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写给设计师看的广告史18:麦肯与可口可乐的百年传奇

分享达人

哈珀开创了广告行业新纪元。



无论是罗瑟·瑞夫斯提出的“USP”,还是奥格威所推广的“品牌形象”,又或是里斯和特劳特提出的“定位”……这些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单一的主张。


而行业中成立时间更早也更大的一批元老级公司,他们并不推崇这些创意先锋们的单一广告主张。他们认为广告公司要根据企业的不同,自由地从所有门派中组合出最有效果的方法。


BBDO一位资深人士自豪地说,“你常常可以看出这是奥格威的广告,那是达彼思的广告,但你无法认出哪个是我们的广告,因为我们会去整合每个人的构想。”麦肯则更加疯狂。他们认为做广告并不是它最重要的工作,他们要处理“整个营销”的问题。


本文便是麦肯的传奇故事。




一、麦肯早期的发展



麦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成立的埃里克森广告公司。在1930年,埃里克森与晚自己九岁的麦肯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名称是这两者的组合。不过不叫埃里克森-麦肯,而叫麦肯-埃里克森广告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麦肯世界,一般仍然简称麦肯。


合并后的麦肯迅速发展,最主要是把握住了两大先机。第一个先机是新媒体的兴起。



当时两家公司的合并,正赶上了广告业第一次变革。全行业正新兴起一个新媒体——广播媒体。由于无需识字,广播收听量远远超过报纸的阅读量,当时每个家庭平均每天要收听四个小时的广播节目。在合并的前一年,麦肯就收购了一家广播节目制作公司,得到一批广播创作人才。合并后的麦肯高度重视广播媒体,而公司的规模也直追当时的巨头。



在广播之后,又兴起一种有图像的“广播”——电视。按照人们的习惯,美国的电视台不叫某某电视台,而叫做某某广播公司。尽管当时电视才刚刚起步,而且还只是黑白的,但麦肯认为电视的传播威力有超过传统报刊媒体的趋势,便投入大量精力将已有的广播业务优势发展到电视上。到了1950年代电视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媒体之王,麦肯也水涨船高成为电视广告业务量最大的公司。


第二个先机是拓展海外市场。


创始人哈里森·麦肯早在1917年就说,“海外其他国家的生活与生产水平比我们要低,所以他们的产品会以极低的价格在当地销售,我国的制造商在海外市场将面临巨大竞争,我国制造商在海外必须大做广告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1927年,麦肯在欧洲建立了分公司。虽然发展得十分艰难,但它还是跟随标准石油公司的脚步,开设各地分公司,这样广告创作可以在当地进行,可以提高服务效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麦肯在欧洲的分公司受到严重威胁。伦敦分公司有人回忆,在战争激烈的时候,公司员工要冲上屋顶,清除燃烧弹,夜间还要轮流放哨。二战后情况还没有好转,海外业务让哈里森·麦肯很头痛。没有盈利,加上各国反对情绪和高压管制,让海外业务前景不容乐观。不过1947的实施马歇尔计划,西欧各国接收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经济的逐渐恢复,让麦肯的海外业务起死回生,并成为海外广告市场的领跑者。


麦肯把握住了新媒体与海外市场的时代机遇,成为了行业中坚。不过,它带给行业最大的惊喜,是哈珀的到来。




二、哈珀的到来



1939年,耶鲁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哈珀进入麦肯公司,当时他只有23岁。


一开始,哈珀在邮件收发室工作。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让哈珀对研究很痴迷。由于他对研究的诸多见解对公司内部有很大启发,三年后哈珀成为文案测试部门主管,四年后哈珀又成为研究部总监。



在研究部,他发起一个名为“因素分析”的关于广告如何吸引读者的研究项目,并在全公司推广,他说服创意部,因素分析不会危及他们的创造性。


在哈珀成为研究部门主任的两年后,也就是1948年,32岁的哈珀被哈里森·麦肯指定为公司新总裁。哈里森·麦肯说,“他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使得他对重要事实的了解独特而有见地,而这正是一切策划的基础。我觉得像哈珀一样能把研究做得有生有色的人会成为公司鼓舞人心的总裁。”


成为总裁的哈珀聘请了多位博士加入麦肯传播研究所,不断研究改进广告方法论,使得麦肯公司在广告研究及业务应用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传播研究所拥有很多研究工具,这些工具仅从名字上就让客户觉得很放心。比如:相对销售倾向测试、感知实验室……这些金光闪闪的名字,让人觉得广告只要通过这些测试,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些测试在当时是十分创新的,比如在分析观众对广告的反应时,引入眼球摄影新技术与广告效果研究结合起来,记录瞳孔对视觉刺激扩张程度。


这些引领时代的研究成果,吸引了大量客户的青睐。而哈珀并未满足,他在多年研究心得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他对“未来广告公司”的构想。


哈珀对“未来广告公司”的构想是采用平行子公司的结构组建广告集团。这看似简单的构想,实在是了不起的创想。集团公司在其他行业中虽然已被普遍采用,但广告行业却受到天生的限制,一直无法集团化运作。


主要原因是当时广告公司的客户们不喜欢和竞争对手共用同一家广告公司。这意味着广告公司在每一个行业只能有一家客户,他们只能为一个品牌的汽车、一个品牌的啤酒、一个品牌的计算机做广告。如果一家广告公司收购了另一家,那么两家公司此前可能拥有的同一领域的两家客户就必须放弃一家。


这个问题是致命的,而哈珀构想的“未来广告公司”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哈珀发明广告集团



1934年,麦肯公司的大客户标准石油公司,被一家叫马肖尔&普拉特的小型广告公司插了一脚。当时报刊行业利用自身的主流地位阻止新兴的广播媒体进入广告市场,导致企业无法顺利投放广播广告。这家小型广告公司建议标准石油暂不投放广播广告,转而赞助制作一个全新的广播节目,这样可以绕开广告投放的限制,这个全新的节目在全国各大广播上播出。由此,马肖尔&普拉特成为标准石油在美国主要的广播广告代理商,然后又成为电视广告代理商之一。


马肖尔&普拉特公司非常小,却夺走了标准石油的一大块广告资源。这让麦肯创始人哈里森·麦肯对此耿耿于怀,而一直琢磨如何创建“未来广告公司” 的哈珀,却在马肖尔&普拉特公司那里看到一个绝好的机会。


1954年,麦肯收购了马肖尔&普拉特公司。但哈珀并没有简单地把它合并到麦肯,而是让它成为一个单独的公司,让它拥有原来的名称和客户,甚至可以与麦肯的客户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客户。哈珀跳出传统管理方式的藩篱,以平行子公司的结构成立广告集团。让被收购公司独立于收购公司运作,两家公司的财务由集团公司来控制,而业务上则由各自独立经营,无需放弃业务相冲突的客户。


这一大胆的做法震惊业界,受到业界的抨击。也有不认可的客户中止了合作,但最终吸引了更多的客户。


随着质疑的声音渐渐减少,哈珀的广告集团慢慢体现出自身的优势。集团公司拥有大量后台人员同时为旗下所有广告公司提供行政和财务,更重要地的是将媒体采购独立出来,这种集团集中采购媒体的方式大大强化了自己的地位,这就能够实现广告行业的规模经济。在此之前,广告公司被视为创意经济,很难形成规模。不要小看规模优势,列宁有一句名言:“数量本身就是质量。”



麦肯于1954年买下马肖尔&普拉特公司初尝成果之后,陆续又收购了其他一些小型广告公司。1960年,哈珀将集团公司更名为IPG,这原本是旗下一家公关公司的名字。1971年,IPG集团上市,有了资本市场的加持,收购更加大手笔。1990年收购了著名的灵狮广告;2001年更以21亿美元将行业元老FCB纳入旗下(FCB的前身是拉斯克儿和霍普金斯奋斗过的洛德暨托马斯广告公司)。哈珀用极具创想的方式,一手缔造了自己的广告帝国。


哈珀缔造的IPG广告帝国,为全行业集团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麦肯这一模式后来也被其他广告集团广泛采用。到1990年代,全行业进入了集团化时代,形成WPP、宏盟、IPG、阳狮、电通、哈瓦斯六大广告集团。



这些广告集团也像IPG一样疯狂并购知名广告公司。比如WPP收购了智威汤逊、奥美、杨罗必凯;宏盟则拥有恒美、天联;阳狮则并购李奥贝纳、盛世长城。


这些广告集团正是用哈珀的平行子公司模式组建的。




四、哈珀的另一个伟大想法



在IPG集团取得成功后,哈珀的视野早就超出广告集团之上。他又想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不仅改变了麦肯,也改变了整个行业。


在1950年代,由于新媒体——电视的强势崛起,大家一致认为进入了“电视为王”的时代。但是哈珀并没有将注意力仅仅局限在电视上,而是十分重视新老媒体的整合运作,乃至营销传播的整合运作。


所以,哈珀另一个伟大的想法,就是“整合营销传播”。麦肯公司认为:哈珀是实事上第一个提出此思想的人,比舒尔茨教授整整早了30年,但是哈珀并没有得到“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的荣耀。


哈珀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的目标是创作过程的核心,它是一种站在战略高度促进创意思维的手段。在1952年,哈珀就强调,应当扩展广告业务范围,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营销活动从产品概念、产品设计一直到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各环节的需求的组织体系。但在传统广告公司结构中,这些重要形式常被广告的风头盖过。它们被认为与广告公司现有业务没有多大关系。


哈珀觉得需要重建广告业务方式本身,广告公司也应该向生产厂家一样,研究和开发自己的产品。1956年哈珀说,“我们为客户所做的并不仅仅是充当版面购买的经纪人或只为那些版面做设计与文案。我们为客户做的更多,我们帮助他们特色营销经理,帮助他们设计新产品,并安排生产。现在我们经常参与他们的销售会议,评估营销方式,参与他们的高层决策。我们还要在许多与广告不相关的领域帮助他们。”


对于提供营销附加服务,麦肯也早有这个传统。早在1933年麦肯就设立了促销部。专门为客户制作各种促销品,包括目录、小册子、挂历等,还提供橱窗设计、柜台、卖场、陈列等服务,并负责直邮广告活动的执行。在哈珀的时代,麦肯除了并购其他广告公司之外,还成立一批专职营销附加服务公司。包括市场研究公司、公关公司、品牌咨询公司、销售渠道拓展公司等。他要在原有的广告公司之外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营销服务。



1960年,哈珀公开宣讲要“整体性”解决营销问题。他认为做广告并不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麦肯要处理“整个营销”的问题。


麦肯为什么要从做广告变成处理“整个营销”呢?乔治·帕克解释道:“广告公司一定要与客户最高层做经常性联络。然而如果你只带着广告设计稿来,你就无法接触那个阶层。要接触客户最高层,你必须提出营销咨询意见。”


哈珀是第一个将广告描述为营销传播的人,等到30年后“整合营销传播”才被广泛使用,到1990年代,哈珀首创的理念仍然是广告行业讨论的重点。他几乎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行业管理模式与业务模式的升级。“广告集团+整合营销传播”也成为下一个阶段行业大发展的两大引擎。




五、哈珀拿下可口可乐全球广告业务



哈珀的努力没有白费,麦肯在1955年成功接下可口可乐的全球广告业务。


此时的可口可乐正面临百事可乐日益强劲的挑战。可口可乐营业收入下降,新任总裁比尔·鲁滨逊终止与达美高长达50的合作,因为他意识到有必要进一步统筹其海外和美国本土广告。而此时麦肯由于哈珀的前瞻性布局,已经建立起跨国业务体系,差不多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哈珀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汇报提案长达6小时,充分展示麦肯全球服务能力以及“整合营销传播”思维与市场调研强度结合起来所能达到效果的大好机会。最终赢得了可口可乐的全球广告业务。麦肯随即组建的可口可乐工作组,一开始就有121名职员,涵盖了麦肯公司各个部门的职能。此外,还有20人的推销小组被派往18个重要的食品分销中心城市。像可口可乐这种跨国广告业务,需要协调进行,又要适应不同的市场条件。麦肯的原则是“分散行动,集中策划”,由一批分公司在世界各地分别运作,而总部则负责协调整个组织在全球范围的活动。


可口可乐在品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球各大品牌排行榜,只有可口可乐一家公司从来没有跌出过前10名。因此,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它的历史。


1885年,美国颁布禁酒令,禁止销售各类酒水,关闭各地酒馆,这给酒业带来灭顶之灾。一个叫彭伯顿的药剂师,手下拥有一家古柯酒厂。为了减少禁酒令带来的损失,他改进当时古柯酒的配方,仍以古柯为原料,加入可乐果,经过不断实验,终于在1886年研制出一种不含酒精的全新饮料。



这种冒着气泡的饮料被鲁滨逊取名为“Coca-Cola”。这个名字包含饮料的两种主要成分,还十分押韵,得到了彭伯顿和其他股东的认可。(Coca-Cola最早的中文译名是——蝌蚪啃蜡,导致当时进入中国的产品无人问津。后来由蒋彝重新译为——可口可乐,这个新译名在音译的基础上还具有实际含义,成为品牌中文译名的典范。)





鲁滨逊早些年通过推销印刷机认识了彭伯顿,入伙了彭伯顿的公司。鲁滨逊不但为产品取名,还手写了延用至今的斯宾赛体可口可乐标志,同时他策划从零起步的广告宣传。1886年3月29日,鲁滨逊发布了第一个报纸广告,上写着“可口可乐,美味、清爽”。可口可乐从此开始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六、可口可乐成为美国文化象征



最早的可口可乐是在药房及店铺的冷饮柜中以5美分的价格出售,由售卖者将可口可乐糖浆加冰水现场制作。



到1899年,有两位律师向当时的负责人阿萨·坎德勒提出建议采用瓶装生产。这样在没有冷饮柜的乡村地区,瓶装可口可乐的销售前景会跟城市的冷饮铺现做的一样好。


但阿萨·坎德勒怕力不从心,因为“瓶装项目有太多细节需要处理”。为了打消阿萨·坎德勒的顾虑,两位律师做出承诺:保证瓶装可乐不会争抢冷饮柜的生意,而且可以扩大糖浆的销量,还不用花公司一分钱,广告都由瓶装厂自己投放。最终双方签订了合同,公司以每加仑1美元的价格卖给他们糖浆,允许对方使用可口可乐品牌。这个合同没有约定有效期,也没有约定价格是否可以浮动。这为后面双方长期纠缠埋下隐患,但也正由于各地瓶装厂的加盟,真正让可口可乐全国畅销。


随着瓶装可口可乐的畅销,各地纷纷出现仿冒品。仿冒品采用相同的笔直的瓶子,采用相同的钻石形标签,装着同样焦糖色的饮品。普通不认字的消费者常常无法分辨谁是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的赫希认为,应该抛弃现有大家都在用的瓶子,另外生产一种特征鲜明的新瓶子。他劝说瓶装厂不要将眼光局限在换用新瓶的短期花费上,要生产一眼就消费者被看出的瓶子,“在黑暗中仅凭触觉即能辨认,甚至摔碎在地上也能一眼识别”,这瓶子根本不用贴纸质商标,商标要直接印在瓶子上。



1915年,设计师迪安以当时流行的一种裙子为灵感,设计出弧形瓶。这个瓶子手感很好,拿取非常方便,而且十分独特,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可口可乐。弧形瓶很快被申请了外观专利,其他厂家不能仿制这种瓶子,这让仿冒者们纷纷陷入绝境。此后40多年,可口可乐坚持以弧形瓶作为唯一的产品包装。最终,弧形瓶就像手写体的商标一样,成了可口可乐的品牌“视觉锤”。



弧形瓶让可口可乐大获成功。使得公司越来越重视品牌形象,在1931年,邀请艺术家海顿·珊布为可口可乐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圣诞老人形象。他一改之前严肃的精灵形象,成为一个永远乐呵呵、胖乎乎的圣诞老人。他红色的外衣,白白的胡子,与可口可乐红白形象一脉相承。



圣诞老人的推广,大大增加了冬季的销量。此后,可口可乐的广告不断强化红白衣服打扮的圣诞老人形象,圣诞老人派发可口可乐成为小孩子们的最爱。随着强大的营销攻势,“可口可乐版”圣诞老人渐渐定格在了人们的脑海中,并流传至今。


1942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董事长伍德拉夫希望将可口可乐列入军需品的行列,这样可以随着军队的步伐征战世界,但军方一开始并不同意。伍德拉夫召开多次新闻发布会。将可口可乐抬到“战时休息”、“鼓舞士气”至关重要的地位,宣讲可口可乐对调整士兵状态的意义。伍德拉夫还宣布“不管我国军队在什么地方,也不管公司的代价有多大,我们一定保证每个军人只花5分钱就能买到一瓶可口可乐。”一时民意沸腾,最终军方同意让可口可乐走向前线,并帮助可口可乐在当地建厂。



道格拉斯·霍尔特在《品牌如何成为偶像》中说,这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公关。


可口可乐不惜工本,满世界送可乐,无论是欧洲小镇,还是亚洲孤岛,只要5美分,驻扎美军都能买到。可口可乐不仅缓解着战争之痛,更成为士兵们对家乡的寄托。在前线,可口可乐被送到每一位士兵手中;在后方,它又印刷大量广告来庆祝每一场战斗的胜利。当战争结束时,人们对可口可乐怀有宗教般的虔诚,喝出一种民族自豪感,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七、“给世界来瓶可口可乐”



在麦肯与可口可乐合作期间最经典的作品,当属1971年推出的“山顶”广告。


这支广告教全世界唱一首广告歌,成为前所未有的、最为流行的广告歌曲。也是电视广告史上巅峰杰作之一。广告内容如下:


在意大利的某座小山顶,两名短发的青春少女在歌唱:“我想给世界一个家,用爱来灌溉它……”随着歌声悠扬,镜头拉远,越来越多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年轻人加入歌唱队伍。歌声越来越洪亮,汇成美妙的合唱:“我想让世界学会歌唱,人们和谐欢畅……”最后成百上千不同种族的年轻人齐聚山顶,每个人手里捧可口可乐,仿佛手擎着一面旗帜,高声歌唱:“我想给世界来瓶可口可乐,让它永远陪伴我的快乐!” 



这个广告先在欧洲播出,不温不火。但在美国一播出,迅速引起巨大轰动,没有人对可口可乐誓志拯救世界感到荒谬,人们纷纷点播这首广告歌曲,寄来超过10万封信函索取乐谱,可口可乐公司将歌曲唱片赠送给索取者们。这首广告歌去掉了中间的商品信息后,被重新录制成一首单曲,在各大电台播出,最终登上一些音乐排行榜冠军宝座。《纽约周刊》写道:“这是肯定会红火的潜意识广告。”虽然歌词中没有提及可口可乐,但是每个人只要听到这首歌,都自然会想起可口可乐。


这个创意据说源自麦肯创意总监比尔·巴克尔。他乘坐的航班,因为重雾而在香农机场迫降。原本要乘坐飞机的旅客们,不得不挤在条件简陋的旅馆房间里熬过一晚。人群中到处弥漫着愤怒与不满。第二天早晨,在等待航班放行时,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前天晚上情绪最激动的那些旅客,正一起边吃着零食喝着可口可乐,边“吐槽”开着玩笑,怒火似乎已被手中的可口可乐浇灭,平静放松下来了。比尔·巴克尔回忆道:“那一刻,可口可乐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瓶饮料。它是把人们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提供陪伴的一剂良方。”之后就创作出“我想给世界来瓶可口可乐”的广告歌曲。


不过,提出“文化品牌战略”的道格拉斯·霍尔特认为“山顶”广告巨大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广告公司所说普通人的陪伴良方,而是可口可乐缓解当时激烈的种族文化冲突。


在二战后很长的时间内,可口可乐一直拥有美国文化象征的这份殊荣。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民权运动,美国黑人民众为获得平等权利而进行斗争达到高峰,引起强烈的文化冲突。民权运动的呐喊,撕碎了原有的民族团结,可口可乐原有的品牌力量随之消减。


在这个背景下,“山顶”广告吸收了嬉皮士反文化的形象与和平运动的内容,认识到当时充满冲突的社会现实,呼唤对人性的理解和容忍。广告中温暖人心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一群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年轻人共唱“给世界来瓶可口可乐”,这一“世界大合唱”告诉人们:想平息看上去十分激烈的社会冲突,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拿起一瓶可口可乐。



麦肯公司的李·塔利认同道格拉斯·霍尔特的观点,他说:“百事可乐更擅长定位,只瞄准一个市场——二战结束后的婴儿潮一代年轻人。而我们努力使可口可乐成为适合所有人的东西,这样做反而使我们迷失了方向,并且不记得自己本该有的形象。” 百事可乐保持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市场同步前进的策略让可口可乐一度十分被动。麦肯公司连续三年进行深入调查,最终确认可口可乐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社会催化剂,联结人们情感的纽带。


可口可乐作为联结情感的纽带,通过象征性地化解美国社会中尖锐的文化冲突,增加了人们的凝聚力,也增加了人们与可口可乐之间的情感纽带。难怪有人说:“无论肤色是白是黑,也无论是总统还是平民,我们喝的都是相同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这种“平等”性,捍卫了自身作为美国文化象征的殊荣,这一超然地位,让可口可乐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始终压住百事可乐一头。




八、可口可乐引发的危机



时间来到1985年,可口可乐发生了史上最大危机。


此次危机让人们发现:尽管可口可乐是一个超级品牌,但却没有一个成体系的品牌理论来指导实践,以至发生此次危机。


从这次危机后,品牌理论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迅速构建起品牌理论的大厦。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赵义

从品牌到UI-用设计的思想与这个世界和解

周周

今天分享的题目是从品牌到UI,用设计的思想与这个世界和解;这里的我说的和解比较宽泛,大家可以理解成与客户和解,也可与产品经理和解,也可以是与自己和解;

为什么选这个主题呢,原因是之前在网上听一群人总是说互联网走到了下半场,我和好奇,就去查这个下半场到底是什么,后来总算知道了,互联网行业走到现在,已经从增量时代转为存量时代,这个存量时代就是下半场,人口、流量、资本的红利都逐渐收紧。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产品如何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或许增加品牌属性是种方法,希望大家在听完这个分享后,会有一些启发。

在互联网的增量时代,品牌设计与UI设计是两条平行线,几乎没有交集,你做你的画册、slogan、包装,我做我的网站、app、微信小程序,偶尔互相模仿,但也不是主流,毕竟两者载体不同,目的不同,用户也不同;

但是到了存量时代,影响用户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品牌」,一个产品要想从同类产品中区别出来,需要有个性,UI+品牌成为产品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一环,下面我们看看如何在用户心中植入产品品牌; 

 

 

在在品牌植入方便,国外很多产品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来看看谷歌,谷歌开发者大会上对 Material( Design做了更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Google对图形语言单独拿出来做一个模块解释它,它提取了圆形作为视觉DNA,并沿用到产品的每一个控件;


当然,如果我们想传达我们产品的品牌理念,只在图标组件里运用是远远不够的。

诞生于1886年的可口可乐,每年都做产品运营推广,不断大量的重复它logo的弧线元素和瓶子的外形;

还有刚刚过去的双11,从2012年11月11日开始的天猫节,现在是全球最大的B2C平台,天猫猫头运用也是渗透到全产品线里面去了,问大家个问题,大家有没有人知道这个猫头品牌是谁创立的?其实就是马云的继任者,现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讲的有点远了,我们再回到我们的主题;

这个图很好的解释了品牌与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产品需要品牌牵引、支撑,现在互联网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UI 设计师已经不能局限于界面的表现层,更要了解产品背后的逻辑,然后以业务为依据设计品牌,以品牌为基准去设计产品。

  

第一章意义Significance,这个章节我们讲讲从品牌到UI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对内:可以规范统一,协作

品牌本身就可以作为设计规范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通过对配色、文字、图标、控件等建立设计规范,可以有效减少设计决策时间,传达一致的品牌调性。

 

 

 

第二个意义是对外:可以提高认知,溢价增值

如果一个产品失去了个性,不看 logo,单纯看界面的话,很多时候根本分不清是到底是哪一家公司的产品。如果能够关注设计细节对品牌的影响,肯定能更好地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当你对一件产品注入了感情,同时也就为产品提供了营销推广的立足点;也可以这么说,设计师创造的情感性价值,直接实现了产品的溢价增值;

第二章感知Perception


有位设计界的前辈讲过,品牌知名度其实就是信任度的体现,他说世界上最成功的品牌就是宗教,这里没有诋毁任何宗教的意思,但是宗教建立的品牌信任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商品;

这里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看下用户是如何从产品感知品牌的;

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地方,用户往往没按我们想的方式去使用。那是因为设计师通常有整体观,站在金字塔顶端去规划一个产品的设计,而用户则恰恰相反,在金字塔底端往上爬,他们不知道这个金字塔多高,也不知道从哪一面开始最好爬,所以会遇到各种问题。

同样,用户对品牌的感知由低向高的,用户通过各种场景接触到产品,再通过产品的视觉呈现、功能体验、信息内容等感知品牌,最后在心中形成印象,构建品牌信念,从而影响下次产生相应需求时对产品的选择;

可以联想下我们的购物体验,是不是总是从同一个地方shopping,这就是购物APP品牌价值已经使你已经形成了习惯选择;

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品牌内核,由内向外将抽象的品牌内核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再延伸到用户与产品的各个接触点,从而将品牌理念植入用户内心。

第三章融合Integration既然上面我们讲品牌和UI最终要走的一起,这一章我们讲他们如何在工作融合

 第一步,明确定位,提取关键词,建立情绪板

当代广告教皇,美国奥美广告创始人大卫.奥格威说,“最重要的决定是如何定位你的产品。”

在大师的指引下,我们发现首先找到品牌定位,定位自己的细分市场和目标用户;

2.围绕品牌定位提取关键词;

3.建立情绪版,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

第二步,提取视觉表现元素,并设计融入品牌定位。我们重点从颜色、图形、纹理、字体四个方面讲一下。

有时甚至不需要任何图形,单凭颜色就能产生对某一事物的联想。


现在UI设计流行的极简风,我们发现这些应用采用极简化设计的同时,图标也变得更鲜艳,更引人注目,说明这些产品也在寻求一个平衡,在 UI 设计变得极简趋同的同时,仍然能保留核心的品牌基因。


颜色在 UI 中的表现有 logo、导航栏底色、图标、文字、可视化图表、插图、按钮等等。 

现在UI设计流行的极简风,我们发现这些应用采用极简化设计的同时,图标也变得更鲜艳,更引人注目,说明这些产品也在寻求一个平衡,在 UI 设计变得极简趋同的同时,仍然能保留核心的品牌基因。 

图形

我们知道颜色是抽象感知,图形是相对具象的表现方式。

一旦某个特有的图形在用户心中形成烙印,用户见到相似的图形组合都能往该图形联想,从而关系到图形背后所代表的品牌,这也是很多企业做品牌升级的时候 logo 都越来越简洁的原因,因为这样能有效降低用户的认知负担,提高品牌认知。


图形通常从 logo 本身提取,并在 UI 中延伸应用。比如马蜂窝、百度网盘、京东做品牌升级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从 logo 中提取了一个代表微笑的弧度,传递友好、温暖的品牌形象。

 

飞猪提取了 logo 中「猪的发型」用于搜索框,韩国的电商品牌11街也将 logo 延长作为界面中的搜索框。

纹理

在 UI 设计或者运营推广运用中,通过提取品牌图形元素,再运用分形、排列、重复、平铺等设计手法形成品牌纹理。

我们看看京东的启动页用 Joy 的外形旋转做成的纹理背景;

国外著名的聊天应用 Whatsapp,在聊天页的背景用涂鸦插图纹理做背景;

还有腾讯文档的启动页、登录页用了渐变的菱形作为纹理,辅助品牌的视觉表现。

我们还在聊图形复制变形的时候,国外的UI设计已经细化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

例如UBER 在做的品牌升级,设计师出来将每个国家富有代表性的图形提炼, 然后重复运⽤平铺,形成带有地域特色的⼏何纹理,运⽤到闪屏和线上线下的产品当中。

 


 

字体

字体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设计元素,很多人会认为 UI 中的字体用系统默认的就行。其实字体对于产品气质的体现着很大的作用,很多品牌都把字体设计当成品牌基因中重要一部分。

字体的选择需要契合产品功能特点与品牌调性。

 

微信读书使用了方正宋三,让人阅读起来有种文字秀丽的浸入感;每日故宫使用了方正清刻悦宋体,字里行间隐含着历史古韵,渗透着文化气息;澎湃新闻使用方正准雅宋体,体现其作为新闻产品「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严肃一面。


英文字体也可以使用契合产品气质的英文字体。比如常被用作数字字体的 Din、经典的衬线字体 Playfair Display、⾕歌御用的 Roboto 等。

 

第三步,融入品牌触点

这里我解释下品牌触点这概念,是指一款产品中品牌信息接触点,是决定用户对产品品牌印象的关键;

我们看几个案例,

启动页:知乎的启动页采用 slogan 加 logo 的方式来体现品牌,这也是绝大多数应用的做法;每日故宫启动的时候伴随着一声钟声,页面会有一个光线流动的动画,极具仪式感,一下子就把用户带入故宫庄严的氛围当中。

图标:东家的每一个图标都融入了印刷式字体的元素,体现其匠人的品牌基因;mono 则直接把产品名称「 M O N O」用于导航栏。

插图:Dropbox 的儿童风格的插画与 B站 的二次元插画都非常契合品牌特征。

 

品牌触点式多样的,除了上面的启动页、图标、插图之外,还有预加载图、loading、动效、新手引导等等都能体现品牌触点,这些品牌触点,都是讲述品牌故事的关键载体,帮助产品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展开讲了,有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单独交流哦

 

互联网行业已经过了拓荒时代,行业沉淀下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也有许多非常好的 UI 组件和规范文档可以直接使用;

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对于 UI 设计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价值,普遍觉得不是非常重要,UI 设计部门只是一个业务支持部门,起不到主导作用。而如果 UI 设计师做的工作还是停留在把产品的原型文档变漂亮,肯定是不行了。

设计师不仅需要对产品业务和商业有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于品牌在整个产品链路中的应用与把控。

我们需要走出舒适圈,主动去挖掘更深层次的设计价值,提升自我价值。


 

诚然改变一个大的设计生存环境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要不停的尝试,就像不停的迭代做新产品一样,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打消掉设计的积极性。

设计的终极最后就是和解 Compromise

 

 

 

开篇我提到了与世界和解,分享下我是怎么和这个世界和解的,我相信三句话,可以跟这个世界和解 

再次谢谢大家听我叨叨,如果大家喜欢,下次我们可以叨叨点关于设计的更有意思的事,谢谢



文章来源:tob.design        作者:无名大师29aef85c40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原来图标一稿过是有诀窍的!

周周

编辑导读:作为一个设计师,有时候在工作中会过度重视美感和创意,辨识度是有了,但是缺失了品牌感。没有了品牌感,这个图标就可以放在任意一个产品上使用,无法与品牌产生强联系。那么,如何设计一个有品牌感的图标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在画图标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一个重要的问题:缺失品牌感。也就是说,这个图标和我们的实际品牌、业务并没有什么联系,它仅仅满足了可辨识这个温饱需求。

图标缺失品牌感,就会导致同质化的问题,这些图标放在任意一个产品上都可以通用。

对于产品,记忆点的缺失导致用户看完后对于我们的业务、品牌不会产生任何深刻的印象。对于我们设计师,图标和业务的断层则很容易让我们陷入反复改稿的被动局面,并且设计话语权也越来越小。

那么,有没有什么系统、易于理解的方法来让我们的图标具备品牌感?

当然有。

接下来的这个图标三步品牌化是我一直在用的办法,而且屡试不爽,基本用了这个方法,需求方基本一稿过~

文章案例选用了对接京东物流的国际物流项目。当时有一个着陆页的需求,需要在首屏下的优势板块中绘制六个图标,分别对应平台的六大优势。接下来,我将详细讲解如何运用这个图标三步品牌化方法绘制与品牌息息相关的图标。

01 融入品牌符号

品牌符号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形状。

比如天猫最近的双十一购物节,便是用一个猫头来作为这次大促的品牌符号,通过每年固定时间节点的品牌形象建立心智。

再比如之前大热的腾讯综艺《演员请就位》,它的品牌符号就是不同矩形色块的叠加组合形态。

通过承载的不同信息可以扩展为不同的类型,比如下面的固态层、图片层和文字层就分别承载了内容、图片和文字。

Google在18年于material design中新增了一整块章节来阐述图形语言。

google原话是:形状可以引导注意力,让用户易于识别组件,识别状态和品牌语言传达。

也就是说,形状并非我们以往认知中的作用,品牌同样可以借助形状来加强效应。

最典型的就是谷歌自家出品的google play。你可以看到google play被提炼出的三角形符号被作为外轮廓延展到来所有相关的业务icon,显著加强了品牌记忆点。

再比如国内的蚂蚁财富,便是通过提炼logo中的箭头符号,将其延展到三个优势图标当中,一样得传达了蚂蚁财富的品牌表达。

所以,基于业务目标以及行业特征,我们将倒三角这个符号作为我们这次项目的品牌符号。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形状,主要考虑到了稳定性(三角形自身的稳定性、象征专线的稳定可靠)、保障性(倒三角常被用于保障承诺类的徽章标志)、隐喻物流(由飞机和定位的图标变形而来)和三者的战略合作(开锣、中国制造网和京东)。

02 注入品牌颜色

第二步相对而言就比较简单了,不过考虑到颜色在各个场景及状态到通用性,这里需要基于原本的品牌色额外不同明度的颜色。

这里我简单扩展出淡色和深色,为了避免页面过冷加入了暖色作为点缀色以提升温度。

03 结合行业特征

将图标与业务紧密结合,能够与其他竞品拉开差异化,这是个相对简单但是很容易出效果的品牌化的方法。

具体的操作办法就是:首先根据所给文案脑爆出图标所对应的关键词,然后根据所在行业的特征筛选关键词,或者进行二次联想及转化。

下面我通过此项目中的三个图标案例来简单讲述下设计过程,仅为大家提供下思路:

1. 第一个图标

运营所给文案如下:

这段文案意思就是,由于我们平台和清关行合作,因此让我们的业务更具有保障性,货物可以按时送到客户手中。

这里我一开始脑爆出了雨伞、锁和盾牌这三个形象,并且传统得用了盾牌符号传达保障性。

这种任何行业平台都可通用的形象,并不能关联我们这个物流类的平台。

后面联想到到我们跨境、外贸的行业特征,将“雨伞”这个形象变形转化为降落伞,来代替盾牌符号。

一来,降落伞外形似伞,相当于是货物的保护伞一样体现”保障“的感受, 另外,这种”空运“式的表达也额外传递出按时递交的概念,很好得体现出典型的”跨境物流“的行业特征。

2. 第二个图标

运营所给文案如下:

同样,一开始我着眼于”跟踪“”实时“”轨迹“这些关键词,脑暴出定位、雷达之类的事物。

但是结合我们行业特征的话,其实有空间去更贴切到业务本身。

我们平台的业务线包含了两个站点——美国(主站)和马来西亚。供应商发货后,货物的轨迹必然是反映在世界地图中,从起点至终点得分布。

因此我用了地球仪映射全球,以定位来映射包裹收货地,以延展到定位icon中的虚线映射轨迹。这样产出的图标,不仅仅是指代了文案意思,同时表达出对应的行业特征,和业务紧密贴合。

3. 第三个图标

文案如下:

一开始,我传统得想到了一个时钟图标来代表。但是仔细想想,这个时钟图标仅能代表”时效“的特征,而不能传达”快“的感受。如何更好得传达“快”?

发散思维,我联想到交通运输工具,飞机、轮船、火箭等等,最终我选取了飞机这类跨境物流专线主要使用的运输工具,它所带来的快捷相比轮船更加深入人心,又不像火箭那样脱离现实。

当然并非所有的图标一定需要去结合行业特征,其余的三个图标暂未想到更适合的元素,所以依然选用了常见的形象来传达概念。我们不需要完全硬坳这个方法,但是身为设计师,我们依然需要掌控我们的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赋予产品更多的power。

最后,我为所有图标加入了非线性动画。一方面为着陆页注入了活力,增加用户愉悦度,另一方面通过动态的表达引导用户更好理解平台优势,比如地球仪通过加入轨迹的修剪动画以及定位的弹跳动画,来更生动得传达物流轨迹全程跟踪的这个概念。相比原本的静态图标是不是更好理解了?

更重要的是,动画的加入也贴合了我们物流行业“运动”的特征~

篇幅原因,动画的制作今天先略过,后面可能另抽时间单独出个教程出来。当然,动力来自于你们的在看或转发啊~~(手动斜眼)

4. 小结

我们每次接手一个需求时,都要想想,这个设计可以在哪些地方和我们的业务、品牌进行关联?而不是每次都好像在做一个完全独立于业务外的项目,这很容易让你陷入反复改稿的被动局面,而且话语权也越来越小。

总之,品牌思维是需要设计师格外关注的!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图标三步品牌化这个方法!

第一步,融入品牌符号;第二步,注入品牌颜色;第三步,结合行业特征。

但愿今日份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Andrewchen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品牌IP化设计?

雪涛

品牌 IP 化最大价值在于:通过挖掘品牌的人性,赋予性格、文化、价值观更像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通过持续的内容生产,吸引用户参与,进而使用户产生精神共鸣,在与用户产生关系的过程中给予情怀和温度、最终实现商业价值。

IP 是什么?

IP 在百度上解释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指的是通过智力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成果,并由劳动者享受成果的专有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现在市面上见到的 IP 现象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新商业现象、新商业模式、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比如我们见到的漫画、电视剧、明星、小说、游戏等……

用一句话解释:IP 就是自带流量、散发魅力、可以吸附粉丝、商业转化。

品牌IP化的现象

十多年前,品牌设计被叫做企业形象设计(VI),他的基本要素就是:企业 logo 图形、标准字、辅助图形、吉祥物设计等。设计师通过创意设计出简洁生动的图形传递品牌的形象,这个图形就像一个符号占领用户的心智。

企业的最终是要售卖产品达到盈利的目标,就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去各种渠道推广品牌形象,比如灯箱广告、电视广告、车体广告投入等,以保持品牌曝光度。

1. 品牌IP化

近十年来,在早期一些互联网品牌变化中,我们发现京东、天猫、当当、国美……很多品牌都在打造动物形象。

从 2016 年开始,各个企业的品牌设计出现的一些新的方向,他们打造符合品牌的 IP 形象符号或者 IP family,比如知乎刘看山、 AcFun 的 AC 娘、哔哩哔哩的 2233 娘、QQfanmily、MTfamily,用一些傻呆、萌、贱、骚等个性鲜明的形象吸引粉丝,获得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

傻呆、萌、贱骚的个性IP形象:

IP族化:

品牌与品牌IP化的区别

从过去品牌设计发展到如今品牌 IP 化后,品牌逐渐变得有温度、有人格灵魂、更容易互动了。

1. 从理性功能定位转变到情感精神寄托

品牌设计在推广中强调的是产品功能,属于漏斗式输入。而品牌 IP 化追求的用户对价值和文化认同,提供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比如《故宫》不再是过去威武严肃的印象,以俏皮、卖萌的周边形象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故宫的文化、传统元素也找到了新的传承渠道。

2. 用户购买行为由需要转变为热爱

品牌是通过传统的定位理论占据用户的心智,当用户需要什么产品?选择什么品牌?是根据产品融入脑海中品牌理念而选择了这个产品。比如当我们需要买去屑洗发水选择买海飞丝洗发水。

品牌 IP 后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品牌,利用天生形象优势、人格魅力、深受用户追捧。用户的购买行为是感性的,由内心热爱驱动购买。比如爱莎这个形象深受女孩子的喜爱,有关爱莎的裙子、玩偶、绘本、电影等孩子会不顾一切要求购买。

品牌IP化的价值

对于企业来讲,是否可以生产一些吉祥物就可以进行品牌 IP 化吗?

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品牌 IP 化远远不止于做一个动物卡通形象就可以了。我们在前面说到在 2012-2015 年互联网品牌大量采用动物形象,但是他们并没有形成品牌 IP 化。

  • 首先,没有赋予鲜明特征,人格魅力。
  • 其次,没有持续进行内容生产,没有产生连接力
  • 最后,没有形成商业闭环

判断品牌 IP 化的三个特征是看品牌 IP 化后是否具有内容持续生产力、跨界连接力、商业衍生力。

1. 品牌IP化可以持续输出内容、具备内容生产力

品牌 IP 化通过自身角色和人格设定,吸附更多的用户的喜欢和追捧。品牌 IP 化的形象可以成为一个优质的内容源,提供持续的优质内容,不断引发与用户的关注和互动。

内容具有持续性:

line 在全球深受粉丝的追捧,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line 不断持续制造内容。line 最初是韩国的一家通讯公司,2013 年因为表情包深受用户的热爱,并因此带来 10 亿的收入,之后 line 打造了ugc模式,由用户创作表情上传带来 147 万美金的收入。此后几年持续创作有新成员加入,制作新的热点和内容。

2016 年布朗尼妹妹丘可加入

2. 品牌IP化具有连接力,可以连接用户、跨平台、跨品牌连接不同圈层

连接不同圈层:

在以往品牌对产品的推广上,由于产品特点、行业本身的壁垒,品牌难以跨越圈层和其他品类进行营销方式上的更多尝试,而 IP 营销则打破了这一壁垒,跨越了产品品类和行业的界限,带来了营销方式和品牌创新上的更多可能。

比如 linefrineds 与京东、天猫、优衣库、VANS、悦诗风吟、施华洛世奇合作推出了很多联名款的产品:T 恤、护肤品、项链、运动鞋等。这些合作跨越了行业、品牌等。

连接粉丝或用户:

最初,熊本熊只是熊本县政府宣传案的「副产品」,但这只熊火爆程度比肩哆啦 A 梦。在形象产生一个月便策划一系列神奇而疯狂的事件,比如聘任熊本熊为临时公务员,熊本熊大阪失踪,寻找腮红事件等。这些具有热议感、刷屏感、卷入感事件曝光和粉丝持续产生了连接。

品牌 IP 化赋予鲜明的形象与性格,这样形象与性格能与用户产生更近的互动,当这个形象持续产生内容输出后,让用户会产生更强的参与感、立场感,品牌与用户也就更强地连接一起。

延伸阅读:熊本熊之父的故事

3. 品牌IP化具备衍生力,实现商业闭环

品牌 IP 化只是品牌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的工具或者方法论,最终都是要实现商业价值。要想实现商业变现、长久发展,必须有不断跨界合作、衍生周边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比如 line,最初由一个卡通形象,慢慢发展到漫画、表情、周边。他可以在不同时代捕捉到当下的流行,并与之紧密结合,达成品牌 IP 在不同品类和不同时期都保持强有力的衍生变现能力。

总结

品牌 IP 化最大价值在于:通过挖掘品牌的人性,赋予性格、文化、价值观更像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通过持续的内容生产,吸引用户参与,进而使用户产生精神共鸣,在与用户产生关系过程中给予情怀和温度、最终实现商业价值。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咏舍

高手这么做LOGO!腾讯「游戏应用中心」品牌重设计过程全揭秘

周周

编者按:一个完整 的LOGO 的设计流程是怎样的?今天腾讯ISUX 的Amy 用「游戏应用中心」的案例,带你学习这个过程。

1. 品牌概述

游戏应用中心是QQ空间用户专属的游戏平台,、最火、最好玩的游戏一网打尽:角色扮演、模拟经营、射击、棋牌、街机、赛车等各类游戏应有尽有。这里网罗了全平台最全、最给力的游戏礼包,更有积分兑换频道、各类精彩活动为玩家提供丰富给力的奖品。

2. 品牌更新目标

游戏应用中心是QQ空间下基于网页的游戏平台。原名“应用中心”,不仅有游戏还有其他应用,所以旧Logo有“APP”字样。随着app的份额减少弱化,应用中心决定把重心放在游戏的部分,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品牌标志。

同时,为了让Logo跟SNG的品牌系统保持一致。旧标志产生于SNG品牌系统建立之前,所以有些偏离了系统。

用腾讯企鹅电竞的案例告诉你完整的品牌设计该怎么做

周周

者按:“帮忙做个LOGO?” 很多外行不清楚一个品牌设计的过程,才会屡次提出类似的问题。这篇文章将腾讯企鹅电竞的LOGO 的设计过程都写了下来,看完涨姿势,防甲方!

LOGO 最终效果图

 

360极速浏览器品牌设计分享

蓝蓝

项目背景

自2010年9月15日360极速浏览器发布以来,默认界面一直沿用Chrome的外观设计。随着360极速浏览器的发展以及品牌化建立的需求,360UXC与产品团队进行了深度的合作,以优化用户体验与提升视觉品质为目标参与到极速浏览器6.0版本的整体形象设计中,设计了全新的浏览器界面和官方网站,为360极速浏览器的品牌化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hrome.360.cn )。

设计准备

我们为建立品牌化视觉设计进行了多种有意义的尝试,设计前期与产品部门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交流,了解产品的人群定位,发展方向,用户研究进行了核心360极速浏览器用户调研,为下一步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组织设计师,进行Brainstorming,分析现在的设计流行趋势,包括相关竞品优缺点分析等工作。

首先我们从整体的设计趋势出发,研究总结Windows xp风格过渡到Windows 8的Metro风格变化过程,发现整体的界面质感慢慢趋向于平面化,这为后期设计带来了理论性依据。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