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鹤鹤

桌面和大屏幕上导航栏要怎么设计其实是一个经常被拿来探讨的问题,如今这也是 B 端设计中绕不开的一个设计问题。Jennifer Rose Kingsburg 曾经有针对网页的三级菜单导航进行过一份研究,结论是在左侧设置导航好处多多。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研究,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很多相关研究的摘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大都是 2017年之前的研究成果,而如今很多设计范式发生了变化。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1、左侧导航更容易浏览

Eyetracķ荷兰国际集团的研究表明,用户习惯于使用 F 式的浏览路径,这使得左侧导航在一般情况下有着相对更强的可用性,它不需要用户视线上的查找,因为用户会下意识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2、顶部导航更加节省空间

如果我们经常使用笔记本电脑来浏览页面,会很容易注意到不同的导航模块对于页面空间的占用比例,左侧导航所占用的页面控件通常是同样内容量的顶部导航的占用空间的3倍,因为纵向的侧边栏导航需要考虑到横向的标题占用空间,再加上搜索等功能模块的加入,这种空间占用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即使左侧的菜单栏可以折叠,这种处理方法也不总是有效的,因为这可能会隐藏相关条目的标签信息,降低了导航的可用性。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3、侧边导航更容易缩放和收纳

也正是左侧导航本身的排版逻辑,它通常可以显示比顶部导航多一倍的条目内容,如果你的信息架构本身涉及到的一级菜单条目较多的时候,采用左侧边栏导航是明显更合理的选择,而且这种导航非常适合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条目的需求。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4、侧边导航支持定制化导航结构

侧边导航本身虽然占用的空间更大,但是它也有着更多的空间根据需求来定制各种不同的需求,相比于顶部导航,侧边导航甚至可以直接将分层的二级菜单直接展现出来,就像 Outlook 的侧边栏和 Slack 的侧边栏导航。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5、侧边栏更和桌面端系统更一致

你会注意到 macOS 和 Windows 操作系统当中,系统默认的用户界面大都采用了灵活的侧边栏导航设计,很多 web 应用也是如此,它们会将顶部空间留给系统默认的菜单模块。采用侧边栏导航的 UI 界面可以和操作系统的逻辑保持一致。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6、悬停激活下级菜单在顶部导航中更好用

悬停激活抽屉式下拉菜单的设计在顶部导航当中是非常自然的,但是在侧边栏导航当中,这种设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遮挡住下级菜单,如果使用在旁边展开的方式,可能会占用大量的空间,总而言之,它更贴合顶部导航的交互模式。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7、顶部导航栏适合做超级菜单

顶部导航正是因为和悬停出发下级菜单的功能很搭,所以很多电商和大型网站上会使用它来呈现条目众多的超级菜单。它是用来一次容纳超多条目的下级菜单的有效方式,这种布局也为产品展示和广告留出了足够多的空间。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8、尽量避免重设计时改变导航模式

如果一种导航模式看起来不够好用,那么是否要借助重设计的机会,切换到另外一种模式呢?根据 Jira 的用户测试,95% 的早期用户对于这种情况会感到非常迷惑,即使是再小的导航功能修改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大量用户的日常使用,因此不管哪种导航模式,一旦选定,尽量不要改变。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9、不论哪种导航栏都面临响应式设计的挑战

对于没有太多条目的顶部导航,在移动端上依然可以直接在顶部呈现,不过如果太多了就需要使用汉堡菜单来承载,或者切换为垂直的侧边栏导航。而侧边栏导航在移动端上相对好一点,因为导航模式本身是一致的,但是有限的空间内如何呈现大量的导航条目同样存在挑战。

顶部导航 vs 侧边导航,到底哪种更好用?

结论:用哪种导航栏取决于需求

顶部导航:占用空间小,在页面的位置最为显著,涉及条目不多的时候效果非常好。对于层次结构简单的中小型网站,顶部导航还是很好用的,对于层级较少但是二级条目特别多的超级导航,顶部导航也是不二选择。

侧边导航:侧边导航支持一级条目较多且层级较多的导航需求,扩展性良好,对于复杂的产品和自定义需求较多的产品、涉及到管理功能、 桌面级产品、 都适合使用侧边导航。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Taras Bakusevych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它是什么以及如何做

鹤鹤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设计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

它提高了产品和界面的国际标准,扩大了设计中的创意机会,并协助了近代技术的发展。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通过创建兼顾两者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消费者和公司设计产品。

可用性是这个设计过程的最前沿。每一步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团队创造令人满意和高效体验的能力。

什么是UCD?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一种设计过程,旨在通过根据用户的经验和要求创建设计解决方案来最大化可用性。

它是一个迭代设计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用户体验的反馈和数据,以创建适用于潜在消费者和企业的解决方案。它在数字产品的生成方法中很常见,在 UX/UI 设计中尤其重要。

例如,需要创建用户友好的网站界面的设计团队将应用 UCD 设计指南,以根据用户的观点、需求和愿望生成和完善解决方案。

原型将通过质量测试,并通过反馈和对其体验和行为的深入分析与用户合作,这将影响有关产品功能的决策。

为什么 UCD 很重要?

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网页和界面设计以及营销方面很有价值。

消费者希望他们的生活变得简单。网站、应用程序或产品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因此其成功取决于他们的经验。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对公司的好处包括:

1) 不断返回业务的忠实用户

2) 销售额增加

3) 开发精致、高效且易于获取的产品

4) 深入理解问题,创造优秀解决方案

5) 客户和团队之间的协作

6) 避免常见错误

7) 提高竞争力

8) 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市场

UCD 引领产品、软件和设计的发展,使我们更接近轻松、高效。

UCD 流程

交互设计协会强调了从头到尾考虑整个用户体验的必要性,并分4步定义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1. 了解使用环境——这部分设计阶段至关重要。我们通过深入观察和采访用户来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这部分过程通常由行为科学专业人士执行,他们进行专家访谈。

2. 明确用户需求——一旦更好地了解用户,设计团队就可以编制一份用户需求和粗略概念列表,以指导他们如何设计成品。

3. 设计一个解决方案——这里的重点是“解决方案”。设计某产品的目的是为问题、需要或愿望提供解决方案。设计理念必须根据研究阶段发现的内容来解决问题。

4. 根据需求进行评估——一旦有了设计原型,就必须经过一个评估过程,在该过程中分析产品对发现的初始需求的满足程度。只要有差距,产品就会经历一个迭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重新审视设计以填补这些差距,直到有一个满足所有用户需求的完整设计。通过可用性测试评估设计可以清楚地了解产品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差异,从而推动流程向前发展。

最大化可用性的技巧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可用性并满足消费者。上面提到的基本四步过程是一个基础。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最大化可用性的技巧来充实它。

1. 同情和理解

同理心和理解是主要在用户研究阶段使用的关键设计技术,为团队提供关键见解。

同理心意味着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这是设计思维的第一步,因为深入了解各个级别的用户体验的本质有助于设计团队获得第一手的观点并确切知道要解决哪些问题。

移情设计略有不同。它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明确关注用户对产品的感受。这对于包含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过程中也很重要。人们对产品的感受在消费者体验中至关重要。

一种产品可能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并且效率很高,但它可能缺乏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和建立关系。用户需要感受到启发、关心和共鸣,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视觉设计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

美观且鼓舞人心的界面和品牌大有帮助,并且是通过视觉品味吸引他们并与产品建立情感关系来与合适用户建立联系的门户。

2. 明确为什么

设计是一个高度有意的过程。它需要被规划出来,遵循步骤,最重要的是,以与业务目标一致为指导。

设计师必须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创造一些东西,以便能够克服在实施阶段会出现的障碍。每个人都需要清楚为什么设计对用户和业务都有益。“为什么”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它需要良好的项目管理和出色的领导能力——这是设计和商业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使业务需求与用户需求保持一致

归根结底,企业也有必须满足的要求。只关注用户会存在局限性。一旦理解了他们的需求,他们就需要考虑收入、利益相关者和设计范围的业务目标和结果。

使用户需求与业务成功保持一致归结为目标和清晰的路线图。业务需求和目标需要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地规定,具有灵活性的空间来满足不可预见的用户需求,同时仍然与业务需求保持一致。这是商业模式将有助于指导设计过程的地方。

通过确保您拥有所需的所有资源、做出并履行承诺、与整体业务保持联系以及拥有高效的项目管理和领导能力,保持业务需求得到满足是从内部的角度为项目取得成功做好准备。

4. 磨练用户反馈循环

反馈是一个基本的设计原则,在任何设计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用户反馈是响应用户输入的行为。用户反馈循环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它向设计团队展示了改进和重新校准的地方。

它在产品或系统的整个存在过程中都得到维护,因此在产品或系统的整个存在过程中都将依赖于用户反馈循环或客户反馈循环。

它可以采用推荐和正面评论的形式,强调产品或系统运行良好的地方,因此可以保持原样或进一步改进该区域以获得更深层次的满意度。

5. 总是迭代

设计过程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直到它们奏效。

正如你们许多人所知,设计过程是一个迭代过程。这是一个贯穿开发和维护的持续过程,其中产品或系统不断得到改进。生活在如此快节奏的时代,对于必须掌握最新发展和技术的设计团队来说,意味着要做大量的工作。

迭代是任何设计过程和长期客户满意度的关键部分。在此过程中,原型将在重复循环中进行测试、调整和再次测试,直到找到解决方案。

在迭代过程中,原型将经过用户测试和可用性测试。用户将测试设计、被观察并提供反馈。

6. 轻松就是一切

设计中出色可用性的关键是使一切尽可能简单易行。友好的体验是一种愉快、轻松和令人满意的体验。创造简约是一门艺术。这是一个淘汰的过程。它需要深刻的理解。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实践通过以下方式带来便利:

1) 减少用户的工作量

2)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3) 让用户主导并赋予他们权力

4) 简化导航

5) 使信息完全清晰,并在轻松和复杂之间找到平衡。

优秀UCD的例子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实例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我们今天使用的大多数知名数字产品和软件工具中。我们列出了一些品牌的例子,这些品牌通过将用户体验放在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的中心,同时与业务需求保持一致而取得成功。

苹果网站

Apple 知道如何提供出色的用户体验。他们的成功归结为可用性。通过强调设计,品牌创造的一切都以简约和美为核心,既吸引用户,满足他们,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轻松。

Apple 网站使用户可以轻松访问。它在直观、组织良好的界面上以易于理解的语言提供有关产品的详细规格。

爱彼迎

另一个用户友好的直观设计解决方案的绝佳例子,在线度假租赁市场 Airbnb 通过专注于满足潜在消费者的每一个需求,将一个绝妙的想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取得了成功。

该应用程序是个性化的,易于导航,可以轻松查找和预订住宿,尤其是具有取消和退款等功能。他们还使用视觉设计作为激发用户的一种手段。

总结

你对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有更好的理解吗?

这个概念本身很简单。并且,这个过程是有效的,你现在应该可以知道了。它需要跨学科的专家团队、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迭代。如果我们不得不将其缩小到三个要点,它们将是:

1) 通过深入研究和同理心了解用户是设计解决方案的核心

2) 简单、轻松和愉快是我们的目标

3) 需要多次迭代才能取得成功

在本文中,我们了解了UCD 的关键原则、为什么它很重要,以及针对主要用户的设计的一些技巧。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到你的设计。


如何锁定用户的核心需求?试试这个「层次分析法」!

鹤鹤

工作生活中,决策是我们不可避免的难题。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在分析过程中保持“理中客”,抓住用户的核心诉求,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是用户研究持续关注的议题。

传统分析方法,存在的弊端

当我们调研用户需求的重要性时,通常采取两种方法:单刀直入的问 & 委婉含蓄的算。例如,为了提升产品的满意度,我们调研用户对于产品各项因素的重视程度,以便优先迭代用户的核心诉求。

1. 单刀直入的问

问题:您刚刚为产品的满意度进行评分时,请问您最看重的产品因素是哪个(或哪 1-3 个)?「多选」

处理方式:统计本题各个选项的频数,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从而决定优先顺序。

这种方法的缺陷显而易见,一方面直接询问会显得有些突兀,众多选项的展示极大可能会扰乱用户脑中原本的想法,导致真实答案被选项的罗列顺序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只能得到各个因素重要性的排序,无法得到他们各自的权重(影响程度)。

2. 委婉含蓄的算

问题:

Q1:请问您对产品满意度的评分是多少?

Q2:请问您对产品各个因素的满意度评分分别是多少?

处理方式:采取总——分的评分模式,对产品整体满意度得分、各因素满意度得分进行因子分析或者回归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计算出每个因素对整体满意度的贡献度,找到贡献度最高的因素。

这种方法是一种“马后炮式”的分析,根据当前用户的评分去“科学的猜测”,因为分析结果有很强的时效性。比如当期调研中,产品由于在功能 X 方面出现了问题,给用户的体验造成了伤害,那么分析的结果势必会呈现“功能 X 的重要度极高”的结论,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用户长期不怎么关注功能 X,只是最近产品的问题造成用户短期内关注 X 功能。

那么,有没有其他方法来分析“用户最看重的因素/哪个因素最影响用户评分”,决策“哪个方案对用户评价/项目目标的推动力最大”呢?这次向大家隆重介绍层次分析法

什么是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层次分析法分两步走:建立层次结构 & 一致性检验,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种方法如何应用:

在 M 项目中,“店东对 M 小组产生的整体价值的满意度”是一个重点跟踪的结果指标,项目组希望了解提升满意度各项抓手的过程表现及各自的重要度(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在综合考虑问卷篇幅、样本质量、重要度分析严谨性等方面,最终选择了层次分析法。

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形成问卷框架。首先明确四个主要抓手是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影响店东满意度的,产出多层级的结构,一般情况会采用“结果目标-抓手”两层 或“结果目标-分类-抓手”三层(本次示例中,店东对 M 小组价值提升的满意度是结果目标层,带团队的动力和带团队的能力是分类层)。

如何锁定用户的核心需求?试试这个「层次分析法」!

图 1 “店东对 M 小组价值提升满意度”的层次结构

然后在问卷中对各项抓手捉对,采用 9 分量表对比重要性(如果是三层结构,可以先对比分类层,再对比分类层下面各自的抓手。本次项目由于抓手数量较少,所以跳过分类层,直接将四个抓手两两对比)。本次案例中抓手数量是 4,根据排列组合的结果询问次数为 6 次。

如何锁定用户的核心需求?试试这个「层次分析法」!

图 2 重要度比较问卷

第二步、回收样本,做一致性检验。由于被访者在回答问卷时,可能对重要性的排序没有形成清晰稳定的认知,也可能没有仔细阅读或回答问卷,导致样本中有大量脏数据,比如会出现“A 比 B 重要、B 比 C 重要、C 比 A 重要”的逻辑矛盾,一致性检验可以通过矩阵分析有效的排除这类无效样本(分析过程此处省略一千字)。最终我们保留有效样本再次进行矩阵分析,可以得到各项抓手的重要度。

以虚拟的结果数据(非真实项目结果)为例,四个抓手对店东满意度的重要度如图 3 所示,其中,“平台资源倾斜”的重要度最高。

如何锁定用户的核心需求?试试这个「层次分析法」!

图 3 各项抓手重要度

三种方法利弊比较

如何锁定用户的核心需求?试试这个「层次分析法」!

图 4 三种方法的比较

延伸应用

层次分析法除了上述应用之外,还适用于业务方案决策、日常个人决策等多领域。

业务方案决策方面,仍然以“店东对 M 小组产生的整体价值的满意度”为例。我们在前文已经分析出了四个抓手的重要度,假设目前我们有 3 套方案可以提升店东满意度,需要从中选择一个进行落地。我们要做的仍然是两步:建立层次结构 & 一致性检验

邀请 3—8名项目专家(可以是项目评委、项目负责人、该项目相关领域的资深人士等)预估各方案在抓手层面的表现。

如何锁定用户的核心需求?试试这个「层次分析法」!

图 5 建立满意度层次结构

如何锁定用户的核心需求?试试这个「层次分析法」!

图 6 优势对比问卷

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并产出每个方案对各个抓手的推动力指数,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哪个方案对结果指标的推动力最强了。

如何锁定用户的核心需求?试试这个「层次分析法」!

图 7 方案比较结果

个人日常决策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我们在纠结去哪个城市旅游、购买哪只基金的时候,都可以搭建相应的层次结构,把自己(或者最了解自己的人)作为调研样本进行层次分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找到内心的答案。

如何锁定用户的核心需求?试试这个「层次分析法」!

图 8 旅游目的地选择

如何锁定用户的核心需求?试试这个「层次分析法」!

图 9 购买基金选择

结语

决策不是拍脑袋赌运气的玄学事件,科学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理性地分析现状,作出明智的选择。相信掌握了层次分析法的你,不仅能在工作中锁定用户的核心诉求,也能在生活中摆脱选择恐惧的纠结,成为运筹帷幄的“小诸葛”。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贝壳KEDC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鹤鹤

企业增长周期和用户生命周期这两个周期理论市面上皆有一些增长理论的定义。

从一般企业增长周期来看,会经历以下 5 个阶段:

  • 阶段①:问题/解决方案匹配期 → 主要是调研客户的需求;
  • 阶段②:最小可行性产品时期(MVP) → 寻求若干种最小化产品的建立方法;
  • 阶段③:产品和市场匹配期 → 提升用户的黏度和体验;
  • 阶段④:渠道和产品匹配时期 → 对高优先级的渠道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 阶段⑤:成熟期 → 并购,国际化和本地化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运营常用的用户生命周期理论 AARRR 对用户在产品中各个层级的状态也有所定义:

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ral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每个公司的拳头产品或产品矩阵中的各个子产品可能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在做用研探索时需要具体分析。以酷家乐在近两年的情况为例,其主打产品早已走过 0-1 的阶段,但在大的框架下会不间断的迭代,如工具功能、生态服务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用研和业务密集合作的增长类用研项目主要集中在企业增长周期的“阶段③:产品和市场匹配期”之后的阶段,目的是提升用户的粘度和体验,随着产品的螺旋上升,也会对阶段①-③做阶段性小循环;反映在AARRR模型上则是以「用户留存+用户推荐」为重点。

如何在业务中挑选高杠杆监测点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从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用研重点拆解?除市场上比较通用的生命周期拆解外,不少公司内部会有一套更加适配业务的体现生命周期的分层。

以酷家乐的业务为例,根据两种主流用户分层定义,即工具用户分层(工具行为是核心行为)和全站用户分层来拆解,我们圈定出了增长和体验中的重点观测用户阶段(橙色标注):

  • 工具用户分层中,重点关注“沉默/流失用户”
  • 全站用户分层中,重点关注“由注册用户和体验用户组成的纯新用户”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这些会被重点关注的逻辑为:

  • 用户沉默或流失若是由产品客观原因造成,往往是遇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其有效反馈应该被当做高优先级去处理;
  • 新用户的认知是潜在用户阶段接收市场培育的重要反应,也是其进入并使用产品、接受培育、融合进产品的黄金时期;
  • 活跃/准深度/深度用户这些在目前的追踪体系中是被剔除的,暂时不关注在平台蜜月期的用户,但对全站用户的总体衡量还是有必要的。

常用用研目标和维度拆分

用户需求可以成为产品设计的导向、市场推广的方向,用户增长类型的需求转换成用研目标,一般是: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更具体一些,我们常用的问题维度:

如何针对不同的增长阶段,选用合适的用研思路?

常见思维误区:一定要频繁做沉默/流失用户分析么

这里有一个大家通常会陷入的思维误区:一定要从沉默/流失用户着手调研–他们后来为什么不太用我们的产品了。

通常,大家普遍认为只要可以分析出沉默/流失的原因,按照 list 上条目进行改进就能降低流失率。但可以换个思维,产品的价值更多的是由认可该产品的用户群体创造的,沉默/流失用户一定程度上属于对该类产品为非刚需状态/需求匹配失败而自然流失掉的人群(非目标用户)。

单纯从调研手段上来讲,沉默/流失用户的调研难度也是很大,定量方法在这里失去了作用,基本只能预先定义好调研圈选人群时“沉默/流失用户”的定义(这里要在平台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范围),通过 cold call 的方式做调研,参与过此类项目执行的同学会发现几个点,尤其是对专业垂直产品(非 C 端产品)而言:

  1. 原因中太多无效信息,如公司倒闭、转型,自己转行;
  2. 获取的有效信息大概率和留存用户群体的调研较为一致。

总结一下,沉默/流失用户的调研可做,但在产品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建议长周期循环,如 1 年做一次足够。服务好留存用户,了解产品何种原因打动用户、如何做会更好,从留存用户中探索各种场景比去硬啃沉默/流失用户更有意义。

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如公司的一款子产品自推出以来,长期留存非常低,这种处于探索期的产品可能是由于与目标市场匹配不当或当前产品功能做的太差,这种情况会建议关注全生命周期的用户反馈,包括沉默、流失用户;若是因为与目标市场匹配不当,调整目标市场和人群为当务之急,若市场匹配程度尚可,但当前产品功能做的太差,则需重点关注产品概念与体验链路等问题。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酷家乐UED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为什么用户访谈需要关注用户目标

鹤鹤

用户目标与用户调研的关系

 

  • 什么是用户目标

设计要以用户目标为导向,那用户目标是什么呢?目标不等于任务或活动。目标是对最终情况的预期,而任务和活动只是达成一个或者一组目标的中间步骤。

 

举例:从家中抵达公司为目标。可以使用任何一种通勤方式:公交车、地铁、打车、徒步、自行车等等,这些通勤方式是活动,使用并完成通勤方式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任务。

 



  • 为什么要关注用户目标

关注用户目标方便建立更具差异化的用户画像,对用户画像划分有显著作用。用户在完成目标时会决定通过哪些任务达成目标,完成任务会影响用户行为,最终设计根据用户行为做出优化,达成用户体验的提升。

 

因为用户目标不同,完成的任务也不同,具体的用户行为也会有更大的差别,设计方案也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满足不同的用户群体。

 

用户目标如同透镜,设计师必须通过目标来考虑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功能和行为必须通过任务来处理目标,通常任务越少越好。必须牢记,任务只是达到结果的手段,目标才是最终的目的。 

 

不关注用户目标,只为实现商业目标的产品或商业服务,都很难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便利商店为了用户成为会员从而达成商业目标,在结账环节进行复杂引导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使结账任务增加,因此用户行为增加而又复杂,增加完成目标的困难度,最终失去了用户体验。

 

  • 如何关注用户目标

通常我们无法直接询问一个人的目标是什么,他要么无法清楚地表述出来,要么表述得不准确,或者没有实话实说。人们完全没有回答这种自省式问题的准备。因此,设计者和研究人员需要认真地从观察到的行为、对他问题的回答、非言语暗示,以及诸如书架上的书名等,环境的暗示中重新构造目标。人物模型建模中的最关键任务之一是要找出目标,简明地表述出来: 每个目标表述成一个简单的句子。     

 

  • 用户目标的分类

在用户调研中了解用户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用户目标也有很多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1、体验目标是本能的体验产品,即用户想要从产品或商业服务中感受什么,以此为调研可以帮助我们优化产品的细节功能;

2、最终目标是用户操作产品的行为,即用户想要从产品或商业服务中做什么,以此为调研可以帮助我们优化产品或商业服务的流程体验;

3、人生目标是个人对期待,用户使用产品想要成为什么,以此为调研可以帮助我们优化产品或商业服务的价值体现。

 

下面我将举例说明三种目标如何使用。


用户目标分类

 

用下厨举例用户的体验目标、终极目标、人生目标是怎样的,在进行用户调研时需要注意哪些内容,最终可以对设计方案提供有用的价值。

 

  • 体验目标的调研

用户操作下厨房的本能反应。搜索内容、浏览信息、点击按钮等操作,这些都属于体验目标的行为。在用户调研中需要对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细节进行调研,了解每一步操作会得到怎样的反馈,通过调研结果优化产品功能体验,完成用户的体验目标。

 

  • 终极目标的调研

用户参考下厨房菜谱完成烹饪。从浏览菜谱内容、购买食材、清洗切菜、上锅烹饪、承盘食用,用户通过下厨房的菜谱完成每一步任务学习做菜。用户通过操作产品的行为,会达成一个结果。在用户调研中,需要完整的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程,整体流程中完成每一步任务,以及每一步任务下的行为。在设计产品的时需要让用户有完整的流程体验,让用户清楚知道每一步需要做什么,顺利完成每一步任务。

 

  • 人生目标的调研

用户期望使用下厨房学习做菜成为一名厨师。用户每一次使用产品会希望完成预期结果,最终成为想要的样子。在用户调研中需要了解用户长久的预期,方便了解产品是否可以达成用户。在设计产品时,产品价值需要达成用户预期。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下面我将使用另一个案例,如何建立访谈提纲,来完成用户目标的调研。

 

云笔记案例

 

  • 商业背景

某设计资源网站有100万+的注册用户,该网站准备在近期开发一款云笔记软件,用户是面向广大的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希望在6个月内完成V1.0的试测产品上线。

由于云笔记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众多,设计资源网希望能够出一款具有创新性设计或功能的云笔记,快速吸引一批用户关注和使用。

该云笔记的商业目标:用户量快速增长,增强用户黏性,并培养一批忠实的付费用户。

 

  • 产品背景

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常见的学习模式,如何设计一款适合碎片化学习,灵感和idea记录的云笔记,帮助设计和创意人员进行知识的及时保存,记录和整理。

 

  • 拆解背景得到设计目标

云笔记作为创意工作者的工作助手,在碎片化学习大背景下,创造性的完成创意收集,灵感记录和整理。

 

  • 分析用户目标

根据创意工作者通过使用云笔记,达成碎片化学习的目标,分为三类:

体验目标——云笔记可能的操作,记录、浏览、整理等;

终极目标——通过使用云笔记进行碎片化学习,达成阶段性学习成果;

人生目标——通过每一次阶段性学习,达成长久的预期结果。

通过拆解用户目标分类,了解用户达成目标要完成哪些任务,从而具体了解用户做出了哪些行为,用户行为便于为设计方案作出针对性的指引。

 

  • 用户访谈大纲

根据《用户体验要素》书中提到设计的顺序“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所以在用户调研同样需要符合设计顺序进行访谈“人生目标、终极目标、体验目标”。

 

了解个人特征——人生目标

个人身份认同

职业状态变化

 

碎片化学习状态——终极目标

碎片化学习习惯

碎片化学习记录

学习内容回顾

学习内容实践

 

云笔记的使用——体验目标

云笔记记录操作

整理回顾与输出

使用场景

常用功能

 

完整访谈提纲:https://shimo.im/docs/rhXhkKtyxTWgHYYC/ 

 

  • 用户分类

为了关注并区分用户目标,访谈时需要层层剥茧,对用户的学习习惯、学习场景、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使用云笔记的各种行为、需求、偏好等进行详细的提问,由浅入深的访谈后最终了解用户学习的目标。

 

访谈过后根据设计目标选择用户终极目标进行用户群体划分,划分后的用户群体有着很大差异性的用户行为,这些用户行为将在设计方案中做出重要的指引。

 

满足终极目标即可完成初期的产品目标,经过不断的迭代设计,满足更多的终极目标即可满足人生目标,达成产品的商业目标。当然,这些需要良好的体验目标作为基石。

 

  • 设计建议

 

符合用户碎片化学习的目标。碎片化学习到云笔记的使用路径为:学习目标——浏览资料——记录材料,目前的市场流行云笔记产品,只关注浏览与记录的用户过程。云笔记设计方案需要满足两类用户群的不同的行为、偏好、痛点需求,就可以完成不同目标的用户群体,从而满足适合碎片化学习产品价值,最终完成增强用户粘性的商业目标。

 

了解行业对用户访谈的帮助

 

任何行业都有自身的发展史、环境、现状,有时我们不需要自身分类用户目标有哪些,只需根据现有行业材料,即可完成用户访谈的部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游戏玩家目标的划分

针对游戏产品与衍生产品的设计,需要对游戏玩家进行访谈了解游戏玩家目标,可以使用现有论文结果,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

 

在《HEARTS, CLUBS, DIAMONDS, SPADES: PLAYERS WHO SUIT MUDS》论文中,论文对游戏玩家的目标展开了深度的探索,最终将游戏玩家分为四类:杀手型、社交型、探索型、成就型。直接使用论文中的结论可以方便我们快速了解玩家游戏目标,完成用户调研。

 

杀手型玩家目标是制造麻烦。

游戏中的行为会具有十足的攻击性,对其他玩家制造麻烦。例如魔兽世界中做出对立阵营的设定,并且在剧情与游戏中给予对立阵营制造冲突,同时给予奖励,用来完成对杀手型玩家的游戏目标。

 

社交性玩家目标不在游戏本身,而是在于游戏带来的社交体验

具体行为和好朋友一起打游戏,游戏打得好不好无所谓,重要的是和朋友在一起;或者在游戏中任何网友,和网友在一起游戏,度过每一次的游戏时光。例如英雄联盟的“双排、三排、五黑”的游戏玩法。

 

成就型玩家目标是挑战,比如世界第一或通关速度挑战等。

具体行为是获取积分与奖励,从而挑战更难的游戏关卡等。所以在针对成就动机的游戏玩家,需要做出具有挑战性的游戏难度带来的荣誉感。例如游戏成绩榜单,竞赛冠军等设置。

 

探索型玩家目标是体验游戏的所有。

具体的行为会是收集道具,体验不同的游戏玩法,发现设计师留下的彩蛋。跟据这样的游戏目标,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做出相应的题样。例如收集道具、成就系统、更多的探索空间等。

 

  • 实际案例

曾经参加游戏社区优化设计比赛,在用户访谈中直接使用论文结果,使用户访谈完成极为高效,用户访谈结果极为丰满。

 

根据游戏玩家目的进行用户群体划分,在设计方案中提供满足用户目标的功能设计——杀手型用户给予游戏快速攻略,社交型玩家给予开黑交友。

 

总结

用户访谈是一种用户探索方法,为了寻求用户需求、动机、痛点等,而不是一组组冰冷的数据,用户访谈可以让设计师真正理解用户,让设计方案有血有肉。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zhiki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研成熟度的5个灵魂拷问

涛涛

最近一系列的对话让我意识到,类似于用户体验成熟度模型(UX Maturity Model),我们同样需要一套设计研究的成熟度模型(Design Research Maturity Model)。

在我看来,将某一领域的成熟框架死搬硬套地应用于所有企业,而忽略企业自身的使命或业务结构,是毫无帮助的。这种过度简化,甚至会导致企业自嗨式地以为自己每一步都做到了。

总体的能力成熟度模型(overarch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沿用自美国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不过目前为止依旧是一个尚未被验证的框架。可能不像通常意义上讲的“硬技能(hard skills)和软技能(soft skills)”那样广为人知也弊端明显,但确实值得商榷。

因为任何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去质疑是否真值得去做。

因此,对于组织中真正想要通过评估产品和系统设计而持续探究领域潜能的个人,我提出这5个探索性问题。(最终,我会探索出一些类似节日五角星那样比较直观的视觉符号来展示每一个维度的进阶梯度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5个灵魂拷问

这5个问题能帮你衡量所在组织做出更好设计研究的潜力,并让你在精准表达和实现组织目标上做得更好。

1. 你所在的组织中,让每个人敢于承认TA对于某件事的无知,在多大程度上是安全的?

To what extent is it safe for anyone in your organization to admit they don’t know something?

我之前有提到过这一点,如果一个人不承认自己知识欠缺时,是不可能虚心学习的。当组织内越多的人感觉到承认无知是安全的时,就越容易让你的组织处于持续学习并能毫无障碍地分享洞察的状态。

 

2. 在选择解决方案之前,探究多大程度上是从明确问题开始的?

To what extent does inquiry start with identifying the question before picking a method?

很多组织偏执地认为定量数据本质上就比定性数据更有价值,或是条件反射式地运用用户访谈和问卷调研去回答任何类型的问题。你要解决的问题会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去阅读文献报告,或是做个问卷调研,或者做一轮访谈。你需要在调研前,先描述清楚问题。举个例子,如果你已经接受的实践方案是在烤箱内放入一把尺子看它是否温度足够,那么,你放多少把尺子都无济于事。

 

3. 跨职能和部门识别和共享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组织的优先事项?

To what extent is identifying and sharing questions across disciplines and departments an organizational priority?

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建立知识库(research repositories)和知识分享,却没有花足够的精力让每个员工去理解一个组织需要知道的知识以及为什么需要知道。部门墙和职能墙持续存在。(比如为什么要将市场研究和产品研究区分开来?)跨职能和部门的协作探索(Coordinated inquiry)是效率和创新思维的源泉。围绕某个问题讨论并达成一致也能增进合作,因为个体和团队都不会再为了争夺一个神话般的胜利而争论不休。

 

4. 组织内各个层级的决策逻辑在多大程度上是清晰的?

To what extent is the basis of decision-making clear at every level?

我们擅长对外提问,却很容易忽视企业内部的现实。组织本身就是组织制定决策的社会背景,而这些决策工作也应该能被组织内想弄明白和受影响的人明确理解。

 

5. 通过系统研究产生的洞察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为决策提供了依据?

To what extent do the insights that emerge from systematic inquiry inform decision-making?

这是最终测试。如果设计研究产生的洞察容易被管理者忽视,那不论研究本身有多么稳健强大,都会毫无意义。

一种从目标(goals),到问题(questions),再到在明确的证据标准内运行的洞察力(insights operating within clear standards of evidence),所形成的功能反馈闭环,应该是每个组织的愿望。


翻译:贾婷   审校:LilyZhou
原作者:Erika Hall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师如何避免用户不满与困惑

鹤鹤


案例1.用户操作时的困惑


相信大家在做设计的时候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产品内有多个入口指向同一个界面,这是产品的投机取巧还是另有深意,很多人都对这样的设计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的设计就好像是狡兔三窟,在产品中流量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进来,到多个不同的出口,也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同一个地方。



有人会觉得如果一个界面中有多个入口指向同一个界面会出现问题:


1.违反了效率、用户预期的原则,会认为页面空间有限,在同一个界面中有多个入口指向一个界面效率变低,而且用户知道后往往就会只从一个入口进入。


2.多个选择会让用户拉高转化的成本,用户在选择的时候会花更多的时间思考有什么区别。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下面德邦app之前的一个版本,目前已经优化了。从截图中我们发现页面上方的查询和寄件都和底部标签单独出来的界面功能重复了,并且我的快件也直接可以展示在首页的下方,我的快件目前可以从首页顶部、首页下方和个人中心3个入口进入查看。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确实这些板块和功能重复度太高,并且没有区分出场景,这样的设计证实了以上的两个说法,降低用户使用效率和提高选择成本。而且从业务角度看也并没有目标的差别。


但是我们分析问题也要多角度去观察,多个入口进入同一个界面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吗?


显然不是,我们再来看几个案例


下方是一个商品评价的卡片,经过我小手的实际测试,发现无论点击这个卡片任何有内容的区域,都会跳转到全部评价的界面,那这样的设计逻辑是否会造成和上面的案例一样的问题呢?答案是,不会。



这里的设计逻辑并不是和沙面那里的场景那么单一,而是用户在面临不同需求场景的时候可以有选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上面德邦案例的时候,你会对两个入口有疑问,但是在评价卡片的时候并没有,这个卡片包含了4种不同的场景:

1.我想看看有哪些好评、哪些差评 

2.几个不同标签的用户都是怎么说 

3.下面用户的实拍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4.还有没有更多类似真实用户的使用评价。


所以即便最终到了一个界面,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从独立的出发点开始的,而再回过头看上面案例,你会发现,我就是要寄东西,这里有两个入口,怎么选。


而且,考拉这里其实还做了从不同内容点进去的一个区分。



再来看个案例,贝壳的地图找房,在首页中有两个入口,导航栏一个,分类中一个,这里出现重复会造成一开始说的问题吗?首先我们看到贝壳的业务很多,以至于在这个分类中居然还需要通过滚动指示器来展示剩余内容,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在这个界面中,会不会出现两个地图找房不同的场景出发点呢?我个人觉得其实是可以商榷的,首先地图找房在房产app中是很核心高频的一个功能,他的属性是“工具”



所以我觉得他之所以在卡片中再放一个地图找房是3个原因


第一个是导航栏的找房肯定不能动,他是一个全局的入口,即使页面滚动也可以随时点击到,即便要撤一个,也肯定要撤下方卡片分类中的。


第二个是卡片分类中的图标入口是都具备工具属性的,那首页上面部分就分为了:搜索、业务分类、工具这三块。所以用户看到这些工具属性也会联想到通过地图去找房。而且这些多色彩的图标对于新进入的用户是比较吸引注意力的,所以很有可能用户看不到右上角的地图找房(可以参考古腾堡图表的原则)。


第三点是可能右上角的地图不太能清晰表达这个图标的具体功能,所以将“地图找房”四个字显示全。


但这些都有一些主观因素在里面,如果真的去掉卡片中的,我觉得可能影响也并不是很大。有小伙伴可能想说是为了分流,但是分流的目前主要是让流量流到他应该去的地方产生实际价值,除了以上的3个原因,好像确实有点重复了。


再来看一个例子,小鹿茶app。



首页的现在下单和底部菜单标签都是到同一个界面,那为什么要重复呢?这里其实考虑更多的他并不想让用户进来就直接去购买,为什么不直接购买呢?应该是想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人设、满足更多的消费场景和增值业务,比如给别人点奶茶、周边的杯子跟合作商品推销、最新的奶茶的推荐。


如果只有菜单,产品也会显得更工具化,很难突出自己的品牌,对业务增长没有太大的帮助。有同学要说,那这个界面只是产品的“一厢情愿”,我就只要点奶茶就可以了,多个入口只会给我带来困扰。所以他这里的设计逻辑是在用户打开app的时候首先定位的是菜单,而不是首页。


所以,到底多个入入口进入同一目标我们还是要看不同的场景和目标的。如果既没有业务目标做支撑,又没有用户场景的变化,那么这个重复的入口就是鸡肋的。


最后留一个小思考题:网易云音乐的“歌单”在首页上也重复了,大家知道这里为什么他要做成重复入口吗? 




案例2.用户使用中的不满


一个优秀的产品或者说一个合格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何为体验,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用的舒服、自然、高效率。


再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要让用户产生由产品带来的负面情绪,例如产品出错了却不告知用户解决方法、用户出错了没有办法及时帮助纠正、高危操作没有二次确认等等,根据负面情绪的严重程度几乎就可以直接让部分用户流失。


很不幸的是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体验,当时正在给同学们布置一些作业练习,体验一些产品的优缺点并给出解决方法。我也下载了这款文玩类的App,体验了极速捡漏这个功能模块。


捡漏:在文玩圈的一句行话,意思就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卖家却不知情,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行为,所以寓意就是比较难得、走好运了。


进入直播间,商家在卖力吆喝,页面底部有加一手的按钮,就是类似于拍卖,价高者得。于是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了加一手按钮,因为我预期是产品会再次向我确认是否要加价,结果是居然加价成功了,发生了什么?最后竞拍结束也没有人继续加价了。




实际场景中用户可能误操作不小心点了按钮,这样的场景和情况是非常多的,即便不是误操作,给一个二次确认的对话框也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状况,因为用户就喜欢在产品中点来点去,然而你在这里就像埋了一颗地雷。


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其实我也感觉没必要去吐槽,问题在于当我拍下还没付款,直播间的商家就开始喊我的名字:xx大哥恭喜你拍到了我们的产品,可以去付款了。连续播报了几十遍,我尴尬的直接退出了后台,这种感觉就像是一群观众看着一个被骗的小白一样,当我过10分钟后打开系统提示商品流拍了,并且累积了违约积分。


???


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你自己拍了的又不付款,当然要惩罚你了。


于是我还是认真的去研究了一下,发现极速捡漏和竞拍并不是同样的规则。该产品和竞品其实都有竞拍板块,在竞拍板块都会有需要用户确认的操作,并在操作下方给出拍卖规则,显示出价即表示同意拍卖规则。




但是该产品极速捡漏的板块并没有这样的说明,既然没有提前展示这样的说明和约定,用户就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则,我拿了竞品一对比,其实在直播带货的场景下,这个出价流程还是不同的,双方其实都没有给规则说明但竞品还是给了一个出价选择后再出价的步骤。



最后我甚至被商家拉黑了,不过还给我一个投诉商家的入口


我当时的想法:


1.如果因为误操作让用户付出这么大代价的话成本就太高了。让用户点击是否就等于用户同意?


2.请先告知我约定与协议的内容,单方面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操作后,通知扣我违约积分,这样就有点“霸道”了。


3.平台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是如何平衡的,文玩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的难点在哪里。


3.线下文玩圈的一些不成文行规,导致新人入圈后产生的冲突。


于是我就想对此说说我的看法



1.交易是产品平台其中的一个功能属性


交易是产品平台其中的一个功能属性,需要优先满足产品对用户价值,其次再谈交易的合理性。在这个流程中,面对用户很有可能遇到的误操作行为以及需要让用户去下单支付成本,我们必须提前告知用户。在尼尔森可用性原则中我们也发现了,如果用户不小心操作失误,那么我们尽可能减少这些因为用户犯错带来的成本,同时在用户犯错之前就要明显告知用户,将风险控制、前置。


所以,你在注册的时候、登录的时候,产品一定会让你同意一份用户协议,告知你我们要保存你的数据和一些跟你相关的信息,如果你不同意,那就无法继续体验产品。


这是一种契约。


同理,如果你想让用户在这个产品中去参与拍卖,在进入这个板块之前或者用户点击按钮之后,也需要让用户明确这个操作带来的风险是什么,取得用户的同意。而不是直接让用户加价成功,导致用户不明所以的被扣违约积分、被商家拉黑,这就和你去泰国,在街头你朋友拍了一张你和一个抱着蜥蜴的人的照片,结果别人来问你收钱是一个道理。


对于正常线下拍卖的流程,举办方也会对参与拍卖的人员进行相关规则、流程的告知,并且将风险、问题都提前让客户进行协议确认。


所以,在产品中的交易,必须先满足用户与产品信息之间的对称关系,保持信息的透明和契约公正,规则、约束、条件是用户使用你产品的前提和体验反馈的衡量标准之一。



2.对于商家和产品的价值


商家希望有更多的流量来曝光商品,捡漏商品的低价可以快速吸引一大批用户,比如8块钱的一个木头核桃的雕刻挂件等,产品通过营造抢购、限时的氛围,吸引用户下单,并且降低用户参与的门槛。


那么,直接加价成功是一个好的降低门槛的策略吗?我觉得并不是,降低门槛并不意味着就是直接拍到,而是需要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这个极速捡漏的模块的目标用户几乎都是小白用户,因为资深的玩家看不上、更不会买,有一定经验的玩家也看的出好坏,明白它的价值。所以面对这些没有了解过文玩产品的小白玩家来说,内心是谨慎的


可能有人会想,这几块钱、十几块钱的东西还需要考虑吗?当然在这个场景中,从众心理是很明显的,大家都觉得很便宜,但就是没人拍。这都几块钱捡漏了怎么都没人要,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么便宜东西肯定不咋样,运费是不是贵的离谱、有没有托在背后跟你抬价呢?大家都不拍我也观望。越多人围观,越难促成交易。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卖不卖的出去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来看了,这些边角料都是用来回馈直播间粉丝的,就是一个窗口,真正有利润的东西在橱窗里。所以这里的捡漏只是一个引流的噱头。


人总是对太轻易得到的东西不珍惜,更何况是几块钱的小玩意儿。所以针对直接拍下这个交互,个人认为是不妥的,无论是上面任何一种情况,都没有办法让降低门槛,甚至通过这种“小聪明”反而会让用户更加不信任产品和用户。


不信任产品是大。尤其是作为一家平台来说,虚假交易、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等等行为是致命的。



3.文玩的价值


我其实有玩过一段时间文玩,受我老丈人的影响,有一段时间喜欢玩手串、玉什么的。经常也会在某音去刷一些鉴宝类的视频,很有意思。


文玩它的价值在于品相、稀有度、盘玩程度、大众接受度、历史背景还有工艺等等。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在每个人心中同等效用的商品,同样一块玉,他的种水一般,但是花纹很独特,买卖双方其实心理的价值预期会相差非常多,它就不像买电子产品一样价格那么透明容易计算。


有的人玩这些就是觉得命里该有它,它能给我带来财、运,帮我辟邪,看的是眼缘。而不是路边上一块无用的石头,可以随意拾取丢弃。那么换句话说,如果在用户下单的时候,我们利用一些情感化的文案,让用户喜欢上这款文玩,是不是也可以大概率的促进交易呢?



4.文玩圈的行规


我相信很多玩文玩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文玩圈有一些不成文的行规。也或许就是因为这些行规出现到了线上产品中。


1.还价意味着出价,出价意味着买下

在文玩圈,你不想买就不要还价。如果卖家同意了你的还价,那你就必须买。这代表着你个人的信誉和道德品质。


所以文玩圈和互联网的用户之前有许多的鸿沟需要一步一步建设桥梁,不能单纯的以线下圈子内的行规来要求刚接触这个圈子的互联网用户,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和营造起一个良好的文玩圈的文化和规则,而不是直接生搬硬套,提高这个门槛。


2.不要打听别人的成本

文玩没有实际的成本,可能别人花10块钱淘到的价值1万块的东西,也可能别人花了巨资看走了眼。所以你知道了成本对谁都没好处,别人也不会告诉你。


3.别人在交易的时候保持沉默

文玩在每个人心中的价值不同,所以货币价值也不同,当别人在询价还价的时候,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要去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当然还有其他的规则就不一一叙述了,针对这3条,其实在互联网的产品中是会有冲突存在的。例如你买了某个文玩,你一拍下,别人就说这个根本不值这个价钱。还有你出价了但是又不想买了,这些原本在文玩圈子中不允许的规则,在互联网上去要求用户着实有点困难,因为互联网上的交易并不一定所见即所得,可能展示的是这样,收到货又是另一个东西。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应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师要懂的用户增长

鹤鹤

△为什么设计师要懂用户增长


用户增长是每一个产品必做的长期战略目标,而作为产品的设计人员,势必会参与和输出增长这一环,所以一定要对用户增长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赋能产品成长与团队协作,形成增长设计的思维理念;


一般我们通过产品体验优化和营销来实现用户增长策略,一个完整的增长策略会包括从用户获取、使用、消费、分享等多个阶段。不论是产品体验优化还是营销活动,也只不过是增长策略中的一环。故我们平时所进行的大部分工作内容都没有偏离用户增长的这个大目标。如此看来,作为一个产品的设计者,你还敢有底气说自己不了解用户增长吗?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用户体验是增长和竞争优势的源头。这句话在揭示了用户体验重要性的同时,也在强调增长的战略地位。


△什么是增长策略


不大熟悉的人,可能多少还停留在字面意思上。简单来说确实就是为企业产品带来更多的用户流量与商业转化的策略,不过一个增长策略应该具备低成本且健康的特质,它不是一个用户流量的水管,而应该像一个蓄水池不断获取用户流量,且不断扩大容量。


方便直观理解,举例你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你的读者即用户流量,如果没有用户流量带来的点击率或广告转换,我想你的公众号没有任何价值,仅仅是个人笔记的话完全没有必要,而此时此刻你就会想着搞更多用户流量或粉丝来,你可能会通过分享公众号内容来吸引新用户,或者组织活动分享建立私域流量获取更多粉丝,亦或者公众号直接互相推广等,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你在进行用户增长的过程,这个增长过程概要一下即公众号曝光->激活更多粉丝。


当你获取到部分公众号粉丝后,你会想什么?简单概要就是搞更多用户流量来,然后产出符合粉丝预期的内容留住这些粉丝,这个过程的核心即留存,保证用户流量不是流水,并以提升公众号的口碑与用户流量,为商业转换或公众号的价值体现做垫脚石。


当你的公众号粉丝成千上万,或者浏览量越来越好看时,那么你就会解锁两个新的内容。一般这时就会有广告商找你投放广告或者进行商业合作,你便可以使得用户粉丝为你带来一定的转换,即收入。虽然这不是公众号的主要目的,但是你也不会想着辛辛苦苦的维护一个公众号却没有丝毫收入吧。


第二件内容呢,即产生闭环的自然增长用户,这批新增用户主要来源于粉丝分享产生的转换,即粉丝“泡”觉得你文章不错分享给了好友“炮”,然后“炮”也觉得确实不错就关注了该公众号。如果粉丝“泡”觉得你写的真不错,并推荐给了多个好友或者群里,然后为你带来了多个新粉丝,那么恭喜你,这就是所谓的裂变式增长。


以上整个增长过程概要即:曝光获取用户->激活粉丝读者->提升留存减少取关->转化与收入->传播推荐。这也便是好些年前著名的AARRR增长策略,尽管列举下来轻描淡写的,但是在企业产品的增长策略中,绝对不会如此简单。


△常见的增长策略


AARRR增长策略

提到增长策略,会马上想到应该就是增长黑客(Growth Hacking)的策略吧,即AARRR模型,首先获取用户、激活、留存、转化、推荐。如下图的漏斗模型所示;

增长黑客距离概念提出已经相距多年,在提出后相续多个著名企业产品引用成功,也使得增长黑客(Growth Hacking)名声大噪,在当时的市场背景下,这套策略也属实不错,能够很好的为企业产品带来增长效果。同样的增长黑客也在后续的时代一直有着增长策略的一席之地,沿用至今依旧有人对此乐此不疲。


RARRA增长策略

以C端产品为典型,就当下大多产品都会有一俩个或多个竞争对手,如果留存率不够,用户生命周期不能拉长,用户很快就会流失到其他竞品上,所以每个产品都是开始注重和思考留存与用户忠诚度的问题,留存逐渐显性出极高的战略地位,因而出现了以留存主导的增长策略RARRA;

  • 用户留存Retention:为用户提供价值,让用户回访。

  • 用户激活Activation:构建用户认知,让用户看到产品价值和作用。

  • 用户推荐Referral:让用户分享、讨论或推荐你的产品。

  • 商业变现Revenue: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可以赚钱的。

  • 用户拉新Acquisition:鼓励老用户带来新用户。


6R增长策略

在去年个推CEO发表了6R增长模型观点,所谓6R增长模型即推广拉新(Recruitment)、分享裂变(Reproduction)、唤醒促活(Retargeting)、品牌印象(Retention)、精准变现(Revenue)、增强留存(Reservation),他用“拉推”“回忆”“收留”三个词概括。也是一种从“获客”到“激活”再到“变现”的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获得持续增长提供了智慧化的解决方案。

https://www.getui.com/college/video/2020102933 《6R模型》

不过初步看来此种策略更适合有一定成长阶段的SaaS类型,另外需要打造良好的口碑或品牌印象,使得用户因需求能够马上想到此产品,并在良好的体验基础上愿意接受营销活动推荐给好友,也是一种偏向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增长策略。


△策略应用范围

每个增长策略都有使用范围或限制,通常来讲增长策略本身就是针对市场环境与产品发展阶段制作的战略计划,以“AARRR”为例就更佳适合成长期的C端产品、而RARRA更加适合产品竞争激烈且产品自身有一定用户规模的阶段,唯有留住用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增长。


考虑产品类型、成长阶段与市场情况,学会因地制宜,找到当下核心指标为增长策略做权重。例如一款面市不久的内容社交产品,那么前期的策略就应该以获取用户、激活用户、留存用户为主,在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或粘性后在加强商业变现与用户裂变能力,过早的商业化或接入广告容易引起用户反感,特别是内容性社区产品。


每一款增长策略都不是万能的,了解不同增长策略的应用范围,为企业选定或制作契合的增长策略也很重要。


△打造一个增长引擎


增长策略落地涉及市场营销、产品研发、数据分析、用户研究多个方面,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职位,而是一个Team协作进行,可以是围绕产品增长、也可以是市场营销,而这个作用于用户增长的Team应该像一个引擎一样,要有牵引或带动的作用,是企业核心的一部分。


人员配置

一般来讲一个最小可行的增长团队至少配置一个增长经理、产品经理、设计师、程序员、数据分析师,介于增长类型实际的增长经理可能是产品增长、渠道优化、市场营销等,所以实际的人员配置可能会有差异,以产品增长为例,可能会丰富用户研究员、测试、交互设计师、体验设计师。通常增长结果会向老板、项目经理或增长负责人汇报,基本上取决以组织架构与增长团队的地位。


组织结构

不同的企业架构,增长团队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混合的,在重视增长与资源丰富的企业中独立团队更常见,中小型企业更偏向混合构成的团队,除了核心经理,其他人员配置都不是专职的。在产品成长期或者推广期,如果技术资源允许的话,建议组建一个稳定的增长小组,因为用户增长设计需要快速试错和持续优化,显然不是一个临时的活儿,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才有输出保障和协作默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尽管不同的增长策略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本质上都是围绕产品或是服务本身开展。

这个网络产品百花齐放的时代,只是大量获客已无法让产品有立足之地,又一个丛林法则;“用户体验、产品创新、商业优势开始成为了产品增长的利器”,要在众多竞品之中获得用户青睐还得细细打磨产品本身,不宜过早开展增长攻势。


面向完整的体验链路,注重两个关键时刻,助力增长。

一、做好对用户流量的消化吸收,引导用户发现“啊哈时刻”或主动发起互动,尽早的与用户建立连接,有效激活用户。

二、在服务用户或体验的过程中,制造惊喜或不断优化体验,点燃用户情绪,实现第二关键时刻,加强用户好感度与忠诚度。往往第二关键时刻会更重要,这是用户付费或服务体验的阶段,会直接影响用户后期的留存或付费转化以及应用推荐倾向,所以优化完善符合用户的任务流程细节很重要。


加固产品壁垒看准风向

现在网络产品竞争大,大厂对市场的影响也尤为严重,所以一个产品必须尽早的挖掘核心优势,并不断深入优化,以此来加固产品的竞争力与市场优势,我们需要认识到产品优势是其核心业务的优质服务体验与市场地位,而不是数不完用不尽的服务功能供应。


另外想要成为常青树就必须与时俱进,在加固优势的同时,看准行业发展趋势,把握机会。像雷军所说“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抓住机会或新风向,至少不做改变就一定会落后会挨打。


△数据驱动


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大数据成为了更多产品发展的根据,面对高额的研发或增长成本,企业不在一拍脑袋,大胆创新试错,而是以数据进行驱动,谨慎前行。虽然有不少创新性产品总是说的神乎其神,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颠覆式设计,但其背后,除了有足够的资本支持挥霍,真的会有产品负责人不是小范围试错以数据驱动的吗?他们真就不担心风险跟上层问责么?更何况还有KPI、OKRS盯着。

我们总是本能的给“数据”一词扣上[计算]、[数学]、[理科]、[数值]这些标签印象,但在实际的产品数据驱动中,它们不限于产品数值图表体现,也可以是一份研究报告或是问卷调查结果等。


数据如何驱动

我们通过数据可以映射出用户特征或行为透出,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洞察用户体验的过程,用于佐证不同版本的可行性或业务效果,这些数据会代替用户告诉我们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洞察出功能的好坏,我们可以找出用户在哪里出了问题,并设计新的方案来留住用户和改善体验,同时再次通过数据对比效果持续优化。


我个人会比较看重用户进入产品后的前七个操作步骤(为什么是七步呢?这是我们的一个神奇数字,即主要业务入口铺开后的必要步骤),并试图在这个过程与用户产生互动,尽快实现“啊哈时刻”,来提升用户留存或体验印象,而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一二级的功能埋点数据,我们需要观察这些数据来驱动设计目标。


有时候用户数据会比用户还要诚实,只要搜集到足够的用户,就完全能够推断出用户的行为甚至心智模型。这里我引用一个段子便于理解数据的映射能力,相信你看完应该会有一定的理解;


如何搭建数据中心

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将这些“蛛丝马迹”收集整理起来,便能形成有效的参考数据。

一、用户无感层面;我们可以通过查看数据库的订单表等获取数据,亦或是接入第三方无埋点数据分析,例如友盟、GrowingIO、神策数据、个推等。考虑数据不外泄,最有效的则是设定不同指标的埋点,通过用户触发收集和整理。


二、用户有感层面;通过主动的与用户接触,进行访谈、问卷、咨询、用户反馈、用户评价等收集数据和整理。


看透数据表象,抓取实质

在数据分析或引用时,尽可能的结合业务场景,观察多维度的数据关系,挖掘更真实有效的数据。

(说人话!)

比方我们近期做了新的推广,从后台数据来看,新增注册用户数据非常可观,我们一开始认为本次运营推广做得很成功。之后结合第三方广告推广数据一比对,哎!不对,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转化量。我们被后台单一的增长数据给迷惑了,然后马上进行调查,原来是平台出了艳门照事件,坊间出现了用户裂变增长来吃瓜了 [坊间故事别认真]


例子中可以看出,单方面的数据观察很难还原事实真相,所以还要结合其他数据进行洞察甚至引用函数关系,才能找到问题。另外这个案例中获取了大批的新用户,但却是因为负面口碑产生的增长,如何公关洗白留住用户却成了新的问题。如果不能挽回口碑,后面不仅会大量流失用户,甚至会“反向增长”。


另外一旦拿到数据后,则应该注意两个要点,一是数据口径,即不同数据的范围、含义、计算方式等,这需要在整个产品线上建立统一的标准,以免跨部门产生偏差或匹配有误。另外则是注意脏数据处理,一个产品的发展过程我敢说一定会有脏数据,但是这些脏数据没能妥善分类或处理,则会影响到真实数据的有效性,通常需要过滤或者建立数据的生命周期来锁定有效数据。


避免反向增长

简单讲就是投入增长成本后,最终用户没能因为此次投入产生更好的增幅,反而加大流失了。我们可以参考那些反向带货的例子进行理解。

一般来讲,一旦出现反向增长的趋势,就要立马警觉准备方案下线或代码回滚,以负面口碑为例,一旦裂变开后,用户就会广传播,群抵制。例如某些翻车的低俗营销啊、明星负面口碑啊,掉粉都是迅速的,参考楚雨荨的饰演者,爆出事件后,那热度是蹭蹭往上涨啊,但粉丝却是不断猛减,不良口碑的影响可见一斑。


△细化的增长方案


如果说增长策略是是增长之“道”,那么细化的增长方案便是增长之“术”。御术而行便能上乘增长之道。

(说人话!)

如何落地增长策略,靠的是各种各样的增长的方案落地结合数据驱动,在网络产品发展的红海市场中,有效可用的增长方案也开始清晰起来,考虑到各种增长方案展开难以说清,这里通过用户触点、营销活动、产品体验三个纬度进行概括阐述和分类。


用户触点

广告营销是较为常见的手段,目的是广撒网,获取更多的曝光与用户流量,然后进而激活转化,一般广告的投放会比较依赖合适的投放触点,即用户接触增长内容的途径或方式,增长设计的内容能否有效触达目标用户是增长的第一环;


线上触点

一、产品外

1. 电话、2. 短信、3. 邮件、4. Push、5. 广告投放、6. SEO优化、7. API合作、8. 第三方企业营销号、9. 商业联动合作、10. 用户线上分享

二、产品内

1. 广告横幅、2. 客服、3. 消息通知、4. 启动屏、5. 弹出通知、6. 特殊入口


线下触点

1. 商业区广告位、2. 多类型车站广告位、3. 车内广告位、4. 写字楼大屏广告位、5. 易拉宝横幅等小型广告展示、6.

电梯广告位、7. 多种招牌或电子屏、8. 张贴/牛皮癣广告等、9. 传单卡片等、10.书籍/杂志/报纸等、11. 小喇叭、12. 口口相传、13. 周边用品包装等


内容营销

即围绕产品内容或者活动形式展开的各种增长营销方案,通常以趣味活动或用户让利进行,简单讲就是让用户开心或给到好处。

  1. 比赛活动类型,给出奖励或用户曝光,激励用户参或分享,可以围绕产品传播、口碑打造、用户互动等为核心;#冰桶挑战# 快来跟我一起参与冰桶挑战吧!@狗子

  2. 邀请有奖类型,通过用户邀请机制结合福利联动,形成病毒传播。

  3. 福利活动类型,通过折扣或福利吸引用户或分享裂变,且注意防错跟羊毛党;

  4. 互动玩法类型,通过设定特有任务或玩法,刺激用户互动或解锁成就等,结合分享或邀请实现裂变增长;

  5. ......


产品营销

围绕产品功能与服务本身,加强与用户的联系,关注用户的感受与各种层面的需求满足,通过形成良好的口碑或用户印象,促使用户分享或者邀请达到增长目的,围绕整个增长策略且不限于用户增长目的,也可以是留存或变现等,例如;

  1. Clubhouse在名声大噪时采用了用户邀请机制,加强了使用资格的稀缺性,这让用户在精神层面上更加渴望成为其用户的一员。

  2. Keep上通过运动解锁不同的成就后,会获得特定勋章,并且会生成图片内容供应用户分享成就与喜悦。

  3. 通过设计一个农场或庄园让用户培养种子,形成每天登录打卡的习惯,之后再将虚拟果实兑换成实物奖励用户,为用户带来惊喜与成就。

  4. 以内容为王,通过优化和维护较好的内容来吸引和留存用户,例如短视频应用抖音快手、知乎问答等。

  5. ......


△消除对增长策略的误解与执念


增长策略往往是以完整的产品生态或健康精益的模式进行,起初看到“增长黑客”策略时,我以为是一种更加廉价高效的用户获取手段,随着深入了解才发现是一套完整的用户生命周期运营,增长策略是不单是用户获取,也是用户留存、商业转化等一系列目标总和。


增长黑客不是万金油

以“增长黑客”为例,虽然有着较好的包容性以及多少名企的引用成功,但是它并不适合向信仰一般供奉,至少我认为它不是万金油,说到底不同的用户增长策略都是为了实现产品成长跟收益转化的目的,其本质都一样。在面对不同产品阶段或市场变化时,有时候产品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用户增长策略所能够解决的(例如政策打压限制),所以也不要过分迷信这些增长策略,有时候还是需要适当的调整才能遇到更好的转机。


要有阶段性目标与核心观念

在前面都有提过,增长策略是由多个部分的目标构成,因此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中,我们要清楚产品需要什么,是留存还是商业变现能力?然后以此为阶段性目标,并拆分出更精准的指标进行发力,例如订单成功转化率或是用户活跃度等,对于这些确认后的北极星指标我们可以结合OKRs进行方案细化,然后设计研发结合数据驱动。


核心观念就比如现在网络产品奉行的用户体验,说简单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价值观。不过产品更应该拿出的是一种特有的态度,并且与用户保持联系,例如为用户带来快乐、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等,这是一个产品发展的愿景,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或是Slogan,我们需要不断贴近它并优化它。


增长需要耐心与失败

通过前文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增长策略有着较长的生命周期,像运营活动这种短期的用户转化打法时常在进行,而另一方面则是围绕服务功能进行,功能的好坏或是去留都需要研发落地和用户验证,并不断纠正,这必定是要时间沉淀,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市场与用户需求变化,没有产品从诞生就是完全体,而这种种迹象皆在传达“用户增长”是一场持久战。


在增长设计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败,面向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的因素,有时候数据不如人意,需要理性面对,我们应当积极面对,总结经验再次发力。


△增长设计的流程


增长设计作为一场持久战,且需要多个部门协作,一套持续可用的系统化办公流程至关重要,这将保障各个职能的人员能够更好协助,使得增长落地有条有理,周期可控。


建立增长指标

万事开头难,建立有效可用的指标并不易,往往在不同产品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指标或KPI,但是这些指标通常都不够精细,让人不知所措,例如本财年交易流水20亿,一下子很难想到如何开展。其原因就是不够精细,缺乏结果产生的根据或过程。


我们通常会根据结果或者目标倒推出其达成的各个主要途径,然后再逐步往下渗透,识别增长机会或者产品优化点,这么做能实现跨部门的目标统一,且各自取得对应的业务指标。

拿到细化指标之后则是找到相匹配的数据佐证,形成一个可量化、可视化的完整指标,例如细化后的指标是用户下单数增长,那么数据指标则也应该匹配上,并且应该对订单相关的其他数据给予关注,这很重要,因为通常大量的数据指标存在漏斗关系,有时候导致你的细化指标不理想的原因极有可能是上一环节的转化导致,因此关注指标上下层的数据,能够更好的找到增长机会。


其实产品最主要的三大指标也就获客、留存、转化了,当产品逐步成熟之后则是精益增长,注重产品体验,优化获客成本与用户转化率。


持续可闭环的研发流程

一般研发流程就是;确定增长目标—>收集与分析数据—>做出方案假设—>确定试验优先级—>执行试验并优化—>系统化推广。

然后闭环部分一般是指在明确核心指标或发力点后从方案假设—>确认实验优先级—>设计和上线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应用实验结果—>产生新的方案假设。


介于不同企业的研发资源和产品阶段,面对改动大且充满不确定,则在产生想法后进行可用性测试或引用A/B测试是比较理想的(A/B测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特别是出现了很多测试服务平台以后),如此以来,整个闭环的流程可以是以增长指标切入战场,然后收集数据材料—>洞察机会点—>方案假设—>排定优先级—>测试验证—>应用结果—>获取数据反馈,当然如果在前期阶段更加注重测试验证,肯定是会花费更多时间与资金,但其结果一定是更加谨慎可行。以可用性测试为例,往往更早的建立产品模型提供用户测试,能够直接解决上线后的大部分问题,而在上线后测试和挖掘问题显然解决起来更加棘手代价更高。


△留存成为了增长策略的新宠儿


可能中国的互联网产品真就是市场红海了,往往更多产品惶恐的是没有留存或是转换,没有留存的增长能叫用户增长吗?的确如此,说到增长就避不开留存,但是提及这一茬也并不是要引起恐慌,更多是希望设计者们理性看待问题,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们通常说留存率不理想用户流失了,无非就是四种类型的流失情况。


对号入座之后不难发现,跟产品的服务类型以及用户生命周期也是有直接联系的,例如一款旅游APP,通常用户都是周期性的使用,并不会时常活跃,但这并不代表用户已经流失或放弃使用,只要在合适的契机进行用户召回激活,用户依旧会继续用这个APP,所以理性看待,合理分析解决的方案并改进,至于如何做,那就是数据驱动不断实验了。


△我们的产品故事


讲点题外话,关于我们在疫情前是如何做产品增长的,大概背景是这样的,初创形产品、主打音视频社交、已小范围市场验证、所在市场印度。不过最终也还是没能挺过疫情跟印度政策的大刀,但也不枉这段难忘的经历或额外收获。


初创产品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家创业小产品,免不了的一堆创业问题;资金有限、反馈数据有限、运营能力有限、内容体量小、本地化深入问题、无法为每一个用户带来均衡的服务体验等。面向印度这块市场,也是较为乏力,尽管说印度人口红利大,但是没点儿本金根本啃不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我一俩天的活儿印度本地去做花了一周,下班也很积极,你跟他讲加班翻倍工资都没用,最后往往可能是资金砸进去了,但却不怎么见效,如果说谁要是把996在印度展开了,那他一定是神一般的存在。


那我们又采取了怎样的策略进而克服困难呢?


通常产品都会采用MVP(最小可行的方案)进行研发和迭代优化,这意味产品的核心框架是清晰的,那么在没有实现最终的完整框架前,有必要注重用户感受吗?我主张注重,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体现吧。产品在经过商业模式验证前后,并不代表挖掘了最好的模式,往往注重用户反应跟数据变化,能够找到更好的机会,也因此我们有时候应该停下一股脑儿的迭代计划,抽出几个版本为已有用户做好体验优化,也因此我们在前期阶段抽出时间做了以下两件事儿。

这种情况在成长型产品中应该并不少见,每个版本总是会遗留一些问题,但是迭代计划却好像停不下来,最终导致问题堆积起来,直至爆发!


留住忠实用户

避免高门槛或强制付费的行为,作为一个资金能力有限的企业,往往都需要考虑在前期建立一些商业模式带来盈利,但其手段还需体面。我们在体验和研究了一批南亚地区的音视频社交产品后,基本上都存在各种付费门槛,甚至跟主播私聊都有付费指标,但是我们拒绝了跟风,我想这也是为什么“LivU”能快速杀出重围的原因吧,得益于免费的视频匹配聊天模式和简单的产品结构,不过往后的发展必定面临商业盈利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则是以留存周期和付费转化作为忠实用户的指标,来满足这批用户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在平台上获取更多曝光与关注,以此使得用户生命周期得以延伸。结合有限的开发资源和版本计划,我们围绕排行榜、等级机制、勋章标签这些快捷可行的功能做了文章。过程细节就不啰嗦了,据数据统计,核心用户留存率与复购率都有直观的提升,这算是一场小胜利吧。


策略:培养种子用获取更加关键的数据反馈来驱优化



扩展产品可玩性

面对本地化的运营一直是很头疼的,人文差异太大,我们不能奢望高效及时的运营结果,因此满足更多用户的停驻场景就显得很重要,我们需要提供一些场景使得用户可以自发性的互动或者娱乐,一方面是解决运营压力,另外则是加强产品可玩性赋能产品留存能力。对此我们优先考虑语音派对、短视频、内容社区这些功能,但实际情况是短视频内容创造困难以及社区运营乏力,所以最终选做了语音派对,并且为派对匹配话题和主理人进行1对多的打理和用户流量消化。后期则是考虑围绕语音延展更多玩法,打破次元壁,其实主要在于运营和玩法的创新,毕竟年轻人不讲五的,跑到闲鱼上搞招聘。


策略:增值服务,加强产品可供性,使得用户能够在产品中耍的再久一点


抛砖引玉的社区内容

搭建内容社区并不轻松,社区越大难度越大,不仅要做好算法推荐、还要一手抓好内容监管、鼓励创作、加强用户互动、搭建自发性运营等。


我们有考虑去中心化社区,鼓励用户发布自己的“What's up?”,以获得更多内容,但是自然增长的内容,没有质量保证,用户互动欲望低,整体内容没什么情绪引爆点。对此用了“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带动另一部分人富起来”的策略,怎么说呢,就是引用一些假数据进行抛砖引玉,需要做好前期的内容氛围,为用户打造良好的心智模型,引导用户走向预期方向,让用户看见更优质的内容和形成互动欲望,逐步提升整体内容水准和社区氛围破冰。


之后则是准备加强运营鼓励创作,以及满足个性化推荐,可以通过内容分层处理、标签、关键词、话题等有效信息对用户进行精准投放,投其所好,为用户带来归宿感,提升留存与裂变。当然也不要总是根据用户行径推荐大量同质化的内容圈住用户。不过具体阶段具体对待吧,现在也只能算是口嗨一下。


策略:内容为王,鼓励创作,形成内容吸引用户->用户产生更多优质内容->分享裂变更多用户的闭环增长


△结语


陆陆续续的多写了点,不过也是为了便于理解用户增长的“道与术”,我想其概念与重点你心中一定有一张蓝图了,作为一个产品设计者,用户增长是一门必修课,越早了解就越是能够深入学习和实践,至少能够让我们在忙忙碌碌中搞清楚在做些什么吧,或者更好感知产品的发展行径和个人能力拓展。


最后再啰嗦几句;用户增长是一场持久的游击战,且需要数据驱动和细化策略进攻,找到商业或产品优势加固壁垒,以用户体验和创新突破重围。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泡泡bi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量化设计价值(二)体验度量深度实践

鹤鹤

前言


体验目标的达成,需要合理且客观的度量方法,体验度量的实践,需要度量框架的有力支撑。提高竞争优势,提升客户态度,保障产品可以即时的响应客户的需求。本篇文章的实践方法全部来源于酷家乐B端产品业务中的实践案例,重点在于度量框架的深度实践,如果我们的经验能够帮助到您,欢迎交流讨论。 


一、体验度量怎么做?


“体验”是用户纯主观的感受,从这个情况来看是很难被度量的。“体验”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拆解成一个可执行的策略,拆解的过程如何保证策略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面对酷家乐工具型、SaaS型、平台型并存的产品体系,且存在错综复杂的用户需求和业务诉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方法的确立需要更加的冷静。 

如何确定方法?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度量框架,以及能够聚焦用户体验层为驱动,分解并有力的去解决问题。经过大量的实践和验证得到,抓住一个击破点作为产品体验提升的目标,并一种合理的方式进行推导和验证,这是一种最直接度量体验的标准流程性方式,这里的目标必须是:


  • 体现用户主观感受或者具有行为驱动的目标。

  • 基于业务目标定义+用户诉求了解后,得到的以用户为中心驱动的用户行为。



二、度量模型怎么选?


面对设计圈内已经存在的和部分大厂创造的度量模型,评估优劣后最终我们选取了HEART模型。因为HEART是个比较全面和具备更多扩展性的分析框架,同时足够的权威和标准,而且市面上的模型基本都被HEART的五维囊括。除了这些考虑因素外,再给出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点:


  • 1、HEART同时涵盖了定性和定量的不同数据维度。

  • 2、HEART框架同时包含了:宏观和微观的层面

  • 3、HEART模型并不单纯的再定义体验质量,同时也链接了商业价值。把用户体验的原则和收益驱动的指标关联在了一起。


undefined


三、HEART模型简介


1.什么是HEART模型?


多个大厂利用HEART模型拆解框架得到了深度结合业务的度量框架。是个比较全面和具备更多扩展性的分析框架。HEART是GOOGLE公司在实践中提出,基于产出更好产品为目的,用来衡量产品整体体验的度量评估模型。 

它包含五个维度Happiness(愉悦度)、Engagement(参与度)、Adoption(接受度)、Retention(留存度)、Task success(任务完成度)组成,是Google用户体验研究团队在实践中为了准确的度量用户体验而总结提炼出的一个框架。 


2.HEART模型的特性与应用场景


目前市面上还存在PTECH、TEENS等体验度量模型,而HEART模型的特性在于它”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度量,同时度量维度全面,既包含宏观的愉悦度,也有微观的任务完成率,同时关注产品上的留存率,与业务目标保持紧密。在评估方式上,既有定性评估的愉悦度,也有定量评估的参与度、留存率等,可对用户使用产品情况做一个完整的评估。 

undefined



四、HEART模型的详细拆解指南


undefined


第一步:确定体验目标

体验目标是体验度量的开始,准确的目标决定了度量的质量。要提炼出准确而有效的体验目标并不容易,通常会引入产品功能等业务因素,使体验目标不够单纯,拆解出来的指标所反映的数据也很难归因到体验。故复杂项目可提炼多个体验目标相互补齐,但每个都必须准确而具体。 

那么如何确定体验目标呢?

体验无法脱离于具体的产品服务存在,用户的整体体验感知积累于每一个接触触点,大多触点常规而平庸影响不大,必须识别出达成业务的关键触点进行深入分析,已提炼出体验目标。 

整体的思路是:首先分析业务目标,并就业务目标所落地的产品服务的链路进行拆解,分析链路后,找到其中对体验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提取其因素后,即形成体验目标。


undefined
1.确定业务目标
业务目标是整个产品服务的最终目的,体验作为产品服务的重要评估维度,需要与之对齐。业务目标与所选取项目范围有关,从整个产品到特定功能模块,或者某个行为链路都可作为参与项目。根据选取的项目来确定业务目标,如“保持产品新旧改版的平稳过渡,降低改版造成的断约率”、“提升用户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运营服务的压力”等。注意业务目标与产品目标的差异,后者是对前者的产品化阐释,可以具体到某项产品服务目标上。产品目标和体验目标可以共同服务于业务目标,实现价值的达成。 

➢示例:
业务目标:在设计工具中商品素材的查找效率,辅助家装设计师快速构建方案,提升其签单率 
产品目标:优化现有商品素材的查找逻辑,降低家装设计师查找商品素材的成本 

2.拆解产品链路
产品目标需借助于功能链路来达成,将该目标达成过程的逻辑呈现出来,并分析其跳转路径、操作触点,就是链路拆解过程。整个链路过程是用户价值的直接承载,任何一个触点的失效都将影响到整条链路顺畅和效率。就链路整体而言,触点越多、链路越长,操作成本越大;就某个具体触点而言,其效率、易用性、易理解度也将影响整体的价值传达。 

为完整的拆解出整个产品链路,需要从“用户侧”、“系统侧”进行分析,用户侧代表用户视角下的功能使用流程,是主要考虑的维度,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系统侧代表系统在用户交互过程中的需要执行的行为,是系统逻辑的直接体现。两者的交互作用,将完整表达“信息”的流转过程,最终作用到产出物上。 

➢示例:商品素材搜索链路




3.分析触点并提取决定性因素

选取对整个链路有重要影响的触点进行设计维度上的分析,以找出决定触点目标达成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决定性因素就是我们体验上需要着重优化的点。在寻找“决定性因素”的过程中,避免将系统性能、业务功能、业务信息因素筛选出来,需要聚焦在设计维度上,诸如交互行为、界面布局、信息呈现、系统反馈等。 

➢示例: 
“确认输入行为”、“搜索结果分类”、“不同分类的区块划分”、“结果数量”等。 

对已拆分出来的各种设计因素来说,哪些算是决定性因素呢?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方式是:反向判断,即假设缺失这个设计因素,或不完整是否会对该触点有“阻塞性”影响。 

如有严重阻塞影响,则证明该设计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触点的目的达成,属于决定性因素;若设计因素有中等的、轻微的影响,则可能不是本次优化的重点,不作为决定性因素。如“搜索结果的分类”影响用户对搜索结果的信息获取,是决定性因素。“确认输入行为”是常规设计行为,不算决定性因素。 
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功能场景下,同一种行为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决定性因素的选取必须在具体的触点中才有意义,脱离后无法判断是否有阻塞性影响。另外,某些设计因素是否是决定性可能在跨触点中体现出来,需要联系整个链路进行交叉分析确定。




4.体验目标的提取与表述

找到决定性因素及其为什么决定性的原因后,需要为其设定一个设计目标,来指示应向什么方面优化这个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只是现有功能的一种解法,可能存在其他更优解法或优化方向,我们需要基于决定性因素概括出“设计目标”,以新的设计目标来指引我们的优化设计。 

➢示例: 

决定性因素“搜索结果的分类”,引申出的设计目标为“更清晰的信息层级”、“更完整的信息”。



通过链路触点的分析,决定性因素的提取,设计目标的匹配,我们已对设计优化方向有了准确的了解。这个时候需要从设计师视角做一个完善而精准的”体验目标“的表述。


一个体验目标需要与具体设计场景关联后,才能产生具体而明确的价值,即设计目标落地到场景中后产生价值,表述思路是:在某个具体的链路触点中,我们期望怎么达成这件事。可通过格式进行填写: 
使/什么用户/用什么  做什么事/设计目标/完成什么事 

➢示例: 
家装设计师  使用搜索功能  搜索素材时  对结果展示清晰的信息层级  来快速找到需要的商品 


第二步:确定度量维度

引入HEART模型的重要原因,正在于它的度量维度。由于它的度量维度多方位的表述了产品的使用情况,度量纬度不是一种标准,是一种分析框架和角度,决定了体验目标应该被如何度量,进而影响信号的确定和指标的拆解,因此度量维度的选取至关重要。 

HEART提供了丰富的五个维度,根据其定义,提供了你几个可以衡量的视角。在实践过程中,因每个体验目标所对应的触点的场景、交互、产品目的不同,我们只需要找到符合定义的维度即可。反过来看,一个与体验目标不相关、不匹配的度量维度不能很好地度量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HEART模型因其维度的广泛定义,不仅仅可用于体验目标的度量,也可以对产品目标、业务结果进行度量,对体验目标的度量因要从产品因素中剥离出体验问题,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是本次叙述的重点。



第三步:确定信号

首先信号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其承载的信息往往反映的是用户对体验目标的成功或是失败的结果,对信号的准确获取将直接影响到对下游指标的确立。 

信号的确定需以上游度量维度为标准范围并引用体验目标为重要判断依据,避免过度发散,保证精准规范的同时,去结合当前有无体验变量基准值作为条件,并使用成功或者失败的结果来评估体验目标的达成情况,最终提炼出信号。 


以度量维度为标准并引用体验目标确定信号

通过逐一对度量维度进行体验变量提取,有基础值则进行对比的方式,无基础值则使用趋势的表述方式,结合业务目标的情况下,去概念性假设体验目标的正向或反向结果,最终通过标准的格式提炼出信号,信号的提炼的可以用固定的格式进行书写: 格式:用户   用什么   做什么   体验变量   趋势&数值


寻找体验变量
基于HEART模型的整个分析框架,拆解出最高频和贴合体验目标的常见体验变量库。在此框架的指导下,可以快速寻找需要的体验变量。 

➢示例: 
(体验变量:易操作度;有基准值) 家装设计师 使用搜索功能 搜索素材时 易操作度 达到4.2
(体验变量:易操作度;无基准值) 家装设计师 使用搜索功能 搜索素材时 易操作度 上升

确定信号的注意事项
①信号的成功或失败要能在行为或态度上准确的体现出来,失败信号可能比成功更容易定义; 
②信号要易于被追踪; 
③信号的敏感度要高,易于被检测; 
④信号应与目标有高的相关度,同时避免被其他因素影响; 
⑤一个目标可能对应多个信号; 

第四步:确定指标

指标是衡量目标的参数,用于准确的描述目标。但通常很难直接从目标中确定出指标,需要借助于对信号的分析。信号是信息的载体,其中包含着变量信息,提取其中变量信息,即可获得一个初始指标。 
初始指标反映了客观的原生数据,需要对原生数据做处理后,可得到一个能精准描述体验目标的指标。 



对数据进行处理

体验变量所直接产生的属于原生数据,而一组数据通过某种分析加工后,可以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信息,如均值、中位值。选择对数据进行哪种方式处理,受目标的影响较大,每一种数据处理方式,都有指向特征,通过与目标的匹配,可以选取出合适的数据处理方式。




确定指标的注意事项

①指标应与目标和信号密切相关,指标越明确越清晰越好; 
②标应方便被持续追踪,对信号的描述更敏感,方便做A/B测试。 

➢示例: 


案例A

度量维度:愉悦度

信号:家装设计师    使用搜索功能    搜索素材时    易操作性达到4.0

体验变量:易操作度

数据:易操作度评分

指标:易操作度评分的均值



五、总结


看似复杂的体验度量监控指标的拆解,可以概括为“体验的问题定位”——“体验的目标度量”——“体验的客观追踪”。 

1.“问题定位”是监控目标的根据,必须来源于具体的业务链路才有被分析和量化的可能,它是体验问题在业务链路中被抽取出来的关键,并转化为可度量的指标来进行监控,最终为后续数据洞察和可视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否则流于主观,监控体系建立在不可靠的体验目标之上,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助于解决体验问题。 

2.而“目标度量”所运用的HEART模型作为度量维度,相当于一种体验的定义标准,阐释了什么是它所定义的用户体验。HEART模型以其全面的度量维度,能很好地实践这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对HEART模型下的五个度量维度的细化阐释可能受不同产品特性、产品阶段影响而不同,最终转化出不同的客观指标。 

3.“客观追踪”是对在度量标准下的客观变化的捕捉,捕捉其变量特征,建立常态指标,成为可靠的可监控的指标。 

4.另外,除了准确的定位、度量、转化的逻辑推导外,参考业务目标进行范围收敛,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影响着每一个推导环节,以避免偏离产品方向,有效的过滤弱关联或无关联的因素。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酷家乐UED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2020-2021 设计趋势 · 年轻文化篇

鹤鹤

It is ultra experience

About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

Intro 前言



很难界定千禧一代(生于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初)和 z 世代(生于1995年以后) ,但那些已成为当前消费市场中心的人与上一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品味。他们表现出的消费特征是强调个人幸福而非群体,分享而非持有,体验而非产品。不仅仅是购买东西,他们倾向于通过购买包含社会价值观和信息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信念,他们也喜欢展示自己的成功或财富,并且乐于投资昂贵的品。与老一辈为了一个遥远的未来而牺牲了现在不同,他们关注的是现在。


It is difficult to define the millennials (born between the 1980s and early 2000) and the generation Z(born after 1995), but those who have emerged as the center of the current consumer market have different values and cultural tastes from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They show the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 that emphasizes individual happiness rather than group, sharing rather than ownership, and experience rather than product. They tend to expresses their belief by purchasing things containing social values and messages, not just purchasing things. They also enjoy the 'flex' culture that shows off their success or wealth, and invest easily in expensive luxury goods. Unlike the older generation who sacrificed the present for a guaranteed distant future, they are concentrating on the present.




千禧一代:在美国,千禧一代通常指的是出生于1980到21世纪初的人。对于千禧一代的界限有很多分歧,但2018年3月1日,《纽约时报》宣布,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对1981年至1996年的千禧一代进行了定义。千禧一代也被称为 Y 一代,意思是他们是 X 一代的下一代。因为熟悉 IT 技术,这一代人也被称为技术一代。在《时代》杂志上,他们把这一代人称为“自我一代” ,因为这一代人的思考和行动以自我为主。


Millenni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millennials are usually referred to births from 1980 to the early 2000s. There were many disagreements about the boundaries of 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but on March 1, 2018, the New York Times announced that the Pew Research Cen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defines millennials from 1981 to 1996. The millennials are also called generation Y, which refers that they ar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generation X. This generation is also called 'tech generation' in the sense that they are familiar with IT technology. And in Time magazine, they called ‘me generation' because it is a generation that thinks and acts mainly on oneself.




Z世代:指的是1995年后出生,在全球和美国市场上已占据最高人口比例,超过了千禧一代的人。目前,Z世代处于十几岁到二十多岁的年龄段,他们被称为数字原住民,不像千禧一代生长在模拟和数字文化的混合环境中,他们从小就接触到数字环境。


Generation Z: It is a word that refers to births since 1995 and already accounts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global and US markets, surpassing 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Currently, the generation Z are in their early teens and mid-20s which are called digital natives who have been exposed to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since childhood, unlike the millennials who grew up in a mixed environment of analog and digital culture.


首先,我们将用6个能代表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关键词来总结他们的特征。其目的是了解处于趋势中心的他们,解读流动的变化,并预测未来。我们将以匹配每个关键词的例子来研究年轻一代的特点。


First of all, we will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ith six keywords that can represent the them. The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these generations that are the center of trends, read the flow of change, and predict the future. We will look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th examples that match each keyword.



对于千禧一代和Z一代来说,被认为是某一特定阶层的专有财产的文化,如向公众传播的游戏、动画和科幻电影等,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品牌历来在战略上排斥流行文化,但他们目前正试图通过针对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的各种合作以反映年轻一代的品味和文化。


The culture that was regarded as the exclusive property of a specific class, such as games, animation, and SF movies spread to the public. For the millennial and generation Z, these cultures has become part of life. Traditionally, luxury brands have strategically excluded popular culture but they are currently trying to reflect younger generation’s tastes and culture, by conducting various collaborations targeting the millennial and generation Z.



#Supreme#StreetBrand#Drop


嘻哈和滑板在过去只是亚文化,现在成为谈论潮流不可或缺的因素。拥有滑板运动员感性和理念的街头品牌Supreme,受到全世界年轻人的支持。他们与许多品牌合作,激发年轻一代的收集欲望。千禧一代和Z世代毫不犹豫地将资金投入到他们喜欢的东西上。许多具有亚文化精神的公司和品牌正在引领这一潮流。


Hip-hop and skateboard culture which were only subcultures in the past are now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in talking about trends. The street brand Supreme, which has the sensibility and philosophy of skateboarders, is supported by you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hey collaborate with many luxury brands which stimulates the desire of young generation to collect them.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does not hesitate to invest on the things they like. Many companies and brands which has the spirit of subcultures are leading the trend.



#Popmart#ArtToy#Blindbox#Unboxing


不同于动画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艺术玩具是以艺术家的作品为基础,用3D形式制作出来的具有艺术感的人物。在中国,它们现在是最为热门的购买项目。千禧一代和Z世代喜欢享受爱好和表达个性的需求,使得这个市场正在迅速增长。过去,艺术玩具是一种只有少数人喜欢的文化,但千禧一代和Z世代不把钱花在业余爱好上,他们把这种收集艺术玩具的文化传播给了大众。


An art toy is a kind of figure which is produced in 3D form based on artist's work with an artistic sense added to the toy, unlike the animation or movie character figure. This art toy figure is the hottest shopping item in China, and this market is growing rapidly with the demand of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ich likes to enjoy hobbies and express their personality. In the past, art toy was a culture which only a few people enjoyed but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o does not spare money for hobbies, has spread this culture of collecting art toys to public.




复古是一种持续数年的潮流,如今,年轻一代更注重将旧的潮流创造诠释为新事物,而不仅仅是发现旧的东西。千禧一代和 z 世代不怀念过去,但过去本身对他们很有吸引力。比起始终如一的文化,他们认为多样性和原创性是时髦的,他们没有经历过的内容是新出现的。


Retro is a trend that lasting for several years, and these days the younger generation focuses more on creat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old trend to a new thing beyond just discovering old items.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are not nostalgic in the past, but 'past' itself can be attractive to them. They think that diversity and originality are trendy rather than consistent culture and the contents they have not experienced are coming up newly.



#UglyShoes#Balenciaga#Sneakers


Balenciaga在2017年发布了一款名为triple S的运动鞋,这是他们品牌之前从未见过的设计。它包含一个大的外底,一个不同成分的多层鞋帮,并被至少设计了3-4种颜色。triple S打开了ugly shoes的时代,因为设计得很像爸爸会穿的运动鞋,这种鞋也被称为“老爹鞋”。在不同品牌中,他们发布了代表“ugly shoes”的运动鞋,并变得非常流行。90年代是运动服装的全盛时期,许多品牌都使用技术重新推出当时热销的产品。这些款式不是根据铁杆趋势匆忙制造的,它蕴含着品牌悠久的传统。年轻一代对这些品牌的设计和故事充满热情。


Balenciaga released a sneaker called triple S in 2017, which was a design that had not been seen in their brand before. It was consist with a large outsole, an upper with various parts in layers, and at least designed with 3-4 colors. This triple S opened the era of ugly shoes, which also called daddy shoes since design resembled the sneakers that dads wore. In various brands, they released sneakers representing ugly shoes and became very popular. The 90s was the heyday of sportswear, and many brands are relaunching popular products sold at the time with added current technology. These models are not made in a hurry according to the iron trend, containing the brand's long-standing heritage. The young generations are enthusiastic about the designs and stories of these brands.



#RetroRadio#RetroProduct#RetroInterior


千禧一代和Z世代在物质丰富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们倾向于追求有价值的生活。在购买产品时,除了实用性,他们更喜欢独特性或故事化的产品。收音机曾经是记忆的产物,但最近又形成了以年轻消费者为中心的,复古收音机的新的消费趋势。集感性设计、故事性和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古收音机,成为年轻消费者喜爱的礼物,也是年轻一代想要拥有的室内配饰。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o grew up in a materially rich living environment, tends to pursue a worthy life. They prefer products that are unique or story-like in addition to practicality when purchasing products. Radio was once a product of memories, but recently a new consumption trend for retro radio has been formed, centering on young consumers. Retro radio, which contains sensual design, story and various functions, became a gift that young consumers enjoy and an interior accessories which young generation would want in their home.



在认为环保就是性感的态度下,千禧一代和Z世代喜欢素食主义,觉得假皮草很新潮,甚至会考虑制作过程来购买化妆品。现在,企业已经读懂了这些市场趋势,并开始改变营销方式,只有注重可持续性而不是追求简单美的公司才能生存下来。


In the attitude of considering eco-friendly as sexy,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enjoys vegetarianism, considers fake fur trendy, and even buys cosmetic products by considering the process of making it. Now, companies have read these market trends and started to change marketing, and only companies with sustainability in mind rather than pursuing simple beauty survive.



#Patagonia#DoNotBuyThisJacket#Eco-friendly


Patagonia是一家以引领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而闻名的公司,他们发布了一则“不要买这件夹克”的广告,两年内销售额增长40%。年轻一代不是通过广告来购买Patagonia的产品,而是赞同他们的理念,即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追求公平交易,并且告知一件夹克的制作过程如何影响环境,通过商业来保护环境。


Patagonia is well known as a company that has been lead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They posted an advertisement called 'Do not buy this jacket' and sales increased by 40% in two years. Instead of advertising to buy their products, young generations sympathize with Patagonia's philosophy of minimizing environmental damage, pursuing fair trade, and preserving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business by notifying how the process of making one jacket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Freitag#UpCycling#Sustainability


Freitag品牌包包由卡车防水布、汽车安全带、废弃自行车橡胶管制作而成,是环境保护和循环再造的代表。它回收现有的废弃品,并通过添加不同的价值进行再创造。尽管售价高达200-600美元,但它目前有400家商店,去年的收入为10亿美元。


The brand Freitag represents eco-friendly and up-cycling by making bags with truck waterproof fabrics, seat belts for cars, and rubber tubes for waste bicycles. It is a representative brand of up-cycling that recycles existing discarded products and re-creates them by adding different values. Despite the high-priced bag of 200 - 600 USD, it currently has 400 stores and revenue of 1 billion USD last year.



我们称这些年轻人为“中性”的一代,他们接受不同的种族、性别和文化背景,并承认其价值观。与上一代相比,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了解和熟悉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他们对同性恋和跨性别问题也很感兴趣。他们没有按照别人设定的标准去调整自己,而是有一种接受和肯定现状的意识。


We call this young people as ‘gender neutral' generation who recognize various races, gender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admit their values.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are more familiar with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themselves than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and they are interested in homosexuality and transgender issues. Rather than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the standards set by others, they have a sense of accepting and affirming the way it is.



#GlobalPrideCrossing#AnimalCrossing


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活动在任天堂游戏《动物之森》中举办,这款游戏在今年很受欢迎。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前没有机会参加活动的人们,可以轻松地在虚拟空间中参与活动。


A campaign for sex minorities was held at the Nintendo game 'Animal Forest', which became very popular this year.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space and time, people who did not have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ampaign before, were able to easily get involved in the campaign in the virtual space.



#Non-BinaryEmoji#Memoji#Apple


苹果在其系统为每个表情符号添加了“性别中立”的选项。区分男人和女人的视觉元素被排除在外,比如头发的长度变为中等长度,并使用灰色,这样衣服的颜色就不会让人想起特定的性别。肤色也拓宽了选择范围,让用户选择与自己相似的颜色。苹果2019年推出的表情符号功能为更多种族和性别提供了多种选择,包括脸型、肤色、发型等,人们可以对苹果的性别和种族问题一目了然。


Apple added a 'gender neutral' options to every human emoji in its system. The visual elements that distinguish men and women were excluded, such as the length of the hair coming mid length and using gray color so that the color of the clothes would not be reminded of a specific gender. The skin color also broadened the range of choices which made users choose colors similar to themselves. The Memoji feature which Apple launched in 2019, offers a variety of options for more races and genders, including face shape, skin color, and hairstyles, giving a glimpse of Apple’s gender and racial issues.



数字原住民通常被称为“拥有智能手机的一代人”,智能手机的发展比其他任何技术都更主导着数字原住民的生活。他们熟悉互联网和IT,并且喜欢图像和视频内容,而非文本,喜欢手机而非电视机和计算机。视频是千禧一代和Z一代最突出的交流工具,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YouTube上进行搜索、学习、消费和交流。YouTube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服务。由于他们是通过视频学习和交流的一代人,许多公司利用影响力,在视频内容营销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决定购买时,他们不是根据广告,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和经验来判断产品的价值。前几代人主要受老一辈人的影响,而这一代人则受年龄相近的影响者的影响。此外他们热衷于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生产内容,他们可以被视为文化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Digital natives are often called 'generations born with smartphon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phones dominates the life of digital natives more than any other technology. They are familiar with the internet and IT, and prefer images and video content than texts, smartphones rather than TVs and computers. The most prominent communication tool for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is the video. They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on YouTube in searching, learning, consuming and communicating. YouTub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service for them. Since they are a generation that learns and communicates through video, many companies invest a lot of money in video contents marketing using influencers. They judge the value of the product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collecte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rather than advertisement when deciding the purchase. While previous generations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older generations, this generation is influenced by similar ages of influencers. In addition, they are familiar with sharing their interest and producing contents, and they can be seen as a consumer of culture and a producer.



#GucciGang#Youtube#Influencer


17岁的说唱歌手Lil Pump穿Gucci产品演唱的Gucci Gang,在Billboard排行榜上名列第三。他通过Facebook,Instagram和YouTube对这首歌进行各种视频营销。2017年,以“Gucci” 和 “Gucci-ish”为关键词的谷歌搜索量也高居时尚类榜首。当其他品牌担心自己的品牌形象会在网络空间受损时,Gucci在网络进行投资,使Gucci成为千禧一代和Z世代喜爱的品牌。


A 17-year-old rapper Lil Pump who is wearing Gucci products all over his body sang Gucci Gang and has reached number 3 on the Billboard charts. He conducted various video marketing through Facebook, Instagram and YouTube with this song. The number of Google searches with the keyword 'Gucci' or 'Gucci-ish' also topped the fashion category in 2017. When other luxury brands worry that their brand image will be damaged in the online space, Gucci invest in online branding and made Gucci a brand loved by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Meme#TikTok#Challenge#Remix


通过摘录、模仿和再加工一些现有内容而产生的模因,是业余爱好者和粉丝自愿创作并传播到SNS的一种游戏文化。它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并给分享相同模因的群体一种强烈的同质感。最近,它作为一种代表千禧一代和 z 一代的数字游戏文化受到了广泛关注。美国杂志《纽约客》称TikTok为模因工厂,TikTok在美的用户年龄60%为16到24岁之间,它是一款经过优化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消费15秒左右的短视频,也可以自己制作内容。年轻人可以通过TikTok来复制和创造新的模因。TikTok不同的两个视频有多种混音,并且不同的人编辑相同的图像,可以产生新的,感觉不一样的图像。此外,“挑战”文化最近在TikTok变得流行起来。从表演特定任务,到舞蹈挑战,再到偶像歌曲,各式各样的挑战正在TikTok中举行。因此,千禧一代和Z世代正通过TikTok积极地引领内容市场。


The meme, which is created by excerpts, parody, and reprocessing some of the existing content, is consumed as a play culture that amateurs and fans voluntarily make and spread to SNS. It spreads rapidly like viruses and gives a strong sense of homogeneity to groups that share the same memes. Recently, it has been getting attention as a digital play culture representing the millennial and generation Z. The American magazine New Yorker also called the TikTok a meme factory, which the 60% of Tiktok users in US are 16 to 24 years old. TikTok is an app optimized to consume short videos of about 15 seconds or to produce content by oneself. Young people can reproduce memes or create new memes by using Tiktok. There are many remixes of two different videos of Tiktok, and new images are recreated in a different feeling depending on the person who edits the same images. In addition, the 'challenge' culture has recently become popular in Tiktok. Various types of challenges are being held, ranging from to perform a specific mission or dance challenge to dance to the songs of idols. As such,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is actively leading the content market through Tiktok.



千禧一代和 z 世代把消费看成是当前的满足感,而不是未来的储蓄,新的体验是必须的投资。即使减少了其他方面的开支,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目的,投资消费一种不同寻常的、更加现实的体验。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o focus on consumption for current satisfaction rather than savings for the future, new experiences are a must-investment. Even if they reduce the expenditure on other parts, they invest in consuming an unusual and more realistic experience depending on their mood and purpose.



#GentleMonster#CultureExperience#RetailExperience


创造与众不同的概念空间,引导用户体验和购买眼镜产品,Gentle Monster在空间上充了产品购买与体验价值的空间策略,给千禧一代和Z世代带来好感。针对线上线下,他们同时有效满足了这几代人的体验型消费倾向。


Gentle Monster's spatial strategy, which made a space of unusual concept and lead to experience and purchased glasses products in it, filled the experiential value of product purchases in the space and led to the favorable feeling of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It is effective to meet the experience-oriented consumption tendency of these generations by simultaneously targeting on-line and off-line.



#NRC#Nike+RunClub#SNS#BrandExperience


Nike通过各种营销活动,提供令人愉悦的跑步体验,引领跑步趋势。在每年都举办高水平跑步活动,并且可以与专业教练和参与者一起训练的Nike + Run Club上,根据不同的距离、速度和水平等技能,Nike为跑步者提供定制的跑步程序。Nike的营销策略注重运动的难忘体验,而不仅仅是销售运动鞋,因为那些体验到跑步乐趣的年轻消费者会在社交媒体上,不断上传展示自己跑步记录的照片。


Nike is leading the running trend through various marketing activities that provide a pleasant running experience. Nike + Run Club, which hosts the highest level of running events every year and can train with professional trainers and participants, provides customized running programs for various runners according to their skills such as distance, speed and level. Nike's marketing strategy is focused on the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of sports, not just selling sneakers, as young consumers who have experienced the pleasure of running on social media every day are constantly uploaded with photos that boast their running records.



千禧一代和Z世代追求理性消费,并首先倾向于投资自己。接受一个品牌的方式也取决于品牌所追求的价值,它所具有的风格,以及它与自身的契合程度。过去,品牌在战略上排斥流行文化,但现在他们正在针对年轻一代进行各种尝试。千禧一代和Z世代正在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消费者,品牌需要的是能够直接吸引他们品味并带来乐趣的营销,而不是他们过去所追求的优雅的品牌战略。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pursues rational consumption and tend to put investment on theirselves first. The way of accepting a brand is also selectively done depending on what value the brand pursues, what style it has, and how much it fits with themselves. In the past, luxury brands have strategically excluded pop culture, but now they are showing various attempts targeting the young generation. For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 who are emerging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consumer now, brands will need marketing that can directly attract their taste and give fun rather than the elegant brand strategy that they have pursued in the past.




Chrome Hearts x Converse Chuck Taylors


Chrome Hearts和Converse合作打造的全明星运动鞋已经发布。这款联名运动鞋世上仅有一双,用Chrome Hearts的识别标志-金属十字徽标紧密地贴在匡威运动鞋中设计而成。这款运动鞋在Bam Margiela的Instagram上发布,他一直在发穿着联名运动鞋进行滑板运动的视频。


The all-star sneakers which is created through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rome Hearts and Converse have been released. The collaboration sneakers are only one pair exists in the world and designed in a form that metal cross logo, which is the signature of Chrome Hearts, is tightly attached in Converse sneakers. The sneaker was released on the Instagram of Bam Margiela, who has been releasing videos of his skateboarding wearing collaboration sneakers.



Chanel Game Center


品牌Chanel开了一家游戏中心,当你进入这个游戏中心,你会发现一个化妆品与娱乐共存的世界。以游戏机为概念,Chanel的目的是购物+娱乐。比起引诱人们对品牌进行单次性购买,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品牌并塑造一个年轻的形象。质量和苛性比固然重要,但是针对千禧一代和Z世代,品牌体验是否有吸引力和是否有乐趣更重要。


Luxury brand Chanel opened a game center. When you enter this game center, you will find an interesting world where cosmetics and entertainment coexist. Chanel aimed at the effect of shoppertainment (shopping + entertainment) with the concept of a game arcade. Rather than inducing one-dimensional purchase of a brand product,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people experience the brand and to make a young image. The quality and caustic ratio are important, but it is more important whether the brand experience is attractive and fun to target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Louis Vuitton x NIGO


Louis Vuitton设计师Virgil Abloh和NIGO(日本街头时尚的传奇人物和Human Made的创始人)进行了一次合作。NIGO曾为日本代表性街头品牌Bape工作,Humanmade是NIGO于2010年创立的服装品牌,正在推出基于日常主题的美国复古休闲服装。这一合作,是通过Louis Vuitton 2020年秋季前系列外观手册公布的,由标题为LV2的设计产品组成,用Nigo的风格表达Louis Vuitton的特征。当这两个在高级时装和街头品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品牌打破界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融合,千禧一代和Z一代都非常喜欢。


Louis Vuitton's designer Virgil Ablo and NIGO, the legend of Japanese street fashion and the founder of Humanmade, have collaborated together. Humanmade is a clothing brand founded in 2010 by NIGO, who worked for a representative street brand in Japan, Bape. Humanmade is introducing American vintage casual style costumes that are based on everyday themes. This collaboration, which was unveiled through Louis Vuitton's 2020 pre-fall collection look-book, consists of design products with the title of LV2 and expressing Louis Vuitton's signature in Nigo's style. When the two brands that were leading the way in each area of high fashion and street brand broke down the boundary and showed the fusion which has never been before,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love it.




Burberry


掉落式销售策略是指,通过一些商店或社交网络以惊人的方式销售限量版或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受Supreme等街头品牌投放策略的启发,Burberry每月17日推出一款针对年轻一代口味,仅限于线上销售的新产品。掉落式销售策略是一种能够满足千禧一代和Z世代渴望拥有特殊产品需求的策略。


The sales strategy called drop refers to the way in which limited editions or products made in small quantities are sold in a surprise manner through some stores or social networks. Burberry has launched a new product that targets the tastes of younger generations on the 17th of each month, which is limited to online, inspired by streetwear brand drop strategies such as Supreme. The drop-type sales strategy is a strategy that can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ich has a desire to own special products.



PALACE


PALACE是一个以滑板服装为主,对年轻人有很大影响的英国街头品牌,在英国被称为“Superme”。PALACE使用街头文化经常引用的复古元素来打造品牌形象。PALACE 公司有意通过模拟VHC(家庭视频系统)的拍摄方式进行市场营销。他们还通过模仿不同的品牌或制作看起来像是开玩笑的产品说明页,来迎合想要独特和新鲜事物的,年轻一代的口味。通过这些营销,PALACE得到了喜欢复古和街头文化的年轻一代的好评。


PALACE is a British street brand which mainly has skateboard clothing an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young people that it is called Superme in UK. As a street brand, PALACE uses retro elements that are often cited in street culture to create the brand image. PALACE has intentionally attempted marketing through analogue VHS (video home system) shooting. They also try to target the tastes of younger generations who want unique and new things, by parodying different brands or making product description pages that seem to be written as a joke. Through these marketing, PALACE has got a good response from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ho like retro and street culture.



Lululemon


与其他时尚品牌不同,Lululemon强调通过品牌而不是产品本身获得体验。Lululemon有各种各样的项目,如瑜伽、冥想、现代舞和跑步,顾客可以定期参加,并一起享受锻炼和文化。Lululemon的 核心哲学是汗水生活,这是一种喜欢流汗,热爱生活的人的生活方式。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喜欢穿能让自己满意的衣服,而不是穿衣服给别人看,Lululemon品牌本身就能吸引到他们。现有的时尚服装市场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运动休闲服装市场在年轻一代中稳步增长。


Different from other fashion brands, Lululemon emphasizes the experience that can be gained through the brand than the product itself. Lululemon has various programs such as yoga, meditation, modern dance and running that customers can regularly participate in, and enjoys exercise and culture together. At the heart of Lululemon’s philosophy is sweat life, which means a lifestyle of people who love sweating and love their lives. The branding of Lululemon alone could appeal to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o prefer to wear which can satisfy themselves rather than to wear clothes to show others. The existing fashion apparel market is declining overall, but the athleisure wear market is steadily growing in the young generation. 





Alexander Wang x McDonalds


去年11月,Alexander Wang发布了一款新产品,缎面午餐袋。因为外形酷似麦当劳的午餐袋,这款产品备受关注。Alexander Wang后来与麦当劳合作发布了午餐袋和野餐篮。他说“麦当劳品牌一直是最接近流行文化的品牌,能够参与到创意项目中来,我感到很荣幸”。麦当劳中国首席营销官徐佳婷(Christine Xu)也提到,“与Alexander Wang的合作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新理念和创新的强烈渴望,我希望这次合作能使人们微笑,能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微小但令人惊叹的快乐”。


In November last year, Alexander Wang released a new product, the satin lunch bag clutch. This product got some attention because the shape resembled McDonald's lunch bag. Alexander Wang later released McDonald's lunch bag and picnic basket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McDonald's. He said "The McDonald's brand is always the closest to pop culture and is honored to participate in creative projects,". McDonald's China CMO, Christine Xu also mentioned that "The collaboration with Alexander Wang reflects the strong desire of Chinese consumers for new ideas and innovations. I hope this collaboration will make people smile and give them a small but amazing pleasure in their daily lives."



CocaCola NewCoke x Stranger Things


1985年,可口可乐推出一种新配方赢得了百事可乐的竞争,但由于现有消费者的强烈反对,新配方在上市三个月后就停止了生产。30年后,这款新可乐随Netflix电视剧《怪奇物语3》回归。30年前没体验过新可乐的年轻一代通过这部剧对新可乐的味道产生了好奇,可口可乐通过一家特殊的弹出式商店复制了新可乐的配方以及设计,并对这款限量版新可乐进行销售。


In 1985, Coca-Cola launched a new recipe to win their competitor Pepsi, but it stopped production in three months after its launch due to strong opposition from existing consumers. The New Coke, returned with Netflix drama ‘Stranger Things 3’ in 30 years. Young generations who have not experienced New Coke 30 years ago have been curious about the taste of New Coke through this drama, and Coca-Cola has reproduced the recipe as well as the design through a special pop-up store, and sold this limited edition New Coke.



Gompyo Flour


Gompyo最初是韩国磨坊公司具有代表性的面粉品牌,但现在,它与LG家居&保健、Run Rabbit、Swanicoco和4XR等各种品牌合作,以复古概念展示了厨房清洁剂、化妆品、服装、啤酒等各种产品。虽然“面粉等于Gompyo”在中年人中根深蒂固,但它被认为是适合年轻一代的,新颖而有趣的品牌。这种激进而富有挑战性的变化使其成为的复古品牌。


Gompyo was originally a representative flour brand of company called Korean mill, but now it is showing various products such as kitchen detergent, cosmetics, clothing, beer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various brands such as LG Household & Health Care, Run Rabbit, Swanicoco and 4XR in retro concept. The fact that flour equals Gompyo is a stereotype that has been deeply rooted in middle-aged people, but it is recognized as a new and fun brand suitable for the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This radical and challenging change in Gompyo has made them the most popular retro brand.



Jinro Soju


Jinro是最近随着newtro潮流而更新的品牌之一。 Jinro透露了“ Jinro is back”的logo和浅蓝色瓶包装。这款重新诠释了他们原来品牌形象的产品在推出后两个月内就实现了销售目标。 Jinro正通过与Obey,Covernat等街头时尚品牌合作,与户外品牌Helinox发行野餐装等方式,努力吸引年轻一代。


Jinro is one of the brands that have recently renewed with the newtro trend. Jinro revealed the 'Jinro is back' logo and light blue bottle package, which reinterpreted their original brand identity has achieved the target sales amount within two months after launching . Jinro is making efforts to appeal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by collaborating with street fashion brands like Obey, Covernat and releasing picnic sets with outdoor brand Helinox.





Louis Vuitton x LOL


积极抓住年轻消费者的Louis Vuitton也将数字营销扩展到了电子竞技领域。Louis Vuitton与英雄联盟合作的特别目标似乎是中国消费者,因为他们希望利用LoldCup (英雄联盟+世界杯)在中国的流行来扩展消费者的体验。


Louis Vuitton, which is aggressively marketing young consumers, has also expanded its digital marketing to e-sports. The Louis Vuitton's League of Legend partnership seems to have especially targeted for Chinese consumers since they expect to expand customer experience by utilizing the popularity of LoldCup(League of Legend + World cup) in China.



PUBG x BAPE


韩国皇室游戏PUBG与日本街头品牌BAPE合作。通过这次合作,BAPE发布了含有PUBG品牌元素的标志性产品,比如鲨鱼迷彩拉链风帽、短袖衬衫、背包和其他物品。如果用户在现实中购买这些产品,他们将获得可以在游戏中使用的代码,这些代码可以获取 BAPE的物品。通过这款合作产品,PUBG的用户不仅可以在现实,还可以在游戏中看起来独特而时尚。


A Korean battle royal game PUBG and a Japanese street brand BAPE collaborated together. Through this collaboration, BAPE's iconic products such as shark camo zip-up hood, short-sleeved shirts, backpacks, and other items with PUBG brand elements were released. If the user buy these products in reality, they will be given code to get BAPE items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game. Through this collaboration product, PUBG users can look unique and trendy not only in reality but also in the game.



Animal crossing


与被新冠疫情捆住了手和脚的现实世界不同,动物之森允许人们在虚拟空间中享受日常生活,它给那些不得不呆在家里的人带来了满足感。在这个游戏中,你可以通过换几件在现实中很难穿的衣服来展示你的时尚感。随着游戏对时尚越来越感兴趣,品牌也进入了虚拟世界。Valentino在动物之森中发布了二十种风格的衣服,Mark Jacobs 免费发布了6套,Anna Sui和 GCDS也有参与。对于追求个性和自我满足的千禧一代与Z世代来说,游戏中的服饰和配饰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推广品牌的方式。


Unlike the real world, where Corona has tied people’s hands and feet, the Animal Forest allows people to enjoy everyday life in the virtual space which has provided surrogate satisfaction to those who have to spend time at home. In this game, you can show off your fashion sense by changing several luxury clothes that are hard to wear in reality. As the interest in fashion in the game grew, luxury brands also entered the virtual world. Valentino introduced twenty styles of clothes in animal forests, and Mark Jacobs distributed six new clothing free of charge in the game. Anna Sui and GCDS also participated. The luxury costumes and accessories in the game have become a great way to promote the power brand for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o pursues personality and self-satisfaction.



Zepeto x Blackpink


全球AR角色服务公司Zepeto与韩国偶像Black Pink有过一次代表性的合作。由于 Zepeto APP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粉丝可以和Black Pink的角色合照,并一起享受和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今,年轻一代喜欢在网上创建他们自己的角色,这些角色生活在网络空间,比在现实拥有更多的自由。


Global AR avatar service Zepeto has presented collaboration with Korean pop idol Black Pink. Since there are no restriction in time and space within Zepeto app, fans can take pictures with avatarized Black Pink members or enjoy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together. These days, young people enjoy creating their own character (multi persona) in the online space, living in the online space that can have more freedom than reality. 



Fortnite x Travis Scott


Travis Scott在 《堡垒之夜》的游戏世界中举办演唱会并发布新歌。1230万用户在世界第五大游戏中同时观看了这场show。他们实时演出,用户则在游戏中交流和享受这场演唱会。在因为新冠疫情无法举办演唱会的情况下,通过游戏进行的虚拟演唱会给年轻一代带来了特别的乐趣。


Travis Scott held a concert at the Fortnite Games and also released the new song.12.3 million people watched the show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fifth largest game of the world. They performed in real time and the users communicated and enjoyed the concert in the game. In a situation where Corona can not have a real concert, virtual concerts through games have given special fun to younger generations.



Peace Elite x Tesla


《和平精英》是腾讯游戏公司出品的一款皇室战争手游。通过与美国著名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合作,《和平精英》的用户可以在游戏中直接驾驶特斯拉。此前,当《和平精英》推出一款可以在游戏中驾驶的玛莎拉蒂时,游戏用户增加到了2700万。与特斯拉的合作也有望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


Peace Elite is a battle royal mobile game made by Tencent Games. Peace Elite has included Tesla cars that can be driven directly within the game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Tesla, a well-known American electric car brand. Previously, when Peace Elite launched a Maserati car that can be played in the game, the number of game users increased to 27 million. The collaboration with Tesla is also expected to have a huge advertising effect.





Snapchat x Demian Hirst


当代最著名的英国艺术家 Damien Hirst发明了一种 Snapchat镜头,任何人都可以在Snapchat APP中使用AR技术来体验他的旋转作品。有了这个镜头,人们可以用Demian Hirst完成作品的方式在APP上作画。Damien Hirst和Snapchat建议通过这个项目,向那些致力于为弱势群体提供现代医学科学的非盈利组织捐款。这项捐赠政策使Snapchat得到了不大会为社会或环境花钱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巨大反响。


One of the most notable British artist of contemporary artists Damien Hirst created a Snapchat lens that allows anyone to experience his spin works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within the Snapchat app. With this lens, people can paint on the app the way the actual Demian Hirst completes his work. Through the project, Damien Hirst and Snapchat are recommending donations to non-profit social organizations that strive to provide modern medical science to vulnerable communities. Through this donation policy, Snapchat was able to get a great response from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o does not spare money for social or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KAWS Virtual Gallery


随着新冠病毒对空间的日益限制,世界各地的一些画廊和博物馆允许人们在线观看他们的展览。最近墨尔本国家美术馆与年轻一代喜爱的艺术家 KAWS共同举办了一个虚拟展览。进入NGV网站,人们可以在一个由3D构成的空间里欣赏一个逼真的展览。此外,KAWS还与Acute Art合作,创作了可在全球12个城市体验的AR雕塑。Acute Art通过积极利用VR和AR等尖端技术,引入了新的视觉艺术形式。通过手机的AR技术,用户可以自由地观看用3D实现的KAWS雕塑。采用这一先进技术的展览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展示了绿色展览的可能性。


With the corona virus increasing spatial constraints, several galleries and museums around the world are allowing people to view their exhibitions online. Recently,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Melbourne opened a virtual exhibition with KAWS, the artist who is loved by younger generations. Entering the NGV website, people can enjoy a realistic exhibition in a space composed of 3D. In addition, KAWS has created AR sculptures that can be experienced in 12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by collaborating with Acute Art, which introduces new forms of visual art by actively utilizing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such as VR and AR. Through the AR technology of the mobile phone, the user can freely view the KAWS sculpture implemented in 3D. The exhibition using this advanced technology transcended the constraints of exhibition space and time, and at the same time showed the possibility of eco-friendly exhibition.



Apple [AR]T


使用AR技术,苹果发布了一款名为[AR]T的体验系列。该系列由交互式 [AR]T Walk组成,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的AR作品;以及Apple Store的[AR]T,用户可以在全球所有苹果商店体验AR作品。[[AR]T Walk的概念是体验旧金山、伦敦、香港和东京等城市,并在每个城市街道行走的同时,通过iPhone的AR技术欣赏艺术作品。在Apple Store的[AR]T中,用户可以在苹果专卖店欣赏Nick Cave扩增现实的艺术作品。专注于向数字原生一代分享有趣经验的方式,令苹果的AR技术推广取得了成功。


Apple has released an experience series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called [AR]T. This [AR]T series consists of interactive [AR]T Walk, which includes AR works by world-renowned contemporary artists, and [AR]T at the Apple Store, where you can experience AR works in all Apple stores around the world. [[AR]T Walk has the concept of experiencing cities such as San Francisco, London, Hong Kong, and Tokyo, and enjoying art through the AR technology of iPhone while walking the streets of each city. [AR]T at the Apple Store, which can be experienced in the Apple Store, can enjoy Nick Cave's augmented reality artwork in the Apple Store store. Apple's AR technology promotion focusing to share interesting experiences to the digital native generation has been successful.



千禧一代和Z世代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使用移动设备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一代。通过移动设备,这些年轻一代可以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他们喜欢通过图像和视频与同龄人交流,通过社区获取新闻和信息,也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几代人的这些特点也被应用到了移动APP的首选项上。对于千禧一代和Z世代来说,从通信到社交,购物到银行,移动APP几乎应用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每一部分。本节我们将分享市场上正在兴起的年轻一代的移动服务。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are digital natives who use mobile devices overwhelmingly higher than any other generation. These younger generations who can communicate beyo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limits through mobile devices, enjoy communicating with peers through images and videos, get news and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community, and reveal their individuality more freely.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generations have also been applied to mobile app preferences. For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mobile apps are used almost every part of their daily lives, from communication to socializing, shopping and banking. In this section, we will share about the mobile services that are emerging among the young generation market.



年轻一代喜欢根据图片或视频来寻找、编辑和分享他们想要的信息,他们喜欢不厌其烦地制作和消费在线内容来展现自己。此外,千禧一代和Z世代热衷于不到一分钟的短视频。因为年轻人非常渴望用简单易行的方式制作和分享他们的日常故事,可以制作短视频的,像Instagram 和 TikTok一样的APP越来越受欢迎。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enjoys finding, editing, and sharing information they want based on images or videos. They enjoy showing off themselves by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online contents without repulsion. Also,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are enthusiastic about short videos of less than a minute, not long breathing. Like Instagram and TikTok, apps that users make their own short-form videos have gained popularity because young people had a great desire to make and share their everyday stories in a simple and easy way.



Tiktok


TikTok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帮助人们进行短视频内容创作。通过AR技术修饰人脸的滤镜、各种贴纸、速度控制器、反向播放和慢动作等功能,只需按几个按钮,就可以应用于用户的视频。不像其他视频平台,用户可以在TikTok轻松地编辑他们的视频并分享乐趣。


TikTok provides a variety of tools that helps people to create a short form video contents. The filters that decorate faces through AR technology, various stickers, speed controler, reverse playback and slow motion function can be applied to the user’s video just by pressing several buttons. Unlike other video platforms, users can be easily edit their videos and share to have fun.



Instagram story


Instagram Story是一项功能,它允许用户将照片和视频分享到订阅源,并实时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Instagram Story有一个特点,内容会在24小时之后消失。因为知道内容会很快就消失,用户可以以一种更随意的方式,实时展示他们的日常生活。Instagram Story受到喜欢获取关注,喜欢展示和表现自己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欢迎。


Instagram Story is a function that allows users to upload photos and videos to their feed and share their daily lives in real time. The Instagram Story has a special feature that contents disappears after 24 hours. People can show their daily lives in real time, in a more casual way since they know the content will disappear soon. Instagram stories gained popularity from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o enjoy receiving attention and enjoying revealing and showing off themselves. 



IGTV


Instagram还推出IGTV,一个新的,允许用户上传长达一小时视频的视频平台。IGTV开通移动优化视频频道,降低了新影响者的门槛。虽然在YouTube上发布内容的用户比例要远远低于使用它的用户,通过在IGTV的个人账户上发布内容,Instagram有让用户成为内容生产商的潜力,而不仅仅是使用者。


Instagram also launched IGTV, a new video platform that allows users to upload videos up to an hour long. IGTV opened mobile-optimized video channels and lowered the threshold for new influencers. While YouTube has a significantly lower percentage of YouTubers who publish content than consumers, Instagram has more potential for users to become a provider than just al consumers by posting content on their personal accounts using IGTV.



与前几代人在书籍或门户网站上搜索信息不同,千禧一代和Z世代喜欢通过在基于视频内容的手机应用或社交媒体上提问来获取答案,它们可以提供即时的反馈和交流。


Unlike previous generations who searched books or portal sites for information,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like to get answers by asking questions on video contents based mobile apps or social media that can provide immediate feedback and communication.



Youtube


YouTube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用来获取信息的最大移动APP。例如当年轻一代想知道如何烹饪时,他们会搜索YouTube而不是阅读书籍或在门户网站上搜索。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59%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喜欢从YouTube视频中学习,55%的人说他们在YouTube上学到的东西实际上很有帮助。对于这几代人来说,YouTube已经成为教育和娱乐的平台。


YouTube is the largest mobile app used by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to acquire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when they want to know how to cook, younger generation search YouTube instead of reading books or search on portal sites. According to a recent study, 59 % of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prefer to learn from YouTube videos and 55% said what they learned on YouTube was actually helpful. For these generations, YouTube has become a platform for education as well as entertainment.



Twitch


Twitch是一款千禧一代和Z世代都喜欢的,特定游戏流媒体服务。Twitch针对的是想在游戏文化中进行积极交流的游戏粉丝,作为一名社区成员,他们在Twitch内感到联系,自愿管理和扩大Twitch的文化,并喜欢观看和交流他们喜欢的 star streamers.


Twitch is a game-specific streaming service which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like. Twitch is targeted for game fans who wants to actively communicate inside the game culture. Game fans feel connected within Twitch, voluntarily manage and expand Twitch's culture as a community member and enjoy see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their favorite star streamers.



Reddit


Reddit是美国的一家社交新闻网站。大致来说,它是一个巨大的社区网站,但它专注于分享有趣的新闻和信息,而不是像社交网络一样注重成员之间的交流。千禧一代和Z世代通过访问Reddit社区来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调查显示,87%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表示,Reddit社区包含了他们想要的所有信息。


Reddit is an American social news community site. Basically, it is a huge community site, but it focuses on sharing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and news, rather than on communication among members like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visits Reddit community to learn about certain topics they are interested i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87% of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said there are communities in Reddit that contain all the information they want.



随着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口味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细分化,他们希望获得的是适合自己口味的内容。精选服务对个人口味进行分析并推荐合适的内容。最近,AI技术可以让用户更加细致地获得他们想要的内容推荐。


As the tastes of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are becoming more personalized and subdivided, they want content that suits their own tastes. Curation service analyzes individual tastes and recommends suitable content. Recently, AI technology has allowed for users to get recommendation of contents they want more delicately.



Spotify


Spotify的每周发现功能, 可以自动分析用户听过的,并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音乐。用户听得越多,越能得到更好的推荐。通过这个功能,Spotify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音乐流媒体平台,它满足了许多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口味。


Spotify's discover weekly feature is a function that automatically analyzes the music that users have listened to and recommends music which suits their tastes. More and more they listen to, the they can get better recommendation. Through this function, Spotify has become the world's best music streaming platform, satisfying the tastes of many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Zamface


Zamface是一项利用AI技术搜索 beauty YouTubers,并给用户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美妆视频的服务。Zamface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受欢迎,它的订阅用户中,95%的年龄在13至24岁之间。Z世代通过beauty Youtuber的视频关注和学习化妆方法,这是准确读取了他们的需求,并利用AR技术不断对服务进行创新的结果。


Zamface is a service that recommends makeup videos suitable for users by searching the video contents of beauty YouTubers with AI technology. Zamface is gaining huge popularity among younger generation that 95% of all subscribers are aged 13 to 24. This is the result of accurately reading the needs of generation Z to follow and learn makeup methods through the beauty Youtuber video and continuously innovating the service using AI technology."



现在的信息服务有很多,但很少能受到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喜爱。比起面对面,年轻一代有时候会觉得在网上交流更舒服。他们更熟悉实时分享自己现在的状态。有些服务就专注于这些特性。


There are a lot of messaging services but few of them are loved by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Younger generation sometimes feel more comfortable communicating online than meeting face to face and they are familiar to share their online status in real time. There are some services which focused on their characteristics. 



Facebook Messenger


Facebook messenger在用户界面只留下两个按钮,将功能最小化,并特别强调社交功能。Facebook messenger带来了Instagram story的功能,用户可以在messenger中查看朋友的故事,也可以随时查看朋友的连接状态。千禧一代和Z世代通过移动设备与每个人建立联系是自然而然的。对于他们来说,不需要与真正的朋友见面,就能感觉到彼此在一起,因为这样,facebook的messenger收获了巨大的人气。


Facebook messenger minimized the function by leaving only two buttons on UI and particularly emphasized the socializing functions. Facebook messenger brings the Instagram story function to check the friend's story in the messenger and the user can always check the friend's connection status. It is natural that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are connected to everyone through mobile devices. For them, Facebook messengers are gaining huge popularity by making them feel if they were next to each other without actually having to meet friends in real.



Zenly


Zenly 是在一款基于谷歌地图的社交网络信息服务,它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Zenly 有一项普通messenger服务没有的独特的功能。如果你使用Zenly ,你可以获知你朋友的位置,速度和剩余电量,当你与朋友相遇时,APP警报会显示你正在遇见他的事实。 Zenly 在Z世代中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其他几代人经常认为分享自己的位置是对隐私的侵犯,而年轻一代则认为共享位置很有趣,可以确认与朋友的关系。


Zenly is a social network messenger service based on Google Maps and is popular among teenagers. It has cute and simple interfaces and various functions which younger generation likes. Zenly has unique functions that are not available in ordinary messenger services. If you use Zenly, you are able to know the location, speed, and remaining battery amount of registered friends, and when you meet friends, the app alarm shows the fact that you met them. The reason why Zenly is so popular among generation Z was that other generations often thought that sharing one's location is an invasion of privacy, while younger generation reckon sharing the location is considered fun and confirm the relationship with friends.



考虑到千禧一代和Z世代强调概念和故事的性格特征,许多公司为之创造了新的角色,并通过年轻人可以共情的故事与他们进行交流。 年轻人现在熟悉图像或视频而不是文字,他们通过创建自己的角色内容来引领新文化,并通过将自己喜欢的角色转化为“文化因子”来自愿推广。 此外,虚拟网红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营销工具,以热衷于网红的年轻人为营销对象。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o emphasize concept and story, companies create new characters and communicate with young people through stories that they can sympathize with. These generations, who are familiar with images or videos rather than texts, lead a new culture by creating their own character contents and voluntarily promote the characters which they have affection by making it into memes. In addition, virtual influencers have become a new marketing tool to target young generations who are enthusiastic about influencers.




许多公司根据年轻一代的口味,使用角色IP内容来制作短视频。 最近,可以实时反馈用户响应并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快速传播和轻松消费的短视频内容,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 它以机智的短片而不是长篇故事片吸引年轻的消费者。


Many companies use character IP contents to produce short forms of video according to the taste of younger generations. Recently, the short video content that can check the user's response in real-time and can be rapidly spread and consumed easily on SN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arketing tool. It attracts young consumers with a witty short video rather than a long story video.


以BT21角色品牌为例,通过使用其角色IP在TikTok中制作模仿的格式,产生了大量与年轻一代的口味相匹配的内容,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它们还提供了用于粘贴TikTok视频内容的角色贴纸,使用户可以自然地在他们制作的内容中宣传角色。 以Spotify和华为为例,通过使用一些适合年轻一代口味的流行艺术家的人物IP分享短视频,将新的品牌形象传达给了这些世代。


In the case of the BT21 character brand, by producing a parody the format in Tiktok using their character IP, they produce contents that match the tastes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and get their favorable feeling. In addition, they provide character stickers to be used for editing Tiktoc video contents that allow users to naturally promote the characters in the contents they make. In the case of Spotify and Huawei, the new brand image was conveyed to these generations by sharing short videos using some trendy artist’s character IP that suits the tast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千禧一代和Z世代人都熟悉IT设备,他们很容易以数字形式绘制事物。 这些世代倾向于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制作成短片,然后将其上传到社交平台上。 他们制作这些简短的动画片来表达自己的个性。 卡桑德拉卡林(Cassandracalin)和Min4rin则是根据作为女性的经历来日常创作。 他们的漫画获得了女性的大力支持和同情,并且还出版问世。 这些案例成为Instagram被认可为另一个网络卡通平台的开始。 以洋基基为例,他幽默地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刊登了关于“工作中非理性状况”的简短漫画。 随着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到来,他的故事已在工人群体中引发许多话题,而且这些内容已通过书籍、在线表情包、商品和广告的形式被大众消费。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are familiar with IT devices that they easily draw things in a digital form. These generations tend to draw about their daily lives into a short cartoon and upload it in their own SNS. They produce this short form cartoon to express their personality. Cassandracalin and Min4rin draw their daily lives based on experiences as a woman. Their cartoons had gained a lot of support and sympathy from women and came out as a book. These cases become the start for Instagram to be recognized as another webtoon platform. In the case of Yangchikii, he humorously published a short cartoon on his SNS about an irrational situation at work. Along with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his stories have become a lot of issues among workers, and these contents have been consumed through books, online stickers, goods, and advertisements.



千禧一代和Z世代人认为,表情包是一种新型的交流工具。 表情包是数字世界中独特的交流工具,可帮助清晰直观地表达情感并理解信息。 对于那些喜欢在不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流的人来说,表情包已成为一种超越语言障碍的强大交流工具。 如今,千禧一代和Z世代使用表情包多于书写,他们甚至只使用表情包交谈。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thinks emoji as a new way of communication tool. Emoji is a unique communication tool in the digital world that helps to express emotions clearly and intuitively understand the message. For those who prefer to communicate without meeting face-to-face, emoji is emerging as a powerful communication tool beyond the barriers of language. Nowadays,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use emoji more than writing. They even talk through using emojis only.



随着表情包成为一种新的交流工具,头像表情包通过将千禧一代及Z世代的个性和自我表达,而让AR技术进一步发展。 年轻一代使用他们自己的头像表情包来表达自己并创造新的文化。


As emoji became a new communication tool, avatar emoji evolved one step further by applying the personality and self-expression of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to AR technolog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uses their own avatar emojis in various contents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create a new culture.



千禧一代和Z世代使用的在线表情包包含了小众情感的表达,而且他们更喜欢轻便且大致带有直观信息的表情包。 随着小众情绪表达的在线表情包变得流行,习惯了数字绘图的年轻一代倾向于自己制作在线表情包。 即使它不那么精致,但如果年轻人能够共情这个概念,它也会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The online stickers used by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contain B-class emotions. And they prefer the stickers which are light and roughly drawn with intuitive messages. As B-class style online sticker becomes popular,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who are accustomed to digital drawing tend to make online stickers themselves. Even if it is not a well-drawn, it can be loved by young people if they can sympathize with the concept. 



随着在线表情包在年轻一代中的流行,它已成为角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个人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出售在线表情包,因此出现了各种角色,受欢迎的角色则扩展到了角色商品业务。 这些角色IP可以通过快闪店、在线商店,甚至可以直接与各种品牌进行合作。


As online stickers became popular among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t became a big part of the character industry. As individuals were able to sell online stickers on the SNS platform, various characters appeared and popular characters expanded to the character goods business. Pop-up stores, online stores, and even collaborations with various brands are being done with these character IPs. 




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支持下,网络卡通市场急剧增长。网络卡通最近已成为制作电影、戏剧和游戏的主流内容。 随着全球OTT市场的扩展,具有良好故事和想法的网络卡通内容成为IP业务的机会。 网络卡通的流行,让《上帝之塔》和《高中之神》被制作成了动画。 它已经在全球发行,包括亚洲、美国和欧洲,并且在海外市场上有很多粉丝。 Itaewon类也是基于网络卡通在Netflix上制作的。 它在亚洲市场排名第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The webtoon market has grown steeply based on the support of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ebtoon has recently become mainstream content that was made into movies, dramas, and games. As the global OTT market expanded, webtoon contents with good stories and ideas became an opportunity in the IP contents business. The tower of God and the God of High School was made into an animation according to the popularity of Webtoon. It has been released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As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nd has many fans in the overseas market. Itaewon class was also produced on Netflix based on Webtoon. It was ranked top in the Asia market and was a great success.



网络卡通IP在角色IP行业中占据很大一部分。 使用网络卡通IP设计的角色商品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 另外,各家公司与网络卡通IP进行合作以推广其品牌,因为它们可以自然地推广其产品并为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带来乐趣。


Webtoon IPs occupy a large portion in the character IP industry. The character goods designed with webtoon IPs are loved by the young generation. In addition, various companies collaborate with webtoon IPs to promote their brands because they can promote their products naturally and fun to consumers, especially to young people.




虚拟网红是由主要消费者群体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的一种新的数字IP趋势。 它们主要在Instagram,Twitter,Facebook和Snapchat等社交媒体上活跃。 即使他们不是真实的人,但却能通过与粉丝交流来表现自己,并且拥有大量的关注者。 这种虚构的特征已经成为利用社交媒体的公关市场的新趋势。


Virtual influencers are a new digital IP trend created by the changes in the main consumer grou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y are mainly active on SNS such as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and Snapchat. Even though they are not the real person they act one by communicating with fans and hav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social media followers. This fictional character has become a new major trend in the PR market utilizing social media.



在某些情况下,品牌会自己创造虚拟网红。 肯德基(KFC)创造的桑德斯上校(Colonel Sanders)使人想起了该公司的创始人形象,只不过看着更年轻一些。 韩国老牌饮料公司Binggrae创建了虚拟角色“ Binggraeus”。 Binggraeus有一个概念,他是做Instagram推广Binggrae品牌的王子,该品牌反映了年轻人喜欢的小众文化。 Binggraeus能够通过制作具有个性的各种文化因子,并通过与年轻人积极沟通,来自然地推广他们的产品。 这些有影响力的人显然正在将品牌推广给年轻一代,也被用作各种品牌活动的主要典范。


There are also cases that brands create virtual influencers themselves. KFC has created Colonel Sanders which reminds the founder of the company but in a young-looking. And Binggrae, which is the old beverage company in Korea, created the virtual character, ‘Binggraeus’. Binggraeus has a concept that he is the prince who does Instagram to promote the Binggrae brand which reflects the B-class culture that young people like. Binggraeus was able to promote the product naturally by making various memes with the character and actively communicates with young people. These virtual influencers are clearly promoting the brand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and also are being used as the main model of various brand events.



图形设计趋势不断变化,以反映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特征。年轻的一代更喜欢他们能够直接体会到的机智或感性的图像,而不是精心打磨和精致的图像。 针对年轻人,可以快速应用于各种媒体的设计正在引领潮流。


Graphic design trends keep changing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This younger generation who prefer witty or sensual images that they can empathize with rather than well-polished and refined images. Targeting young people, designs that can be applied quickly to various media are leading the trend.



过去,品牌标识设计更加精致和不变,通常应用于印刷和应用程序。 但如今,媒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品牌标识也正在转变为一种灵活的形式,可以适应这种变化。 许多品牌正在进行多种尝试,以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人身上打上烙印。


In the past, brand identity design was more refined and immutable and usually applied to print and applications. But these days, the media is becoming more diverse and brand identity is also changing into a flexible form that can be adapted to this change. A lot of brands are trying various attempts to imprint identity on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generation.



A lot of brands tend to make short logo animation with their brand logos. The brand logos are not an unchangeable element in brand identity anymore. The brand identity can give a fun and easy impression to appeal to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许多品牌倾向于使用其品牌logo制作简短的logo动画。 品牌logo已不再是品牌标识中不可更改的元素。 品牌形象可以给千禧一代和Z世代一个有趣轻松的印象。



随着数字平台的发展,海报也正在演变为移动海报。 由于千禧一代和Z世代都熟悉视频内容,因此他们对移动图形比对精致图像更感兴趣。 而且,与过去不得不将所有内容打印在一页上的情况有所不同,通过运动图形以更加有趣的方式显示更多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这也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latforms, posters are also evolving into moving posters. Sinc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are familiar with video content, they are more interested in moving graphics than refined images. And unlike in the past when we had to print everything on one page, it is easier to show more information in an interesting way through motion graphics which is also a point that young generations are attracted to. 



艾米莉·洛佩斯(EmilyLópez)的动态海报是由字体和复古图形组成的,感觉粗糙而怪诞。 罗伯托·华纳(Roberto Warner)的海报采用简单的版式和图纸制作而成,突出了艺术家希望使用动态图形显示的内容。 许多图形海报倾向于具有复古风格或由年轻一代喜欢的简单有趣的图形元素组成。


Emily López's moving poster is composed of type and retro graphics which feels rough and grotesque. Roberto Warner's poster is created with simple typography and drawings which highlights what the artist wants to show using motion graphics. A lot of graphic posters tend to have a retro style or composed of simple and fun graphic elements that young generations will like.



千禧一代和Z世代宁愿主动参与并独自体验新事物,而不是单方面看到信息。 许多设计师或艺术家试图通过使用诸如AR之类的新技术,使年轻一代参与他们的作品。 年轻一代对与他们互动的图形更感兴趣。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prefer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and experience new things on their own rather than seeing information unilaterally. Many designers or artists try to make the young generation participate in their works by using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AR. The young generation feel more attracted to the graphics which they can interact with.



Agenda 2020和后印刷时代都是使观众参与到使用AR观看展览的项目,并且有很多使用AR技术的图形实验,使人们可以通过图形海报体验三维技术。 通过让人们积极参与该项目,自然地将品牌形象烙印于热衷有趣和新体验的年轻一代中。


Agenda 2020 and post-print are both projects that involve audiences to view exhibitions using AR. And there are a lot of graphic experiments using AR technology to let people experience three-dimensional experience through graphic posters. By letting peopl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it can naturally imprint the brand image on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who love interesting and new experiences.



过去,似乎只是由儿童绘制的类似涂鸦的图像往往不被认为是不错的图形。 但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喜欢以一种轻松自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他们倾向于将“涂鸦式的插画”视为一种时髦的图形。 有一点可以证明这种说法,许多希望得到千禧一代和Z世代支持的时装品牌都渴望与绘制涂鸦风格图形的插画家合作。


In the past, doodle-like images that seem to have just been drawn by a child could not be recognized as a nice graphic. However,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who prefer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and individuality in an easy and free way tend to see doodle style Illustration as a trendy graphic. As proof of that, many fashion brands that want to be supported by the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are eager to collaborate with illustrators who draw doodle style graphics.



Margonzales是一位专业的滑板手和艺术家。 他过去从事滑板很长一段时间,他从街头和滑板场景中汲取了灵感并在推出了自己的作品后就成为一名艺术家。 他的自由奔放和个人主义插图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欢迎,并在他与Supreme发行合作产品时闻名世界。


Margonzales is a professional skateboarder and artist. He had been a skateboarder for a long time and became an artist when he came up with his artwork where he got inspiration from street and skateboard scenes. His free-spirited and individualistic illustrations were enjoyed by many young people and became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when he released a collaboration product with Supreme.



萨姆·考克斯(Sam Cox)是一位来自英格兰的艺术家,比杜奇先生更著名。 他的作品的特征在于图案、角色和对象像病毒传播一般不断扩展。 乍一看,他的作品看上去很幼稚,但气氛明亮,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他最近还与芬迪开展了有趣的合作。


Sam Cox is an artist from England who is more famous than Mr.Doodle. His work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patterns, characters, and objects just as viruses spread. His work looks childish at first glance but has a bright atmosphere that seems to be loved by many people. He also recently conducted an interesting collaboration with Fendi.



丹尼尔·约翰斯顿(Daniel Johnston)于2019年去世,是歌手兼作词人和视觉艺术家。 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精神疾病中挣扎,这影响了他的图形风格。 2020年,街头品牌Supreme与其合作推出了联名产品。


Daniel Johnston, who passed away in 2019, was a singer-songwriter and visual artist. He had struggled with mental illness for much of his life which had been influenced his graphic style. In 2020, street brand Supreme launched a collaboration product with him.



俗话说,潮流在变,复古风格如今却风行一时。 现在,可以使人联想起80年代和90年代游戏和动画的图形重新成为一种时尚风格。 复古风格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怀旧的,或者对某些人来说是新鲜的。


As there is a saying that trend is going around, retro styles are now all the rage. Graphics that remind you of games and animations from the '80s and '90s are now recreated into a trendy style. Retro styles can be nostalgic for some people, or fresh and new for some.



Hanavbara是一个受欢迎的Instagram使用者,拥有24万追随者,主要绘制以K-pop偶像为主题的插图。 他的插图使人们觉得自己正在观看90年代的动画场景。 另外,Pixeljeff的插图让人想起90年代游戏中的场景。 过去由于技术限制而制作的粗糙且简单的虚线游戏图形现在被当成了表达个性的一种方式。 随着这种复古趋势,许多艺术家倾向于从过去的文化中获得启发。


Hanavbara who is a popular Instagrammer with 240,000 followers, mainly draws illustrations with the theme of K-pop idols. His illustration makes people feel like they are watching a scene from animation in the 90s. Also, Pixeljeff's illustration reminds people of a scene from a 90s game. Rough and simple dotted game graphics which used to be made because of technology constraints are now used as a way to express individuality. Many artists tend to get inspired by the past culture following this retro trend.



路易威登最近发布了一个有趣的视频。 维吉尔·阿布洛(Virgil Abloh)制作了一个动画,名为“与朋友的动物园大冒险”,这是路易威登男装系列的新概念视频。 他们正在根据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需求,做出独特的新尝试,以摆脱传统时装秀的形式。 另外,最近包含了老式动画图形的Toon-out等动画过滤器在年轻人中也很流行。 包括Doja Cat在内的许多艺术家都制作了复古音乐录影带。 这种复古风格已成为针对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新趋势。


Louis Vuitton recently posted an interesting video. Virgil Abloh created an animation called "The Adventures of Zoooom with Friends" which is a new concept video for Louis Vuitton's men's collection. They are making a unique and new attempt to chan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away from the format of traditional fashion shows. Also, animation filters such as Toon-out which contains old-style animation graphics were recently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Many artists including Doja Cat, made a retro-style music video. This retro style has become a new trend targeting millennials and generation Z.


——————————

千禧一代占人口的31.5%,Z世代人口现在占比为32%。 千禧一代已经在改变世界,Z世代也开启了新的范例。 他们是现在和未来的真正消费者。 这篇研究文章研究了这样的情况:这些世代具有比其他任何世代都更为独特的个性,它们正在成为未来的力量,并且正在发生变化,以理解和反映这些世代在设计和营销方面的文化和品味。 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这些世代的特征,并了解他们所领导的趋势。


The millennials consist of 31.5 % of the population and generation Z is now 32 %. Millennials are already changing the world and generation Z is also opening a new paradigm. They are the real consumers of the present and the core of the future. This research article examined the cases where these generations, which have more distinct personalities than any other generation, are emerging as future power, and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to understand and reflect the culture and tastes of these generations in terms of design and marketing. We hope this article will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generations and know the trends they are leading.

文章来源:公众号ISUV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