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兰亭妙微审美积累 | 插画与ui结合的APP设计

杰睿 设计资源

jhk-1760694999284.jpg

jhk-1760695005621.jpg

jhk-1760695009572.jpg

jhk-1760695049387.jpg

jhk-1760695088683.jpg

APP插画情感化设计的核心思路,其实是审美和功能不脱节!
 
1. 先拆场景需求:美妆APP要突出专业感,儿童类要够童趣,跟着功能和用户情绪来定方向,设计才不脱离实际使用场景。
2. 插画风格统一适配:从扁平化手绘、绘本童话这些细分风格里选匹配的,整套设计保持线条、色彩、形象比例一致,避免视觉割裂,加深用户记忆。
3. 色彩兼顾情绪和层次:用色彩心理学传递品牌情绪(比如低饱和色显沉静),再通过“主色-辅色-中性色”划分界面层级,既传情绪又突出功能、承载信息。
4. 插画不只是装饰:和功能深度绑定,比如用人物互动插画暗示社交属性,儿童APP用童话角色做交互按钮,降低用户认知成本,还能承载功能逻辑。
 
 

色彩设计:让界面从 “能用” 到 “吸睛” 的核心密码

涛涛 设计管理与成长

打开一款 B 端数据监控平台,若满眼都是高饱和的红橙黄绿,你会因信息杂乱无法专注;使用一款儿童 APP,若通篇是沉闷的灰黑色,孩子会因缺乏吸引力迅速离开。这些设计 “翻车” 的背后,本质是对色彩的认知偏差 —— 色彩从来不是 “装饰元素”,而是传递信息、引导情绪、塑造体验的 “核心语言”。

全方位拆解用户体验设计:从本质到落地,让产品真正贴近用户

涛涛 用户研究

打开一款外卖 APP,若点单流程从 “选餐 - 结算 - 付款” 变成 “选餐 - 填地址 - 选支付方式 - 确认订单 - 付款”,你大概率会中途放弃;使用一款办公软件,若常用的 “数据导出” 按钮藏在三级菜单里,你会忍不住吐槽 “反人类”。这些让用户 “糟心” 或 “顺畅” 的瞬间,背后都藏着同一个核心 ——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

UX 文案设计:让每一句话都成为用户与产品的 “顺畅对话”

涛涛 用户研究

打开一款购物 APP,支付页面的按钮写着 “提交”,你犹豫了 —— 这是提交订单还是提交支付信息?弹出一条错误提示 “操作失败”,你茫然了 —— 是网络问题、账号异常,还是步骤漏了?这些让用户 “卡壳” 的瞬间,大多不是交互或视觉设计的问题,而是被忽视的 UX 文案在 “拖后腿”。

多语言适配设计:让全球化产品突破 “语言壁垒”

涛涛 行业趋势

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越来越多产品试图走出本土市场,却常常在 “语言适配” 这一关键环节遭遇滑铁卢:中文界面里清晰紧凑的按钮,到了俄文版本中变成满是省略号的 “残缺文案”;阿拉伯语 APP 的布局完全错乱,用户找不到核心的 “提交” 功能;英文版本的日期格式 “MM/DD/YYYY”,让欧洲用户误以为是 “日 / 月 / 年”…… 这些 “翻车” 案例背后,本质是对 “国际化(i18n)” 与 “本地化(l10n)” 的认知偏差,以及对语种差异的设计忽视。

兰亭妙微揭秘:高端网站设计如何让企业转化率提升30%?

杰睿 设计管理与成长

在数字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网站不仅是信息展示的窗口,更是业务转化的重要触点。如何通过设计让用户操作更顺畅、信息更清晰,从而提升转化率,是许多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兰亭妙微结合高端网站设计实践,总结出一套全流程方法,通过用户体验优化、视觉与交互设计、数据驱动迭代等策略,实现企业转化率显著提升。

一、以用户为中心优化信息架构

提升网站转化率的第一步是明确用户需求和行为路径:
用户画像与行为分析:通过数据监测、问卷调研和用户访谈,了解目标用户关注的内容、浏览习惯和痛点。 • 关键任务优先优化:识别用户核心操作,如注册、咨询、购买或下载,并优化操作路径,减少不必要的点击和复杂流程。 • 逻辑清晰的信息布局:根据用户使用场景,将内容分层呈现,使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顺利完成操作。
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确保界面更直观,操作更便捷,为转化率提升奠定基础。

二、视觉设计兼顾美感与功能

高端网站不仅要吸引用户目光,还要帮助用户理解信息并行动:
品牌视觉统一:统一色彩、字体、图标和排版风格,强化品牌识别,提升用户信任感。 • 信息层级突出:通过对比、大小和色彩强调核心内容,引导用户注意力至关键操作按钮和信息。 • 微交互与动效优化:合理运用动效增强操作反馈,提高用户参与感,同时避免干扰核心流程。
视觉设计与品牌调性的结合,让网站界面既美观又专业,促使用户更易完成目标行为。

三、交互设计提高操作便捷性

用户操作顺畅与转化率直接相关:
操作路径优化:简化完成核心任务的步骤,降低用户操作成本。 • 模块化组件与响应式设计:确保不同页面和终端的一致性,提升跨设备体验。 • 实时反馈机制:通过提示、加载进度或动态交互,让用户明确操作结果,减少操作疑惑和流失。
顺畅的交互体验能显著提升用户完成目标行为的意愿,从而直接影响转化率。

四、数据驱动的持续优化

高端网站设计需要不断验证和迭代:
用户行为分析:通过点击、停留时间、跳出率等指标识别界面和流程问题。 • A/B测试:对关键页面或功能进行实验,选择最优设计方案落地,提高转化效率。 • 个性化推荐与动态内容:基于用户兴趣和操作习惯,动态优化内容展示,实现精准体验。
数据驱动让每次调整都有依据,确保设计优化真正服务于转化目标。

五、跨团队协作确保落地

高效的设计不仅靠单一环节,而需要多团队协作:
设计与开发紧密配合:组件库和设计规范保证高保真落地,减少返工。 • 产品与业务目标对齐:设计方案直接服务企业转化目标,避免体验与商业价值脱节。 • 闭环迭代机制:设计、开发、运营形成持续优化闭环,快速响应用户反馈,实现体验和转化的双提升。
团队协作让设计落地高效,同时持续优化网站效果。

 
高端网站设计提升转化率的关键在于全流程、以用户为中心、视觉与交互优化、数据驱动迭代和跨团队协作。 兰亭妙微通过系统方法,让网站不仅美观、专业,还能帮助企业实现30%及以上的转化率提升。
当网站体验与业务目标紧密结合时,每一次界面优化都能直接推动用户行为,提升企业数字化价值。
 
 

初创公司 UX 错误清单:糟糕的用户体验才是隐形杀手

杰睿 设计管理与成长

为什么初创公司倒闭的真正原因不是资金或竞争

很多人认为,初创公司倒闭的原因是资金不足、竞争压力或社交媒体上的批评。实际上,早期创业公司的真正隐形杀手是糟糕的用户体验
当用户打开你的应用或网站,浏览一番,然后想:“不行,这太烦人了。”结果他们关闭了标签页,再也不会回来。
我从事产品设计超过 15 年,见过这种情况无数次。为了帮助创始人和设计师避开这些坑,我创建了 MadeinFigma.com,提供现成的系统和流程,让团队可以专注于创造价值,而不是重复犯错。

10 个悄悄扼杀初创公司的 UX 错误

  1. 令人困惑的入职流程
入职培训就像第一次约会:如果流程冗长、复杂,用户不会再回来。
案例:要求用户“创建工作区 → 邀请团队 → 设置头像 → 填写个人信息”,用户甚至没看到仪表盘就流失了。
解决方法:保持入职流程简洁,让用户尽快体验到产品价值。个人资料和附加功能可以稍后再引导。

  1. 功能过载
创始人喜欢功能,但用户不一定。
案例:早期生产力应用尝试将日历、待办事项、CRM、邮件客户端甚至电子宠物集成到一个应用里,用户最后问:“这个应用到底是做什么的?”
解决方法:专注解决一个核心问题,精简界面。核心体验被认可后,再逐步添加新功能。

  1. 小按钮和点击目标
移动端用户容易被小按钮惹恼。
案例:弹窗角落的“X”按钮过小,用户误触广告离开。
解决方法:遵循菲茨定律,让交互目标足够大,确保拇指可触及,减少操作挫败感。

  1. 糟糕的错误信息
含糊不清的错误提示无法帮助用户。
案例:付款失败提示“输入无效(代码342)”,用户无法判断问题所在,于是离开。
解决方法:提供具体、友好的信息,例如:“您的卡被拒,请尝试其他卡或联系银行。”

  1. 忽视移动体验
你的用户可能在手机上使用,而不是桌面。
案例:SaaS 仪表盘在桌面端很好用,但在移动端需要频繁缩放和平移。
解决方法:采用移动优先设计,在最小和最老的设备上测试。响应式设计是生存之道。

  1. 注册和登录过于复杂
繁琐的注册会让用户放弃。
案例:要求信用卡信息或三封邮件确认才能注册,用户大多数不会完成。
解决方法:保持注册简洁,可采用社交登录或渐进式分析,先让用户体验到价值。

  1. 忽略空状态
空白界面会让用户困惑。
案例:项目管理应用首次登录显示空白仪表盘,用户无从下手。
解决方法:用示例、提示或虚拟数据引导用户完成第一步操作。空状态也是设计机会。

  1. 设计不一致
不一致的按钮和交互会让用户迷失方向。
案例:不同页面的“保存”按钮颜色和位置各不相同,用户搞不清功能。
解决方法:创建并遵循设计系统,保持界面一致性,建立用户信任。

  1. 忽略反馈循环
用户希望知道操作是否生效。
案例:点击“保存”后没有任何提示,用户重复点击导致挫败感。
解决方法:增加微交互,如加载动画、勾选反馈、提示框,让用户确认操作已完成。

  1. 忘记人情味
产品是给人用的,而不是机器。
案例:Trello 早期使用幽默、俏皮的文案,而老式项目管理工具则显得冰冷枯燥。
解决方法:加入温暖、友好的文案和小细节,让用户感受到人性化。

总结

初创公司往往低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但 UX 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基础。
糟糕的入职流程、功能过载、难用的按钮、冷冰冰的消息,这些都会悄悄赶走用户。
核心原则:保持简单、引导用户、保持一致、用同理心设计。
如果你想加速产品交付,我创建的 MadeinFigma.com 提供即插即用的设计系统、流程和模板,帮助初创公司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用户体验。
记住:初创公司失败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功能不足,而是用户不喜欢使用你的产品。而享受就等于生存。
 
 

2026年UX/UI五大趋势:AI、AR与包容性设计将重新定义用户体验

杰睿 设计管理与成长

设计的发展日新月异——转瞬即逝,你就会落后。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中,把握趋势就是成功的一半
上周,我在一个共享办公空间画界面时,一位刚接触 Figma 的学生问我:“你是怎么跟上这些变化的?”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设计师,我越来越相信:只有洞察趋势,才能保持敏锐与竞争力。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可能在 2026 年占据主导地位的五大 UX/UI 趋势

  1. AI驱动的个性化体验:从推荐到理解
如今的用户期待“懂我”的产品。 一个优秀的 AI 系统,不仅能分析用户数据,还能根据情境智能调整内容
例如:
  • 新闻应用根据用户的阅读时段推荐不同深度的内容;
  • 播客应用能在早晨自动推送短剧集,晚上播放深度访谈。
AI个性化的关键,不是“多聪明”,而是“多温和”。 它应当像一个贴心的朋友,在不越界的情况下提供帮助。 设计师要做的是在“自动化”与“用户控制”之间取得平衡。

  1. AR走出游戏,进入真实世界
增强现实(AR)正在摆脱游戏的束缚,成为现实问题解决的利器
想象一下:
  • 家居维修应用可以虚拟投影家具在房间中;
  • 培训应用能实时叠加操作指南;
  • 电商可以让用户“提前看到”商品在空间中的效果。
这不仅是视觉炫技,而是决策辅助的革命。 到 2026 年,AR 设计将成为用户体验的新标杆。 对设计师而言,这意味着从“炫技”转向“实用”,从“惊叹”转向“信任”。

  1. 人工智能成为设计师的第二双手
AI 不会取代设计师,但会改变设计师的角色
如今,AI 工具能在一分钟内生成符合 WCAG 标准、契合品牌视觉的图标方案。
它不是来抢工作,而是帮你:
  • 快速完成重复性任务;
  • 验证视觉一致性;
  • 拓展灵感边界。
真正的挑战不是“AI能否设计”,而是“我们如何与AI协作”。 未来的设计师,需要具备人机协作思维:懂得提示、引导、优化AI产出。 AI 是助手,而你,仍然是决策者。

  1. 包容性设计:让更多人被看见
为“普通用户”设计,其实就是忽视了大多数人。 包容性设计不只是道德选择,更是商业竞争力的体现
在一次移动端表单重构中,我注意到:
  • 手抖用户难以完成输入;
  • 视力不佳的用户必须放大界面。
重新设计后,一位低视力用户对我说:“第一次,我不需要放大。”
而有趣的是,这种改进让所有用户都觉得更流畅。
到 2026 年,包容性设计将从“可选项”变为“核心竞争点”。 满足多样化需求,才能让产品被更多人真正喜欢。

  1. 无感支付与“零摩擦”操作
“轻松结账”将成为体验设计的新方向。 一次完美的交易,不是炫技,而是毫无感知的顺滑
理想体验的要素包括:
  • 生物识别验证(指纹、人脸)
  • 智能默认值(自动填写偏好与地址)
  • 明确但不打断的确认机制
设计师的目标不是让支付“更快”,而是让用户在“快速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 减少摩擦,但保留信任。

结语:趋势不是目的,而是方向

这些趋势并非炒作,而是设计思维演进的自然结果。 个性化、AR、AI、包容性与无摩擦体验,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
让科技更人性化,让交互更自然,让用户真正感到被理解。
保持好奇心、持续尝试、敢于拥抱变化——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领先一步的设计师,往往只是早看见一点未来。
 

从游戏乐趣到玩家留存:一名新手游戏设计师眼中的用户体验设计

杰睿 设计管理与成长

前言:当“玩家体验”成为设计的关键

作为一名刚踏入游戏设计领域的新手,我曾以为“游戏设计”只是关卡、数值与机制的组合。直到我阅读了唐纳德·诺曼的《日常事物设计》和西莉亚·霍登特的《玩家的大脑》,我才意识到——用户体验设计(UX Design)其实是游戏好玩的根源之一

游戏是一种多感官的复杂系统,视觉、叙事、操作等元素都会影响玩家心理。如果设计没有考虑人类的认知规律,玩家就可能因为挫败或无聊而放弃。
本文将结合我的学习过程,探讨为什么用户体验设计对游戏设计师至关重要,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创造更有粘性的游戏体验。


什么是用户体验设计(UX Design)

“UX” 代表 User Experience,即用户体验。这个概念由 唐纳德·诺曼(Don Norman) 在 1993 年苹果公司任职期间提出,用于描述用户与产品交互时的整体感受。

一个好的用户体验,不只是操作便捷,更在于它是否:

  • 满足用户需求

  • 降低认知负担

  • 激发正向情绪与动机

UX 设计师通常结合 认知科学心理学,研究人脑如何感知、记忆与决策。
通过这些研究成果,设计师可以让产品变得“无摩擦”,即不让用户感到困惑或疲劳。

UX 的核心方法包括:

  • 信息分组与层级设计(降低工作记忆负担)

  • 用户行为心理分析(触发与动机研究)

  • 可用性测试与交互优化


为什么游戏设计师必须懂 UX

“游戏用户体验涵盖玩家如何理解游戏、与之互动,以及互动带来的情感与沉浸感。”
——Celia Hodent,《玩家的大脑》

对游戏设计师而言,UX 是理解玩家心理的关键工具。
我们不仅设计系统与规则,更在设计玩家的情绪曲线与心流体验

一个重要指标是 留存率(Retention Rate),它反映玩家是否愿意持续投入游戏。
如果早期留存率低,原因往往不是难度问题,而是:

  • 操作反馈不清晰

  • 信息过载或指引不足

  • 节奏不连贯、缺乏掌控感

这意味着:UX 优化 = 玩家留存提升
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的“7±2 原则”指出,人类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
在游戏中,过多提示、复杂UI或混乱的信息结构,都会让玩家感到疲惫。
解决方法是:分组、分层、可视化、渐进引导


可用性:让游戏更“顺手”,而不是更“简单”

可用性并不意味着降低游戏难度,而是减少“非预期的挫败感”。

例如,《动物之森》的合成系统曾被玩家抱怨“太慢”。虽然开发团队希望玩家沉浸于节奏,但单一制作的过程让许多玩家感到疲劳。
通过 UX 视角,可以这样改进:

  • 允许批量制作

  • 提供快捷键或自动完成

  • 减少重复操作

这些改动不会影响游戏平衡,却显著提升“顺畅度”。

再看《古惑狼》系列的“郊狼时间(Coyote Time)”机制:
当玩家在跳跃边缘时,系统仍允许跳跃判定,即使角色已经离地数帧。
这一细节极大提升了操作容错率,让玩家觉得“是我控制了角色”,而不是“被游戏坑了”。

核心思维:
UX 不是削弱挑战,而是去除“阻碍乐趣”的摩擦。


沉浸与动机:如何让玩家“舍不得退出”

乐趣(Fun)是主观的,但动机是可以被设计的。
为了让游戏持续吸引玩家,我们可以使用 玩家动机模型(Player Motivation Model) 来分析。

例如 Quantic Foundry 的研究将玩家动机划分为:

  • 竞争(Competition)

  • 成就(Achievement)

  • 探索(Exploration)

  • 沉浸(Immersion)

  • 社交(Social)

  • 创造(Creativity)

在我参与的项目《Shred Off》中(第三人称滑雪射击游戏),我们为核心玩家群体定义了:

“喜欢刺激、挑战与竞争的动作玩家。”

基于这个用户画像,我们设计了:

  • 连击得分系统(奖励挑战者心态)

  • 快速重试机制(减少挫败感)

  • 全球与好友排行榜(激发竞争)

  • 击杀反馈的特效与音效强化(刺激感官)

结果非常明显:
玩家在展示日现场玩得“停不下来”,因为每个反馈都在满足他们的心理动机。


结语:UX,是游戏设计的“隐形主线”

用户体验设计并非游戏设计的附属,而是连接玩家心理与游戏机制的桥梁。

一个优秀的游戏 UX 设计师,懂得:

  • 尊重玩家的认知规律

  • 管理信息密度与情绪节奏

  • 用心理学驱动设计决策

当你理解玩家大脑的运行方式,你就能设计出让他们“心甘情愿上瘾”的游戏。


推荐阅读

  • 《日常事物设计》(唐纳德·诺曼)

  • 《玩家的大脑》(Celia Hodent)

  • Quantic Foundry 玩家动机模型

 

兰亭妙微(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

 

image.png

兰亭妙微审美积累|总结三个情感化设计细节

杰睿 行业趋势

 

imgi_70_technology-00-c0d4b6a9-8323-41de-b429-c41f578eddc7.png

imgi_134_c6b715be-3c27-461b-b92d-aefa342d0732.png

imgi_193_6a0e9654-48e9-4f73-b2eb-1e7fc6977f04.png

imgi_211_8f198f8c-3db9-4c64-b303-39f163e048b4.png

imgi_315_223a39b5-41de-4ac8-b3f9-7b05ef8638bf.png

imgi_490_b97cedd4-5e80-45cc-a5c7-f5aeac74ec23.png

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情感化设计能让产品从功能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产品可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用户选择并推荐给他人。

1. 人格化视觉符号贯穿

几乎每个界面都运用了拟人化的角色、IP 或视觉符号,如 Headspace 的橙色笑脸、加密钱包界面的卡通角色、Lovable 的爱心符号等。这些符号赋予产品 “人格感”,打破技术或功能的冰冷感,让用户产生 “产品有温度、可交流” 的情感连接,例如 Headspace 的 IP 反复出现,强化了 “冥想是愉悦且有人陪伴的过程” 的认知。

2. 共情式文案与场景化表达

文案摒弃生硬的功能说明,转而用口语化、情感化的表达贴近用户需求。比如加密钱包界面的 “Interacting with crypto has never been so simple”(与加密货币交互从未如此简单),Headspace 的 “Don’t leave your best self behind”(别让最好的自己掉队),都从用户视角出发,唤起情感共鸣,让用户感知到 “产品理解我的需求,为我解决问题”。

3. 交互的即时反馈与选择包容性

界面在交互设计中注重给用户 “被回应” 的情感满足,同时尊重用户决策。例如勾选框的动效、按钮的微交互(如 Gemini 界面的卡片 hover 反馈),让每一步操作都有即时反馈,减少用户的操作焦虑;而 Headspace 优惠弹窗提供 “Get 40% off” 和 “Skip” 两个选项,避免强制营销带来的反感,体现了对用户自主决策的尊重,提升了用户的情感舒适度。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