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理打造“稀缺性”,提升你的设计转化率

雪涛


摘要:本文原标题为《用户体验中的稀缺性:心理偏见成为常态》,文章对当前设计稀缺性的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给出了一些需要牢记的小贴士,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你知道稀缺性是咋回事吗?

我随意观看了Unbox Therapy对这个杯子的某个测评视频,很显然这个杯子是不会倒的。我一直在笑,但在视频的最后,我也很好奇人们对杯子的需求是什么。

在亚马逊上,它以14.99 美元的价格限时出售,原价为24.99美元。不锈钢版本仅剩下3个库存。我喜欢不锈钢的杯子,而且这是一个减价品,而且它很快就会售空。如果不买,我就要用之前会倒的杯子喝咖啡了。错过它的话太可惜了。

是的,多数时候这个杯子不会倒

 

稀缺性让事物变得有吸引力

稀缺性是一种心理偏见,它让我们觉得稀缺的东西比富足的东西拥有更高的价值。一般来说,我们更偏爱那些更难得到的东西。

 

稀缺性已成为常态

和大多数现象一样,稀缺性从线下兴起。昂贵的餐厅用大盘子装小份食物,以突出食材的稀缺性;名牌大学限制招生名额,以保持排他性。

这看起来很贵

但随着科技企业变得更加成熟,数字产品变得更加精细,稀缺性很快走向了线上,现在稀缺性已成为增加吸引力最流行的方法之一。

目前人们已经习惯了在线上浏览时看到并期待某种形式的稀缺性,运用稀缺性已经不再具有竞争优势,而是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做的最基本的起点。

 

稀缺性融合了多种偏见

稀缺性变得流行起来,因为它非常有效并相对容易实现。而它如此富有成效的原因在于它结合了多种偏见:

1.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如果我们不去购买某个稀缺性产品,这基本上意味着短期内我们将失去这个产品本身,而从长期来看,我们也将失去可以选择它的自由。加倍的损失=加倍的痛苦。

2. 社会认同(social proof)

通常,当一款产品需求变高时,这款产品会变得稀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有其他人在过去购买了这款产品,所以它一定是有价值的,我们也该抓住这个机会。

3. 预期后悔(Anticipated regret)

当面临一个决定时,我们不仅会预期会发生的事件,还会预期我们可能会经历的与之相关的后悔。决定现在就采取行动是我们试图消除这种可能性的努力。

 

 

稀缺性会以不同形式出现

尽管稀缺性可以被应用于品质、体验等不可量化的特征,但当评估对象是可量化的物品、地点等时,稀缺性的应用效果会更加出色。这就是像亚马逊和Booking.com这样的公司接受它并广泛使用它的原因。

基于这些可量化的对象,稀缺性有三种主要的形式:

1. 限时稀缺(Time-limited scarcity)

当对时间进行限制时,就会产生一个截止时间,让人们在截止时间之前采取行动。当看到截止时间时,人们不确定之后是否还能获得这个产品,除非他们现在就采取行动,但这样就增加了压力,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反而缺乏了同理心。

举例如下:

  • 亚马逊的限时秒杀活动:好
    限时秒杀活动仅持续几个小时,页面上会显示截止时间。页面还会显示已购者占总限购人数的百分比来凸显紧迫感。
  • 在Interaction Design Foundation上的课程:机智
    在报名截止前显示倒计时。已报满的课程仍然会显示出来,让人们知道错过机会是什么感觉。
  • 在eBay上购买东西:糟糕
    eBay对限时产品会用一个红色的图标和一个模糊的“即将售罄” (Almost gone)的标签。不显示下架时间的做法考虑不周,而且是可以被商家操纵的。
  • 在Airbnb上找房源:一般
    Airbnb通过显示剩余房源比例来表现供给的有限性,并通过一个“难得发现(Rare Find)”的标签来让用户对他们的搜索结果感到幸运。

2. 限量稀缺(Quantity-limited scarcity)

有限或稀少的产品供给会让人们觉得这威胁到了他们选择的自由,进而激发他们做出反应,来对抗这种威胁并维持他们对资源的获得权。

限量稀缺被认为比限时稀缺更有效,因为供给的结束是不可预测的,完全取决于需求而不是时间。

举例:

  • 在Booking.com上搜索酒店:印象深刻
    Booking.com在运用稀缺性上跑得飞快,可谓是行业里对博尔特,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限量稀缺。网页不仅显示剩余房间的数量,还会显示一大堆的标签和文本,让你感觉自己下单78物超所值。Booking.com很聪明的运用了自己拥有的大量数据,网页提供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都很有用。
  • 在Ryan Air上预定机票:好
    Ryan Air利用低价机票优先出售这一事实,以强调低价机票仅剩的数量。
  • 在Selfridges上购买衣服:巧妙
    Selfridges 网站上的产品详细信息同时显示了可购买和不可购买的尺码。这让可购买的尺码看起来更稀缺。这样显示是微妙且有用的,因为有些人的尺寸介于两个尺码之间。

3. 访问受限稀缺(Access-limited scarcity)

它指的是限制对信息、群组或空间等功能的访问。研究表明,潜意识中的抑制力会让人们更重视那些受限制的功能,而不是那些不受限制的功能,因为排他性让他们觉得自己很特别。

举例:

  • 成为Medium的订阅者
    如果你想要阅读Medium上的所有文章,就需要向平台付费,成为他们的特权用户。
  • 加入Tinder Select
    Tinder(交友App)的“Elo”排名系统基于吸引力对会员进行排名,并邀请排名靠前的会员加入名为“Tinder Select”的封闭版本。尽管这把其他用户排除在外,有点见利忘义 ,但Tinder还是达到了其目的:通过奖励让受欢迎的用户感到与众不同。

 

 

稀缺性有争议,但本不应该有

如果稀缺性适合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那它可以优化用户流量并对业务目标产生影响。稀缺性还会重构信息,并在有紧急需求时提醒用户。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迫使用户做出了决定,但只要数字是真实的,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吗? 我们如果没有及时告知用户产品稀缺的情况,难道就不会造成他们对遗憾或挫败感吗?这样我们难道不是正在创造糟糕的用户体验吗?只要我们向人们展示的是事实,催促人们做决定看起来反而是公平的。

话虽如此,我同意一些企业会不道德地通过虚假库存和会员资格来利用稀缺性,但是他们同样也可以通过任何其他方式来达到其可疑的目的,而且从长期来看,这样做总是会导致信誉丧失。

 

 

稀缺性的应用应该遵循一些规则

为避免争议,下面是一些可以最大化利用稀缺性并真正提升用户体验的建议。

可以做的事情:

  1. 利用稀缺性来提高感知价值并加速转化
  2. 利用时间稀缺来促销时效性强的产品
  3. 利用数量稀缺来让人们意识到库存短缺
  4. 利用访问稀缺来强调受限功能的优势
  5. 利用A/B测试来测试哪些稀缺性信息最适合你的受众
  6. 利用可用性测试来测试信息对可信度和信任度的影响
  7. 利用动画元素来强调紧迫性(例如,显示一个发光的红色图标来突出实时状态)

不可以做的事情:

  1. 在未做用户测试之前。不要使用稀缺性
  2. 如果库存的数量不可靠的话,不要使用稀缺性
  3. 如果信息不能保证不会出错的话,不要使用稀缺性
  4. 不要编造虚假数字来人为的制造稀缺产品

 

结论

稀缺性会让我们对稀缺的东西赋予更高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已经成为增加吸引力的必由之路。稀缺性的方法很有效,因为它结合了多种偏见(损失厌恶、社会认同和预期后悔),并拥有不同的形式(时间、数量和访问受限)。

稀缺性是有争议,但这些争议本不应该出现,因为我们并不能对用户隐藏信息。如果你遵循一些简单的规则,稀缺性可以帮你提高用户体验。

文章来源:UXRen    作者:David Teodorescu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雪涛

作为人类,我们无法总是理性地看到事物的本质。社会心理学告知我们,人类的感知与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有偏差。而作为设计师,我们可以主动利用这些偏差,设计更好的产品。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本文介绍了三条曲线,它们都将认知偏差做了可视化的表达,前两个来自日常收集整理,后面一个由笔者总结工作经验得出,下面开始吧。

双曲贴现

1984 年,经济学家 Mazur 提出模型:我们的大脑难以处理冗长的信息,因为不确定性随着信息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对收益的感知下降。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决策中,我们倾向于把长期的权重调低:无论是收益还是成本,只要时间够长,我们都倾向认为它不够重要。

举例来看:各大银行如何吸引潜在用户办理信用卡?可以承诺在后期,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与购物优惠,也可以信用卡办理完成的当下,让用户领取诸如行李箱、厨具套装之类的礼品。虽然两种方式都有可能吸引来用户,但原本办卡意愿相对低的用户,大部分是被当下的礼品所吸引。换言之,这部分用户是「额外的」。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各大互联网产品都深谙此道,比如购买会员的页面,首月打折/首月免费/一年后付费都是惯用的手法,就在当下,给用户利益,促进转化。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技巧总结:比起稍后的利益,我们更倾向当下给用户一些甜头,哪怕甜头很小。

峰终定律

峰终定律由诺贝尔奖得主 DanielKahneman 提出:人们对于一段体验的评价,取决于这段时间内最好的体验,与结尾的体验。我们的大脑最擅长「以偏概全」,它不会无差别收录所有内容,只会去记录离自己最近、让自己印象最深的点。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宜家是峰终定律最好的践行者。顾客的购物流程中,差强人意的体验不在少数。比如店员很少,难以及时获得帮助,比如购物路线很长,对于有明确购物目的的顾客不太友好,比如永远要排的结账长队等等。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但是宜家把握了它的「峰&终」。「峰」是过程中的小惊喜,比如随时可以坐下体验的沙发躺椅,比如偶尔出现的极便宜的家居用品,比如贴心的铅笔与尺子;「终」就是结账出口外,抚平顾客排队焦躁的冰淇淋与热狗。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而这些产品宜家本可以提高售价,但却没有。因为用一个美味便宜的冰激淋结束购物之旅,糟糕体验被抛到脑后,人们回想起宜家时,会选择性地认为整个流程都非常棒。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游戏产品也非常善于遵循峰终定律让玩家玩得更尽兴。比如疫情之后大热的 Switch 健身环大冒险。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运动时,系统会一直强力夸夸为玩家打气,完成动作都会有及时的鼓励给到,创造一个接一个的体验「峰」值。每一次通过关卡,还会让玩家站直并高抬双手,将健身环举过头顶坚持几秒,画面里的「终」是非常有仪式感的 ending 动作,让玩家成就感满满。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技巧总结:在满足了用户的常规体验之后,用心打造一些带有巧思的设计,安排在流程的中间与结尾处,给用户创造峰值体验。这不仅有可能让普通用户转化转化成忠诚用户,还能极大提高产品满意度还能带来口碑效应。

徒劳曲线

租房产品中,用户在 APP 内挑选几套心仪的房源,再约房东/经纪人去实地看房,是很典型租房用户场景。我们发起「看房路线」这一功能的设计。使用看房路线,用户能够在选好x套房源后,根据智能规划的看房顺序与路线,辅以时间提示与导航,有条不紊地去实地看房,妥妥贴心功能。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我们大费周章产出了设计方案,上线后的效果,无论是使用频率与使用深度,都不理想。调研后发现,实地看房的场景,其实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用户在看房中途,可能做出决策租赁某一套,也可能被经纪人带领去看别的房源,从而中断原本的计划。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用户是完全自由的,他们会寻求最熟悉、最好用、最稳妥的途径去解决自己的非娱乐性问题。至于导航,用户平时使用什么同类产品呢?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这类很成熟的地图类应用。

用户不会因为场景不在专业的地图APP内,就原谅打折扣的导航体验。用户预期远高于实际产品开发程度,这种认知偏差,需要产品人来买单。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总结这个功能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其一,设计缺失,没有将线下流程的旁枝侧节考虑全面;其二,设计过度,但没有成本去满足用户的高阶需求。如何调整用户的预期到合理的区间,我们做设计时的「度」怎样把握,徒劳曲线应运而生。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横轴是设计投入程度,纵轴是用户满意度,随着设计投入程度的加大,用户的满意度呈递增态势,但到了一定程度,满意度会断崖式下跌至谷底,这个阶段的设计投入便是徒劳。当设计投入快到达极限时,满意度又陡然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要将自己的设计置于一个合理的区间,并将用户的期望调整同步。当有足够成本支持(无论可观支持抑或主观争取)时,把握机会,为用户创造体验。

做设计能用到的三条设计曲线,学起来准没错!

技巧总结:要引导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对功能有合理的预期——如果不能提供完善的服务,就用朴素的设计方案满足用户的基本诉求,而非好高骛远。在用户有更加合理选择的时候,给与用户便利,尊重用户的自由。这样不太功利的思考与设计,很可能带给你的产品带来更快的迭代,与更多的用户。

双曲贴现、峰终定理、徒劳曲线,三条曲线尝试将人们的思维偏差暴露出来,利用得当,事半功倍。希望能带给你一点启发。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58UXD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论用户有多懒!

分享达人

满足用户的懒是用户体验的本质,利用用户的懒是探索人性的设计!





用户有多懒?


从我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起,我成功让公司洗手间的纸变得够用了。 

事情是这样的,公司每个楼层的洗手间每天只提供一卷纸,每次中午之后大多就是缺纸状态,这让人很不爽! 

洗手间装有两个抽纸盒,一个靠里,一个靠外,每次保洁阿姨,都把卷纸装在离洗手池较近靠外的抽纸盒中,这就满足了人们洗手后很方便的拿到纸来擦手。 

有一次在洗手间门口遇到保洁阿姨,我跟她说“大姐以后把纸装在里面的抽纸盒,这样用的时间长”,她笑了笑(当然我先说的是,两个都装上)。卷纸装在里面之后,结果有时我晚上加班还有。 






人有多懒,洗手后一多半人不再选择多走几步去拿纸擦手。所以在产品中和生活中,有时当你觉得有些设计不合理时,有可能是设计者的故意为之。 


人有七宗罪,其中就有懒惰,懒是人的天性,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现在互联网产品几乎都是在满足人的懒,买菜不用去超市、饿了可以叫外卖、不想看书读给你听、不想打字有语言功能等等,互联网的发展把人惯得越来越懒,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许许多多的产品。




 产品中如何满足用户的懒  


很多产品的商业属性是满足人的懒,其实产品中好的交互设计,通常也是以满足用户的懒,而让用户感受到好的体验。 


1、简单简洁

电影《教父》中一句台词给我印象深刻, “能用半分钟看清楚事物本质的人,注定和用半辈子看透的人,有不同的命运”,这句话在产品设计中,反过来看就是, 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事情,为什么要长篇大论,复杂不会给带用户带来价值,而是消费了他们的认知,因为用户很懒。 

下图是产品中很常见的通知设置,天猫读书的提示文案太啰嗦,用户根本不会逐字的阅读,用户看提示文案就是一扫而过,这是因为用户懒而养成的行为习惯。 



2、为用户多想一步

满足用户的懒,就是给用户制造“爽点”,在产品的交互设计中为用户多想一步,用户就会觉得用的很爽,觉得产品懂他。 

当手机截图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打开微信对话框点击加号图标,截图会自动预备发送,因为用户的操作行为大概率就是要发截图。 

iPhone手机长按微信应用图标,会弹出一些即时性强的功能入口,这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用户一旦使用一次就会爱上。 

在此之前,如果面对面互加好友,需要好多步才能打开二维码,主要还不好找到,对于陌生的朋友等待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一些尴尬的气氛。 



为用户多想一步,就是思考用户的行为目的是什么,然后在设计上为用户提供快捷的操作方式,这样就能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设计产品时不能总以自己惯有的思维方式去设计,要能把自己变成当下产品的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3、的交互方式

用简单的方式,让用户轻松完成任务。一般来说,用户完成一项任务花费的时间越少,在易用性、性的体验上也就越好。 

这点在手机解锁的交互演变上能体现出来,以前手机都是密码解锁,然后有了滑动解锁,又有了指纹解锁,再到现在的面目解锁,每次的演变都是在减少用户的操作,提高了使用效率。 

手机解锁的演变过程 

与手机解锁相同的还有APP的登录演变,从繁琐的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到如今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识别手机号一键登录,你会发现每一次的变化,同样是在减少操作提率。 


另外要强调的是,产品设计者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产品思考问题,不能看别人有什么就加什么。 

别人家产品有第三方登录快捷方便,你也加,但其实如果不结合自己产品去思考,为什么要加,要满足什么,目的是什么,加上可能就是多此一举,制作麻烦,比如有些B端对内的产品根本不适合第三方登录。 


4、保持探索创新精神

有位产品大佬曾经说过,“用户习惯的操作路径,不要试图去改变,改变就会影响用户体验”,这观点听着似乎没毛病,但其实有问题,至少我是不认同的。 

试想一下,每次微信大改版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人都会抱怨,“改的什么呀,用的好不习惯”,究其原因就是用户的懒惰所致,对于改变熟悉的事物,普通用户本能上就是会有排斥心理,因为他(她)懒的去适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会慢慢发现原来这样的设计好像是比以前好用了。 

用户再次适应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用户又习惯了,二是确实是产品的创新设计提高了体验。 

所以,改变操作路径,只要经过团队验证测试后,对体验和效率是可以提升的、有利的,就可以去尝试转变用户原有的操作习惯,如果是好的改版,用户很快就能适应并感受到变化后的价值。 


5、产品中用户懒的做的事

产品设计者们有必要知道的事,用户使用产品是懒惰的,用户在没有硬性需求的情况下, 很少有人更改产品的默认设置,也很少有用户看系统消息和群发的短信,所以用这两种方式推广活动,转化率极低。 

对于推送消息,不要那么频繁,除非你是新闻类产品,推送频率高用户会直接关闭推送。另外,有很大一部分用户,对于绝大多数的产品不会开推送,因为他(她)不希望被推送所打扰。 

有些功能从产品的角度希望用户使用,但如果设计上不能吸引用户,那用户肯定是懒得摸索使用,所以改变用户的懒,就得让无聊的设计变得有趣、有激励,从而吸引用户,这样才能改变用户的懒的状态。 

产品的体验设计,其实就是满足用户的懒,但其实能把懒用户通过设计手段调动起来一定是探索人性后的设计。 


 最后 


其实,因为人性中的懒,才成就了如今的互联网盛世;因为人性中的懒,人们才为省力气发明了轮子、嫌沟通麻烦才发明了电话等等,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因为人性中的懒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从更高一个层面去思考这个问题,是哪些人创造了互联网盛世,又是哪些人推动了社会进步,绝对不是懒的学习、懒的改变自己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思考想要改变“懒”的人。


文章来源:站酷-吴星辰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