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增长思维做设计

周周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一句话很经典的话:“如果你不能衡量它,那么你就不能有效的让它增长”。

 

 

 

 

 

写在前面 

 

为了快速提升产品设计的商业价值,我们必须先明确思考商业价值的数据指标,用它来指导后续的设计工作,并

衡量其关键成果。步骤如下:

 

1. 分析我们产品的用户群体

做好用户人群的分析,定义好你产品的核心用户,找到核心设计思路,发现商业服务的设计逻辑,做好用户分析。

 

2. 制定产品设计的目标

找到商业产品设计的盈利点,做好商业设计价值的平衡和营收的策略,提升产品设计的商业价值。

 

3. 产品设计的整体规划

运用商业价值的思维做设计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定义你产品的价值指标和商业增值的思路,做好用户增长地图。

 

4. 做好产品设计并科学测试

对产品设计进行科学测试,通过持续的测试和拆分变量,做好设计的迭代优化。

 

5. 最后跟进,做好产品设计的迭代和优化

产品设计需要设计的迭代和优化,经过科学严谨的设计流程,提升产品设计的价值感,定量为主,量化数据。

 

 

 

 

用户增长(UGD)的设计核心是 ?

1. 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创造客户价值;2. 不断与竞争对手进行区分,获得差异化的产品设计优势等。

 

 

一 重点思考:OKR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通过分析数据漏斗模型,以此来驱动团队使用数据思维,发现问题并成本的解决设计问题。

 

OKR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起源于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框架也就是MBO,由因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演变成了iMBOs,意思是“英特尔公司的目标管理系统”。后来格鲁夫的同事约翰·杜尔为避免这个方法与德鲁克的MBO混淆,将其命名为OKR,OKR从此正式诞生.后来约翰把这套方法引入到谷歌,而真正让OKR火起来的是谷歌的风投合作伙伴瑞克·克劳,2013年他在网上发布了一段一个多小时的OKR视频,引爆了整个网络和企业界,从此OKR开始风靡全球。2013年底,OKR传入中国。

 

对于我们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如何通过OKRs思维细化设计的迭代优化和改版,结合实际工作的锻炼和思考,

我感觉具体可以拆分为以下 3 个方面 :

 

1. 定义设计目标,(年度目标、季度目标、阶段性目标)。

2. 关键成果,设计目标通过哪些关键成果来达成。

3. 行动方案,这些关键成果或数据,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完成。

 

 

a. 定义: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

方法,由英特尔公司原CEO安迪·格鲁夫发明。

 

 

b. 为什么使用OKRs工作法呢 ?

 

在日常的设计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会遇到以下的这些问题呢 ?

 

1:设计师,下班前回想一天工作时,感觉没有设计任务可以记。

2:团队设计师等开发工作人鱼,季度考核时,领导问你这个月,工作收获是什么时,你回想起来只是简单做了一些设计项目。

3:平时自己的目标太多,缺少产品设计的重点或创意点。

4:没有聚焦的产品设计目标和团队贡献感。

 

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路,是今天我们所提到的OKRs工作法,OKRs工作法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公司和团队的“目标”以及明确每个目标达成的可以衡量的“关键成果”。

 

OKRs工作法,可以在整个团队的工作项目中执行,产品设计的团队就可以明确工作的设计目标,集中精力去完成设计目标。

 

c. 如何去达成设计目标?

 

我们先确定团队的工作目标,确保团队成员的设计工作目标明确。每个人、每一天都聚焦到核心的设计目标上。

 

 

d. 设计目标的价值思考如下:

 

1. 明确产品设计优化的方向。

2. 有效的激励团队的设计成员。

3. 设计决策的认真思考和设计考核的思路等价值点。

 

 

e. 遵循设定目标的基本原则  ( SMART法则 ) :

 

1. 明确具体(Specific)

2. 可衡量性(Measurable)

3. 可实现性(Attainable)

4. 相关性(Relevant)

5. 时限性(Time bound)

 

 

f. 举个例子 

第一步:O(目标)

星期一,设计网站分享关于国际平面设计排版的设计文章。

KR1:文章正常推送文章,并且文章阅读量大于600000 。 
KR2:文章点赞数量大于3000 。

KR3:文章互动评论大于100 。

 

 

第二步:关键成果,设计目标通过哪些关键成果来达成。

 

制定关键成果的建议是:

1. 必须是设计师能有效达成的设计目标。

2. 设计思考要具有创新价值的。

3. 输出的设计结果是可衡量的。

4. 设计目标一般三个目标以内。

 

 

第三步:超强的执行力,从关键成果到 “执行力计划" , 关键成果确定后,就要围绕关键成果来分解设计任务,每项关键成果就会做出一系列的设计任务,将这些合理分配至每周或者每天中去执行设计任务。

 

超强执行力的原则:

1. 必须写明最后的截止时间;

2. 必须写好完成的百分比。

 

温馨提示:

关键结果转化为具体行动后,我们就需要定期进行复盘确保每天工作都聚焦在重要目标上,所做的事情都服务于

设计目标上,使用专一、专注、专心的做事思路;要想发现痛点,我们需要考虑用户、场景、问题、动机。

 

痛点是用户增长的第一要素,用户增长的第一步是找到用户痛点。场景是同理心,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发现用户的痛点,为用户提供正确的产品设计和解决方案。

 

做好产品设计体验,提升用户的活跃度的三个关键性动作: 

 

 

价值,引导,刺激 :

 

1. 产品设计的价值思考,首先要解决用户的痛点,产品的功能设计带给用户的好处和好用。

 

2. 帮助用户设计好功能模块,引导用户更好的使用产品。

 

3. 刺激点,首单减免、优惠价等奖励措施。信任背书,名人、大V等知名机构的影响力,触动用户愿意使用产品。

 

 

 

重点来了,我们具体看优秀的运营设计案例,站在营销的角度思考用户增长:

 

 

 

1. 700 元礼包等你领-运营设计活动的价值思考:

 

518-收益狂欢节,最高领取700元红包,时间限制在:5月8日到5月31日,领取红包,点击立即领取后,方可参与获得奖励。限制活动时间,提升用户的紧迫感。送518现金或120元京东卡和50元话费等68888的体验金,吸引

用户享受优惠的心理,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愉悦感和惊喜感,用户粘性、产品的营销设计价值得到大大的发挥,运营氛围和主视觉设计等,专业的品牌形象和主张,建立用户的信任感,设计创意能很好的驱动用户增长。

 

 

 

 

2. 天天领福利和15元快车券大派送的运营设计价值思考:

 

超级 9:30 的天天领福利和15元快车券大派送,首次借钱成果即可领取,这个是金融产品都有的一种营销策略,

降低用户的成本。这里先拿网商银行和滴滴金融的做任务-领福利活动为例子,因为网商银行的天天领福利运营设计和滴滴金融的15元快车券的运营活动做的很棒,做任务领福利、使用时间。还是滴滴金融的15元快车券的营销活动,低价优品,为滴水贷的引流等方面设计的都很合理,有利于用户去使用产品,参与运营活动,提升产品的

复购率和留存率。


 

 

 

3. 运营设计弹窗带给用户的价值和产品的价值,思考如下:

 

提升新用户的粘性价值和活跃度,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给予用户明确的优惠价格,提升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或

通过天天领红包的折扣券或会员狂欢周的运营设计活动,引导用户在平台上进行的第一笔消费,加深用户对产品的好印象。比较典型的就是天天领红包或会员狂欢周的夜宵红包的运营弹窗的设计。

 

 

 

 

4. 城市生活享乐季 , 吃喝玩乐买买买的H5运营活动的产品设计思考,如下图所示 :

 

招商银行,城市生活享乐季,吃喝玩乐买买买的活动,三重福利送给用户,通过优惠券、瓜分红包、两人同行,一人免单等活动,引导用户在产品中消费,提升用户的参与感,营销设计的场景感,主题明确,主视觉的美食和

商城券、红包、大礼盒等设计元素,运营氛围渲染的很好,底部招商银行的品牌设计记忆点,提升产品的粘性度和用户的留存率和转化率。

 

 

 

 

5. 支付宝-蚂蚁森林的社交化、游戏化的创新价值思考,如下图所示 :

 

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通过社交化、游戏化的创新,提升了用户的粘性度和留存率。

蚂蚁森林的用户每天步行、地铁支付、线上生活缴费等就能积累能量,当能量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我们就可以

种植一棵树,同时用户可以去偷好友的能量数值。蚂蚁森林的游戏,会促进用户打开支付宝的次数越来越多,提高了支付宝的打开率。同时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也会经常使用支付宝,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升了支付宝用户的

活跃度和留存率。

 

 

小结:H5 运营落地页的增长设计三要素:1. 做好产品设计的优质内容。2. 设计的价值表现。3. 产品设计的

体验感。运用好增长设计的三要素,我们可以更好的去服务好用户的体验设计感。

 

 

 

对数据增长的总结-以教育平台的案例分析-在线语言学习类教育平台“多邻国”(如下图所示)

1 .  优化打卡文案使学习效果更明显,提高1%的DAU。

2 .  推迟强制注册页面,提高20%的DAU。

3 .  优化推送文案,使用户平均留存时间,增加了三周。

4 .  上线徽章功能提高了2%的DAU,双周留存提高了2%,App内购买收入增加了5%。

5 .  引入打卡对赌功能,14天提高了5%,APP内购买增加了600%。

 

 

 

 

附加:用户增长思维的地图示例:

1. 确定增长指标,增长指标拆解,AARRR增长模型分析。

 

 

 

 

 

 

二 用户增长关键的数据指标,如下图 :

 

 

 

一 数据指标的定义是什么?

 

它是对当前业务有参考价值的统计数据,是通过对于业务需求的进一步抽象,并进行数据埋点后,加工出来的一套计算规则,并通过有效的方法论和数据可视化呈现,最终能够解释业务变化和用户行为。只有对当前业务有参考

价值的指标才可称作指标,同时要具备:可统计、可分析、可监测的特点。

 

产品中常见的数据及其表意:

分析一款产品,重点关注三项内容:用户、需求、数据。

 

 

 

我们可以从业务、产品、感知三个方向去强化产品:1. 业务方向:聚焦核心痛点业务。2. 产品方向:确定产品的

主线功能。3. 感知方向:强化产品的痛点感知。如下图所示。

 

 

以上三个方向都是指向用户的痛点,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痛点问题,抢占用户心智,形成强大的竞争壁垒和

增长势能,形成用户增长的优化点。

 

 

 

数据对体验设计师来说很重要,功能上线后,关注数据的变化来了解用户的心理变化,这个对比看用户反馈要客观的多。数据量化结合用户反馈,做好用户增长的体验设计优化。

 

1. 点击率

是指网站页面上某一内容被点击的次数与被显示次数之比,即clicks/views,它是一个百分比。反映了网页上某一内容的受关注程度,经常用来衡量广告的吸引程度。

 

意向率 :意向UV占曝光UV的比例,用户衡量运营活动/功能的导流能力。

 

 

 

 

 

 

 

 

 

2. 人均使用时长

在一段时间内,总活跃时长/总活跃用户数。娱乐游戏、社交等产品数值往往比较大,工具类产品数值比较低。

人均使用时长不一定越大越好,比如:内容类产品的人均使用时长较长,说明内容质量高,但是工具类产品如果

人均使用时长过长,反而代表产品使用效率低,用户学习成本较高,所以数据需要多角度灵活的去分析产品。

 

 

 

 

 

 

 

3. 留存率

互联网行业,用户在某段时间内开始使用产品,一定时间内,继续使用的用户,就是留存用户。(留存率=留存用户/新增用户*100%)。通常重点关注次日、3日、7日、30日即可,并观察留存率的衰减程度。留存率是判断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留存率高的产品,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看好。

 

留存率的计算:

 

7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的用户中,在注册的第7天还有登陆的用户数/第一天新增的总用户数;这个时间段内,用户通常会经历一个完整的产品体验周期,如果这个阶段用户能够留下来继续使用,很有可能成为产品的忠实用户;

 

次日留存率:当天新增的用户中,在注册的第2天还登陆的用户数/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

 

月留存率:即某一统计时段新增用户在第30天再次成功启动该应用的比例。通常移动端产品的迭代周期为2~4周为一个版本,所以月留存率能够反映出一个版本的用户留存情况,版本的更新,会影响部分产品的体验,所以通过

对比月留存率能判断出每个版本的更新对用户的影响,从而定位到设计问题进行优化点设计。

 

 

 

 

 

 

 

4. 活跃用户数

产品活跃度一般分为日活(DAU)、月活(MAU)、周活(WAU),产品活跃用户是需要达到某一个指标,比如内容类

产品,阅读了一篇文章或电商类产品用户完成3次页面跳转,都可以算作是一个活跃指标。

 

提高新用户的活跃度,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给予用户最初的引导以及简化功能路径,降低新用户的使用难度,或者说通过一些优惠或者卡券引导用户在平台进行第一笔消费,加深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印象。

 

 

 

 

 

5. 转化率

是完成转化目标的用户占总体用户的比例,注册、下单、登录、复购,都可以用转化率来进行量化,根据产品不同阶段来定义不同的转化率指标,转化率是互联网产品的增长的重要因素。

 

转化率=产生购买行为的客户人数/所有到达店铺的访客人数*100%

 

 

 

 

小结:各属性的产品更看中那些数据 ?

 

 

业务型产品:一般和 意向UV、CTR 点击率、跳出率、意向UV访购率 有关。

 

内容型产品:一般和 用户的停留时长、功能 CVR转化率 、跳出率 有关。

 

社交型产品:一般和 次日留存率、用户互动和使用时长、CTR 点击率 有关。

 

工具型产品:一般和 用户的活跃度高、次月留存率、用户使用时长、核心转化率 有关。

 

电商型产品:一般和 GMV成交总额、下单量、DAU 日活跃用户数、核心转化率 有关。

 

游戏类产品:一般和 玩家的付费率与ARPU值、用户使用时长、核心转化率 有关。

 

 

 

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每个阶段的工作权重和数据关注点都会有所区别。

 

 

 

我们分析一下产品的增长思路:科学提升数据的方式,控制变量。

 

1、初创期

初创期的重点在于验证产品的核心价值,通过某种产品或服务可以为特定的人群解决某个问题。

在产品初期,快速验证痛点和需求的方法被称为MVP(Miumum Viable Product),这里的MVP不是指最有价值的球员,而是最小可行性产品的缩写。

 

MVP是埃里克.莱斯( Eric Ries )在他的《精益创业》一书中关于精益创业的核心理念和思想。MVP是指用最快、最简明的方法开发初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但MVP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过程,是由开发、测量、迭代三个环节形成的循环,即最小产品开发、产品验证、产品调整不断循环,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产品的可行性,重视用户的质量很关键。

 

 

2、成长期

该阶段的产品已经能够解决用户的基本诉求了,所以将侧重点关注在用户的生命周期的管理,提升拉新和留存率。

 

 

3、成熟期

成熟期的产品,不再做整体的页面优化,而是一次只改一个内容模块的设计优化设计,或者只改一个元素的优化或颜色修改,或者只修改图标样式,团队内讨论和设计专家走查,思考那个颜色受用户欢迎;图标的设计风格符合用户的审美心理等。

 

第二轮优化,经过AB测试,页面的转化率就可以对比出来,最终选择转化率高的设计方案就好。

 

把AB测试作为一个测试设计方案数据提升的方法之一。

 

在产品的成熟期,设计师一般尽量做细节上的优化。看一次的结果,对数据影响不会太大,但是累计起来就非常惊人的。这就意味着必须经过长期的AB测试,才能测试产品迭代优化的数据洞察,多次优化后我们可以得到累积的效果,做到设计的量化。

 

下面几个案例来自《增长黑客实战》

Google 从2004~2007年历时3年逐步构建并建立了一套强大的内部AB测试系统,每个月会执行几百甚至上千次试验,小到将公司移动几个像素,广告上背景颜色序列稍作改变,大到对某个新产品反馈作出评断并决定去留。仅2010年,Google就进行了8000多次AB测试和将近3000次灰度测试。

 

亚马逊对AB测试的偏执,更是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甚至被赋予“AB测试公司”。不仅公司自行研发了AB测试系统,允许员工将网页拆分成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和测量,就连办公室桌子的摆放角度,都要通过AB测试来决定。

 

所以,高价值的公司不仅在科技创新、用户价值、商业变现等方面表现突出,更重要的是他们利用数据思维去衡量每一个微小的改变,积累多了,最终大幅度提升产品设计价值。这对于追求科学严谨的成熟期来说至关重要。

 

 

4、衰退期

关注用户流失后的产品,分析竞品的商业模式和功能,同时监测流失的速度,拓展产品边界,寻找新的切入点。

 

 

小结:

 

1. 通过标准的设计流程和专家设计走查等思路,帮助我们学会用科学的方式,量化设计细节并提升设计效果。

 

2. 通过发现用户新的痛点,突破产品的生命周期,找到产品增长的第二曲线,实现产品的持续增长。

 

 

 

 

 

三  AARRR增长模型和用户增长案例分析

 

 

在《增长黑客》中,提出了AARRR的用户增长模型,将增长分为5个阶段:获取、互动、留存、变现、传播。通过递进式的引导,实现持续的增长闭环。设计师可以基于这个模型,探索设计在增长各阶段的作用。

 

 

 

 

用户增长的案例分析 :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用户增长的产品设计案例,与用户增长模型有关 :

 

a. 微信读书-无限卡为案例思考,如下图所示。

 

1. 每天限量派送7天无限卡

 

微信读书无限卡活动。同时面向老用户和新用户,老用户默认领取3天无限卡,分享到朋友圈后才能获得剩余的4天无限卡。新用户通过老用户的分享,注册后即可获得7天的无限卡。

 

这就充分利用了影响力 “互惠”、“喜好”、“稀缺性价值” 三要素。

 

“互惠” 微信读书,会给予用户无门槛,赠送3天无限卡,然后再要求老用户分享即可再获得4天,利用先让利再要求用户进行操作的态度,老用户内心非常愿意分享微信读书的无限卡。

 

“喜好” 是因为老用户分享出去,新用户因为老朋友的分享,生活情感上的一致性思维,更容易接受微信读书这个阅读性产品,同时可以领取微信读书的无限卡。

 

“稀缺性价值” 微信阅读很少做全场无限阅读的权益,我们可以购买微信读书的 Vip服务,看老用户,这个无限卡就是稀缺性价值,更愿意为稀缺性的权益而分享给好友。

 

 

2. 组队抽取无限卡

 

无限卡活动投放在微信读书的-用户重点关注的模块,每周成功组成5人队伍,就可以获抽奖机会,奖品是1、3、5、7、30、365天、终身无限卡会员,队伍中有了新用户,我们才能抽取终身大奖-无限卡活动。

 

组队抽奖活动依托终身无限卡这个“稀缺”资源,要求老用户每次组队都要拉新用户,老用户为了平台资源,一般会每周主动寻找 1 名新用户来组队,争取获得抽终身无限卡的读书权限。

 

对于新用户,“互惠”和“社会认同”会起到参与的价值,新用户参与这个活动,也能免费获得1天的无限卡会员;我们看到好朋友参与读书活动,我们也会想参与组队读书的无限卡活动。

 

 

 

b.  拼多多的增长案例分析

 

增长原因

首先,说明这个产品的核心模块,再分析拼多多是如何一步步引导用户注册、留存和传播的。

 

用户的裂变或分享

例如:天天半价购、好友互动等运营活动,为了做好营销设计而做的一些增长功能。

 

拼多多解决了用户两个问题

1. 商品价格低。2. 购买、支付方便快捷。 

 

天天半价购有 2 种运营形式,H5运营图展示和运营弹窗设计

第 1 种,天天半价购的流程,选择商品-半价拼单-团成开奖-每团必中。拼团后,马上就可以半价购物使用。新人首次发起半价团,中奖率高达99%哦~这个设计即可引导新用户马上下单消费,也实现新用户分享拉新的目标。

 

第 2 种,天天半价购这个活动,每团手气最佳获得商品,其余人立即退款,并送优惠券。而好友拼单=邀请新用户下单。

 

小结:用户为了实现某个目标,邀请好友帮助完成某项任务,从而影响更多的潜在用户,达到传播和裂变的目标。

 

 

 


文章来源:tob.design     作者:峻溪POINTV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关于卡片设计的分析与思考

分享达人

卡片是APP常见的设计形式,它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因此需要根据场景和内容确定展现形式。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卡片设计展开分析。

卡片是移动端产品常见的设计形式,广泛用在各类产品和场景中。卡片自带分割属性,让它成为了页面布局中的利器。但是卡片也并不是万能的,分割带来的间距影响了阅读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同时也会增加整个页面的长度,因此需要根据场景和内容确定展现形式。


一、常见的卡片形式


在移动端产品中,承载着图片、文字等内容的矩形区块,就是我们所说的卡片。根据展现形式,卡片基本可以分为3大类。


undefined


1、边距卡片


边距卡片在页面设计中应用更加广泛,通常采用带圆角形式,利用阴影以及四周的边距形成页面留白,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存在感”,同时增加了页面的层次感,让页面更加灵动。


undefined


2. 悬浮卡片


悬浮卡片主要用于功能集合或者页面内容扩展场景,目的是提升页面的操作效率。例如微信聊天界面下拉出现的小程序卡片,高德地图首页卡片,或者iOS系统随时可以调用的系统控制卡片和消息卡片。


undefined


3. 通栏卡片


通栏卡片只保留上下边距,通常不会增加阴影,边框线等样式。主要用于页面内容分组,提升内容的可识别性。


undefined


二、卡片设计价值分析


卡片可以通过边框线、阴影、背景色等特征形成独立内容结构,通过边距与其他内容区分,从而形成其独有的设计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更加清晰的页面结构


相较于无边框设计或者分割线布局,卡片可以进行信息归纳组合,划分出更加清晰的组织结构,实现复杂内容的简化处理。


例如“我的淘宝”页面,在老版本中采用了通栏卡片,整个页面信息结构已经比较清晰了。但是随着页面内容的增多,在新版本中页面内容全部采用了边距卡片的形式,并且融合了横版卡片和竖版卡片两种方式,增强了内容的独立性,层级更加清晰。


undefined


同时边距卡片形式有利于场景的拓展,例如“我的淘宝”频道在618期间,插入了618活动楼层,在视觉表现上毫无违和感。


undefined


2. 重点信息突出展示


卡片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边界塑造出来的整体性。一方面可以让用户感知到内容的归属层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卡片背景色,加强用户对内容的感知。


例如网易严选、天猫会员店的开卡福利,都采用了更加鲜亮的背景色,相对其他模块更加突出,能够快速抓住用户注意力。


undefined


3. 多层嵌套提高空间利用率


卡片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集合容器,具有XYZ三个方向的内容扩展和叠加特性,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由于移动端页面设计主要为纵向的信息流,通常卡片主要为X方向的交互操作,例如左右滑动等。Y方向主要为“点击”操作实现卡片内容的扩展,避免与纵向的滑动手势操作产生冲突。


undefined


Z轴方向主要是内容叠加展示,用户只能看到一个卡片内容,完成一个卡片操作后,才能查看下方的卡片内容。


例如知乎中“回答问题”中的卡片设计。用户除了按钮操作,可以左右滑动快速忽略卡片内容。交互方式简单有趣,可以带给用户比较强烈的挑选快感,不过卡片内容挑选是一次性的,如果用户选择忽略或者放弃卡片后,内容是无法再次查看的。


因此理论上讲,Z轴的交互形式可以叠加无数的的卡片内容,扩展性更强。但是不可逆的操作方式,需要考虑到对产品目标的影响。


4. 更加灵活的交互方式


卡片作为独立的模块,可以融入各种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的操作。


例如今日头条中的信息卡片,集合了转发、评论、点赞等操作功能。此外卡片本身也可以增加交互操作,例如微信中卡片左滑和长按,可以激活级联操作选项。


undefined


卡片内容也支持多种展现方式,能够主动为用户呈现更多的信息,引导用户关注。例如商品横向和纵向的自动滚动、放大展示等。


undefined


App Store 中的“今日”频道中的卡片,点击可以直接显示APP详细信息,相比页面跳转方式,给用户带来了更加自然的交互体验。


undefined


三、卡片主要的应用方法


1、规范化应用


为了保持整个产品界面一致性,在各个页面中都需要遵循统一的设计规范。我们看到京东版本中,在“我的”频道页面,卡片设计采用了通栏圆角式设计,与搜索结果页样式保持一致。


undefined


2. 提升视觉体验


卡片设计会影响到页面整体的信息层级以及视觉动线变化。


例如通过支付宝首页改版前后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改版后,金刚区去除了白色背景,提升了icon在整个页面中的视觉层级,从而强化了用户对新增功能的感知。


原来的通栏卡片变成了边距卡片,整个页面层级更加清晰,用户对界面内容定位更加准确,减轻了用户在浏览过程中的认知负担。


undefined


3. 形式跟随内容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我们如何判断是否要采用卡片形式,以及采用何种卡片形式呢?


除了遵守系统设计规范外,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形式跟随内容”。


卡片受到形式、尺寸所限,通常只是作为页面组成元素,承载功能入口的作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卡片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需要依据内容和目标定位来确定表现形式。


我们可以大概总结下主要的形式:

  • 列表式卡片列表式卡片通常用在设置页面或者“我的”页面,主要采用通栏卡片形式。内容大多采用“icon+功能名称“的列表方式。主要目的是引导用户定位功能入口,辅助展示内容状态即可,不需要承载更多的信息。

  • 九宫格卡片九宫格卡片同样采用“icon+功能名称”的形式,通常用在功能数量不多的场景,相比较列表式卡片,信息可读性更强,更容易识别。


undefined


4. 单一列表卡片


该类型卡片并不多见,高度尺寸较小,主要以标题来吸引用户。为了增强用户的感知,通常会出现在页面中识别性较高的位置。


undefined


例如喜马拉雅“私人FM”的入口卡片。为什么不采用更有吸引力的展现方式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内容所决定的。

私人FM栏目中内容并不固定,通常是自媒体的内容集合,类似于榜单,无法保证每条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所以仅仅作为入口推广给用户。而喜马拉雅中的音频更多的是主题性的内容合集。


例如下方的“猜你喜欢”中内容,图片和标题都可以给用户明确的内容引导,所以更容易吸引用户,因此需要优先保证该栏目内容的露出。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放在金刚区呢?可能是因为金刚区内容有限,也可能是激发内容生产者的积极性,采用了引导性更强的展现形式。


同样近期支付宝“财富”频道中上线了直播卡片,也采用了单一列表卡片的形式。所以单一列表卡片形式,适合于既希望增加一定的内容曝光,又不会影响核心内容的露出场景。


5. 内容型卡片


内容型卡片包含的信息形式更加多样化,例如文本、图片、动图、视频等,承载的信息量更大。


最为典型的就是今日头条、微博等资讯社交产品,既需要为用户营造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又不能让用户在大量的内容中迷失了方向。因此这类产品主要采用通栏卡片,在内容呈现和浏览体验中做到平衡。


undefined


四、卡片设计注意事项


1、避免太多层级嵌套


虽然卡片中可以嵌套多个层级的内容,但是为了保证内容展示和浏览体验,需要避免太多内容的嵌套组合。特别是单个卡片中,避免多个卡片并排展示,造成内容展示过于碎片化,增加用户的浏览负担。


2. 造成纵向空间浪费


由于卡片必须要增加上下间距形成独立空间,会导致页面的长度增加。因此对于内容结构相似的模块,如非必须,不要盲目采用卡片形式。


例如通讯录,微信朋友圈、商品搜索列表页面等,采用了简单的分割线进行内容区分。既避免了页面空间的浪费,又提高了用户的浏览效率。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子牧先生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表里不一”的设计资产

分享达人

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 Ant Design 的设计资产「列表」。它是企业级产品页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会用到它。

随着企业级产品复杂业务场景的增量,Ant Design 的列表覆盖度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很多设计师说现有的组件和交互模式无法满足他们的业务场景,导致他们需要重新设计列表,带来了额外的设计和开发成本,同时对于全域产品的体验一致性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决定一探究竟,去看看列表的底层基因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如何提高通用性和覆盖度。


表格、列表、卡片列表的区别

在研究列表之前,我们首先将表格、列表、卡片列表这三个资产,从用户的交互行为、使用场景、资产结构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做了明确的定义和区分,避免后期在使用过程中的概念混淆。


 (1)表格的定义

表格通常是以矩阵式布局呈现,强调信息的浏览性,趋向于展示多而复杂的数据。数据按照矩阵布局对齐,方便横纵浏览以及研究数据之间的关系。

(2)列表的定义

列表通常以线性结构呈现,能交互式地展示众多数据结构相同的条目,且扩展性强。通过列表,用户更容易纵向扫读来获取宏观信息,横向浏览来了解单个条目的细节信息并进行相关操作。

(3)卡片式列表的定义

卡片列表通常以网格布局呈现,用于承载数据间相互独立的信息,扩展性大且个性化强。通过卡片列表,用户会更聚焦于单个卡片的概览内容,且很少会进行卡片间的数据对比,而是对单个卡片的数据信息进行查阅,并决定是否进行操作。


列表的构成

在清楚的定义了什么是列表之后,我们开始去思考一个列表的底层结构到底会是什么样?经过几轮的讨论和试错,我们得到了如上图所示三层结构,它们分别是容器层、容器功能层、内容层。


  • 容器层:容器层像一个盒子,它的大小、形状决定了这个容器承载内容的体量,因此我们将列表的容器层默认值定义为一个宽1184px,高为44px的矩形。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其高度和宽度。

  • 容器功能层:容器功能层象一个盒子的手提带,用户只要提起这个带子,整个盒子就会被拎起来。也就是说,这个容器功能层是整个列表的全局操作。

  • 内容层:内容层像放入盒子里的各种物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这个盒子里填满各种东西,并在盒子外面贴上一些标签,来告知盒子里都有些什么,当用户需要查看具体的东西时,就可以打开这个盒子。


通过三个层次的划分,我们可以清晰的定义每个层次的内容及具体的职能是什么,这有利于我们后期面对复杂业务场景和海量信息内容时,可以更好的去归纳和组织信息的呈现,于此同时高度结构化的组织形式也是保持资产内在一致性的关键要素。


模式化设计方法 — 元素穷举

在列表的构成中,我们清晰的定义了列表的底层结构以及其对应的职能,到目前为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空盒子。当然,仅有这样一个空盒子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我们要在这个有边界的空盒子里合理的规划物件的收纳,以及思考对这个盒子,用户会有哪些操作诉求。因此,我们有了许多新的疑问,例如:

  • 企业级产品通常都会在这个列表中放些什么内容呢?

  • 这些内容是否可以能被抽离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展示形式呢?

  •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组织这些内容,提升用户的阅读和操作体验的同时更好的解决通用性和覆盖率的问题呢?


为了解决这些疑惑,我们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最终总结了一个新方法:Ant Design 模式化设计 — 元素穷举。(关于 Ant Design 模式化设计方法详情,请查看此处。)


 

如上图所示,在元素穷举之前,首先我们尝试思考了一个问题:当用户看到一个列表时,它的浏览顺序和阅读习惯会时什么样子的。通过分析发现,在信息浏览的场景中,通常人们会以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信息的浏览。于此同时,人们在获取信息时,更习惯于先了解信息概要,再查看细节,最后作出判断或决策。那么,基于以上两个维度的分析,我们尝试将单个列表条目的内容层进行区块的划分,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区域:主题区、关键信息区、操作区。

  • 主题区:主要呈现的是一些信息概览,包括标题、时间、备注等信息,用户看到这里就可以快速的对当前列表产生信息的认知。

  • 关键信息区:该区是对列表中详情数据的高度提炼,主要呈现一些关键信息,帮助用户对列表内容进行知悉,辅助其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决策与操作。

  • 操作区:基于业务的需求,放置相关的操作按钮,从而达到产品的运作和流转。

 


在完成区块的划分和具体的职能之后,我们开始思考,每个区域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元素才能够更好更直接的展示列表信息,在此期间,我们例遍了上百个列表页面,并开展了一次脑爆会,对每个区域的内容进行了元素的穷举。

 

如上图所示,我们在上百个页面中梳理并抽取了每个区域可能出现的元素,并整理出一些通用性强,覆盖率高的元素进行组件化。保证后期设计师在结合不同场景使用时的拼装和灵活替换。此外,三个区的元素都有各自明显的特征性,例如在主题区中的元素更加简练、概括和基础。而在关键信息区,展示的元素相对更加丰富,如我们会通过 Mini Chart 来向用户展示一些数据信息,通过进度条来向用户展示数据处理进度,通过标签来向用户呈现数据的分类或重要程度等。在操作区,我们也设定了一些展示规则,例如纯字段的展示、图标的展示以及弱化操作的展示方式等等。

 

梳理完内容层的信息之后,我们也对容器功能层结合业务场景,进行了穷举,赋予了四个常用功能,分别是:排序、勾选、展开和置顶。如上图所示,我们将对条目容器全局性的操作放在了条目的最前面,这有利于对多个条目进行批量操作,于此同时也和尾部的业务操作做一个显著的区分。

基于元素穷举的方法,我们系统全面的梳理了列表在内容层和容器功能层的底层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自由搭配组合,就可以生长出基于业务场景下的不同列表。他们有着相同的底层逻辑和规则,却有着不同的外在视觉和功能。


列表的布局及交互规则

(1)内容层的布局规则

通过元素穷举的方法,我们更清晰的梳理了不同区块可能出现的视觉元素和信息内容,更合理的排布了整体的信息展示顺序。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内容层的覆盖度问题。但是,我们发现,除了内容层的样式以外,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需要将单个条目分为3个区域。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排布规则,详细的说明内容层三个区域搭配的具体规则,如下图所示。

 

动态演绎

 

(2)容器功能层的布局规则

为了保证这四个功能的摆放不影响主题区的信息展示,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间距规则,保证在四个功能都存在的场景下,有一个较优的展示方案。具体内容如下动态演示图。

 

列表的视觉案例

根据以上的交互规则和相关的组件元素,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进行拼装优化。如下图所示,动态演绎中展示了单行条目的一些规则变化。你可以添加图标、添加Tag;在关键信息区你可以增加进度条等。

 

当你需要展示的信息较多时,可以对容器层的高度进行扩展,变成双行甚至是多行。如下图所示,动态演绎图中展示了两行的列表是如何展示数据的。

 

单行列表的展示样式,如下图所示。

 

 

总结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可以理解“表里不一”的概念了。所谓的“表”是指在UI层面的视觉元素表现,我们通过元素穷举的方式,来抽离通用性强、覆盖率高的元素,将这些元素设计成一个个的UI组件,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场景自由拼装组合,得到一个幻化万千的的外表。

所谓的“里”指的是资产的内在结构和交互规则,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是一个设计公式,其包括了对列表的区块划分、间距规则、响应式规则等。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制定自己的资产规则,从而保证产品的内在体验一致性,交互一致性,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和试错成本。目前整套规则和资产已经在蚂蚁内部的企业级产品开始推行使用了半年,整理来看,设计师通过以上的规则以及相关组件的自由搭配组合,业务场景的覆盖率能够达到80%以上,大大提升了设计的效率,于此同时,结构化的交互逻辑和标准化的组件与开发形成了精准的同步,提升了研发效能,从而促进整个产品研发效率的提升。

最后,感谢你的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这篇文章,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我们非常期待设计师体验和使用Ant Design 4.0 的设计资产,同时也能全面了解这些资产背后我们的思考和一些小经验。当你发现我们的设计资产无法满足你的业务场景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和步骤,创造属于你们团队自己的设计资产。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Ant_Design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信息组织策略-言之有序

分享达人

信息组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各式各样的信息是如何被组织编排到一起,又是以何种方式把信息呈现给用户呢?

全文阅读约 5 分钟, 主要分享 Ant Design 在页面信息组织策略上的探索思路。

 

人们是如何组织信息的?

在 Ant Design 的界面设计中,会包含大量的信息组织和编排工作,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     一个详情页面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

·     什么样的信息应该放在卡片里,什么样的信息应该平铺显示?

·     一个页面内的信息该怎么让用户快速找到重点?

·     ···

 

信息组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商场里的楼层导航、机场车站的标志指引、餐桌上的菜单、手机里的通讯录等等,各式各样的信息是如何被组织编排到一起,又是以何种方式把信息呈现给用户呢?

在解答这些关于页面设计的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生活中的小案例:

 

动线设计

逛过宜家的人,应该会注意到宜家类似迷宫的动线设计,这种动线设计能够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逛完商场的各个角落。踏入宜家门口时,就会被一条隐形“向导”默默地引导着向前走:一条曲折宛转的主线依次引导至客厅家具、客厅储物室、卧室、书房等各个主区域,直到一个不落地走完才抵达出口。但在这个主线之外,为了确保一些消费者在购物中,能够快速离开或快速去往感兴趣的区域,每个主区域间都有一些较隐蔽的捷径作为辅动线。

 

这种动线设计一方面能够把所有商品按照路径有效的串联起来,另一方面又能让消费者不知不觉的沿着这个路径去了解商品。

 

商品布局

动线布局是宜家的隐形骨架,而真正让宜家卖场丰富起来的,还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宜家的卖场和大部分零售卖场不一样,它不会把同类型产品进行大集合,而是根据人们的正常生活场景来分类,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同一区域组合陈设,构成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一方面能达到对各个商品功能的完美诠释,另一方面,一个产品尽量不会重复出现,尽可能减少商品展示的复杂性。

 

在整体商品布局上,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第一,在居家体验中心,样板间的陈列顺序完全是按照消费者回家后的场景而布置:客厅、餐厅、厨房、书房、卧室、卫生间......,第二,在家居用品中心,则会根据消费者在家的日常起居行为进行摆放:做饭、休息、读书、收纳......

 

现实生活中的这些例子,对我们的界面信息组织有什么启发呢?

 

关于动线和布局的思考

在宜家的案例中,关于动线,映射到人的行为上,有一个比较专业的概念叫做“流”(flow)。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的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对“流”的定义: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到某个活动中时,会对周边干扰视而不见,这种状态被称为“流”。宜家的动线设计很好的营造了这种状态,让消费者完全沉浸于商品浏览,并且尽量不去打断这种行为流。

 

经过研究发现,构成“流”的行为动作,其前后必然存在某种连续性或者关联性,例如回家的行为动线,日常起居的行为关联等。这个概念在界面设计中依然适用,很多界面设计都在有意无意的去创造“流”的状态,带给你用户沉浸式体验,例如各类短视频应用会根据用户浏览习惯推荐相关联的视频内容,让用户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关于商品布局,映射到信息组织上,《韦氏大词典》 中提到一个词“编配”(orchestration),对应的解释为“和谐的组织”。这个词能比较好的表达信息组织的含义,宜家的商品和谐的组织构成一个场景,它向消费者传递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的功用性,更是在传递一种搭配建议或者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商品组织方式能非常有效的降低消费者对信息筛选的复杂程度。而在界面设计上,表单页的和谐组织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信息录入,详情页的和谐组织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一个描述对象......

 

各种各样的信息总能以某种关系组织到一起,而如何根据这种流为用户去组织和呈现信息呢?

 

“流”的本质其实是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的行为动作串联,而“编配”的目的则是为了降低串联信息呈现的复杂程度。有了这两个基础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做一个初步假定:所有的信息是否都可以通过关联性和复杂度来进行组织编排?针对着这两个维度,我们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和验证,并得到基本定义:

·     信息复杂度:信息量的大小,包括种类、数量等。

·     信息关联性:信息之间的潜在关联或者相互影响。


我们设想,这两个维度能否运用到界面设计上的信息组织呢?


页面信息的组织方式

信息关联性

界面信息之间的潜在关联或者相互影响,通常体现在「逻辑关联」和「视觉关联」两个层面。


逻辑关联

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事件中的所有信息之间的关系,在界面设计中,无论什么样的信息,总能以某种方式进行分类和编排在一起,例如手机通讯录中的人名,可以按照字母顺序从 a 到 z 进行排列,电商网站的商品导航会根据类别进行分组,待办事项可以根据时间进行排序等。

 

如何找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呢?

被称之为信息架构之父的 Richard saul wurman 在《信息焦虑》一书中将信息组织方式用“五顶帽架”来概括:

·     地点(Location)

·     字母(Alphabet)

·     时间(Time)

·     类别(Category)

·     层级(Hierarchy)

简称LATCH。这五种方式基本可以涵盖所有的信息组织策略,信息是无限的,但是信息组织方式却是有限的。

 

视觉关联

任何一个界面呈现给用户的时候,用户都会下意识的去判断界面上什么信息是最重要的,接着会去关注这些信息都有什么关联,因此,除了按照逻辑去组织信息之外,还应该合理的去呈现信息的视觉层级关系。

 

视觉层级关系有几种常见的区分方式:

·     强调:使用基本视觉元素(颜色、形状、大小等)区分层级

·     亲密性:位置接近的元素通常是有关系的,而且位置越近,关系越强

·     图胜于言:视觉符号和对象关联,例如:齿轮或扳手=设置,垃圾桶=删除

·     浏览顺序:根据浏览顺序,从左到右(部分地区)或从上到下信息重要程度依次减弱

·     ···

 

如何验证界面元素的视觉关联性是否合理呢?

 

眯眼测试

《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 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为了确保界面视觉信息有效的拉开层次关系,图形设计师经常会用到一个方法“眯眼测试”(squint test)。闭上一只眼睛,眯着另外一只眼睛看屏幕,看看哪些元素突出,哪些元素模糊,哪些元素看上去成组,哪些元素看上去零散。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总能够发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布局和构成问题。

 

信息复杂度

通常以信息量的大小或样式多少来衡量,这两个维度实际决定了信息的浏览时长。例如一个详情页面内都是纯文本信息,但是信息量较大(超过三屏),则认为这个页面的复杂度较高,或者一个详情页面内同时包括文本、表格、代码展示、图表等元素,也会认为这个页面的复杂度较高。

信息的复杂度和关联性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维度,根据关联性去组织信息,本身就是为了降低信息呈现出的复杂程度。而对复杂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把信息呈现给用户。

 

页面信息组织实践 - 详情页设计

具体到界面设计层面,信息体量大、复杂度高常常是中后台界面设计的难题之一。以详情页为例,详情页内的信息该如何合理的组织信息并有效的传达给用户呢?

 

根据关联性和复杂度的概念,我们抽象出一个简单的「复杂度模型」,用来判断信息复杂程度和关联性对页面结构的影响。

 

横坐标表示页面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纵坐标表示信息的复杂程度,两者交叉组成的色块代表不同的信息等级。靠近原点最浅的色块,代表复杂程度低且关联性强的内容,例如一段纯文本的产品描述信息;远离原点颜色最深的色块,代表复杂程度高且相互独立的信息,例如一个发布流程中的集成测、预发环境测试、灰度测试、上线等各个阶段信息展示。

 

与之对应的,我们对信息展示方式也进行了维度划分,用来解决在复杂的企业级产品界面设计中,何时使用卡片区分,何时拆分为 tab 等布局问题。

 

根据承载信息复杂程度的不同,我们对容器组件也进行复杂度划分,用来解决在不同页面布局中,不同类型的信息用何种方式呈现的问题。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设计者在决策布局组件时,有章可循。最终让用户感知,当用户来到一个页面时,即可对页面的信息量、信息的搜寻方式有统一的预期。我们尝试将复杂度和关联性模型在界面布局中落地:

 

关于以上的模型在实际设计中该如何操作,这里提供一个推荐步骤可以参考:

·     「复杂度判断」明确设计对象信息量的大小

·     「关联性判断」判断各个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并合理分组

·     「组件选择」选择合适的容器组件来呈现信息

·     「模板选择」选择合适的页面模板,组织编排信息

·     「眯眼测试」检查整体布局是否合理(仅参考)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Ant_Design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被惯性思维牢笼禁锢的产品色彩“方法”

分享达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某家餐厅销量一直不太好,老板究其原因也没有查明白到底是为啥,明明选址在闹市区,价格也很实惠,就是卖不出去;后来老板请了个“大师”帮忙一探究竟,大师说你家盘子颜色不行,换成橙色保准牛X;老板立马认购了一批橙色盘子,从那以后以后这家餐厅火爆了,王境泽都觉着香的不行…

听完这个故事,自此我幼小的心灵里把橙色和食欲划了等号。这个烙印直到我从业前几年还一直这么觉着。同时间段,在9年义务教育的美术课本上,我得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对色彩这门学问的细致输入,了解到了各种颜色对应的含义与情绪:

这种色彩与情绪的映射关系在我的脑袋里根深蒂固 / 无法磨灭,直到有那么一场面试或者汇报,面试官/老板问我,“为什么你要选择这个颜色作为品牌色呢?”

面对着一手塑造出来的社交应用,我解释到:“因为红色代表着热闹,这个颜色会赋予这款产品热闹的氛围”。坦诚的讲,这个解释自信但空洞,颜色本身并无好坏和指向,只看你用在了什么地方,不讲究场景就别轻易定性。

这也侧面反映出来惯性思维的不断吞噬着你我的思路,过往的“经验”可以让人习以为常,也可以让人尴尬不已,取决于是否洞察的到。如果抛弃惯性思维,到底如何去定义一款产品的主色呢?


STEP 1

说实话选取一个颜色作为品牌色是一个战略决策过程,一般来说行业里一定存在一种主流颜色,像旅游行业的携程/去哪儿和途牛,还有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行业通常是喜庆的大红大橙。

显而易见基于这个逻辑下,有3个做法,一条路是顺势而为,一条是逆向而去,还有一条是另辟蹊径。这块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并不是设计师可以决定的,需要结合整个业务的方向去判断;在旅游行业里马蜂窝选择了逆向而去,在直播行业里抖音就选择了另辟蹊径。

我们试着揣测下抖音和马蜂窝的想法,在产品的定位和策略的打法上,他们更注重的是差异化,走反方向的路突出品牌,试图在用户的心里站得住。通过这个例子你或许会发现,黑色未必死气沉沉,ta也可以色彩斑斓;黄色未必只象征尊贵,ta也可以代表青春和希望;颜色没有偏向,只看使用在什么场景上。

主色的选择更需要贴合业务战略的发展,也更多的偏向于主观。给业务提供思路和方向,判断不好业务方向的时候,多提供思路帮助其更好的匹配颜色。


STEP 2

以往的面试里,我这种好事的面试官就特别喜欢问侯选人一个问题:“一个色相里有那么多色号,为什么你定了这个色号作为品牌色?”大部分候选人乍一听都是面露难色,心里大概想着这人是个傻X吧,能问这种问题,哈哈哈哈哈哈;废话不多说,我来简单分享下我的方法:

首先以黑白两色(#000000-#FFFFFF)作为起始点设置10个梯度,然后把第一个模块定义的色相扔进去,只需要调整HSB中的H就可以,这样一顿操作下来你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色彩序列:

第二步,基于序列主观调整下颜色,确定主色的同时确保其在黑白2种背景上对比度大于4.5:1(wcag色彩可用性标准),理论上来讲梯度中间是最合适的,饱和和亮度足够就可以。

上图是我用到的色彩可用性测试工具-color review(https://color.review/)


STEP 3

当你准备好了以上所有工作,最后一步就是拓展色系了;这里采用负能量补给站小商店的品牌色“叛逆橙” #FF774A(H15 S71 B100) 作为主色并结合下google的方法开始拓展色系。

首先 - 确认同色系辅助色:我们将主色的色相加减 30° (谷歌是以10为梯度,但色相变化不大,为了效果我们以3倍作为最小单位)获得2个新颜色,即同色系辅助色。

其次 - 确认对比色辅助色,将主色的色相加上 180° 获得其互补色,即对比色系辅助色。为了和主色的类似色对应,取互补色的同类色(色相加减 15°)和类似色(色相加减 30°)。从中选取需要的颜色作为最终的对比色系辅助色。

根据色彩需求取同类色2和类似色1作为最终的对比色系辅助色,这样,我们得到了主色和四个辅助色;同理你可以推理出无色彩倾向的中性色系(这里就不展开赘述)。

最后你可以通过编码的方式,赋予每个颜色一个token(密钥),方便团队的配合和使用。

以上就是我在选取色彩的大概思路,市面上也有很多讲颜色的好文,分享大家去找找。


总结一下

随着工作经验/时长的不多增加,我们往往会对事物的存在习以为常,思维的惯性会困住我们追根溯源的想法,但需求和场景是千变万化的,所有的方法也都针对的是通用场景,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未必适用你当下的处境;试着在熟悉的环境用敏锐的洞察和科学的方法突围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文章来源:UI中国   作者:负能量补给站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那些很熟悉但又不知怎么用的设计法则:80/20法则

前端达人

在理解了80/20法则后,我们可以将此法则广泛的适用于各个场景中,如下:

  • 分析数据,确定20%的核心功能。
  • 排定优先级。关注最核心的功能,不断的优化。
  • 精简80%非关键性功能,减少投入,必要的时候需要忍痛割爱。

80/20法则也有一定的争议,但是还是适用于绝大部门场景,当然特殊场景还是要特殊对待。80/20法则可以帮助用户关注核心功能,最终达成目标。


「新拟物化」过时了!此刻你最应该拥抱的是「玻璃拟物化」!

前端达人

虽然「玻璃拟物化」并非是全新的事物,但是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正在尝试这样的设计风格,并且在这个多灾多难的2020年底能看到这样的新东西,总归会让我们对未来有那么一丝期待 。

斯坦福大学 Design School 所倡导设计思维的原则和步骤是什么?

前端达人

Design project的第三个特点是根据反馈快速迭代。我们的第一个想法是设计一个暑期实习计划,鼓励EPAPA学生到心仪的企业做一个简单的实习(即使是打杂也无不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提供培训和导师,旨在帮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对感兴趣的职业有第一手的认知,例如我们认为如果你亲眼看过谷歌的工程师工作,就会对成为工程师需要什么知识更加有谱。我们拿着这个方案到学校和老师、学生交流,收集他们的反馈,发现其中一个较大的问题:学生自己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弱,很难从两个月的实习期当中收获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设想中的“从实干中学习”很难实现。

那我们最终设计的方案是什么呢?在这里卖个关子,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我们小组final presentation的内容:

黑川雅之——日式禅意与工业设计的结合

前端达人

黑川雅之,世界著名工业设计师,将建筑的思维融入工业设计中,并开创东方日式美学和西方工业设计思维融合的先河,甚至对后来原研哉和深泽直人的创作都有重要的影响。黑川雅之被称为日本设计圈的达芬奇,作为日本建筑和工业造型设计界的代表人物,他个人本身就像是一部活的工业文明发展史。

说黑川雅之是日本战后将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现在工业设计完美结合的第一代设计师一点也不夸张。

在工业设计的世界里,黑川雅之将日式禅意美学与西方工业设计世界注重完整和功能性做了完美的融合。从他的工业设计中都可以看出来对空间和时间的反思和理解。

黑川雅之老师提倡设计应该关注通感,而不该只是注重外在的表象和造型。所以,黑川老师强调在视觉设计之余,要更加关注设计对象对其余感官的刺激,尤其是触觉。
代表作赏析——

结合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感的设计,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系列是Irony铸铁壶系列。沙模铸铁本身记录了铁的演变过程,在铁的表面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一由温度和时间共同留下的痕迹,驱散人们印象中光滑金属表面的冷质和距离感,金属表面也可以被打造得温润自然,既粗糙又美丽。
GOM系列

上世纪70年代是塑料和金属的全盛时期,也是注重视觉美感的年代,而GOM第一次以“材料”这个关键词登场,对于黑川来说带有向现代主义挑衅的意味。在他看来,如果说现代设计是日耳曼的理性审美意识和基督教价值观下白皙光亮的形象,而橡胶吸光的、黯黑的表面含有危险和不安的成分,黑色暗影有坏的意味,似乎是对明快现代设计的一种对抗。
PLPL餐具系列

在西方培养了盘子文化,在日本则演变为了碗的文化。 设计最重要的是通过款式、材料及材料的原始意义,将该物品周围的独特韵味表现出来。设计韵味,从而在人的内心深处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黑川雅之说——
含而不露
日本设计讲求意境,不需要表达得太多,其余的要留给观赏和使用者以想象的空间。强化触感可以让材料当主角,款式的简单给视觉上禅意之美。

返璞归真
比起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语境下“追求体验”的产品,日本设计更加关注对“留白和空”的运用。不刻意去追求完美,天然的情景下或许存在杂质、存在结节、存在伤疤,但不完美本身也是一种完美,自然的哲理本身也包含着宇宙万物制衡的道理。

关注偶然
不是什么事情都会在计划下发生,人生充满了偶然和不确定性,承认并顺应偶然的存在才能迸发出无限的可能,设计也是一样。就好像在制造铸铁壶的过程中,由于不可控的温度和时间的作用,自然而随机地形成大大小小的气孔,这是偶然之力造就的美。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一个简单案例告诉你什么是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前端达人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通过提出有意义的创意和想法,来解决特定人群的实际问题。设计思维可以帮助各个专业背景的人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在“设计思维”在被不同的学者提出之后,IDEO是第一家将设计思维应用于商业问题的解决之中。IDEO的创始人,David Kelley,后来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了著名的D.School,斯坦福设计学院。

斯坦福设计学院将设计思维分成5大步骤:“Empathy同理心思考”、“Define需求定义”、“Ideate创意构思”、“Prototype原型实现”、“Test实际测试”。下面具体阐述。


第1步:移情/同理心

移情就是对他人的情感或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

第一步的目的是进行用户研究,从而了解人们真正关心的东西,我们需要真正了解他们的处境,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用户访谈。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帮助老年人进行设计,你可能会发现他们行动能力下降,但是他们想保持走动的能力。 在和他们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与你分享他们实现目标的不同方法。 在访谈后期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寻找个人故事或比较极端的场景。 理想情况下,你可以与多个访谈者人重做此过程。

第一步:对老年人进行用户研究

当然用户研究的方法不仅于此,还可以:

·进行民意调查或组件焦点小组进行调查。

·勤发电子邮件,了解受众对当前活动的反馈。

·统计数据、视觉跟踪软件也能派上大用场。

·嵌入代码,观察设计元素对交互的影响。

·通过社交网络、亲身交流对交互效果进行监控。

·对你的受众进行群体划分,了解不同群体对相似的产品、品牌或设计的反应。


第2步:定义问题

通过访谈,你现在可以了解人们在特定活动中实现的实际需求。 一种方法是对受访者在谈论他们的问题时提到的动词或活动进行重点分析:比如他们会说,他们喜欢去散步,结识老朋友喝茶,或者在街角商店购物。 通过深入分析,透过表面你可能会意识到,这不是老年人喜欢外出,而是他们希望彼此保持联系。 分析后,制定一个问题陈述:“有些老人害怕孤独。 希望保持联系。

第二步:梳理用户研究结果,定义问题


第3步:创意

现在只关注问题陈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 重点不在于获得一个完美的想法,而是要想出尽可能多的想法,比如针对我们的例子,我们可以提出许多想法:独特的虚拟现实体验,高级友好悬停板或改装的手推车。 不管它是什么,请画出你的最佳想法,并将它们展示给你正在尝试提供帮助的人,这样你才能得到他们的反馈。

第三步:头脑风暴,进行创意设计

第4步:原型制作

现在花一点时间思考一下你从对话中了解到的不同想法。 问问自己,你的想法如何适应人们的实际生活。 你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新想法和已经被使用的组合。 然后连接点,勾勒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并建立一个真正的原型,以进行测试。

第四步:进行原型制作

第5步:测试

现在寻找实际用户测试你的原型。 如果人们不喜欢它,要敢于接受意见,关键是要了解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没有,所以任何反馈都很好。 然后回到理念或原型,并运用你的技能。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你有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型。

第五步:将原型放在场景中测试,并得到用户反馈



第6步:重复以上步骤进行迭代

反馈——原型——测试——反馈——原型.......

第六步:重复以上,不断迭代


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博士在读

公众号:“用设计做研究”

知乎专栏:“用设计,做研究”

设计与研究/工业设计/荷兰留学 原创文章发布


原创:

工业设计李存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