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参与小程序相关项目,因此尝试撰写一篇「相对全面且实战」的文章,希望能给越来越火热的小程序领域及设计师们提供帮助。本文阅读时间约 10 分钟,内容充实,建议耐心浏览。

2017 年 1 月 9 日,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 Pro 上正式发布微信小程序,上线即引发业界轰动。2018 年 2 月,微信官方对涉及假货高仿、色情低俗及违规 “现金贷” 等超过 2000 个小程序进行永久封禁,规范行业生态。2019 年 8 月 9 日,微信向开发者发布更新公告,宣布 PC 版微信支持打开聊天中分享的小程序,进一步扩展了小程序的使用场景。
微信小程序(Wechat Mini Program)是一种无需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实现了 “触手可及” 的理念 —— 用户通过扫码或搜索就能打开,用完即走,无需关注安装与卸载。
与苹果应用程序相比,小程序的核心差异在于跨端适配的便捷性:苹果应用需针对 iOS 和 Android 分别设计适配,而小程序只需一套设计稿即可适配多端,大幅降低了适配复杂度(尤其避免了安卓端约 3000 种机型的适配难题)。此外,小程序依托微信生态,更强调 “轻量”“高效”,聚焦核心功能,而非像传统应用那样承载完整复杂的功能体系。
小程序的核心特点是 “轻量”,遵循 “触手可及、用完即走” 的定位,不占用过多用户设备空间,专注于快速解决用户即时需求。
- 出色的用户体验:加载速度快于网页,操作流畅度接近原生 App;
- 更低的开发门槛:一次开发即可多端兼容,省去多机型适配的繁琐;
- 强大的社交属性:依托微信 10.83 亿用户的社交关系链,便于在微信内传播和获取;
- 更短的服务路径:通过线下扫码、社交分享、搜索、附近的小程序等入口,直接缩短用户触达服务的距离。

在微信生态中,三者定位各有侧重:
- 订阅号:以资讯传播为主(类似报纸杂志),无论是否认证,每天可群发 1 条消息;
- 服务号:侧重服务交互(类似银行、客服平台),认证前后每月均可群发 4 条消息;
- 小程序:作为开放能力载体,开发者可快速开发,聚焦核心功能(如打车、订餐、骑行等),提供接近原生 App 的体验,同时便于传播和数据收集(解决了此前 H5 网页加载慢、数据收集粗颗粒的问题)。
小程序的发现路径多样,包括任务栏、历史列表、群聊 / 单聊消息、搜索、扫码、公众号或其他小程序的链接等。

各大企业(如有赞、微盟、获客宝等)已将小程序视为重要解决方案,而不同行业的小程序设计需聚焦核心功能,弱化非必要元素:
- 出行类(如滴滴):小程序仅保留叫车核心功能,隐藏消息、扫一扫等非必要入口,让用户专注于目的地输入和叫车操作;
- 笔记类(如印象笔记):突出 “由我创建”“来自分享”“微信文件” 三个核心入口,方便用户通过微信快速收集分享笔记,还支持一键导入微信文件,避免文件过期;
- 新闻类(如 36 氪):以轻量化资讯展示为主,剔除次要入口,只保留核心资讯内容,减少干扰;
- 知识付费类(如得到):底部导航仅保留 “商场” 和 “课程” 两个核心商业化入口,聚焦付费转化;
- 视频类(如哔哩哔哩):提取 “热门”“追番” 为主导航,简化搜索结果页的排序和筛选功能,且不支持点赞、评价等非核心交互。
- 重点突出:页面需简明,聚焦核心内容,避免多焦点干扰。例如搜索功能应减少无关热搜词,多按钮设计需明确主次(如主操作按钮突出,辅助操作弱化);
- 流程明确:避免添加与核心流程无关的阻断操作,确保用户操作顺畅。
- 适配两端差异:安卓端标题栏文字居左,iOS 端居中,需注意 APP 原有右上角功能与小程序固定入口的冲突;
- 用户信息获取时机:微信要求小程序不得在打开时直接弹出获取用户信息的浮层,需后置获取(如爱奇艺小程序在用户点击 “登录” 后才申请信息);
- 交互不宜过深:保持轻量化、扁平化,避免多层级跳转。例如哈啰出行小程序仅保留 “顺风车” 核心业务,底部 tab 从 APP 的 4 个精简为 2 个;
- 标题栏与搜索设计:因小程序右上角有固定入口,搜索栏需避开此区域(如拼多多小程序将搜索结果下移排列);
- 弹窗规范:弹窗不应遮挡顶部标题栏和底部 tab 栏,避免影响用户核心操作;
- 适配方案:可通过组件化设计规定内容有效范围(重要信息放中间,边缘放可裁剪的背景或装饰),兼顾多机型适配。
设计小程序需了解其基础能力,包括:
- API:如微信登录、支付、生物认证、位置服务等开放接口;
- 组件:表单、导航、地图、媒体、广告等基础组件;
- 插件:可集成前端组件、独立功能模块或第三方服务(如腾讯视频插件)。
采用 1 倍图设计能兼顾多尺寸手机需求,便于扩展,这也是多数大厂的通用做法 —— 既能满足不同机型适配,又减少了设计冗余。
常用工具包括蓝湖、Figma、PxCook,这些平台能高效实现设计稿的切图、标注和团队共享,提升协作效率。
为提升用户复用率,需设计轻量化引导气泡,常见形式有两种:
- 通栏设计:如哈啰出行在顶部通栏提示 “添加到我的小程序,预约顺风车更方便”;
- 气泡设计:如网易严选的悬浮气泡,简洁提示添加入口。
小程序常作为 APP 的引流入口,通过核心功能引导用户使用完整版 APP:
- 印象笔记小程序支持 “导入微信文件”,同步至 APP 保存;
- 爱奇艺在视频播放页提示 “用 APP 打开”,观看完整版;
- 得到小程序引导用户 “打开 APP 关注”,获取更完整内容;
- Keep 小程序在用户查看课程时,提示 “下载 APP 体验完整版”。
微信对小程序支付有明确限制:实体商品可直接交易,虚拟商品(如知识付费、打赏)则不支持,需引导至 APP 完成交易(因苹果商店的分成政策)。例如:
- 得到小程序不显示课程购买入口,仅提示 “下载得到 App 免费试听”,在 APP 中调起 App Store 支付;
- 爱奇艺小程序在用户触发 VIP 内容时,引导打开 APP,通过 App Store 完成会员充值。
小程序本质是企业核心功能的展示平台,各家公司将 “拳头” 业务放在小程序中,以快速、高效地让用户体验核心服务,同时实现 APP 导流。
从设计角度看,需紧扣小程序 “轻量、触手可及、用完即走” 的特点,在与 APP 保持品牌和设计语言一致的前提下,聚焦核心功能,弱化干扰元素,才能打造符合用户预期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