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涛
在 UI 设计行业,无论是与技术团队沟通需求、研读国外设计案例,还是投递名企简历,熟练掌握专业术语都是必备技能。很多设计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扰:和大厂技术人员对接时,对方随口抛出的 “UX”“HCI”“高保真原型” 让自己手足无措;看到国外优秀作品的设计说明,满屏英文术语不知如何解读。为了帮大家解决这些难题,本文整理了 UI 设计核心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并结合实战场景解析其应用场景,让你轻松打通沟通壁垒。
涛涛 设计管理与成长
在互联网产品遍地开花的今天,UI 设计早已不是单纯的 “画图”,而是决定产品生死的核心竞争力。很多刚入行的设计师会陷入迷茫:UI 设计到底包含什么?如何快速提升实力?为什么行业大佬都推荐解析临摹国外优秀作品?作为一名深耕 UI 设计多年、见证行业变迁的从业者,今天就结合实战经验,为大家拆解 UI 设计的核心逻辑与成长路径。
在 UI 设计工作中,无论是跨部门沟通、阅读行业资料,还是对接开发团队,掌握专业术语的中英文表达都是必备技能。尤其是与资深从业者或大厂团队协作时,精准的术语使用能提升沟通效率,避免理解偏差。以下整理了 UI 设计领域从基础概念到专业工具、流程方法的核心术语中英对照,兼顾实用性与全面性,方便设计师随时查阅。
UI 设计并非简单的界面美化,而是一套围绕用户体验与商业目标展开的系统性工作。一套完整的 UI 设计流程,能确保产品从概念到落地的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既满足用户需求,又契合商业价值。以下是 UI 设计从前期准备到后期优化的 10 个核心阶段,拆解每个环节的核心目标、参与角色与关键动作。
涛涛 平面设计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时间始终以无形的姿态裹挟着一切,我们习惯了它的线性流逝,却从未真正 “看见” 它的模样。纽约艺术家 Anton Repponen 的概念摄影作品《时间拉伸》,恰似一把打破常规感知的钥匙,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可触碰的画面,让观众在扭曲的时空里,重新思考时间、运动与现实的深层关联。
“设计还行,但不够精致”—— 这大概是新手设计师最常听到的反馈。明明熬了无数个夜晚修改方案,照搬了大厂的设计框架,加了渐变、描边等流行元素,最终作品却还是显得生硬粗糙。其实,设计的质感差距往往不在于复杂技巧的堆砌,而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今天就拆解两个核心场景,教你用最低成本实现设计质感的飞跃,看完就能直接套用!
涛涛 设计思维
标签页是 UI 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无论是 C 端产品的用户界面,还是 B 端的功能模块划分,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常规标签页虽实用,但难免显得单调,而创意化设计能让标签页既兼顾功能,又充满设计感。以下这些差异化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帮你跳出传统框架。
涛涛 行业趋势
设计潮流总在循环往复中前行,当现代科技不断催生新奇风格,复古设计却凭借独特的情感魅力,成为永恒的灵感源泉。它并非简单复刻过去,而是通过提炼特定年代的视觉语言,在怀旧与创新的碰撞中,为当下设计注入温暖与厚度。这种跨越时空的美学表达,恰恰契合了人们在快速变化中寻找情感锚点的心理需求。
优秀的产品设计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创新,而是藏在日常操作中的细节巧思。那些让人忍不住惊叹 “原来还能这样” 的设计,往往精准击中了用户未被言说的需求。本文盘点 10 个来自主流产品的经典设计亮点,拆解其背后的用户思维,为设计创作提供灵感启发。
在产品设计领域,“好看又好用” 从来不是偶然。很多设计师困惑于 “同样需求下,为何自己的作品总少点亮点”,核心往往在于对设计细节的打磨和趋势的把握。设计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扎实的执行力,更需要开阔的眼界 —— 多拆解优秀案例、多总结设计逻辑,才能让作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