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苹果旧金山字体的秘密

用心设计

简介:iOS 9如今已公开发布。带来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iOS 9的系统字体变成了苹果新推出的旧金山字体,代替了之前用的Helvetica Neue。Helvetica(上),旧金山字体(下)旧金山字体之前已经用于Apple Watch中,如今则成为 ...

设计师到底应该有多热爱设计才算够?

蓝蓝设计的小编

蓝蓝写

这篇文章挺有意思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095048

今天我在上网找一些关于设计思想方面的资料,看到了这篇文章,觉得挺好的。很有趣。有时候,我也会这样问我自己,如果设计什么也没有带给我,我还会喜欢做设计吗?我还会像现在这样,除了必要做的工作、生活杂事、育儿,白天晚上所有的意识中都是设计及设计公司的事儿吗?


今天看着大家的种种答案,也在心里面笑着自己。

有人做学问,就是为了做学问,不为别的。

有人种花,也就是为了种花,欣赏一下,不为别的。


有时候我也分不清我到底有多热爱设计,或者这只是一种幻像,因为我的杂事很多,真正用在设计上的时间比较少。

但是我很期待纯粹做设计的时间,安静、详和、淡淡的喜悦,心无它鹜,深层次思考的那种快乐,我很享受那一刻的平和宁静,也真的期望能做的好,大家都满意,能够籍此做点有价值的事。


从性格而言,我也越来越觉的,我的性格非常适合做设计。这种技术性的、艺术性的工作不是纯和人打交道,是可以让人很安静、深遂思考的手艺类的活儿,又是一种有时还需要和人打交道,看看外面世界的工作,懂点心理学、生理学、许多杂而综合的事,工作会推动着自己完整,兼顾各方面,不断的学点新东西,有趣的东西。这个工作非常适合我这种不太会和人打交道的人。所以我非常感恩,能做这件事。


我喜欢的东西很多的,种花、园艺、心理学、教练、书画、古筝、古琴、书法、育儿、山水……

设计并不是说全部投入时间,不干别的了,就能做好的,它需要领悟、同理心。在深度与广度间,需要一个平衡。

我觉得喜欢设计,就像喜欢一个人。即使是非常喜欢,也不是每天都在一起,但是会念念不忘,不管在不在一起,都会在意念中常常想起,这就是入心了,喜欢啦……念念不忘,终有回响。思考、意念的萌芽和成长力是惊人的,形式倒是怎么着都行,不拘一格的啦。有空就多设计一会儿,看看书,没空就先做别的事,但意念中定好的,知道这是最重要要做的,就行了。无意识的直觉会告诉我本能的答案。


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找个事情做的,不然无事可做多无聊。即然要找个事做,那就尽量做好,想办法做好、去学习。原本三年要做好的,也可以五年做好,做的更有积累,享受这个过程和快乐,也挺有意思的。

设计思维系列之五:深泽直人的设计思想中有过哪些关键词?

蓝蓝设计的小编

蓝蓝注:这也是个牛人!虽是工业设计,但设计思想是相通的!


深泽直人知名的设计思想是「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是那种你之前并不清楚自己有需求,但看到他的设计后会觉得「这我也会设计啊!」或是「对对对!我想找的就是这个!」的设计作品。

1、用最直接的方法解决问题

他并不是那种为了追求回归自然本原,而排斥现代高科技的设计师;同时,当一个问题存在除去电子手段外的最优解,他一定会把使用难度打磨到。

比如这个场景:我们每晚回到家后,用钥匙打开房门后的第一件事是开灯,然后把钥匙放在固定的位置,以防自己忘记。针对这个需求,有些人设计了声控感应灯,深泽直人则设计了这个:

1.png


UI动画可不是卡通片

用心设计

简介:我之前撰文讲过多余的动画,引发了一些共鸣。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我很高兴了解到,动画过多的界面也会令其他人手足无措。老实说,我并不反对为界面进行动效设计。我主要是在质疑那些妨碍用户的动画。克制,是一名 ...

之前撰文讲过多余的动画,引发了一些共鸣。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我很高兴了解到,动画过多的界面也会令其他人手足无措。

常识小科普!12个常见的网站交互设计错误

用心设计

当浏览网站时,我们喜欢看页面设计展示出干净、清爽的对比。对比达到了一个重要的目的——它使内容可读,并毫不费力地在页面上指导用户。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设计概念,只是很奇怪,有些网站似乎就是不明白。

没有足够的对比度的话,不管是颜色或整体展示,一个网站看起来,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会让你觉得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最坏的情况下,将会使页面完全不可读。

interaction-design-mistakes-01

设计思维系列之四:德国波茨坦大学设计思维学院的思维的方法

博博

我也继续补充一下。主要是美国和欧洲现在在做design thinking的异同。



全世界有两所大学的两个教授,分别是美国和欧洲设计思维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一位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d.school)创办人David Kelley教授,一位便是波茨坦大学设计思维学院(d.school)的创办人Weinberg教授。



Kelley教授也是美国著名创新设计咨询公司IDEO公司的创始人,当年曾帮乔布斯设计出苹果公司的第一款鼠标。Weinberg教授以前在德国波茨坦大学是动画方向的教授。



设计思维之前在跨国公司或创新企业很流行,现在在美国和欧洲的中小学也流行起来了。成为最近几年风靡欧美中小学的一种创造力培养方法。孩子们首先通过采访调研获得同理心,然后聚焦、头脑风暴,发现核心问题,之后动手制作原型,测试,最终呈现自己的“产品”。



我们很幸运,于2013年,少年商学院非常荣幸获得Kelley教授的认可,和书面授权,向中国青少年推广和应用设计思维创新实践教育。



少年商学院线下的设计思维工作坊,目前已在国内六个城市落地。2014年,少年商学院推出“在线互动直播+线下自主实践”O2O模式的项目 “趣课题”,如今已完成了四次迭代,学员遍布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反响非常热烈。



2015年的8月份,德国的weinberg教授,专程来少年商学院考察。并在公司和我们团队做了一场分享。讲了他在德国d.school倡导Design thinking与斯坦福d.school的异同。

设计思维系列之三:斯坦福大学 Design School David Kelley先生专访

蓝蓝设计的小编

我第一次认识d.school是在一次tour的参观。当时被整个学院的布局、设计风格深深吸引。因为当时我和好伙伴在创业,搭建中国青少年触手可及的优质教育的平台youthMBA(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wechat search "youthmba"里面有更多关于DT的原创文章 or 官网YouthMBA | 少年商学院)。我们想为我们课程实践找到一个匹配的理论基础。参观过几次d.school tour之后,我们觉得DT是最符合我们在国内 为kids 打造的《设计思维工作坊》的气质,于是我便参加了几次线下的training, 合作完成了几个小的project-- 其中一个是 redesign 餐厅的用户体验。 还参加了DT for K12 的seminar,对DT 整个过程有一定的了解,especially for K12. 

谈谈DT: 在参加完整个DT后,我非常有幸拜访了David Kelley先生,他接受了少年商学院youthMBA的专访,并且阐述了他对DT的观点,我整理如下:
屏幕快照 2016-02-09 上午10.44.54.png


设计思维系列之二:斯坦福大学 Design School Design Thinking的视觉化思考

博博

由于当时我们的项目多数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比较难测试,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请别的组的同学来“体验”并且点评我们的解决方案。

99c48d9e526324774fae4b9ba4a4d1cb_b.jpg
(2013届的同学在Pre3,Photo by Tatsuhiro Ohtani,VIA同事)
总的来说,Design Thinking所提倡的Test是通过测试产品原型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甚至是去完善早前定下来的POV。

以上是关于Design Thinking各步骤的解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D.School网站提供的Bootcamp Bootleg,基本是在教你什么是Design Thinking,同时介绍了D.School的一些方法:dschool.stanford.edu/wp
———————————————————————————————————————————
除了具体的五步,与一开始所说,Design Thinking的一个特点是视觉化思考,所以整个过程中,在每一个环节里我们都有一两个presentation要做,最基本的是列举关键词或句子来表达,然后是用画漫画的方式来“讲故事”,或者用表演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设计思维系列之一:斯坦福大学 Design School 所倡导的原则和步骤是什么?

博博

蓝蓝在1月份去了斯坦福大学 Design School ,见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佩服之至,回来后搜索了一些资料学习和研究设计思维课的内容。

分成几个文章,分享给大家!

下面为转载:在讲Design Thinking之前,先大概介绍一下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 (d.school: 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 简称D.School)。

作为世界领先的设计学院之一,D.School的大名想必每一个喜欢设计的同学都应该有所耳闻。2004年的时候,Stanford的机械工程系教授David Kelley创立了D.School,具体的介绍大家可以移步D.School网站或者维基百科。

7fbcde886583e671edcb5abd1a6c7c13_b.jpg
(D.School一共两层,这是大堂,一楼主要用于办公,开会,开讲座和办展览,二楼主要用于教学,Photo by Yi Zhang,VIA同事)
而值得注意的是,D.School相比于其他设计学院特别的地方有三点:
  • 第一,它在硅谷,与硅谷各种传奇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第二,与斯坦福的商学院关系密切,D.School的同事笑称:“Stanford商院的同僚在和别家商院的人吹牛的时候都会说,你们做的事情我们都会做,而我们还有D.School,我们会Design Thinking。”
  • 第三,有一套通俗易懂的理论根基作为行为准则,也就是Design Thinking。

好了,铺垫已够,进入正文:Design Thinking。
先上结论,Design Thinking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有几个特定的步骤,可以用于不同的项目和人。有个比喻,在我跟别人介绍的时候经常提起:Design Thinking就像一本菜谱,它会告诉你烧菜的步骤,烧的时间等等,但是每个人用它炒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可以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原料和配料,而跟着这本菜谱仔细做,一般不会做得太难吃。

悄然流行的混合型视差网页设计趋势

博博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的使用了视差技术的网页,你会发现这些网站所采用的视差设计已经似是而非了。这些网页中的可动元素非常之多,但是并非动画;配色风格和视觉元素趋近于扁平风,并且借用了来自Material Design的物理隐喻,融合了许多微妙的交互细节。诸多时下流行的设计手法和新趋势开始被打碎分解揉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混合型视差滚动网页。

了解新趋势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