就需要给用户提供价值满足用户需求,以此来实现业务目标的达成。梳理清楚小业务服务了哪些用户需求是提供价值的前提,那如何获取用户需求场景呢?

 

用户访谈——获取相关用户需求场景

用户需求场景可以帮我们清晰了解到用户使用产品的原因。用户需求场景可以一句话进行界定,包含四个关键要素,其中需求本身最为核心,需要挖掘出当前诉求和其背后的潜在需求。

“在【某环境下】,【某用户】做了【某事】来满足【某需求】”

图片

用户访谈为了挖掘到更为深入用户需求场景的要素信息。以设计师入行年限分组(1-3年、3-5年、5年以上),每次分组访谈2-3个设计师。梳理出设计详情相关的8个需求场景:

图片

访谈信息整合如下

图片

 

规整用户需求场景

在业务访谈中获取的场景往往都是碎片化的,碎片化场景对设计指导容易出现偏差,需要把场景结构化,为后续的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我把获得的场景按照设计师设计流程进行规整,按设计前、设计中、设计后三个阶段进行划分。

图片

以上梳理了设计详情相关的用户需求场景,再来看原设计详情只基础满足了资料管理和方案展示的2个单一场景,在设计师的整个设计流程中只占了一部分。从设计层面来看,该2个场景局限在方案设计大场景中,设计更多做的是对其方案设计操作的体验优化,在原有较好操作体验的现状下,其对给用户创造价值上没有很大增量。再从以上业务目标来看,2个单一场景很难去促使用户对内容进行分享和投稿。

 

Chapter Three .
梳理产品功能矩阵

在理清小业务的业务目标和需求场景后,下一步就是按照场景去梳理产品能力。

 

小业务功能现状分析

老版app设计详情的功能进行初步的现状分析,设计详情包含渲染、图文编辑、图片管理、投稿、分享5个主要功能。从需求场景来看,多个场景无法实现,如营销、谈单;从业务目标来看,通过当前功能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如当前投稿很难让用户知道投稿有什么价值。

图片

 

产品能力梳理

分析现状发现功能不足以支撑用户需求场景,有获取功能2个方向:

  1. 挖掘现有能力:可以扩大梳理范围,从小业务所在的上一级业务到整个平台,一级级往上梳理场景对应的现有功能。
  2. 打造新能力:围绕场景,打造出新的功能

图片

挖掘平台上现有能力,可对业务的能力价值最大化利用,与其他业务形成互通,实现1+1大于2的业务价值。亦可围绕场景打造新能力,可反推产品去发倔新功能。

以下是设计详情涉及所有场景的产品功能矩阵,从平台获取到了很多全新的能力,以及对原有的能力进行了能力拓展。

图片

 

Chapter Four .
拆解每个场景的设计目标和策略

在梳理出产品能力后,需要通过设计策略把产品能力有效组织起来,让用户快速感知快速上手使用。设计策略推导自设计目标,那如何得到设计目标?

基于用户需求场景将行为事件拆分,提炼行为事件再推导出设计目标,再基于设计目标给出设计策略。

图片

Dapp设计详情受制于移动端能力,只涉及设计详情中5个相关场景,其设计目标和设计策略的拆解结果如下

图片

拆解出设计目标后,基于目标分析产品现状得到存在的设计问题。为什么要基于目标分析现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问题,问题是导致目标和现状不一致的原因。只有明确了目标才可以理性分析与现状存在多少问题。在日常中时常看到设计师会直接得到问题,很多情况是默认假设了一个预设目标,但这目标得到不严谨、不全面,容易导致得到的问题本身也出现偏差。设计策略基于设计目标或问题得出,其最终都来自设计目标。

图片

对老版Dapp设计详情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问题:

图片

 

Chapter Five .
设计策略落地

在上一步得到设计策略后,围绕着设计策略是设计方案。本段将不全部展开说明,只选3个关键点讲述设计方案的思考

 

设计详情框架的设计

Dapp设计详情涉及5个场景的承载及产品功能繁多,设计三步思考:

第一步:简化功能认知,对功能结构化,以场景的维度重组织功能,并以场景打造功能集合的认知,建立场景能力区;

第二步:梳理场景共同涉及的内容,作为联系的载体承载场景的放置,设计详情中展示态的方案涉及到了5个场景中的4个场景;

第三步:提取场景中即时性和高优先级功能,打造快捷功能区

框架如下:

图片

建立框架后,填充具体的能力和内容。如场景入口放置于底部,并根据场景优先级做了主次的区分。

图片

设计详情框架建立后,打造细分场景中的设计。

 

营销获客场景设计

营销场景的设计,将营销组成拆分为可营销内容、营销的渠道、渠道内容展现三大类,就可以清晰去梳理出现有的功能,以及可从内容、渠道各自去拓展挖掘。内容和渠道清晰后,再传达各渠道提供的价值激励用户去触发行为。

图片

 

谈单场景设计

谈单场景关键在方案详情上,谈单面对不同情况,存在多种内容形式去展示方案。在上面内容梳理中最主要是3个内容:图文方案、全屋漫游、渲染图册。在方案详情中,头部承载了全屋漫游、图册,如图文方案过于繁琐可直接点击全屋漫游图进行讲解,亦可点击封面进入图册直接图片说明。图文详情加上了房间切换的导航,可快速切换到需要讲解的地方。

 

Chapter Six .
上线验证

上线后数据平稳后观测,设计详情的周活提升了89%,每个场景下的功能数据都得到显著的提升(tips:有部分数据因技术原因没有采集到)。除了改版了Dapp侧的设计详情,后续对PCweb侧的设计详情进行迭代,同样起到不错的结果。数据的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并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图片

 

Chapter Seven .
思考小结

以上是我应用这套设计方法去做了块小业务优化,反向推动进入产品迭代,上线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本次赋能后,对小业务中多了一些感悟

  • 小业务是大业务的缩影,可以作为去赋能大业务前沿验证的实验田,大概率可以快速验证自己的想法,即使方向错了因为小业务改动影响面也小
  • 因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限制,不是所有设计师都可以一开始就可以把控大业务,小业务可作为打磨设计深度专业度,一些小业务的复杂度并不低于大业务
  • 该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大业务,但方法是死的,不是所有情况都套用,得需要把握重点灵活应用
  • 不要总想着搞个大新闻,在能力未被业务方认可时,小业务的赋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发声口
  • 不要轻视小业务,有可能是你根本还不了解

以上内容,感谢阅读!

 

原文链接:酷家乐用户体验设计(公众号)

作者:小波

转载请注明:学UI网》需求太碎?设计师如何在小业务中提炼价值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端设计也“好色”

分享达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配色方案?


B端的系统的主色代表着一个系统的气质,与所在行业、产品的定位、用户群体都有一定的关系。前面调研了众多竟品及市场前沿配色方案,目的就是期望从它们身上找出共性,引领我们的系统找到最适合的方案,这是知彼。

光有“知彼”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的配色方案是最适合我们的,有理有据的方案。


B端系统的真正使用人群比较复杂,具有年龄跨度大,文化水平参差不等,从事行业广泛等特点。



源于自然之美的色调,突显灵活性与再生的创意!


依据彩通色彩研究所专家的说法,纽约时装周2021春夏季的色彩强调我们渴望能激发出巧思与创意的色彩,这些色彩的百搭性质穿越季节,容许更多的选择自由,适于表达原创的风格,也足够灵活来适应现代新的更片断化的生活方式 。

“2021春夏的色调呈现出大自然,强调我们渴望拥有全年皆宜的灵活色彩,这一季的色彩充满道地真实的感觉,这种感觉对色彩而言愈来愈重要,同时结合了某种程度的舒适与轻松感,并散发出活力,激励振奋我们的心情”


说到这里“主题色”如何来选择?


色彩对于人的大脑的冲击力大于造型,比如淘宝,我们会记忆起淘宝的主色是橙色;色彩是影响人类视觉思维的重要因素,色彩能直观的体现产品的性格和气质,所以选择一款适合产品的主色很重要。


我们的用户在更替,如何让产品年轻化、品牌年轻化是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新的用户群体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喜好决定着产品的发展方向。

比如:我们这次颜色升级中律动、青春活力是核心关键词,而蓝色则可以让产品视觉符号得到延续。



对于主题色的选择指标有哪些?


通过关键词图片像素化提取颜色,同时参考B端产品颜色流行趋势和当年的年度流行色,以及竟品颜色分析结果,获取蓝色的色相、纯度、明度范围。


2020潘通年度颜色经典蓝(19-4052 Classic Blue),颜色值为#174A7B(H207 S81 B48)

2021潘通年度颜色搭配色鸟舍系列中19-4151Skydiver,颜色值为#02569D(H207 S99 B62)


假设:竟品的主题色蓝色的色相范围为205-225;纯度的范围为70-96,平均值为86;明度的范围为70-98,平均值为88,B端产品流行趋势的主色也多是蓝色系,色相范围为200-232;纯度的平均值为70;明度的平均值为68。



色彩的使用范围及色阶有哪些?


色彩的应用场景包括:关键行动点,操作状态、重要信息高亮,图形化等场景;针对这些使用场景只有一个色值是不能满足所有场景使用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主题色的不同色阶来满足不同场景下颜色的使用。以建立色彩层级,或传达信息,或强化界面层级。


在色彩系统中,常使用 Tints and shades 系统来建立调色板,通过在颜色上面增加白色,或者增加黑色,来改变它的明度和饱和度,形成同色系的调色板,在符合无障标准的区域,选择不同明度饱和度的色彩,形成有梯度、有层级的彩色调色板。



B端产品中光有“主角”是不够的,还要有“配角” 所以我们还要看一下辅助颜色是如何定义的?


辅助色是为了帮助页面区分状态和层级而设立的颜色,主要包括图表类仪表盘颜色和功能色,通过合理的颜色传递产品正确的信息,让其信息传达更明确清晰。


辅助色的作用是配合衬托产品主色调,在不同的产品中,辅助色运用的策略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在竟品调研中发现,辅助色经常是取自主色的邻近色、对比色和互补色等。


仪表盘配色:通过对竟品的分析可得知,优秀的仪表盘的配色有多系列及低纯度的特点,多系列配色是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而低纯度是考虑用户在长时间使用产品,色彩对其心理的影响。


功能色:这类颜色在系统一般不会随意更改,而且特定的语义一般都有固定的色相,只需改变其纯度和明度,使其视觉上符合主色的气质,使其搭配和谐。


1.通过默认主题色选择辅助色及默认仪表盘颜色

我们以默认主题色为#467FEA(H 219 S 70 B 92) 为起始点,S(饱和度)、B(明度)保持不变,H(色相)以180°为起点,以15°为增量或减量标准,生成24色色板。这个色板是我们选取辅助色的重要依据。



以邻近色、互补色、对比色为原则选择丰富的颜色


邻近色:在色相环中,相差15°的颜色为邻近色,凡在60°范围内的颜色都属于邻近色的范围,主色和邻近色的色系组成的搭配,可以在同一个色调中构建出丰富的视觉层次感和质感,赋予不同的功能含义,信息表达明确,和谐统一感很好,视觉上的趣味性,颜色的搭配显得很柔和。


对比色: 在色相环中,角度相差120°-180°之间的色彩,这里使用了120°为角度来选择对比色。


互补色: 在色相环中成180°角的两种颜色,互为补色;主色可以和其互补色的两个色彩的搭配,该色彩可以为邻近色,例如:蓝色和黄色、橙色的搭配;这种搭配既能保持互补色搭配强烈的对比度,区分关键信息,次要信息,又能增加视觉上的趣味性,色彩看上去丰富多彩。


例如:蓝色作为主色,互补色黄色作为辅助色应用在图表、图标和标签上,再选择黄色的邻近色橙色作为另外一个辅助色,应用在不同的关键信息上,有助于用户更好的阅读产品的功能和内容。



获得辅助色-9色相


通过邻近色、互补色和对比色的选择,我们从24色色相环中得到了9色相色环,9色相色盘优化后将做为图表的仪表盘颜色和语义类的功能色出现页面设计中。


校正辅助颜色


虽然我们保持相同的饱和度和明度,使用科学的方法得到了较为合适的色相,但由于色彩本身自带感官明度属性,导致在视觉感受上的感官体验并不同频。


黄色、绿色的明度即发光度较高,蓝色就稍微偏暗一些,导致色板看起来不一致,为了让不同色相看起来更加协调,需要调整色板的明度和饱和度,以保证视觉感官体验同频且更加和谐舒适。


校正后的颜色主要用于功能色和仪表盘颜色。




从辅助色中提取功能色及仪表盘色系


通过对竟品的分析总结同时结合默认主题色分析得出的9色色环,归纳分离,最后形成系统的默认仪表盘颜色。


功能色的目的是明确信息及状态,比如成功、出错、失败、提醒、链接等;功能色的选取需要遵守用户对色彩的基本认知,结合分析得出的9色色环,颜色校正,得出系统功能色。




辅助色的色阶


为了度量不同的可视化从高到低的数值,我们仪表盘颜色远远不够,所有为了保证视觉上的统一性,我们需要加入辅助色的明度色阶来区分数据层级。


同时我们产品有深色和浅色两种模式,由于视觉对比的原因,在深色的场景看下看的颜色,和浅色场景下看到的颜色是两种感受,深色场景下颜色会发亮,所以为了保持视觉上统一,我们也需要加入辅助色的色阶。


辅助色色阶建立方法与主色的色阶建立方法一致,使用 Tints and shades 系统,通过在颜色上面增加白色,或者增加黑色,来改变它的明度和饱和度,形成同色系的调色板。



模拟方案一主色、辅助色及消色汇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模拟的主题色、仪表盘颜色、功能色及消色。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分别给颜色取了名字和编号,命名方式采用植物色彩命名,这也是200多年前颜色数值出来之前的命名方式,最早见于1814 年出版的《维尔纳色彩命名法》



本期交流就先到这里,希望这个配色的思路能够帮到大家,感谢大家的耐心观看!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Evan绘酷设计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当你设计时,你应该思考些什么

分享达人

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总会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做设计有关的练习,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深入思考过我们怎么去练习以及如何思考才是最有效的呢?也许有的人练习了很久发现自己的进步速度很缓慢,有的人练习的不多,但每次输出的作品质量跟上次相比却提升很多。那么其中的差异到底是出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之前也一直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现在将自己领悟出来的一些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帮助。



前言: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开始正文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各个平台学习类的教程或者文章层出不穷,我们似乎总是有学不完的知识,每天也都在积极地学习,当时看完觉得收获颇丰,但一天工作下来也许看过的东西就忘了50%,甚至过了一周后发现自己已经什么都忘了。


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对于自身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我们是不是还有待改进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这个模型: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平常用的最多的听讲或者阅读的学习内容留存率[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仅仅只占5%~10%这个区间,而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这种需要自身参与性强的学习内容留存率则高达50%-90%,平常通过阅读等获取信息很容易遗忘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在于此。


不难发现,前四类的学习行为都是属于被动输入型学习,而后三类学习行为则是属于主动输出型学习这也就是常说的“最有效的输入方式就是输出”。


因此要想提高听讲或者阅读的学习内容停留率,我们需要将被动输入转化成主动输出,即我们在进行这类活动时需要调动大脑积极思考,将大脑接触到的信息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产生关联去想一下我看了这些内容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以及怎么去运用,并在最后真正用于实践[经历过实践去输出你才会发现那些潜在性的问题]。我们才能更为有效地去消化一篇文章或教程。好了,希望大家看完能积极思考一下本文所阐述的内容,能够拥有一些不一样的收获就是我写这篇文章最大心愿。那么接下来进入正题。



01 明确自己的设计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拥有一定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开始一项设计练习时,第一件需要做的就是确定我们的练习目的,即你通过这次练习想要表达什么,这种表达可以是技法的展现或者说内心情感的表达,只有明确当前的目的性,你才能有更精准的方向。

但很多人会发现即使自己设立了目的却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中途放弃掉,那么能让我们去坚持完成目的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去量化你的目的和设立明确的截止日期。量化目标就是要将你的大目标分解到具体每一天应该完成的小任务,这样拆解不仅降低了目标的难度,也能清楚知道每天该做什么,有明确截止日期的话就能避免拖延。


比如拿“在一个月内我的练习目的是做电影界面的设计“和”在1月1日至1月30日期间我要完成30张电影界面“相比,显而易见后者的目标更具象,更具操作性。只要我保证每天一张界面,即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偶尔如果遇到特殊事件也能及时弥补落下的部分。前者模糊不清的目标很容易让我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张界面也是练习,一百张界面也是练习,也许一个月下来发现自己就做了那么几张界面,完全达不到练习效果。



02 目标的确立要跳出我们的舒适区


很多人会说,我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啊,也有在坚持练习,可一段时间下来却感觉自己的能力没有很明显的提高。这有可能就是你的目标建立出了问题。那么怎样的目的才能最有效地提升我们自身的能力呢,在我看来跳出自身舒适区去建立目标效果才是最正确的。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


如果你发现你每次确立的目标自己都能够很轻松愉快地完成的话,那么你可能只是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做着重复性的工作, 对自身的能力提升并不会出现显著变化,也就是常说的那句话“你不是有五年工作经验,而是把一个经验用了五年!“

跳出舒适区,指的是来到学习区,去有意识地练习那些你了解过,但是不能熟练应用的技能。例如你对界面的设计已经比较熟练了,但是你对交互动效这一部分仍然感到比较陌生,那么如果继续坚持界面练习可能只是简单在堆积你的练习数量,这时你更应该去尝试一下界面的一些交互效果并将其制作出来。


这样你就可以将你已经掌握的知识与并不熟练的知识连接起来,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前期尽量选择简单的效果练习,循序渐进,以此来建立你的自信心,不要急于求成而误入恐慌区,妄想在几天之内就能够做出和从业几年的大神一样的高难度复杂效果,那样不仅学习效果差,还会打击你的自信心,造成反效果。



03 多看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去看


相信大家对于多看这一点已经是耳熟能详的词汇了,曾经也听过很多次大神分享,无一不提及多看多练这种类似的话。那么你有没有深入思考过为什么很多高手都在提及这一点呢,我们所谓的看和他们的看是否说的是一个概念呢?

牛顿曾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多看即是站在巨人的世界里看设计。


在诸如国内网站站酷/UI中国以及外国网站dribbble/behance等平台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在看的过程中可以不要只是局限于UI设计,可以更多地看看首页的其他作品,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你的审美),遇见好的作品我们不要只停留在视觉表面,要学会去分析好的设计,以及与我们自身所做的界面产生对比。


分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我提问。这个设计我为什么会觉得它好看,是颜色的搭配吸引了我,还是版式的设计非常合理,又或者是整体的配图非常和谐?”当然,你还可以更近一步——“颜色的搭配是哪里吸引了我,是对比色用得非常合理,还是整体色彩的占比非常平衡,又或者说是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搭配得非常好看?“


最重要的是要联想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将你发现的好的方面与自己的知识进行结合。“如果我下次在做界面练习的时候,我该怎么去使用这种色彩搭配,如果换成其它颜色,我有没有能力将它搭配得像这样和谐美观?“

 

这样自我提问的方式最终目的是将好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否则你看再多的东西,也只是你每天所接触的信息而已,过眼即忘,并不能有效转化成为你的设计认知。当然,你要将那么好看的设计都收进你的素材库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建立素材库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去复习我们曾经欣赏和思考过的东西。

自己的eagle资料库



04 不找参考的设计都是耍流氓


毕加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设计师借鉴,伟大的设计师偷。乔布斯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先看左边一个比较古老的界面-施乐公司70年代的界面,再看右边乔布斯拿来改进的做的macintosh界面:

以及经过改良后的macintosh界面,然后比尔盖茨在看过这个设计后而做出的关于微软的界面

看了上面两幅对比图,我们可以发现,伟大的人在创作时也需要找参考,但他们都是尽量吸收参考好的部分,然后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创造更好的东西。他们并不是说凭空就可以创造出经典的东西。


所以说,找参考是设计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在找参考的过程中,就相当于你在和其他优秀的设计师对话。因为一个设计师的脑容量是没法与全世界设计师的脑容量相比的。虽然参考不一定是你做设计的标准,但却能对你的创意和设计带来一定的方向和灵感。因此我们在开始一项新的设计目标前找参考,去观察别人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他们设计的东西出彩的地方在哪里,和我心中所想的有哪些不一样,我该怎么在我的设计中去融合那些出彩的东西。


只有当你找到足够多的参考,你的心中才会有一定的衡量的标准,才会知道好的设计和坏的设计差距在哪里。最终体现在你所做的设计上。也许有人会说,有的厉害设计师感觉都不怎么找参考,那是因为他们的脑海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参考来让他们自由调动。



05 你在设计时是否做到了专注


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在自己手机上下一个Forest[番茄时钟],设定两个小时的设计练习时间,看看在这个持续时间内你有多少次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看消息。(我在做这个测试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次都会无意识拿起手机看信息),由此可见我们即使是在练习时间内也会存在很多浪费时间的小动作,如果丢掉这些小动作,我们在有限时间内的产出将会大大提升。

我也是在前些日子看《深度工作》这本书时才意识到专注工作的重要性。书中说:想要迅速掌握困难的技能,你必须高度专注,不能有任何干扰。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x专注度。而现实中的我们往往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却由于自己的专注度很低,导致整体效率和产出都大打折扣。我想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都是在同样的时间内,每个个体的成长度都不一样,成长快的人会把单位时间的效率发挥到极致。


因此在每次给自己规定设计练习时间的过程中,尽量找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将手机设置成番茄时钟模式,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去完成自己的练习目标,你会发现你比平时用了更少的时间却做出了更好的东西。



06 对于规范的理解


我们应该知道,UI设计不同于绘画以及平面设计,它是基于一定限制而进行的设计活动,而这些限制我们称之为设计规范。就像你在开始游戏之前需要知道游戏规则一样,我们在开始设计前也是必须要了解相应的设计规范的。比如状态栏的高度,底部图标的大小,间距的大小,字号的规范等,在这里不做详细解读。也许刚入行的人会觉得设计规范限制了设计的发挥性,但其实规范只是让你能够朝着一个统一的方向和保持基本数值的准确性,但却依然能够给设计很大的发挥空间。就像之前看到的一段话:[此处将其做成了一个图片]

也许看完这个你更能理解规范对于UI的一种作用,盒子就像我们的手机,展示空间就那么大,你需要在一定的限制内发挥你最大的能力去做出好的设计。

 

因此,当我们在练习app界面时,心中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规范(不论是否做出来),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定义的基础规范来,从而更能够高效地完成练习任务和保证界面的统一性。


07 学会建立自己的界面走查表


就像在学校时,老师总是强调我们试卷答题完成后一定要进行自我检查去排除一些不该犯的错误。同理,设计也是一样,每当我们初步完成了设计界面后,我觉得最重要的也是进行自我检查,排除一些界面常见的错误。当然,我说的走查并不是单纯看文字等显而易见的错误,而是按照一个优秀的界面要求去走查我们的界面:


设计风格统一了吗?

界面的整体设计风格是否统一,符合产品调性。颜色的使用/图标的设计风格/圆角大小的统一等;

图片是否清晰?有无版权?

你在整个设计界面所使用的图片是否是高清的,有无模糊或者水印,图片是否会构成侵权等,一个低质量的图片会瞬间让你的界面下降了一个档次;


信息层级拉开了吗?

做的界面整体的字号大小是否有重点区分,能不能清晰地看出文字的层级关系,元素间距有没有符合各层级的对比关系;


投影用对了吗?

你的投影考虑了环境色的影响吗,如果用纯黑的投影会让整个投影看起来非常沉重;


你的界面有呼吸感吗?

你的界面看起来会不会很拥挤?不要堆得满满的,注意留白以保持元素的呼吸感,从而让界面更耐看;


对齐了吗?

不论你是工作几年还是刚入行的新人,都一定不要忽略这个问题。左对齐右对对齐以及居中对齐。说起来很简单,但不要因为这个错误的发生而让别人质疑你的专业性;


以上列举了一些部分常见的界面问题走查,还有更多的界面基本问题值得大家去留意。我认为走查表的建立还是应该基于自身的经验来制定,那样不仅会更符合你的设计风格,更会让你走查起来更加高效。刚入行的同学的话可以多看看高手关于界面精度提升的一些建议来作为自己的走查参考。



08 不要闭门造车,走出去


相信通过走查表的建立会让你发现一部分的问题,但碍于自己的审美水平以及理解能力,我们很难去完全找出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通过走查表纠正了一些常见问题后,我们要学会向大神们去请教问题。


通过你认识的一些大神或者在设计群里发出自己的界面,让其他更厉害的人去发现你界面的其它问题,这样会让你意识到一些你不曾发现的问题,从而提高你的判断能力和界面水平,督促自己的进步。当然,不要把请教别人当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学会向那些给你提出界面修改意见的人们说一声谢谢。(在这里也谢谢曾经帮助过我的那些可爱的人们~)

写在最后:少熬夜多锻炼,注意身体健康


在这里想向广大辛苦奋斗的设计师们说一句,每次做完设计练习还有时间就多多锻炼吧,身体从来就是我们奋斗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作图呢。所用时间的长短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厉害的标准,熬夜不一定代表就能够做出更好的界面,专注和高效才是我们应该学会的方式,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够用更少的时间做出更精致的界面。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进击的M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交互深耕-B端设计师要懂的信息架构

分享达人

信息架构这篇是本人在现阶段觉得较难学习与阐述的知识点,网上关于信息架构的知识内容也是参差不齐。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反复修改多次,尽量用直白的语言结合实例来阐述信息架构。目录如下:

大家可以根据上述目录来进行选择性阅读,当然全文阅读也是极好的~





1.1 前言

这篇文章的起源,来源于最近看到的话题“B端设计师会被组件库取代吗?”。从表面上看,在组件库越来越完善的时代,很多页面设计依靠组件库就能够快速搭建。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B端设计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呢?其实B端设计的重点并不在页面的视觉上,视觉只是作为设计师最终输出成果的一小部分。个人认为B端设计师工作重心体现在做「正确的设计」,比如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个设计能否完成对应的商业目标和产品目标;

2.我们的信息呈现是否合理以及能否解决当前需求;

3.用户能否在页面上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

而想要弄清楚并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在众多的话题阐述之下,我发现其论述本质上都逃离不了「信息架构」这个概念。因此我认为设计师都需要对这个概念有充分的认知,这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且出色的设计。


1.2信息架构概念

关于信息架构的概念,在百科上面的定义大部分都比较晦涩难懂,比如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的解释:

相信大部分人都很难明白其中描述的意思。在这里换种思路,将信息架构拆分为信息与架构去理解。

信息指的是内容的载体,常见的文字、图像等都是信息;架构的含义则形容对应的组织和结构。那么信息架构就是将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然后呈现出来。其本质就是研究信息的表达与传递。

通俗点讲,信息架构就是让用户可以更容易的理解我们的产品,让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时可以更顺利、更自然。因此信息架构没有一个具体的呈现形式,它更多的是体现在产品设计的各方面。具体主要表现为组织系统、标签系统、导航系统和搜索系统。





为什么需要信息架构?我们都知道B端产品设计的核心是「降本提效」,在设计这一侧的可以将其理解为降低认知成本,提升使用效率。

降低认知成本需要我们更好的表达信息,让用户能看明白我们的产品能够做什么,如何用;提升使用效率需要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让用户能够很容易的找到需要的功能;


而信息架构从本质上来讲也正是研究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它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B端产品设计。如果没有信息架构来作底层支撑,那么我们在页面上看到的可能就只有功能的堆叠,让产品陷入难以上手或者不知道怎么用的尴尬境地。

一个强大信息架构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是作为设计支撑点的骨架,它会减少可用性问题,提升整体导航行,创造对用户友好的体验。比如举一个工具层面的例子:

PS的工具栏堆叠在界面各个部分,而Figma的工具栏则集中在右侧且只出现当前需要的功能。很明显Figma在信息架构中的信息组织部分做得更为友好,PS则会显得逊色一些。这也是我们在学习PS的时候会显得比较吃力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良好的信息架构是高效用户体验的基础。视觉元素,功能,交互和导航都是在信息架构的基础上构建的。因此想要做出体验好且合理的页面设计,我们就需要参与到信息架构这个过程中来,和产品一起完成对应架构的梳理。而不是只完成从原型到页面这个部分。


如果想要搭建一个好的建筑,我们需要知道其建造的目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搭建,内部有哪些系统,以及最后呈现的模样。


那么信息架构也同理,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信息是为了什么目标服务,然后我们通过怎样的结构来组织这些信息,以及过程中会用到的信息元素,最后如何呈现它们。这都是我们在搭建信息架构中需要进行的必要步骤。如果某些环节没有做好或者没有了解透彻,那么在输出信息架构时往往会出现方向或者策略上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步骤是如何具体呈现的。


3.1 信息获取:先理解业务,再谈架构

B端行业对于业务理解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只有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上,将业务需求转化为对应的设计目标,我们才能够输出合理的信息架构方案。

个人认为理解业务的基础,就是能够用一句话讲清楚当前设计的产品。这句话可以描述为:谁在什么地方想要完成什么目标。比如「用户想要不出门就能够吃到东西」,这就是外卖软件提供的产品服务。


虽然看上去这句话很简单,但其中包括了三个要素:用户、场景和目标。因此我们在分析和梳理业务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这三个要素。


3.1.1用户:分清购买者与使用者

用户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在B端设计中,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类角色:客户和用户。比如我们常用的钉钉或企业微信,购买客户是企业,实际用户是员工。

对于企业:「我想要有一款软件可以更好的管理员工」

对于员工:「我想要这款软件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客户决定了我们产品的购买(部分情况下也兼顾使用),而用户则决定了后续产品的复购率。因此在业务理解中,我们需要弄清楚当前产品所处的服务阶段,比如初期为了打开市场肯定更倾向于客户,而中后期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又会偏向于用户。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就是当前产品是为哪些「目标用户」服务,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设计信息架构时对应的不同侧重点。


3.1.2场景:需求源于场景

场景是指需求产生的某种条件,这个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时间、地点、空间等,只有上述条件满足,这个需求才能成立。这里可以把场景理解为产生该问题的原因

比如当用户提出「她需要一件衣服」,那么我们就需要弄清楚用户为什么需要添加衣服,是她感冒了自身觉得冷还是因为外界环境冷。这两种场景涉及到的解决方案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更好的了解业务场景:

1.通过业务方文档进行业务背景的初步理解。业务文档中一般都会包括需求背景,我们可以通过文档进行初步了解。

2.通过业务沟通进一步加深业务背景的理解。由于很多B端业务离设计师本身的生活比较远。因此对于需求背景中不理解或者比较模糊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与业务方或产品多次沟通来挖掘最底层的背景。

毕竟需求背景是理解业务的重要步骤,我们只有知道需求产生的原因,才能够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案。


3.1.3目标:业务目标和设计目标

目标决定了我们的产品最终的方向。我们首先接触到的一般都是业务目标,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业务目标转化为我们此次的设计目标。


A.业务目标

业务目标就是此次业务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它通常是一个宏观上的描述。比如打车软件的业务目标简单概括来讲就是让用户能够更快速地打到车,减少等待焦虑。我们一般通过文档或者沟通来了解该目标。


B.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是我们基于业务目标而给出的设计策略,是一种更具体的实现方式。比如我们要让用户快速的打到车,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设计目标就是通过将用户位置和司机位置进行快速匹配,并通过超时补贴红包的方案来降低用户焦虑。从而实现业务目标。而这一过程涉及到的信息点就有:司机位置、乘客位置、等车时间、补贴金额等元素,并需要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呈现方式。


可以发现从业务目标转化到设计目标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在确定功能和信息点的过程。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设计信息架构。


3.2信息架构核心:信息组织

从前文可以看出我们会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出现很多的信息元素。如果不经过对应的组织和处理,直接堆叠在一起,那么信息含义会比较乱且难以调用。比如下方:

而右侧图片信息的组织过程可以理解为通过将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再以某种结构化的形式将它们重新组合排布的过程,直白一点就是先分类,再结构化呈现。我用一张图来表明这个过程:

那么这个过程中「信息组织」和「结构呈现」到底应该怎么做,也就是接下来要讲的组织方式和结构类型。


3.2.1组织方式:模糊分类和精确分类

组织方式可以分为精确分类和模糊分类。精确分类就是我们会利用物体本身物理属性来进行分类,比如位置、字母表、时间、类别、层级等方式进行组织。一些工具类应用例如滴答清单内容信息都是按照时间来进行组织的:

而模糊分类则是按照更为主观的逻辑对信息进行分类, 如主题、任务、用户、隐喻等来进行归类,比如我们常用的APP商城是按照不同的主题类别来进行区分的。

但在很多时候,产品倾向于将两种组织方式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型组织方式,从而能够使我们的整体组织形式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蓝湖的信息组织,其中既包含了模糊分类(按使用类型等分类),也包含了精确分类(按上传文件时间等)。

其实在大部分B端产品中,大都按照模糊分类来进行处理,比如按照任务、流程等方式。而精确分类更多用于在页面内的局部信息模块,比如创建时间和文件大小等。


归根结底,我们分类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我们前面提到的用户、场景和目标,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分类更具说服力。


3.2.2组织结构: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

当信息按照分类维度组织后,我们接下来就是把整体信息进行结构化,这样才可以将信息整体连接起来并呈现出来。一般分为以下四种组织方式:


A.层级结构(最重要的结构)

这是信息架构中最为常见的结构,也是比较符合用户认知的结构。有时也称为「树状结构」。以子父节点的形式一层一层延展。

层级结构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承载复杂的多层级内容,通过层级递进的方式将复杂的多层级拆解得更简洁。


但我们需要把控好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指的是在层级结构中每一层的数目,最好控制在7个以内。如果广度太宽意味着每个页面会给用户展示太多的信息,增加寻找内容的负担。深度为纵向结构,建议一般3层,最多不超过5层。过深的层级会让用户点击很多次,且不容易被用户发现。比如飞书的基本信息架构也是主要以层级结构来进行的。


B.矩阵结构(多维度结构)

矩阵结构是各个节点都相互连接的一种信息架构方式,通俗来讲就是用户既可以通过多个维度去触达同一信息,也可以从单个维度连接多种信息。

这种结构其实就更类似于我们在做相关功能时:比如当你进入电影全屏时想要退出时,既可以通过点击按钮退出,还可以通过键盘的Esc返回到,通过多点触达同一操作。


又比如我们的联系人功能,我们既可以通过输入数字拨打电话,也可以查找联系人进行拨打,还可以查询电话记录进行回拨。

矩阵结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给用户提供多种路径,使用户能够在不同路径中寻找各自想要的东西。


C.自然结构(随机性)

自然结构不遵循任何一致的模式,节点都是被逐一连接起来的。

自然结构一般都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这种更倾向于泛娱乐化的C端应用。比如我们常见视频网站的在推荐流都是应用的自然结构。比如打开B站等视频平台,你很难猜到刚进入看到的是什么。

但一般自然结构不会单独存在,比如B站在自然结构中也绑定了层级结构来进行层级上的划分。


D.线性结构(单一性)

线性结构是非常单一的一个结构,整体是一层一层向下递进。比较强调先后顺序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用于我们常见的软件安装程序等,也可以用于部分功能结构,比如网站的视频发布,一般都是经过上传-编辑-发布这三个步骤来依次进行。

大家可以发现在进行信息架构时,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会运用多种组织结构方式,我们需要根据对应的用户决策场景来考虑让最适合的几种方式相结合。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快速的获取信息。


3.2.3注意事项:关注用户心智模型

在信息的组织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用户的心智模型。比如当我们看到红点就知道有新信息通知,看到下拉箭头就知道可以展开。这是互联网产品在无形中给用户建立的底层习惯认知。用户目前对于普遍产品的一些基础布局、功能名称和交互逻辑都形成了一定的习惯,这都属于用户的心智模型的内容。


因此我们在组织信息时尽可能不要去打破用户常见的心智模型,否则必然会导致用户的不习惯。我们常见的「扫一扫」功能,微信、支付宝和QQ会隐藏在「+」号里面。而微博和抖音却分别放置在了「我的」和「搜索」里面。

这样会导致用户难以发现该功能。因为用户接触新的信息时,会以最初接触的局部信息为依据展开并形成初步认知,用户认知中的信息组织逻辑和实际信息的吻合度越高, 他在进一步查看或寻找信息的过程中体验会更顺畅, 反之, 若一开始形成的认知与实际信息的差异过大, 在后期的信息搜寻过程中则容易遇到困难。而这个吻合程度其实就是用户心智模型。


虽然建议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用户心智,但并不是说绝对遵循。对于用户不熟知的场景或者某些专业术语,我们需要通过灵活有效的提示(比如标记注释等)来引导用户就可以了。比如我们刚才提出的抖音扫一扫,它的应用场景其实是用于抖音官网后台登录,且在后台登录时已经给出了对应提示,那么这样的设计也是合理的。


3.3信息架构支撑:标签、导航和搜索

当经过上面的信息组织,其实我们已经能够归纳出一个大体的信息架构框架。但在信息组织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以下三点:标签、导航和搜索。这对于信息架构的完整性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1 标签系统:让信息识别更通用

标签系统,通俗来讲就是要我们对当前整个系统信息节点的命名,从而让信息的呈现更容易识别。拿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可以看到左侧和右侧关于卫生间的信息标示,可能左边你能一眼区分,右边可能就需要反应半天才能猜出到底代表什么含义了。


这其实就是关于我们的信息命名是否能够被大多数用户所接受的场景,也就是我们标签作用所起的作用。标签可以分为图片和文字标签,都需要考虑用户对该信息命名的认知程度,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心智模型。那么如何能够更好的去定义标签名称呢,这里需要注意2个方面:


A.优先选用被行业广泛接受的词或图标

在进行标签定义的时候,尽量选择已经被用户所熟知的词语,比如「工作台」「通讯录」等已经被运用得非常熟练,对于类似功能就直接以该形式命名,比如我们的设计软件中,很多图标和功能名称都是通用的:

这样做能够很大程度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因此在B端设计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我们所在的行业,哪些名词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无需再造新名词。


B.不确定的词语可以参考竞品或调研来决策

当某类功能或场景的标签难以确定时,我们就可以尝试去找一下竞品是否有类似功能,或者找该行业的领头羊(比如聊天工具的巨头微信),那么在进行标签定义的时候,可以参考它的命名体系。因为它已经替我们教育了一部分用户,会间接降低学习成本。


如果某些标签在上述过程中还是无法确定,那么我们结合自己经验或者与咨询业务相关人员来进行讨论,在必要时候可以在标签旁边添加注释来进一步说明。


3.3.2 导航系统:让用户不迷路

导航系统其实应该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个系统了。就像使用导航系统来规划行程一样,导航系统都会存在于每个网站中。比如我们常见的侧边导航、顶部导航等。

因为网上关于导航系统已经有很多资料的讲解了,在这里阐述下四类导航的含义:

1.全局导航:位于页面最上层的导航,用户几乎在页面的每个地方都可以看见,是最高层级的导航系统;

2.局部导航:位于最高导航的下级子类导航,子类导航并不是必须的导航,根据场景进行取舍;

3.情景式导航:通过点击文字链接进行跳转的导航,比如在个人资料里面植入其它网站的链接地址;

4.辅助导航:这里包括网站地图,网站索引,网站指南等辅助类型的导航。


辅助导航的网站指南包括新手引导和演示教程等。现阶段更巧妙的功能引导,是当用户在进行某些功能的操作时及时进行提示,这样不仅达到了为用户引导的效果,还减少了一连串的新手引导对于用户的打扰。比如figma在进行组件更新后,只有当你调用组件功能时,才会及时进行提醒。


3.3.3 搜索系统:让用户轻松找信息

搜索,是我们平日最常用的查找信息的功能,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进行信息的检索。虽然搜索功能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每个系统每个页面都需要搜索。我们决策是否添加搜索时需要考虑下列三点:

1:内容复杂度:当前页面承载的内容复杂度如果较少,对于简单内容页面往往不需要搜索;

2:内容性质:当前页面的性质是偏向于用户浏览还是查找,根据用户行为来决定是否需要搜索;

3.搜索场景:如果搜索场景很简单,考虑是否只用筛选或分类就能够解决问题;反之如果搜索内容很复杂,我们还可以搜索结合筛选来更好的查找信息;


上述3点决定了我们是否需要考虑搜索功能。而关于搜索的其他细节点,比如搜索规则和搜索结果等,在这里不做进一步的阐述。在这篇文章中更重要的是弄清楚我们何时需要搜索功能。


3.4信息架构表达:视觉化你的架构

我们通过上述方法已经知道如何梳理信息架构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呈现它呢。这部分其实也是很多资料中比较模糊的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资料认为信息架构就是单纯的指思维导图,但实际上信息架构并不能单纯只用思维导图就能够完全表示。

因为信息架构包含了很多部分的内容。只能说思维导图可以是信息架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可以帮助我们在思考阶段梳理整体产品的信息构成。


这里抛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那就是「功能结构图」和「信息架构图」到底什么关系,这里用两张图示例:

可以看到,功能结构图更多体现的形式是功能阐述,一般形式为名词+动词,比如头像设置;而信息架构图重点呈现的应该都为信息元素,一般为名词,比如头像图片。

但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产品架构图,其实更偏向于功能结构图和信息架构图的结合。因为在很多时候阐述信息构成时需要依赖功能进行辅助说明。


因此这篇文章讲述的信息架构更偏向于基于产品的整体架构。其实信息架构对于呈现形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够帮助你清晰表达产品整体结构就行。《信息架构:超越web设计》第4版中其实也并没有对表现形式这一块进行严苛的定义,其用「显示信息元素间的关系——站点地图」的说法概括了信息架构的呈现形式,其表达如下:

可以看到其表达形式包括思维导图和流程图等形式:思维导图的优势是能够总览全局信息,查看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而流程图的优势则更能够表达整体的逻辑关系。


因此信息架构的呈现需要根据你的产品场景选择合适的视觉框架表达。不必让形式限制了我们的发挥,而是应该形式追随于我们的架构表达。其只是一个信息梳理结构的说明结果(类似于中间态),我们需要借助它来更好的阐述思路与沟通想法。


3.5信息架构之后:让信息具像化

在输出信息架构之后,其实这里想聊一聊页面的呈现。因为当梳理好大的框架后,剩余的页面细节其实都需要通过原型图来进行体现。这个过程是从框架到页面的阶段,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在这里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注意点:

A.页面能够让用户看懂

这其实就是涉及到我们的信息组织和标签系统。如果当我们的某个页面不能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取到该页面表达的信息,反思一下是在哪个方面做得不好。是标签系统含义模糊呢,还是信息的组织分类方式不对。从页面呈现倒推信息架构。

综合来说就是设计时的排列要考虑用户的心智模型(比如网页的常规排版和通用名词定义等),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地方给予用户帮助和解释。虽然B端产品想要完全避免学习成本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其学习成本。


B.考虑用户的视觉动线

当我们在进行信息排列时,这时需要思考的就是用户的视觉动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视觉浏览「F模型」和「Z模型」。对于不同的信息流来说,采用不同的动线模型能够让用户更好地查找信息。

F模型和Z模型的使用区分其实就是在使用场景上,对于内容页面来说F模型会更为合适(比如文章或者搜索结果),适合文本类的内容。但对于非文本的页面,则更适合用Z模型,Z型模式的设计跟踪了人眼扫描页面时的路线——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能够更好引导用户的视线。


C.掌控好适度的信息层级

B端由于在视觉的发挥空间不多,那么相对来说保持良好的信息层级能够让整体的体验变得更为良好。

不管是原型图还是视觉,整体的视觉层级要体现得更为清晰。按理说最好的视觉层级控制在三级左右。如果发现视觉层级过多,需要考虑是不是因为信息架构设计时纵向层级过深,通过调整架构的形式来更好的呈现信息。以及对同页面的信息进行重要程度分级。


当我们做完或者听别人阐述对应的信息架构时,该如何评判呢,到底怎样的信息架构才算优秀呢。个人认为可以从3方面去进行判断:

业务层:

1.设计目标合理:能平衡商业目标和用户的目标,保证客户和用户都有较为良好的体验;

2.核心任务目标:能够让用户顺利完成产品的核心任务,需要通过用户测试来进行验证

结构层:

1.平衡广度和深度:在进行功能使用时不会隐藏的太深而找不到,是否有冗余步骤

2.保证拓展性:当前信息架构在面对未来新增或者删减信息时能够稳定拓展

体验层:

1.保证易读性:用户不经过介绍,通过页面信息呈现能够看懂该产品是用来做什么的

2.保证易查找性:用户在需要某个功能时能否快捷的找到,是否有多种查找方法(比如搜索或筛选)


合理的信息架构需要具备以上条件,我们需要在做设计呈现时也尽量保证以上条件。但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根据业务目标的重要性来选择某些点进行满足。


梳理一下整体文章的架构,其实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形式来进行拆分的:

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观点,不是让设计师独立去梳理整体信息架构,而是让设计师拥有信息架构意识,了解其是如何进行并产生的。这样你在看到整体架构时,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去判断它的好坏,并通过自己的理论认知去理解和改进不好的地方。


当我们对信息架构有足够的认知时,我们在设计页面时才能有合理的思考方向,做出「正确的设计」,避免成为无情的作图机器。信息架构作为产品交互视觉最底层的支撑,只有骨架搭好,对于用户的使用体验才能够有本质上的提升。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进击的M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了解按钮

分享达人

按钮的点击率低,用户在放置按钮的页面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这可能是由于按钮不直观和混乱。

我们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详细解释直观且易于用户理解的按钮,例如内容中按钮的排列、按钮的形状以及基于内容的配色方案。

什么是用户友好按钮?

您拥有的按钮越多,做出决定所需的时间就越长。用户使用每个按钮以确定需要哪个按钮来实现目标。对按钮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对按钮不做任何操作。

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请直观地确定每个操作的优先级。用户一旦知道哪些按钮对其任务很重要,就可以立即采取行动。

1. 按视觉扫描模式排列按钮

应用程序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按与用户自然扫描模式不同的顺序排列按钮。优先级最高的按钮放在最前面,以便用户首先注意到它。然而,通过视觉加权,用户会以任何顺序注意到按钮。

按钮的顺序不是为了提高可见度,而是为了提高效率。首先放置高优先级按钮会使扫描方向从上到下颠倒,从而破坏视线的自然流动。

它不是强制用户重新扫描按钮,而是允许用户在单向扫描中执行高优先级操作。这允许用户在做出决定之前依次扫描按钮所需的所有信息。

将最高优先级的动作放在底部使其成为视觉阻力最小的路径,并且可以快速轻松地点击。此外,底部位置是手指最容易触及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2. 使用形状区分按钮和文本

应用程序中的另一个常见错误是使用文本来表示按钮。设计师使用文本按钮来表明它们的优先级低于其他操作。但是,这对于操作按钮来说是不合适的选择。文本看起来不像按钮。通过使用文本按钮,用户可以忽略操作而只看到主要操作。

文本按钮也会使得用户对内容是按钮还是信息而引起混淆。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这些按钮被跳过。

文本按钮不仅令人困惑,而且还是难以点击的小目标。将文本标签放置在按钮形状内可以更轻松地调用操作并点击它。

按钮形状是抑制优先级低于文本按钮的操作的好方法。使用户更容易识别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实现目标的所有选项。

3. 为渐进式动作添加颜色

高优先级操作是最容易看到的。此操作与用户的目标直接相关。如果您不确定其余的操作,请考虑哪些操作将用户推向目标,哪些操作正在远离目标。

在上面的例子中,“结帐”是优先的,这是用户达到目标的一个动作。但是,尚不清楚“查看购物车”或“继续购物”操作是否具有中等优先级。

“查看购物车”操作允许用户查看他们添加到购物车中的产品,这会促进结帐。“继续购物”操作将用户从结账返回到产品页面。

通过查看每个操作,很明显“查看购物车”具有中等优先级,而“继续购物”具有低优先级。

按钮颜色从文本颜色中脱颖而出并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因此它是显示渐进式动作的有效方式。如果按钮颜色与文字颜色相同,则信号不是很强。为渐进式动作添加不同的颜色意味着用户应该采取的动作。

如果您为每个渐进式动作使用相同的颜色,则用户无法确定哪个具有更高的优先级。此外,为每种颜色使用不同的颜色只会使用户感到困惑,并且不会理解不同的颜色。并且,您还会在每个按钮上感受到相同的视觉重量。

设计的诀窍是使用相同的色调,但改变中等优先级动作的饱和度和亮度,使其看起来比高优先级动作更亮。现在按钮权重不冲突,很明显哪个突出。

对比以增强对比度。主要按钮使用深色背景上的浅色文字,次要按钮使用浅色背景上的深色文字。这为高优先级操作提供了更亮的文本标签和最佳对比度。

4. 改变标签上文字的粗细

到目前为止,应用这些技术足以区分优先级,但您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按钮越直观,用户就越不需要考虑它。

对每个标签上的文本使用相同的粗体可以赋予该文本相同的强调量。因此,建议根据优先级分别强调每个标签的文本。更改文本的粗细,使高优先级按钮最厚重,低优先级按钮相对单薄。这样,当用户阅读文本标签时,文本的权重表示优先级。

在上面的例子中,“结账”标签比其他标签更厚更亮。“查看购物车”标签为半粗体,“继续购物”标签为中等。因此,文本标签反映了每个动作的视觉权重。“查看购物车”标签上指示“3件商品”的文字没有加粗,因为它是补充信息,并不代表所执行的操作。

5. 为高优先级操作提供图标

最后一种技术是让色盲用户可以访问您的按钮。色盲用户无法通过颜色区分重量差异。因此,我们需要的东西是不是颜色作为一个视觉线索。

为高优先级操作添加图标将进一步强调它以使其脱颖而出。用户浏览时,用户通常关注视觉元素而不是文本。该图标将使所有用户更加关注高优先级操作。

用户仍然可以通过移除颜色和标签来识别结账按钮。

总结

如果用户在操作屏幕上花费大量时间,或者点击率较低,可能就是按钮设计的不直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增强按钮显示并有利于突显优先级。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对啊设计君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