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互联网下的B端市场再认识

雪涛

编辑导语:新基建的支持,持续利好的政策,再加上互联网红利正在逐渐向供给侧转移……诸多因素都在推动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B端市场俨然已经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代名词,尽管如此,B端市场仍然需要深度改造,我们要认清其独特性,把握B端时代的发展规律,赢得发展红利。


毋庸置疑的是,产业互联网绝对是当前的热点。无论是头部的互联网巨头,还是新入局的玩家,几乎都想要通过加持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来投身到全新的风口里。

的确,在C端流量的争夺已然成为红海的大背景下,将目光转移到B端市场,我们将会发现一片充满了机会的蓝海。于是,习惯了跟随风口的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B端市场,并且开始用自身的实践来寻找着挖掘风口的全新方式和方法。

在很多时候,B端市场,俨然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代名词。

尽管B端市场的确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潜能,并且B端市场确实需要被深度改造,但是,同仅仅只是以搭建平台和中心为代表经典互联网模式不同,B端市场或许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或许需要建构新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见到效果。

纵然是那些处于头部的互联网巨头,依然需要投入很多,才能在赋能和改造B端的命题上有所建树。简单来讲,B端时代是一个比C端时代的险滩暗流更多的时代。这是B端时代虽然成为一种趋势,但却一直都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B端市场是一个与C端完全不一样的市场。

简单地套用C端市场的打法并不能够奏效,甚至还会失去绝佳的窗口期。找到真正适合B端时代的商业模式,并且真正能够用这套商业模式解决互联网时代无法解决的痛点和难题,或许才是B端时代的玩家们真正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C端时代,互联网平台通常是用烧钱和补贴的方式来改变C端用户的习惯,而后再对C端用户进行收割。在这个过程当中,玩家们仅仅只是需要将平台尽可能做大即可,等到C端用户的行为和习惯改变之后,他们就可以发挥业已形成的规模效应,实现盈利。

同C端时代的商业模式不同,B端时代是一次全新的旅程,我们只有认清了它的独特性,才能真正把握B端时代的发展规律,最终赢得发展红利。

一、B端时代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做深

相对于C端时代动辄千万级别,甚至亿级的用户量不同,在B端时代,用户的量级会大大减少。纵然是头部的平台,它们所服务的用户都无法达到C端时代的量级。

因此,仅仅只是将目光聚焦在用户的量级上,试图通过规模效益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很显然是不对的。这是B端时代来临之后,人们简单地套用C端时代的发展模式,却一直都无法奏效的根本原因。

同C端时代一定要做大不同,在B端时代,更加考验玩家的是,是否能够做深,是否能够对一个B端玩家从头到尾进行方方面面的赋能,彻彻底底的改造。

如果一个玩家可以对一个B端用户从始至终都进行深入而又全面地改造,并且真正可以给B端用户带来本质性的变化。那么,这个玩家或许才算是真正掌握了B端时代发展的精髓。

这就需要B端时代的玩家拥有较为庞大的综合实力。他们不仅要能上九天揽月,还要能够下五洋捉鳖。由此可见,在B端时代,仅仅只是依靠概念和营销是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的,只有真正成为一个多面手,真正能够给B端用户带来真正的改变,才能让B端用户买单。

如何扎根到某一个行业当中,把某个行业的内在流程和环节摸清弄透,做B端用户的“万金油”,才是确保一个B端时代的玩家可以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在B端时代,不一定要做到像C端时代那样的量级,但是,一定要比C端时代做得更深,更透才行。

二、B端时代不一定要做平台,但一定要做中台

互联网思维的深度影响让玩家们简单地认为,在B端时代,只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再把B端用户聚拢在这个平台上,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进入到B端时代。事实证明,在B端时代,我们真正缺少的不是撮合和中介,而是赋能和改造。

在这个大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和中心的概念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如何对B端用户进行深度而又全面地赋能,如何深入到B端行业的方方面面,才是保证B端玩家真正把握风口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B端时代,人们真正需要的或许并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中台。

同平台仅仅只是一手联通着上游的生产端,一手联通着下游的消费端不同。中台更像是一个深入到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细枝末节的强大的根系,它不仅要承担联通的角色,而且还要承担输送营养和能量,改造B端角色。

可见,我们再去用平台的概念来实践B端时代的发展,依然无法真正把握B端时代的精髓,仅仅只能变成落后的B端玩家倾销传统、原始库存产品的场所,而无法成为升级、转型B端行业的助推器和营养基。

在B端时代来临早期阶段,我们看到的诸多以销售为主导的赋能方式和方法,无论是社交电商,还是社交新零售基本上都是基于平台思维出现的,而后来的发展同样告诉我们,这种平台思维无法真正奏效,以中台代替平台,才能真正把握B端时代的发展红利。

三、B端时代不一定要封闭,但一定要开放

在C端时代,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你强我弱的零和游戏,即一方的强大,一定是以另外一方的弱势为基础的。这是互联网平台之所以会不断建构属于自身的生态系统,不断进行流量的争夺,并且逐渐走向封闭和垄断的根本原因。虽然这套模式在C端时代非常奏效。

但是,等到B端时代来临,我们再去用这样一种封闭的、独立的生态系统式的模式发展的时候,便会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困境和难题。

因此,在B端时代,我们并不一定要建构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生态系统,而是要打破自身的局限,不断破圈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当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地互联网平台开始破圈,打破原有的生态圈的概念,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B站在破圈,快手在破圈,阿里在破圈,微信也在破圈。这说明,在B端时代,不同的生态体和平台之间同样需要不断联通,才能真正给B端产业带来改变,一味地封闭,不仅无法获得发展,甚至还将会走入到死胡同里。

在B端时代,一定要开放,一定要协同。当我们不断打破原有的圈层限制,当我们不断开启新的发展的时候,不同中心之间的协同给B端行业带来的改变才能更大。从单平台到多平台,将会成为B端时代的主旋律。

以此为开端,在我们的头脑当中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平台和中心的概念将会由此打破,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共生体的概念。

四、B端时代不一定要消费升级,但一定要产业升级

我们都知道,伴随着B端时代的来临,人们提及最多的是“消费升级”的概念。因为在消费升级的概念出现之后,人们才会反推到产业端,用产业升级来实践B端时代,并且由此衍生出来了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事实上,所谓的消费升级的概念,其实依然是基于C端时代诞生出来的概念,如果用这个概念来指导B端时代的发展,是无法让B端时代的发展跳出C端时代的发展怪圈的。

真正意义上的B端时代并不真正需要所谓的消费升级,但是,一定需要产业升级。因为以C端为主导的消费互联网时代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C端用户出问题了,而是因为B端的生产和供应方式出问题了,落后的供应端已经难以与消费端完美对接。

在这个时候,我们只有升级B端产业,通过新的生产方式和供应方式去满足C端用户的新需求,才能化解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问题,再度让供求两端实现对接。

随着人们对于B端时代认识的深入,消费升级的概念开始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产业升级和消费平权的概念。通过产业升级,我们看到的是B端行业的生产模式和供应模式需要一场深度且全面地改变;通过消费平权,我们看到的是B端行业的用户群体需要从一二线城市转向下沉市场。

从本质上来看,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消费平权,都是一场以B端变革为肇始点的新发展。不同的是,产业升级的概念之下,玩家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外部产业的升级;而在消费平权的概念之下,玩家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自身的升级。

五、B端时代不一定要去互联网化,一定要数字化

伴随着B端时代出现的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提及产业互联网的字眼,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其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

后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崛起,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去互联网化为代表的新发展浪潮的来临。于是,人们开始将B端时代与互联网撇清联系,甚至开始诋毁互联网的功能和作用,去互联网化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笔者认为,在B端时代,我们并不一定要去互联网化,而是一定要摆正互联网的位置,认清互联网的作用。在很多时候,B端时代的互联网更多地承担的是一个数字流量的获取和整合的角色,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将来的数字化积蓄能量。从这个角度来看,B端时代的来临并不一定需要去互联网化,而是应该更多地需要数字化。

如何以数字化为切入点来改变消费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和整理,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汲取新的发展动能,或许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地方。

从这个逻辑来看,B端时代并不一定要去互联网化,但是,一定要数字化。只有数字化真正实现和完成之后,B端时代才能真正完成和实现。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B端市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领域。很显然,B端市场与C端市场是存在着巨大区别的。认清这种区别,并且以此来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才能避免产业互联网走回头路,真正让产业互联网带入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轨道里。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
孟永辉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产业互联网,一场与互联网的诀别

雪涛

编辑导语:产业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去互联网化,就要抛弃传统、原始的发展模式,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产业互联网。


以撮合和对接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模式红利的见顶,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便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同经典的互联网模式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模式更加深入,更加多元。

对于经典互联网模式的执念,最终让产业互联网或多或少地陷入到了流量的怪圈当中。因此,早期的互联网玩家基本上都在将获取流量看成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无论是以赋能还是以改造为出发点的模式,几乎都是以获取B端流量为终极追求的。

或许,这便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当中有“互联网”的字眼的根本原因。然而,如果产业互联网仅仅只是局限于此,那么,等到B端流量被瓜分殆尽,看似光鲜的产业互联网或许又将陷入沉寂,一切都将从头开始。

产业互联网正在遭遇到的困局,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可见,流量始终都不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除此之外,产业互联网应当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于是,我们不禁会问,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才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笔者始终认为,尽管产业互联网本身有“互联网”的字眼。

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它已经与互联网不再有太多的联系,无论是从商业模式上,还是从内在的驱动力上,产业互联网都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崭新存在。站在新角度,而不是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待产业互联网,并且寻找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发展模式,或许才是产业互联网真正步入正轨的关键所在。

伴随着产业互联网概念诞生的是S2B的商业模式,很显然,这种商业模式与互联网时代经典的B2B模式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可以说,S2B模式是在B2B模式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拥趸者们一直都在试图给S2B模式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但是,如果无法厘清互联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纵然是给S2B模式加上再多的标签,或许都将无济于事。

一、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去互联网化的过程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当中有“互联网”的字眼,但是,它却是一个去互联网化的过程。

换句话说,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一场互联网玩家的自我革命。如果一味地绑定产业互联网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厘清其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从本质上来看,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去互联网化的过程。它不仅要改变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而且还要改变互联网技术的主导地位。

所谓的改变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平台和中心为主导的商业模式,通过去平台化和去中心化的方式以达成行业运行效率的提升,我们现在看到的以互联网公司为主导的数字化工厂的出现就是在这样一种脉络下建立起来的。

商业模式的重塑仅仅只是一个方面,产业互联网对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践则是另外一个方面。同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移仅仅只是建构在互联网技术之上不同,从消费互联网时代向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转变更多地是在以新技术作为基础设施,从而去建构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都是产业互联网的底层技术,尽管这些技术诞生于互联网的襁褓之中,但是,很多技术恰恰是为了修正互联网的问题才出现的。

比如,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推荐,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都是在这种逻辑下衍生而来的。因此,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一个去互联网化的过程。

二、产业互联网是一个修复和弥合的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业运行效率,但是,我们同样应当看到的是互联网所带来的这种效率的提升是建立在强大的规模优势之上的。

换句话说,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来的是实体经济的式微,形成的是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野。如何修复和弥合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鸿沟,让两者实现统一,才是产业互联网真正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然而,当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我们看到的是玩家们试图在用它进一步巩固互联网的主导地位,让实体经济进一步成为附庸。很显然,这种做法是彻底地将产业互联网看成了一种概念和工具,而没有真正理解产业互联网的内涵和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抛弃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种工具的观点,真正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个“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过程。这里的“产业”就是实体经济,而“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经济。

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一种,而是一个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

经过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修复和弥合之后,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形成的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之间对立、此消彼长的发展状态将会得到修复,从而真正将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可以预见的是,经过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之后,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和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都将不复存在,而是将会与实体经济一道汇聚到数字化的长河里。

三、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去流量的过程

流量思维的长期存在,最终导致的是平台思维的延续以及第三方的产生。

如果一直都存在第三方,那么,行业运行过程当中始终必然要遵循一种供应方——平台——需求方的运行逻辑。在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我们是需要平台的撮合和对接的。这便是互联网平台存在的意义。

然而,随着信息的逐步公开和透明,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成熟,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消解,纵然是不需要第三方平台,我们依然可以实现供应方与需求方的对接。这就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出现的内在原因。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平台和中心,每一个部分都是参与者,每一个部分都是组成行业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

如果我们依然还在用流量的思维来看待产业互联网,那么,最终所导致的必然是一个又一个平台的诞生,行业的运行依然没有摆脱互联网式的逻辑。欲要让产业互联网跳出这样一种发展魔咒,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进行去流量的操作。

当我们不再以流量的思维来看待产业上下游的时候,我们便不再用平台和中心的逻辑来看待和定位自己,我们所做的一切也不再是为了维持自身的市场地位而进行的操作。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当流量不再是产业互联网的主导,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才能真正跳出互联网模式的束缚,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从这个逻辑上来看,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同样是一个去互联网化的过程。

四、产业互联网是一种中间状态,而不是终极状态

之所以会说产业互联网是一种去互联网化的存在,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一种中间状态,而不是一个终极状态。所谓的中间状态,其实就是一个过渡阶段。

当这个阶段完成之后,产业的发展必然还将会以另外一种全新状态来呈现。在我看来,产业互联网的终极状态是数字化以及数字化基础上的智能化。当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终极状态来临,互联网将会以新的状态存在,而不再是现在这样一种形式存在。

这是产业互联网经历了数年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地玩家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身上的根本原因所在。

透过这些玩家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这个阶段的产业互联网当中“互联网”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少,而数字化在其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需要明确的是,对于互联网的越来越少的提及,并不说明互联网已经不复存在,而是说互联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存在。

比如,现在很多的互联网平台就成为了一个数据的集散中心和处理中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继续给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动能。如果我们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种终极状态,而不是中间状态的时候,目前这种状态便不会出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又回到了那个以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怪圈当中。

真正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个中间状态,依然是一个去互联网化的过程。

当我们把产业互联网看成了中间状态之后,我们才能抛弃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通过不断试水新模式、新技术来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由此可见,产业互联网同样必然是一个去互联网化的过程。

五、结语

一味地将产业互联网与互联网深度绑定,最终让产业互联网蜕变成了互联网的附庸。很显然,这种方式是无法让产业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去互联网化,抛弃传统、原始的发展模式,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才能有新的内涵和意义,才能有更多新的想象空间。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孟永辉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