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设计老炮自述UED人演变史

2016-12-13    分享达人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请点这里 

汪方进,阿里巴巴B2B事业群-用户体验设计部负责人。拥有多年设计行业从业经验和深厚专业背景,2003年—2011年间任职于网易公司,期间曾担任网易用户体验设计中心总监,亲历或主导网易邮箱、门户、LOFTER、新闻客户端、网易首页等诸多海量级用户产品的重大改版和体验升级。2012年加盟阿里巴巴集团B2B事业群,负责阿里系内贸B2B平台1688.com、村淘、零售通等业务的全站体验设计工作,带领团队完成1688首页、我的阿里、手机1688、1688行业频道群、村淘网站等网站核心产品的重大改版和新突破。 长期致力于UED团队“道—术—器”的思考与实践,沉淀了从设计观到方法论、从文化土壤到专业能力提升等整套UED团队的发展思路和管理心法,为设计团队带来了新的思考视角和价值延伸。
站酷网:请列举出2006-2016年,你的个人大事记,让大家对你先有个了解。
汪方进:我从事与设计相关的工作有很多年了。毕业后,我先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和几家中型网络公司待过,但是真正让我快速成长的是后来在网易工作的8年,以及在阿里接近5年的工作经历,它们对我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从业16年多,可以大致分为2个大的阶段,即设计师阶段和设计管理者阶段,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2008年底,是我个人成长最大的一个转折点,那时网易成立用户体验设计中心部门,我很荣幸获得了这个挑战机会,我们由最初的5人到120人团队肩负起北京、广州、杭州三地所有的网站业务,为非游戏类的所有业务提供用户体验设计支持。
2008年底-2012年,在这差不多3年半的时间里,我的个人能力、视野及关注方向与之前有了很大不同,如果说之前是匠人,那这3年多就是在保留匠心内核的基础上向管理方向迈进的阶段,当然,它一定会是很艰难的转型,需要思考更多的是UED部门如何更好的支持业务发展,如何把专业价值有效传达出来。当时对UED价值思考的三个境界是“好看、易用、爱用”,所以基于这个方向升级了网易门户首页及所有频道页面、网易邮箱、网易新闻APP等页面;这个期间还进一步细分了设计专业,随即出现了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岗位,大家也可以看到,如今的阿里及其它互联网公司也都是这样的专业岗位划分。
2012年4月,我迎来第二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来到阿里巴巴工作,如果说在网易更多体现在专业上的积累,那在阿里接近5年的时间则是朝着如何打造优秀UED团队的方向不断努力探索,这一段旅程饱满而充实,是思考和收获最多的一段时光。
2012年至今,这四年时间,我一直在探索UED价值,与团队一起从UED设计规范统一性、效率提升到方法论沉淀、工具打造到设计赋能业务的渐进探索。令人欣喜的,我们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法论《五导家》以及设计书籍《U一点料》。
除了理论成果,我们还打造了UED和前端的中台DPL,实现了运营智能搭建页面,把设计能力输出给业务方;不断探索设计对B类业务的发力点,鼓励B类特色设计创新和设计赋能,用专业课题共建的方式在业务中帮助它们实现落地。
延伸阅读:五步推导,让你成为体验设计专家
站酷网:请为大家介绍一下你负责的阿里巴巴BBC-UED团队是做什么的?能不能举例说明,你们的工作与大众生活有哪些关联?
汪方进:BBC-UED目前涵盖业务包括1688内贸B2B平台(1688.com)、阿里农村淘宝(cun.taobao.com)、阿里零售通(lst.1688.com)等业务线。简单介绍一下,1688平台是内贸B2B第一平台,提供全球好货源,形象的来说,各位在淘宝里买的东西,很大部分是来自1688平台提供的货源;农村淘宝的业务,让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就是广大的村民可以通过村淘平台买到好品质的商品,同时也可以把生产好的农产品卖给城里人;阿里零售通的业务主要是为中国千万家零售门店提供优质货源。
而我们UED在这个业务群中主要在业务协同、设计增值、价值放大等几个纬度的价值提供。业务协同就是实现业务快节奏上线;设计增值就是实现业务快节奏上线同时体现UED的创新点,为业务的转化率带来提升;而设计价值放大,体现在设计赋能业务,用Desingn Thinking思维去帮业务开拓边界,大幅提升业务的转化。
业务协同其实大家都不难理解,所有UED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保质保量的完成业务需求,不断迭代产品进度;设计增值就有一些难度了,首先要搞清楚如何论证设计的价值,才能说出增值有多少,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打造了页面数据统计工具,方便设计师、开发、运营、PD低成本的查看页面上线后的数据反馈,及时了解设计的结果。设计师要做到增值,我们会推行《五导家》,常规来说,设计师一般接到设计需求就进入设计执行阶段,中间思考过程是黑盒,即每次的设计都是发挥不同设计师个体价值,专业强的设计师输出作品好一些,普通设计师输出结果不稳定,UED团队整体输出品质不可预测,而《五导家》方法就是把设计过程的黑盒变成白盒的过程,是设计师常用方法抽象的5步过程,是设计工作的ThinkFlow。
而我们现在面临最挑战的就是价值放大这个阶段,这个是设计驱动产品的意思,是设计师梦想阶段,在一些设计文化驱动的公司这种价值体现出来了,如苹果公司以其卓越的工业设计区分和同类产品的调性,引领消费趋势。而在我们互联网商业公司,UED本身不是产品,而是提供一种专业能力帮助业务成功,那如何价值放大呢?我们认为方法就是设计赋能,尤其在B类业务中,这个价值会更大,因为B类业务是天然的长链条业务,B类电商的用户角色很多,从原料商、生产商、中间各级分销商到最终的零售卖家,中间链路过程十分冗长,而B类电商是要利用互联网的思维结合传统的链接来实现行业变革,未来中间链路的体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进步。而UED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不是简单的页面搭建提供者,而是帮助中间链接的不同角色提升他们的体验操作感受,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和体验工具赋能他们的工作效率,提升对他们对B类电商的信任,是服务式设计在B类电商场景的应用探索。我们目前是在第二阶段迈向第三阶段的过程中,希望对B类业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起交流。
1.jpg
站酷网:阿里旗下包含10个UED团队,其中包含淘宝UED、阿里巴巴(中文站)UED、阿里巴巴(国际站)UED、阿里妈妈UED等等,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各个UED团队之间的业务会有哪些关联性?
汪方进:阿里巴巴是全球最领先的电商生态公司,包含2C、2B、支付、物流、金融、文娱、云服务等多元的业务群,按不同业务领域划分,服务于C类业务有淘宝UED、天猫UED、聚划算UED、手淘UED;服务B类业务有1688UED(之前称阿里巴巴中文站UED)、B2B国际站UED、商家业务UED等;服务菜鸟物流的是菜鸟UED,类似有阿里云UED、支付宝UED等。除以上纵向划分,还有横向专业国际UED(阿里巴巴国际站UED),含B2B国际站UED、Aliexpress UED等。每个UED服务自己的事业群,对自己的业务线负责,阿里内部开放互通,阿里UED有一个虚拟组织:阿里UED委员会,是负责提升阿里所有UED专业能力的虚拟组织,通过这个虚拟组织,实现培训、招聘、课题共建、影响力打造等诸多专业事务推进。
站酷网:一个完整的UED团队包含哪些职位?阿里巴巴BBC-UED团队的人员构成和职能分工是怎样的?你们团队的特色和专长是什么?
汪方进:UED在不同时期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UED在公司有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以小组形式存在于产品或业务团队,二是以独立的部门形式并行于业务部门。前者往往规模不大,主要是协同业务进度为主的职能,效率是第一诉求,所以常常交互视觉是合为一体的,分工不是很精细化,但不是绝对的;我们是属于第二情况,是独立的部门平行于业务部门,部门的使命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提升业务体验,形成了一定属于自己的团队文化氛围,相对来说专业分工较细,目前有用户研究、UX Designer、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有些较大规模的UED也包括前端工程师和品牌设计师等岗位。团队组织结构是“蜂窝状”的纵横结构模式,纵向是服务每个业务线的设计组,每个设计组包含交互、视觉设计师。而大团队也会基于兴趣出现一些专业课题组和兴趣派,这些课题小组和各派的人员来自各个实体设计组设计师,用专业和文化把各垂直小组凝结在一起。我们是从事有关B类业务的体验设计,所以比较专注在B类特色设计、营销活动设计、数据化驱动设计等方面专业的探索。团队特色文化是“快乐、” !

2.jpg
站酷网:做设计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你们是否有自己的一套设计推导理论?这套设计推导理论为你们的工作带来了哪些价值?能不能为我们举例说明?
汪方进:是的,设计推导理论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非常重要,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我们觉得设计推导理论的底层基础其实更为重要。有句话叫“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一个方法论若能真的行之有效,前提就是作为底层基础的世界观是足够明确、清晰、共识,不然方法论就是无根之木,发挥不了真正的价值,也不会长久。而所谓的世界观,对于我们某个业务领域内的设计岗位来说,我觉得包括三个方面,即设计观(我们是干设计专业的,但设计究竟是什么)、岗位观(作为职能部门的UED,岗位心态岗位视角和岗位工作方式应该是什么)、和业务观(我们面对的业务与其他业务的核心差异及对设计的影响究竟在哪里,比如2B与2C)。关于这三点,我们团队经过了很多的实践、反思与碰撞,慢慢的逐渐清晰。逐渐形成自己团队的设计观:“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辨业务,通过服务内部客户,进而服务我们的最终用户,用设计专业帮助业务成功,与业务一起成长”!这是我们团队重要转变的开始,因为回答了“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等核心问题。我是我们的行为之“道”。关于这里面的具体内容在《五导家》方法论内容中有提及,这里不就详细展开了。
明晰了底层世界观后,我们团队逐层向上累积出了我们的方法论,包括thinkflow,workflow,等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刚才提到的《五导家》。五导家是一种设计岗位的思考过程方法论,它包含一个以目标用户为源头的5步骤思考路径,及相关方法和原则,通过深度解构+全链路串联的方式,总结和表达作为职能部门的UED团队在设计工作中思考路径的普遍规律,力争将原来那些模糊、零散的概念信息(如业务诉求、用户诉求、业务目标等)及思考环节(如何从诉求到目标,如何从目标到指标,如何从目标到方案等)进行串联和体系化。
《五导家》给工作带来的价值我觉得可以分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对设计师,他可以帮助设计师提升设计思考效率和质量,将思考从神秘的黑盒变成理性透明的白盒,帮助合作伙伴信任我们的思考结论。第二个是对业务,一般项目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模糊、沟通艰涩、讨论反复、意见多样、分歧频发等状况能够被有效避免,有效帮助项目进展顺畅,效率高;第三个是对行业,《五导家》是我们团队对设计岗位关键问题思考结果的一种体系化和方法化的表达,具备很强的思辨深度和理论价值,而且复用性也很好,目前很多阿里集团的设计师,以及很多跟我们有过交流的设计师,都在尝试使用这个设计推导方法论。
唯愿饱含灵感与情怀的设计工作,也能闪耀理性之光,绽放从容之美!

3.jpg

4.jpg
站酷网:设计人员为什么要看数据?用数据量化统计来反观用户体验设计的价值何在?
汪方进:很多设计师从来不看数据,可能没有数据可看,也可能不知道如何看数据,或者看了数据发现对设计也没有什么作用,这些都不是太好的现象。数据其实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更好的设计以及沟通。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从数据中可以了解用户是谁、用户行为与痛点。例如对某个产品或页面的用户进行分层,知道新老用户占比,不同购买次数的用户占比;分析某个任务流程的转化率,可以分析出哪个环节的转化率较低。
(2)设计师是感性的,数据可以帮助设计师提升设计的正确率。例如在设计师出了多个设计方案,不知道哪个设计方案更好,这时我们可以查看相关历史数据论证哪个方案更好适合,或者进行用户调研看用户更喜欢哪个方案,或者进行A/B测试。
(3)商业是理性的,数据是理性化的一种方式。在设计方案PK或评审中,数据可以提升设计方案的说服力,提升设计沟通效率。在设计评审中,业务方对设计方案的质疑主要原因是对设计方案没有信心,甚至认为自己的想法或方案会有更好的结果,这时有数据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能够提升业务方对设计方案的信心。
以上这3点是我们设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看数据的原因。但在设计工作中,数据使用主要关注2个方面,一个是看什么数据,另一个是如何使用数据。设计师看什么数据,我们根据用户体验设计目标与产品生命周期,形成了用户体验的“5度”模型,即吸引度、完成度、满意度、忠诚度、推荐度。不同产品的5度具体指标要根据产品实际情况来定义,今天我就不展开来讲了,详细可以查看阿里UED博客或《U一点料》

5.jpg

设计师如何使用数据,在设计前(从用户诉求到设计目标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用户诉求)、设计中(从设计目标到设计方案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分析哪个设计方案更优)、设计后(设计上线后,设计师要分析产品有没有达到设计目标)这3个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因此数据在设计中的价值有以下3点:
(1)设计前用于发现问题 通过数据的横向比较(和同类比,看相对大小)、纵向比较(和自己的过往比,看变化趋势)、人群对比(把用户群细分之后作比较,看群体差异),从数据角度了解用户诉求,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为产品设计优化提供启发和突破口。
(2)设计中用于论证思路 通过分析多个设计方案的核心差异所对应的数据,来判断哪个设计方案更加合理。
(3)设计后用于验证设计 通过计算上线后的产品数据,对比设计前设定的指标数据,判断设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6.jpg

 以上总结了我们设计过程中使用数据的经验与小结,最后想强调的是:数据不是价值,你才是!
站酷网:在进入阿里巴巴集团前,你曾任职网易,同是担任管理用户体验部的职责,业务类型不同、面对用户不同的UED团队,工作思路和方法应该会有很大不同吧?成熟的用户体验从业者应该如何快速投入到新的领域新的工作中?
汪方进:在网易和阿里的工作方式有很大不同,源于两个公司的文化和管理方式不同。网易是一家极具匠心的公司,有文艺气质的一个群体,我在网易期间前4年处于设计师阶段,后4年转型为设计管理岗位,所以在网易时期是从设计师到设计管理的转变和摸索阶段。管理工作的抓手更多体现在设计作品质量把关、设计流程建立等环节;网易管理是比较宽松的,当时没有KPI考核,没有体系化的晋升通道。
来到阿里巴巴各方面有不小的差别,首先阿里有一套自己成熟管理文化,每个岗位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权利都很清晰的定位,在阿里,主管是带一个团队去攻坚业务拿结果,而部门总监则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去培养团队的专业土壤、文化氛围,影响团队一起为业务拿结果(即做业务、建团队、推文化)。阿里有绩效管理工具、管理三板斧、晋升通道、薪酬体系等抓手赋能管理者打造出优秀团队。
刚到阿里带着网易之前的惯性来开展工作,其实还是满痛苦的一段经历。由于阿里是周期性KPI考核机制(之前是3个月一次,现在是半年一次),所以KPI考核周期开始的时候,管理者是要带领UED制定未来半年内KPI指标,明确这个时间段整个UED的发力点和结果考核衡量,这是个艰难的工作。但正是阿里有这样的管理文化土壤,迫使我去思考UED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支持多变的业务过程中如何阶段性计划,去思考如何衡量UED价值。
所以作为独立的UED组织要在支持业务快速奔跑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用专业帮助业务成功。专业价值的打造是我们UED追逐的方向,这是UED抽象层面的专业建设工作,包括规范、统一性、效率、工具、方法论、数据化设计、设计赋能等多维度的专业课题项目。刚开始专业文化建设也没那么容易展开,因为所有UED都面临人手不够的问题,事实证明,无论增加多少人都是人手不够的的状态,所以一开始引导设计师进行专业沉淀、影响力打造、方法论和课题建设其实阻力很大,由于阿里有很好的管理工具(如绩效管理、晋升制度等)和开放的学习和共创环境,结合不断改进的管理方法和长时间的牵引,慢慢团队形成良好的专业文化,坚持下去,团队的健康度就会不断正向循环。
对我来说,改变以前的工作惯性,适应新环境的文化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经历和财富。一路走来,痛苦过,快乐过,最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提升了自己,也小有成就感。所以对于成熟的UED从业者,要能善于把自己的专业和不同公司的文化结合,因地制宜,才能生根发芽,否则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站酷网:B类电商的用户需求和C类用户有何异同,有什么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汪方进:以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B类电商用户和C类电商用户有较大不同,众所周知,C类电商用户如淘宝和天猫C类买家,对商品选择要求品多、价优、品质好、兴趣性消费等多纬度体验诉求,当我们网购一个商品的时候要么直奔主题搜索,在众多商品中选择自己想要的;要么在随意逛的过程,激发了购物欲,产生了消费冲动;未来还有个性化定制需求。所以对于C类电商就是要不断的提供各种方式让终端消费者找到自己的商品或者激发他的潜在购买欲望。所以C类UED是要打造良好的体验,让终端用户快速发现自己喜欢的商品,并通过设计的手段激发他们的购物欲,从而爱上生活。因此多维度的行业导购、兴趣发现、个性定制、有趣好玩的体验尤为重要。
而B类电商用户范围很广,之前我也提到过B类业务的一些属性,包括天然的长链条业务、B类电商的用户角色从原料商、生产商、中间各级分销商到最终的零售卖家,每个角色即是卖家也可能是买家,这种属性使得B类UED首先在体验设计上要不同于针对C类用户的激发性导购,要提供链路上不同角色的任务操作体验,用一些工具和产品化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繁忙的工作流程。选货放面,对如何站在B类买家角度定义不同层级的货源让他们选择,B类的行为涉及到商业利益,所以很多用户对货源的选择倾向于在私密性的场景下进行,这些是B类体验专业性的体现,满足了这些体验需求,B类电商平台则产生可信赖感。
站酷网:有人说:设计管理者更多要做的是为那些专业领域愿意深耕的人员找到机会,去让他们创造深度和高度来带领我们的行业。你认为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是可塑造的?作为管理者,你又是如何带领他们的呢?
汪方进:在阿里有很好的专业发展通道,分M和P序列,M是管理线序列,P是专业线序列,在阿里这两个序列中的发展都没设限。团队的管理人员是把不同特长的人放在最合适他们的位置上,发挥其优势,和周围人形成优势联合,使团队的实力大增。一个团队的人才格局应该是多元化,不是所有人都是统一的标准,发挥每个人的特色,形成优势互补,用自己的优势为团队创造增值,这样对于个体和团队都有好处。所以我看好短板不短而长板很长的同学,对于这样的同学通过观察,给予适当的机会培养,不断雕琢打磨,则大有发展。一个典型影响大家发展的情况往往是核心优势变成核心障碍,因为带着以前的经验和惯性,很多时候屏蔽了从另外角度看问题的机会,影响了提升自己的脚步,所以一个可塑性人才应该常常“清空”自己,“让杯子里的水永远不是满的”!这样可以吸收新思想,不排斥异类,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做到融会贯通,则进步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所以阿里对人才的要求是“聪明、乐观、皮实、自省”!不断修炼“脑力、心力和体力“!团队人才的成长需要肥沃的土壤来提供给样,所以对管理者提出不小的挑战是如何搭建这样的文化土壤。2015年我在IxDC峰会中分享了《自驱和创新的UED团队,需要如何营造土壤》的课题,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搜来看看。
7.jpg

站酷网:在对接项目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你是如何去解决的?如何和其他部门的同事有效沟通?
汪方进:对于项目的分歧一般有以下几种:设计团队内部意见不统一;设计内部统一且设计主管确认的方案而业务方不认可,对诸多细节(颜色、版面、交互行为)提出质疑,甚者直接给予方案;业务方从UED提交的众多方案中挑选一个UED不满意的作为最终设计。
出现以上的问题,绝大部分是缺乏一个有效的专业评审和和业务共建的机制。大部分都是自己独立完成,中间过程没有多方参与的结果。所以,我们会把项目分级,不同级别的项目有不同的评审流程,对于重要的项目,从需求到上线,整个周期需要业务方、开发、设计师多方不断共创,关键节点邀请相关部门高层级人士参加评审会,基本上就不会有太多的分歧。当然除了流程机制上的保障,设计师的硬软实力其实更重要,硬实力就是专业过硬,有过程,善用方法论。软实力是指很多设计师会做不会说,没有结构化表述问题的习惯,特别是被询问到设计方案给业务会带来什么价值,常常词穷。所以设计师要能把感性的设计理性化表达,是必修的技能。在沟通中友好的表达和高情商表现也尤为重要,对方对我们的方案提出疑问,不要情绪化,要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当清醒战胜了情绪,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会有不小的收获。
站酷网:国内对用户体验人才需求如何?在你看来,我们有足够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人才吗?
汪方进:国内的用户体验行业一直在发展,让大家看到了令人欣喜的进步。用户体验设计师作为一个职能岗位,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存在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早期的互联网公司设计师大都是无所不能的多面手,头顶“美工”名号,却操持着交互、视觉、代码重构等多种工作。多年过去了,中国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用户体验设计行业也逐步成熟起来,不仅有了精细化分工(用研、交互、视觉、前端),同时这些细分领域内也慢慢积累起了一些专业沉淀。
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快进时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让用户产生愉悦的产品体验对商业成功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无疑有设计师们的重要贡献。然而,UED设计师在企业或组织里虽处于刚需之位,但用户体验设计并未影响到战略层面。提升用户体验在企业价值链路中的地位成为每个设计从业者不断追逐的方向。造成这种现象,我觉得一是当前的社会现状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下技术开发能力对体验的支撑很重要,当技术能力的储备不再是问题,接下来追逐的自然是感受和情怀了,那个时候需要有Desingn Thinking思维加入到组织中,并可能成为主流思想;二是用户体验行业还没有专业体系化,行业从业人员能力层次不齐,冠以“用户体验设计师”之名,却扮演了赶业务进度的资源,在繁重的需求泥潭中不能自拔,渐渐忘记了初心。国内当下不缺设计执行者,但对于如何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洞察体验设计机会点,用创新的设计体验方案去说服业务方,争取技术资源保障的人才是很稀缺的。
8.jpg
站酷网:你对团队的人有什么样的要求?如果你是面试官,你会给应聘者提什么样的问题?
汪方进:现在我对招聘设计师有3个方面的要求: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横向能力)、设计师feel。 首先专业能力要强,比如视觉设计师作品一定要优秀,交互设计师要做过很多大项目且有创新的方案;所谓职业能力就是职场上的综合能力,除了优秀的专业之外,还善于协同作战、情商高、主动推动项目意识、逆境商、皮实、沟通能力、乐意分享、给团队带来欢乐等之类的软实力,因为没有这些软实力,专业的硬实力很难发挥出最佳水平,会处于怀才不遇的境地;设计行业是需要灵感和创意的,有时候好的方案是灵光一现的偶遇,是一种顿悟后的灵感,机械的重复劳动是不利于培养这样的情感,所以设计师需要多体验生活、多思考、会玩,使自己的思想时刻处于感受周围事物的敏感状态,设计师就是需要这样的feel。
站酷网:能不能为我们展望一下用户体验设计的前景?
汪方进:关于用户体验设计行业在未来具有光广阔的前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准的提升和技术开发能力日益精进、社会基础设施完善和企业工作中台的建设成功,社会消费能力和工作效率会大幅提升,人们自然追求良好的生活体验,且技术实现得到了很灵动且有品质的保障,创意行业自然就会粉墨登场,扮演时代的主力军。提升用户体验在各个行业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难想象,过去20年在技术的变革中带给用户体验变革也十分精彩,PC时代办公无须纸张,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让我们和世界上的任何人保持分享和互动,未来智能化时代万物互联,我们都会活在一个现实与虚拟不断切换的世界中。PC时代用鼠标和键盘与电脑互动,决定我们界面交互行为是点击和输入有关的交互体验;移动时代触摸是人和手机互动的方式,手指的动作是研究交互行为的出发点,一个手指滑动下拉,两个手指放大缩小等交互创新;未来虚拟现实中的世界,一切感官皆可以与这个世界发生互动,VR、AR等技术的成熟,或许未来可以只用意念来和世界发生交互是也是有可能。而用户体验设计师要顺应时代和技术的变革,注入Design Thinking思维提供优秀的体验解决方案,让人们的生活更富有诗意。
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中国是全球好货市场,从Made In China 到Design In China的转变,因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国货升级势在必行。这给予了设计师巨大的机会,可以想象的是未来传统企业会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他们对产品的优化、创新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同于以往的工业设计师,因为他们结合了互联网,品质化+智能化是未来每个产品都需要考虑的,那时候设计师不仅仅要会设计界面,同时也要利用原料设计产品外型和结构,还要思考如何智能化,那一定是跨界的领域!关于设计行业的未来,今年我在IxDC行业峰会前瞻论坛上也分享了我个人针对电商行业的观点,如果各位感兴趣可以查看《当下和未来是设计师真正的最好时代》这篇文章。
站酷网:10年前与现在相比,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对你而言,这10年中最有价值的改变是什么?你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汪方进:最大的变化就是现在不局限于设计专业本身。早期工作的成就感更多来自作品的输出得到认可,不断打磨的作品。后来由于岗位角色进行改变,更多是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UED团队为目标,工作的方式自然和之前相比大不相同,在了解业务、团队打造、专业文化土壤建设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深入,现在的成就感更多来自团队的成长。10年来我由以专业为中心转变为帮助团队提升价值,在团队成长中实现我个人价值的体现是我最大的收获。我希望10年后的我可以真正去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带着之前的积累有更深的社会实践。
站酷网:你对站酷网是怎么看的?对年轻的设计师朋友有什么期望和建议?
汪方进:站酷是国内优秀的设计师分享平台,创造很多机会让设计行业同学相互学习和交流,在促进设计行业发展过程中勇于担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希望设计师朋友们一起参与站酷网的建设,在一起推动设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相信自己的收获一定是最大的!
年轻的设计师朋友们,在这个当下和未来属于设计师最好时代里,让我们一起尽情绽放! 最后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收尾: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注:本文转载自阿里巴巴中国站用户体验设计博客)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网站建设平面设计服务 

 

分享本文至: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