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流,简单来说,就是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以信息流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可以把 “Feed” 理解为 “按需供给”,即产品通过数据算法为不同用户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吸引用户不断下拉浏览;而 “流” 则指信息有规律排版的呈现形式。
Feed 流主要有三种常见形式,分别是文字流、图片流和视频流,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文字性 Feed 流主要由标题文字和辅助图片组成。它的优点很明显,在一屏之内能够展现的信息数量较多,用户的信息获取率高,通过对标题信息的提炼,能快速告诉用户当前模块的核心内容。不过,它也存在一些缺点,视觉冲击力较弱,仅靠标题信息,内容展示不够全面。
常见的布局方式有左右布局和上下布局,多用于新闻资讯类产品中。比如驾考宝典的资讯页面,采用上下布局,每条资讯以标题为主,搭配辅助图片,让用户能快速了解内容概要;腾讯视频的资讯板块则运用左右布局,左侧是标题和简要内容,右侧是相关图片,便于用户快速筛选感兴趣的信息。

图片性 Feed 流由图片和辅助文字构成。其最大的优点是视觉冲击力强,更容易吸引用户注意力,图片比文字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能在短时间内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而且相对文字来说,图片的浏览速度更快,给人的印象也更深刻。但它也有不足,图片占用空间大,导致展示的内容较少,同时信息传达不如文字明确,对图片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
常见的布局方式有大图布局、宫格布局、拼图布局和瀑布流布局。

大图布局指的是无论用户上传几张图片,Feed 流中始终以一张大图的形式展现。其适配方式一般有两种:
- 展示图片尺寸固定:不管用户上传的是横图还是竖图,展示图片的比例始终固定,常用的比例有 1:1、3:2、4:3、16:9 等。这种适配方式图片占用空间小,可提高用户的阅读效率,适合想要提高用户阅读效率的产品,如站酷的部分页面,采用固定比例展示图片,让用户能在有限空间内浏览更多内容。
- 随图片而变化:当用户上传不同比例的图片时,图片展示宽度为屏幕宽度,展示高度根据确定的宽度等比例缩放。这种适配方式能将图片信息表达完善,但图片占用空间大,适合图片质量高、用户以浏览图片为主的产品,如图虫。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该方式需要设置最大最小阈值,当图片的高度超过一定数值,高度就不再增加,当图片的高度小于一定数值,高度不再减小。

宫格式布局是指用户上传的图片会适配到一个个的方格中,常见的排版有 3 宫格、6 宫格、9 宫格。它多应用在社交类的 APP 中或者电商 APP 的内容社区,如微博、微信、QQ 空间等社交 APP,以及淘宝等电商应用的内容社区。
不同平台的宫格布局适配方式有所不同:
- 微博九宫格布局:当图片为一张,且 0.5 ≤ 宽 / 高 ≤ 2 时,宽度占两个格子加间距,高度根据比例缩放;当图片为一张,宽 / 高 <0.5 时,宽度占两个格子加间距,宽:高 = 4:5 显示;当图片为一张,宽 / 高> 2 时,宽度占两个格子加间距,宽:高 = 4:3 显示;当图片多于一张时,直接将图片适配到格子里。
- 微信九宫格布局:当图片为一张,且 0.5 ≤ 宽 / 高 ≤ 2 时,高度 360px,宽度根据比例缩放;当图片为一张,宽 / 高 <0.5 时,高度 360px,宽:高 = 1:3 显示;当图片为一张,宽 / 高> 2 时,高度 360px,图片占横向 3 格;当图片多于一张时,直接将图片适配到格子里。

这种布局方式是将几张图片拼成一个矩形,样式新颖类似杂志的排版,对图片质量要求较高,多应用在图片社交中,如 in。通过独特的拼图方式,能让图片展示更具创意和吸引力,增强用户的视觉体验。

瀑布流式布局的视觉表现为参差不齐的多栏布局,用户的视线轨迹以 Z 型为主,这种轨迹易于阅读。但由于用户采用 “就近原则” 阅读信息,容易产生漏读现象。它适用于社区类浏览型页面,这类页面往往信息量大,采用瀑布流式布局能让浏览体验更为流畅,如花瓣、小红书等平台,用户可以不断下拉获取更多内容,沉浸在浏览过程中。

视频性 Feed 流以短视频为主(长视频占用用户时间长,容易导致用户缺乏耐心),搭配辅助文字。它的优点是能满足用户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沉浸式体验好,更加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一般情况下会主动且循环播放,画面占满全屏,如快手、抖音、微视等。不过,它也存在缺点,占用空间大,展示内容少,而且需要缓存,对网络质量要求高。
Feed 流主要有文字流、图片流和视频流三种常见形式。其中图片流的布局方式最为丰富,主要有大图布局(适配方式包括图片固定比例、尺寸随图片而变化)、宫格布局(三宫格、六宫格、九宫格)、拼图布局和瀑布流式布局。在设计 Feed 流时,需要根据产品的定位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样式和布局方式,以提升用户体验和信息传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