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 设计不是 “凭感觉画图”,而是有一套可落地的 “设计规则”—— 就像交通信号灯规范车流,这些原则能让界面既美观又好用,帮用户快速看懂信息、顺畅操作。很多新手设计师容易陷入 “元素堆砌” 的误区,其实掌握几个核心原则,就能让作品从 “杂乱” 变 “精致”。下面结合实际设计场景,拆解 UI 设计中最关键的 8 个原则,帮你搭建系统化的设计思维。
对齐和网格是 UI 设计的 “基础语法”,没有它们,界面元素会像散落在桌上的文件,混乱难读。核心是用 “数学逻辑” 代替 “主观判断”,让元素排列有规律。

对齐的核心是 “同类元素归位”,常见的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没有对错,但必须统一 —— 比如 APP 里所有按钮左对齐,所有标题居中,不能混乱。
- 例子:美团 APP 的 “美食”“外卖” 等功能入口,全部左对齐排列,图标和文字对齐线一致,用户扫一眼就能快速定位功能;
- 避坑:不要让按钮 “东倒西歪”,比如一个页面里既有左对齐按钮,又有右对齐按钮,会增加用户的认知成本。
网格就像界面的 “隐形尺子”,常用的有模块网格、分栏网格,其中网页和 APP 设计最离不开 “栅格系统”。
- 关键参数:网页常用 12 列或 24 列网格,“列” 是放元素的纵向标尺,列与列之间的空隙叫 “水槽”—— 水槽太小会让内容拥挤,太大则会割裂信息,一般设为 16px 或 24px(根据屏幕尺寸调整);

- 应用场景:电商 APP 的商品列表页,用 12 列网格排版,每行放 2 个或 3 个商品卡片,卡片大小、间距统一,看起来整齐又透气,用户滑动浏览时不会觉得混乱。

对比是帮用户 “抓重点” 的核心手段 —— 通过差异让关键元素(如按钮、重要信息)从界面中 “跳出来”,避免用户在信息海里找半天。常见的对比方式有 3 种:
不是越鲜艳越好,而是 “关键元素用高对比色”。比如:
- 主按钮用品牌色(如微信的绿色、支付宝的蓝色),次要按钮用灰色 —— 用户能立刻分清 “该点哪个”;
- 警示信息用红色(如 “删除” 按钮),提示信息用蓝色,避免颜色混淆导致误操作。
文字和元素的大小、粗细差异,直接决定信息优先级。比如:
- 页面标题用 20-24px 粗体,副标题用 16px 常规字体,正文用 14px 轻量字体 —— 用户扫一眼就知道 “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 图标也一样:底部 Tab 栏的 “当前页面图标” 用粗线条 + 高亮色,其他图标用细线条 + 灰色,明确当前位置。
常规元素用圆角矩形(如卡片、按钮)保证统一,特殊元素用不同形状突出。比如:
- 小红书的 “关注” 按钮用胶囊形,“私信” 按钮用圆形,既区分功能,又让界面有呼吸感;
- 活动入口用不规则形状(如节日氛围的扇形、云朵形),和常规卡片形成对比,吸引用户点击。
好的 UI 会 “引导用户视线”,让用户不用思考就知道 “下一步看哪里”。常见的动线有 2 种,覆盖 90% 的设计场景:
用户视线从左上角开始,沿 “左→右→下→左→右” 的 Z 字路径移动,适合首页、列表页。
- 例子:Keep 的课程列表页,顶部是 “身体评估”“全部课程” 等入口(左→右),中间是课程卡片(下→左→右),用户顺着 Z 型动线,能快速找到想练的课程,不用来回跳转。
用户视线呈 F 字移动(左→右→上→下→左→右),符合人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的阅读习惯,适合文章页、设置页。
- 例子:知乎的文章详情页,标题(左→右)、作者信息(左→右)、正文段落(上→下→左→右),用户按 F 型动线阅读,不会漏看关键信息,也不会觉得文字拥挤。
不要在界面里放太多 “干扰元素”—— 比如在文章中间插全屏广告,会打断 F 型动线;在首页放太多不规则卡片,会打乱 Z 型动线,让用户 “迷路”。
重复不是 “复制粘贴”,而是 “相似元素有规律出现”;一致性则是 “相同功能用相同设计”,两者结合能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让用户觉得 “用起来顺手”。
- 配色重复:整个 APP 只用 3-5 种主色、辅助色,比如小红书的主色是红色,所有按钮、标签都围绕红色展开,不会今天用红、明天用蓝;
- 元素重复:同一级别的文字用相同字体(如正文都用 “思源黑体”),同一类型的图标用相同风格(如所有功能图标都用线性图标),让界面 “看起来像一个整体”。
- 交互一致:所有 “返回” 按钮都在左上角,所有 “确认” 按钮都在右下角,比如微信、支付宝的操作逻辑一致,用户换 APP 不用适应新位置;
- 反馈一致:按钮点击后都有 “变暗” 或 “放大” 的动效,加载时都用相同的进度条样式,避免用户疑惑 “点了没反应?”。
留白不是 “浪费空间”,而是 “突出核心内容”—— 就像苹果官网的产品页,大面积空白围绕产品图,用户的注意力会完全集中在产品上,不会被多余元素干扰。
- 内容周围留白:按钮内部要留 16px 左右的空白(比如 “立即购买” 按钮,文字和边框之间要有空隙),避免文字贴边显得拥挤;
- 模块之间留白:不同功能模块(如 “推荐商品” 和 “猜你喜欢”)之间留 24-32px 空白,让界面分层清晰,用户能快速区分 “这是两部分内容”;
- 避坑:不要把界面填得太满,比如在首页放 10 个以上的功能入口,没有留白,会让用户觉得 “压抑”,不想继续浏览。
UI 设计原则不是 “必须遵守的条条框框”,而是帮你解决问题的工具 —— 比如界面杂乱就用 “对齐和网格”,用户找不到重点就用 “对比”,浏览不顺畅就用 “视觉引导线”。新手设计师可以从 “对齐 + 对比 + 一致性” 这三个基础原则练起,先保证界面 “好用”,再慢慢加入 “留白”“重复” 等细节,逐步做出既美观又实用的设计。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UI 设计原则实践 checklist?包含 “对齐网格设置”“对比手法选择”“动线设计要点” 等关键检查项,你做设计时可以直接对照,避免遗漏核心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