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计师必须掌握的6大图形设计方法

涛涛

图形是平面设计的核心元素之一,故图形设计也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不论是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UI 设计、Logo 设计都离不开图形设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要数 Logo 中的图形设计,所以葱爷从 logo 图形入手,总结了 6 个最常用的图形设计方法。

加法

加法是图形设计中最常见、最实用的方法,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加法操作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的图形拼接或组合在一起,得到的新图形中虽然含有加法中的每一个元素,但外形轮廓已不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图形,即它们都是新图形的子图形,这种相加的方式关键在于找到各元素可以巧妙连接的点,或者可以完美组合的方式。

△ 字母C与钻戒组合在一起。

△ 将树叶与咖啡杯巧妙连接起来。

△ 广州塔与「品」字融合在一起。

△ 字母U与H组合。

第二种:将元素 A 融合进元素 B 中,得出的图形在外形上仍保持着元素 B 的大体特征,但是元素 A 也完美地融入在里面。即 B 是母图形,A 是子图形,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元素 A 是否能完美地融入元素 B 当中。

△ 游戏手柄是子图形,河马是母图形。

△ 爱心是子图形,狐狸是母图形。

△ 海浪是子图形,树叶是母图形。

1. 实例:高音符号+眼睛

由于高音符号中间的螺旋与眼珠造型类似,所以具备了做加法的前提,但要怎么组合效果会比较好呢?我们可以尝试一下,首先我尝试了第一种方法,即把高音符和眼睛都作为新图形的子图形,如下图。

虽然两个元素都得到了完好保留,但造型不太美观、简洁,而且这两个元素的线条并没有融合起来,而是简单、粗暴的相加。所以我尝试了第二种方法,把高音符作为眼睛的子图形,如下图。

上图把两个元素完美连接了起来,整个图形比方案一简洁了不少,而且仍保有比较高的识别性,所以这个思路更靠谱,在此基础上用辅助线规范一下,这个图形设计就完成了。

比喻

即把元素 A 通过变形或者增加一点辅助元素,使其在造型上向元素 B 靠近,但仍保有图形 A 的识别性,新得到的图形介于图形 A 和 B 之间。

比喻手法成立的前提是,元素 A 与元素 B 在造型上要比较接近。

△ 通过变形把手掌比喻成鸽子。

△ 通过变形把字母V比喻成鹿头。

△ 通过在条纹状的「M」上增加一双筷子,把其比喻成面条。

1. 实例:把爱心比喻成桃子

爱心图形在外形上与桃子本来就相似,所以我们只需要在爱心上方加一片小树叶就能达到目的。

不过上图太过常规,没有设计感和独特性,所以我在爱心上做了一点加工,形成了循环的效果,如下图。

大致效果还行,接下来,我们用辅助线把这个图形比较规范地画出来就可以了。

正负形

正负形又称阴阳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太极图,即在一个图形中,填充了颜色的部分是图形,没有填充颜色的部分也可以形成图形,正负图形通常是包围式或半包围式的。

所以正负图形设计的关键在于,既要使正形能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图形,还得使正形的负空间也能成为一个图形,由于负形没有正形抢眼,所以负形的轮廓一定要尽量简洁、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在 Logo 设计中,英文字母是最常被用来做正负图形的,因为英文造型够简单,且大多数字母都是包围或半包围式结构。

1. 实例:把字母D的负形设计成字母R

由于字母 D 是一个包围式结构,刚好中间有一个比较大的负形空间,所以很适合用来设计正负图形,但从下图可以看出,线结构的字母 R 并不适合做 D 的负形。

所以我们需要将 R 处理一下,使它成为一个面的图形,前后差别很大,但仍具有 R 的识别性。

调整后的 R 就可以作为 D 的负形了,其结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包围式的,一种是半包围式的,从下图可以看出,方案二(半包围式的)更好看、更特别一些。

同样,我们也需要对该图形进行规范。

外轮廓出来后,我们还可以在正形内增加一些细节,使其更丰富、更有层次。

描摹简化

还有些图形不需要全新创作,而是可以根据摄影图片描摹出来,比如很多 logo 图形喜欢描摹人物头像、雕塑、植物等图片。

由于拍摄图片的角度可能不会太好,或者整体不是特别符合我们设计的需求,所以在描摹的过程中通常要做优化调整,比如稍作简化,去掉不是特别重要的细节,只保留比较关键的部分,或适当改变其外形等等。

1. 实例:「舜皇」头像描摹

找到一张合适的图片之后,我们可以把它的明暗对比调大一点,然后在 PS 中执行图像-调整-阈值,把图片变成黑白两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阴影部分勾出来。

当然这个过程中要主动做一些优化和调整,让这个图形要保持着跟原图比较高的相似度,且整体干净简洁,细节流畅利落。勾出大形以后加上颜色和背景,这个图形就做完了。

图形几何化

艺术源于生活,图形设计也是如此,但如果只是把生活中的事物直接还原成图形,未免会太过普通、没有特色,这一点在 logo 图形的设计中尤其重要。

那么如何使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图形变得特别呢?其实不一定要加入其他元素,有一个很常用的方法是将原本不规则的图形几何化,比如把动物图形设计成圆形或方形。

或者用几何图形把某个元素表现出来,比如用几何图形设计英文字母就很常见。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要使图形几何化以后,仍能保持着原图形的识别性,所以我们要根据原图形本身的特点,来反复尝试看它适合转化成哪种几何图形。

1. 实例:圆形的「购」字设计

比如说「购」字,如果把它设计成矩形会很容易,但会缺少特点,因为它本身的外形就很接近矩形,所以我打算把它设计成圆形,能不能行得通呢?我们可以先在草图上试一试。

从草图中可以看出,购字还是可以设计成圆形的,于是我用比较规范的手法把它在 Ai 里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圆形的「购」字,很特别也很有设计感,但仍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购」字。

置换

置换也是图形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即用元素 A 替换元素 B 中的某个局部从而得到图形 C,这要求元素 A 与元素 B 的某个局部在造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样图形 C 保留元素 B 的外形特征和识别性,这一方法在字体设计中也经常会用到。

需要注意的是,置换过来的元素 A 在设计风格和细节处理上,都要与元素 B 统一。

1. 实例:猪猪冰淇淋图形设计

球形冰淇淋的上半部分是球形的,而把猪设计成圆形的图形也很多,所以用猪置换冰淇淋球也是很简单、很自然的事情。

由于雪糕筒的风格是很简洁的描边风格,所以猪的设计风格也要与其统一。

接下来只要在猪的图形上加一个雪糕筒就可以了,调整一下二者的比例关系,统一线条粗细,一个猪猪冰淇淋图形就设计好了。

总结

图形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大家可以通过看大量的作品来自行总结,不过,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这些方法,而是懂得如何通过正确地使用它们设计出优秀的图形。牢记设计的基本原则,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寻找不同造型的特点,并多去尝试把它们联系起来,或者是把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长此以往,你对图形设计的感觉一定会越来越强。

蓝蓝设计随笔:ui用户界面中的表格设计

蓝蓝设计的小编

作者:蓝蓝


表格,是一种最常见的信息组织整理手段,常用于信息收集、展示、数据分析、归纳整理。

      UI软件设计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是表格的设计,有些软件中80%都是表格类页面,可以说,设计开发的是否易用,很影响口碑和用户的使用感受。基础的东西一定要做好,就像我们吃的主食一样,虽然都是米和面,但是各地出产各种品种口味都不相同,要根据食客的喜好选择、烹饪。今天就聊一聊最基础的表格设计、变化和常见问题。

一、基础的表格设计美化

      基础的表格可变化的地方很少,可以根据当前软件开发选择的框架控件(ext/vue/jequery不同框架会有一些不一样)做色彩和风格的变化,如:加表格不同粗细的线、斑马格,中间无竖线种种的设计,有的表格需要标题很突出,有的内文突出,这就和内容焦点相关了。

点击查看原图


为了操作直观便捷,在操作区放一些图标“删除、编辑、审核”,配合文字来使用,有的把操作类的图标放在最左边,有的放在最右侧,按行业用户习惯而定。

 点击查看原图

可以用固定表头(标题位置不变),允许用户排序,单元格内有很长的文字,设定最大字节,多内容用……替代避免转行,有小数点的数字右对齐,每列的大小可调整,这些也是设计开发中可以做好的细节部分。


二、特别宽的表格怎么设计?


有的表格的宽度,达到了屏幕的两屏和三屏,出现宽宽的横向滚动条,又有长长的竖向滚动条,但工作的人又必须看,可烦人了!很多软件都因为这个原因被吐槽。下面就介绍三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一

如果表格的标题是可以定制的,允许省略的,可以从业务角度取舍去掉无关紧要的,不常用的内容,把这部分放在点开的详细页内容中即可。这就像一个房间的断舍离:挑选、丢弃、分类、收纳,思考哪些物品是不要的,哪些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依次排序放在顺手的位置,ui设计的道理也是相通的。

方法二

如果表格里面的内容是确定的,不可省略的,比如银行的报表就是这么长,这么多,那我们就可以从设计的角度来优化,做一个加高版的表格。

点击查看原图

表格为什么一组信息只能一行呢?完全可以一组三行四行,在组中进行重点信息,非重点信息以及符号化的直观转变。用大小、对比、浓淡、色彩、间隔这些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让一个普通的“山里娃”土土的表格变成一个“青春靓丽、人见人爱”自带明星气质的表格。

方法三

大表格里面嵌套小表格,利用交互设计,巧安排空间。当用户光标移至感兴趣的那行的时候,关于它更多的内容,在下方滑动撑开出现或者右边浮动出现。这个方式虽然比较土,但也确实管用。早年在看某一招聘网站的时候,每一个人的简历只要点名字就可以看到一组关键信息,便于迅速筛选,而另外一个招聘网站,就没有这个功能,每个人都要打开之后才能看见整体信息,我后来就不怎么看那个网站了。多一步操作,对典型用户就多了许多的工作量,网站和软件的使用口碑,用户粘度就是这样在为用户考虑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屏幕快照 2020-06-08 上午11.03.47.png上图:大表格里面嵌套小表格


     方法不会只有这三种,其他的方法要根据当时的业务,用户使用的习惯、重点,因地制宜的去设计了。软件中的表格节省了许多程序工程师的工作量,如果做大的改动或许是巨大的工作量,如果要做变动,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让ui设计纳入开发体系,一生二,二生三,在前期第一批实施时越注重细节,后期就会越轻松,甚至省去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挨个页面的去纠偏、修改。

      一个系统总是需要业务担当,颜值担当的核心部分,重要的页面要额外的对待、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千篇一律,也就不能显示出软件产品的独到之处了。

 

第三 与表格配合的部分设计

第一种  “搜索查询”和“过滤”部分的设计

     大多数表格的前面都有搜索过滤功能,如果搜索条件相当多,可以精选一部分主要的排成一行,其他的隐藏,点箭头再出现。整个搜索区域也可以有隐藏/显示的按钮,来给下面的表格更多的空间。

     过滤条件区域可以定义好“条件名称”一致宽度,一般在八个字左右,避免有的字节多,有的字节少,行数多了,参差不齐,区块和区块之间也要定义好统一的间距,这样整体页面就显得整齐划一、条理清晰。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上图:搜索和卡片式信息的组合

第二种  表格操作部分的设计

       对表格的操作“导入,导出、批量导出”有的时候这类操作有1020个,有的时候才几个,多的时候很占地方,可以用隐藏的方法,over到表格上再出现,以节省空间。

       也可以分组把同类的操作聚合在一起,把常用的放在目之所及,不常用的点后下浮出现,以节省空间,

还可以光标跟随表格的某一行,点选自动浮出一群小跟班,各种操作按钮。即节省空间,操作移动路径又很短。只是不支持批量操作。

 

第三种  表格和卡片式设计、统计图的整合切换

       表格是可以转换成卡片式设计的,用一个卡片代替一行的展现信息,改变一种阅读的方式。

有的也可以转换图统计图表:曲线图,柱状图让用户直观的去解读,而不必一直看枯燥的数字。

 点击查看原图


画面不够丰富?学会这招,海报马上变精致

涛涛

日常设计中,我们可以收集一些类型海报,去分析它们的特点进行练习,逐渐熟练掌握各个风格特征。

我们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其实版式设计也是一样的,归根到底,版式要素就是由文字与图形或者图片组成的,因此文字的编排、图形或图片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将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

前几天抽空看了一些美国西部电影,发现西部牛仔的形象真的是一个字,帅。他们头戴墨西哥式宽沿高顶毡帽、腰挎柯尔特左轮手枪或肩扛温彻斯特步枪、身缠子弹带、穿着牛仔裤皮上衣、以及束袖紧身多袋牛仔服、足蹬一双饰有刺马钉的高筒皮套靴、颈围一块色彩鲜艳夺目的印花大方巾、骑着快马风驰电掣,形象威猛而洒脱。

今天我们就以西部牛仔为命题设计一幅海报,看看这类海报的具体设计思路是怎样的,说到牛仔电影,就不得不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演的「镖客三部曲」,牛仔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体现的淋漓尽致,还有那深邃的眼神,真的是被圈粉。

那时的电影海报不多,多为手绘的形式展现,可以看出三幅海报中文字的编排跟主人物的结合非常巧妙。第一幅主标题的梯形形式,第二幅居中形式,第三幅左右环绕人物的形式,充分的使用信息解决了空间问题。

下面这三幅是电影「被解放的姜戈」的宣传海报,这是我几年前看的了,里面还有帅帅的小李子,在电影里有点坏。

上面三幅都是以剪影为主视觉,以裂开的链子为最主要视觉点,呼应电影中的核心主旨——被解放,后面两幅通过移动主视觉的位置换了构图,信息编排也随之改变。这种剪影效果十分值得借鉴。

下面进入今天的分享时间,噔噔噔噔~

我们将从网上整理好的文案进行简单的层级划分。

STEP 01 :构图方式

这里我选用上下分割构图来进行设计,上方准备放个牛仔的形象,下面放置信息。

STEP 02 :主体刻画

接下来我们选择一个极具张力的素材图,素材有透视的效果,枪口还起到了聚焦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刻画主标题,牛仔的形象是硬朗冷静,所以椅子选用粗黑体,同时结合有肌理的英文字体进行编排。

这里我用封套工具做了透视的效果,同时加上色块来承载信息,这样视觉上有远近的感觉,视觉效果更丰富。

最后我们将处理好的主体和主标题都放入画面中,对人物进行适当旋转,同时标出剩余信息的大概位置。

STEP 03:信息处理

接下来我们将剩余的信息做个处理,文字右侧,加上一个牛仔骑马的剪影。

我们将处理好的信息全部放入到画面中,版式的骨骼基本就确定了。

STEP 04:优化版面

之后来搭配颜色,我们选用复古的颜色做背景,同时文字根据人物的颜色进行搭配。

做到这里,画面还是略显单薄,而且很多空间位置都没有解决,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增加相关的元素去丰富画面,人物后面我们用混合工具做一个发射型的方框;最左侧的空间用「马背上的英雄」英文翻译占据,缩小文字部分让出空间,同时加上掉落的子弹,这里需要注意子弹的疏密关系,画面立刻就丰富起来了。

最后我们加上一个类似通缉令的复古纸张效果,同时微调信息的大小,这样整个画面就完成了。

技法讲解

画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矩形,改变矩形角度和矩形框的粗细,选中混合工具。

调整渐变的矩形数量。

用混合工具选中小巨星,拖住鼠标从小矩形中心往大矩形拉,然后松开鼠标,渐变效果就完成了。

STEP 05:样机效果

OK,设计做完了,这篇海报主要就是给大家讲解利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形如何丰富画面,还有一些特殊的小技巧,比如字体的简单变形,元素的重复渐变,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却能使你的画面上升一个档次,有时不是我们不会,而是我们没有深入的思考与借鉴。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趣设记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赏析(四)

前端达人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实现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尤其是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大屏幕的大中型企业。此时,用户界面设计者需要呈现相应的视觉效果。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大屏可视化的UI设计。

微信图片_20200607232854.jpg

 --大屏UI设计--

微信图片_20200607232903.jpg

 --大屏UI设计--

微信图片_20200607232908.jpg

 --大屏UI设计--

微信图片_20200607232911.jpg

 --大屏UI设计--

微信图片_20200607232913.jpg

 --大屏UI设计--

微信图片_20200607232916.jpg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微信图片_20200607232926.jpg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微信图片_20200607232941.jpg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大屏UI设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



    更多精彩文章: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赏析(一)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赏析(二)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赏析(三)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赏析(四)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赏析(五)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赏析(六)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赏析(七)




高手如何从零设计控制面板?

涛涛

编者按:这是 UI 设计师 Diana Malewicz 的第二篇 UI 设计分享。这一次,她要设计的是一个控制面板的界面,如何控制不同UI元素的平衡,如何从零开始构建,相当值得学习~

欢迎来到我的「UI设计指南」第二篇!如果你对于我的第一篇文章印象不错的话,那么这一篇应该也会合你胃口:

当然,请注意一点,我创建 UI 界面的过程中,绕过了通常 UI 和产品设计应该有的「用户调研」——「用户研究」——「体验分析」这样的前置步骤,而是直接开始创建干净、一致的 UI 界面。在真实的设计项目当中,开头的这些步骤是无法忽略的!

基本思路和低保真线框图

这一次我们要设计的是仪表盘界面。那么我们从基本的想法开始。

这一次,我们将会设计一个服务于医疗行业的控制面板(实际上,这个设计的初衷来源于我的姨妈,她是一名医生,不仅要治疗病人还要处理大量的文书工作),而整个设计我将会在 Sketch 中完成。

通常,我会从一个非常低保真的线框图开始。我会创建一系列的矩形线框,然后将他们按照需求和大小进行排列,直到最终满足我的想法为止。我选择了一些随机的、但是相近的色彩,确保我能看清位置就可以了。

然后我针对哪些内容在哪里显示,进行了基本的说明。

这就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界面框架了。

Vue 数据更新了但页面没有更新的 7 种情况汇总及延伸总结

seo达人

1. Vue 无法检测实例被创建时不存在于 data 中的 property

原因:由于 Vue 会在初始化实例时对 property 执行 getter/setter 转化,所以 property 必须在 data 对象上存在才能让 Vue 将它转换为响应式的。

场景:


var vm = new Vue({

 data:{},

 // 页面不会变化

 template: '<div>{{message}}</div>'

})

vm.message = 'Hello!' // `vm.message` 不是响应式的

解决办法:


var vm = new Vue({

 data: {

   // 声明 a、b 为一个空值字符串

   message: '',

 },

 template: '<div>{{ message }}</div>'

})

vm.message = 'Hello!'

2. Vue 无法检测对象 property 的添加或移除

原因:官方 - 由于 JavaScript(ES5) 的限制,Vue.js 不能检测到对象属性的添加或删除。因为 Vue.js 在初始化实例时将属性转为 getter/setter,所以属性必须在 data 对象上才能让 Vue.js 转换它,才能让它是响应的。

场景:


var vm = new Vue({

 data:{

   obj: {

     id: 001

   }

 },

 // 页面不会变化

 template: '<div>{{ obj.message }}</div>'

})


vm.obj.message = 'hello' // 不是响应式的

delete vm.obj.id       // 不是响应式的

解决办法:


// 动态添加 - Vue.set

Vue.set(vm.obj, propertyName, newValue)


// 动态添加 - vm.$set

vm.$set(vm.obj, propertyName, newValue)


// 动态添加多个

// 代替 Object.assign(this.obj, { a: 1, b: 2 })

this.obj = Object.assign({}, this.obj, { a: 1, b: 2 })


// 动态移除 - Vue.delete

Vue.delete(vm.obj, propertyName)


// 动态移除 - vm.$delete

vm.$delete(vm.obj, propertyName)

3. Vue 不能检测通过数组索引直接修改一个数组项

原因:官方 - 由于 JavaScript 的限制,Vue 不能检测数组和对象的变化;尤雨溪 - 性能代价和获得用户体验不成正比。

场景:


var vm = new Vue({

 data: {

   items: ['a', 'b', 'c']

 }

})

vm.items[1] = 'x' // 不是响应性的

解决办法:


// Vue.set

Vue.set(vm.items, indexOfItem, newValue)


// vm.$set

vm.$set(vm.items, indexOfItem, newValue)


// Array.prototype.splice

vm.items.splice(indexOfItem, 1, newValue)

拓展:Object.defineProperty() 可以监测数组的变化

Object.defineProperty() 可以监测数组的变化。但对数组新增一个属性(index)不会监测到数据变化,因为无法监测到新增数组的下标(index),删除一个属性(index)也是。

场景:


var arr = [1, 2, 3, 4]

arr.forEach(function(item, index) {

   Object.defineProperty(arr, index, {

   set: 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触发 setter')

     item = value

   },

   get: function() {

     console.log('触发 getter')

     return item

   }

 })

})

arr[1] = '123'  // 触发 setter

arr[1]          // 触发 getter 返回值为 "123"

arr[5] = 5      // 不会触发 setter 和 getter

4. Vue 不能监测直接修改数组长度的变化

原因:官方 - 由于 JavaScript 的限制,Vue 不能检测数组和对象的变化;尤雨溪 - 性能代价和获得用户体验不成正比。

场景:


var vm = new Vue({

 data: {

   items: ['a', 'b', 'c']

 }

})

vm.items.length = 2 // 不是响应性的

解决办法:


vm.items.splice(newLength)

5. 在异步更新执行之前操作 DOM 数据不会变化

原因:Vue 在更新 DOM 时是异步执行的。只要侦听到数据变化,Vue 将开启一个队列,并缓冲在同一事件循环中发生的所有数据变更。如果同一个 watcher 被多次触发,只会被推入到队列中一次。这种在缓冲时去除重复数据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 DOM 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在下一个的事件循环“tick”中,Vue 刷新队列并执行实际 (已去重的) 工作。Vue 在内部对异步队列尝试使用原生的 Promise.then、MutationObserver 和 setImmediate,如果执行环境不支持,则会采用 setTimeout(fn, 0) 代替。

场景:


<div id="example">{{message}}</div>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123'

 }

})

vm.message = 'new message' // 更改数据

vm.$el.textContent === 'new message' // false

vm.$el.style.color = 'red' // 页面没有变化

解决办法: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123'

 }

})

vm.message = 'new message' // 更改数据

//使用 Vue.nextTick(callback) callback 将在 DOM 更新完成后被调用

Vue.nextTick(function () {

 vm.$el.textContent === 'new message' // true

 vm.$el.style.color = 'red' // 文字颜色变成红色

})

拓展:异步更新带来的数据响应的误解

<!-- 页面显示:我更新啦! -->

<div id="example">{{message.text}}</div>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

 }

})

vm.$nextTick(function () {

 this.message = {}

 this.message.text = '我更新啦!'

})

上段代码中,我们在 data 对象中声明了一个 message 空对象,然后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触发的异步回调中,执行了如下两段代码:


this.message = {};

this.message.text = '我更新啦!'

到这里,模版更新了,页面最后会显示 我更新啦!。


模板更新了,应该具有响应式特性,如果这么想那么你就已经走入了误区。


一开始我们在 data 对象中只是声明了一个 message 空对象,并不具有 text 属性,所以该 text 属性是不具有响应式特性的。


但模板切切实实已经更新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因为 Vue.js 的 DOM 更新是异步的,即当 setter 操作发生后,指令并不会立马更新,指令的更新操作会有一个延迟,当指令更新真正执行的时候,此时 text 属性已经赋值,所以指令更新模板时得到的是新值。


模板中每个指令/数据绑定都有一个对应的 watcher 对象,在计算过程中它把属性记录为依赖。之后当依赖的 setter 被调用时,会触发 watcher 重新计算 ,也就会导致它的关联指令更新 DOM。



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执行 this.message = {}; 时, setter 被调用。

Vue.js 追踪到 message 依赖的 setter 被调用后,会触发 watcher 重新计算。

this.message.text = '我更新啦!'; 对 text 属性进行赋值。

异步回调逻辑执行结束之后,就会导致它的关联指令更新 DOM,指令更新开始执行。

所以真正的触发模版更新的操作是 this.message = {};这一句引起的,因为触发了 setter,所以单看上述例子,具有响应式特性的数据只有 message 这一层,它的动态添加的属性是不具备的。


对应上述第二点 - Vue 无法检测对象 property 的添加或移除

6. 循环嵌套层级太深,视图不更新?

看到网上有些人说数据更新的层级太深,导致数据不更新或者更新缓慢从而导致试图不更新?


由于我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在我试图重现这种场景的情况下,发现并没有上述情况的发生,所以对于这一点不进行过多描述(如果有人在真实场景下遇到这种情况留个言吧)。


针对上述情况有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强制更新:


如果你发现你自己需要在 Vue 中做一次强制更新,99.9% 的情况,是你在某个地方做错了事。

vm.$forceUpdate()

7. 拓展:路由参数变化时,页面不更新(数据不更新)

拓展一个因为路由参数变化,而导致页面不更新的问题,页面不更新本质上就是数据没有更新。


原因:路由视图组件引用了相同组件时,当路由参会变化时,会导致该组件无法更新,也就是我们常说中的页面无法更新的问题。

场景:


<div id="app">

 <ul>

   <li><router-link to="/home/foo">To Foo</router-link></li>    

   <li><router-link to="/home/baz">To Baz</router-link></li>    

   <li><router-link to="/home/bar">To Bar</router-link></li>    

 </ul>    

 <router-view></router-view>

</div>

const Home = {

 template: `<div>{{message}}</div>`,

 data() {

   return {

     message: this.$route.params.name

   }

 }

}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history',

   routes: [

   {path: '/home', component: Home },

   {path: '/home/:name', component: Home }

 ]

})


new Vue({

 el: '#app',

 router

})

上段代码中,我们在路由构建选项 routes 中配置了一个动态路由 '/home/:name',它们共用一个路由组件 Home,这代表他们复用 RouterView 。


当进行路由切换时,页面只会渲染第一次路由匹配到的参数,之后再进行路由切换时,message 是没有变化的。


解决办法: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种,这里只列举我常用到几种方法。

通过 watch 监听 $route 的变化。


const Home = {

 template: `<div>{{message}}</div>`,

 data() {

   return {

     message: this.$route.params.name

   }

 },

 watch: {

      '$route': function() {

      this.message = this.$route.params.name

   }

   }

}

...

new Vue({

 el: '#app',

 router

})

给 <router-view> 绑定 key 属性,这样 Vue 就会认为这是不同的 <router-view>。


弊端:如果从 /home 跳转到 /user 等其他路由下,我们是不用担心组件更新问题的,所以这个时候 key 属性是多余的。

<div id="app">

 ...

 <router-view :key="key"></router-view>

</div>

如何建立的设计文件命名系统?这是我的常用方法!

涛涛

学习文件命名的目标

输出专业规范的命名,建立有效的设计文件命名系统。

各阶段的命名规则

1. 项目文件命名

项目之初大家都会建立文件夹系统,用来存放项目资源。这时大家可以运用杜威十进制的命名方式来管理文件命名,方便排序,让我们的项目文件足够清晰,在长期的项目管理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命名习惯。

项目命名规则

  • 项目文件夹:产品名称 + 版本号 + 简要迭代描述
  • 项目资源文件:NO._文件类型名称

下面以 用户端 V2.1.0_新增直售展位 虚拟项目为例,创建各资源的子文件夹,初步完成文件管理:

00_需求文档(PRD)

01_交互设计(原型)

02_设计文件(设计)

  • 00_GUI 过程稿
  • 01_GUI 定稿
  • 02_设计说明
  • 03_切图文件

04_竞品分析

05_动效设计

06_应用素材

07_参考资料

08_会议记录

大家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性质和流程进行增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文件管理方式。

2. 画板及图层命名

在设计文件中,我们最经常接触的就是画板、图层,少则几十,多则几百,我们需要更轻松的命名排序方式来查找我们的目标,保证团队命名风格统一,清晰的场景命名更便于设计输出和协作,也可以支持后期测试用例的填写。

此时的命名目标在于清楚展示页面的从属关系,以及流程上的交互关系。

画板&图层命名规则

  • 画板命名:功能模块 ;
  • 图层命名:NO._NO.子模块_NO.类型_NO.状态;

每个画板和图层需要根据功能模块/类型/状态结合数字来进行命名,方便我们对页面进行排序。数字可根据项目文件的操作顺序和权重的具体情况来取舍。

00首页

  • 0_1新增广告位_1单个
  • 0_1新增广告位_2多个
  • 0_1新增广告位_3组合
  • 0_2无商品占位

01详情页

02购物车

03我的

在 Sketch 中我们会经常用到一个批量重命名的工具插件 Rename It,这个工具可以快速批量对画板、组、图层进行重命名。文末有一篇震震张关于这个插件的介绍,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画板和画布的命名规范,是为了让每个项目参与者都能快速找到目标,对于设计师而言,可以主动思考页面之间的关系。

3. 切图命名

一个应用通常需要导出的切图包含众多类型:

  • 背景图
  • 插画素材
  • 动画素材
  • 图标
  • Logo

对于切图文件夹,可以通过通用文件、控件归纳等方法进行归纳管理。

对于切图命名,可以无需考虑自己的英文命名具有普适性,记得命名最初的目标是:便于团队检索定位,因为开发人员有自己的命名习惯和命名体系。

切图命名原则

标准命名原则:模块_名称_状态 ,如导航栏_按钮_点击;

全局命名规则:模块_全局_名称_状态,如导航栏_按钮_全局_点击(全局使用必须加全局标识)

  • 导航栏_购物车_高亮.png
  • 详情_分享.png
  • 登录按钮_点击.png

注意事项

如果产品使用了两个平台的独立设计,需要 iOS 和 Android 两个手机系统的切图单独建两个文件夹,切图文件分别导出,便于前端工程师检索应用。

小结

以上是对设计项目过程中的文件管理及命名规范的一些笔记总结,持续优化~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从现在开始。\(ツ)/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木子的小千世界

京东APP 9.0 是如何改版设计的?收下这份官方的完整复盘!

涛涛

2020 年未过半,我们就看了许多从前从未见过的人和事,体验了许多从前从未想过的经历。几个月来,「历史性的」、「百年难遇的」、「前所未有的」、「恐慌性的」、「灾难性的」……这些词儿,如同弹幕一般,不停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短短的几个月,许多人变了,许多家庭变了,许多事情变了,但生活还在继续前行。经历过特殊的时刻,在京东的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要忙碌,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更能清晰地认识到:「京东的价值、京东给社会的力量」和「我们的责任」。

我们怀着期望,期待我们每一次的改变,都能给你们带来更多的能量。

2020 年初夏 618 来了,京东的生日之际,京东 APP9.0 全新升级,希望你们会喜欢~

前言:升级背景

1. 品牌力升级

5 月 20 日,京东零售集团宣布进行品牌升级,由原来的「多快好省」升级为「不负每一份热爱」。作为京东集团品牌战略承接的主阵地——京东 APP,将基于全新的品牌精神,着力于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购物需求,持续对其创造更大的价值。用户在京东不仅仅能享受到好的购物体验,还能享受到更丰富、更用心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对京东 APP 不断地迭代升级,我们也向社会、向消费者诠释着京东的每一份用心;京东 APP 也承载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负你、我、他(她)的每一份热爱。

2. 产品力升级

未来的 1-3 年,京东将继续在低线市场、低渗透品类上提速;通过对新老渠道、新老内容的矩阵开拓和整合,将单纯的线上购物,升级为全场景的复合式体验;通过新玩法的打造,增加用户的触点,提升粘性和频次。为了更好地承接京东战略与方向,京东 APP 的产品力也亟需升级。

  • 细分人群的刻画:以千人千面的颗粒精细化标签为基础,从人、货、场的维度,对标签再次解构、重组,打磨和完善的垂直人群模型;基于垂直人群模型,整合APP 内的全流程资源,为垂直人群打造更完整、更流畅、更场景化的产品体验。
  • 线上线下的场景打通:基于地理位置的到家商品、门店、商超,全面入驻京东 APP,线上一键下单,线下 1 小时极速送达。
  • 更简单的购物体验:实时预估商品的最终到手价,价格优惠清晰明了,支持用户在购物车一键领券购买,结算时极速支付,让用户购物更简单。
  • 更多元的产品形态:直播玩法升级,全流程直播渗透,边看边买好货到家;内容组织全新升级,打造内容和商品榜单,为用户推荐当前最热的话题和商品。
  • 更有趣的互动玩法:打造更多的围绕社交互动功能的场景,通过更丰富的内容平台及更好玩的互动玩法,让用户来到京东不只是购物。

3. 体验力升级

除了品牌力、产品力升级,每一次全新「京东 APP」的到来,也在为消费者不断提供更友好的使用体验力。我们也非常期望能够借助这次版本升级,对京东 APP 进行既精细、又完整的刻画和打磨,期待通过京东 APP9.0,与消费者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体验更加细腻、更加灵动,全面升级消费者在京东 APP 的体验力。

京东APP关键版本设计脉络

结合京东 APP9.0 的品牌力、产品力、体验力的升级背景,我们追本溯源,探寻京东自己的脉络。

1. 过往版本设计脉络

2. 设计脉络共性

设计策略的延续升级

基于京东 APP 的核心目标,围绕购前、购中、购后三个环节强化用户内心感知,承接京东的战略在 APP 内的落地。

京东 APP4.0-5.0 主要围绕京东品牌对用户的传达感知进行输出,建立京东的品牌形象;京东 APP6.0 后开始加强场景能力,逐步打造可以满足千人千面的电商设计平台,直至现在,扩宽至全渠道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加细分的体验。

始终围绕产品策略

设计的迭代和产品思维绑定,始终围绕产品策略,一起共建用户的同理心;通过深耕设计解决方案、持续验证推导,来打造值得用户信赖的优质购物体验。

设计将各模块的功能与价值主张相结合,彼此进行联动,保障从产品到交互到视觉,到最后的方案落地都能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去服务。

京东 APP 设计始终都是以「产品、业务目标」为核心,围绕「品牌」「用户」「认知」三大方向,结合「设计趋势」来发力;但基于不同的情景、当下 APP 所处的环境,设计改版的侧重发力点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是「用一个版本来解决 1-2 个的重大体验问题」。

京东APP体验问题总结

我们结合京东 APP8.0 以来的用户研究报告、用户反馈、各关键模块的数据、竞品对比,从「品牌」「用户」「认知」这三大维度着手,梳理京东 APP 的核心体验问题,进而推导出京东 APP9.0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作为定义京东 APP9.0 设计策略的关键依据。

1. 品牌设计 ——京东APP8.0问题提炼

在细分用户的研究中,用户高频地提到 APP 的品牌感知过于冷静、直接、有距离感,氛围上不够活泼,也存在「京东是正品但价格会不会更贵?」的疑惑。打个比方,可能同样的价格,吆喝声越大,感受上会觉得大声的更便宜、更有爽感。

视觉定义上,一方面,栅格定义过于精细,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流畅度,需要针对导购类、流程类场景进行差异化删减;主流程内的部分模块留白偏多,拉低了一定的屏效;另一方面,字体的部分梯度比较多、也比较相近,虽然视觉上较为协调和统一,但视觉噪音较大,对主体内容也有比较大的干扰。

人机交互时,过于直接地强调目的性,品牌灵动感待提升。

通过数据测试发现,核心模块的引流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两个例子:1、可通过「严格控制变量,测试图片素材的引流效率」,提升「图片素材」的质量,优化核心模块的设计规范;2、通过「图片素材」的质量提升,加上对「坑位容器」动态打磨,经过数据测试,增强品牌灵动感的同时,可进一步提升屏效。

2. 用户感受 ——京东APP8.0问题提炼

细分垂直的用户群,在全流程内的感受上存在割裂感;各个垂直人群在 APP 主流程内已初步形成大的体验闭环框架,但体验闭环的细节还有待补齐与提升,对垂直人群的「权益和身份」的传达还需要在情境上更加一致。举个例子:未开通 PLUS 会员时,高净值人群对 PLUS 身份认同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商品的活动促销信息展示(时间、最优价格)层级隐藏较深、活动促销计算复杂难以理解,用户促销感受比较弱,所谓酒香真是怕巷子深。我们通过「用户在不同平台内促销感知」的用户测试对比发现,虽然京东的价格最优惠,但由于在表现层上没有进行强调,导致用户在价格感受上存在偏差。

产品感知较理性,主流程内氛围不够活泼,有距离感;这一点,新兴市场用户的感知尤为明显。

3. 认知统一 ——京东APP8.0问题提炼

页面框架一致性问题:主流程过往的版本较为侧重于单一模块内的设计,各个模块间堆积了较多设计不统一的问题。

页面内模块一致性问题:主流程的各个模块内,由于 「新旧版本」「需求不断叠加」等原因,也存在模块内的统一性问题,这增加了用户接受信息的负担。举个例子:APP 结算页在过去的一年内新增了较多的功能与提示场景,由于业务时间有 deadline,很多需求会采用体验降级方案,即用现有控件来设计方案,使得最终方案可能体验不够好,而这里埋下的体验隐患,日后依然要找机会解决。

业务和功能类型不断增加,这会导致页面相对臃肿,这时核心流程的框架亟需重新定义、向三维空间借力来舒展信息架构。

APP 整体的故事性连接还有待强化,货架式的流转只是骨架;各频道内、各模块内也应基于 APP 骨架保有自己横向与纵向故事线,在 APP 内注入故事性的血肉灵魂;让用户在 APP 内流转时,认知更清晰、体验更丰富。

京东APP9.0核心策略

1. 品牌力设计策略

延续、强化京东品牌,构建、升级「京东设计语言体系」 ,提升屏效。通过统一的强调,使品牌可知;通过情感化、IP 化、故事化的表达,使品牌可感。

色彩体系:延续京东品牌调性,主打京东红的品牌色,适当地通过增强配色、减少留白,在保留京东辨识度的同时,通过丰富的色彩体系降低 「冷淡、有距离」的感知。

例如:结合首页及推荐位的坑位颜色,拉通营销色彩规范,HSB 平衡所有色彩梯度;并结合算法给出冷暖色排布规则,区分内容丰富画面(包括首页核心楼层/我京工具与服务/用户资产我的钱包)及核心流程 HSB 平衡,色环关系,品牌色的延伸主导,再到单色、渐变的规律体验,全路径的感知;拉通京东品牌色同阶梯色环,推导所有辅助色色值,根据透明度及饱和度叠加,得到色彩使用场景及渐变关系;提炼营销体系核心规律,营销坑位色彩排布关系,冷暖色阶搭配,引导用户识别。

营销坑位色彩排布关系,冷暖色阶搭配,引导用户识别。(核心楼层为例)

字体体系:延续京东的字体建设,延续性的使用京东朗正和正黑体、加大主字号、精简字阶,拉开字体层级梯度,让用户的关注点更聚焦。针对下沉首页等重点业务采用异形字体,标题与利益点字号字重比重更大,强化营销引导。

icon 体系:线性图标全面 iconfont 化,减少 app 的体积;图标设计更简洁,减少隐喻的手法,让用户「一眼即懂」;平衡视觉的体积差,建立一致性的图标绘制尺寸规范;适当的设计图标互动的微动效,增加趣味性,带给用户「愉悦感」。

栅格体系:在屏效留用率上,基于 8.0 基础定义扩展 12 、24 的倍数关系,栅格做相应的简化;比如在首页/搜索/商详等页面,利用删格缩减间距,提高单屏屏效;首页核心楼层,利用减少间距,放大商品图片,压缩整体楼层高度,使核心内容更加突出,更便于用户识别到有效内容;

优化界面布局,巧用视觉动线,利用人们阅读的 f 型习惯,聚焦用户阅读内容;

素材设计体系:一方面,打磨坑位容器,采用动静态容器相结合的手法。另一方面,打磨坑位素材规范,动静态素材结合使用。同时,尝试压缩容器高度,与羚珑智能设计系统深度合作,进行素材和页面的测试,对运营设计的素材规范进行打磨,在容器高度压缩的同时提升素材质量,保证浏览效率不下降。

2. 用户设计策略

细分用户群体,增强氛围感知、让体验更丰富,层次更清晰。根据细分用户的习惯性、常识性认知,适当地把产品进行分层,让可知可感更加贴合用户;基于全局的统一,有意识细分用户的体验,加强各垂类用户最在意、最可感受的局部差异,从而让体验更加丰富。

PLUS 会员:提高 PLUS 会员身份认同,通过全流程内 PLUS 会员皮肤、氛围品牌一致性露出, 强化「PLUS 专属优惠价格计算」 「PLUS 到手价强化」等权益的感知,进而强化会员身份的感知、加强对 PLUS 会员的认同感。

家庭银发人群:渲染家庭情感氛围,强化优惠及促销的利益感知,简化整体的使用流程,中心化界面采用大字号,为银发人群设计。

新人用户:打造新人专属首页,强化新用户引导,多流程定投新人大礼包、发放新人专属优惠,全方位助力新人用户转化。

校园用户:着重打造年轻化的视觉氛围,拉近与校园用户的距离。

新兴市场用户:扭转用户品牌认知,基于特定人群偏好的氛围组织界面,提升流量分发效率。针对促销较为敏感的人群,通过设计的强调,加强用户低价感知,强化活动促销感知,打消购买顾虑。

3. 认知设计策略

品牌金字塔理论认为关于品牌认知的一系列表象指标,如认知度、美誉度、购买率、满意度、推荐率等,实际上反映了消费者对一个品牌认知的深入程度;这个理论,同样可以适用在产品的用户认知上,认知是一切的基础,产品的用户认知做好了,转化、推荐、满意度才能做好,能够被认知的产品更容易加强情感连接;反过来,不容易被用户认知、认知有负担、信息架构表现层复杂的产品,用户理解起来可能就有障碍,再叠加情感连接的设计,那有可能就是体验的自嗨了。

京东 APP9.0,将针对用户的主流程,骨骼精细化重构、优化流程动线,给用户提供一致性的体验,让认知减负。

4. 感受设计策略

消费者在只有认知的时候是理性的,而基于认知产生好感的时候就会变成感性。

在简化用户的信息认知的基础上,我们将强化打造「京东语言的品牌动效」在核心流程内的模块感知,结合产品的产品领域动态衔接的诉求,在设计上考虑动态效果对「整体上下文,故事连接性」的亮点承接,让用户理性购物的同时,感受到感性的愉悦。

京东APP9.0设计方案展示

1. 用心设计每一眼感受

设计策略:延续、强化京东品牌,完善并深入刻画京东设计语言;通过设计的语言体系,提升屏幕效率,从而带动流量分发效率、运营效率的提升。

首页视觉风格焕然一新,更灵动、更轻松。(通过 IP 和品牌辅形融入、优化色彩体系等方式,强化京东品牌;通过优化栅格系统、字体系统、色彩体系、动态效果,让界面的信息更加清晰,界面感受更灵动)

2. 用心对待每一个群体

设计策略:细分用户群体,增强氛围感知,让体验更丰富、层次更清晰。

设计要点:打造家庭专属购物体验,和家人一起在京东开心购物与互动。设计上通过暖色调和插画的铺陈,渲染家庭情感氛围;同时,界面采用更大字号,为父母量身定制。

设计要点:打造 PLUS 会员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购物体验链路;通过设计走查与用户测试,填补 PLUS 会员在全流程内的品牌、信息触点缺失;同时,从品牌、视觉、交互三个维度,统一设计语言、语境、对话方式,让 PLUS 会员在各个体验触点都能感受到一致的人机交互体验。

3. 用心打造每一个场景

设计策略:基于京东设计语言体系,构建场景;骨骼精细化重构主流程,构建「场景动线」,让体验更流畅。

设计要点:京东到家、便利店、商超、药品、鲜花等门店商品全面入驻京东 APP;用户在主流程内即可以直接搜索下单附近的门店商品,下单后最快 15 分钟内便可送达;由于到家场景依托于主流程,我们在设计时期望用户购物动线能与主流程统一,在商品池打通的基础上,体验上也能完美融合;同时,设计上需结合 LBS 场景特点,在主购物流程中,强化 LBS 与商品、配送的关联,突出商品促销与门店配送时效。

4. 用心打造每一条动线-多元化导购

设计策略:基于「京东视觉语言体系」,细分用户群体构建导购方式;根据用户特性,强化放大「多元」的体验。

设计要点:直播全面渗透,全流程强化直播触点,增大直播的分发场景的用户接触面积;同时,通过动态强化、设计强化的手法,加大对商家私域直播的引导,完善直播场景的体验。

5. 用心打造每一条动线-购物动线优化

设计策略:基于「京东视觉语言体系」骨骼精细化重构购物动线,统一交互、视觉语言,视觉降噪,让认知减负。

6. 用心简化每一次决策

设计策略:关键信息强曝光,统一交互视觉体验;让认知减负,决策更简单。

大促氛围优化:在主流程内突出大促的氛围感知,强化搜索列表、商详等主流程内的大促氛围;结合大促情绪指数设计氛围,逐渐调动用户的热情。根据用户的身份、商品的特性,在设计上突出重要信息,例如强化 PLUS 会员促销腰带等;同时,借助设计规范和设计组件,页面内弹层更加容易拓展、可自由配置。

到手价场景展示:商品详情、购物车内强调商品到手价,在设计上突出优惠结果的传达,让用户一眼便知。

7. 用心满足每一次闲暇

融入品牌、IP 元素,用心打造新颖、有趣、持续的互动玩法。

8. APP9.0

京东 APP9.0 是一个新开始;我们将用未来的时间,用心跟大家诠释,京东全新的品牌价值主张「不负每一份热爱」。用心对待、不负期待、不负热爱,我们在路上……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就不展开分析详细的设计方案了。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京东设计中心JDC

2020高校毕业设计展海报大PK,美哭or丑翻?

涛涛

一年一度毕业季来袭高校毕业展海报简直「神仙打架」

大家好,我是美丫姐,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各大高校毕业生可以说是哭笑不得,先是因为人聚不齐,拍个毕业照都拍不成,只能上手 p。

再是各高校想方设法也要让毕业生有个难忘的毕业典礼,纷纷搞了一出「赛博朋克」拨穗仪式。

这得亏是大白天,要是晚上在校园撞到这玩意儿还不得给人吓个半死!

不禁让网友纷纷大呼「搞点阳间的东西吧!」

但即便是这样,也丝毫没有减少,艺术院校办毕业展的热情全国各地各大艺术院校,都纷纷举办起了线上毕业设计展,斩断大家想逃过做毕设的念头,毕业设计展照常举办,那么毕业设计展宣传海报也一定少不了。

接下来,就让美丫姐带着大家来品品,今年各大艺术院校令人「眼花缭乱」的海报。

广州美术学院

广美以其缩写 GAFA 组成的动态 3D 图形利用视差让人产生错觉,颇有几分韵味。

就是搭配上富有节奏的 BGM 后,让人不禁想到那句传唱大街小巷的广告词「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每次都有新感觉」。

湖北美术学院

你看,这亦实亦虚的透明物体像不像甲方虚无缥缈的需求……

中央美术学院

彼时,这一叠叠的纸张是一次次熬夜赶的作业此时毕业了,这一叠叠纸张将会是你被打回重做的稿子

天津美术学院

去年被全网吐槽的天津美院海报,天美 2019 年毕业展海报

今年选择打一张规规矩矩的保守牌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艺术学院

不管甲方有多奇葩但毕竟给了钱,不管有多少坎坷都得咬着牙勇往直前 ,逆流而上!

南京艺术学院

这向四面八方发散的线条就像甲方天马行空的想法,没有重点,也似乎没有终点。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管理系

稀疏的黑白线条,就像学设计后你的头发,做设计,做到最后白了少年发,又秃了头。

南京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

这需要瞪大眼看的 PPT 式动态海报,不正代表着更新迭代快速的时尚圈嘛!

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毕业,能带走的是属于大学 4 年的回忆,难以带走的,是积攒 4 年的行李,一看这阵仗,快递费肯定不便宜。

广西艺术大学

中间的圆就像催眠师摇摆的钟表,这毕设,是越做越瞌睡……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往屏幕钻,这才是一个优秀设计师的优良品质。

上海师范大学

设计师:「你好,有什么需要我服务的吗?」

甲方:「需要做一个 logo,目前预算 20」

设计师:「好的,再见」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俗话说得好,做设计不带参考线,都展现不出设计师有多用心。这不,理工学院密密麻麻的参考线,哪个甲方拿到手不会觉得物超所值。

只是辅助线过于密集我看了三遍才看出写的啥。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甲方的心就像一个无底黑洞,你永远不知道他在想啥,他给你的意见也总是在你意料之外。

武汉工商学院

做设计师,不仅要会动手,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说会道,还要会「嗅」出空气中的氛围,这才能把甲方爸爸服侍得妥妥帖帖。

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每个看向不同方向的眼珠,就像一个项目有好几个甲方,每个甲方都有自己的想法。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总是得留有一丝丝神秘感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就像马赛克后内容总是令人好奇。


除了大陆各大高校毕业展海报外,台湾的毕业展海报也是百花齐放。

国立华东大学艺术与设计系

作品记得署名,被盗了你都没地儿哭去。

辅仁大学应用美术学系

水印打得再满也不如自个儿的脸辨识度高,实际上毕业作品是个 AR 滤镜。

国立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系

设计就是一场探索,多走几次,就能摸清楚甲方的套路。

东海大学工业设计系

选专业前犹豫做什么设计,设计系毕业后:「做什么设计!」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文创系

遇到蛮不讲理的甲方,多深呼吸几次忍忍也就过去了。

台湾艺术大学多媒体动画系

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才能发现设计的世界多姿多彩。

岭东科技大学视觉传达系

你看这从上到下密密麻麻的人海,就像是一次次尝试够到甲方需求,却又一次次失败的你。

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系

看这毕设把孩子逼得这医院看来没少去。

国立台北商业大学数位多媒体设计系

无论何时,回忆起肝毕设的日子,就连软件页面都能浮现在眼前。

铭传大学商品设计学系

当你正式成为设计师你会发现,做多了辣眼睛的设计,你的眼球将会变成消耗品。

纵观今天所有的毕业展的海报设计,有的难以理解,有的让人出乎意料,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条件多糟糕,哪怕不能像往年,有展馆可给学子们呈现自己的创意,热爱设计的大家,创作的热情,也没有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浇灭。

虽说有些海报可能不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但校方也尽力,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可以展现,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舞台。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你丫才美工

为了追求高性价比,我们通常这样来做页面适配

涛涛

为什么要适配

通常产品经理在立项前都要思考需求的实现方式:是原生做?还是 H5 做?

问题的答案会因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如果追求体验,那原生效果更好,如果追求短频快,那就选用 H5,或是两者结合。

CCtalk 是个涉及 7 大端的跨平台产品:iOS、Android、PC、Mac、Web、触屏、小程序。我们在日常项目中(尤其是用户增长类的项目)越来越多选择用 H5 实现,然后以低成本适配方式应用到不同客户端。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降低了开发成本。原本要涉及 iOS、Android、PC(PC 和 Mac 用同一套 Qt 实现)、H5 这 4 个端的开发人员,现在采用内嵌页的方式,可以做到完全不涉及移动端和桌面端,或者仅是入口放置这类比较简单的工作。

降低了维护成本。如果有优化调整,可以只改 H5 页面,不用各个端都动手。

好处显而易见,当然这也不是件一本万利的事。看下面这张 App 和 PC 屏幕尺寸的对比图就明白了,长宽比差异这么大,页面在适配的时候,有时需要优化调整布局。

△ App和PC屏幕尺寸对比

如果要真正做到流畅顺滑的体验,流式布局是最佳选择,但是对设计和开发的要求都很高,维护成本也不小,这让大多数团队望而却步。所以还是自动适配宽度、媒体查询(断点适配)等相对低成本的方式比较香。

框架和页面

如何以低成本的方式做适配?这个问题涉及 2 个方面:框架和页面。

△ 框架和页面

先来看看框架,大致有 4 种:触屏、App、PC、Web。通常一个项目会涉及其中的几种,也有少数情况都涉及。(此文暂不讨论小程序,有机会再写一篇关于小程序设计的文章)

1. App

CCtalk 用的 App 框架容器是公司横向团队提供的 Web View,有 2 种:

常规的导航样式。元素包括:返回、页面标题、分享(根据需要选择展示或不展示)。安卓和 iOS 略有区别,iOS 为了导航栏的顺滑过渡效果,用的是同一个 Web View,所以无法满足在一系列页面中部分页面有分享按钮,部分页面没有分享按钮。安卓用的不是同一个 Web View,所以没有这个问题。(此处不展开讨论)

透明头部导航。常规导航无法满足一些个性化的设计需求,所以透明头部导航就应运而生了。可以对导航栏进行自定义设计,营造沉浸式的体验。

△ 2种头部

2. PC客户端

PC 客户端的框架导航包括: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页面内嵌时,要留意容器导航和页面导航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假如要保留页面导航栏,那需隐藏返回按钮;如果去掉页面导航栏,则需将导航栏上原有的操作(例如分享)通过悬浮等方式保留。

△ PC端的全局导航

3种常见的适配方法

一般的设计流程是:先设计触屏页面,再去看看 PC、Web 页面是否需要调整。

响应的总原则:提高屏幕利用率。

具体评估标准有 3 点:

  • 确保页面比例协调——不丑;
  • 减少阅读障碍——易读;
  • 减少操作负荷——易操作。

页面元素从小到大可分为:控件→组件→模块→页面,按照不同维度的复用,并结合自身的项目经验,整理出 3 种常见的方法(此处是重点,看我看我)。欢迎小伙伴一起讨论补充。

△ 3种常见的适配方法

方法一:保持页面不变,简单拉伸适配

这种方法最简单,几乎不用动脑子。具体实施方式又分两种:

  • 把页面拉伸到容器的指定宽度。
  • 将内容主体居中显示,两边留白。

案例1-拉到指定宽度:

像帖子这类结构简单的内容页一般都可以直接拉伸。注意检查是否有遗漏操作,一般在 PC 端可以采用悬浮按钮的方案将移动端的操作保留。

△ 帖子页

案例2-居中显示,两边留白:

如果页面直接拉伸给用户增加了操作成本,可以采用将主体内容居中,页面两边留白的方式。

实名认证项目是将同一套实名认证流程复用到 3 个不同的使用场景中,所以页面需要适配触屏、web、PC 弹窗 3 个框架尺寸。如果将触屏页直接在 Web 上拉伸,那不仅样式上不美观,而且右侧的「修改」、「获取验证码」等操作按钮距离左侧的标题太远,根据格式塔的接近原理,右侧的一列蓝色操作反而会被误以为是一个整体,脱离和主体的关系,不易于操作。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放弃拉伸,而是将主体内容居中显示,页面两边留白。

△ 实名认证页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也要注意可能会涉及一些细节调整:

  • 留意容器导航和页面导航是否有重复/冲突。这点前面也讲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 触屏端和 Web 交互习惯不一致的特殊组件。例如 Web 页用下拉框,触屏端一般是用系统自带的轮播选择器。
  • 根据平台特性增减内容/操作。例如在任务墙的项目中,由于移动端可以追踪到分享至第三方平台,但是 PC 端追踪不到,所以页面适配时,在 PC 端去掉了分享这个任务。

如果所有页面都能这么轻松适用于各个不同端,那对设计和开发来说真是省心省力,皆大欢喜。然而现实不会这么顺风顺水,有些页面放到不同的框架内会「水土不服」,这时就需要设计师出马做些调整。

方法二:保持页面框架,调整模块内的样式

这种调整适用于有图片和列表的页面。从设计层面改动不算大,而且开发量适中,开发也比较能接受。

案例1-排行榜

在课程排行榜项目中,有一个榜单列表页,展示榜单的具体排名和奖励等信息。

如果直接把触屏页面搬到 PC 端,满眼是大写的「丑」,从设计角度分析,用户的阅读负担和操作负担也过重,屏幕利用率低,鼠标滚了半天也没看完一半榜单。

△ 直接拉伸——丑&不好用

所以这个页面需要设计师改造一下才能适配到 PC 端,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页面框架和模块。页面从上到下分为:奖励 Banner、tab 区、列表区和我的排名 4 部分,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 PC 端可以保持大的框架结构不变。

△ 页面结构

因为移动端是以纵向为主的屏幕,而 PC 端是宽屏,需要进行调整的模块分别是:奖励 banner区(图片类),其他名次列表(列表类)。对于图片适配,在这个项目中可以采用不同端使用不同比例图片的方案。对于列表适配,在 PC 端由 1 列调整为 2 列,以提升阅读效率。

△ 保持页面框架,调整图片和列表模块样式

案例2-课程售卖页

图片的适配处理,除了采用不同比例的多套图之外,还有另一种方式——保持图片比例不变,调整页面布局。将图片和标题从上下结构改成左右结构。

△ 课程售卖页

小结:

保持页面框架,调整模块内样式的方法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有图片和列表等特殊元素的页面。

对于图片适配,有 2 条思路:

  • 提供不同比例的图片。优点是可以较好的展示图片,缺点是需要出 2 套图。适用于图片不多,而且非用户自定义图片的场景。
  • 保持图片比例不变,调整图片和标题的布局。一般是将上下结构改成左右结构,适合用户自主上传图片的场景。
方法三:复用模块,重组页面布局

如果页面模块多、结构复杂,靠小改还是会造成阅读障碍和操作负荷,那就要用方法三——模块级复用,重组页面布局。

案例-课时学习页

课时学习页是个多模块的复杂页面,分别有视频播放区、课时基本信息、目录、网师、评价和推荐。整体思路是将页面结构由 1 列调整为左右 2 列,以此来提高屏幕的利用率。

模块的具体位置根据其重要性以及和内容主体的相关度来排布,例如目录:从平台角度希望用内容吸引用户,增加观看时长;从用户角度是需要经常点击切换的,对于这种重要性高又操作频繁的模块,当然应该放在第一屏内。例如推荐:和内容主体的关联度不高,所以优先级低,放在右侧较小的区域内。

△ 课时学习页

在复用模块时,要注意是否有手势操作的场景。如果触屏端有左右滑动的模块,在 PC 端适配有 2 种做法供参考:

  • 改成点击操作。例如在模块上加箭头,允许用户通过点击切换。
  • 由横向排列改成纵向排列。例如这个案例中的目录模块,在手机端是 5 个课时一列左右滑动切换,在 PC 端改成整个课时列表都是纵向排列。

另外,要注意浮层的特殊处理。手机端一般通过浮层展示更多信息,在 PC 端适配时,需将浮层调整为固定模块。例如移动端吸底的课程介绍浮层,在 PC 端改成固定在目录下方。

△ 浮层的适配

以上是我结合项目经验总结的 3 种低成本页面适配方法。当然,在具体的适配中还会遇到许多细节问题,需要 case by case 去处理。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鱼游设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