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交互设计角度,聊聊WEB网站和移动APP的六大差异

用心设计

移动App以单手操作为主,界面上重要元素需要在用户单手点击范围内,或者提供快捷的手势操作。

Google UX 设计师上课:抢占行动商务大饼,App 就该越「笨」越好!

用心设计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简介:Medium、Flipboard、Airbnb、YouTube 都做得很好,因为他们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直接用内容代替主画面,开门见山就提供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来吸引他点击」;除此之外,Stephen 强调这些内容最好也可以无尽的刷下去, ...

113315mmnpp9n1frjjnp9r.jpg


行动唯一、行动唯一、行动唯一!

今年五月底 Google I/O 大会上,我们可以听到 Google 一再重複这个概念「行动唯一」。无独有偶,整个台湾市场也在今年掀起一股手上商城的风潮,以帮店家打造行动应用闻名的 91 App 更是因此在今年获投 900 万美金 A 轮融资;而被全球知名创投 500 Startups 投资的 SHOPLINE 也推出类似服务,更是在今年开始进军台湾、开拓国际市场 。

常识小科普!12个常见的网站交互设计错误

用心设计

当浏览网站时,我们喜欢看页面设计展示出干净、清爽的对比。对比达到了一个重要的目的——它使内容可读,并毫不费力地在页面上指导用户。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设计概念,只是很奇怪,有些网站似乎就是不明白。

没有足够的对比度的话,不管是颜色或整体展示,一个网站看起来,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会让你觉得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最坏的情况下,将会使页面完全不可读。

interaction-design-mistakes-01

交互小技巧!浅聊四个主流的页面间跳转动效

周周

website-redirection-interaction-animation-1

@米_亓 :最近一直在做交互规范总结的工作,在不断梳理页面间跳转逻辑的同时,发现页面间的逻辑关系并不能和页面间跳转的动效很好的结合上。虽然只是零点几秒的切换动效,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对于页面间逻辑的认知。为了输出详细的规范,花了大量时间把玩现在公司线上的产品以及国内外优秀的APP,尤其是苹果、谷歌自己开发的APP。(如果某些方面在设计规范中并没有给出答案,就在原生APP中找答案吧!)

UI设计师应掌握的知识体系以及职业规划!

用心设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移动产品设计人员急缺。由于高薪酬,很多其他行业设计师转行做UI设计。

那么到底什么是UI设计?

做UI设计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体系?

如何去学习?

今后如何做职业规划?

是很多新人常会遇到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希望能帮到新入行移动设计的人!

减少返工!如何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周周

interactive-design-blind-area-1

@琛桑要做芝麻艺人 :作为入行不久的交互设计师,我发现自己在交互设计的实践中无法顾及到方方面面,是存在思维盲区的。其中有欠缺经验的原因,也有自身知识局限的问题。进入开发阶段后,每次需要修改交互时,心里都会有些惭愧,感觉为小伙伴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交互案例实战!三个按钮背后由小见大的交互思考

用心设计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有效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来源:莫贝网

初入交互设计工 作,最常见的需求就是——放按钮。放按钮看起来是超级简单的事,无非就是设计按钮的样式、摆放按钮的位置、确定按钮的状态与反馈等,但殊不知其『麻雀虽 小,五脏俱全』,小小的按钮设计中也蕴含了很多交互设计的思维,当然除了设计本身之外,还能看到如何平衡开发、产品以及用户各方的需求。

所以,本文章会通过三个真实但抽象的例子说明工作中『放按钮』是怎么做的。真实说的是案例来源于实战,抽象就是提炼出思维但讲的场景都是虚拟的,免得透露机密。有趣的是,三个按理都和时间、时效有关。

案例一

虚拟场景:某订单页面,商品订单以卡片的形式罗列,每个卡片下方有若干操作按钮,如支付、取消、投诉等。根据规则,投诉按钮必须在订单产生2天后才可使用。

现状:目前产品线上的设计方案是,几个按钮同时呈现可点击状态,当投诉按钮处于可用时间段内时,点击就会去往一个投诉页面填写投诉申请;当目前处于不可投诉时间段内,投诉按钮点击后弹窗提醒用户:还有 XXX 时间才可发起投诉。

目标:提出这个案例时,我们希望让这个操作过程更加自然,不要让用户点击了之后才告诉用户这个功能不可用,而不要脱离用户的交互期望(如果按钮可用,交互期望就应该是实现相应的功能)。

设计过程:

最开始考虑这个案例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一个按钮当前是不可用的,就应该隐藏起来,这个场景按钮还是挺挤的,明明不能用的东西为什么要放在界面中吸引视线呢?

但是很明显,这个第一感觉有严重的硬伤。首先,对于一个按钮或功能,告诉用户这个东西不可用,和不告诉用户有这个功能,是完全两码事。尤其是一个存在可用/不可用两种状态的按钮,在特定时间将其隐藏的风险非常大——你不知道这个功能的被需要度多高。

于是,我们去查阅了一下数据和之前的设计方案。首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按钮的点击率不低(超过10%的用户,而且这个页面的总 pv 非常高),其次,以前有尝试过把这个按钮直接在不可用时隐藏的设计,但是立刻引来了大量的客服投诉——用户找不到投诉入口在哪里了。

所以,似乎数据和历史方案帮助我们排除了第一种做法,也就是直接隐藏按钮。那在不可用期间把按钮置灰怎么样?

置灰的好处在于,用户一眼就能看到这个功能的存在,同时又能知道这个功能暂时是不可用的。但是问题也来了,怎么知道这个按钮什么时候可点什么时候不可点?一个解决方案是在置灰的按钮中加上文案提醒,另一个是点击置灰的按钮后给出文案提示,但是前者似乎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展示了,而后者看起来不错……但是好像又回到了原点?(后来还讨论过一些更复杂的方案,比如最后半天置灰,更早的时候隐藏等,但我们并无法判断用户对时间点的真实感受和期待。)

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由于当前的线上形式并没有什么致命的问题,也没有收到太多关于体验方面的投诉,而考虑到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和迭代周期,还是选择保持线上的样式不变。

感觉走了一圈走回原地?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师通过本能和直觉判断某些内容的体验可能不是最佳的,但经过资料搜集、自我批判、成本评估后发现,似乎保持现状是最好的做法。

总结: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设计时不要总想着找茬,第一反应往往可能漏过了诸多细节,思考清楚再做行动。

案例二

虚拟场景:对商家或商品进行投诉之后,需要用户选择投诉原因,如态度不好、价格变动、缺货等。其中,在某些特殊时间段内,如该商品本身就是秒杀商品,用户发起投诉时则不能选择『缺货』原因。

现状:线上目前没有这个功能,即所有的投诉原因都是可选的,选择组件使用的是 picker,大概如下图的样式(最常见的就是选择时间啦)。

目标:对于『缺货』这个投诉原因进行交互处理,令其在特定时间段内(商品秒杀阶段)无法选择,并给用户相关提醒。

设计过程:

乍一看和案例一非常相似,但其实差别还是挺大的。案例一属于设计师自 发尝试对体验改进,而案例二确实明确的业务需求,需要把没有的功能融入到现有方案中。拿到这个需求时,首先看到大概会涉及两个页面可以用来设计,分别是投 诉页面和投诉原因选择页(这两个通常不会直接在一起,但是后者有可能以弹层的形式出现,当然也可能新开页面),于是闪过几种可能的处理方案。

方案一,在投诉页面提前进行文案披露,告诉用户『缺货』原因不可选,同时进入原因选择页时将『缺货』选项置灰;

方案二,原因选择页的『缺货』按钮正常可选,选择后通过弹窗提醒用户该原因不可用,并恢复默认待选原因状态;

方案三,仅设计原因选择页,在『缺货』选项内提供文案如『暂不可选』,并且置灰该选项。

详细了解需求背景之后,方案三首先被排除了。原因很简单,本身置灰就已经表示不可选了,『暂不可选』文案所表达的内容太少,既没有展示出不可选的原因,也没有告诉用户什么时候恢复该投诉选项。同时,我们得知反馈的文案会比较长,大约有十几个汉字,按钮本身的空间有限,并且直接在原因字段内拼接『暂不可选』也会有点技术成本。

方案二在流程上是顺畅的,但是和案例一中提到的类似,我们一般希望用户在操作之前就能预期到交互的结果,而不是让可选的按钮点击后出现提醒再告诉用户不可选。

同时考虑方案一,对于按钮置灰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可以看到无线端使用的是这种滚轮式的选择组件,其本身置灰能不能做是要打个问号的,事实上和开发沟通之后发现确实无法实现。最后,综合考虑下,还是采用了方案二。

总结:通过案例二可以看到,设计中常常会有一个最优解,但又总会因为技术成本、其他业务原因的影响去妥协,最后得到的方案也许不是交互上最佳的,但确实整体效率最高的。这也说明了,新人不要轻易对其他产品做体验分析,因为你并没有这些真实限制,所得出的结论也是空中楼阁。

案例三

虚拟场景:某些操作是有时效的,比如某个商品限量销售,如果还没有到付款的时间节点,付款功能是不可用的,那么付款按钮能否优化处理。

现状:当商品不在支付时间段内,付款按钮隐藏。

目标:不要让用户找不到付款按钮,令操作更加顺畅,可见性更强。

设计过程:

和案例一一样,这也是一个设计师自发想要改善体验的过程,正好有其他业务需要对这些页面进行改造,能否把这个按钮隐藏的过程优化呢?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把不可用的功能藏起来,总归不是最好的做法。

仔细查看线上的样式我们发现,这个案例和案例一还不太一样。最重要的一点是,付款的时间是有倒计时的,也就是说即便付款按钮本身是隐藏起来的,但其附近依然有文案提醒现在不在支付时间内,所以用户不太容易迷惑。

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支付按钮暴露出来,并且置灰。看来今天三个案例都和置灰杠上了。经过交互小组和产品小组的讨论,都一致觉得把不可用的支付按钮置灰更加合适,并且线上已有文案提醒说明,用户也更容易理解。

但是这个案例最后的结论有些出乎意料,首先,因为线上所有类似业务都采用了隐藏不可支付按钮的做法,所以如果这类交易要改,其他全都要改(时间成本);其次,这个按钮组件在早期开发过程中,并没有设计、开发 disable 的状态,也就是没有置灰的样式,如果要做,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开发成本);最后,线上这个隐藏的样式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用户大部分都其已经习惯,并且没有发生普遍的反馈表示认知困难(用户理解成本)。所以,结论还是保持线上的样式。

总结:有时候设计是对的,所有人都认可,但是依然会有各种因素前来制约。尤其在较大的产品团队,业务节奏快、需求多、上线紧,这类优化体验的工作常 常优先级不够高。与此同时,很多朋友可能会说一个按钮而已,加一个 disable 的样式又有何难?然而很多团队的流程规则导致业务工作是一条线,组件优化新增样式又是另一条线,想要一步把两件事都做了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怎么样,简单的三个按钮,是不是让你有些晕了?交互设计的难点常常就在于体验、产品、开发各个内容的协调,相互妥协,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由小见大,小按钮我们能应付了,慢慢就可以面对大问题啦。

如何发现移动端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用心设计

当某个功能对数量有限制时,操作的时机就变得很重要。以在app上报名班级(图1)的操作为例,假设班级容量为20人,确认报名订单时暂
时扣去一个名额库存,完成支付时完全扣去这个名额。如果当你报名班级时,名额已满,但还有人未付款,这时系统应该有什么提示?这和报名班级时,班级绝对性
满员(名额已满,且所有人完成付款)的情况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另一种情况是,在你进入确认订单页时,名额未满,但当你按下“确认”订单,此时名额已经满
了,也应该有相应的提示。像这种对数量敏感的功能,应尽量明确地告诉用户限制条件,当前的相关状态是怎样的(未满员,暂时满员,或已满员?),防止用户进
行不必要的操作。用户若第一时间没有理解,可能需要进一步友好地提示。

如何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认真就赢了!做好这两个状态可以迅速提高用户体验

周周

design-status-improve-ux-1

编者按:今天这篇干货聊的是人们最讨厌的两个状态 —— 软件报错和加载缓慢。如何提高这两个糟心状态的用户体验呢?作者从不少交互上的细节做了考量推敲,附上大神的意见和实战案例,特别有现实参考价值。

从逛商场学习交互设计:信息架构梳理如何从小白到精通?

用心设计

之前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怎样理解信息架构?,@Mr汤进er当时以“商场信息导视图”为例,回答了这个问题,比较适合“入门小白”去理解信息架构、流程图和页面布局,其中针对“信息架构”的回答如下:

从逛商场学习交互设计:信息架构梳理如何从小白到精通?,优界网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