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
乍一看许多APP的布局并不复杂,感觉换成自己也能设计出来,但是当你真的开始着手设计这么一个APP的原型的时候,会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看着别人已经设计完成的设计可能觉得不难,可是当自己动手的时候,在特定的元素的选取和设计上很容易陷入困局,这个时候才明白它的难点并不在于工作量的多少,设计者常常深陷于细节构建的囹圄,这才是它的困难之处。即使是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分隔方式,都能随随便便用一整篇文章来进行探讨。
在UI界面中,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分隔方式用的是线,将视觉上或者内容上需要区分的内容用横向或者纵向的细线区分开来,它帮助用户了解页面的层次结构,赋予页面内容以组织性。
启动页、空状态、动画反馈、框架界面… 今天提到的这4种状态,都是容易被忽视,而又能让移动App 脱颖而出的细节。如何做好这4个细节的用户体验设计?今天这篇好文总结了关键的几个原则。
当用户打开 app 时,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等待。但是如果 app 的初始设置非常耗时,又不可能优化该怎么办?你不得不让用户等。如果他们愿意等,你得知道如何 吸引他们。启动页解决了等待的问题,让你有一个简洁有力的窗口来吸引用户。
文本框是设计工作中常见的组件之一,无论是PC还是无线,大多仅是样式上的不同,它们的交互行为上是可以相互参照的。本文想从这一简单的组件出发,让大家看到交互设计师在工作中的逻辑思考方法,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直观感受。
这个设计需求是:我们需要用户填写活动的名称。
第一反应,这个是用来收集信息的,需要用户填写内容,并提交给系统,应该使用文本框。
然后大笔一挥,设计如下图:
用心设计
嗯,我是作家,靠写字糊口。但你也许不信:我讨厌阅读。
但别误会——我还是会花大量时间阅读。我努力并艰难地读书,读 Blog,读杂志,报纸上的信息。可一旦作者开始啰嗦,我眼睛就发花,只想葛优躺。
新版Instagram 的UI去掉了图标下面的文字,但去掉文字的图标真的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么?今天这篇好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附测试网址),帮这个一直争议不休的话题盖棺定论,顺便聊聊图标的作用以及未来图标的发展,干货丰富,建议阅读。
设计师在工作中除了要完成产品经理或者业务方的需求,往往还希望在设计产出上能有更多的创新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但是我们有时冥思苦想也无法有所创新,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
我将设计师所需要的设计创新能力划分为两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提升这两种能力呢?
蓝蓝设计的小编
张小龙在腾讯内部长达8小时的演讲 一、产品经理要求 1、了解人性 2、了解群体心理 3、产品经理像上帝一样,可建造系统,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 4、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质量要求品位/细节体验品位;作品而非产品;工匠而非设计师 二、了解人性 1、人是懒惰的 2、人是跟风的、别人都在用,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 3、人没有耐心 4、人不爱学习 5、人们对随机好奇 6、伟大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满足人性贪嗔痴 7、不要改变人们的常识习惯,要设计时顺应日常习惯 三、了解群体心理 1、重视屌丝用户群,他们有存在感的渴望 2、为群体效应而做,容易传播放大 3、没有设计,只有解决问题;避免战略行为代替真实需求:打通、整合、拉动、导入、多平台、全面 4、需求不来自调研,用户群大部分都是中庸普通的,他们的反馈只是帮助你了解他们是怎么想怎么看的;需求不来自竞争对手,大部分产品特性都是没有什么价值意义的;
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化阅读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结果同时显示,在新兴 媒介中,移动阅读领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达33.82分钟[1]。为了给手Q公众号用户提供更好的文章阅读体验,我们进行了纯文本文章阅读体验的研 究。 本文主要分享一下研究思路与方法的确定过程,第一部分主要从影响移动阅读绩效的指标体系入手,介绍本研究背景下如何确定评估指标,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与未来的研究展望。
Safari 中 Reading List 的图标从 iOS 7 开始变成了乔老爷子经典的圆框眼镜。
注:今天看了很多Apple Pay的文章之后,对于苹果的生态产生了一些猜想,欢迎大家对猜想不合理之处积极批评指导,鞠躬。
今天你不得不了解到了这样一条新闻:你的新朋友Apple Pay已在天朝上线,还不太了解它的朋友可以阅读虎嗅今日的头条文章。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