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涛 移动端UI设计文章及欣赏
打开手机,微信消息栏飘着 “99+”,拼多多通知页堆着十几条促销提醒,小红书的赞和评论混在系统通知里 —— 你是不是也习惯了手指划过屏幕,却在 “要不要逐条点开清红点” 的纠结里浪费半分钟?其实,解决这种焦虑的 “一键已读” 功能,从来不是简单的 “清理按钮”,而是大厂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判断,藏着满满的设计心机。
涛涛 设计思维
很多人觉得,UI 设计是 “让界面好看”,UX 设计是 “让操作顺畅”。但实际上,用户体验的终极目标,是 “让用户觉得安全、可控”。
涛涛 行业趋势
打开站酷的 UI 设计推荐页,AI 生成的 3D 界面、灵动的微交互动效、极简却温暖的情感化设计扑面而来 —— 近一年的优质作品清晰地指向:UI 设计早已跳出 “画界面” 的局限,进入了 “技术赋能体验、细节决定留存” 的新时代。从特斯拉的极简车载界面到 Moo 日记的情感化空状态,顶尖设计无不遵循 “趋势为骨、用户为魂” 的逻辑。今天结合站酷高赞作品的共性规律,拆解从趋势洞察到落地执行的完整路径,帮设计师把流行风向转化为实用成果。
涛涛
弹窗在 APP 中无处不在,这段时间刚好在整理弹窗组件相关内容,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弹窗的设计思路。
作为一名专业的 UI 设计师,难免会有一点强迫症,时常因无法平均的像素而苦恼,恨不得所有的元素都达到完美统一。
在扁平化设计兴起与最初的 Macintosh 图形界面问世之间的近 30 年,是拟物化设计从萌芽、发展、成熟到转型的阶段。上世纪 80 年代,几乎所有研究机构和 3D 制作公司都聚焦于提高 3D 图形的真实感。随着技术成熟,设计师们争相绘制愈发逼真复古的图标,到 2012 年左右,拟物化设计达到极致。然而,过度精细的肌理、装饰、光影让人们视觉疲劳,且用单一逼真设备作为图标,因设备更迭可能导致功能识别断代,比如年轻一代对指南针喻指地图、磁带喻指录音等设计可能陌生。
本指南旨在帮助设计师快速且一致地布置 UI,对于设计有固定约束的移动应用程序 UI 尤其有用,同时在响应式网页设计中也能发挥作用。和许多设计指南一样,这些示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体会,会比单独阅读文字更有帮助。
在视觉艺术领域,艺术家注入作品中的颜色往往能成为作品的灵魂。正如静电所说:“颜色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在转瞬之间改变图片的基调,能够增强、减轻、突出、说服、呼吁等等。颜色和文字可以相互辅助,让彼此更有力量,甚至能在没有任何文字的情况下传达情感,是设计师手中的一大武器。” 这也正是颜色在 UI 设计中成为关键因素的原因。
Feed 流,简单来说,就是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以信息流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可以把 “Feed” 理解为 “按需供给”,即产品通过数据算法为不同用户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吸引用户不断下拉浏览;而 “流” 则指信息有规律排版的呈现形式。
最近正在参与小程序相关项目,因此尝试撰写一篇「相对全面且实战」的文章,希望能给越来越火热的小程序领域及设计师们提供帮助。本文阅读时间约 10 分钟,内容充实,建议耐心浏览。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