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何更好的使用弹窗?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弹窗在设计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基本上每个应用都会涉及到。恰好这段时间我也在整理公司设计组件这一块,所以就想总结分享一下。

设计师都会使用弹窗,但对于弹窗背后的分类及运用可能还不是特别了解,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查看了很多应用及资料,所以下面会有大量的案例,相信大家看完可以对弹窗的认识更明确,做设计规范的时候也能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弹窗分为两种,一种是模态弹窗(重提示),一种是非模态弹窗(轻提示)。

常见的模态弹窗:Dialog/Alert、Actionbar、Popover/Popup

常见的非模态弹窗:Toast/Hud、Tips、Snackbar

Image title

一、模态弹窗


Dialog/Alert  对话框

对话框是我们常用的弹窗,安卓开发语言是Dialog,iOS开发语言Alert,它通常出现在页面的中间,对话框/警示框的类别非常多,对用户的干扰比较大。前面之所以说模态弹窗是一种重提示,是因为它需要用户主动触发选择才可以继续当前的操作。


① 信息-选择确定

特点:这类弹窗通常是一些系统功能的授权、版本更新、消息通知、重要提示等,通常只有1~3个主按钮,只需要用户进行简单的选择。


下图举例分析:

iOS询问是否删除APP,就属于重要提示弹窗,它一般会用在像删除、确认提交...一些比较重要的功能操作中。

小红书的这个是否允许使用网络弹窗,大家一定在许多APP中都见过,这属于一个系统自带的授权弹窗。

马蜂窝与天猫的消息提醒弹窗,一个属于初次使用APP时,系统自带的弹窗,一个属于使用后期APP为了推送消息,主动提示你开启消息通知。

有钱花和爱奇艺的版本升级弹窗,都属于偏运营类的弹窗,这一类的弹窗通常会弱化暂不升级的按钮,突出升级主按钮。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② 信息-输入勾选

特点:这类弹窗通常是输入一些比较少的信息或者勾选信息,常用于备注输入、规格选择、分组选择等,通常只有确定和取消两个按钮。


下图举例分析:

微博对于已关注人的分组及备注,都属于信息输入及勾选类弹窗,操作通常都比较简单。

Image title


③ 信息-传达展示

特点:这类弹窗通常是一些广告、红包优惠、节日活动等一些运营类弹窗,主要是吸引用户点击及参加活动,这类运营弹窗通常会设计的比较吸引人,造型各异,会突出领取、查看等大按钮,弱化关闭按钮。


下图举例分析:

拼多多和饿了么这类的红包优惠弹窗,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它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吸引用户点击,提升购买率。

美团的变黄送好礼弹窗,属于一次比较大的品牌升级,它主要目的是让用户更好的了解并接受品牌色升级。整体的元素及动效设计都非常清晰,视觉感很强。

支付宝的这个猜世界杯赢蚂蚁积分的弹窗,属于活动弹窗,它的整体设计非常贴合主题。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Actionbar操作栏

Actionbar主要分为Action Views和Action Sheets。它们通常是由底部弹出,它的操作及信息会比对话框类型的弹窗更多更复杂。这种当前页面的下拉弹窗好处就是,可以让用户清楚的感知当前的操作,比跳转到新页面更加有安全感。还有一个特殊的抽屉式弹窗也顺便说一下。


① Action Views操作视图

特点:这类视图弹窗通常占屏比较多,以文字、图标等形式展示各种功能,也可以说这类的弹窗是一个小型的页面。它一般从底部弹出,不太强调归属,大多出现在购买、支付、分享等场景。


下图举例分析:

百度云盘的这个+号扩展弹窗比较特殊,它也可以说是浮层,占满整个屏幕,它最吸引人的还是它的小动效。

京东购买时的弹窗和支付宝付款时的弹窗,都是比较典型的,在各种电商产品及付款页面用的非常多。

转转这个的键盘与输入为一体的弹窗,设计的非常人性化,让用户一次就可以输入多个价格。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效率。

网易云音乐的分享弹窗就是典型的以文字与图标来展示功能的。

微信读书的底部阅读设置弹窗,比较特殊,为了使用户沉浸阅读,它是比较隐藏的,而且非常轻量化。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② Action Sheets 操作列表

特点:操作列表相对于操作视图,它更单一。主要是以文字展示功能按钮,重要敏感的功能操作一般会用主题颜色或红色显示,主要运用在一些日常控件、功能选择、删除、保存等场景。


下图举例分析:

Keep的选择日期,属于iOS原生控件,非常常见。

淘宝的选择地址弹窗,整个展示的非常清晰全面,而且用户每选择一项,就会有相应的显示。

支付宝和天猫超市的两种列表弹窗,就不多说了,简单的功能选择都会采用这种。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③ 抽屉式弹窗

特点:这种抽屉式弹窗一般从左右两边弹出,经常运用在一些导航扩展和目录展示中,它能承载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用来放一些不太常用的功能。


下图举例分析:

微信读书及一些其他阅读类产品,由于目录很长,而且一般是从上到下浏览的,所以基本都采用了这种抽屉式弹窗。

小红书的这个抽屉式弹窗,以图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了一些不是很常用的功能,为我的页面节约了不少空间。

Image title


Popover/Popup 浮层

Popover是ios的开发语言,popup是安卓的开发语言,浮层是指,用户点击某个功能后浮出一个临时气泡对其作出补充,它通常会伴随着半透明的遮罩或者投影衬底,用户需要点击功能区域操作,或者点击空白处取消,才能进入下一步操作。它与上面操作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更强调归属,可以出现在页面的任何地方,而操作栏一般只出现在底部,不强调归属。


① 指向浮层

特点:这类的浮层一般伴随有小三角指向,强调归属。气泡里面的功能通常以单一的文字或文字与图标结合的形式来展示,主要运用在顶部加号补充、复制、分享转发等场景。


下图举例分析:

支付宝和美团的顶部加号补充浮层,展示形式是差不多的,只是UI样式不一样,一个是白色气泡黑色半透明遮罩,一个是深灰色气泡。

微信读书和微信的选择文字气泡,在文字复制中很常见,通常会与其他转发收藏小功能一起出现。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② 导航筛选浮层

特点:所谓导航筛选,自然是与导航分不开的,再加上浮层是比较强调归属的,所以它通常会与导航连在一起,一般出现在顶部。


下图举例分析:

美团的导航筛选,因为选项及开关很多,所以它的底部会有两个主按钮,一个完成,一个重置。

饿了么的这个只有一个功能选项,所以它一般是直接选择就收起浮层了。

Image title


③ 引导浮层

特点:引导浮层的作用就是引导用户更好的使用产品及交互,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它通常会出现在用户首次进入APP的时候,一般只会出现一次,点击空白位置或我知道了浮层就会消失。


下图举例分析:

QQ音乐与微医的引导浮层都是用户首次进入应用时,给出的功能搬家提醒浮层。

Image title



二、非模态弹窗


Toast/Hud 提示框

Hud是ios的控件名词,Toast是安卓的控件名词,它们都属于一种轻提示,给予用户及时反馈,让用户知道自己当前所处的状态。

Hud一般只出现在屏幕的中央,以毛玻璃的样式表现,内容展示比较富丰富。

Toast可以出现在屏幕任意位置,通常以黑色半透明的小框来表现,内容一般是纯文字提示或者文字与图标结合提示。


① 状态提示

特点:状态提示的Toast,它们一般都是反馈用户当前操作的状态,只出现1到2秒就会自动消失,场景一般是关注成功、密码错误、音量提示、静音、清除缓存等。


下图举例分析:

移动的属于操作遇阻提示。

京东的属于操作成功反馈。

iOS的音量控制属于毛玻璃Hud。

微信的清除缓存属于正在操作状态。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② 按键提示

特点:按键Toast提示与状态提示不同,它们一般自动出现或者点击触发才会出现,用于对功能点的补充说明,让用户对功能有更深的了解。


下图举例分析:

蚂蚁森林里点击树木就会出现相关信息,当然它也会自动出现,点击其他区域也会自动消失。 

知乎的消息标签不仅有小红点提示,还会在上方自动出现数字提示。

Image title


Snackbar

Snackbar是Android中的一个控件。它一般会在超时自动关闭或者在屏幕上滑动关闭,它没有Toast那么轻量,设置出现的时间会比Toast长,而且可以点击按钮进行交互。


下图举例分析:

UC浏览器的Snackbar,是在提示用户上滑,来查看更多内容,它需要滑动或者超时才能关闭。

京东的Snackbar,是在为用户推荐商品,提示用户点击箭头来查看喜欢的商品,它比UC浏览器多了一个关闭的按钮。

Image title


Tips提示

Tips与Snackbar最主要的区别就是:Tips它是内嵌在页面上的,而Snackbar则是浮在页面上的。Tips一般要让用户主动触发关闭按钮或点击进入下级页面才会消失,一般用于需要用户感知到的通知信息,或者植入广告。


下图举例分析:

百度云盘在下载视频时,就会出现一个Tips的提示,让用户观看广告来得到加速下载。这种提示虽说是广告,但它抓住了用户的场景及心理,观看广告的几率大大提升。

爱奇艺的Tips提示就属于重要通知提示了,提示用户VIP即将到期,续费可优惠,它们都有一个主按钮及关闭按钮,需要用户主动触发提示才会消失。

Image title


规范总结

目前的弹窗样式非常多,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的基本都可以技术实现。但这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规范”。以上提到的弹窗种类,你只需要选择符合你产品要求的几个类型,最好不要在一个产品中运用多个同种类型的弹窗,否则后期会很难规范及组件化,当然运营广告类弹窗可以另当别论。

差不多就写完了...大家觉得有帮助的话,记得点在看和转发~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电商设计都应遵循的最佳实践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在电子商务界,你的网站设计就是一张在线名片。

它能帮助你从拥挤不堪的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同时也反映出你的可信度。这是你的用户通过初次访问来了解你品牌的地方。如果他们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几乎80%的人都会选择离开你的网站。

这就是为什么在构建和设计网站时,永远不要低估用户满意度带来的影响。

接下来要讲的是如何设计一个无可挑剔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来使你的网站转化率飞速上涨。

 

1. 提供直观的导航

如果不能引导用户完成最终购买,那么设计再精美的网站都是毫无意义的。用户没有选择在你这里购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复杂的网站导航。记住,用户不希望无休止的点击和滑动鼠标后才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产品。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正将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操作上,就会弃你而去,到你的竞争对手那里。

这也是你想要阻止发生的事情。

  • 创建具有描述性的菜单标签
    使用“产品”或“解决方案”之类的通用选项,无法给用户带来任何价值。除了用户体验不佳,这样的标签也不利于你网站的SEO(搜索引擎排名优化)。在搜索电商品牌时,没人会搜“产品”或“我们能做什么”。
  • 简化导航菜单
    菜单项越少,你的潜在客户就越容易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也有利于你网站对于搜索引擎排名的优化工作,因为更简单的菜单,会将你主页的页面权威度(Page Authority,该指标由Moz软件公司开发出,用来预测单个页面在搜索引擎中排名的打分系统,分数为0-100。单个页面所获分数越高,则表示有越高能力在搜索引擎中获得靠前的排名)赋权给你网站中权威度稍低的页面。
  • 让用户在页面间的跳转更方便
    添加内链,强化行为召唤,最重要的是,确保从你的主页进入任意子页面均不超过4次点击。不管用户处在哪个页面,他们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菜单栏或搜索栏在哪里,如何回到主页,以及如何筛选出想要的结果,等等。

 

2. 设计一个令人惊艳的主页

人们常说不能以貌取人,但我们却一直都在这么做。在电商的世界中,你的主页就是颜值。

研究表明,只需0.05秒,一个用户就能判断出你的网站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如果你不能让他们相信你的网站是可靠的、安全的或足够有价值的,他们就会在眨眼之间抛弃你的网站。

那么,一个令人惊艳的主页包含哪些要素呢?

  • 一个可靠的产品价值定义,而非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它可以向用户表明选择你而非你的对手的主要原因。它由强有力的标题、子标题、功能列表和视觉要素组成。它传达了你的品牌优势,展示了用户将得到的收获,且简洁易懂。
  • 展示你的可信度。
    在主页底部展示用户评价、合作伙伴、核心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或者一些动向。
  • 网站页脚应是一个可以让用户找到所有你最重要网页页面的地方。
    请始终保持链接到公司信息页、用户帮助页、社交媒体帐户页、联系方式和社交媒体详细信息,以及核心产品和其余产品种类。
  • 让这一切链接通畅无阻。
    不论用户是想购买产品还是只想了解更多,他们都会想要和你进行直接交流。这也就是为什么你需要加一个聊天机器人、电子邮件地址、点击呼叫按钮和社交媒体链接,以便于这些潜在客户找到你。

 

3. 让产品详情页更易转化

主页是用来吸引用户并与他们建立关系的。但当你想把一位访客变成付费用户时,体现产品详情页重要价值的时刻就到了。它们需要为用户深度展示你的产品,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让他们产生点击“立即购买”按钮的欲望。那么,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产品详情页中最重要的元素都有哪些吧。

  • 产品图片
    有的时候,即便是像“光线不好”这样的细微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你照片的感觉,并导致他们离开你的网站。确保你的图片和网站的色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保持合理。你拍摄的产品图片应增强你的品牌透明度和信任度,因此展示“正在使用中”的产品是个好主意。不管你卖的是衣服还是健身器材,你的用户都希望可以轻松想象他们使用产品的样子。
  • 产品信息
    告诉用户关于产品他想知的一切信息,以便帮助他做出明智的决定。例如,如果要卖衣服,请列出具体的尺寸、尺码、面料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产品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解决用户问题的。如果产品有不同的尺寸或颜色,应明确说明。
  • 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这是所有大型电商品牌都会做的事情。他们会观察用户的偏好和购买记录,为他们提供一个流畅的购买旅程。例如,添加“相关产品”或“其他用户也购买了”这样的选项,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理想产品,并完成购买。你还应为用户展示产品浏览历史,方便他们更便捷地加入购物车。
  • 关联销售
    简单地说,关联销售的意思就是说服用户从你这里购买更多的商品。一旦用户购买了某款产品,你的网站就展示与其相关的产品。举例来说,如果一位用户购买了无线鼠标,你也可以为其展示鼠标垫或电池产品。

 

4. 提供常见问题页面(FAQ)

如果有用户不确定是否要从你这里购买产品,那他很可能会在深思熟虑前就离开你的网站。你需要向他们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而这正是“常见问题“的切入点。

创建一个页面去回答用户最常问的问题,会让用户感到高兴,将他们的购买焦虑降到,也能够更快引导他们完成购买。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积极地构建FAQ页面,提供可操作和有用的技巧,甚至通过截图和图片的形式来让答案容易被更多人理解。

一个可靠的FAQ页面还可以提升SEO(搜索引擎排名优化),特别是在语音搜索SEO和本地化SEO盛行的时代。数据显示,22%的搜索者会使用语音搜索在网上查找本地企业。因此,综合考虑电商SEO实践与本地化SEO服务,对你的电商网站至关重要。

这就是FAQ页发挥首要作用的地方。也就是说,在不损害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它使你有机会针对搜索时高频出现,及具有地区特征的关键词,来优化FAQ页面的问题和答案。此外,这也有助于提升你的网站在语音搜索中的排名,因为谷歌经常使用FAQ页面作为语音搜索结果。

 

5. 让订单流程更友好

你已经通过种种努力让令人惊艳的主页赢得了用户的信任,用产品详情页页的优质文案提升了他们对产品的兴趣,现在是时候激发他们去完成最后的购买流程了。你千万不能搞砸了这个关键环节,因为购买流程是购物流程闭环的最后一步。

  • 不要强迫用户注册
    不是所有人都想出现在你的收件人列表中。那么,面对这些希望不注册就能从你这里购买的用户时,要怎么做呢?显然,你应该允许用户自由选择是否要跳过这一步。这也是你如何减少用户放弃后的流失,并激发他们完成购买的一个方法。
  • 精简注册表单
    如果用户决定注册,那么让他们的体验尽可能顺畅。请去掉所有无关紧要的表单字段,专注于那些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信息,例如手机号,电子邮件地址,信用卡信息以及收货地址。要测试表单在移动终端上填写的友好性,确保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在这些设备上填写。
  • 运费透明
    用户并不喜欢讨人厌的“惊喜”,而运费就是其中一种。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在产品页上突出运费选项,并且告诉用户产品总价和运费,以及预期送达时间。
  • 建立用户信任
    用户早已对愈演愈烈的网络攻击有所防备。令人不快的购买经历,以及他们每天看到的关于数据泄露相关的消息,都迫使他们变得小心翼翼。所以,当用户在你网站下单之前,他们都想检验你到底有多值得信任。
    1)首先,你需要从HTTP切换到HTTPS(加密的网络传输协议)。Google用一个绿色挂锁和“安全”标签,来标记带有SSL证书的站点。而只有HTTP的站点会被标记为“不安全”。这也适用于那些拥有复杂的数据加密手段和存储用户数据的有效方式但仍未购买SSL证书电商网站。当用户看到“不安全”的警告时,他们可能会离开你的网站。
    2)在购买页面上,另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安全徽章。这展示了你网站的权威性,并且告诉用户,他们的敏感数据将会被安全地保存在你这里。
    3)最后,写出一个详细的隐私政策,并为它提供一个方便用户找到的链接入口。

 

总结

对于电商而言,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她会为你积累忠实的老用户,激励新访客转换为付费用户,并有助于他们向亲朋好友传播关于你的正面口碑。Jeff Bezos对此有很好的诠释:

“如果你的确建立了很好的体验,用户就会口口相传。口碑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我希望以上的这些秘诀将可以成为你的坚实基础,助力你在在电商领域取得成功。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通过竞品分析来解决问题

ui设计分享达人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1.竞品分析的定义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竞品分析是通过系统的分析方法去全面了解市场上位于前列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能够让设计师快速了解自家产品所处的位置,从而来针对性的改进自身产品的一个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以竞品分析的形式去学习其他优秀的产品,从而解决自身产品所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要去做竞品分析


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思考做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你明白其重要和必要性,你才会知道该怎样去做这件事情,而不是一提起竞品分析就找一大堆专业框架和术语然后去填内容,这样虽然产出了很多,但是关键性的内容点其实还是不清楚。


说直白点,你需要通过这篇竞品分析去解决你工作或者创作中遇到的什么问题,带着疑惑和目的去分析在我看来是更有效率的。因此特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因此我们要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去制定不同的竞品分析方案,让分析的内容更聚焦。作为UI设计师来讲,通过竞品分析为自己的设计方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自己赢得话语权,能够更好地科学产出内容。



3. 如何寻找竞品:


竞品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找到错误的竞品,那么你所分析的一切结论可能都引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从而让自己的努力都白费。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竞品呢?分为以下三类情况


A.核心服务与目标用户相同的产品(直接竞品)


这一点是广大设计师都能想到的范畴,也称为直接竞品。即提供的核心服务、市场目标方向、客户群体等与我们的产品基本一致,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相似度极高的产品 。往往是通过业务关键词就能直接搜索到的竞品,比如音乐类产品,那么直接在应用商店,或者通过专业网站(易观千帆等)搜索关键词“音乐”即可搜索出排行前列的竞品。



B.目标人群不同,但功能模块和服务接近的产品(间接竞品):


这类竞品可以找起来并不那么直接,可以通过对应功能去逆推拥有此功能的产品,并进行相关搜索。


如果想不到,可以通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36氪“等关于产品资讯的网站进行查询,甚至可以通过百度指数来进行发散思维,看一下跟你关键功能相接近的都有哪些。比如你研究外卖产品,除去饿了么和美团等直接竞品,你还可以在分析用户下单和购买流程中,去分析淘宝和京东等购物产品,也能得到一定的帮助。



C.目标人群和服务都不同,但交互或者视觉有可以参考的产品(关联竞品):


这里所选择的产品,定位和领域可以都完全不同,但是你要从这款产品中得到启发,从而让你的产品能够拥有其他竞品不同的特点或者功能模块。有一个很典型也熟知的的案例,就是卫龙辣条的设计案例,在卫龙推出之前,可以说是没人会想到辣条会和高端扯上关系,但是卫龙就是借鉴与其领域完全不同的苹果设计去做,从而在包装上独树一帜,从而吸引人们注意取得成功。因此通过不同领域跨行业的产品有时候也可以找到不错的思维方向。



4.如何进行商业分析:


进行商业分析,这里只提及到三个基本选项:商业背景、产品盈利模式以及用户人群。通过这三个基本要素,你能对所研究的竞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当然深入了解还需要其他平台(官网网站、36Kr等)来查阅更多的相关性资料,下列是对QQ音乐商业背景的简要分析。




5. 如何进行交互分析:


我们在做交互分析时,我们需要进行必要的两点分析:用户路径和交互维度。


用户路径:指用户从某个开始行为事件直到结束事件的行为路径,即用户在使用某个功能的完整流程称之为用户路径。我们需要去观察和体验在这一个完整路径中涉及到的页面、动效、视觉到底是怎样的。就拿登录页来说,我们看看排行前列的竞品是怎么做的。通过相应的体验和对比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出这其中符合我们产品性质的最优解,从而提高我们的登录注册效率。



交互维度:交互维度和用户路径有所区别。这一层需要弄清楚产品的核心路径,从而能够更好的解析产品各个层面的逻辑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以用户的角度去逐个体验,整体联系,随后记录下来。使用过程中我们也要去观察APP中的交互小细节,怎样分享的,怎样展示的,比如音乐软件进行截屏后和点击喜欢按钮后的反馈是怎样的。




6. 如何进行视觉设计:


在进行视觉分析时,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你需要详细分析某一模块,请用手机尺寸截图后拿到设计软件中进行测量,不要光靠眼睛观察,很多时候的小细节我们只有在手动测量后才能感受到,比如控件的尺寸大小,间距的大小,以及颜色的取值,都需要精准测量后才能得出靠谱的结论。


怎样进行视觉分析呢,我比较推荐从一个app 视觉语言最基本的五个维度去分析,即“形色字构质”



最近以音乐APP进行了一次竞品分析,以QQ音乐APP来举例进行分析(当然竞品分析并不能只分析一个,而应该根据你需要的功能找多个竞品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看到更多的维度,这里只拿一个举例):




6.1 图形元素的分析


首先我们以形进行分析,形即图形元素,具体来讲即LOGO和图标。LOGO的更新在2018年10月以后已完成更新。新版的主要图标整理归纳如下:



可以看到整体的图标色调更加清新,造型设计更加圆润,未选中状态的线形图标则采用4px的描边,粗线形描边让整体界面风格显得更加稳重的同时对用户的干扰也较小。新版的图标界面让界面保持稳重的同时又富有活力。



6.2 色彩体系的分析


其次则是对色这一类别进行分析,颜色其实是对于品牌调性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一想起QQ音乐就知道主色是绿,一想起网易云音乐就知道主色是红,对用户的记忆点更深刻。通过截屏测量进行分析,得出整体的颜色如下(由于手机屏幕的色差原因,不可避免会有些许误差)


从局部来看,分析颜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弄清楚一个页面中哪些元素用的是同一种颜色,观察成熟的产品是怎样用颜色(和字重)去区分层级关系的。



可以看到,用主色和三种辅色即可区分界面的整个层级关系,由此思考我们在制作自己的界面时也避免用太多的颜色,造成界面太过花哨。(颜色的具体色值可能有些许误差,更重要的是看颜色层级关系)



6.3 字体体系的分析


接下来是字的分析,字即字体体系,可具体到字体和字号。设计中字体一般来讲是苹方,字号则根据设计师的定义来进行相应的规范。通过页面的测量分析,可以拿到其具体的字号大小层级分析。(以下定义基于750的设计尺寸)



对于单个界面的分析,个人觉得要带有思考的眼光去看待,比如在首页中字号其实分配过多,像“更多”这种按钮就不应该再分一个字号,字号太多整体就显得有一点点乱了。虽然大厂的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们参考,但并不是说他的每一个设计都是正确的,我们要学会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出现在身边的设计。



6.4 界面构成分析


界面构成即界面的元素大小以及他们的布局,例如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一个标准的搜索框的长宽具体多少才是合适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其他成熟的商业产品,通过测量来知道具体的数值,从而督促自己进行正确的设计。这里选取了一个默认的首页进行分析。



将一个页面用右边的形式进行原型化,去掉干扰可以把结构看得更清楚。间距之类的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测量。可以看到QQ9.0版本的去线化设计,利用大间距来区分各个模块,去掉了其他的干扰元素,整体的界面模块看起来非常整洁轻盈以及富有呼吸感。统一的圆角化设计也让整体设计符合流行趋势,显得更活泼。



6.5 质感与风格分析


关于界面的质感则是不同于扁平化的一个设计,即有的页面在你看来细节会更丰富,层级会更深。界面质感通过渐变,叠加,透明度等不同方式来呈现,比如在QQ音乐中的会员界面卡片,则体现了微质感:



上方的会员卡片就加入了渐变和图案叠加的方式来为卡片增加质感,让整个界面显得更精致。当然,叠加的图案都是与内容相关的,不能为了叠加而叠加。包括下方的权益图标,也采用了渐变的方式来让整个图标显得更精致和有质感。我们再处理质感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进行。


以上通过“形色字构质”来分析是属于单个分析,相当于去拆解一个成熟产品中的每一个细节点,从而去学习和吸收。我们还要学会进行对比分析。把单独某一个功能模块拎出来,通过不同类型的对比从而归纳出这一类的设计方法和样式,进而总结相应规律。


比如某一天你需要设计一个歌单列表,你此时就需要分析所有TOP排行的歌单列表,看看分别都有什么,从而总结归纳出结构来,再进行分类。



通过分析提炼,形成以下结论并进行相应的概念风格展示设计:



这样,我们最后制作出来的方案才能涵盖比较全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够更好的助力设计产出。上图的产出可能稍显简陋,但只是做一个简单的示例,真正的产出应该更加有细节和落地,也要结合自己的工作需求做相应调整。



7.关注竞品的版本迭代和用户评价:



关注版本更迭,阅读竞品版本更新的详细说明,你可以从中得出版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升了哪些体验,添加了哪些功能,融合了什么流行的设计趋势。产品迭代就是团队通过用户需求对某个产品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迭代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产品如果不想被对手超越,就必须不断的对版本进行更新迭代。


除了关注具体的内容,你还可以观察版本更新的提示信息,例如夸克浏览器在每次更新时总会用富有趣味的文案来打动你,从而让你更加情愿去更新,提升新版的使用率。


用户评价则更不用说,产品的最终服务对象就是用户,用户评价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言。不过我们要客观辩证地去看待用户的评价,吸收好的建议,屏蔽无脑的意见,从而能够正确地迭代版本。用户评价的查看可以使用App Store或者用户评价网站(https://appbot.co/)去查询。



总结


以上的篇幅较长,看下来可能会有一些累,那么此篇文章提及到的点在这里回顾一次:


1.竞品分析的定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学习;

2.为什么做-基于自己的目的去进行对应的竞品分析,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解决自己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竞品分析分为三个层面:视觉分析、交互分析以及商业分析;

4.怎样进行商业分析(商业背景、盈利模式、用户人群);

5.怎样进行交互分析 (用户路径、核心路径、交互细节);

6.怎样进行视觉分析 (从“形色字构质”五个维度去分析以及如何对比分析应用);

7.竞品的迭代和用户评价的重要性。


自己有一个小习惯,看完每一篇文章,总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在脑海里回顾一遍,思考一下这一篇文章到底有什么观点是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的,哪怕只有一点是没触及到的知识盲区,那么这篇文章之于自己就是有意义的。所以希望大家看完能有些许收获那便是最好的了。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XJ项目关于新增保险时输入各类保险金额后计算总和插入到总费用后查询显示

seo达人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第一种情况
新增框内既有各类保险金额,也有保险总费用。当输入一类保险金额时,保险总费用自动累加显示,点击保存之后将所有数据插入数据库。然后查询查询显示在结果列表即可。如下图:

第一种情况可以在前端js中写一个计费方法。获取每个不同类的保险金额,值取到之后在点击保存之前将变量中的值赋值给保险总费用,然后点击保存。代码如下(js中计费的方法写在代码一开始中的method{}中,也就是新增,查询,删除,修改下方即可):

//计费方法
Vehicle_sum:function(){
var sum  = /^[0-9]\d{0,5}$/;
var trafficCompulsoryInsuranceCost=$("#vehicleInsurance_add_trafficCompulsoryInsuranceCost").textbox('getValue');
trafficCompulsoryInsuranceCost=parseInt(trafficCompulsoryInsuranceCost);
if(!trafficCompulsoryInsuranceCost == ''){
if(!sum.test(trafficCompulsoryInsuranceCost)){
Message.error("请输入正确的保险!");
return;
}
}
var commercialInsuranceCost=$("#vehicleInsurance_add_commercialInsuranceCost").textbox('getValue');
commercialInsuranceCost=parseInt(commercialInsuranceCost);
if(!commercialInsuranceCost == ''){
if(!sum.test(commercialInsuranceCost)){
Message.error("请输入正确的保险!");
return;
}
}
var carrierInsuranceCost=$("#vehicleInsurance_add_carrierInsuranceCost").textbox('getValue');
carrierInsuranceCost=parseInt(carrierInsuranceCost);
if(!carrierInsuranceCost == ''){
if(!sum.test(carrierInsuranceCost)){
Message.error("请输入正确的保险!");
return;
}
}
var vehicleAndVesselTaxCost=$("#vehicleInsurance_add_vehicleAndVesselTaxCost").textbox('getValue');
vehicleAndVesselTaxCost=parseInt(vehicleAndVesselTaxCost);
if(!vehicleAndVesselTaxCost == ''){
if(!sum.test(vehicleAndVesselTaxCost)){
Message.error("请输入正确的保险!");
return;
}
}
var total = trafficCompulsoryInsuranceCost+commercialInsuranceCost+carrierInsuranceCost+vehicleAndVesselTaxCost;
$("#vehicleInsurance_add_totalCost").textbox("setValue",total);
},

第二种情况
新增的表单中只有各种类别的保险费用,并没有保险费用合计的字段。意思是在新增时只输入各种类别的保险金额,后台拿到各种类型的保险金额之后,在后台将各类保险金额累加,用set方法给totalcost(保险总费用)赋值,插入数据库中。查询是从数据库查询显示在结果列表即可。如下图


第二种情况可以在后台中写一个计费的累加方法。用BigDecimal的add方法进行累加。首先实例化一个BigDecimal的对象totalCost,赋一个初始值为0,然后用保险的对象insurance的get方法获取各种保险的金额,然后用totalCost.add方法将获取每个不同类的保险金额一次加到totalCost中,然后将totalCost用insurance的set方法set到保险总费用的字段中,然后进行插入操作。代码如下(后台中计费的方法写在Service中的新增方法中):

/**
* 车辆保险新增
* 陈通
* @param insurance
* @param request
* @return
* @throws IOException
*/
public Result insertVehicleInsurance(VehicleInsurance insuranc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throws IOException{
Result result = Result.getInstance();
insurance.setKeyID(IDGenerator.uuid());
//计费方法开始
BigDecimal totalCost = new BigDecimal("0");
        if(insurance.getTrafficCompulsoryInsuranceCost()!=null){
        totalCost=totalCost.add(insurance.getTrafficCompulsoryInsuranceCost());
        }
        if(insurance.getCommercialInsuranceCost()!=null){
        totalCost=totalCost.add(insurance.getCommercialInsuranceCost());
        }
        if(insurance.getCarrierInsuranceCost()!=null){
        totalCost=totalCost.add(insurance.getCarrierInsuranceCost());
        }
        if(insurance.getVehicleAndVesselTaxCost()!=null){
        totalCost=totalCost.add(insurance.getVehicleAndVesselTaxCost());
        }
        insurance.setTotalCost(totalCost);
        //计费方法结束
//插入车辆保险信息,返回受影响的行数
int count=vehicleInsuranceDao.insertVehicleInsurance(insurance);
//插入附件
sysFileService.saveFile(insurance.getKeyID(), Enums.FILE_CATALOG.INSURANCEFILE.getValue(), request);
if (count>0) {
result.setFlag(true);
result.setMessage("车辆保险新增成功!");
}else{
result.setFlag(false);
result.setMessage("车辆保险新增失败!");
}
return result;
}

以上是两种计费方法(前台和后台)。
--------------------- 
作者:ct_??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418595/article/details/94736305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2020 年值得关注的 10 个UI 设计趋势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创意动画

1. 品牌加载

公众喜欢有趣,可塑的动画。Airbnb 和 Netfilx 将品牌 logo 动画应用到了启动页和加载页面。结合品牌特点、风格和符号,融合到产品设计中,从而提升视觉的一致性,创造富有特有性格的产品界面。

△ Netflix & Airbnb

2. 图标动画

微交互是建立在移动端上微妙视觉效果的小动画,而图标动画是微交互其中的一种。它的目的是吸引用户,让用户感觉顺畅、愉悦。

最近,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图标动画是 Facebook 的新消息提醒界面,这些由产品所包含的一个个小细节,创造出了新颖而有趣的设计。

△ Facebook Website

留白分隔

在 UI 界面中,最常见的分隔方式是用细线对模块进行划分,但随着设计重心趋向简约,注重内容本身,传统的分隔线方式就略显多余。

根据格式塔亲密原则,通过留白控制间距大小,可以清晰地划分模块层级,同时界面看起来也更加透气、富有张力。可以看到 QQ、飞聊、Gmail、Messenger 等应用都采用了留白分隔。

△ Gmail & Messenger

融入插图

1. 品牌形象插画

一个好的插画作品可以为产品带来极佳的辨识度。Snapchat 的页面用了很多情感化设计和品牌形象,包括开启通知引导动画、查找好友 landing page、下拉刷新页、照片回忆等等。

从品牌的个性化设计,寻找一种基于插画的设计语言,把产品塑造成一个高辨识度的 ID。

△ Snapchat

2. 3D插画

随着软件技术的提升,3D 插画在这几年中大受欢迎,很多应用都使用 3D 渲染产品,如:星巴克、Keep、毒App 等等,因为它真实立体,有着更高的转化率。

△ Starbucks by Wojciech

△ Keep & 毒

圆角卡片

圆角代表友好、亲和力,而卡片模块化的布局更为清晰、有效、整洁。

在上周的微信改版《微信 7.0.5 发布:9个细节提升体验》的文章中,我讲到了订阅号的推送文章去掉了标题栏的背景,卡片变得更加简洁。另外,公众号详情页由原先的列表式,改成了圆角卡片式,弹窗也由直角改成圆角。

△ Broadcasting & 微信

视频背景

长期以来,图像在视觉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视频能够更直观的吸引用户,传达主要的思想。

在移动端中,视频主要用于登录页背景,一般可以是几秒钟的循环剪辑视频,它可以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

△ Lyft & Nike

轻提示

Toast 是一种轻量级的提示,作为用户操作后的反馈。UI 形态上从居中浮层,慢慢趋向于底部通栏样式。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不会挡住当前界面的内容。

举一个反例,iOS 的调整音量提示,大范围的遮住了界面,特别是对正在玩游戏的用户非常不友好,直到 iOS 13 这个设计才被修改。

△ Google Earth & Spotify

色彩平铺

随着扁平化设计和 Material Design 进一步占据主流趋势,简约的界面,明亮,大胆的色彩一直都处于增长趋势。色彩平铺已经成为清新、酷炫、数字时代的代名词。

△ Snapchat & Spotify

注重内容

重内容、轻 UI,把注意力引导在重要内容和功能上。像 Facebook、Instagram 这种以图片社交为主的 App 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字都是黑白灰,将彩色交给图片去传达,让用户关注内容即可。

△ Facebook for Android

AR

增强现实的技术,已经出现在很多 Web、App 等领域中。许多平台开发者也将增强现实技术纳入其开发工具里面,可预期到这种类型的 App 将会越来越多。

1. 地图导视界面

地图+AR,让你不再盯着二维平面上那个蓝色的点,而是现实世界中的箭头告诉你在哪个路口转向。

△ Google Map

2. 表情贴纸

Instagram、Snapchat、Messenger 等平台可用 AR 滤镜来创作,表情贴纸可以帮助用户更直白有效地自我表达、获取注意力。

△ Spark AR

车载系统界面

随着 5G、车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发展,车载界面也越来越受重视了。

在今年的 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上,针对车载系统 Android Auto,推出了新的设计语言,它有着更好的可拓展性。在 UI 上,完全重新设计了导航栏,能够更轻松地访问应用、通知,和你的 Google 智能助理,最大限度的帮助驾驶者减少分心,将注意力集中在道路上。

△ Android Auto UI

此外,还开发了新的系统小部件,在使用地图进行导航时,仍然可以一键控制音乐应用,或者正在进行的电话,同时在屏幕上保持地图的完整视图。

总结

UI 设计的趋势除了侧重内容和情感之外,还会根据不同设备载体、新的技术(3D、AR)而变化。但归根结底还是以人为本,借用 Adobe 设计副总裁 Jamie Myrold 的一句话:如今设计师要思考的,绝不仅仅是设计一款 App、网站或设计工具。我们要思考的是人类的需求,用户的需求,打造真正人性化,多元化与包容性的设计。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产品设计之「取消按钮」的使用详解 | 细节分析

ui设计分享达人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通过对「取消按钮」的分析,指导各位正确的进行对于「按钮」的设计。


按钮,无论是在 Web 还是 App 上都被广泛地使用,而很少有设计师会注意到按钮当中的细节,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使得用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阻碍,无法顺利达成目的。


在许多优秀的产品中,关于按钮的设计已经有了一套相应的规范去执行。作为设计师,应该总结这些规范,并产出一套适用于自家产品的设计规则。这也是我写「按钮规范」系列文章的目的。


今天主要先与各位聊聊「取消按钮」的设计思路。


关于「取消」,大多数人对其理解还停留在 PC 端,认为「取消」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停止操作上的流程。但时至今日,「取消按钮」的设计已经有许多解法与思路,如果不仔细研究与分析,可能会忽略一些用户行为上的细节。


所以我们从下面三个大点来聊聊「取消按钮」的设计:

  1. 按钮中的「召唤行为」(理清按钮设计的概念)

  2. 其背后的控制权(关于按钮的权重信息)

  3. 「取消按钮」的正确解法(重点)



按钮中的「召唤行为」


通常,我们在产品中会为了达成某种指标,需要在界面上引导用户去完成我们希望其完成的操作。且这类操作是可以达成某种目的的,我们把这类操作称为「召唤行为」,即从元素的角度引导用户完成任务。


这类「召唤行为」最常出现的,是在按钮设计的过程中。


用户如何将元素理解为按钮?就是通过对形状和颜色的控制,使该元素看起来像一个按钮。



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让用户点击,并且是主动让用户点击

我们经常在各类设计中见到这样的按钮设计,或许还有更多样式,如:



它们的目的一致,都是召唤用户进行点击,至于类型的选择一般根据功能界面的上下文情况进行判断。


其重要程度也是以此顺序排列:凸起 > 扁平 > 边框 > 文本。


这类设计的结果就是:无需让用户思考要点哪里,而是直接判断下一步是否进行。帮助用户简化一个思考点。


注:因为判断是否进行的操作还取决于功能本身以及文案的提示,与我们今天要聊的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跳过这块,直接聊「召唤行为」与「取消按钮」的关系。


这段内容各位只要记住:按钮的行进与回退,基本遵循「召唤行为」的思路来设计。


这个概念知道了,我们就可以对后面的内容继续进行拆解了。



背后的控制权


接下来我们从多个角度来挖一下「取消按钮」的设计,分析其不同地位。


a. 安全性后退


「取消」在多数情况下,意为安全性地后退,并将界面恢复到原有的内容上,不对界面与功能本身造成破坏,防止对系统进行不必要地更改的「安全措施」。


所以正常来说,「取消按钮」不是「召唤行为」。以至于通常在设计上会被弱化,以表示该按钮在功能的流程中,不是主要的,且是提供给用户作为回退余地的操作。


如:



在这张图里,「登录」是「召唤行为」,所以突出显示。根据风格定义,用了扁平按钮。而取消在这个场景里属于「安全性后退」的操作,于是将其弱化。


这是多数产品采用的设计方式。


比如美团的这个页面:



产品希望用户登录,就会强化「登录」行为的按钮,弱化「回退」行为的按钮。


同样,我们在微信朋友圈的设计里也能见到这样的设计:



我们总是希望用户持续操作下去,但也要给用户提供回退的行为,所以在这些设计中,「取消按钮」会被弱化,「行进按钮」会被强化,因为「取消按钮」在这里不是产品人员期望的「召唤行为」。


这是一直以来的设计共识,但如今也发生了些许变化。「取消按钮」也开始具备「召唤行为」的属性。


b. 强化「取消按钮」


当我们不希望用户退出某个界面,或停止某个流程时,往往会选择将「取消按钮」强化。


如:



或:



通过对字体的加粗,以暗示用户不要轻易退出。在这个流程里,「取消按钮」具备了「召唤行为」属性。


也有产品通过改变「取消按钮」的文案,让其具备「召唤行为」的属性,使得用户在此过程中轻易不要退出该流程:



这里的「继续选座」就是「取消」,因为这里的「取消」成了「召唤行为」,所以通过改变文案的方式,确保用户留下来继续进行流程中的任务。


但是不可取的是,这里的「返回」反而给了用户一种需要思考的压力。返回?是留在这里,还是退出去?思考几秒后,反应过来,是退出去。这样的文案与只有在看到「继续选座」后进行对比,才能反应过来具体是什么意思,除非是用户具备操作习惯,知道「右边」是「行进」操作,才能很快理解。(当然还有个问题,我们在第三各模块来说明)


但是多数用户还是得思考一下,所以要改,最好两者文案都能改了,否则思考的「停顿」会让用户产生厌恶感。


且在一些产品界面里,为了避免用户在流程中终止行为,甚至会转移「取消」与「行进」两者的位置,如:



之前截图了某个产品的界面,写文这天发现已经改回来,这里就没放了。


各位谨记,最好不要这样进行设计,因为用户在 App 的操作上已经习惯左边取消,右边行进,调换位置虽然能暂时解决用户的退出行为,但容易产生误操作,与用户的期望不同,导致在产品体验上会被用户排斥。


所以到这里,先给一个结论,即在 App 的设计上,行进操作在右,回退操作在左,召唤属性根据场景对按钮做突出处理。


但是「取消按钮」真的应该具备召唤属性么?不着急,我们第三模块再细聊。下面我们先聊聊 Web 与 App 的之间的差异。


c. Web 与 App 的位置差异


我们现在见到越来越多的 Web 端产品,也开始遵循 App 产品的设计,把「取消按钮」放在左边,「召唤行为」按钮放在右边。


但在早期,Web 的「取消按钮」基本是放在右边,原因是鼠标的移动路径是根据眼动规则来,我们的视线会首先与文案聚焦到「召唤行为」的按钮上,也就是左边,这时候鼠标轻而易举地随之而来。


而手指行为的操作,会以右为前进导向,且右手手势因为便捷性,也会以右为确认操作。否则单手持机,且行进路径长的话,用户想进行确认操作会相对比较吃力。



这就是 Web 与 App 在按钮位置上的主要区别。


那会有同学问到说 Web 的「取消」到底是放在左边还是右边?这里我说点自己的想法。


如果根据眼动规则与鼠标的操作模式来说,Web 「取消按钮」当然是放在右边更为合适。但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移动产品的「右行进,左取消」属性,且在界面上的视觉终点一般是在右边,能引导用户进行召唤行为。


但这不具备指导性原则,如果要拆开说,里面还有很多说法。


比如 windows 和 macOS 的设计规范里「取消按钮」的位置完全是相反的。win 的取消在右,macOS 的取消在左。



两套体系的按钮位置相互矛盾。这件事本身也说明,只要你在你的 Web 产品里规范好自己的设计体系,就没有对错之分。不要一会儿这个「取消」在左边,一会儿那个「取消」又在右边,给用户造成认知障碍即可。


但是!我更推崇 macOS 的设计规范。原因在于成熟度与一致性。


主观因素:众所周知,苹果是更擅长做设计的公司,体验过 Mac 的朋友应该能理解我说的这句话。一般来说,我只听过从 Win 切换到 Mac 的,没有说从 Mac 切换到 Win 的,除了少部分因为工作需求需要同步使用的。


客观因素:移动产品的普及,已经有相当成熟的设计体系支持行进按钮右侧化设计,统一 Web 或 PC 产品只会让用户的操作行为更方便。


这就是我本小节想聊的,关于 Web 与 App 按钮设计的差异。



「取消按钮」的正确解法


我相信,只要是平时稍微有认真观察的同学,都能知道我上述聊的内容。我个人也不认为这些内容具备任何需要总结的价值。但是如果不写出来,就没办法说明我接下来要聊的内容,也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通过上述内容,我以不同类型的按钮案例来解释「取消按钮」的控制权。各位可以看出,即使是不同类型的「取消按钮」,在权重上的道理也都是一样的。


但我上面举的所有产品功能的例子,都不是最佳设计方案,包括微信。


那如何设计才是最佳方式呢?取消按钮真的具备召唤行为?


a. 界面层与弹框层


其实严谨点来说,界面层的「取消按钮」与弹框层的「取消按钮」的意义是不同的。


虽然都是安全性后退,但是前者多了一层含义:放弃属性。


还是微信朋友圈的界面:



这里的「取消按钮」有两个状态,一是用户刚点进来,无任何操作,点击取消,解散该页面;二是进来之后,附带操作行为,这时候点击取消,不仅仅是解散当前页面,还包括「放弃当前编辑的状态」。


所以会弹出第二层弹窗:



这时候无论点击「保留」还是「不保留」都是取消,退出当前编辑页面,不对系统产生变更行为,但都属于放弃了当前操作。

无非就是微信通过加粗「保留」来告诉用户,这里的召唤行为是它而已。


所以这层「取消」的含义,不仅仅是取消,还多了一步是否把你放弃的内容保留下来的逻辑。


因此在这层含义上,「取消按钮」也需要特殊处理。


如果说微信这里的「取消按钮」在设计上没有突出其特殊性,那 Twitter 同样的例子,就比微信高明很多:



同样是发布行为,Twitter 在「取消按钮」上选用了品牌色。因为在其编辑状态下点击取消,会出现与微信同样的情况:




而 Twitter 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其对于「取消按钮」的样式处理,还在于其对是否「保留」做了明确的设计区分:微信的保留等于 Twitter 的保存草稿,不保留等于删除。而在通用型设计规范里,删除内容在样式上应该区别于发布以及取消。


更甚者是,其弹出的这个弹框中,还保留了真正意义上的「取消」,即解散行为。在 Twitter 的这个设计上,两个取消虽然都叫取消,但是通过颜色进行区分,来表示它们之间在逻辑上的差异,这才是我说的高明之处 —— 对每个按钮的处理都恰到好处。


类似的还有微博,但是微博对于「取消按钮」的类型差异没有做出区分,原因在于它为了弱化界面层的取消,与弹框层的取消样式保持了一致。



虽然没什么太大问题,但从严格的逻辑上来说,这两者取消是存在歧义的。只是用户已经习惯且理解了,所以没要造成使用的负担。


微信的弹框虽然避免了这层歧义,但在操作上还是不够直观,我每次发微信朋友圈,点取消弹出「保留」与「不保留」我都要停顿一下谨慎地进行选择,生怕自己点错。


当然,这里面还有关于颜色的说法。


这时候再对比 Twitter 的界面就能看出设计师之间的差距了。


b. 弹框层「取消」颜色的差异


上面提到的许多例子中,还存在一个类似的问题:它们大多选用 iOS 自带的弹框直接做为操作对象。


我始终觉得在 iOS 提供的弹框中,两个操作的按钮颜色保持一致是不对的。


粗细有时候很难被直观感受,而颜色可以在第一时间被感知。


比如前面提到的这个案例:



理想情况下,即使用户知道右边是行进,左边是取消,但弹出这个弹框的时候,不免还是需要再次阅读一遍进行确认。


但如果改个颜色,好像就更好理解(当然文案也是问题,但优先级弱于颜色),毕竟弹框也是设计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既然已经选择取消,就尽量明确的告知用户,不要为了留存而留存,以至于模糊化该弹窗的选择结果。

所以召唤行为,并不是强迫用户去做,而是遵循用户的「旨意」去提供选择。这里的「返回」才是真正的召唤行为,而「取消」并不具备召唤属性。硬生生的给「取消」附上召唤属性,只会让用户在操作时摸不着头脑。


包括下图,我常常因为在使用 App 时,弹出这样的弹框,而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点击,选择退出当前的 App。



这样例子还有很多。


但是我觉得做得好的,应该是这样的:



或:



这就是刻板印象造成的结果。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地使用控件,并根据自己的产品对其进行优化。而不是一味跟风。


综上所述:界面层的取消,为了表示其作用性的不同,且界面元素众多,突出颜色是没问题的;但弹框层的取消与确认在颜色上没做区分,直接用不太明显的粗细效果让用户聚焦于这两个内容的选择上,其实是不友好的设计。


如果对 iOS 设计规范有足够的了解的同学就能知道:它们在弹框控件上给出的两个选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召唤行为按钮,只是常规内容,且更适用于产品开发,而不是设计指导。


如果你仔细观察 macOS 的设计,就能发现他们为具备召唤行为的按钮位置与颜色都做了特殊处理,并不是简单的同色系,或用粗细表示。如图:



虽然用 macOS 来反驳 iOS 似乎不太合理,但我只是想说明在设计结果上,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就这个问题,我在 Twitter 上咨询了前 Apple,后创办了 UXM 的产品设计师 Anthony。原因是,他曾经也就「取消按钮」的颜色提出过一些个人看法。


在我说了这些内容之后,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Hi Dai — While Apple is very good at design, they are not perfect.(Apple 非常擅长设计,但它们并不完美。) 

接着他继续说道:你这套理论非常棒,所以你完全可以按它去给自己的产品构建一套设计规范,并不一定要遵循 Apple。


借着这个机会,我还跟他聊了许多其他内容。而这件事本身再一次验证了我的想法:越牛逼的人越谦虚,且平易近人。


哦,不是,跑题了,应该是:不存在完美的设计规范,设计师在成长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循规蹈矩,受到规则的限制,认为设计就该如此。而是学会独立思考,突破屏障,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


看完这篇文章,再去翻一翻 Google Material Design Guidelines,就会有一种「哇哦!原来如此!」的感触了。



小结


所以我这篇文章的内容结论是:

  1. 位置固定,左回退,右行进;

  2. 颜色区分,左浅色,右深色;

  3. 召唤行为不是用户想做的事,而是我们应该要让用户做的事,但不是强迫,所以正常情况下,「取消按钮」通常不具备召唤属性。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一个小问题,不至于用这么长一篇文章来说明,不过人么,就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我认为需要就可以了。


本来这篇文章还有一段关于「手势按钮尺寸」的内容,不过到目前为止,文章内容太长了,所以我暂时去掉了,会在之后的文章里分享给大家。


当然,到此为止,我聊的内容基本适用于通用场景,且适用于大部分的产品设计,但在一些特殊场景下的按钮位置、颜色,也会有不同设计方式,这就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


我这里只是把「取消按钮」的设计差异、细节提供给大家,以便帮助各位在工作中有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想当然的说就是放左边或右边,或者就应该是什么颜色等等。包括对待其他内容也一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用扭曲工具快速强化作品设计感?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几乎离不开扭曲和变形工具,它可以帮助一个设计师校正一个元素的透视关系,或者为设计好的标志贴效果图。除了这些日常的应用以外,扭曲工具还有哪些有趣的应用场景呢?我们今天的内容就会帮你找到答案。

风格特点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这种扭曲的手法,它设计出的版面变化方式是非常多的,我们将比较熟悉的文字进行扭曲,是可以呈现出其它的表现形式的。

比如说,最左侧这个海报,我们不光能看出来它的文字信息,还具有楼梯的印象;中间的这个海报,它把文字变换成了晾衣绳的感觉;我们再看最右侧的这个海报,很明显它就是一把扇子对吧。

气质分析

这种表现形式它是比较抽象的,再加上它能够变异成其它的形状,所以,这种版面风格也会传递出一种趣味感。

原理解析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扭曲的图像,它属于一种光学的现象,比方说哈哈镜,它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面,反映出人像或者是物体的扭曲面貌,进而产生了幽默感。

生活当中的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也都是利用了这种凹凸的透镜原理来实现的。

我们人类还处于原始的时期,就已经开始运用绘画来记录身边的事物,在经过不断的发展,艺术家它们的绘画技艺也变得越来越逼真,甚至达到了和照片难辨真假的程度。当写实的风格几乎走到的时候,艺术家为了寻找新的艺术发展方向,画风就开始变得扭曲起来,变得抽象起来,从而产生了超现实的艺术流派。

我们将本来是圆形的西瓜和篮球限定在一个圆角矩形的这种做法,也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

技巧分类

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划分了五种常用的表现技巧,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当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扭曲技巧,我们分别介绍给大家。首先第一个就是液化这个工具,液化这个滤镜应该算是非专业人员都会知道的美颜功能,这个 ps 滤镜被用在了各种美艳的 app 里,这种夸张的艺术创作在漫画里面是经常出现的。

我们来通过网格感受一下液化命令到底是出现了哪些变化,液化的好处就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手动调节画面的扭曲幅度。它的自由度比较高,但是它的缺点也是自由度比较高,所以难度会比较大一些。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可以运用这个功能来刻画主体,产生一种遮挡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通过扭曲让文字的部分结构变得不容易认读,这就能达到设置悬念的作用,我们也可以通过其它不同幅度的扭曲变形,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我们看上图是日本TDC 的获奖作品之一,作者是村上雅士,它运用的就是液化功能,将原本很平淡的版面,通过扭曲的变化,达到了吸引眼球的艺术效果。

这个是台湾设计师聂永真,他为2017年金点概念设计奖制作的主视觉海报,这个海报它以不规则的曲线呈现,并且搭上充满想象的文案,有耳目一新的形象。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球面化的工具,我们大家都知道,杯子中的水具有扭曲光线的作用,我们插到水里的这个笔它就会产生扭曲的现象,这个就是光的折射。我们在设计当中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时,也需要遵守这个物理定律。

我们这里通过网格来看一下这种形态的具体表现,顾名思义球面化的命令就是能够将选区内的画面进行球面的扭曲。它适合用在图像合成或者是还原真实性的场景里面,我们通过调整不同的幅度,产生不同的鱼眼效果。

除了基本的球面化扭曲,我们这个选择里还提供了水平和垂直的变化,形成类似圆柱体的表面效果。我们在产品贴图图像和形象的领域是经常用到这个东西的,我们调整不同的扭曲幅度,能够完美的让图像贴合到柱状的弧形表面上。

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案例,我们给它添加一个气泡,然后再产生一些光影的效果,如果说我想让这个画面变得更真实一些,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物理定律,这个时候就可以用球面化的命令。我们让圆形下面的文字产生光线折射的感觉,调节选项中的滑块,找到那个最接近真实的反射效果。

这个案例是我们研习设之前教程里提供的一个案例,我们看图中这个玻璃球和文字的衔接部分,用的就是球面化的效果。我们只看右侧这个对比图,你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底部这个经过修改后的细节是更真实的,文字经过玻璃的反射,它一定会产生扭曲的视觉印象。

下一个给大家介绍一下极坐标,极坐标这个词听上去会比较陌生一些,但是你会非常熟悉,比如说这个启动画面,这个是PS cc版本的启动插图,它就是运用极坐标的命令实现的效果。除了能够实现从内部向外旋转的这个洞穴效果,还可以表现成类似于球体的效果。

我们继续通过网格来看一下它的扭曲原理,这里给大家做了一个细节的变化,是为了方便大家观察它的扭曲方向,我们给这个网格添加了颜色,顶部是蓝色,底部是红色,接下来我们为它执行极坐标的命令。

执行极坐标这个命令后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原来底部的网格内容被扭曲到了圆形的外侧,就是红色部分,变成了这个球的外侧,内部这个蓝色,就是之前顶部的蓝色部分。

它也提供了另一个额外的扭曲选项,扭曲后的效果就是这样的,这个效果我们不常用。

我们选择这张图来作为演示,让大家明白极坐标是什么原理,我们为它添加极坐标的效果,这个时候需要确定什么?就是图像的朝向问题,因为这个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扭曲效果。

顶部的区域会在圆的内部出现,底部的区域会在圆的外部,我们根据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来判断图像的具体朝向。这里制作了两种朝向的扭曲画面,左边的是地面在内部的球体效果,右边是地面在外部类似于洞穴效果。

我们在扭曲命令之后,需要手动将画面这个衔接部分处理掉。你可以用图章工具处理掉,这个画面就做完了。

再举一个例子,这个画面我要做的是人物在球体表面的效果,我们要考虑到方向,所以我们要将它旋转180度,然后添加极坐标命令。

使用修补工具来完成这个衔接部分,这个画面就完成了。

我们再来看下一个,下一个就是文字扭曲,也是我们这节课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这个命令跟其它命令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在滤镜菜单下面,它是在文字编辑栏的右侧,在样式选择里,它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扭曲方法。

这种方法相对于液化或者是自由变换更方便一些,因为它的这个可操控性很强,顶部提供了两种扭曲方向,底部选择则是调整扭曲的幅度。

这里我们简单地制作了几种文字样式,就是这个命令,它会让文字变得更接近图形化。

下一个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置换的扭曲风格,它的扭曲原理就是将被置换的元素,再加上需要被扭曲的元素,它们二者相结合,从而达到被置换元素一样的扭曲效果。这个话有点绕,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就明白什么是置换了。置换的幅度不同,扭曲的大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方说我们这里被置换的元素可以是任何图像,烟雾、丝绸、水波纹、液态流体或者是火焰,它们都可以当成被置换的元素。

比如说这里我们想让鸽子图案和旗帜结合,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置换的扭曲命令。首先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确定好鸽子在旗帜里的比例大小,然后要调整透视和倾斜角度来适应旗帜的表面轮廓。

最后执行置换命令,让鸽子的图像加入旗帜的扭曲轮廓,这样就形成了两者的完美结合了。界面里水平与垂直的比例,都是可以用数值来调整的。

我们再看下一个,不光是图形,文字也是一样的,添加置换命令之后,文字就会置入到了这个场景里,它的原理和之前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其它使用置换手法设计出来的版面,它们都是在表现原有信息的基础之上,通过置换的扭曲为版面,加入了另一种形态。左侧的飘动丝绸中间的楼梯和右侧的这个有点类似于纸张扭曲的效果,这些都是用置换这个命令来表现出来的。

案例拆解

我们来看一下,同样都是这个扭曲,用扭曲的这个思维,它设计出来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版面里文字信息使用的就是扭曲的变换形式,主体文字周围围绕着不规则的扭曲文字,增加主体形象的形式感。这种手法虽然会减弱文字的识别性,但换来的是视觉吸引力。如果想让选择的文字扭曲的话,这个文字最好是比较大的标题性文字。如果是小文字扭曲之后,它的识别性基本就没有了。

我们再来看下一个版面,大家应该能看出来,它就是运用了我们前面讲到的液化扭曲命令,思路就是重复的文字,它能起到强调作用。但有的时候你每一个细节都完全一样,它就会有单调的感觉,我们通过液化工具在对角线上进行扭曲,这样就会产生变化。

我们再来看下一个,这个效果是比较有趣的,它是用什么方式制作的?它是拍摄的。这个设计有的时候就像拍电影一样,并不是所有场景都必须依赖电脑,有的时候实景拍摄也能够带来更好的真实感。

这个版面用的是置换手法,由于我们没有办法找到相同的幕布,这里我们找了一个类似的作为载体,我们在上方加入文字信息,然后用置换命令,这个就变成了跟海报类似的感觉了。

这个版面和上一个有一些类似,但是不同的是它没有背景,它没有载体。这是因为扭曲的材质背景直接镶嵌在文字的轮廓里了。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很简单的思路,我们选择一个具有扭曲表面的背景图片,然后将文字放到这个图片上方,应用置换命令,采用多重曝光的手法。我们将这个材质镶嵌到文字里面就完成了,这样就看不到材质了。

案例演示

那么最后,给大家做一个案例演示,用到的就是扭曲的命令,这是一个活动展览的项目,它的主题叫流动消融。

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这里寻找一个能够让文案中的概念实体化的载体,就是标题,它的标题很直接了,那么提取主标题作为版面里的视觉元素,让它变得很大,成为本案的主体。然后我们将文字稍微拉长一些,这个拉长是手动拉长的,所以它会出现横粗竖细的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修改了,调整笔画的粗细统一,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这样这个主标题就刻画完成了。

然后我们绘制版面的比例关系,这一步的目的就是确定主体在版面里的大小。然后主体的这四个字就放在画面里的上部区域,底部的这个红色区域,我们来安排其它的文字信息。

接下来把其余的文字信息编排到版面的下方,我们所有文字编排好以后,最后一步,为画面添加一个水波纹的细节部分。

采用置换命令让二者结合,然后把水波纹去掉,镶嵌到文字里。

这个版面到这里就完成了,我们来看一下它实际的应用效果。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扭曲技巧在版面里的应用,也知道了这类风格它的五种常用表现技巧,扭曲的这个版面不但可以和其它形状结合,更能为版面带来丰富的形式感,它是我们做主形象非常好用的一个手法。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一篇干货帮你彻底全面掌握「投影」知识点!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之前我们更新过如何做投影的文章:《投影一直做不好?看这篇文章就搞定!》,主要针对的是投影的原理进行讲解,包括如何用图层样式去做投影,怎样用工具绘制投影,这些都是我们了解投影的一个基础。教程发布之后,很多同学留言,表示没看够,希望针对其他投影形式再进行更深入的讲解,那这次我们就来满足大家要求。其实投影的设计不难,只要符合画面的光影逻辑,然后加上制作投影的方法,基本就能搞定很多基础的投影形式,话不多说,我们开始今天的教程。

其实投影在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这些海报,都运用了投影的形式。

什么情况用投影

在平面设计中,除了合成设计之外,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用投影?

1. 增加识别性

比如,在颜色比较混乱的背景上添加文字,或者添加图片,为了区分他们之间的主次关系,我们会添加一个投影。

2. 增加空间感和层次感

这两个画面,通过投影与主体的位置关系,产生较强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3. 提升画面格调

反应产品质感的投影形式,会提升画面的格调,这类比较多的是化妆品与品。

4. 增加形式感

如果你的画面缺少创意性,不妨试试这类投影形式,通常来说它们都是用投影作为画面中的主体,以此来传递出很强的形式感与故事性。

5. UI设计

UI 设计中使用投影。

投影的类型

1. 常规投影

常规型投影包含了普通投影,弧形投影,接触投影,弥散投影。

普通投影

普通投影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投影形式,它可以用图层样式来设置,它的特点就是在图像的四周都会有点阴影的感觉,让画面与背景形成前后景的关系,就像这里的案例。

弧形投影

弧形投影,它的投影是在物体的一侧,像翘起的边缘。

接触投影

接触投影,是物体立面与底面的关系,会有一种三维立体的感觉。

弥散投影

弥散投影,与普通投影的区别在于,它更有深度,也是现如今比较流行的投影形式。

2. 长投影

长投影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色块投影,一种是在色块的基础上的渐变投影。

比较常用在图标的设计,还有海报的设计。

3. 倒影

倒影,这类型阴影应该是比较难处理的了,想必大家在做设计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会规避倒影这种形式,除非是拍好的照片自带倒影,不然很少有同学愿意触碰这块。因为它比较考验大家对图形的认知能力,以及对透视基础的掌握,之前我们有讲过一篇关于素描知识的文章,在里面介绍过关于物体的基本结构,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个结构或者形状,比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视为这四种几何形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那在倒影当中,这些基本形状同样适用。

首先来看二维的倒影,二维的倒影比较简单了,也都很好做,复制一个下来,加个蒙版做渐变处理就可以了。

三维物体,最基本的就是这几个形状,或者几种形状的组合,掌握几种形状的倒影,就能应付大部分倒影的形式。

立方体为基础型的倒影。

圆柱体为基础型。

圆锥体为基础型。

球体为基础型。

组合型。

4. 悬空投影

悬空投影,这类投影给人很强的空间感,并且大多数情况,投影都会成为画面中的主角。

分为三种类型,二维的悬空投影,2.5D 的悬空投影,三维悬空投影。

二维的悬空投影

先来看看二维悬空投影,是二维的平面悬空,添加一个弥散投影。

2.5D的悬空投影

2.5D 没有消失点,但是会有立体感,在下方添加一个投影,就会有悬空的感觉。

三维悬空投影

三维悬空投影能有很多创意形式。

5. 创意投影

创意投影,它不会根据物体本身的形态去表现,而是根据文案和设计构思而产生的很有创意的投影形式,这个主要靠大家发散思维的联想了。

最常见的就是电影海报中的投影表现。

6. 场景合成投影

一种情况是接近真实的投影,和实际照片是一样的道理,一种情况是类似于创意投影,合成的投影算是这几种投影当中最难的。

合成中的投影要自己创造一个光源,也就是想象出一个光源,根据光源关系,绘制出投影效果。

投影在这里都是很真实的表现。

合成也可以做创意投影,这三张公益海报的主角是动物的影子,但是形成影子的是前面的物体,这是很有创意的表现方式。

制作投影的方法

制作投影的方法比较多,比如说利用图层样式,用矢量图形做投影,高斯模糊设置投影,手绘投影等,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不同的投影类型,我们想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就要对这些技法有个较深的了解。下面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下每种方法。

1. 图层样式

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用 ps 当中的图层样式来做。

模式一般我们就选择默认正片叠底,这是在正片叠底文章中讲到过,后面的颜色,如果是主体与背景颜色差异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环境色;如果差异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主体的相近的颜色,很少有选择纯黑色的投影。

不透明度就是阴影的透明程度,也是很好理解。下面角度,是光线照射的方向。全局光,选择之后,画面中其他元素添加投影,就会默认为一个光源,这样画面中投影会更和谐。

距离,物体和投影之间的距离,数值越大越远。扩展,就是阴影面积的大小。大小,就是阴影的虚化程度。

等高线,可能很多同学不太理解,其实很简单的,我们来看下,纵向,越向上,越实,越向下越虚化。横向,最右侧是投影的中心位置,越向左,离中心越远。根据画面中的等高线,我们来分析下。

这样就好理解了,我们看画面中蓝色圆点的位置,代表中心位置很实,黄色圆点的位置代表远离中心的位置很虚化,最后就得出右侧的投影。

那如果说,我想让投影的周围都变得很实,该怎么调整?

就是把虚的那个点向上调整,这样,就代表外围投影变得相对较实,我们会得到这样一个投影。

如果我想,投影靠近外围的位置,变得比较实,靠近中心的位置,变得比较虚,就可以这样调整。

得到的投影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中间白色的区域,就是虚化之后的效果,接近了透明。这个搞懂了,利用图层样式做投影也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ps 还自带了这么多等高线的样式,大家可以去实验一下。

那什么类型投影,比较适合用图层样式来做?

普通的投影和弥散投影。

画面中人物的投影设置。

2. 矢量图形做投影

画一个矢量图形,之后选择实时形状属性,然后点击蒙版,通过调整羽化值,来调整投影的虚化程度,用这个方法会比较直观的观察到,而且因为是矢量图形,所以还很方便我们随时调整它的形状。

高斯模糊和矢量图形做投影,所适用的投影类型是一样的,同样适用于普通投影,弧形投影,接触投影,弥散投影。

还有悬空投影,它和矢量图形投影的区别就是,矢量图形更方便改颜色和形状,还有虚化程度。

在主体下方加一个小面积的虚化阴影,就会有悬空的感觉。

3. 高斯模糊做投影

添加高斯模糊之前,一定要记得给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因为高斯模糊对图层是有不可逆的破坏性的,所以添加智能对象之后会很方便我们随时去调整它的颜色和模糊程度,动感模糊同理。

高斯模糊做投影,适用的投影类型。

4. 手绘投影

最后一个,用钢笔工具或者画笔工具来绘制投影,这个是比较难的,在投影那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讲过在一个场景中,怎样分析投影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如何用钢笔工具去绘制投影,这里我们就不再重复了,如果有不懂的同学,回看之前的文章《投影一直做不好?看这篇文章就搞定!》

那我们来看一下,手绘投影适合什么类型的设计。

第一种就是合成设计,这个要考虑光源的位置,投影的透视,投影的颜色等,一般会采用画笔和钢笔工具的结合。

创意的投影同样适合,因为它和合成投影基本一样,只不过不会根据对象的实际特征去绘制。

倒影适合用钢笔工具和画笔工具来制作,这里就涉及到了透视,我们能看到物体在基面上的倒影,实际上是物体在基面上的投影的倒立映像。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比如积水的路面,反射建筑的倒影是什么样子的,镜子里的自己,或者可以多看看摄影照片,慢慢养成习惯,提高对倒影的敏感度。

倒影的做法

做倒影最重要就是两个字──拆分,我们给这个立方体做倒影,首先要思考的是,它的倒影是由哪几个面产生的,找到物体与承影面接触的线,然后把这两个面提取出来,沿着这个线把所在的面拆分出来。

然后向下镜像,根据实际情况再翻转,要注意,倒影的透视和原本物体的透视要一致,也就是平行原本对象的边线。

然后给倒影添加一个蒙版,做一个渐变,就可以了。

用刚才的方法给魔方做一个倒影

同样把与底边接触的面裁剪出来,可以看到透视关系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让倒影的面和上面的魔方透视一致。

用调整大小里的斜切,调整倒影的透视。

添加蒙版,然后在与地面接触的位置添加一个闭塞阴影就可以了。

再做一个复杂点的,给包做倒影。

同样,找到底面接触面,然后把相应的面裁切出来。这里注意的是,每个面要单独拆分,这样才方便为每个面设置倒影。

把所有拆分的面复制一个出来上下镜像。

调整透视,就用调整大小工具,斜切,合并倒影的图层。

用蒙版渐变,别忘了闭塞阴影。

倒影规律及特点:

投影在不同材质上的表现

好了,前面介绍了每一种投影形式,以及适合的场景。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同一光源的前提下,不同承影面,也就是投影在不同的材质上是如何表现的吧。

1. 布面

布面材质是软性材质,在光源下会吸收光的反射,所以投影的边缘会相对模糊,不会过于锋利。

案例演示

我们来看下在布面材质上的投影的做法,首先在物品与布面底部绘制一个闭塞阴影:

然后新建图层,根据光源绘制出阴影的长度与形状:

给长投影做高斯模糊,然后用蒙版把边缘处理得柔和一些:

统一光影,把产品修饰一下:

整体调整下色调,就可以了:

2. 镜面

镜面是光滑的,所以光照射之后,会形成和物体一样的影像,也就是倒影。

设计之前,先参考下带有镜面倒影的照片。

案例演示

第一步,闭塞阴影:

第二步,拆分图像,拿到下方,调整透视,这是之前我们讲过步骤,这里就不重复了。

调整产品的光影与色调:

加点小装饰,烘托氛围:

最后是整体调整下色调和明暗:

3. 水面

水面和镜面类似,但是水面会存在水波纹,所以在做投影时候要注意投影的形态要与水波纹一致。

参考一些带有水面倒影的照片。

案例演示

依然先画闭塞阴影:

绘制出整个投影形态:

高斯模糊处理,因为是水面,所以阴影和倒影要共存:

下面就是倒影了,方法步骤同样。

那么问题来了,是怎么做到弯曲的效果的?其实就是用 PS 当中的置换来做,这是置换的参数与水面素材。

关于置换的教程我们也发布过,《平面高手课堂!如何用扭曲工具快速强化作品设计感?》

最后统一色调和光影就完成了。

4. 底地板

地板有的会打一层蜡,这个时候,就会存在一些倒影,所以在这样的地板上倒影和投影是并存的。

先看一下在不同地板上的投影样貌。

案例演示

这个我们选择大理石材质,首先闭塞阴影:

绘制投影的形态:

给投影高斯模糊,添加蒙版做渐变:

然后,按照光影和环境色,处理产品的明暗和色调:

5. 渐变色/纯色

这也是我们设计中遇到比较多的情况,在纯色或渐变色的背景中,为了让画面具有空间感,我们经常会给物体加投影,这个投影可以是常规投影,也可以是倒影。

案例演示

闭塞阴影:

根据光源绘制投影:

高斯模糊,然后添加蒙版做渐变:

修饰产品的色调和光影:

统一光影色调:

教程到这里就结束啦,估计有的同学会纳闷,为什么我们没有细讲怎样根据光源绘制投影?因为在之前投影文章中已经手把手给大家演示过了,没看过的同学赶紧去补课,可阅读《投影一直做不好?看这篇文章就搞定!》

总结下今天的内容,第一,投影在画面中作用。第二,我们给投影形式做了分类,有常规型,长投影,倒影,悬空投影,合成投影。然后是制作投影的方法,着重介绍了倒影该怎样做,最后是投影在不同材质上的表现。通过关于投影的这两篇教程,相信大家已经能掌握一些原理和技巧了,其实最快速学习投影的方法,就是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一篇干货帮你彻底全面掌握「投影」知识点!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之前我们更新过如何做投影的文章:《投影一直做不好?看这篇文章就搞定!》,主要针对的是投影的原理进行讲解,包括如何用图层样式去做投影,怎样用工具绘制投影,这些都是我们了解投影的一个基础。教程发布之后,很多同学留言,表示没看够,希望针对其他投影形式再进行更深入的讲解,那这次我们就来满足大家要求。其实投影的设计不难,只要符合画面的光影逻辑,然后加上制作投影的方法,基本就能搞定很多基础的投影形式,话不多说,我们开始今天的教程。


其实投影在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这些海报,都运用了投影的形式。

什么情况用投影

在平面设计中,除了合成设计之外,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用投影?

1. 增加识别性

比如,在颜色比较混乱的背景上添加文字,或者添加图片,为了区分他们之间的主次关系,我们会添加一个投影。

2. 增加空间感和层次感

这两个画面,通过投影与主体的位置关系,产生较强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3. 提升画面格调

反应产品质感的投影形式,会提升画面的格调,这类比较多的是化妆品与品。

4. 增加形式感

如果你的画面缺少创意性,不妨试试这类投影形式,通常来说它们都是用投影作为画面中的主体,以此来传递出很强的形式感与故事性。

5. UI设计

UI 设计中使用投影。

投影的类型

1. 常规投影

常规型投影包含了普通投影,弧形投影,接触投影,弥散投影。

普通投影

普通投影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投影形式,它可以用图层样式来设置,它的特点就是在图像的四周都会有点阴影的感觉,让画面与背景形成前后景的关系,就像这里的案例。

弧形投影

弧形投影,它的投影是在物体的一侧,像翘起的边缘。

接触投影

接触投影,是物体立面与底面的关系,会有一种三维立体的感觉。

弥散投影

弥散投影,与普通投影的区别在于,它更有深度,也是现如今比较流行的投影形式。

2. 长投影

长投影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色块投影,一种是在色块的基础上的渐变投影。

比较常用在图标的设计,还有海报的设计。

3. 倒影

倒影,这类型阴影应该是比较难处理的了,想必大家在做设计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会规避倒影这种形式,除非是拍好的照片自带倒影,不然很少有同学愿意触碰这块。因为它比较考验大家对图形的认知能力,以及对透视基础的掌握,之前我们有讲过一篇关于素描知识的文章,在里面介绍过关于物体的基本结构,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个结构或者形状,比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视为这四种几何形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那在倒影当中,这些基本形状同样适用。

首先来看二维的倒影,二维的倒影比较简单了,也都很好做,复制一个下来,加个蒙版做渐变处理就可以了。

三维物体,最基本的就是这几个形状,或者几种形状的组合,掌握几种形状的倒影,就能应付大部分倒影的形式。

立方体为基础型的倒影。

圆柱体为基础型。

圆锥体为基础型。

球体为基础型。

组合型。

4. 悬空投影

悬空投影,这类投影给人很强的空间感,并且大多数情况,投影都会成为画面中的主角。

分为三种类型,二维的悬空投影,2.5D 的悬空投影,三维悬空投影。

二维的悬空投影

先来看看二维悬空投影,是二维的平面悬空,添加一个弥散投影。

2.5D的悬空投影

2.5D 没有消失点,但是会有立体感,在下方添加一个投影,就会有悬空的感觉。

三维悬空投影

三维悬空投影能有很多创意形式。

5. 创意投影

创意投影,它不会根据物体本身的形态去表现,而是根据文案和设计构思而产生的很有创意的投影形式,这个主要靠大家发散思维的联想了。

最常见的就是电影海报中的投影表现。

6. 场景合成投影

一种情况是接近真实的投影,和实际照片是一样的道理,一种情况是类似于创意投影,合成的投影算是这几种投影当中最难的。

合成中的投影要自己创造一个光源,也就是想象出一个光源,根据光源关系,绘制出投影效果。

投影在这里都是很真实的表现。

合成也可以做创意投影,这三张公益海报的主角是动物的影子,但是形成影子的是前面的物体,这是很有创意的表现方式。

制作投影的方法

制作投影的方法比较多,比如说利用图层样式,用矢量图形做投影,高斯模糊设置投影,手绘投影等,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不同的投影类型,我们想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就要对这些技法有个较深的了解。下面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下每种方法。

1. 图层样式

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用 ps 当中的图层样式来做。

模式一般我们就选择默认正片叠底,这是在正片叠底文章中讲到过,后面的颜色,如果是主体与背景颜色差异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环境色;如果差异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主体的相近的颜色,很少有选择纯黑色的投影。

不透明度就是阴影的透明程度,也是很好理解。下面角度,是光线照射的方向。全局光,选择之后,画面中其他元素添加投影,就会默认为一个光源,这样画面中投影会更和谐。

距离,物体和投影之间的距离,数值越大越远。扩展,就是阴影面积的大小。大小,就是阴影的虚化程度。

等高线,可能很多同学不太理解,其实很简单的,我们来看下,纵向,越向上,越实,越向下越虚化。横向,最右侧是投影的中心位置,越向左,离中心越远。根据画面中的等高线,我们来分析下。

这样就好理解了,我们看画面中蓝色圆点的位置,代表中心位置很实,黄色圆点的位置代表远离中心的位置很虚化,最后就得出右侧的投影。

那如果说,我想让投影的周围都变得很实,该怎么调整?

就是把虚的那个点向上调整,这样,就代表外围投影变得相对较实,我们会得到这样一个投影。

如果我想,投影靠近外围的位置,变得比较实,靠近中心的位置,变得比较虚,就可以这样调整。

得到的投影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中间白色的区域,就是虚化之后的效果,接近了透明。这个搞懂了,利用图层样式做投影也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ps 还自带了这么多等高线的样式,大家可以去实验一下。

那什么类型投影,比较适合用图层样式来做?

普通的投影和弥散投影。

画面中人物的投影设置。

2. 矢量图形做投影

画一个矢量图形,之后选择实时形状属性,然后点击蒙版,通过调整羽化值,来调整投影的虚化程度,用这个方法会比较直观的观察到,而且因为是矢量图形,所以还很方便我们随时调整它的形状。

高斯模糊和矢量图形做投影,所适用的投影类型是一样的,同样适用于普通投影,弧形投影,接触投影,弥散投影。

还有悬空投影,它和矢量图形投影的区别就是,矢量图形更方便改颜色和形状,还有虚化程度。

在主体下方加一个小面积的虚化阴影,就会有悬空的感觉。

3. 高斯模糊做投影

添加高斯模糊之前,一定要记得给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因为高斯模糊对图层是有不可逆的破坏性的,所以添加智能对象之后会很方便我们随时去调整它的颜色和模糊程度,动感模糊同理。

高斯模糊做投影,适用的投影类型。

4. 手绘投影

最后一个,用钢笔工具或者画笔工具来绘制投影,这个是比较难的,在投影那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讲过在一个场景中,怎样分析投影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如何用钢笔工具去绘制投影,这里我们就不再重复了,如果有不懂的同学,回看之前的文章《投影一直做不好?看这篇文章就搞定!》

那我们来看一下,手绘投影适合什么类型的设计。

第一种就是合成设计,这个要考虑光源的位置,投影的透视,投影的颜色等,一般会采用画笔和钢笔工具的结合。

创意的投影同样适合,因为它和合成投影基本一样,只不过不会根据对象的实际特征去绘制。

倒影适合用钢笔工具和画笔工具来制作,这里就涉及到了透视,我们能看到物体在基面上的倒影,实际上是物体在基面上的投影的倒立映像。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比如积水的路面,反射建筑的倒影是什么样子的,镜子里的自己,或者可以多看看摄影照片,慢慢养成习惯,提高对倒影的敏感度。

倒影的做法

做倒影最重要就是两个字──拆分,我们给这个立方体做倒影,首先要思考的是,它的倒影是由哪几个面产生的,找到物体与承影面接触的线,然后把这两个面提取出来,沿着这个线把所在的面拆分出来。

然后向下镜像,根据实际情况再翻转,要注意,倒影的透视和原本物体的透视要一致,也就是平行原本对象的边线。

然后给倒影添加一个蒙版,做一个渐变,就可以了。

用刚才的方法给魔方做一个倒影

同样把与底边接触的面裁剪出来,可以看到透视关系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让倒影的面和上面的魔方透视一致。

用调整大小里的斜切,调整倒影的透视。

添加蒙版,然后在与地面接触的位置添加一个闭塞阴影就可以了。

再做一个复杂点的,给包做倒影。

同样,找到底面接触面,然后把相应的面裁切出来。这里注意的是,每个面要单独拆分,这样才方便为每个面设置倒影。

把所有拆分的面复制一个出来上下镜像。

调整透视,就用调整大小工具,斜切,合并倒影的图层。

用蒙版渐变,别忘了闭塞阴影。

倒影规律及特点:

投影在不同材质上的表现

好了,前面介绍了每一种投影形式,以及适合的场景。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同一光源的前提下,不同承影面,也就是投影在不同的材质上是如何表现的吧。

1. 布面

布面材质是软性材质,在光源下会吸收光的反射,所以投影的边缘会相对模糊,不会过于锋利。

案例演示

我们来看下在布面材质上的投影的做法,首先在物品与布面底部绘制一个闭塞阴影:

然后新建图层,根据光源绘制出阴影的长度与形状:

给长投影做高斯模糊,然后用蒙版把边缘处理得柔和一些:

统一光影,把产品修饰一下:

整体调整下色调,就可以了:

2. 镜面

镜面是光滑的,所以光照射之后,会形成和物体一样的影像,也就是倒影。

设计之前,先参考下带有镜面倒影的照片。

案例演示

第一步,闭塞阴影:

第二步,拆分图像,拿到下方,调整透视,这是之前我们讲过步骤,这里就不重复了。

调整产品的光影与色调:

加点小装饰,烘托氛围:

最后是整体调整下色调和明暗:

3. 水面

水面和镜面类似,但是水面会存在水波纹,所以在做投影时候要注意投影的形态要与水波纹一致。

参考一些带有水面倒影的照片。

案例演示

依然先画闭塞阴影:

绘制出整个投影形态:

高斯模糊处理,因为是水面,所以阴影和倒影要共存:

下面就是倒影了,方法步骤同样。

那么问题来了,是怎么做到弯曲的效果的?其实就是用 PS 当中的置换来做,这是置换的参数与水面素材。

关于置换的教程我们也发布过,《平面高手课堂!如何用扭曲工具快速强化作品设计感?》

最后统一色调和光影就完成了。

4. 底地板

地板有的会打一层蜡,这个时候,就会存在一些倒影,所以在这样的地板上倒影和投影是并存的。

先看一下在不同地板上的投影样貌。

案例演示

这个我们选择大理石材质,首先闭塞阴影:

绘制投影的形态:

给投影高斯模糊,添加蒙版做渐变:

然后,按照光影和环境色,处理产品的明暗和色调:

5. 渐变色/纯色

这也是我们设计中遇到比较多的情况,在纯色或渐变色的背景中,为了让画面具有空间感,我们经常会给物体加投影,这个投影可以是常规投影,也可以是倒影。

案例演示

闭塞阴影:

根据光源绘制投影:

高斯模糊,然后添加蒙版做渐变:

修饰产品的色调和光影:

统一光影色调:

教程到这里就结束啦,估计有的同学会纳闷,为什么我们没有细讲怎样根据光源绘制投影?因为在之前投影文章中已经手把手给大家演示过了,没看过的同学赶紧去补课,可阅读《投影一直做不好?看这篇文章就搞定!》

总结下今天的内容,第一,投影在画面中作用。第二,我们给投影形式做了分类,有常规型,长投影,倒影,悬空投影,合成投影。然后是制作投影的方法,着重介绍了倒影该怎样做,最后是投影在不同材质上的表现。通过关于投影的这两篇教程,相信大家已经能掌握一些原理和技巧了,其实最快速学习投影的方法,就是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 PST 框架,帮你系统掌握产品的信息引导设计方法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不知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疑惑:日常产品的信息引导到底该如何设计?

可能有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浮层、动效、弹窗等等,但这些都只是表层样式而已。背后的引导机制该怎么入手?有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需要注意些什么?

所以,今天就想聊聊这方面的看法,下面是我对信息引导的理解所提炼、搭建的一个「PST」框架:Performance-表现、Strategy-策略、Target-目标。

目标层:信息不会平白无故去引导用户,都是为了某个确定的目标而展示的。如在首页弹窗展示是为了进行新手教育,以达到让用户使用新功能,进入新页面等运营指标或增长指标。

策略层:目标确定了,需要确定可做信息引导的各种场景和机制。如设置某时间进行信息推送,用户网络不行的情况下怎么解决?

表现层:不同的场景中有各种表现形式,如下拉菜单、弹窗、浮层、视频等等。

这 3 层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因为每个产品的目标各不相同,所以这篇就先对信息引导的「策略层」进行分析,下篇再讲下引导的形式和适用场景。

信息引导的类型

可能每个人会有自己的分法和定义,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信息引导的基本类型。

1. 新功能引导

向用户展示产品的新功能/页面,对产品的新功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多用于用户首次进入/使用功能的引导,如:各种新手遮罩引导、产品介绍。

2. 指标引导

以提高产品的业务目标/增长目标为导向,按照一定的规律引导用户使用某功能,如:产品的信息 push 和广告。

3. 结果引导

在用户已结束的操作行为、结果页面上,引导商户使用相似功能或内容模块,促进产品的连续消费。

比如:淘宝在订单支付成功后,都会进行店铺、红包、优惠券、相关宝贝的推荐,保证消费者还处于「购物链」上。

4. 异常引导

针对用户可能会犯错的行为进行提示、警告,是一种前置的容错机制。如支付宝,用户在向「异常好友」转账时,以轮播的方式进行信息提示,避免用户转错账。

信息引导从哪方面切入

抛去业务目标和引导样式的局限,信息的引导可以从几个方面切入和思考:产品架构、用户行为、时间、阶段/过程。

1. 利用「产品架构」做引导

像很多同学做信息引导时,一上来就想着浮层、弹窗、动效等各种表现形式,而忽视了最简单、最底层的引导方式:利用产品的架构布局去引导。

这种方式是通过架构布局,来体现内容间的差别与关系,突显出核心内容模块,强调的是「视觉重量」,如:各模块间的面积大小、色彩强弱。像淘宝首页有各种功能入口,通过架构上的布局来进行功能分类和引导。

如何利用架构布局进行信息引导呢?

2 个点可以参考:重组和单拎。

重组:将同一层级、相关联的信息组成一个内容模块,从而使信息更聚焦、减少视觉干扰。

如腾讯动漫的个人中心页面,在老版本中头部信息较为分散、无关联,信息的引导性很差。而在新版本中,则通过「重组」把信息关联在一起,页面更聚焦清晰、引导性更强。

单拎:一种与「重组」相反的引导思路,将信息分解成各个独立的模块进行展示,让信息得到更多的展示。

很多「入口化」的功能,都适用该思路进行信息引导,如:手机淘宝的个人中心,有些功能原本可以和其他模块一样做成入口化的,但出于产品目标、用户诉求等维度的考虑,将部分内容「单拎」出来进行展示效果更好。

2. 利用「时间」做引导

按时间维度去发散的话,则可以分成「用户行为时间」和「网络实时时间」引导。

用户行为时间

根据用户操作的行为时间进行信息引导。如爱奇艺,用户在观看了 30 分钟视频后,会弹出积分领取提示。

这种引导需要注意的是:产品的时间机制。

如爱奇艺的「观看满30分钟」:是观看单个视频时长,还是一天里的总视频时长积累?离线观看视频(有流量联网)时是否也计入时长等等?这些机制都需要在前期,根据产品的平台特性、业务目标、用户习惯等维度去设置好。

网络实时时间

根据当前网络时间进行引导。如百度地图,会在 17 点快接近高峰期时,向用户弹出路况提示。

这类场景的引导,更注重于:产品的推送机制。

如设置了某个时间点推送内容,若用户没网络或者网络较差时,是晚点再推送,还是推送提前预设置好的「静态」内容?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点。

3. 分「阶段/过程」做引导

根据特定的维度,将信息/功能分解成 N 个独立且关联的阶段。分阶段的维度可以是时间、日期、金钱、物品等等。

很多运营活动就会把奖励分成不同的阶段进行发放,如图:

这种引导方式的优势是:可以将全部的信息分解到各个阶段中去,页面的拓展性强,用户理解和操作成本低。劣势在于:周期较长,用户缺乏足够的动力。

因此,很多产品都会把最大奖励、最好的结果放在最后阶段,加上利用消费者的「目标趋近效应」──人们在距离目标越近时,越有动力去完成它,一步步地引导用户消费。

4. 根据「用户行为」做引导

根据用户的当前操作进行引导,如观看视频时,点击屏幕会暂停播放且会弹出广告信息;长按内容列表时,会出现多选、排序、删除等操作。

而根据「用户行为」做引导,需要注意 2 点:引导的返回策略和落地方式。

返回策略

结合用户场景与产品特性,看信息引导后是否需要制定返回策略,相当于一种「逆向引导」。而返回的策略不仅体现在「机制」上,还可以体现在「视觉样式」上。

机制:如爱奇艺在观看视频时最小化产品、跳转到新的页面后,返回观看视频时会自动后退几秒进度,以保证用户的观看记忆不会出错。

样式:如淘宝在支付订单后,会有两种返回形式。一是左上角的「返回」icon,返回到购物车页面;二是中间比较明显的「返回首页」按钮,返回至淘宝首页。

而对于产品来说,「返回首页」的优先级显然更高一点:既可以让用户形成消费闭环,又能浏览、搜索更多的商品,提升产品的 UV、PV、复购率等业务和增长指标。所以,才会把「返回首页」按钮的样式,做得比「返回」icon 重一些。

引导的落地方式

引导的落地方式就是信息引导后,用户跳转到哪里?一种是跳转至新的页面进行落地,页面空间大、可控性强;另一种是停留在当前页面展示,减少用户的操作成本。

如优酷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在当前页面进行奖品的引导和获取。

至于最终采用哪种落地方式,则根据产品目标、用户场景、页面形态等特征去抉择。

总结

以上就是个人对信息引导「策略层」的一些心得和看法。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