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研新姿势!用户调研五步完成不是梦

周周

今天分享一个Frog Design(青蛙设计)使用的用研方法,只有5步的研究方法,是一位资深交互设计师提出的,全文后还有相关书籍的推荐,想国庆期间深入研究的各位可以抱走 ( ̄ε(# ̄)☆╰

原文作者:David Sherwin  译者:特赞Tezign

昨天一个在做金融的妹纸吐槽用研太难。她让我打开脑洞想一下,这是你知道的客户:男,36岁,本科毕业;有一台MacBook Pro和一部iPhone 5手机,平时会Chrome浏览网页;有微博账号,在上面你会看到他喜欢巧克力和矮脚狗;已婚;座驾是丰田花冠;黑发棕眼;信用卡记录可以看到他最近一次订的酒店的位置和他最喜欢的餐厅。然后这就是你手上关于客户的所有数据,老板问你能不能告诉他,客户为什么决定把储蓄账户转到另一家银行?你肯定会想这是在搞笑吧。

跨终端体验设计,绕不开的用户槛儿

涛涛

随着平板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端APP将自己的应用拓展到Pad端,来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多终端体验。此前一些设计师从视觉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多终端产品的设计,作为一枚用研,除了视觉体验,我们会更多地去关注用户的功能使用体验。

通常在开发一款应用的Pad端产品时,我们一方面需要保持多终端在功能体验的一致性,将核心功能移植到Pad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希望完全复制手机端的功能到Pad端,而是基于Pad的优势进行一些创新,那么问题来了,把核心功能移植到Pad端是否已经足够?还有哪些功能需要考虑对齐?又应如何更好地结合Pad的优势进行功能创新呢?

本文将从用户的角度进行分析,讲讲在进行跨终端体验的功能设计时,有哪些绕不开的用户槛儿。第一个槛儿试图从用户心理的角度说明在APP跨终端体验设计时功能对齐的必要性;第二个槛儿分析了除了对齐核心功能以外,还有哪些功能需要考虑对齐;第三个槛儿通过创新场景研究思路讲述了如何更好地发挥Pad的优势进行设计。

用用户的眼睛看用户

涛涛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引自《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作为一名用户研究者,我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用户。面对这些用户时,我也会不自觉地有着各种各样的感受。这里先分享几个粉丝的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感觉:

网易丨四个方法帮你从零开始进行用户招募

周周

白珠子:提到用户招募,你的眼前可能马上浮现出一个麻烦熊孩子的形象。假如你采纳了定性研究方法,它几乎就无法躲开。它令人疑惑,一开始你可能一头雾水,不太清楚要找怎样的用户;它让人着急,你计划在4天内找到合适的用户,在多个渠道发放了招募信息,却只收到少量回应,不得不将整个调研项目的时间往后推;它不让人省心,用户也许表示只在某个特定时间段有空,可是这个时间段已经被另一位用户占用了……你来来回回地调整时间表,既尴尬又心累。

怎样才能让这位“熊孩子”听话些?今天笔者就来简要说说用户招募的步骤和其中的一些技巧。

『用研面面观』之投射技术在用户访谈中的应用

涛涛

#交互学堂#深度访谈是用户研究中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用以揭示被试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它的关键在于『深度』。怎样才能做到有『深度』呢?那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

如何面对产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鹤鹤

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做风险性分析与效能评估,对于用户研究同学可能更专业的知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同样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用户研究三个同学对这个话题也都应该敏感。但是他们是在产品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点的关注和关心对产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我们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还是用户研究等同学经常对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究其缘由无非我们审视产品的视觉角度不同,其实,说实在话,没有绝对的对错,难道不是吗?尤其是作为产品经理,在项目当中不应该是辩解者的姿态,而应该是事务推动型的控制平衡者。

用用户的眼睛看用户

用心设计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图片6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