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设计提案的方式

蓝蓝设计的小编

最近在做一个方案的提案稿,这期间也发生很多的事情,进展的也还算顺利,第二次提案基本就定下来了。在做这个案子期间我也查了很多关提案的资料,也对提案有了一下初步的认识,可能你会以为客户不会都像我这么专业,那你就错了,不同档次的客户的唯一相同点就是他们见识过的提案与推荐多如牛毛,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你的客户的见识是否够多,而在于和你一起提案的同行们是否更好。这是一个永恒的竞争命题,毕竟无论对于一个成熟的大公司,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兵,设计提案都是一个沟通的法宝,就看我们怎么用它。

 

1. 提案的方式

提案的方式不仅仅限制于甲乙双方木讷的坐在会议室中放着PPT,确实,这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有时候提案还包括和客户的酒会,一封邀请函,一通电子邮件,一个客户拜访的活动等。其实客户是很聪明的,你在没有“正式提案”的时候,客户就在细心的观察你了,所以如果你的公司和团队把提案成功的希望寄托于会议前的排练的话,一般会收效甚微。

设计公司会选择的提案方式:邮寄作品集、线上展示、高层会议推荐、客户恳谈会等;
公司中的设计团队会选择的提案方式:部门沟通会议、公司内部群发邮件、公司内刊、员工活动等。

请注意,方式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于对象爱好和情景的差别,这就需要参与到一些体验设计的环节,一个优秀的作品不可能在所有客户那里都得到正向的反馈,提案也是如此,所以提案的过程也是一个设计的过程。

设计师50天每天设计出一款不同的Logo

蓝蓝设计的小编

蓝蓝注:集中的训练可以有,往往潜力的爆发,创意灵感的泉涌,来自于魔鬼式自我训练区间和之后。虽然辛苦些,但是刻意训练和坚持的收获,还是很值的。

每日一logo。

界面设计师可以尝试每日一个界面,不同风格的。

转:

波兰设计师OFFKR™为了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每天让自己设计出一款新logo,下面是OFFKR™的50 Logo设计师50天每天设计出一款不同的Logo

设计师到底应该有多热爱设计才算够?

蓝蓝设计的小编

蓝蓝写

这篇文章挺有意思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095048

今天我在上网找一些关于设计思想方面的资料,看到了这篇文章,觉得挺好的。很有趣。有时候,我也会这样问我自己,如果设计什么也没有带给我,我还会喜欢做设计吗?我还会像现在这样,除了必要做的工作、生活杂事、育儿,白天晚上所有的意识中都是设计及设计公司的事儿吗?


今天看着大家的种种答案,也在心里面笑着自己。

有人做学问,就是为了做学问,不为别的。

有人种花,也就是为了种花,欣赏一下,不为别的。


有时候我也分不清我到底有多热爱设计,或者这只是一种幻像,因为我的杂事很多,真正用在设计上的时间比较少。

但是我很期待纯粹做设计的时间,安静、详和、淡淡的喜悦,心无它鹜,深层次思考的那种快乐,我很享受那一刻的平和宁静,也真的期望能做的好,大家都满意,能够籍此做点有价值的事。


从性格而言,我也越来越觉的,我的性格非常适合做设计。这种技术性的、艺术性的工作不是纯和人打交道,是可以让人很安静、深遂思考的手艺类的活儿,又是一种有时还需要和人打交道,看看外面世界的工作,懂点心理学、生理学、许多杂而综合的事,工作会推动着自己完整,兼顾各方面,不断的学点新东西,有趣的东西。这个工作非常适合我这种不太会和人打交道的人。所以我非常感恩,能做这件事。


我喜欢的东西很多的,种花、园艺、心理学、教练、书画、古筝、古琴、书法、育儿、山水……

设计并不是说全部投入时间,不干别的了,就能做好的,它需要领悟、同理心。在深度与广度间,需要一个平衡。

我觉得喜欢设计,就像喜欢一个人。即使是非常喜欢,也不是每天都在一起,但是会念念不忘,不管在不在一起,都会在意念中常常想起,这就是入心了,喜欢啦……念念不忘,终有回响。思考、意念的萌芽和成长力是惊人的,形式倒是怎么着都行,不拘一格的啦。有空就多设计一会儿,看看书,没空就先做别的事,但意念中定好的,知道这是最重要要做的,就行了。无意识的直觉会告诉我本能的答案。


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找个事情做的,不然无事可做多无聊。即然要找个事做,那就尽量做好,想办法做好、去学习。原本三年要做好的,也可以五年做好,做的更有积累,享受这个过程和快乐,也挺有意思的。

设计思维系列之五:深泽直人的设计思想中有过哪些关键词?

蓝蓝设计的小编

蓝蓝注:这也是个牛人!虽是工业设计,但设计思想是相通的!


深泽直人知名的设计思想是「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是那种你之前并不清楚自己有需求,但看到他的设计后会觉得「这我也会设计啊!」或是「对对对!我想找的就是这个!」的设计作品。

1、用最直接的方法解决问题

他并不是那种为了追求回归自然本原,而排斥现代高科技的设计师;同时,当一个问题存在除去电子手段外的最优解,他一定会把使用难度打磨到。

比如这个场景:我们每晚回到家后,用钥匙打开房门后的第一件事是开灯,然后把钥匙放在固定的位置,以防自己忘记。针对这个需求,有些人设计了声控感应灯,深泽直人则设计了这个:

1.png


设计思维系列之三:斯坦福大学 Design School David Kelley先生专访

蓝蓝设计的小编

我第一次认识d.school是在一次tour的参观。当时被整个学院的布局、设计风格深深吸引。因为当时我和好伙伴在创业,搭建中国青少年触手可及的优质教育的平台youthMBA(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wechat search "youthmba"里面有更多关于DT的原创文章 or 官网YouthMBA | 少年商学院)。我们想为我们课程实践找到一个匹配的理论基础。参观过几次d.school tour之后,我们觉得DT是最符合我们在国内 为kids 打造的《设计思维工作坊》的气质,于是我便参加了几次线下的training, 合作完成了几个小的project-- 其中一个是 redesign 餐厅的用户体验。 还参加了DT for K12 的seminar,对DT 整个过程有一定的了解,especially for K12. 

谈谈DT: 在参加完整个DT后,我非常有幸拜访了David Kelley先生,他接受了少年商学院youthMBA的专访,并且阐述了他对DT的观点,我整理如下:
屏幕快照 2016-02-09 上午10.44.54.png


告别玻璃心!设计师如何正确听取反馈

蓝蓝设计的小编


蓝蓝注:每一位设计师都得面临着一个问题,设计的作品是否得到客户的认可。现实是,有些会容易得到认可,有些很难得到认可,有些改改就能得到认可,有些怎么改都很难达到认可。

不管过程是如何的,哪怕艰难让人想逃,结果你一定要清晰,项目最终要保质保量,让客户认可的完成,创造价值。

为了最终目的,你的工作心态一定要摆正,重要的事可以说三遍:1“为了项目最终要保质保量,让客户认可的完成,创造价值”。2虚心使人进步。3心平气和,态度诚恳。随后是技巧和工作方法。


tips-taking-design-feedback-1

编者按:和谐的团队协作来自互相理解。之前Greenline Creative 联合创始人、资深设计师 Dennis Field分享了他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和设计师沟通的技巧。今天这篇文章是它的姊妹篇,向设计师们讲述了正确听取反馈的技巧。




IOS平台设计规范整理(控件+布局+模态情景+手势交互

蓝蓝设计的小编

屏幕快照 2016-01-03 6.59.07 AM.png蓝蓝注:在我们做ui项目的时候,最终一般会给客户一份整理好的ui设计规范或总结。

所以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希望了解众家之长,学习用在工作中,这篇觉得还不错。


先用纸和笔来画草图能让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爽

蓝蓝设计的小编

我爹是一个插画师,所以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到处都摆着老爹干活的家当。用大头笔在画纸上画画时发出的沙沙声,和大白兔糖一样成了我最回味的童年记忆。长大之后我成了一枚设计师,但是来到这个时代我发现,真的掏出纸笔来画画的机会是越来越少有了。今时今日,人们能很容易就下载到各类高保真的UI kits,各种精美的libraries,更有多到泛滥的软件能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做出一个炫酷到爆的高保真原型。

在为Design Sprint干活的那几年里,我常常喜欢用各种不同的作死方法来进行我的工作。期间我发现,回归到用纸和笔来画低保真的原型这种做法真是深得我心,画草图能让你的脑筋腾出更多的空间来思索新的点子,挖掘出真正有意义的问题,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产品或者视觉或者开发撕逼,而不是浪费在画一个个炫到不发朋友圈天理难容原型上。

Image title

工控类软件界面设计欣赏之一

蓝蓝设计的小编

最近蓝蓝设计在进行工控类的软件界面设计,我们也在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国内外的界面设计欣赏。一般来讲,工控类软件以操作、工具为主、注重严谨、稳重、易用性、逻辑的清晰,其次是美观。


赏。e46415431922154fe709895062c03164efe63d312a8fb-SITQ0Y_fw554.jpeg

关于敏捷式设计和开发的一些思考

蓝蓝设计的小编

如何做到敏捷式设计和开发呢?

屏幕快照 2015-12-14 上午11.35.37.png

1首先是能够胜任工作的人,理解力能力到水准。对人的要求比传统的设计开发要高。



2做事方法。因为要做得快,所以错的会多,会比较粗糙,然后一步步再精细。我看到过国外的一个网站ceo介绍,他们的开发是功能程序员自己想开发什么就开发什么,出来结果之后再找领导审批,经常有一半都会开发不下去了。他们是通过这种方法,通过大数据的形式与用户的使用率来判断这个功能模块是否往下继续发展,优胜劣汰。是自下而上的一种自发性的工作。员工会非常有成就感。这公司开发的支付系统,后来以几十亿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


工作上有一种认领工作的形式,同项任务有人认为6小时能完成,有人认为三天完成,选择一个最短时间的人认领完成这项工作,做他最想做的,最擅长的事情。开始的时候少写文档,每天整合这个设计和代码开发的成果,然后大家一起看到每个人每天的成果的进度是什么样子的,对每个人的速度快慢反馈次数都一览无余,最终纳入绩效考评。机制奖励多劳多得。鼓励同事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少开那种特别大的,特别长的会。


从工作流程上当然要做用户研究访谈,了解这些事情的行业背景,做行业分析,做好产品定位,有对功能对产品定位的取舍,因为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比如上面我介绍的那个国外的那个公司,做的很快发展的很快,他甚至允许支付系统的发生的一些漏洞和失误,他觉得这种快速发展的收益能够弥补发生错误的成本。大家分工不—定是很明确,产品经理功能架构师高级程序员可能在这一个想法中,自己从想到做也就做出来了,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断的去迭代反馈测试改进。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