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计总结加分指南:大厂面试官认可的 3 大核心逻辑

涛涛 设计管理与成长

项目总结,不是简单的收尾客套话,而是设计师展现业务思维、成长潜力的关键环节。很多设计师只顾着展示设计方案,却忽略了总结的价值,导致面试官疑惑 “项目是否落地?设计价值何在?”。其实,好的设计总结能形成 “背景 - 目标 - 方案 - 结果 - 反思” 的逻辑闭环,让你的能力被全面感知。本文结合大厂招聘视角,拆解设计总结的加分技巧,帮你避开误区、精准发力。

简约即力量:从 “果小凡” 看包装设计的 “Less is more” 实践

涛涛 平面设计

在信息过载的消费场景中,复杂的包装设计往往会分散消费者注意力,而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正成为食品包装的主流趋势。百瑞源旗下 “果小凡” 枸杞原浆的包装设计,便是这一理念的绝佳诠释 —— 它摒弃冗余元素,以纯粹的设计语言聚焦产品核心,让消费者一眼读懂价值。本文将结合这款案例,拆解简约包装的设计逻辑与可复用技巧。

B 端侧边栏设计指南:从分类到落地的全维度实践

涛涛 B端ui设计文章及欣赏

B 端产品的侧边栏看似是简单的导航组件,实则是串联业务流程、提升操作效率的核心载体。不少人认为 B 端侧边栏只需拼接组件即可,但深入业务后会发现,它需要适配不同行业场景、信息层级和用户习惯,每一处细节都暗藏设计逻辑。本文结合 50 + 主流中台产品调研,总结侧边栏设计的分类、规则与落地技巧,助力打造高效易用的 B 端导航体验。

兰亭妙微:银行软件 UI 设计中如何兼顾安全感与操作流畅度?

杰睿 设计管理与成长

银行软件的 UI 设计,始终面临 “安全感” 与 “操作流畅度” 的平衡难题:过度强调安全(如多层验证、复杂流程),会让用户觉得 “繁琐卡顿”;追求流畅(如简化步骤、减少弹窗),又可能让用户因 “缺乏安全提示” 产生焦虑。兰亭妙微在为多家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提供 UI 设计服务时发现,两者并非对立关系 —— 通过 “安全细节可视化”“流程轻量化”“场景化适配” 的设计策略,既能让用户清晰感知安全保障,又能保持操作的顺畅高效。本文将拆解三大核心方法,附实战案例说明落地路径。

一、视觉层:用 “可感知的安全符号” 传递信任,不增加操作成本

用户对银行软件的 “安全感”,首先来自视觉感知。很多设计误区是 “用复杂的安全提示弹窗打断操作”,而高效的方式是 “将安全元素融入界面细节”,让用户在流畅操作中自然感知安全,无需额外点击或阅读。

1. 安全符号 “隐性植入”,不干扰核心操作

在转账、支付、登录等关键场景,用具象化符号传递安全属性,避免生硬的文字提示:
  • 登录页:密码输入框右侧添加 “小锁” 图标,实时显示 “密码已加密” 状态(无需点击,默认可见);指纹 / 人脸登录按钮旁标注 “生物识别更安全” 的小字,字体大小为正文的 80%,颜色用低饱和度灰色,既传递信息又不抢夺视觉焦点。
  • 转账确认页:收款方信息模块用 “浅绿色边框 + 对勾图标” 包裹,暗示 “信息已校验”;金额数字用 “品牌安全色(如深蓝色)” 突出,同时在金额下方用更小的字体标注 “实时到账,资金受监管”,让用户在确认金额时自然看到安全提示。
某城商行 APP 优化前,登录页用弹窗提示 “密码输入已加密”,用户需点击 “关闭” 才能继续输入,操作中断率达 23%。兰亭妙微优化后,将 “加密提示” 改为输入框旁的小锁图标 + 常驻小字,弹窗取消,登录操作完成率提升 18%,用户对 “登录安全感” 的评分未下降。

2. 色彩与布局 “强化稳定感”,兼顾操作流畅

银行软件的视觉风格需避免 “过度跳跃”,通过色彩与布局传递 “稳定可靠”,同时确保核心操作入口清晰:
  • 色彩体系:主色调优先选择深蓝色(象征专业)、深绿色(象征安全),避免高饱和度的红色(易引发焦虑);次要按钮、辅助文字用浅灰色,形成 “主次分明” 的视觉引导,让用户快速定位操作入口(如 “确认转账” 按钮用主色,“查看帮助” 用浅灰色)。
  • 布局逻辑:核心操作(如 “确认支付”“提交订单”)放在屏幕底部中间的 “拇指热区”,安全提示(如 “交易风险提示”)放在操作按钮上方,距离保持 12-16px,既确保用户操作前能看到提示,又无需刻意滑动查看。
某股份制银行的 “理财产品购买页”,原设计将 “风险提示” 放在页面顶部,用户需滑动到底部点击 “购买”,常忽略风险信息。优化后,将 “风险提示” 放在 “购买” 按钮上方,用浅黄底色轻微区分,用户点击前必见提示,且无需额外滑动,购买操作时长缩短 12%,风险提示阅读率提升至 91%。

二、交互层:“安全流程轻量化”,减少验证环节的操作负担

银行软件的安全验证(如短信验证码、身份核验)是必要环节,但频繁的跳转、重复的输入,会严重影响流畅度。设计的关键是 “在不降低安全等级的前提下,简化验证流程”,让安全与流畅并行。

1. 验证环节 “按需触发”,避免 “一刀切”

根据用户行为、交易金额、设备环境,动态调整验证强度,而非所有操作都用相同的复杂流程:
  • 小额交易简化验证:对 500 元以下的转账、支付,若用户常用设备登录且历史交易无异常,可默认用 “指纹 / 面容” 快速验证,无需输入短信验证码;金额超过 5000 元时,再触发 “短信 + 密码” 双重验证。
  • 信任设备 “减少弹窗”:用户在常用手机 / 电脑上操作时,登录环节可跳过 “设备验证”;在新设备登录时,才触发 “短信验证 + 安全问题”,既保障陌生设备的安全,又避免常用设备的操作冗余。
某农商行 APP 原设计中,所有转账金额都需 “短信验证码 + 交易密码” 双重验证,用户反馈 “小额转账太麻烦”。优化后,按金额分级验证:500 元以下用指纹验证,500-5000 元用交易密码,5000 元以上用 “密码 + 短信”,转账操作完成率提升 25%,未出现安全风险事件。

2. 信息复用 “减少输入”,提升验证效率

很多验证环节需要用户重复输入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设计时可通过 “信息预填”“自动识别” 减少手动输入,兼顾安全与流畅:
  • 表单信息预填:用户在 “绑定银行卡” 时,若此前已在 APP 内留存身份证信息,可自动预填 “持卡人姓名”“身份证号”,仅需用户输入 “银行卡号”,并通过 “摄像头扫描卡号” 替代手动输入,减少输入错误与操作时间。
  • 验证结果 “跨场景复用”:用户完成 “身份实名认证” 后,后续办理 “理财开户”“贷款申请” 等业务时,无需重复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系统自动调用已验证的信息,仅需用户确认 “信息是否一致”,操作步骤从 5 步压缩至 2 步。
某互联网银行的 “贷款申请页”,原设计需用户重复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填写工作信息,操作流程长达 15 分钟,用户放弃率达 47%。优化后,复用用户已完成的实名认证信息,仅需补充 “贷款金额”“还款期限”,流程缩短至 5 分钟,申请成功率提升 38%,合规性未受影响。

三、场景层:“安全提示场景化”,避免通用化的干扰信息

不同用户(如老年用户、年轻用户)、不同场景(如紧急转账、常规查询)对安全与流畅的需求不同:老年用户更需要明确的安全提示,年轻用户更在意操作速度;紧急转账时用户希望快速完成,常规查询时可接受稍多的安全引导。设计需 “因地制宜”,而非用统一标准应对所有情况。

1. 用户群体 “差异化适配”

针对不同年龄、操作习惯的用户,调整安全提示的强度与流畅度优先级:
  • 老年用户模式:默认显示 “大字体”“高对比度按钮”,关键操作(如转账)前弹出 “简洁的风险提示弹窗”(如 “请确认收款方是您认识的人,避免诈骗”),弹窗用 “确认”“取消” 两个明确按钮,避免复杂选项;同时保留 “语音读题” 功能,帮助老年用户理解提示内容。
  • 年轻用户模式:默认隐藏非必要的安全提示,仅在操作存在风险(如向新账户转账)时,用 “轻量级 toast 提示”(屏幕底部短暂显示)告知安全信息,不打断操作流程;支持 “快捷操作手势”(如左右滑动切换账户、长按转账记录快速再次转账),提升操作效率。
某国有银行 APP 推出 “老年版” 与 “标准版” 后,数据显示:老年用户的转账操作错误率下降 32%,年轻用户的平均操作时长缩短 18%,两类用户的满意度均提升至 85% 以上。

2. 业务场景 “动态调整”

根据业务的紧急程度、风险等级,调整安全与流畅的平衡策略:
  • 紧急场景(如挂失、冻结账户):简化操作流程,核心功能入口放在首页顶部,用 “红色高亮” 引导,验证环节仅需 “短信验证码”,确保用户能快速完成操作,避免因流程复杂延误风险控制;操作完成后,再通过短信告知 “账户已挂失,后续操作需本人带身份证到网点办理”,补充安全提示。
  • 常规场景(如余额查询、账单查看):可适当增加安全细节,如 “查看账单时需验证指纹”(避免他人借用手机时查看隐私),但验证方式需便捷,无需输入密码;同时提供 “账单自动隐藏” 功能,退出 APP 后自动清空账单缓存,兼顾隐私安全与操作便捷。
某银行 APP 优化前,“账户挂失” 需经过 “我的→安全中心→挂失申请→填写信息→短信验证”5 步操作,用户反馈 “紧急时找不到入口”。优化后,将 “紧急挂失” 入口放在首页顶部,点击后直接进入 “选择账户→短信验证”2 步流程,挂失操作完成时间从 3 分钟缩短至 1 分钟,用户因 “挂失不及时” 的投诉率下降 60%。
 
银行软件 UI 设计中,安全感是不可突破的底线 —— 失去用户对资金、信息的信任,再流畅的操作也无意义;但流畅度是体验的核心 —— 过度复杂的流程会让用户放弃使用,最终影响业务价值。兰亭妙微始终认为,两者的平衡不是 “二选一”,而是 “动态适配”:通过视觉层的 “安全符号隐性传递”、交互层的 “流程轻量化”、场景层的 “差异化设计”,让安全融入流畅的操作细节,让用户在 “放心” 的同时,感受到 “高效便捷”。
对于设计团队而言,关键是 “深入理解银行业务的风险逻辑” 与 “用户的真实操作场景”:既要懂 “哪些环节必须强化安全验证”,也要懂 “哪些细节可以简化以提升流畅度”。只有将 “金融合规要求” 与 “用户体验需求” 深度结合,才能设计出既让银行放心、又让用户满意的银行软件 UI。

 

 

兰亭妙微(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

 

image.png

12 小时赚 1000 块,AI 辅助设计的低价项目:我看清了设计行业的 “价值迷局”

涛涛 设计管理与成长

10 天前,微信突然弹出客户罗总的消息:“祝总,展会广告展位能排版吗?很简单,就 3 张图 —— 一张顶部图,两张海报。” 我盯着屏幕愣了几秒,心里犯嘀咕:“‘简单’这两个字,在设计里从来都是坑。” 没成想,这个看似简单的铣刀展会设计项目,让我在 AI 辅助、客户微调与价格博弈里打了一圈转,最后连自己都忍不住问:“我的设计,真的这么廉价吗?”

别让个人中心输在 “设计感”!6 个优化技巧,从 “粗糙堆料” 到 “精致分层”

涛涛 移动端UI设计文章及欣赏

做个人中心时总被开发吐槽 “没设计感”?明明把头像、数据、动态全放上去了,却总显得杂乱、廉价,用户找不到重点,开发还觉得 “你这设计没章法”—— 这大概是很多初级设计师的常见困境。

几何字体设计:从 “工整骨架” 到 “细节灵魂” 的创作指南

涛涛 设计管理与成长

几何字体,总给人 “理性、规整” 的第一印象 —— 方的框架、圆的弧度、直的线条,似乎只需拼接基础图形就能完成。但真正优秀的几何字体,从来不是 “冰冷的图形组合”,而是藏着比例、惯性、情感的 “细节艺术品”。印尼设计师 Martin_K 在几何字体设计中,用 “蛇” 字的负空间勾勒、“感恩节” 的属性叠加,为我们揭开了关键:几何字体的丰富度,藏在对结构的拆解、对细节的精准把控,以及对 “理性图形” 与 “感性表达” 的平衡里。

解构用户体验设计:从本质到落地的全维度指南

涛涛 用户研究

在数字化产品无处不在的今天,用户与产品的每一次点击、滑动、停留,都在无声地传递着一种 “感受”—— 这便是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的核心战场。它不是单纯的 “画界面”,也不是孤立的 “做交互”,而是一座连接产品战略与用户需求的桥梁,更是让冰冷代码拥有 “温度” 的魔法。无论是 B 端企业级工具,还是 C 端消费级 APP,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都像一位隐形的 “服务者”,悄悄解决用户的痛点,放大产品的价值。

兰亭妙微审美积累 | 插画与ui结合的APP设计

杰睿 设计资源

jhk-1760694999284.jpg

jhk-1760695005621.jpg

jhk-1760695009572.jpg

jhk-1760695049387.jpg

jhk-1760695088683.jpg

APP插画情感化设计的核心思路,其实是审美和功能不脱节!
 
1. 先拆场景需求:美妆APP要突出专业感,儿童类要够童趣,跟着功能和用户情绪来定方向,设计才不脱离实际使用场景。
2. 插画风格统一适配:从扁平化手绘、绘本童话这些细分风格里选匹配的,整套设计保持线条、色彩、形象比例一致,避免视觉割裂,加深用户记忆。
3. 色彩兼顾情绪和层次:用色彩心理学传递品牌情绪(比如低饱和色显沉静),再通过“主色-辅色-中性色”划分界面层级,既传情绪又突出功能、承载信息。
4. 插画不只是装饰:和功能深度绑定,比如用人物互动插画暗示社交属性,儿童APP用童话角色做交互按钮,降低用户认知成本,还能承载功能逻辑。
 
 

色彩设计:让界面从 “能用” 到 “吸睛” 的核心密码

涛涛 设计管理与成长

打开一款 B 端数据监控平台,若满眼都是高饱和的红橙黄绿,你会因信息杂乱无法专注;使用一款儿童 APP,若通篇是沉闷的灰黑色,孩子会因缺乏吸引力迅速离开。这些设计 “翻车” 的背后,本质是对色彩的认知偏差 —— 色彩从来不是 “装饰元素”,而是传递信息、引导情绪、塑造体验的 “核心语言”。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