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的 UI 设计师常陷入一个误区:把 “好看” 等同于 “好设计”—— 明明用了流行的玻璃拟态,排了精致的图标,用户却反馈 “找不到下单按钮”“看半天不知道重点在哪”。其实问题不在创意本身,而在于忽略了设计背后的 “隐形骨架”——UI 设计原则。这些原则不是束缚创意的条条框框,而是帮我们平衡美观与实用的指南针,让设计既能 “吸睛”,更能 “省心”。

简单说,UI 设计原则是经过无数次用户体验验证的 “设计规律”,就像交通规则之于道路:没有规则,车辆会乱闯;没有设计原则,界面会变成 “信息迷宫”。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界面时,会下意识先注意大的、鲜艳的元素,这背后是 “对比原则”;看到整齐排列的按钮会觉得清爽,这是 “对齐原则” 在起作用。这些原则不是设计师凭空创造的,而是贴合人类视觉认知习惯的总结 —— 大脑天生喜欢有序、有逻辑的信息,设计原则就是帮我们把这种 “喜欢” 转化为可落地的方案。
很多新手设计师靠 “灵感” 做设计,运气好时界面能看,但换个场景就会出问题。而掌握设计原则,能让设计效果更稳定,还能解决 3 个核心问题:
- 避免信息杂乱:没有原则的设计,常会把标题、按钮、广告堆在一起,用户需要花时间 “找信息”;用 “亲密性原则” 把相关元素分组(比如把 “登录 / 注册” 按钮放在一起),用户能瞬间 get 逻辑。
- 降低用户学习成本:如果同一个 APP 里,今天 “返回” 按钮在左边,明天在右边,用户会困惑;“一致性原则” 让同类元素保持统一(比如所有返回按钮都用箭头图标),用户不用反复适应。
- 传递清晰的商业目标:电商 APP 的核心是 “引导下单”,用 “强调原则” 把 “立即购买” 按钮做得更突出,比让按钮和其他元素 “平起平坐” 更能提升转化 —— 这就是原则对商业目标的助力。
UI 设计原则有很多,但新手不用贪多,先掌握这 5 个高频原则,就能解决 80% 的设计问题。

对齐不是简单的 “贴边”,而是通过 “网格系统” 给元素找 “坐标”,让界面有秩序感。
- 常用网格类型:网页和移动端常用 12 列网格,既能满足多列布局(比如电商 APP 的 “3 列商品列表”),又不会因列数太多导致混乱;列与列之间的 “水槽”(空隙)要统一,比如移动端设 16px,保证元素有 “呼吸感”。
- 落地案例:做资讯 APP 的文章页时,标题、正文、配图都对齐到 12 列网格的 “列线” 上,即使内容多,用户也会觉得整齐;如果图片歪一点、文字超一点,界面立刻会显 “乱”。
对比的核心是 “差异”—— 通过颜色、大小、形状的不同,告诉用户 “什么重要,什么次要”。
- 高频对比手法:
- 颜色对比:按钮用高饱和色(如红色 “提交” 按钮),辅助文字用浅灰色(如 “填写须知”);
- 大小对比:标题用 20 号粗体,正文用 14 号常规字体;
- 形状对比:重要按钮用圆角矩形,关闭按钮用圆形(比如弹窗的 “×”)。
- 避坑提醒:对比不是 “越多越好”,一个界面里重点元素别超过 2 个,否则用户会 “不知道先看哪”。
重复不是 “复制粘贴”,而是在界面中反复使用相似元素,让用户形成 “条件反射”。
- 可重复的元素:
- 文字样式:所有一级标题用 “20 号、微软雅黑、粗体”,所有正文用 “14 号、思源黑体、常规”;
- 图标风格:如果用线性图标,就别混进扁平化图标;
- 配色方案:主色(如蓝色)用在按钮、标题上,辅助色(如橙色)用在标签、提示上,别随便加新颜色。
- 落地案例:微信的所有聊天气泡都是绿色(自己发的)和白色(对方发的),所有功能图标都是线性风格 —— 这种统一感,让用户打开 APP 就觉得 “熟悉、顺手”。
好的设计会 “引导用户视线”,而不是让用户 “瞎逛”。常见的引导动线有 2 种,新手优先掌握:
- F 型动线:适合文字多的界面(如文章、列表),用户会先从左到右看标题,再从上到下扫正文 —— 设计时要把重点信息(如文章标题)放在左上区域。
- Z 型动线:适合内容少的界面(如登录页、首页),用户视线会从左上(logo)→右上(导航)→左下(表单)→右下(按钮)—— 把 “登录”“立即购买” 这类核心按钮放在右下,能提升点击率。
- 小技巧:用虚线、箭头、图片朝向等 “隐形引导线” 辅助,比如在表单上方加一条指向输入框的虚线,用户会自然知道 “该从这开始填”。
很多新手怕 “浪费空间”,把界面填得满满当当,却不知留白是 “隐形的重点突出器”。就像苹果官网的产品页,只放一张手机图和一行标题,留白占了大半屏幕 —— 这种 “少即是多” 的设计,反而让用户注意力全集中在产品上。
- 留白场景:
- 标题和正文之间留 12px 空隙;
- 按钮和文字之间留 8px 空隙;
- 界面边缘留 20px “边距”(别让元素贴到屏幕边缘)。
- 避坑提醒:留白不是 “空白越多越好”,而是 “该留的地方留,该密的地方密”—— 比如表单里的输入框,间距要紧凑(体现关联性),但表单和底部按钮之间要留足留白(体现区分度)。

掌握原则后,别陷入 “教条主义”—— 比如 12 列网格不是必须用,如果你做的是极简风格 APP,用 6 列也没问题;对比原则也不是必须用高饱和色,老年 APP 用 “深灰 vs 浅灰” 的弱对比,反而更友好。
真正的设计高手,是先懂原则,再根据用户需求和场景 “灵活调整”。比如给年轻人做的游戏 APP,可以用夸张的对比和动态引导;给老年人做的健康 APP,要强化对齐和统一,减少视觉干扰。
记住:UI 设计的终极目标不是 “让设计师满意”,而是 “让用户用得舒服”。从今天起,把这些原则放进你的设计流程里 —— 先想 “这个元素为什么这么放”,再想 “好不好看”,慢慢你会发现,你的设计不仅颜值在线,实用性也会远超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