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及小程序界面设计之四: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博博

@布莱恩臣 :iPhone X 在 2017 年上市以来,全面屏手机就开始逐渐普及。iPhone 8 的 4.7 寸屏幕到目前最新机型 iPhone 11 的 6.1 寸屏幕,以及 Pro Max 系列的 6.5 寸,各种各样的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折叠屏等等屏幕方式随之出现,物理 Home 键都被舍弃改成虚拟按键,甚至是没有虚拟按键的手势滑动操作。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而这些手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屏幕尺寸越来越大。屏幕尺寸变大后,手握手机的方式和界面交互操作方式也随之改变,那对于设计而言,是否也应该随之进行改变呢?


拇指的操作范围


想单手点击屏幕的操作,需要手足够灵活进行一轮操作才能够到屏幕上方,过程中稍有不慎,手机随时会砸地上。作者的手机屏幕已经修了几次,差不多赶上一台二手机的价格了。

在 2013 年,国外设计师 Steven Hoober 发表了一篇《手机界面设计》的研究报告中,对一千三百名手机使用者进行量化研究数据: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据当时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出,有近半的用户是单手使用手机(现在肯定不止)。当用户单手操作的时候,实际拇指可以触摸到的区域是如下图这样的。绿色区域是拇指的正常操作区域,黄色区域是拇指能触碰到的最大限度范围,红色区域是触摸比较困难的区域。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然而这份研究报告的数据是在 2013 年发布,当时还没有全面屏的出现,如果把上面研究结论的区域,套用到如今的手机屏幕尺寸上,顶部的红色区域会占更大比例。以 iPhone 11 尺寸比例作为参考,如下图: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拇指可操作范围大约在 3 分之 2 的区域,可见想要触碰到红色区域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正是因为这份报告只适合当时的手机市场情况,在当今已经不适用了,因此需要重新去考虑如何为大屏幕手机进行界面设计。


为拇指区域设计


根据 2020 年手机UX设计趋势,大屏幕设计将会成为热点。根据数据报告中有说明,2018 年 10 月使用大屏手机的用户比例是16.3%,到 2019 年 12 月,该数据已经上升到 41%,并且会在未来更多新机型的出现中持续上涨。

那随着大屏幕手机的普及,就意味着设计师在设计界面的时候,要为大屏幕手机的使用场景进行界面调整,避免用户难以使用的体验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设计建议方案:

1. 头部区域设计更高

通过将标题栏的信息区域放大,尽量把主要操作内容向拇指区域靠近。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2. 常用导航与操作居于底部

比起导航栏放在顶部,更适合大屏幕手机的方式是将导航和重要操作尽量往屏幕底部放置。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3. 手势操作页面切换与返回

抖音和 Instagram story 等短视频应用界面都是通过手势滑动屏幕的方式,对页面进行切换,操作的学习成本很低,而且主要操作也在屏幕底部。这种操作方式也会在今年越来越多地被使用。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4. 提示弹窗从底部升起

常用的弹窗,很多是设计在屏幕中间弹出,为了适配大屏幕,不妨尝试从底部弹出,关键选项都能轻松选择,提高转化率。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5. 使用大卡片

屏幕尺寸变大以后,使用整张大卡片可以让用户浏览内容更专注,大面积的配图和留白,也能提高用户的点击欲望。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UX设计师面临哪些挑战?

除此以外,作为手机厂商,在发布大屏幕手机的时候,就有对界面操作做了一些对应系统级的设计调整,比如界面下拉悬停,键盘单手模式,屏幕边缘滑动返回等等。


总结


大屏幕尺寸已经是趋势,屏幕大意味着内容可以更大限度地得到展示,有利于产品提供更多的服务,不再纠结首屏无法展示完主要内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也不再满足于小屏幕的浏览方式。可以说,大屏幕已经是无法改变的趋势。与其担心问题到来,设计师更应该思考如何去适应产品的快速迭代,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思维模型,更全面思考问题,产出更合理、体验更好的设计方案。

希望本文内容可以对你有所启发。

作者:布莱恩臣

转载请注明: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更多精彩文章:

手机及小程序界面设计之一:让设计更有说服力的20条经典原则:菲茨定律

手机及小程序界面设计之六:让设计更有说服力的20条经典原则:菲茨定律

手机及小程序界面设计之八:如何适配iPhone X?来看滴滴出行的实战案例复盘!






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雪涛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应用程序,我们的手机中有着各种各样的app帮我们处理各种琐事。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发多种应用商店,努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但要想提高整体的用户体验,还需要注意五点,不然再好的app也会让用户放弃使用。


1.禁止使用大段的功能介绍

我们必须要提示一下:如果一个应用程序要在手机屏幕上发挥作用——必须简单。这个应用需要使用冗长的功能介绍,才能让用户熟悉使用起来,那很可能是开发人员在这个版本中设置太多功能。用户并不介意多次更新程序,适应新版本,但他们也不可能为了使用程序而阅读长如圣经般的介绍。


2.牢记用户需求


如果想要急于求成,跳过用户调研,上线新的应用,那么失败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大多数应用开发团队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只拿到了用户发送给支持团队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就能迅速确定用户所需的功能,使用缺陷等,但是,总的来说,联系支持团队的用户是那些产生挫败感的人;那么99%(或更多)的用户从来没有和支持部门谈过?难道你不愿意让他们一直满意,而是花费时间,只让使用支持功能的1%用户满意?


即使你认为自己了解用户需求,也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


3.使用屏幕技术


当人们花费了近万元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时,他们希望能使用手机上的所有功能。所以制作这款手机时没有任何借口在视觉内容上偷工减料(或忽视任何技术能力)。这就是用户花钱的原因,要想提高用户体验,就需要满足用户期望。


4.停用费时的设置向导


设置向导的本意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更能让用户获取自己想要的。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可以让用户填写一些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暴露全部隐私。最好在需要时索取,而非提前取得全部数据。


5.减少通知次


每个软件都想要发送通知,但是每一个通知都是必要的吗?每隔两秒钟就有一些应用告知用户一些无用消息,比如谁谁谁又发了微博,谁谁谁上线了,又或者谁谁谁开始直播了,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选取推送而不是一股脑全部告知用户,所以请尽量减少的通知消息吧!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马克笔留学设计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深度解析需求可视化体系搭建 「KANO MODEL」

雪涛

你是否在面试有中被问到,你设计的页面需求是如何获取的? 需求是如何聚焦筛选的?需求是如何做优先级排期的?在互联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里都会涉及到很多的需求。企业的CEO、甲方客户,用户调研各方得到的需求时常扎堆,就算是一个小功能也会有很多问题,呈分散式、零星式。


哪个需求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用户对我们的新功能是否满意?我们究竟要先做哪些需求?在企业里,大多数时候项目排期内,我们都面临着开发、设计、测试等人力资源有限的境地。用户什么都想要,但是不可能所有功能都一起开发、上线。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或者高级UI设计师,我们有充分地理由掌握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可视化需求排期。到底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把需求划分优先级,去说服你的老板、甲方、产品、技术和你自己?


废话不多说 ,我们直接上干货!



1. 什么是KANO模型?


维基百科对KANO模型的定义如下:

The Kano model is a theory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developed in the 1980s by Professor Noriaki Kano, which classifies customer preferences into five categories.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2. 用户满意度与功能完善程度


“用户满意度”是用来衡量需求实现后,用户的满意程度。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功能完善程度”是用来衡量某个功能被实现的程度。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3. 五种需求类型


通过“用户满意度”以及“功能完善程度”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划分五种不同类型的需求:


(M)基本型质量 —— Must-be Quality

(P)期望型质量 ——  Performance Quality

(A)兴奋型质量 —— Attractive Quality

(I)无差异型质量 —— Indifferent Quality

(R)反向型质量 —— Reverse Quality



(1)必要型:产品必须要有的功能,属于用户的基本需求,即用户的痛点。需求满足时,用户不会感到满意;需求不满足时,用户会很不满意;当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不需要再过多的投入。

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必需品。手机要可以打电话,汽车需要能加速和刹车;微信的聊天功能、抖音的短视频功能、百度的搜索功能等等一系列产品必须的功能。


(2)期望型:(线性增长)用户希望有的功能,用户在其他产品上使用过并养成了一定的用户习惯后,作为期望的标准也希望产品能具备此功能。需求满足时,用户会感到很满意;需求不满足时,用户会很不满意;这类需求与用户的期望契合度极高,需求实现程度越高,用户的满意度也越高。我们要集中投入。

比如:手机的储存容量、续航能力越高,用户的满意度越高。当地服务类生鲜外卖产品,骑手的实时定位以及距离送达时间就属于期望型需求。但也随着整体功能不断完善也在慢慢从期望型需求转化为基本需求。 


(3)兴奋型:超出用户预期的的功能。是产品差异化的亮点,如果没有该功能,用户的满意度不会降低,但是如果有了该功能用户的满意度则会大大提升。能极大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但是同时也要付出大量的研发成本。兴奋型需求一般是目前市面上没有的功能,用户没有接触过,也没有养成用户习惯。

比如最近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推出的一起听功能,bilibili推出的一起看功能就属于兴奋型需求。早年间里第一次使用微信便捷的语音交流,第一次使用抖音等,会让我们在初次使用时出乎我们的意料。


(4)无差别型:用户不在意的功能,这类需求的有无对用户来说无关痛痒,用户并不关注。

在APP中一般为特定目的而产生的多余设计,如提醒你续费会员页面,属于引导消费。这类需求要避免投入过多,将精力转移到其它类型的需求上面去。


(5)反向型:会引起用户反感的功能,是指用户不希望出现在产品或服务上的功能。出现时,用户的满意度不增反降。比如在进入一款APP时有四五个弹窗活动入口引导充值和诱导消费,需要逐个点击关闭才能进入页面,这类设计越多用户的负面体验就越强。


Tips:比如我们做一款手机,打电话功能是基本型需求。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夯实这个功能,把它做的稳定准确。如果一款手机打电话交流都有问题,而去花费大量精力去优化它的拍照,视频等功能。就是失去了一款手机最基本的使用。这与产品设计初期优先考虑产品的可用性与易用性,是否能打中用户痛点同理,先把精力集中做好基本型需求,而不是过度关注在产品设计细节等期望型、兴奋性需求上。



4. Kano品质要素图


根据前面“用户满意度”作为纵坐标,“功能完善程度”作为横坐标得到这张Kano品质要素图



Tips:在图像中可以看到,魅力属性和期望属性是会慢慢发生变化的。魅力属性会随着时间推移、用户习惯的养成、竞品的影响等,慢慢转化为期望属性。一部分的期望属性会随着时间推移、用户习惯的养成、操作流程的影响等,慢慢的转化为基本型属性。



5. 操作过程




Step 01 .明确需求


首先我们选择要进行排序的需求。


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我们往往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可能同时会接到很多的需求。我们面临项目时间紧,开发、设计人手资源有限的境况。我们首先就需要筛选出适合Kano模型的需求类型,才能更好的进行下面的评估过程。


我们的需求池中往往有着不同类别的需求,有的是需求是关系到最终用户,有的需求是运营、管理层、甲方客户。按照常规的需求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


(1)软件问题(技术类):这类问题多为软件BUG,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我们的产品是否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可用性(产品功能初期一般优先考虑的是可用性和易用性)体验,一般属于基本型需求,因此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


(2)用户问题 (交互体验类):这类问题多为交互体验问题,例如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出现的不知道如何使用某功能(没有做功能引导、不符合用户心智、学习成本高),或者某功能找不到在哪(功能个入口不清晰、信息入口层级过深)等类似问题。


(3)产品建议:这类问题基本上属于期望型需求,例如用户希望增加某某功能或在某个操作流程感到缺少什么功能。


(4)其他问题:Kano模型适合与最终用户可以直接操作、感知、相关的需求。而不是针对于产品的运营人员、管理层、甲方客户等的需求。



Tips:因为KANO模型只从用户满意度及功能完善程度这两个维度出发去分析需求价值,所以并不适用于当价值衡量需考虑其他维度因素,如需要将战略、商业收益纳入考虑等等。



Step 02 .选择用户


选择我们产品的目标用户。


可以在问卷题目中增加条件筛选,在后续问卷收集后进行数据清洗。比如产品的目标用户为18-36岁女性用户,就可以在问卷中增加询问年龄问题,在收集上来的数据结果中筛选掉这一部分非目标用户数据。为我们下一步的问卷设计投放做准备。




Step 03 .问卷设计


针对第一步梳理后的需求集,进行正反向的发散。KANO问卷每一个功能或需求问题是由正向和负向两个子问题构成,分别是用户在具备或不具备某项功能做出的反应。问题选项按照:非常喜欢、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很不喜欢,进行评定。


对此我们问用户3个问题:


(1)正向问题:

如果我们增加【功能1】,你的感受是?


(2)反向问题

如果我们不增加【功能1】,你的感受是?


(3)重要程度

【功能1】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Tips:在实际调研中,产品具有某个功能,大部分人不会表示“不喜欢”或“无可奈何”。“无所谓”一般是态度的下线,即很少会有人会觉得“很不喜欢”或“勉强接受”。所以在问卷设计阶段为了提高用户填表的效率,在选项设定中正反向只设定3个选项。




可以采用定量调研的方式,使用“问卷星”设置好问题发在产品用户交流群中或私域流量群中。



Tips:

  1. 如何向用户提问,如何收集用户的回答将直接影响到需求排序的结果。这一步非常重要。

  2. 提醒用户正反问题之间的区别,注意强调“增加”还是“不增加”,防止用户看错题意。

  3. 在实际题目设置中,当功能数量比较多(大于5个时),有比较接近类似的,建议对用户进行分组,每个用户最多回答5个功能点,且尽量是区分度大的功能点。

  4. 有时需要对功能进行解释,确保用户能够理解。



Step 04 .数据清洗分类


调研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掉一些用户乱填或错误的数据。比如所有题目都选一样和一些可疑结果的数据。



Step 05 .结果分析


(1)需求类型参照表


基于收集的问卷量化的结果,进行需求分类分析。每组正反向问题的排列组合一共是25种,得到需求类型参照表。这张表格中,将重点关注正向的回答(即 > 0 的部分),这样我们可以帮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正向需求上面。(避免关注到“具备功能时”用户觉得“勉强接受”和“很不喜欢”的需求上)




Tips:Q:代表可疑结果。对于一个功能的提供与否,用户都表现出了很喜欢或者很不喜欢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所以,这样的结果在最终统计时,一般都需要排除掉。


(2)需求排序


需求优先级排序为:基本型 > 期望型 > 兴奋型 > 无差别型 > 反向型 



在需求数量不是很多只需确认需求分类时,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只需要基于以上结果进行统计,根据少数服从大多数的逻辑,最多比例的属性作为统计后的结果,即该需求分类。


比如:【功能1】最后收集数据为,基本型42、期望型28、兴奋型0、无差异型7,【功能1】为基本型需求。再根据需求排序确定优先级。



如果涉及到较多需求,或者同类型需求有多个需要优先级排序时,你还需进行下一步。


(3)better-worse系数


我们引入better-worse系数的概念,表示某功能可以增加满意或者消除不喜欢的影响程度。


Better系数=(期望数+兴奋数)/(期望数+兴奋数+基本数+无差异数)

= (P+A)/(P+A+M+I)


Worse系数=  -1 *(期望数+必备数)/(期望数+兴奋数+基本数+无差异数)

= -1 *(P+M)/(P+A+M+I)


Bette系数,可以简单理解为满意系数,代表如果产品提供某种功能,用户满意度会提升。Better值越大/越接近1,则表示用户满意度提升的效果会越强。


Worse系数,可以简单理解为不满意系数,Worse的数值通常为负,代表产品如果不提供某种功能或服务,用户满意度会降低。其绝对值越接近1,则表示对用户不满意度的影响最大。



(4)结果可视化


1. 横坐标为Better系数,纵坐标为Worse系数绝对值。根据实际得到结果将最大值均分依次放入两个坐标轴上。



2. 分别计算Better系数平均值、Worser系数绝对值平均值,将其作为参考警戒线加入图表中。



3. 将各个需求的对应的Better系数值、Worser系数绝对值放入图像内。



4. 我们将根据需求的重要性,来调整上图中点的大小。这时我们引入功能重要程度概念(在前文问卷问题中有提到),这里可以量化功能需求的重要程度,从“不重要”到“非常重要”,1到9分依次可对应需求点的直径大小,比如“非常重要”点为90px直径的圆,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5. 根据需求优先级排序为:基本型 > 期望型 > 兴奋型 > 无差别型 > 反向型 。同一需求类型再根据重要程度二次排序。


6. 至此各个功能需求优先级排序一目了然。



6. 总结回顾


最后,我以“呱呱生鲜”产品为例子回顾整个Kano模型可视化需求的流程。



Step 01 .明确需求


这次我们有10个需求需要做需求可视化。分别为:


Q1:在点击订单结算后提供优惠换购功能;

Q2:询问上次购买订单是否满意反馈弹窗;

Q3:会员每日可领取免费菜功能;

Q4:进入APP提醒不在常用定位地址功能;

Q5:商品详情页面菜品推荐做法功能;

Q6:有辣味的商品图片提醒辣度指数;

Q7:商品详情页面菜品直播功能;

Q8:商品列表显示菜品榜单排名参数;

Q9:购物车结算提示可以免费领取小葱;

Q10:猜你喜欢你的常购清单功能;


因为KANO模型只从用户满意度及功能完善程度这两个维度出发去分析需求价值,以上10个需求功能均为用户可直接感知。符合Kano模型条件。




Step 02 .选择用户


选择产品的目标用户进行问卷投放。



Step 03 .问卷设计


对此我们问用户3个问题:


(1)正向问题:

如果我们增加【功能1】,你的感受是?


(2)反向问题

如果我们不增加【功能1】,你的感受是?


(3)重要程度

【功能1】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使用“问卷星”设置好问卷问题投放在产品用户交流群中或私域流量中。




Step 04 .数据清洗并分类


对调研后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处理掉一些用户乱填或错误的数据。比如所有题目都选一样和一些可疑结果的数据。




Step 05 .结果分析


(1)基于收集的问卷量化结果,对照需求类型参照表,进行需求分类分析。


(2)结合需求优先级排序:基本型 > 期望型 > 兴奋型 > 无差别型 > 反向型 。


(3)计算better-worse系数,计算Better系数平均值、Worser系数绝对值平均值,将其作为参考警戒线加入图表中。


(4)将各个需求的对应的Better系数值、Worser系数绝对值放入图像内。


(5)我们将根据需求的重要性,来调整上图中点的大小。


(6)得到最终的需求可视化排期图,至此各个功能需求优先级排序一目了然。




7. 写在最后


我们设计师需要在自我能力范围内,不断提升为企业团队服务,增加自己对内话语权以及对外影响力。成为自我驱动高级体验设计师。在工作中也需要对需求做一个设计价值和优先级的排序,搭建需求可视化体系。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品质类型划分,列出属于自己排出的需求列表,在更有价值的需求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精益求精。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JI_Design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户体验设计指南 - SUS系统可用性量表

雪涛

怎样迅速感知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好不好呢?来看看用户体验设计指南之SUS系统可用性量表,用过都说好呦~

1. 什么是SUS ?


SUS 全称 System Usability Scale ,系统可用性量表。SUS最初是Brooke于1986年编制,可以科学地量化用户体验,用于完成一系列任务场景后,对产品或系统整体宏观的感知可用性测量。



翻译过后可以得到下面的中文表,参与者在使用产品后对每个题目下面打钩来对产品进行5点评分。(小伙伴们可自行保存)



2. 问题组成


SUS提供整体可用性评估度量,由10个题目组成,奇数项为正面陈述,偶数项为反面陈述。


第4,5,10三项构成的子量表为“有效性”(Effectiveness)&“易学性”(Learnability) ;第2,3,7,8四项构成的子量表为“使用效率”(Use Efficiency)&“可用性”(Usability);第1,6,9三项构成子量表“满意度”(Satisfaction)。



3. 使用场景


SUS适用范围广泛,产品新旧版本迭代之间对比,同类型竞品之间对比,同一产品不同终端之间对比均可使用。可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研的方式,简单高效的采集真实用户反馈。避免在初期过早的关注细节。



4. 如何使用


当收集好用户问卷反馈过后,步骤如下:


1. 对于奇数序号的问题,将其得分减1;(比如第1题分数为4,得分为4-1=3分)

2. 对于偶数序号的问题,将其得分被5减去;(比如第2题分数为3,得分为5-3=2分)

3. 将所有问题最后的得分加在一起,然后乘以2.5;(每个题目的得分范围记为0~4,最大值为40,SUS可用性得分的范围在0~100,换算后乘以2.5)

4. 计算出的结果即为产品的SUS可用性得分。



Tips 注意事项:

1. 填写之前不要进行总结或讨论;

2. 应当要求用户快速完成各个题目,不要过多思考;

3. 第二题和第六题对于参与者可能难以理解,需要解释清楚;

4. 如果用户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完成其中某个题目,就视为用户在该题上选择了中间值。


SUS分数等级与百分等级的区别:



我将其翻译过后得到中文表,可以大体上感知得出的SUS分数对应的用户可接受范围。



更加细化的SUS用户感知,可参照SUS分数曲线分级范围表:


注意到这里SUS分数等级与百分等级的区别。对照SUS分数曲线分级范围表,如果你的SUS分数为68,说明你的产品比市面上50%的产品可用性要好。也就是说这个产品的用户体验算是合格了,表明需要进行较小的改进。50%中值点对应SUS分数68。((59-41)/ (71-65)= 3  故中值点为65+10/3≈68 ,68分是均值,因此对应百分比是50%。)



5. SUS的优点


1. 量表公开免费,题目简单,只需参与者打分,实施便捷,操作简单;

2. 适用范围广泛,产品初期测试验证,竞品分析,新旧版本对比等等;

3. 研究证明SUS在样本量有限时,可以最快达到效果,可信度系数高;

4. 快速宏观有效区分可用系统(产品)和不可用系统(产品),避免在初期过早的关注细节;

5. 当团队内产生分歧时,SUS让更多的人员参与代替少数意见领袖说了算的形式,定量不追求定性。

6. 小样本量时依然呈现高度的内部一致性,产生真实可靠的反馈结果。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JZDESIGH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提升方法!

雪涛

注册和登录是进入产品的首要操作,毫无疑问好的用户体验能为产品加分,同理好的注册和登录体验会让用户对产品留下更好的印象。

简单的注册和登录流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交互细节,这里介绍 10 个平常经常用得到的设计细节,一起来看看~

自动对焦首选项

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去除杂乱,去除每一次不必要的操作,避免用户长时间的等待或思考。

用户进入注册页面注册账号时,会第一时间填写邮箱,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自动对焦邮箱选项,省去用户再次点击的麻烦。

注意这10个交互细节,提升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

实时验证内容

我们在输入注册信息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错误,通常会在账号全部输入完毕之后才会出现错误提示,因此我们又要重新再输入一遍冗长的账号信息,过程很繁琐。

对于填写邮箱之类的操作,进行模糊验证是有意义的,避免了用户信息全部填写完整后再验证,而是在系统发现错误后尽快让用户知道。

注意这10个交互细节,提升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

使标签可点击

尽可能让创建的每个带标签的文本输入都有可单击的标签,如密码应该是可点击的,并将焦点放在密码字段上。

注意这10个交互细节,提升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

输入密码时显示要求

输入密码总是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当密码有大小写、数字、符号等要求时,往往需要输入很多次后才能成功登录。

不应该让用户去猜测密码有什么要求,相反应该在用户开始输入密码时就给出明确的提示要求。

注意这10个交互细节,提升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

允许用户查看密码

允许用户查看输入的密码,这样方便他们对密码进行二次校验和修改,同时这种方式比再次重新输入密码要简单。

注意这10个交互细节,提升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

使用清晰的文案

清晰的按钮文案既能吸引用户点击,也可以引导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操作。没有用户喜欢模棱两可的文案提示,尤其是在做选择的时候。

注意这10个交互细节,提升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

让用户明确服务条款

每个产品的注册页面都会有这样的服务条款,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提供默认的选择结果,避免用户再次选择和操作。

注意这10个交互细节,提升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

允许在登录和注册之间切换

如果用户不小心选择了错误的选项,要保证用户能从注册和登录中快速地切换。最常见的形式是在底部添加一个链接。

注意这10个交互细节,提升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

说明密码错误的具体原因

当用户输入密码并显示密码错误时,需要具体说明密码不符的原因,告诉用户如何修改密码。

注意这10个交互细节,提升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

保留账号信息

如果用户密码输入错误,应该保留账号信息,不必再让用户重复输入账号,只需要输入密码即可。


注意这10个交互细节,提升注册和登录的流程体验 !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Clip设计夹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数据好体验就好吗?

雪涛

很多同学面试时候都会被问到产品数据,用户体验等问题,这篇文章将讲解产品数据中面试官最为在意那几个指标,以及用户体验的考核方法。*本次话题我会分为上、中、下两篇文章,此文关于产品数据哪些值得我们看,如果这篇文章能帮助到你,还请点赞、分享我会抓紧你分享下一篇怎么体验度量的方法文章。



                                       


1 为什么大厂面试都会问数据


a 数据衡量你的项目是否真实

现在ui市场竞争激烈,选人也很苛刻,面试官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以入职大厂的第一个指标就是真实,而数据类的问题往往是划分这个人做的项目是否真实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只有真实的项目才会有数据的提现,自由发挥的项目往往是答不上来有关数据的问题。

所以在大厂面试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提问数据相关问题,这也是很多同学能进入大厂的一条重要分水岭。


b 录取后给你定什么职位

设计师群体偏感性,单单的看设计作品很难和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所以需要理性的数据思维拉开与其他设计师的差距增添自己竞争力的附加值,另外一点通过产品数据的表述可以更有力的证明自己设计方案是最好的方案,方便后期给予定位高级、资深还是专家岗位。


2 数据在项目中的作用

设计师在做多个设计方案对比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提问,现有的设计方案是最适合用户的吗?究竟哪个版本是更好的?为什么是这个版比较好?有的人拿产品埋点数据来评判,有的人用用户反馈来评判,也有的人则坦言需要靠老板的建议来进行评估。


a 数据是一个衡量好坏的一个指标

数据是衡量一个产品甚至一个功能最为科学的办法,他在不同的开发场景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


·在设计开始前,数据可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数据角度了解用户诉求,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为产品设计优化提供启发和突破口。

·设计过程中,数据可用于帮助决策。通过历史数据论证各个方案的优劣和有效性,再择优。

·设计评审中,数据可提升设计方案说服力。通过理性数据分析,获得团队内部成员、产品/业务方对方案的认可。

·设计上线后,数据可用于量化用户体验价值。通过采集上线前后的数据变化,判断设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陈述的过程中,一直在说数据分析,那这个数据分析是怎么来的来呢?

其实数据分析就像是一个个监控产品数据波动的摄像头,实时监控着数据的波动。以下是我整理关于数据埋点的理论知识,让大家对数据埋点这个概念有个清楚认知。



b 数据对设计师的三个意义

很多人会认为数据是产品经理、运营的工作,其实不然数据对设计师也是设计师的工作,我把数据对设计师的意义归纳为三点:

undefined


1)为设计提案做依据

产品设计者可以由产品经理,UX,UI担当,那需求不能自己凭空出现的,是由相关人员需找出来了,数据就好比一个放大镜,它可以通过线上的数据波动来找寻目前存在的问题即需求。其实这就好比设计师的思维又产品思维转换成数据驱动思维。比如


1、产品初期,没有产品、没有相关的后台数据,那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产品,就这一个需求。做什么样子的产品可以通过了解大众用户、了解大众市场的数据分析报告得出一个结论,明确我们要做什么样子的产品,这就是数据对设计师的第一个价值做设计提案的依据。比如以下这些场景都需要数据做依据进行设计提案。


2)验证方案是否解决用户需求

判断这个设计方案是否解决用户需求:

2、在多个设计上线后,产品设计、运营方案与产品研发的三方对设计师输出的方案存在分歧点。

也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反馈来筛选出哪个方案最符合产品目标(即北极星指标),在多个设计方案中最好的设计解决方案。


3)晋升中衡量设计价值的指标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做为后期晋升,评判设计价值的一种方法。

比如怎么证明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其他同事相比,设计方案就好呢?通过数据对比,说明自己输出的设计方案价值远高于其他同事,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



3 数据常用于哪里

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设计方法可以辅助我们设计更好的设计方案,比如用户调研,竞品分析,产品测试等。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反馈和整理来判断去发掘方案里面的问题、验证最终方案是用户是否满意。


用户调研:可以把字拆解开来看就两个字面意思,调查:反映客观事实。研究:分析客观事实

主要的形式是用户调研和用户访谈,直接出过这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

传送门地址:http://www.woshipm.com/pd/4745810.html


竞品分析:确定几款市场上竞争产品,然后通过对产品功能、产品定位,信息架构、颜色、布局、风格等元素的分析,找不同点,再通过数据对比确定产品方案的一种办法。

(因为不同职位做竞品分析的目的,角度和方法都不相同,这里我就不一一讲解了,如果大家有需要后期我会考虑开一篇怎么做竞品分析的文章)下图是制作竞品分析的常规流程。


产品测试:这种方法是用处最广的一种方法,可用性测试是指让一群具有代表性的用户按照指令对产品进行典型操作,同时观察员在一旁观察、记录。

比如我们发现首页Banner的点击率很低,这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通过设计」来提升Banner的点击率,是Banner的大小问题?还是轮播图切换的速度问题?还是图片样式的问题?

但是设计师没办法直接确定他到底是什么问题,所以就需要拿出不同方案给用户测试,看看哪个方案更容易促进他点击。

常用的测试办法有很多这里我就讲三个方法:一个是可用性测试、一个是灰度测试、一个是A/B test测试。


可用性测试:通常在产品开发之前使用,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让用户体验,目的是使用最小的成本来输出正确的设计方案,避免全部做出来以后在进行调试修改。

灰度测试:是指产品开发通过后,将测试的版本发布到真实的线上环境中去,收集用户的反馈。

A/B test 测试:是指产品测试通过并发布之后,同一个功能将使用人群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人使用a方案一部分使用b方案,对比数据波动。





数据的纬度有很多,首先咱们先来看看产品的数据都从哪里来的。通常情况下设计师可以直接找运营人员、产品经理、设计负责人在公司服务器日志里面调取产品埋点数据;或者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会发产品复盘邮件,数据考核邮件指标等信息,产品埋点数据也会在复盘邮件中体现。


除了以上两点数据来源,还有CNZZ网站分析、百度统计、goodle anlytics可以查询到相关数据。


1 数据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产品中的每一项数据其实都代表产品的一个纬度的数指都有其意义,如果想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记住这些有用的数据不妨试一试以下这个办法:


我们可以把数据分为三个层面进行记忆,即用户数据 (描述用户人群的);行为数据 (描述用户使用方式的);业务数据 (描述产品营收的)。



2 用户数据的「四个维度」

用户数据 (描述用户人群的)主要意思就是描述使用产品的这个人群的。这里有四个比较有价值的概念需要大家了解分别是存量、新增用户、用户留存、渠道来源这四种。


a 访问量

访问量也有人称其为活跃用户数、用户存量,其实都是一个意思。简单理解就是指一个人来到网站,然后浏览了一些内容之后离开网站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会被称为访问),既在特定的统计周期内,再次访问产品的用户称为访问量。有三个专业名词—DAU/WAU/MAU(日活/周活/月活):每天有多少用户来用产品,每周有多少用户来用产品,每个月大概有多少用户来用产品,这是判断产品规模的最基本的指标。方便产品和设计人员了解产品的每日用户情况,了解产品的用户变化趋势。


DAU(日活):某个自然日内访问产品的用户,算该日一次日活(统计结果去重统计);

WAU(周活):某个自然周内成功访问产品的用户(统计结果去重统计),这个指标是为了查看用户的类型结构,如轻度用户、中度用户、重度用户等;

MAU(月活):某个自然月内成功访问产品的用户(统计结果去重统计),这个指标一般用来衡量被服务的用户粘性以及服务的衰退周期。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去重统计:统计结果是按照设备去重统计,如同一个设备多次访问后台只记一个活跃用户。



b *新增用户

新增用户是一个企业很看中的数据,特别是在业务的起步阶段,这个指标尤为重要;这个代表公司的潜力。比如拼多多这家公司一年比一年亏损多,但股价却越来越高,主要原因就是资本市场看好拼多多用户的增速,按照统计跨度不同分为日新增(DNU)、周新增(WNU)、月新增(MNU)。


*在新增用户里面还有一个“用户流失率”的概念需要大家了解。流失率指那些曾经使用过产品或服务,由于各种原因不再使用产品或服务的用户,用户流失率=某段时间内不再启动应用的用户/某段时间内总计的用户量。

产品阶段不同,重心也会从拉新转移到留存,对于一个成熟的产品和饱和的市场而言,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可能是留住一个老用户的数倍,流失率的降低也意味着营收的增加,在这种条件下,流失率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提到新增用户就一定要说《增长黑客》,这本书里边提到一句话非常精炼的概括了“增长”的概念:以数据驱动营销,以迭代验证策略。通过这句话应该就可以感知整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数据”和“实验”,即AARRR(海盗模型)模型。通过阐述了一个用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获客、激活、留存、变现、推荐和召回,实现用户增长的产品目标。



*a-ha moment:a-ha moment也叫Aha时刻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尖叫时刻,是增长的一个概念词汇,是指用户通过某个特定行为(产品内的功能体验)得到了很爽的体验,用户可以快速且准确的认识到产品的价值。例如很多知识付费类产品,都会让新用户完整的体验视频看课的流程并且感知到课程的价值,很可能变成产品的新增用户。


c *用户留存

上线的产品怎么反映用户的状况是不是健康呢?最好的指标就是留存率。即在某一统计时段内的新增用户数中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仍使用产品的的用户比例(留存率=留存用户/新增用户*100%)。留存率又分为次日留存率,次周留存率,次月留存率等


以上三个指标的数据越好能反映用户愿意留下来,才能说明他们对产品的服务满意,满意才能养成惯性,持续消费,例如产品改版后,次月留存率提升了,且其他变量没有变化时,说明用户粘性是上升的设计改版成功。所以这三个指标是产品体验最直观的数据。



1)次日留存率,常用来衡量用户粘性。

通过日留存率的数值来判断一个 App 的质量,通常这个数字如果达到了 40% 就表示产品非常优秀了,比如可以结合产品的新用户注册的转化路径来分析用户的流失原因,通过不断的修改和调整来降低用户流失,提升次日留存率。


2)次周留存率(7日留存率),用于判断产生的忠实用户数。

通过周留存率来判断一个用户的忠诚度,比如在一周的时间段里,用户通常会经历一个完整的使用和体验周期,如果在第七日用户还在使用产品,就可以定义该用户为忠诚度较高的用户了。


3)次月留存(30日留存率),用于衡量版本迭代的效果。

通常 App 的迭代周期为 2 - 4 周一个版本,一个版本的更新,或多或少的影响用户的体验总成用户流失,所以通过比较月留存率能够判断出每个版本更新是否对用户有影响,衡量版本迭代的效果。


d 流量获取(渠道来源)

根据字面意思来讲就是描述用户路径,来指的是这些人变成用户之前,都来自哪里;知道用户从哪里来才能知道在哪个渠道做推广会更有效,一般和用户留存的数据搭配使用。


3 「行为数据」的五个纬度

关于行为数据是数据中的一个重点知识,此次主要讲解次数/频率、点击率、转化率、用户停留时长、跳出率、退出率这个五个纬度。



a 页面访问次数(pv)和人数(uv)

这两个指标能够了解用户的使用行为,衡量页面入口的设计和与其他入口的设计相比是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的核心指标。


·页面访问次数(PV ;PageViews的缩写)用于判断该活动/页面/功能被用户查看的次数,即页面浏览量;

·页面访问人数(UV;Unique Visitor的缩写)用于判断有多少个用户查看过该活动/页面/功能,即访问深度,也就是指用户的访问深度(总产品流程的体验完成度)。





b 点击率(CTR)

点击率(人均点击次数)是指网站页面上某一内容被点击的次数与被显示次数之比,即点击次数占展示次数的百分比。通过人均点击次数可以判断交互/视觉的设计要求是否足够引人注目,也可以用于衡量该功能对用户而言是否为强需求。通过下面这个案例让大家了解一下用法,比如7月7日10万人点击了“确定”按钮,其中一共点击了12万次,那么点击率(人均点击次数)为12/10=1.2次。


*点击率中也常常会结合pv和uv的数据使用,即PV点击率=点击次数/页面访问次数(PV);UV点击率=点击人数/页面访问人数(UV)




c *转化率

转化率即达到产品某个目标的访问量除以总的访问量,或达成目标的访客数占总访客的比例,即转化率=转化次数/访问次数。简单理解转化率是把用户分为“只逛不买”的用户,还有“逛了 就买”的用户,还有“逛了买买买”的用户。


为什么说转化率很重要,因为转化率常常是项目中企业最为看重的一个数据,毕竟转化率高了公司收益也就提高了,而且转化率的提升也常常是解释设计方案最好的支点,比如:在国外的养老计算器中,用户需要输入相关的字段后查看计算结果详情,最后得出计算结果,在这个流程中用户的转化率很低(在结果详情中会有金融产品)。但是如果把结果前置,比如新方案把输入字段,结果详情和计算结构都放在一个页面展示,就会提高用户的购买决策,大大提高转化率。


这里有一个思维方法即漏斗分析法,大家需要了解:

漏斗分析最常用的是转化率和流失率两个互补性指标。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如有100人访问某电商网站,有30人点击注册,有10人注册成功。这个过程共有三步,第一步到第二步的转化率为30 %,流失率为70%,第二步到第三步转化率为33%,流失率67%;整个过程的转化率为10%,流失率为90%。 该模型就是经典的漏斗分析模型。



d 用户停留时长

这个指用户在产品中的停留的时长,即所有用户session的时长总和/session数量。也有产品通过用户停留时长去衡量页面吸引度、判断用户粘性和依赖度,举个例子,抖音的页面内容吸引度就很强用户粘性就很高,用户的停留时间也很长。回想一下,是不是每次刷抖音,很快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这里的商业逻辑是,用户停留的时间越长,在产品中用户付费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总结一句话:停留时间越长,用户粘性越强。当然也有反面场景,比如登录注册的表单填写,停留时间越长,说明体验越差。


e 跳出率(BR)

跳出率指该用户来到网站后,没有进行操作就直接离开的比例,即访问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访问量与所产生总访问量的百分比,跳出率等于访问一个页面后离开网站的次数/总访问量*100%。


这里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即跳出率和退出率。其实这两个数据都是用于衡量页面的内容质量或交互质量的一个指标。比如当用户进入 app后,只访问了一个页面就离开了,跳出率和退出率越低说明流量质量越好,用户对产品的内容越感兴趣。



4「业务数据」的四个纬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层数据中的最后一层概念——业务员数据,即和财务相关的数据知识。


a 总量

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这个词太常见了;大公司在发布财报、销售额、成交量的时候,这个数每次必提。*值得注意的是GMV=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包含付款和未付款两部分。


b 人均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光总数高还不行,我们还要关心平均每个用户的贡献是否够多,是否在增长,所以就要关注人均的指标。它是 App 成功的指标,是用户忠诚度的反应,是预测用户增长的工具。


c 付费率

整个产品业务也要有一个健康度的指标来衡量,付费率就是这个衡量指标。到底有多少比例用户是付费用户,这就是付费率。我们通常会把付费率和ARPU值放在一起分析。一般该产品的付费率越高,这说明用户对该产品的认可度越高。







1 数据也许会骗人

数据并不会骗人,而是人看的数据不同,造成结论不同。在使用数据之前我们要认清楚以下三点偷换概念、只看单一纬度、数据不是万能的。


a 偷换概念

今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举了一个案例,我记忆犹新。在一个电视采访节目中他说“美国的死亡率低于欧洲的水平”他的算法是所有新冠死亡人数除以所有确诊人数得出右侧数据。



其实他就是偷换了一个概念,在医学上有两个指标去衡量死亡率,一个是病死率一个是死亡率。


当然两者在算法上是不同的,如果看病死率的话,美国的确低于中国,但是如果按照死亡率的结果看的话,美国是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是美国相比一百五分之一,这结果是恰恰相反的。


这里就是一个偷换概念的例子,虽然病死率和死亡率都能反应生病的人数,但是病死率考虑的是救治能力。死亡率不仅考验救治能力,还考验着控制传播的救治能力。


b 只看单一纬度数据是表象的

如果单从一方面看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其他数据参照,挖掘不出数据的真正价值。

比如:我们在讨论一个产品是否成功时候,往往会看一个最突出的纬度数据,比如这个产品有2亿的日活,这个平台有5000万的产量。

也显然这种只盯着用户数量和产品规模的产品的做法是不对的,他并不能真实的反应一个产品是否成功,假如一个产品的日活是2亿但是愿意付费的用户不到1w,这个平台虽然有5000w的产量,但是用户的平均停留时长很短,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很高兴的事情,因为可以从侧面保暴露出产品的质量可能存在问题,导致用户付费意愿不高,停留时间较短。


c 数据有局限性

我们要搞清楚这样一个认知,数据虽然可以最为直观的反应产品的健康程度,但是数据绝对不是万能的,他只是衡量产品的用户体验的工具,就好比我之前写的问的用户调研的文章只是一种工具也存在其局限性,数据只能告诉waht,但是不能告诉why,而这个why是设计师做方案选择的关键所在。


2 数据应该怎么用

数据本身并不会欺骗人,他就真实存反应产品的表现,只是很多人用错了使方法或者认知出现了偏差,如果想把产品数据的价值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建议每次做数据分析时候从以下三点使用数据:


a寻找关键数据目标

为了避免偷换概念的情况出现,除了我们要理解数据概念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找出关键的数据目标。

以上讲了这么多数据名称,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产品都要看这些数据的,不同的产品需要看的数据侧重点不同,就比如qq音乐看的是日活跃用户、淘宝看的是销售额、王者荣耀看的用户平均付费额度(appu),新浪新闻客户端看的是网站访问数量(uv)。


1)用户生成内容(UGC)类数据指标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用户原创内容,从进入web2.0时代后UGC第一次被论坛/社区应用,到今天,互联网产品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UGC属性。这些产品主要有抖音、知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站酷等。

评价这类产品往往会从发表文章、用户点赞、订阅、评论、分享、打赏等几个数据指标进行评判产品是否健康。


2)电商类要看gmv

GMV(全称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即商品交易总额 [1] ,是成交总额(一定时间段内)的意思。这个实际指的是拍下订单金额、包含付款和未付款的部分。


休息一下

听了脑袋大了同学不用担心,我特别绘制了下面这个表格,保存截图慢慢看就好了。


b 找好参照物A&B test 测试方法

多数产品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A&B test 测试法。(上面讲到了A&B test 测试发)


1)案例一

很多时候我们看数据不能看一个纬度,要看两个或者多个纬度,才能筛选中自己需要的结果方案。

比如这个案例在探究“与用户强相关的 BI 品类楼层,商品展示普通利益点和带券利益点,哪个更优?a方案展示普通的利益点,如“销量过万、好评率99%、满199减100”。b方案只展示带券利益点的文案,如“满199减100,领券”。

最后看的数据是A方案的点击率高,b方案的曝光点击率更高(由于方案 B 中可领券和点击跳转商详,可能有部分点击为领券导致,故方案 B 点击更高但点击转化偏低)。

如果单独看点击率或者转化率很难做出选择,但是只要两个数据综合看,就很容易得出B方案(带券利益点)能带来更高的曝光点击,引入订单表现更优的结论。



2)案例二

在做A&B test 测试时,是需要保持单一变量测试,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单一变量测试,所以数据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分析探讨,才会有价值。

比如我们在首页流量分发场景中做了A,B两个视觉设计方案,a方式是所有的品类展示使用魔方圆形坑位,b方式是方形坑位。想探究方圆形坑位和方形坑位,哪个更能吸引用户点击?


最终A方案(圆形)用户点击数据为4.87%,B方案(方形)的用户点击数据为15.85%,那么,从这个A&B test 测试法的结果中就可以推导出B方案(方形)更好吗?

事实可能并不是,大家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两个方案除了品类的背景造型不同之外,品类的种类也不同,文案的描述也不同,没有做到保持单一变量的测试环境,所以B方案(方形)更能吸用用户的点击这个结论是不成立。可能成立的是方形的展示面积比圆形的展示面积要大,可以更好的曝光产品的特点,而且促进B方案(方形)更吸引用户进行点击。

c 采用多次定性+定量验证

我们得到了数据其实可以采用多次定性+定量验证这种方式来验证我们方案是否解决了用户需求,是否完成项目目标。

定性可以采用用户访谈、眼动测试、可用性测试等方式去发现问题(需求)的多样性和严重程度。定量的方式有用户问卷、站内行为分析、A&B test 测试等方式,验证这个问题的发生概率。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五次定性质、三次定量的方式,通过数据反馈把结果更加靠近真实。


3 了解双面数据(虚荣数据)

什么是双面数据呢,其实也就是那些看上去很好,却不能给这个产品带来丝毫价值的数据,需要对比着看才能了解数据的价值。


a 点击率(CTR)

比如一个用户在有些资源位连续点击或者因为一些利益性的活动补贴引发的点击量变化这类场景在用户人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独位置的点击量增加,必然会导致其他部分的点击量降低,其实是0和博弈,增加这个功能的点击量是片面的。



b 访客数(UV)

计算访客数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人气比赛,其实访客数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曝光UV、点击UV、意向UV,单纯地看这三个uv是没有意义的,除非能让用户做对产品有利的事。比如,在推出活动时,有多少用户能转化购买?只有知道了这个数字,这个用数据数才是有价值的。


·曝光UV即曝光在视野内的访客数,例如我们在淘宝搜索某个产品进入了搜索的feed列表页,当我在这个列表场景停留2-3秒的时候,我没有购买任何产品的情况下,数据就会判定我为一次曝光UV。


·点击UV即有点击行为的访客数,还是以淘宝做为例子,现在我在feed流列表页面里搜索产品,其中有一件是我比较中意的产品,我点击了产品进入到这个产品的详情页,在我没有购买任何产品的情况下,我发生了点击行为,数据就会算我是一个点击uv。


·意向UV即进入意向页面的用户数,其实这个和点击uv有点像,比如我在淘宝搜索完我想买的产品a,有去京东搜索了一下,那京东就会判定我为一个想要购买产品a的意向uv,这个意向uv只可以判断出我们对a产品是否感兴趣,并不能判断出我真正想要购买。


c 停留时间

用停留时间数据来统计用户参与度或活跃度,他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比如,客户在某个全是文字内容页面上停留了很长时间,有可能是看不清楚或者是文字理解难度影响了用户的阅读时间,所以说产品效率、体验这两个关键指标本身就和停留时间相矛盾。


d 下载量

尽管有时会影响你在应用商店中的排名,但下载量本身并不带来价值;还需要参照的是:用户下载后的激活量、账号创建量以及用户在产品中的各个场景的跟踪。


e 退出率(ER)

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认为退出率高是不好的一项数据,但是大家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场景跳出率越低越好,举个例子:我们通过漏斗数据发现用户操作路径太长,把好几个步骤的路径缩减到一步操作,最后看到用户退出率就减少了。



最后大家要清楚

数据是用于支撑设计师的某项设计决策和方法,但数据无法代替设计的直觉,更无法代替深入的用户研究、我们要学会利用数据指标,找出问题所在,通过设计方案改变用户行为,因为数据最终目标在于价值的体现:有效获取用户,创造营收。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斜杠7湿兄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金融类产品如何「拔高」用户体验?

雪涛

真正出色的金融产品是基于可用性,在成熟的数字生态系统中,能持续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在UXDA每年交付的数十个UX/UI设计中,我特别选出了一些重要的作品来举例,与大家探讨设计对塑造金融产品方面的影响。


1/10 从标准化到量身定制

过去20年来,人们认为在创建数字金融产品时设计发挥的作用微不足道,这种刻板印象根深蒂固。大多数情况下,甚至被认为是出于营销目的的包装,关注点也多在产品功能和特性上。


使用标准化设计模板来加速产品开发是常见的做法,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金融服务看起来如此相似——平淡、乏味且对用户不友好的。


10年前出现的金融科技,打破了人们对设计的偏见,企业用其来吸引客户,并试着将设计潜力发挥到最大。而现在,进入金融行业的新玩家更专注于独特创新的设计,来凸显品牌身份。


大多数客户厌倦了乏味又复杂的模板设计,量身定制作为一种全新的趋势应运而生,不仅为产品注入了新鲜活力,还令金融公司的市场飙升。


「Private Wealth Systems」的财富管理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量身定制的设计,为超高净值人士 (UHNWI) 提供他们对精致生活所期望的奢华体验。

该平台的优势在于它旨在解决用户每天遇到的痛点,关心客户财富的同时并尽最大努力协助其管理,而量身定制也增强了品牌与客户之间的情感联系。敢于打破禁忌并投资于大胆现代设计的金融机构知道,随着客户忠诚度和参与度的提高,肯定也会带来回报。

Takeaway

根据品牌VI创建的产品界面,可以使其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10 从有限单一功能到多功能超级应用

向移动模式转型时,集中出现了几家金融科技公司,他们的优势在于功能单一,非常简单易懂。对客户来说,这就像一股新鲜空气,因为当时的银行服务功能既复杂多又对用户不友好。


当今的金融产品,正在不断扩大外部服务,打破功能壁垒。「Revolu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断扩展功能,逐渐成为一个超级应用程序。


单一模式的设定确实很简单,但随着用户期望的增长,以同样方式呈现更多功能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对用户来说,如何用一种既直观又体验佳的方式,展示100多个功能呢?


既要为客户提供解决功能,又不能在使用体验上打折扣,这并不简单。需要UX架构师和经验丰富的UI设计师密切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创建直观的产品架构与合乎逻辑的、用户友好的界面布局。


来看一个UXDA的多功能银行应用程序例子:我们将区块链、游戏化、机器人咨询、语音处理、生物识别、大数据等数十个功能整合进同一程序内,打造银行即平台的应用理念。

越来越多的功能服务不断涌现,可用性高的产品更容易吸引用户。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创建自己的新银行或超级应用程序,但展示的服务内容也需要与公司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根据我们的经验,品牌希望在产品中包含大量「现代」功能,他们相信这会使解决方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但也可能会适得其反,建议在UX研究阶段做好取舍,以便确定更符合品牌受众的功能。非常成功的金融产品都是基于品牌受众的特定需求设计的,这些需求为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

Takeaway

从超级应用程序设计中学习实践经验,保持简单性和可用性的同时,再进行产品拓展。


3/10 从表格式界面到游戏化

相信多数人看到银行后台,都会惊讶于它的复杂。员工必须同时使用多个软件程序,按照说明输入代码才能进行工作。操作系统也需要数月时间去学习,甚至用了很多年,还是无法全部记住。


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客户信息,这些解决方案全靠数据驱动,非常复杂。许多银行都在努力降低后台成本,却没有意识到对客户体验的影响。这导致了一个悖论: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投入大量资金以改善用户体验,而削减银行核心系统的成本又对客户服务造成损害,银行员工的负面体验又会影响服务质量和最终客户满意度。


后台系统的改进可以显著提高服务质量和速度,从而使客户更满意。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在当今创建金融产品中也越来越流行,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外部银行产品,还可以应用于内部解决方案。


提高内部工作效率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游戏化设计。这种方法使整个工作流程更加现代化,从而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转变,如「ITTI Digital」所示。

为了使其以用户为中心,我们将大量繁重的数据翻译成人类语言。员工的学习曲线从几个月缩短至几个小时,人为失误的可能性显著降低,服务速度、员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都大幅提升。

此方案在IF的数字金融服务设计大奖中也得到了认可


金融机构将员工视为内部用户,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好的体验,相当于也为银行客户提供了最好的服务。认为游戏化和银行业务没有共同之处的想法太过时了,游戏化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生产力和积极性,也让结果变得更好。

Takeaway

尝试应用游戏化来激励用户,还能使最无聊的金融产品焕然一新。


4/10 从有限的功能到完整的体验

5年前,移动应用程序还被当做非主流的使用渠道,但今天它却满足了大多数客户的要求。令人惊讶的是,移动程序的功能非常有限,用户体验也相当差,甚至一些银行服务只在分行提供。疫情反应了严峻的现实——金融业还没有做好迎接数字时代的准备。


为改善金融品牌的客户体验,需要对移动应用程序进行全面的设计审核,以确保远程用户可以访问所有服务和功能。一家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应快速找出适合客户的远程体验设计方法,而不是冠冕堂皇的借口。


设计「阿拉伯联合银行 (UAB)」移动应用程序时,我们的主要挑战是简化所有的日常功能操作步骤,使其简单高效。

流程的优化使用户更容易浏览应用程序,探索新的可能,同时也鼓励用户与程序互动,而不是联系银行或直接去分行。新应用仅发布数月,在App Store 和Google Play的下载率都大幅提升。

Takeaway

找到缺失的功能并完善它,建立一个完整的使用流程。


5/10 从传统企业到数字化转型

越来越多的老牌银行企业敢于走出舒适圈,挑战自我,踏上数字化转型之路。在金融科技的启发下,现有企业为用户体验设计注入了生命力,从而创造出令客户惊叹的产品,激励用户长期使用。


他们与内部或是外部的UX/UI设计师合作,整合公司各层级的设计方法和组织文化。这种融入了设计角色的团队,以用户为中心快速转型,成为金融科技独角兽的有力竞争对手。


「VTB银行」是一家被数百万人信赖的银行,升级用户体验后,产品重获新生,也体现了企业对线上银行用户的重视。

「VTB银行」的用户反馈说:新升级的产品更贴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了;银行员工们也表示,紧跟时代变化的品牌,更能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

Takeaway

设计至上,跳出传统,才能打造出一流的数字产品。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UX辞典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户故事——UI设计的基础

蓝蓝

这篇文章很好,提供了一种“以用户为中心”把自己和项目组成员随时假定为一个用户的身份,去思考,提出一系列问题,把这些问题编号,去一一解决,注重用户体验,以此为基本框架,严格遵守,一旦设立不增加临时的多余的功能,不把没有用户故事的界面元素放在界面上,保证了精简的内容围绕确立的框架中,井井有条。这篇文章值得看十遍。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周周


数据表单是一种常见的平台设计样式,在看似乏味呆板的设计中,沉淀着许多优质的设计体验方法。尤其是在信息组织、信息传达、信息承载和阅读性方面,数据表单蕴含了许多设计规则和设计模式,使用户能够轻松地获取、处理信息。该篇文章介绍了固定表头、固定侧栏、自定义栏、分页器、过滤器、数据排序、多选项同时操作、简单且简约、普通的字体样式、项目链接、鼠标悬停这 11 个设计指南,为大家提供有关数据表单设计的实用性建议。

当然,在实际的数据表单设计中,还需要根据产品要求和用户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你对数据表单设计有什么经验体会?有过哪些很棒的设计案例?欢迎交流分享~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 插画来自 icon8

对于大多数 SaaS 平台,数据表单是必不可少的组件,可让用户获得相关数据和洞察,从而采取正确的决策。

作为一个前企业家,我使用过各种 SaaS 平台,例如 Mailchimp,Shopify,Klaviyo,Zendesk 等。它们提供不同的服务 —— 电子邮件、订单管理、客户服务等解决方案,其共同点是,都需要将数据反馈给用户。而数据表单则是传输大量数据最好的方法。

数据表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能够有序地组织信息和数据,使用户能够轻松地扫描、比较和分析自己选择的信息。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在设计数据表时遵循的关键设计模式。

固定表头

这一点对于超过 30 行的表单尤其重要。当用户必须向下滚动才能查看所有可用信息时,如果没有固定表头,用户将很难理解和区分多行数据 —— 其中大部分可能是随机数。一个固定的表头可以帮助他们轻松地使用数据表,避免了向上滚动查看字段含义 。

设计提示

我倾向使用 8px 网格系统进行设计,将表头尺寸保持在 16px(最小值)—— 防止你的设计看起来过于沉重和拥挤。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 当用户不理解某个数据字段时,固定的表头使得用户无需重复向上滚动查看表头内容

固定侧栏

对于数据表单,需要两个组件对所有信息进行排序。一是表头,用于理解显示的数据。二是固定侧栏 ,与每一行数据相连接 ,常用于项目名称,例如活动名称、产品名称、股票名称等。

当数据表单需要水平滚动展示隐藏列时,通过固定第一列项目名称,可以获得与固定表头相同的组件优势,提升信息传达效率。

设计提示

设计固定侧栏时,请在该列的右侧添加阴影和垂直分隔线,提示用户该表支持水平滚动。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 当数据表有太多列时,通过固定第一列项目名称,使表单更易理解

自定义栏

自定义栏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表单显示内容。当涉及多个指标和数据集时,该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目标 。常用于自助广告平台,例如 Facebook Ad Manager、Google Ads、AdRoll 等,在这些平台上有多种营销指标,每个用户的优先级都不同。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 自定义栏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数据表进行个性化设置

分页器

我从开发朋友那里学会了对表单进行分页,通过限制正在处理的信息量,减少加载时间。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渐进式加载,当鼠标滚动到最后一行时,表单自动加载一组新的数据。对比后者,分页器允许用户一次跳过好几个组数据,满足用户非连续性浏览的需求。

设计提示

大多数表单每页显示行数可能超过 30 行,因此,将分页器固定在表单顶部或底部会更加友好,方便用户在页面之间切换,无需过度地快速滚动。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 使用分页可以减少加载时间,因为它限制了正在处理的信息量

过滤器

过滤器组件对于筛选目标信息、屏蔽无关数据量至关重要。日期筛选是最基本的过滤器,能够根据用户指定日期来显示信息。当每列具有固定的展示字段,这意味着信息不是随机的,而是固定的选择,您还可以设置单项信息的过滤器。

最好在过滤器下拉列表中提供复选功能,允许用户选择多个变量 —— 过滤系统越灵活,用户就越容易操纵他们的信息。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 过滤器组件对于减少根据用户要求显示的数据量至关重要

数据排序

排序类似于过滤,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重新排列信息,调整信息展示顺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左列会对表单进行默认排序,用户可以单击标题对表单进行相应的排序设置。

您可以将排序添加到表头中,例如按数字或字母顺序对各个数据进行排序。但请不要滥用此功能,它对于状态或类别等特定指标,可能是多余的 —— 过滤器处理这些数据会更合理。

设计提示

尽量避免使用线型图标,选用面型图标来增加可见性。悬停状态能够传达整个区域可单击的视觉提示 。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 排序类似于过滤,根据用户的需要重新排列信息

多选项同时操作

复选框允许用户选择多个项目,并对所选项目执行某种操作 。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不必重复相同的步骤。想象一下,所有的行都有相同的选框,这些选框会重复出现 —— 这会使你的表单看起来杂乱无章。

设计提示

我通常将复选框的大小保持在 24px(最小尺寸),居中布局,提高可用性。此外,高亮显示被选定的行,增强对比性 。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 复选框允许用户选择多个项目并对所选项目执行操作

简单且简约

“极简主义” 这个词已经被广泛地使用,空白似乎是现在的趋势,但在这种情况下,少就是多。在设计数据表单时,重点应该放在数据本身而不是用户界面上。用户已经在与大量的数字和信息交互,复杂的界面只会增加用户的认知负荷。

设计提示

没有必要添加额外的视觉干扰,例如不必要的图标、斑马行、随机颜色等。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 当你让你的 UI 设计师疯狂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普通的字体样式

在设计中,排版是样式指南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对于品牌推广至关重要。但在设计表格时,您应该遵循上面的指示(简单和简约),不要在表格中使用任何复杂的字体样式。

设计提示

没有推荐的字体,但建议尽量避免使用衬线字体,因为它们往往会吸引人的注意力,导致额外的视觉负担。此外,避免出现大写单词,它会使你的设计看起来沉重。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 衬线字体在表格上看起来很奇怪 —— 不知道你们是否看到过使用衬线字体的数据表单

项目链接

对于特定的表单,项目名称还可以充当链接,这是一种符合用户习惯的交互形式,用户很容易理解链接会将其带到何处。

设计提示

设计文本链接时,请使用不同的颜色向用户展示此链接 —— 仅在文本上加粗或设置下划线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视觉提示。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设计文本链接时,请使用不同的颜色向用户展示此链接

鼠标悬停

表单的操作通常放在最后一列。当没有太多的信息列,需要水平滚动信息时,这种模式就很适合。也可以将操作放在第一列或第二列,这样用户就不需要在滚动时跟踪这一行,但操作较多时,可能会产生认知过载,导致不必要的错误。

鼠标悬停可以保持简约的外观 —— 只有当用户将鼠标悬停在相应的行上时, 操作图标和文本才会出现。

11个超实用的数据表单设计技巧,全是关键知识点!

最后

以上内容只是原则性说明,主要为你提供一般性的建议,在实际的数据表单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用户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文章来源:优设网    推荐:TCC翻译情报局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做好国际化体验设计,你应该知道的事

分享达人





章节一:为什么要坚持国际化设计?



坚持走国际化设计的背景

出海早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不二选择。相比在国内厮杀,国外有更多的人口/政策/资源红利。并且因为互联网的可复制模式,使得成熟的经验可以快速运用到国外,从而抢占先机。而做好国际化的本质就是【做好每个地区的本地化设计】,想用一套国际化的标准去用在全世界的各个地区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那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理论能够让设计提前着落,为业务带来一线用户信息和设计价值呢?接下来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些实际的方法和案例帮助大家做国际化的设计,让自己的设计价值有理可依


*以下内容与公司无关,更多的是基于笔者国际化工作经验的复盘,如有错误,欢迎指正(Salute~)



写在前面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套通用的设计标准很难在多个国家吃的开,从而拿到用户信任

我们先来看个案例,这个是日本UBER司机端和日本滴滴司机端对比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滴滴国际化在日本业务和Global业务这块,司机端采用的是移动端(global)+平板端(日本),而UBER则是一套方案解决全球问题,可能有些人会问,一套设计不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么,为什么非要制作两套。这就要从决策成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日本市场相对于滴滴其他地区市场有着完全不同的因素,涉及到了资本,使用场景,市场地位,用户画像等多方因素决定,这时的【成本与效率】已经无法排在做与不做的第一位了,接下来我们通过两张照片来看下日本司机的接驾场景

通过照片我们是否发现日本司机的画像其实和全世界其他的出租车司机都不太一样?是不是明显发现他们的年纪相对的更大一些?会穿制服佩戴白手套? 那年纪更大是不是意味着司机的视力会相对于中年人有所下降,白手套是否会影响他操作屏幕交互,那针对这么不同用户群体是否需要单独设计呢?最终的目标是占领市场的话是否要根据本地情况去服务好当地司机呢?


那我再来举两个例子来看看,我们来看看针对日本本地化做的特殊设计细节在哪些方面?



案例一:针对司机群体老龄化设计———大屏幕设计:

日本属于老龄化国家,司机平均年龄更是在50岁以上,高龄人群的视力相比于青年处于退化阶段,因此对于高龄人群来说在驾驶的过程中去读和操作小屏幕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UBER采用的是一套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并没有针对日本的市场进行单独的设计,DiDi在日本则是针对司机群体采用了单独平板端设计,更大的屏幕降低了司机误操作可能性的同时,也能将字体放大,尽可能让司机方便识别



案例二:针对日本司机人文的设计———语音接单

“日本服务业发达,体现在服务的细节。出租车司机出于对客户的尊重,都会戴上白手套。但是在带着手套的时候,司机很难去点击屏幕进行操作,而且在行车过程中,触碰屏幕本来就是不合规的行为。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价值观层面我们都不鼓励司机做出这种行为,于是开发了语音接单的功能。考虑到司机群体的年纪特征,我们选用了在日本相对普及又好识别的“了解しました(りょかいしました)”进行快速语音接单,在新版本上线后,司机可以通过屏中屏的方式去学习语音接单功能,只有他完全掌握这个功能才会为他完全展现,如果司机因为自身原因无法很好地说出那句话,我们依旧会为他保留按钮输入的方式”------国际化业务中的本地化设计


(图片来自于SUXA文章《国际化业务中的本地化设计》-吕诚)




国际化设计的思维框架

通过两个日本的案例我们能明确一个点【国际化实质就是做好每个地区的本地化设计】

怎么样让国际化的设计有法可依,我们先来看懂一个关系框架。做好一个产品实质是服务好每一个场景,那一个场景由哪几个方面组成,简单来说是由【业务】+【用户】组成,这并不难理解,我们作为产品设计师,首先是背靠业务,解决公司的商业诉求,给业务带来利益的同时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使用价值然后获得用户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将商业诉求和用户价值进行一个有效的结合,从而满足双方,但是还不够,因为一个场景还依赖客观的条件,比如时间和空间维度,最终也会影响整体的质量,我们将所有的因素通过包含关系展示出来

接下来我们往细的方向进行拆解,【业务】根据公司行业,阶段的不同以及基础能力的不同,呈现的点也不尽相同。最核心的点在于当前所属阶段,是1.0阶段力求生存下来,还是说2.0和竞品之间产生差异化,还是活3.0去打败竞品阶段。在不同阶段设计师要了解的事情也不同,对于1.0阶段来说,更精准的展示出用户画像和了解当地的文化与习惯是重中之重。但是到了2.0则应该更加关注产品目标与竞品的差异化竞争,通过差异化(杀手级)的功能形态获取更多的摇摆用户

不同的赛道,业务不同,打法也不同。我今天主要想讲的就是左右场景的另外一个因子【用户】。那如何定义一个用户呢?我们先来列举些具象的特征:

【外貌/文化风俗/地域特征/语言等】是一个用户的画像的基础组成,但是光有画像基础并不精确,因为每个国家的【法律/政策]同样会影响用户的行为。而在当今的互联网模式下,用户体验的提高必须得考虑各地区【硬件的水平以及当地的网络状况】,最后就是如何与【本地化的设计团队进行友好的合作】让体验和设计策略能够更加精准的传达到真实用户手里,获得用户认可,特别是在20年后,疫情的爆发导致设计师无法到前线进行真实有效的实地探测,那么加强合作以及对齐目标,为业务拿结果将是重中之重,接下来,我将对于每个影响【用户】的因子进行举例讲解








章节二:如何快速了解你服务的用户



做任何的设计都离不开用户画像,而做国际化设计一定也绕不开-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可能你知道,在给拉美客户做单的时候他们会要求你的界面颜色亮丽,看起来更加奔放,而在给亚洲客户做单的时候则会相反,整体看起来更加约束。但是你能清楚的知道背后的原因么?如果不清楚那你的这块分辨更多是依赖于经验和他人的总结。那有没有一套理论能够很好的去辅助你去分析你的客户用户画像,去支撑你的设计。答案是有的,他就是【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是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一个框架。他认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下人们共同拥有的心理程序,能将一群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通过研究,他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归纳为5个基本的文化价值观维度


百科连接:霍夫斯泰德理论详情 (<-点击快速查看)

完全不懂的可以看看上面的链接,我们这里跳过部分解释….通过文化将维度理论我们将文化价值观划分成6个维度

了解完霍夫斯泰德理论以后我们该如何去使用呢?我们先从拉美用户和日本用户的差异对比开始

通过霍夫斯泰德官网查询我们可得知差距最大的两个分别是【男性化与女性化(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与【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term versus Short-term)】,差值比例达到了46和44.

接下来我们来对【差值较大】以及【分值较高】的因素进行解释和举例,去理解背后的原因



男性化与女性化(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

日本是个生性好斗竞争意识强烈的民族。在日本企业中工作狂是他们男性气质的一种表现;而日本男主外女主内,62%的女性在第一个孩子之后选择辞职,也是男性气质的另一表现.

在日本想要成为一个出租车司机,就要在5年之内不能有任何违规,某些地方还会有特殊的考试,这里面的合格率并不高。并且在通过考试之后再在通过一系列的评分后,才能被评为A级或者AA级别的出租车,虽然这仅仅只是一张小贴纸,但是他也代表着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荣誉。在这一方面,也体现日本社会的男性气质的确定性。

相比较日本,巴西人更会以家庭为中心、以教育为重心、博爱、具有个人风格意识。家庭是关键。家庭是巴西人生活的中心,也是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人共同用餐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星期天的烧烤活动,能让更多的远房亲戚和朋友聚会。所以在巴西你很难看到休息日去工作的同事,甚至无法联系上他们:)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term versus Short-term)

日本人将生命视为一个非常短暂的时刻,所以调查发现日本人普遍相信宿命论,他们鼓励节俭和现代教育的努力,作为为未来做准备的一种方式。

巴西相较于日本经济落后,人民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司机收入仅仅能够维持一家的支出,很难有结余,在巴西工资会按照周维度支付,以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能够承担。

针对巴西的情况我们做了适合当地政策和环境的本地化服务。钱包1.0的时候我们先是和当地的银行合作推出了巴西99卡,允许司机随时提现且提现速度远远大于了当地的其他银行(48小时),那这种优势在收入较低的司机群体当中就会发挥很大的优势。在3.0的改版中,我们将钱包打造长了本地生活平台,我们允许司机通过平台去完成转账/水电费/电话费/还款等行为,原本需要走到线下便利店的服务被我们搬到了线上,更是大大的方便了使用99卡的群体。未来呢,我们将加大加多权益,达到使用场景独占的目的。通过这些服务为我们给用户带来了使用价值,同时我们也给业务带来了价值,更多的绑卡渗透率为我们后续的推广和矩阵式的打法提供了导流的入口

(99与当地银行合作的线上本地生活功能-99Pay)



不确定性的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日本地处自然灾害频发地带,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存条件不太好,所以日本人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学会了为任何不确定的情况做好预防措施,对待事情也希望有明确性

而巴西虽然处于平原,没有自然灾害,但是因为社会安全因素,整个社会对于社恐事件还是有较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司机会更加关注接送流程中是否会前往不安全地区,以及乘客的质量

(日本司机的真实驾驶场景)


费用收取的正确与否也是服务体验优秀的表现,日本司机会用计步器进行计价,如果涉及到了其他的费用则会使用单独的计算器进行精确计算,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计算错误给乘客带来困扰和争执,那从这个环节来看,司机为了规避【计算错误的可能】而预备了计算器,减少了差体验的可能


在巴西,滴滴如果对司机派单如果过远会或者是危险地区会进行提示,允许司机取消派单。并且根据调研司机群体特别是夜班司机会有随身携带防护性的武器用来自我保护,那么也能很好的说明整个社会对于社恐事件还是有较强烈的危机意识。那么做为设计师,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把危险地区的派单做的更加醒目,让司机能够更快识别,更快决策,而不是为了平台和用户利益进行隐藏。是不是可以把安全链路透传做的更强,让司乘都能更加快捷第一时间选择自助服务









章节三:绕不开的硬边界



法律法规的约束

每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于隐私重视程度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海外市场,作为业务的合作伙伴设计师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市场配套不同的安全合规方案,这一点格外需要注意,不然会被罚的很惨,通常获取地理位置/账号信息保留是每个公司都非要需要的,因此在空投其他国家之前需要了解是否立法关于隐私相关的法律,如果有则需要通过配置化将其他国家上线的隐私条款和设置方式复制过来使用

LGPD和GPDR风控合规

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信息安全,保护个体隐私。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我们的信息被侵犯的体无完肤。其实在国外也是一样,各种权限,各种信息默认保留和上传。但是随着各国的重视,个人隐私也逐渐走向明确的法律保护层面。在拉美有LGPD,在欧洲有GPDR


GDPR 是(The European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的缩写,即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是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在 2016 年 4 月通过,在 2018 年 5 月开始强制实施的规定。

GDPR 意义在于推动强制执行隐私条例,规定了企业在对用户的数据收集、存储、保护和使用时新的标准;另一方面,对于自身的数据,也给予了用户更大处理权。也就是说在18年生效之后,如果再有欧洲任何公司App不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合规处理,擅自收集信息就将会受到严惩



智能硬件的普及度以及新旧

硬件的普及率以及新旧差异也同样影响着本地化设计,通过调研和外界公布的数据我们得知,在拉美高端手机的占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在给发达地区做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更多体验上的拓展,但是在给发展中国家做设计的时候则需要进行小屏幕最小尺寸的适配,这样做是为了最好的进行向下兼容,从而保证所有用户都能够使用。同样,如果你在给发展中国家做设计,那么复杂的动效和高清晰解析的大图最好是不要去做的

(网上后台数据展示截图)



当地的网络环境和下载速度及物流环境

拉美国家,基建水平滞后,网络下载的速率波动较大,且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以及流量费用的价格差异。因此某些设计手法在较发达国家能带来体验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会是灾难


举个例子,司机端的历史列表如果存在400条记录,如果司机有诉求想刷新查看更多的订单,是一次性下拉刷新展示全部好呢?还是一次性展示50条好呢?还是一次性展示20条呢?


答案是一次性展示20条是最稳妥的选择,因为网络的不稳定性,一次性加载太多数据会导致过长时间,而网络不稳定极有可能导致下载失败,并且一次性下载太多数据可能并不符合司机查询的最初诉求,反而浪费司机的宝贵流量,最终会引擎流量消耗过快引发进线,这里的决策是损失一些用户的体验去保障司机的收入,但是在拉美因为手机的性能/网速的稳定且快速/套餐足够便宜,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次性加载全部的数据,这样能让体验感受更好

(99信用卡的申请权益展示/激活流程页面)


再举个例子,拉美物流相对没那么发达,且因为政治/经济局势的不稳定性,导致物流包裹存在无法送达的情况,如果收件人不知晓当前的状态而超出了等待的预期,那么他就会进线询问。那在这个场景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是否可以透传更多的包裹进度方便收件人查看,再者再将用户导流到客服自助而非进线?这样的好处一来体验的链路完善了,让司机可以找到自助的出口,二是方便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哪些地区收到邮寄的折损率最大?从而探索新的业务,发现新的机会点








章节四: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遗留带来的本地化策略



收入/支出方式占比反映了一个群体的现状

聊这个话题前我们先将选择的范围进行收缩,聚焦在一个国家的一个群体内去看会比较容易解释。在巴西司机的收入的往往只能支撑下一周的家庭支出,难有结余。这也导致司机会选择双开(同时使用UBER接单或者其他竞品)或者进行其他赚钱的方法,如果整个群体都是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司机的忠诚度(这里指的忠诚度不是贬义词,而是每周的出车时长)必然下降。那样对于大盘的运力来说便是损失。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司机更好的应对这些问题


我们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通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能够将人的诉求归为三类,基础的生存诉求/归属感和成就感。那这三种可以再细化成两类,物质层面的诉求和精神层面的诉求。司机愿意在滴滴平台跑单是基于了物质层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丰富收入以外的奖励形式,提供活动奖励或者权益的折扣,又或者尝试下小额贷款,那这些是不是可以给用户带来价值点呢?


精神层面我们是不是也有发挥的空间,对于补贴,往往是有限的。那如何做到持续长期刺激司机群体?如果一个乘客对于司机进行了表扬和小费的激励,是不是可以给司机带来更大的信心去服务好乘客,那我们是不是要加强这方面的透传。是不是可以给司机提供虚拟奖励,让司机存在足够的拥有感和成就感,让司机群体也能感受到平台对他们的看重。如果勋章可以,那等级是不是也是成就之一呢?



现金与线上支付普及与思考

不同的国家线上和现金的支付比例大不相同,这里受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影响较大。总的来说习惯了线上支付的习惯后就很难回到现金支付的环境,因为确实更加方便便利。一个国家大量使用现金支付的情况下,往往是互联网公司能做的发力点和蓝海。核心做法是通过核心业务导流到钱包模块,在与当地的银行和机构进行合作,增加卡和账户的渗透率。然后通过做权益和服务,满足用户的生活诉求,从而达到场景独占。最终将会让公司的业务矩阵从单核的核心业务到核心业务+本地生活




文字的适配/i18n翻译的本地化(不同地区/国家语言精准翻译,拒绝里语/文字长度折行问题)

这里我们需要提到一个概念,i18n(其来源是英文单词 internationalization的首末字符i和n,18为中间的字符数)是“国际化”的简称。在资讯领域,国际化(i18n)指让产品(出版物,软件,硬件等)无需做大的改变就能够适应不同的语言和地区的需要。对程序来说,在不修改内部代码的情况下,能根据不同语言及地区显示相应的界面。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化尤为重要,因为产品的潜在用户可能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通常与i18n相关的还有L10n(“本地化”的简称)


了解完i18n的相关背景以后我们大概可以把他定义成做国际化翻译的一个中台,所有的本地化设计在经过研发代码实现后,都会进过他们去对文案进行翻译校对,最终变成当地人可以理解的话术落地到界面上,从而进行本地化的空投,但是这里面往往存在一个适配优化的问题。大家知道英文的单词平均长度要长于汉字,而西语和葡语是英文的1.25倍到1.5倍之间,而俄语的长度更是能达到葡语的1.25倍。那么面对多国空投的适配不仅仅需要i18n进行精准翻译,还需要把控字符长度,避免折行和省略问题


我们来看下下面这个例子


(不严谨的快速翻译,只是为了更方便的展示不同文化下的文字长度)


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文字也不同,则会存在单词,句子长度/行高的差异。如果一个产品在初期没有做好适配的话,到后期替换当地语言的时候极有可能出现文字溢出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做海外设计的时候最好拿当地的语言进行设计,能初筛出一些细小的问题 ,避免在和翻译中台对接的时候因为文案太长提供的空间不足而修改页面间距和留白的适配问题



中东国家客户的产品需要注意适配

如果你服务中东客户,务必需要呈现出当地的阅读排版方式(尊重本地化设计)具体的适配细节这里就不过多说了,网上搜索【RTL适配方法】即可

(Material Design中的RTL适配)



缩写是否合适(日期/业内专属名词)- 时间格式/货币符号/联系方式/地址等

格式也是做国际化中一个非常常见且体现专业度的地方,不同国家的时间展示方式不同,会影响用户的阅读,举个例子“03/08/2019”,如果在A国理解是2019年3月8号,在其他国家复用是会存在理解成2019年8月3号的,更别说我们加上的星期之后的展示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开新的国家的时候务必于前线进行更好的沟通,保障阅读的习惯和当地一致,那货币符号/地址等也应该遵守当地的习惯去展示,通常的解法是设计团队去收集信息并且与前线当地人员进行交流确认,将格式记录下来,最后与研发根据上线的国家展示不同的格式









总结

因为时间仓促,无法面面俱到的将每个点都进行举例论证,尽可能把我认为重要的点都提了出来。理解了这篇文章并不代表看懂看明白就能做好国际化,它更像是一个方法论,帮助没做过国际化业务的同学能够快速理解当地的用户和业务的打法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些灵感,也希望更多朋友能够将国际化的经验分享给设计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把中国互联网国际化的业务做到越来越好


最后引用我一老哥的话进行收尾“更好的国际化就是以更好的本地化思维去看待,去理解它们。而不是仅仅以一个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永远不要轻易地相信自己的理解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大宝蛋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