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如果你不能够测量,那么就没法很好的管理它。” 过去,B 端体验设计在我心中是难以测量的,总觉得它缥缈不定,只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感受,很难评判好坏。但经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后发现,其实它并非如此虚幻。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体验设计在 B 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思维模型和可量化的方法论。

优质的用户体验能让用户积极参与其中,如同光束般吸引用户主动靠近产品,想要一探究竟。百度网盘企业版在首页以动画形式展示产品简介,美观时尚的呈现方式让人忍不住点击查看,进入后详细的产品介绍也通过 MG 动画展示,画面精美,极具吸引力,能让用户愿意多次观看。
好用的 B 端产品能显著提升用户操作效率,让工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反之,难用的产品就像用钝刀切黄油,不仅效率低下,还会让人心情烦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的文章投稿发布页面设置了文章导入功能,支持从公众号、简书、知乎专栏导入文章,大大节省了投稿人编辑文本和排版的时间,减少了重复排版的麻烦,也提高了人们的投稿意愿。

对于每天都要使用的产品,良好的使用体验会让用户觉得工作是一件愉悦的事;而糟糕的体验则会影响用户心情,严重时甚至会阻碍用户(员工)完成 KPI,导致离职率上升。飞书的登录加载页十分有趣,小鸟不停啄食、铃铛不断摇摆的动画充满童趣,能让用户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

如果 B 端产品缺少体验设计环节,其落地呈现的往往只是研发逻辑,而非用户需求和心智,无法提供合理的人机交互。体验设计能打开用户需求和心智的世界,让用户感受到产品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由 Alibaba Design 发起的 D20 全球设计院长峰会官网首页设计就很符合用户心智,画面简洁时尚又不失动感,十分耐看。而且人性深处更容易被动态的事物吸引,下方的导航栏设计也很贴心,在电脑屏幕中完整展示,用户想查看哪个部分,直接点击对应的导航栏就能精准跳转,无需长时间拖拽。

在符合业务逻辑的基础上,体验设计能优化 B 端产品复杂的流程,将复杂的迷宫简化成一条直线,让用户操作界面时感到畅通舒适。腾讯文档的登录页没有让用户输入一连串的账号和密码,而是采用二维码方式,用户扫码即可登录,快捷又方便,大大简化了登录流程。

体验设计师参与设计的界面布局,与研发工程师构建的界面布局在设计思路和结果上都有很大不同。体验设计师从用户视角出发,追求布局上信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同类功能样式一致等,让用户使用更舒适。就像室内装潢师把家设计得井然有序一样,体验设计师能让界面布局的每个角落都井井有条,每个功能都恰到好处。我日常参与的一个页面设计中,研发工程师设计的页面和我运用体验思维改良后的页面对比明显,改良后的页面信息传达更清晰,层次感更强,美观度也更高。

在体验设计师介入前,B 端产品界面的反馈信息要么表达不清,要么全是代码。体验设计师参与后,能让用户更容易理解产品设计思路,让产品 “会说话”,提供清晰易懂的反馈,甚至在用户迷茫时指明下一步操作方向。网络拓扑图作为描绘网络结构和设备间互联关系的图形化表示,能直观展示网络中各个节点及连接情况,通过可视化的拓扑图,能给运营人员良好的使用反馈,让他们清楚每台设备的运营状况。

对于 SaaS 产品,在满足业务场景的前提下,良好的体验如同口碑的种子,会不断生根发芽,让更多人愿意付费并推荐给朋友,使产品像茁壮成长的树一样不断吸引新养分。oneThingAI 推出的 “邀请有礼” 活动,会员推荐他人可获得相应代金券,再加上工具本身体验好、便捷易上手,在优惠活动期间,吸引了众多 AI 爱好者注册购买,有效促进了产品销量增长。

优秀的体验设计会让人感觉人性化,使用过程如呼吸般自然,容易获得用户认可,从而减少投诉次数,提升用户满意度。我曾经参与的一个项目中,最初完全没考虑用户体验,不了解用户喜好、特殊要求以及需要重点展示的参数指标,结果遭到客户严厉批评,还被投诉到公司领导那里。后来与客户反复沟通,考虑到他们对地域文化表达、关键数据指标展示以及朝气阳光风格的需求,重新设计后,客户非常满意,再也没有因为 UI 问题被投诉过。
B 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越来越多,仅靠功能多已难以胜出,还需要良好的用户体验加持。优质的用户体验如同明星的光环,能让产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用户心中的首选。360 浏览器的体验就非常出色,在众多浏览器中独树一帜。其顶部的动效很有特色,鼠标移上去花朵才会动,移开则不动,这种动效与传统动效不同,能让用户与产品产生互动,极具吸引力,情感化设计做得十分到位。
C 端关注的是客户用户体验,而 B 端则是企业用户体验,是为大公司及其员工内部使用的应用程序进行的用户体验设计。B 端设计中常见的用户体验度量模型有以下三个:
Google 公司在 2010 年提出的 HEART 模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和应用。它不仅是一套度量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引导我们从用户角度理解和优化用户体验。该模型通过愉悦度(Happiness)、参与度(Engagement)、接受度(Adoption)、保留度(Retention)和任务完成度(Task Success)五个维度,提供了全面、多角度的用户体验评估框架,有助于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功能、提升用户满意度,实现产品持续成功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 HEART + GSM 模型中,“G” 代表目标(Goals),“S” 代表信号(Signals),“M” 代表指标(Metrics)。针对愉悦度,目标是让用户用得愉悦、满意,信号可通过主观满意度、净推荐值等体现,可采用一对一深度访谈、焦点小组、问卷调查等指标进行度量;参与度的目标是有人来使用产品,信号包括单日在线时间、单日登录次数等,可通过相关数据指标衡量;接受度的目标是有越来越多人使用,信号体现在用户增长趋势、活跃用户数量等方面,可通过功能改进前后调查、KANO 模型等评估;保留度的目标是用户使用后能留下来,信号有 N 日留存用户、重复购买用户等,可借助 DAU/MAU/YAU、转化率等指标判断;任务完成度的目标是操作如丝般顺滑,信号包括任务完成率、任务时长等,可通过可用性测试、费力度测试等方式度量。
在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B 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支付宝团队作为金融科技的领军者,在 HEART 模型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了 PETCH 模型。该模型继承了 HEART 模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特别强调用户效率和行为分析的重要性,为 B 端产品提供了更精准高效的度量框架。PETCH 模型包括性能体验(Performance)、参与度(Engagement)、满意度(Happiness)、清晰度(Clarity)和任务体验(Task Success),其诞生标志着用户体验度量方法论在企业级产品领域的重要演进,有助于团队深入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用户满意度,增强 B 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量化并优化用户体验是设计团队的共同追求。阿里云设计团队凭借多年实践和深入研究,打造了专注于易用性的 UES 模型,该模型以精准的指标体系,帮助从多个维度洞察用户需求,为打造卓越用户体验提供有力工具。UES 模型包括易用性(Ease of use)、一致性(Consistency)、满意度(Happiness)、任务效率(Task Success)和页面性能(Performance)五个核心指标,能全面、系统地评估用户体验,指导针对性地改进产品,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UES 模型开发了一套综合性的易用性度量工具,由 12 个问题组成的易用性度量量表,覆盖易操作性、易学性和易见性三个关键用户体验维度。该量表借鉴了现有 CSUQ、QUIS 和 SUS 等量表,能更全面深入地评估易用性。其中,易学性涉及学习产品是否容易、能否快速上手、文案内容是否易懂等问题;易操作性包括产品是否容易使用、操作是否简单、能否快速高效完成任务等方面;易见性则关注界面布局是否合理、能否容易找到所需信息或功能、界面设计是否清晰等内容。
体验设计并非虚无缥缈的口号,它有很多可见、可量化的具体实施方法,供设计从业人员使用。它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方式,能让从业人员在设计产品过程中从更多维度考虑问题,力求尽善尽美,从而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

本文观点均为个人理解和总结,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点评指正,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