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及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中“+”功能的相关思考。

雪涛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看似平凡的小细节,常被大家忽视,却影响着用户的真实体验。比如,前几天跟同事们针对产品设计中“+”功能所运用的场景、展开形式进行讨论,发现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所以跟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相关思考。






 1. “+”的运用场景 


我们常见的产品中,采用“+”功能的场景,大致分为两种:a.(上传)内容选项;b.(聚合)快捷功能。



a.(上传)内容选项


根据“+”的直观表意,大致也能猜到它的运用跟“添加”、“上传”某个东西相关。

比如:微博,点击“+”入口后,是选择所要上传的内容类型。(可以晒自己精修X小时后妈都认不出来的自拍、也可以晒逗比的小视频、或者老子就想搞一场直播)。



比如:下厨房左上角的“+”,点击后,是选择上传作品,或者创建菜谱的选项。




再比如:工具类产品:Google drive,dropbox、百度网盘、微云,点击“+”后,同样是选择上传不同文件的入口。 


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下的“+”功能,多指“添加”、“上传”的含义,所承载的内容,是同一纬度下的不同选项。





b.(聚合)快捷功能。


众所周知,产品为了节省界面空间,同时避免过多功能给用户不必要的干扰,会选择把一些不常用的快捷功能收到二级展示。常见的产品中,他们选择把这些快捷功能塞进“+”里。


那么,你是不是觉得“+”功能跟“…”功能承载的内容是一样的?比如:乐趣首页右上角“...”,同样是对频率较低的功能的集合。





那为什么有的产品不直接用“...”,还是选择用“+”呢?


通过分析发现,“+”虽然也是聚合快捷功能的入口,但承载的功能有一个共性:都是围绕着用户主动打开、发起、新建...等操作进行的,因此用“+”更贴切。


比如:微信里的“+”,包含着:“发起群聊”,“添加朋友”,“扫一扫”,“收付款”,其实都跟“添加”有关。 




比如:淘宝也是类似的处理方式。


 



再比如:爱奇艺的“+”,里面包含的也是跟“添加”,“上传”相关,像上传视频、扫一扫、我要直播….





反过来看“...”,它聚合的功能,大多是相互关联较弱,且没有主动添加、上传等含义的。因此,用一个相对模糊,没有指向性的符号诠释,更为合适。





由上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聚合快捷功能的入口,包含的是频率较低,且跟主动“新建”、“发起”、“扫描”等相关的功能。





 2. “+”的展开方式 



当用户触发界面中的“+”时,常见的展开方式有3种,分别是:a.气泡弹出框;b.动态栏;c.沉浸模式。



a.气泡弹出框


气泡弹出框,这个控件又常被称为Popover,一般是由一个矩形和三角箭头组成的弹出窗口,通过点击Popover内的按钮或者非Popover的屏幕其他区域可关闭。 


比如,以微信为代表的“+”的展开方式,采用的就是Popover。一般用于聚合快捷功能。优点是触发“+”到Popover的距离很近,操作顺手,效率高(更像是导航的延伸)。





b.动作栏


动作栏,这个控件官方称之为Action Sheet,是用户触发“+”后,出现的一种模态弹出框,里面包含一组与当前情景相关的选项,一般用于上传内容选项。 


在iPhone屏幕上,为了便于单手持握时操作,Action Sheet通常占据屏幕底部区域。



比如:以Google drive、Dropbox为代表的产品,需要选择上传文件类型的选项。




在这个部分,同事们讨论有些争议点,在于:google drive 和 Dropbox或者微博,它们的加号本来就在底部,所以弹窗让用户感觉视线统一。




而有的产品“+”在上面,弹窗从底部出来,担心注意力切换和手指移动的路径比较长,显得割裂。


带着这个问题,我调研了下有类似情况的产品,会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后来发现,不会的。原因在于我们常用的、拥有10亿+用户的微信,发朋友圈时操作就是这样,而我们并没有感觉很割裂,反而已经习惯。




同样,iPhone自带的“提醒事项”App,也是这样处理。




后来看了规范发现,iOS确实意识到在iPad上,如果继续将Action Sheet显示在屏幕底部,如果频繁操作使用会比较累。因此,做了特殊处理。而手机屏幕上以底部为主,同时点击空白区域取消的操作,也是系统用户所熟知的。



总的来说,操作栏适合承载同一纬度下的内容选项,同时,就算“+”在顶部,采用底部动态栏,体验上也是没问题的。




c.沉浸模式


沉浸模式,指的是当触发“+”时,用户在全局蒙层上进行功能操作,同样适用于上传内容选项。


优点是拓展性更强,体现在:1.提升收益;2.品牌认知;3.内容运营。




1.提升收益


比如:微博,采用沉浸模式,下面是上传不同状态类型的入口,上面可以增加广告收入。




再比如:微云,在沉浸模式下,可以植入自己的“会员”广告,从而提升会员转化。





2.品牌认知


比如:有道云笔记,在顶部的空间内,宣传自己的品牌slogn:“记录,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一种品牌情感化的传递。  



 


3.内容运营


像“好好住”,它们在这个页面加入“话题”运营推广。从而给UGC内容模块带节奏。





大多数产品都想营造社区氛围,建立用户关系,从而增加用户粘性,提升产品留存。

但要想拥有浓厚的社区氛围,首先要有内容、才有人愿意看、才有人在里面互动。

现实问题是,有很多用户有想发状态的心,但不知道发啥,从而放弃。因此,我们应该作出相应的引导。


比如,“好好住”在发布环节,增加话题运营“#每天一张生活日常#”入口,就是解决刚才说的“用户不知道发什么”的问题。运营同学想点子、造话题、带节奏,从而提升用户的发布量。

因此可以看出,“沉浸模式”,对于那些有拓展需求(收益、品牌、运营)的产品更适用。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相比国外,国内采用这种“沉浸模式”的产品偏多。或许在中国这个互联网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家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能够运营或留住用户的机会。 



总结 



总的来说,在常见的产品中“+”功能的运用场景有:(上传)内容选项、(聚合)快捷功能;它的展开方式可分为:气泡弹出框(适合承载快捷功能)、操作栏(适合容纳内容选项)、沉浸模式(容纳内容选项的同时,拓展性更强)。其实,交互形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哪个更适合自己的内容需求和产品目标,正如Louis Sullivan所说:“形式追随功能”。


小tips:日常工作中有太多类似“+”这种,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小功能,被大家忽略。我们习惯性看一下竞品,拍脑袋决定方案。


但是,慢慢你会发现,只有深挖和分析这些所谓的“小细节”,才能知道别人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才能举一反三的去运用、才能更好的兼顾统一性和拓展性,而不是停留在浮于表面的模仿。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交互设计篇-如何处理需求 夜月薰衣茶 PMIP

博博

交互设计篇-如何处理需求

夜月薰衣茶 PMIP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如何处理需求,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不管是来自老板还是客户的,亦或来自企业内部(运营、业务)及产品本身的发展,产品经理都需要把需求的收集、分析、管理做到有效进行。


一、需求收集

用户调研

运用场景:

产品规划初期或者遇到重大版本迭代,需要重新架构设计时,将会进行用户问卷、用户访谈的方式去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

  基本方法:

用户问卷-定量研究的方法,问卷问题一般为15个左右,包含用户基础资料信息(包括年龄、收入、教育水平等人口统计学范畴信息)和主观性的信息(包括用户做这项活动的态度、行为、目的等方面的信息)两大部分,收集到这些数据后进行分析并得出一定结论。

用户访谈-定性研究方法,访谈问题分类包括开放性的问题专业性的问题。问题尽量从简单到复杂,由较宽泛趋于精细;访谈的过程中的问题尽量说的简单易懂,避免专业词汇,让回答问题的用户清楚明白你说什么;避免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不要因为冷场而尴尬过多,多次重复进行讲解,留有一定的时间让用户思考如何回答;尽量问用户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用户进行思考回答;用户描述的过程中尽量描述真实使用场景与案例。

两种方法基本为相互补充进行的一个方法,对于不熟悉的业务,问卷编写初期不知该如何进行挖掘用户的问题,寻找五个左右的用户进行相关业务及主要业务用户使用场景访谈,将会总结出一些问题然后加入你要调研清楚的问题包括客观问题主观问题进行用户问卷编写、发放与收集。


用户反馈

  运用场景:

产品专家用户的反馈,包括运营、客服直接获取用户的反馈,通过从微博、论坛、贴吧、软件用户评论等方面寻找用户的反馈。

  基本方法:

市场反馈  做运营、客服、市场等人员和用户进行产品销售推广、运营活动的过程中和用户直接交流,一些专家用户直接反馈出来的需求。具体也要根据产品是直接面向c端客户还是企业级别的客户,两者有很大差异。

访谈  在和用户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一些专家级别的用户直接反馈对现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不满和改进的建议等。

查询相关网站 比如产品下载市场、百度贴吧、微博、论坛、微信群、QQ群等各种用户有自由发表言论及感受的地方,用户的直接反馈。

用户直接反馈的信息,需要进行分析其需求的真伪性。


产品定位发展

  运用场景:

产品最终要帮用户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市场发展环境和公司可支配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产品的前期、中期、后期的目标定位。

 基本方法:

相关行业专家询问  在发觉一个新产品及市场时,不明确当前市场状况可直接找行业内的一些专家进行聊天交谈,他们对于市场的现状很熟悉,可向该类专家询问产品的定位与发展方向问题。

投资行业的专家交流 最了解市场、发觉市场前景行业及创业想法的投资者,他们对于市场发展的方向及敏感度有一定的专业看法,可与其交流产品的发展方向性的问题。


相关行业专家、投资专家给予的建议和方向最终还需要结合本身公司的定位发展与界定产品的发展定位。


商业画布  一种能够帮助处于高层决定者激发创意、降低猜测、明确目标用户、合理解决其问题的工具,可直接判断出公司产品发展的的优势、资源等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以下为商业画布九宫格主要内容:


数据分析

  运用场景:

产品或运营人员对用户操作规律,用户流失查询等方面进行查看分析,决定产品功能优化迭代最有效直接的证明。

  基本方法:

数据埋点  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或者用自己平台后台注入相关代码进行统计。程序员在程序编写时将主要操作、按钮进行数据埋点,通过网站即可查询相关数据。

第三方数据平台 专业做数据的网站会定期进行相关行业数据的发布,查看专业的报告即可获取一些相关数据。


结论

针对收集的需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产品运营类—某项调研结果直接反应出一种现象,将会指导产品运营人员的运营方向朝着这方面努力。比如一款产品预约功能,从团队做用户问卷的结果反馈中,用户更偏向于用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运营团队需要相对在微信公众号预约增加相对的运营的投入。

功能优化类—用户使用某款产品的某个功能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其某个目的,对于功能效率或用户体验上满足,将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去留,优化该功能的用户体验满意度及效率将会提升用户的留存量。

新功能—产品功能的延伸或新增,通过用户研究,发现用户针对某个需求的实现很迫切,该需求就算新功能,可评估该功能紧急程度及效果进行功能设计满足。


二、需求分析

 

重要度、频率二维度

 运用场景:

当接到多个需求,因为时间原因,只能进行个别需求满足,评估优先级时,可用该方法进行简单需求评估分析。

 基本方法:

将功能需求按照重要度和频率进行四象限划分,重要高频象限中的需求要首先进行解决。重要度和频率如何进行衡量,频率衡量即使用的频次,重要度衡量判别是否会因为该需求的缺少而影响用户使用。


KANO模型分析

  运用场景:

产品重大版本迭代,因为时间等问题,只能选择个别两三个功能进行优化,但是优化的需求点比较多,可以直接向用户进行问题编辑,查看用户满意度选择进行优化。

  基本方法:

(1)从顾客角度认识产品或服务需要;

(2)设计问卷调查表;

(3)实施有效的问卷调查;

(4)将调查结果分类汇总,建立质量原型;

(5)分析质量原型,识别具体测量指标的敏感性

二维属性归属分类


场景化思维

  运用场景:

通过模拟或发现真实场景,预测用户行为从而进行设计。

  基本方法:

从交互五要素考虑,人、目的、行为、环境、媒介几个关键点去创造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在什么地方,哪个人做了什么事,运用了哪些东西,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怎么进行处理解决。例:在淘票票购买电影票后,付款时推荐购买零食信息。

用户体验地图

 运用场景:

适用于任何场景,更适合在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改进机会的事件上。

  基本方法:


  • 归纳用户该使用场景下的触点

  • 画出情感坐标

  • 寻找用户进行触点体验情感、意见描述

  • 归纳用户体验意见

  • 绘制情感曲线

  • 标注用户重要性意见


需求分析的方法很多种,以上仅列出部分,方法只是分析的一种工具,最主要还是通过方法分析需求得出的解决方案。


三、需求管理

  

需求提交

简单来说,就是将收集到的需求,在评估完优先级,确认做具体需求功能时将该需求开发计划告知相关开发、测试等人员,让其明确即将完成的功能需求。如功能需求相对应的方案设计、业务流程等内容提前与开发总监沟通好上传至公司统一管理文件处,具体根据不同公司的实际情况。


需求评估

需求功能的相关开发者、测试针对该需求达成统一认知和开发周期认定,使得相关开发人员在开发周期内有效配合开发,测试人员明确该如何进行有效测试,针对同一需求能够有效推进实现。


需求跟踪

 在开发过程能够及时跟进开发,一确保其开发功能达到预期效果,二有任何异常情况的发生能及时进行处理解决,三有效把控需求的开发周期,保证需求按期交付。


需求变更

当需求提出方提出需求变更或者在内部评审、开发过程导致需求变更,做好相关需求变更的把控,以防需求变更后导致项目无法执行。

      a.评估需求变更与原需求的差异

首先,明确需求变更的原因—是需求提出方进行需求变更还是内部原因导致需求变更。其次,需求变更后与原先需求定义是否有较大冲突,如有较大冲突,评估变更前后的利害关系,哪个更能有效达目的/效果,按评估结果执行;如无较大冲突,评估与原需求的紧急程度及时间安排,进行需求变更解决。最终,有效记录需求变更计划及原因,定期进行总结,评估相关解决方案。

       b.评估需求变更导致的结果

如需求变更后,利大于弊,允许变更,但需按照需求变更的规程执行,以防出现意外情况产生不必要的责任,失去相关控制。如需求变更后,利小于弊,拒绝变更.




如何让界面任务流程更清晰 ?向导式设计了解下

雪涛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向导式设计属于交互设计的常识,包括步骤条设计,引导标签等。本文从向导式设计的作用、使用场景、设计类型、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给你带来全面的基础科普。

一、向导式设计是什么?

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向导式界面」这个术语源自英语中的「Wizard」一词。意思为「男巫、奇才」的意思;延伸意为「向导」。向导,顾名思义,就是能带领或指引别人到达目的地的人。在实际使用中,这种交互方式的确像一个向导一样,一步步地引领用户向前,把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并有步骤地完成。

向导式设计也是流程设计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通常目的性明确。在很多商业领域使用非常广泛,比如购物,酒店预订,银行业务等等,尤其适合新用户第一次体验产品时使用,让用户对产品使用和任务快速上手,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二、向导式设计的主要作用

1. 引导新手操作

让新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产品/任务,明白如何快速上手使用。

2. 纵观信息全局

让用户操作时对整体流程可控,心里有底,可以提前预估操作/完成时间。

3. 简化操作任务

对复杂任务进行拆解,提升用户操作的效率,同时也降低出错率。

4. 较少操作决策

固定任务操作路径,节约用户思考&做操作决策时间,快速完成任务。

三、向导式设计的使用场景

一般情况下,标准向导步骤条的使用场景为:2-5 步比较合适。< 2 步,> 10步,使用是不合适的。因为 < 2 步没必要;> 10 步太夸张,会吓到用户,本能认为你的产品使用过于繁琐,拒绝尝试和使用。

四、向导式设计的类型

  • 手风琴向导
  • 标准向导
  • 横向标准向导
  • 纵向标准向导
  • 弹框向导
  • Tab 栏向导
  • 标签向导

五、向导设计类型案例场景分析

1. 手风琴向导

手风琴向导式设计类型,一般适用于 2B 类后台业务数据较多,任务指向性相对明确,流程基本固定。例如用户帮助文档以及 Q&A 的场景; PC 端页面的注册引导;电商网站的购物支付等流程。

手风琴向导,除了可满足任务引导,步骤拆解,直观展示等作用;更主要的是能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收纳整理,凸显信息层级的清晰度,并在收纳信息的同时节约页面空间,让页面更有节奏和呼吸感。

2. 标准向导 – 横向向导

横向标准向导也可以称为横向步骤条,这样表述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此类向导式设计是大家最常见的,也是最常规的一种横向向导的设计,主要作用是对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按照固定顺序明确步骤,让用户对即将要操作的任务时间和内容有一个可控的心理预期。一般用户可以一目了然总览共有几步,目前每个步骤的状态(例如已完成/进行中/未开始),和自己当前的操作位置。

目前很多行业内的组件库对横向步骤条的 UI 设计基本都采用以下表现形式(图片来源 阿里巴巴 TXD-AISC 组件库),只是在细节上有稍许的差异。

具体差异主要表现在状态色彩的使用和上下图文的布局中。例如阿里-蚂蚁金服的 Ant Design 横向步骤条的设计图文布局为左图右文,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如果流程步骤相对较少时,文字也可作横向指向的一部分,避免页面太过空旷。同时 Ant Design 对步骤条的使用场景做了更多细分,除了简单的步骤条,还有迷你版和带图标的步骤条。

除了上面标准的组件库中常有的步骤条样式,还有以下的常用样式,例如电商类购物和支付的场景,除了对已完成的状态进行确认显示,色块箭头的设计,向导指引性更强。

类似上一个案例的 UI 美化升级版,其实功能原理都是相通的。

除了上面相对比较简单场景的步骤条,其实在 2B 业务中还有相对比较复杂的步骤条的设计,具体对应的是复杂的业务场景,例如覆盖多产品线参与,多角色审批,包含父子步骤审批的业务场景,简单常规的标准向导式设计是不能够满足业务场景的,需要对简化版的横向向导继续深入拓展和优化。

上面两种普通常见的横向向导式步骤条,业务场景相对更偏向 2B 中后台,风格相对保守和严谨。其实网上还有很多设计感和趣味性较强的步骤条设计,UI 风格创意十足,但原理都是相通的,具体 UI 样式详解就不再赘述。可参考作者的设计板。整体资料 UI 风格如下:

3. 标准向导 – 纵向向导

纵向标准向导也可称为纵向步骤条向导,主要使用场景为内容数据较多,需要分页/板块展现的场景,B端业务使用的场景较多;纵向向导设计陈列在左侧的目的也为了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筛选和定位,同时此类数据之间无需进行对比查看,如下图:

4. 弹出框向导

弹出框向导设计主要使用的场景为注册页/登录页/轻量任务操作页,都在弹出框内,步骤较少,能够快速完成。如下图:

5. Tab 栏向导

Tab 栏向导其实是Tab栏+步骤条元素,组建成的一个新的横向向导模式,它的主要使用场景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可以用在登录和注册页等轻量页面场景中,也可用在有固定任务流程的详情页面中,不过一般 PC 端的详情页会采用单独的 Tab 和步骤条展示,为让信息层级更清晰明确。

6. 标签向导

标签性向导设计主要使用在移动端居多,较少标明固定的操作顺序,但是基本的操作路径有一定的秩序在,主要使用的场景是对特定事物进行快速引导定位和查找,在众多商品类目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例如浏览器的搜索和电商平台的商品分类检索,还有外卖类和旅行类对食物以及景点的查找中,都常常会用到标签向导:

六、向导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流程本身并不复杂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避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每一步骤都需定义清楚,明确用户当前所在的进度节点,清晰展现此刻具体步骤及状态;

颜色不要乱用,避免产生寓意分歧和过度设计,一般情况下「已完成」采用蓝色/绿色都可以,但是需标注「已完成」 icon,「进行中」为蓝色高亮,「未开始」置灰;不过也可根据品牌色做出对应调整,避免采用太多颜色,让用户感觉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及时对状态进行追踪&反馈,避免用户不知道自己操作是否生效,混淆认知;

任何向导设计中最好是提供随时撤销的选项,让误操作有可逆场景,给任何误操作提供返回和修改的机会。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几个案例解析:如何一步步做出合理的策划方案

博博

几个案例解析:如何一步步做出合理的策划方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8-08-19 15:01:59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做产品方案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走进死胡同或者跑错路,最后不论是开发还是市场,对结果都不满意,产品自然就成了背锅侠!但是往往我们出方案的时候,多想一些问题,或许结果就不一样,跟新人交流的时候,发现一些能力需要可以单独训练,有意识的去理解一些东西,长期积累就会有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

几个案例解析:如何一步步做出合理的策划方案

1. 辨别真伪的能力

辨别真伪也就是老生常谈的真伪需求的能力,在产品经理的行业里,经常会进行需求的评审,需求的界定,看这个需求是否是真的有效

举个例子

行业:外卖行业

案例:打包费审核的功能

功能出发点:解决商家乱设打包费的需求

解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打包费审核完全没必要,原因有

  • 未必所有的商家都乱设打包费,只是个别现象
  • 及时设置了打包费审核,后台审核了,也没办法解决,除非后台做强制性的更改或下架商品的功能
  • 打包费是商家自主行为,如果商家恶意设置打包费,是给自己添堵
  • 如果真想解决此问题,在商家上传商品的时候设置打包费的选项,一个餐品打包费最多是多少
  • 或许极个别的商家的打包费真的会比较高,可以在商家管理后台做好打包费配置即可,从源头控制

很显然,要在后台做一个打包费审核的功能,还需要让人专门处理此业务,对系统来说,是降低效率又不见得有效果的,所以,界定为伪需求。那么既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可替代方案如下:

  1. 商家添加商品时打包费又两个选择【收打包费】【不收打包费】,打包费为行业标准,1元/份餐品;
  2. 对于大型的打包盒,比如说探鱼这些商家,打包费可以开放设置(大型连锁或者知名品牌可以认定为不需要通过打包盒来赚取利润)。

辨别真伪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能辨别出来,更多的是能够用更灵活的方式来解决来自运营、消费者产生的问题,且不增加过多的额外工作。

2. 找到合适定位的能力

合适定位的能力,这个说的有点虚,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找个抄的对象。在国内想要做一个App有大量的抄袭模仿对象,各大知名厂商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剩下的就是模仿和创新。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模块去进行创新,这个就比较重要。

案例1:外卖行业,推荐商家

功能出发点:外卖行业的推荐商家,很多事按照细分的行业来做的,比如说美团跟饿了么的【必吃菜品】【品质联盟】这些,但是对消费者来说,这真的是我想要的选择么?

解读: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我去找吃的,可能出于几点

  • 找新鲜:看看这附近有什么新鲜的店铺开业或者新的口味,外卖一个月都是那几家,早就腻了
  • 找实惠:外卖分量不够,10块钱管饱的那种最好
  • 速度快:能告诉我最快的是哪家么?

其次还有可能

  • 这两天身体不舒服,想吃点口味淡的
  • 我是湖南湖北人,我想吃点重口味的
  • ……

因此,从这类具有标示性的标签入手,会更有效果。此类功能类似于一点点的餐牌设计以及lofter的标签设计,将商家分配不同的标签跟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对应上,交叉进行推荐,比如说一个商家有很多种口味,那对应的消费者人群也会多,消费者通过对应标签可以快速找到对应的商品,对消费者和商家都是互利的,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外卖店铺有几十种餐品,找半天还是不知道吃啥。

几个案例解析:如何一步步做出合理的策划方案

(配个截图,此功能已实现,后续看数据情况,再做追踪)

顺便说一下,之前饿了么有个版本放大对餐品的显示,做餐品的推荐,后来又改回来,具体是什么因素,不确定,但那也是一种尝试。

案例2:荔枝FM飞机稿

出发点:那是很早以前的一个版本,因为不好用,所以就干脆做一个交互飞机稿,当时做的时候有以下几个因素:

  • 体验不好,最古老的版本体验非常不爽(详情可以戳这里:http://www.woshipm.com/ucd/209199.html)
  • 当时在做交互设计,就尝试用新的交互设计思路去设计

解读:

当时荔枝FM算是国内比较早做电台的,同期出了喜马拉雅听,刚开始也没有荔枝FM那样火,但从交互上,主要由两个点:

  1. 模拟电台操作:荔枝FM当时还是走拟物化设计(新进入互联网的可能觉得是历史),那从FM收音机的角度来说,都有一个旋钮,或者是老式的随身听,因此在主页的界面设计以及播放界面设计都有参考古老随身听的样式,既然复古,我们就彻底点
  2. 数据整理:在当时做荔枝FM的飞机稿时,主要做的是数据层的整理,把繁杂的内容数据变得有序可循,让用户和博客可以更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内容

对于合适的定位可以理解为:每个事物或许有自己固有的长相,但或许我们找到合适的逻辑后,只要抓住根本,那最后怎么玩,还是大家说了算,打破陈规,才更好玩。为什么音乐软件就一定要有那么大的播放界面;为什么订餐软件就一定要宣传店铺,不能是商品?

3.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就老生常谈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对系统的掌握程度和开发自由度两个层面,产品经理实质是提供解决方案的,任何需求到手后,我们需要分析如何快速解决该问题。

案例1:招聘面试流程

出发点:销售类岗位进行招聘时,都是一大批一大批的面试,一个人可能同时面试很多岗位,一个公司会面试很多个求职者,因此提率,对求职者和公司都是最大的需求

解决方案:排队叫号,跟银行排队一样,针对这个场景,我们梳理了核心的问题

  • 面试人员取号
  • 面试人员查看各岗位当前排队情况及投递请求
  • 企业招聘人员查看简历并选择是否面试,对面试的人进行初步评论
  • 叫号及数据导出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设计出如下流程(省略取号的环节,主要核心的流程是企业的发送通知循环以及面试后的符合不符合操作循环)

几个案例解析:如何一步步做出合理的策划方案

从流程图可以发现,核心逻辑并不复杂,解决了通知求职者来面试的需求以及对求职者进行评价需求即可;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功能,如求职者可以看到当前排队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历投递,避免出现大量等待情况,可预知自己还要多久可以面试,在这时间内是否可以投递其他公司,进行多项选择;对于企业解决各种纸质简历分辨不清,电子档简历,电子记录每一个求职者和操作,可以清楚知道今天面试记录,电子档案,更清楚,提高双方的效率。

4. 了解数据的能力

对于数据,很多人应该不会陌生,如何从杂乱的数据找到规律,怎么处理数据之间的关系?

  1. 一级页面到二级页面的流失率和转化率
  2. 每个页面转化功能的设计及数据统计
  3. 数据解读

最近在做小程序相关的项目,把腾讯的数据统计贴上来:

访问趋势类:

  • time 时间
  • session_cnt 打开次数
  • visit_pv 访问次数
  • visit_uv 访问人数
  • visit_uv_new 新用户数
  • stay_time_uv 人均停留时长 (浮点型,单位:秒)
  • stay_time_session 次均停留时长 (浮点型,单位:秒)
  • visit_depth 平均访问深度 (浮点型)

访问分布:

  • access_source_session_cnt 访问来源分布
  • access_staytime_info 访问时长分布
  • access_depth_info 访问深度的分布

访问留存

  • visit_uv_new 新增用户留存
  • visit_uv 活跃用户留存

访问页面:

  • page_path 页面路径
  • page_visit_pv 访问次数
  • page_visit_uv 访问人数
  • page_staytime_pv 次均停留时长
  • entrypage_pv 进入页次数
  • exitpage_pv 退出页次数
  • page_share_pv 转发次数
  • page_share_uv 转发人数

总结

产品经理从拿到需求开始就需要对需求进行分解,判断到底什么样的方案可以解决此问题,并结合当前系统的一些功能点,给出最佳的方案;在交互设计的时候是参考竞品还是微创新,就看实际业务需求;最后就是核心业务梳理,一个功能的核心业务是什么,还有哪些可以搭配让功能更完善的,考虑进去,做产品是一个分解、组合、删减、再组合的过程!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面向中小企业SaaS的权限管理系统

博博

面向中小企业SaaS的权限管理系统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8-08-19 15:02:17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本文基于面向某个垂直行业的SaaS系统的设计经验,抽象出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权限管理体系,目标是最大限度保留系统弹性的同时,把系统复杂度和开发成本尽可能降低。enjoy~

面向中小企业SaaS的权限管理系统

面向企业级的SaaS(软件及服务)系统,由于企业用户的规模和内部管理模式千差万别,设计一套具备足够弹性、符合绝大部分目标企业用户需求的权限管理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面向多个行业的综合性SaaS系统,例如销售易、纷享销客等,由于它们的目标客户跨越了多个行业、多种规模,这些企业具备各种各样的内部管理风格和模式,在权限系统的管理上,往往做得非常复杂,不仅具备部门、角色、职位、数据等各个维度的权限管理,各个功能模块还有自己独立的权限管理,虽然具备最大的弹性,却给企业的系统管理带来较大的负担。

提炼的三个核心原则:

  • 企业-管理员-普通账号三级权限
  • 功能和数据权限分离
  • 部门和角色分离

围绕上述三个基本原则,我们力图在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前提下保持足够的弹性,并严格控制复杂度和开发成本。详细描述如下。

1. 权限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层级:企业账号(老板账号)、管理员账号、普通账号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往往是公司的创始人或自然人大股东,因此企业账号的使用者以及对应绑定的手机号码,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他应该掌握最核心、权限最大的企业账号,所以也可以称为“老板账号”。

但是在实际场景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并不会直接管理公司的业务支撑系统,因此,需要在系统首次部署时,创建好企业账号,并由企业账号授权给某一个或多个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去完成日常的角色创建、员工导入等工作。系统管理员,对应的一般就是HR或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当然,企业账号的权限高于管理员账号,如果是小微型企业,也可以由企业账号直接替代管理员账号的功能。

除了企业账号和管理员账号之外,其他各级员工所持有的账号,都属于普通账号。普通账号的部门、角色、数据等权限的设置,一律由系统管理员配置。

三个权限层级示意图如下:

面向中小企业SaaS的权限管理系统

在实际系统中的核心业务步骤如下:

(1)企业购买系统时,创建一个企业账号,这个企业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码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手机号码。该手机号码必要时可以解绑(例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由于该功能触发频率很低,因此不需要在前端功能中实现,只需要在购买协议中写明,“购买企业可以通过书面方式提出企业账号手机号码绑定变更需求”即可。

(2)在部署和培训阶段,可指导企业账号持有人创建一个或多个管理员账号,该账号一般授权给行政总监或人力资源总监,后续配置即由管理员账号进行。

(3)管理员账号持有人需要接受系统培训,掌握部门创建、角色创建、功能和数据权限分配等基本操作。管理员所有操作都必须记录在案,供企业账号持有人监督,且管理员操作触发异常行为规则(如大量分配高等级权限等)时,系统会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到企业账号持有人,确保企业账号对管理员的全方位掌控。

(4)企业账号可随时将管理员账号禁用或设定为离职,但管理员账号不可对企业账号进行任何配置或操作。

(5)企业账号默认拥有所有权限。

2. 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分离

功能权限,定义为可见、可以操作的功能范围。例如某一部分菜单,或者某个页面里的各种操作。

数据权限,定义为若干个数据类型里的具体可见范围,例如“客户”就是一个数据类型,它的权限举例如“无权限”、“我的客户”、“我所在部门的客户”、“我所在部门及下级部门的客户”。

通过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分离,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场景:需要开拓和维护客户的角色集合,都可以拥有“客户”这个菜单的权限,但不同的角色进入“客户”菜单的列表时,看到的客户范围各不相同,极端情况是看不到任何客户。且不同角色在同一个客户页面上,能进行的操作也不同,例如有的角色可以新建客户,有的却不行,这就要由功能权限来控制。

可见,通过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分离和配合,我们在具体的权限分配上有了非常大的弹性,且在技术层面的后台系统的设计上,也非常合理、清晰。

而在具体设计上,需要保证以下4点:

  1. 正确区分功能和数据,入口性和操作性的都应该归类为功能
  2. 正确对数据进行分类,避免存在分类后的某些数据存在交集
  3. 数据分类到多细的颗粒度,需要由行业特性决定
  4. 数据权限区分为查看、编辑和删除

示例图如下,由于涉及具体产品,对某些文字进行了打码:

面向中小企业SaaS的权限管理系统面向中小企业SaaS的权限管理系统

3、部门和角色分离

部门的定义,自然就是公司行政组织架构下的部门。

在本设计方案中,角色等同于职位,而在许多大型的SaaS系统中,为了更大的灵活性,往往会把角色和职位分开,但根据我们的判断,对于中小企业,设定角色一个就够了,职位当然还存在,但仅仅是一个不涉及权限管理的文本title了。

以一个销售公司来说,角色可以包括:“渠道专员”、“渠道总监”、“销售专员”、“销售经理”、“总经理”等等。

所谓的部门和角色分开,就是不同的部门可以有相同的角色,例如如果有渠道一部、渠道二部,则这两个渠道部的员工的角色都可以设定为“渠道专员”,这两个部门的管理者都可以设定为“渠道经理”。再配合功能和数据权限,则进一步配置“渠道专员”具有“渠道”菜单的功能权限,其能够查看的渠道数据权限范围则仅为“我的”,而“渠道经理”同样具有“渠道”菜单的功能权限,但其能够查看的渠道数据权限的范围则扩大为“部门”。

具体设计上:

  1. 最大部门即为公司
  2. 管理员账号和普通账号均可禁用或设置为离职
  3. 不同部门可以配置相同角色
  4. 相同角色的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是一样的
面向中小企业SaaS的权限管理系统

4. 权限系统和其他功能设计的关系

总结完权限系统三个核心的基本原则后,我们还需要指出一点:权限系统的设计方案,在整个系统中绝不是孤立的,它能否实现设计目标,并和整个系统完美配合,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菜单和功能的设计,必须是最小颗粒度,否则就和数据权限产生冲突。例如:我们只需要一个“客户”菜单即可,不同角色在“客户”菜单里能干什么事情,由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配合进行控制,但切不可出现“我的客户”+“全部客户”两个菜单,这明显和数据权限有根本冲突,且也是一种不优美、不合理、扩展性差的设计。

其次,数据的分类,必须符合业务需求,且划分合理。有些数据都是公开的可以不归入数据权限进行管理,所有角色默认都有即可;有些数据需要进一步细分,例如同样以“客户”举例,在某些公司的业务规则中,就需要将客户的基本信息和联系信息分开控制,管理层可以看客户基本信息,但只有客户负责人才可以看联系信息,这种情况就需要将客户的数据权限分为“客户基本信息”和“客户联系信息”两个。

最后,权限变更的记录和所有账号的行为轨迹记录一样重要。权限系统本质是进行权力的限制,没有监管的权力必定是会失控的。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必须同时配合权限变更的记录、角色变更的记录和账号的行为轨迹记录进行追责和存证,确保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总结

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权限系统也并非越复杂越好。只有符合目标客户需求并具备最大弹性的权限系统,才是最好的。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网易蜗牛阅读」和「微信读书」的写书评功能分析

博博

「网易蜗牛阅读」和「微信读书」的写书评功能分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8-08-19 16:05:00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网易蜗牛阅读」和「微信读书」的写书评功能分析

一、目的

三、用户 – 场景 – 需求分析

「网易蜗牛阅读」和「微信读书」的写书评功能分析

小结(这个模块是做什么的?为什么?):

写书评方说:

  1. 领读人/书评家/作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布自身书评/作品的平台,且通过签约等合作形式为他们提高了收入,同时为他们开拓了新的增加粉丝,扩大影响力,强化IP的新方式;
  2. 作家/书本运营方/媒体机构提供了相对于其他电子书app来说更为专业的推广渠道;
  3. 阅读者(尤其是有写观后感习惯的)提供了更专业、完整、体系化的内容记录与发布方式,以及获取认同,寻求社交,与书友互动交流的新机会。

看书评方来说:

  • 阅读者可以在阅读前去通过书评快速全面了解一本书(零碎时间的泛读),为要不要深入精读提供参考;可以在阅读前通过观察别人对此书的解读,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思考再去有目的性阅读;可以在阅读时,体系化的记录自己的想法;可以在阅读后寻找他人解读中的不同点或共同点,加深自身思考,以及完善自身的想法。
  • 找书者可以通过次主打的导读特色功能,通过专业人士分享的书单或由读过的人分享的想法,找到更值得信赖的内容向导。

运营方来说:

  1. 以书评特色作为产品特色推广,吸引有写观后感习惯的电子书阅读群体,为对写书评有爱好或者以写书评为业的群体提供新的平台,满足拉新需求。
  2. 通过书评领读,为用户挑选书籍提供大量专业参考满足留存需求。
  3. 以领读人带起书评风潮,以PGC促进UGC,以及通过普通用户对领读人的申请,满足激活需求。
  4. 在书评中插入书籍入口,方便用户阅读购买,满足转化需求。

四、业务流程、业务逻辑梳理

功能流程:

「网易蜗牛阅读」和「微信读书」的写书评功能分析
  1. 入口一:领读 -> 右上角写书评按钮 -> 写书评;
  2. 入口二:我的 -> 我的书评 -> 右上角写书评按钮 -> 写书评;
  3. 入口三:选择书籍 -> 阅读书籍 -> 右上角写书评按钮 -> 写书评;
  4. 入口四:选择书籍 -> 书评栏 -> “写书评,获时长奖励‘输入框 -> 写书评。

四个入口分别代表四种场景:

  • 入口一为领读人直接发表文章提供便利;
  • 入口二是方便内容发布者对于自己的书评进行编辑管理;
  • 入口三提供阅读中随时记录想法,书评素材的方式;
  • 入口四的奖励文案鼓励大家加入写书评,加入阅读,且为阅读者提供参考。

业务逻辑:

「网易蜗牛阅读」和「微信读书」的写书评功能分析

小结:

通过业务逻辑的分析可以看到,「网易蜗牛平台」,“书评功能”,书评发布方以及书评阅读方四方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首先平台通过优秀领读人的引进,为阅读方提供内容,并与之互动;再通过激励引导,由PGC带动UGC,让阅读方成为发布方,让用户生产内容,并提供申请领读人的渠道;然后发布的内容再次与其他阅读方互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生态系统。

五、功能点对比

「网易蜗牛阅读」和「微信读书」的写书评功能分析

小结:

相同点:通过阅读中,书本详情页进入;输入文字,输入标题,添加笔记/标注,插入书籍;字体,副标题,符号,私密发布,分享功能。(基本功能)

不同点:

  • 「网易蜗牛读书」:标题的必要性、添加图片、多本书籍插入;多样化的字体排版选项、PC编辑、保存到草稿箱、奖励、撤销功能。(专业化需求较强)
  • 「微信读书」:添加表情;引用、星级评分。(较为注重简单,直接,有趣)

六.总结

抄不抄?

不抄,如果发现UGC内容越来越多,以及专业化需求提高,可以考虑借鉴「网易蜗牛读书」中写书评的多样化编辑功能去完善写想法功能。

原因:

(1)产品定位

主打特色可以看出产品定位,以及发展方向的不同。两者同时对于领读这一模块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玩法不同,「网易蜗牛读书」通过专业领读人(内容分享 & 引流导购)发布的专业书评,去引导用户阅读,降低用户的防备心,所以写作门槛较高。

而「微信读书」则无此需求,以好友作为切入点,通过好友在看的书,进行熟人引读,把用户防备心降到,能让用户无成本接受,但同样容易导致内容参差不齐。

(2)社交属性

「网易蜗牛读书」以PGC为主,专业领读带动社群发展,看书评人与书法发布方本身可能是粉丝关系,也可能无任何关系。而「微信读书」以UGC位置,好友之间的想法碰撞占到大多数。

(3)用户驱动方式

「网易蜗牛读书」以其特色时长阅读,以及兴趣导向,领读人粉丝引进为主。而「微信读书」则有很大部分基于好友之间的竞争关系,通过虚荣心驱动。

所以对于「微信读书」来说,暂时不需要花较大成本引入专业的PGC内容,性价比不高,与产品定位契合度不高。

本文由 @大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该有的视觉元素全都有,设计不好到底差在哪里?

雪涛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小时候我们很多经验都是来自于寓言故事,故事总能帮你更好地理解一些事情和道理。关于设计,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跟着一个设计师的经历来学点什么吧。

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做 Jimmy,这的确是一个很普遍的名字。当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供职于一家名为 Shmuckle 的公司,而他正是这家公司的设计师。和所有的设计师一样,他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是成为一名著名的设计师,而乔布斯的经历对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Jimmy 和很多设计师一样,着迷乔教主。好在 Jimmy 的崇拜并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身体力行,力图在公司里面推行好的设计。在 Jimmy 的眼中,好的设计应该是直观的、创新且令人愉悦的。

当然,故事的发展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没有意思了。Jimmy 果然一如正常的剧情推进……他碰到障碍了。

这一次,Jimmy 正在执行一个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的成败将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职业生涯。这次的任务,他需要为他们公司的一款产品,重新设计整个控制面板。而就在这次的项目当中,Jimmy 发现他没有办法拿出一套足够优秀的解决方案。好在他还有 Plan B,那就是重新找灵感。Jimmy 开始重新播放他最喜欢的设计类的视频,阅读曾经给他启发的文章,收听其他同行所开设的播客,以期在其中找到感觉或者灵感。

可惜,灵感并没有如期而至。局面尴尬了。

就在此刻,援手到了。Sarah 是公司的资深设计师,正巧这个时候路过 Jimmy 的工位,看到了 Jimmy 纠结挣扎的样子。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啊,她早年入行的时候,同样经历过这样的状态,为求一好设计而痛苦不已。如今,她已经能够轻松驾驭不同的需求,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设计项目。

「Hey Jimmy,老远就看到你正在揪头发,看样子正在构思新设计吧,瞧你这个状态,应该不太顺利吧?」

「诶,客户说让我给他们重新设计整个控制面板。他们觉得不够好使,希望新的控制面板能够更好展示信息,提升效率,最好再把几个比较明显的可访问性问题给解决一下。但是我怎么设计……都觉得不对。客户那边有不少人参与了测试,有人觉得挺棒的,有人又非常讨厌,还有一部分直接说还得接着改。现在,我觉得无能为力,不知道要怎么弄了。」Jimmy 保持着挠头的姿势,盯着屏幕说道。

「别纠结,」Sarah 微笑道:「如果一直盯着问题解决问题是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的,解决方案其实并不复杂,你需要从根子上来想办法。只要让整个设计方案贴合规则基础稳固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其实,关键也就是几个基本的设计原则。」

「虽然这话经常听到,但是真的能行?」Jimmy 狐疑地盯着 Sarah,思忖两秒感觉到大姐头这是要传授秘籍,便摸过小本子,端正坐姿,准备做笔记:「那么,都有哪些原则呢?」

Sarah 拍了拍 Jimmy 的肩膀,端了杯咖啡,说道:「下楼散步吧,咱们边走边聊。」

「其实,在产品完成之后,是需要基于几个基本的原则来重新审视和调整设计的。」Sarah 喝了一口咖啡,慢慢地开始说。

保持清晰

Jimmy,如果脑子里面的思路没有梳理清晰,很难做出条理清晰的产品的。因此,在设计产品之前,先应当消除思维中的混乱,有几个事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关注:

  • 业务目标,客户的问题和需要的功能则会催生设计,而这几个因素之间是存在关系的。
  • 永远不要为了好看而牺牲功能。
  • 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始终要是不言自明的。
  • 对于最重要的内容,要借助负空间、色彩、字体、图形和其他的 UI 元素来进行突出展示的。
  • 各种尺寸的文本都应该清晰可见。
  • 图标应该而锐利。
  • 除此之外,要让设计保持微妙而恰到好处。
  • 通过设计,你的用户应该本能的知道他在哪里,以及该做什么。

产品的外观最终都是在清晰的设计(或者不够清晰的设计)之下的副产物。清晰的设计意图,最终会转化为清晰的产品设计。——Massimo Vignelli

「我记得 Massimo Vignelli 在他的《The Vignelli Canon》中写道,一个混乱而复杂的产品始终是源自于制造者本身的混乱,说明这个人本身内心深处心态复杂而想法混乱。」Sarah 说道。Jimmy 此刻若有所思。

可操作的界面

「接下来的这一点也同样很重要。我们设计的数字产品必须清晰,也要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一个交互性强、可操作性优秀的 APP 才是用户所需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屏幕上的内容应当始终是的,并且始终保持较高的相关性。与此同时,APP  也应当作为用户意图的延伸。如果用户打开了你的 APP,想要解决某个问题,执行某个任务,而你的 APP 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情况就很糟糕了。」Sarah 说道。

她停了几秒钟,梳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你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我们的方案,能够在正确的环境中,面对着对的用户,解决亟需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要经历很多次的迭代,才能靠近这一目标。」

主观的愿景

「许多设计师和开发者都在说,APP 应该灵活,应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好吧,Jimmy,这些说法都是胡说八道的。但是有一个说法很真实,也需要你时刻谨记:试图取悦每个人只会带来无尽的压力和痛苦,让你沮丧,失去资源。所以,不要害怕失去一部分用户,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失去愿景和远见。」

「一个伟大的而足够优秀的数字产品,必须始终清楚它到底是服务于谁的。只有牢记真正的用户,明白他们的需求,才能开发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好的数字产品当中,都是藏着愿景的。」Sarah 和 Jimmy 走到了大楼的窗户附近,看着外面来往的人流,Jimmy 忍不住问到:「那其他的用户呢?」Sarah 笑着回答:「当我们满足目前的目标之后,才能顾的上其他的人。我们的目标用户才是核心,其他的人不喜欢,和我们的愿景不匹配,也不用操心。市场上会有其他的应用或者服务能够满足他们,让他们高兴,而我们总是只能身处一个阵营,你不可能什么都拥有。」Sarah 笑着回答 Jimmy 的疑问。

当人们寻找软件和服务的时候,他们要的并不是功能,他们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和自己相匹配的愿景。——37Signals《Getting Real》

反馈系统

下一个原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注意事项,那就是反馈。反馈能够帮用户确定操作是否执行了,明白结果是否发生,让用户明白当前的情况:

  • 交互发生时,相应的交互元素应该被凸显出来
  • 进度指示控件应该持续地显示当前状态
  • 动画和声音的加入有助于用户理解交互的状态和结果

「我想你应该知道,即使技术如此的进步,人类本身的生物性决定了我们依然是依靠反馈来确知互动的结果和状态的。我们的身体(视觉或者触感)需要感受到反馈,再像大脑发出信号,而虚拟的界面背后到底在发生什么,需要全面的交互设计传递出来,只有这样用户才不会费劲巴拉地去思考之前的点击或者滑动交互是否操作成功了。反馈给用户的信息也应该是能够被轻松理解的,用户不应该在这个事情上再费劲去思考了。因此,你手边应该有关于心理学、行为学这类能够揭示人类思考的图书,因为它们能够帮你提升技能。」Sarah 喝了一口咖啡,润了润嗓子,带着 Jimmy 又溜达上楼,回到了办公室。

善用隐喻

「隐喻——我这里说的并不是文学中的隐喻,」Sarah 又提到了一个看似无用但是经常被说起的概念:「你看,UI界面中的设计元素和交互方式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元素和交互方式是如此的相似,这就是借用隐喻将我们的熟悉的元素和交互都投射到虚拟的数字产品当中。这样一来,用户会更快地学会和理解。」

「正是因为隐喻的存在,现实的经验和虚拟的交互产生了关联,用户交互因此而更加自然地发生。视线随着被精心设计的布局而游移到重点上,用户会下意识地点击被高亮显示的、和现实按钮差不多的交互控件,他们还会下意识地在虚拟的屏幕上滑动,在界面之前自然游走。因此,你有必要了解你的核心用户每天都在使用哪些 APP,他们都是如何交互的。这有助于你吸收经验,消除不良的体验,创造舒适的交互,降低学习的压力,更好地转化。」Sarah 一边说着,一边下意识地模拟着交互并解释道。

内容的一致性

「接下来我们还是用案例来说明一下,会更容易理解。」说着 Sarah 坐到椅子上,并且打开电脑屏幕,说道:「比如我们要做一个日历,你认为它应该是网格,还是做成列表?」Jimmy 挠头想了一下,迟疑道:「恩……我们应该坚持使用网格的样式。它更加紧凑也更加有条理,我说的对吗?」

「其实这取决于用户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如果这个日历元素是出现在报告文档当中,应该是用网格的样式还是列表的样式呢?一样的,这要看情况。我们是否要在每个应用中都使用全局导航?同样是需要基于上下文情况来决定的。一致的设计不止是表面样式上的一致,还需要从需求、内容、用户使用场景和体验上来保持一致性。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独特的设计能够带来更大的价值,那么这是有意义的,这种特殊情况下不同是有必要的。」Sarah 细心地为 Jimmy 解释道。

良好的设计,应该是特定语境经过评估后定制的副产物,而不是脱离使用场景而凭空创造出来的,否则,无论多么炫酷都是不合时宜的。——Massimo Vignelli

防御性设计

「最后要说的,是防御性设计。」Sarah 转身对着 Jimmy,然后说道最后一个规则。

「防御性设计?什么东西?」Jimmy 感觉今天学到了不少,最后这个原则也被他写到小本子上了。「这个啊,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直觉性设计。」Sarah 微微一笑。

「我知道!乔布斯以前就经常说这个概念!」Jimmy 终于找到一个他足够熟悉的概念,兴奋不已。

「可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直觉性的设计么?」Sarah 看着兴奋的 Jimmy 卖了个关子。

「预测用户行为?然后在用户要执行下一个操作之前帮他解决需求?」Jimmy 狐疑地问道。

「是也不是。它并不是让你去预测用户的行为,防御性设计是为了避免出错。无论你如何谨慎地去做设计,总会有错误发生,无论你做过多少调研,你计划有多么妥帖,你的产品总会需要一个备用方案来规避问题。」Sarah 说道:「防御性设计,是让你找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相信我,你的产品如果给了用户负面的体验,他们绝对不会忘记。

「我还是没明白你的意思……」Jimmy 习惯性地挠头。Sarah 耐心地开始解释:「以开车为例来说明这个事儿吧。当你开车的时候,总会尽量避免道路上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比如鲁莽驾驶的大货车,三心二意横穿马路的行人,懵懂无知在路边打闹的儿童,甚至野外窜上马路的野鹿,等等。同样的,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预料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始终保持专注来修复这些问题。这样我们就不会破坏整个用户体验。我们要有良好的防御性的设计意识,维持住体验,改善体验。」Sarah 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Jimmy 感觉她身上散发着某种光芒。

然后 Sarah 起身,带着 Jimmy 回到他的工位。「怎么样,这些东西你都记下来了吗?」Sarah 打趣地歪着头看着低着头还在琢磨的 Jimmy,如同大男孩一样的 Jimmy 惊讶地抬头问道:「什么意思?这就是全部嘛?难道只有这些?」

Sarah 呼出一口气,微笑着对 Jimmy 说道:「好了好了,设计原则、规则、规范、技巧有太多,可是对于每个人,每个公司而言,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策略。你可以尽兴地去探索,但是即使你不知道全部,也可以借助你所熟知的几个原则和策略,拿出足够优秀的设计。我把我最熟悉的、掌握地最娴熟、体会最深刻的几个原则分享给你,它们足以帮你开启一条走向好设计的道路,我觉得你要是真的体会到了,就已经能够拿出比别人更好的东西了。其他的设计原则,只要你有耐心和时间,还可以继续探索。该工作啦。」

尾声

就像 Sarah 说的,设计原则太多了,谁又规定死了具体有几条呢?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都不一样,每个人眼里的哈利波特又何尝是一样的呢?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许多人知道原则,却并不会在设计项目当中运用它们。洞悉每个设计项目当中的重点,了解客户的需求,明白首要的设计目标,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找到平衡点,用心地思考,利用好设计原则这一利器。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实例分析拆解:如何设计登录注册?

博博

实例分析拆解:如何设计登录注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8-08-09 18:42:15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最近对我们的APP的账户体系进行了改版,研究了各类产品的设计。账户体系虽然几乎是通用标配功能,但是各APP的都有差别,都是针对当前的产品形态、发展阶段和用户量级做出了符合自己的设计。账户体系的关键点在登录注册流程上。登录注册流程看似简单,实际考量设计功力。网上关于登录注册的综述有很多了,但是从零到一整合分析的很少,以下,将以实际的产品为例,精细分析如何设计账户体系。

实例分析拆解:如何设计登录注册?

一、立项背景

我们的产品第一版账户体系由于历史原因,做的比较生硬。

初期主攻社交,希望可以沉淀用户信息,手机账号会是第一优先选择,当时的方案是手机号注册+账号密码登录/第三登录+立刻绑定手机账号。

如你日常体验那样,第三方登录+立刻绑定手机的方式,直接抵消了第三方登录的便利,比直接手机号注册更麻烦。而且,设计上,手机号注册需要设置两次密码,密码需要一致;设置之后,还得进入登录界面,再次填写账号密码,正确匹配才可以进入APP。

总的来说,用户进入APP的路径相当长,步骤多,用户体验低分。

近况是,产品方向探索,将重点落在商城上。完成交易的流程本身就多步骤,再叠加原来的登录注册,路径过深,对拉新损耗大,急需改进。

二、需求分析

从业务发展趋势来看,微信会是重要的用户来源,后续会布局更多的微信运营活动,和商城小程序,设计引流到APP,需重点突出微信登录。

而商城交易需要保证安全性,同时兼容老用户,手机注册密码登录必不可少。考虑到用户文化水平,和互联网产品使用习惯,需要在常规的基础上做简化。

第三方登录需要在关键点绑定,商城推广员提现时变更银行卡,需加以验证身份。

新用户刚进来,可以先浏览熟悉产品内容,在需要身份信息时,再进行引导登录。

三、功能点梳理

登录注册流程:微信/QQ第三方登录、验证码登录/注册、密码登录、找回密码。

账户体系配套:关键点引导绑定手机、关键点强制绑定手机、验证码验证账号、账号相互绑定。

细节功能点见下方的账户体系功能点梳理图。

实例分析拆解:如何设计登录注册?

四、流程图(登录注册)

未登录用户,到达需要获取用户身份信息的界面(为了平衡效率和体验,一般是除一级界面以外的),则触发注册登录流程。用户完成注册登录之后,才可使用和操作绝大部分的功能。

本流程图需要配合页面交互原型理解。

实例分析拆解:如何设计登录注册?

五、关键页面交互设计

登录注册体系将包含五个部分,主界面、验证码登录/注册、密码登录、忘记密码和新用户注册,在实际流程操作中会根据用户的选择,和系统的判断进行切换。账户体系的配套将会略过,以下是登录注册的页面交互设计、设计考量和功能点介绍。

1.主界面

  • 布局:主界面集合三种登录方式,将微信登录作为主方式。
  • 前提:成功登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先勾选同意用户协议,否则报错。
  • 授权:第三方的登录,点击微信orQQ,授权成功后,即可登录进入APP,自动获取用户的昵称性别头像信息填充社交页。
实例分析拆解:如何设计登录注册?

2.验证码登录/注册

(1)设计解析

  • 手机账号登录,考虑简单又快速进行,突出验证码快速登录/注册,辅以密码注册。
  • 密码注册的弊端是很容易忘记密码,忘记之后,找回密码流程也繁琐。
  • 验证码登录,虽然对频繁换手机的用户是个噩耗,短信也有达到率的问题,但考虑到效率跟成本,特别在拉新环节,还是作为主方式。

其实基于验证码到达率和安全性,我考虑过换移动认证,就是手机号码一键登录,无需密码跟验证码。可惜实际接洽的时候行不通,而放弃了,文本会介绍下这个事情。

(2)设计点

  • 验证码登录:登录注册界面为验证码登录,附以密码登录。
  • 按钮:登录注册的按钮合二为一。也就是说,用户不需要选择是登录还是注册,将判断交给了后台。只要用户的手机号码还在,直接凭验证码进入即可。比起选择密码登录之后忘记密码,或者是干脆就不记得自己是否注册过,在错误的界面输入信息之后来回切换,二合一的方式更加友好,也是本次设计的一个亮点。
  • 手机号码:采用更加清晰的的3-3-4数值格式,输入框末尾配清除按钮,错误输入后可一键清除。手机号码输入框也有记忆功能,可获取前一次登录的手机账号,可以获取同一次登录注册已填过的账号信息。
  • 验证码:手机号码位数输入正确类型和位数之后,才激活验证码功能。否则点击会报错。之后,验证码的激活以变色表现,这是个视觉指示。输入完成第一行,人眼会自然而言的落在第二行的开头,如无例外,用户需要寻找一番,才会觉知过来,去点击获取验证码。
  • 加载指示:数据传输到服务端,判断对错,再返回结果。这个流程费些时间,用加载小菊花,表示后台正在处理,舒缓下等待的焦急。
实例分析拆解:如何设计登录注册?

3.密码登录

(1)设计解析

密码登录考虑到向后兼容,老用户的账号以密码登录;也是适应本期的新用户注册。

同时标配忘记密码,也可切换新用户注册,或验证码登录,这些元素的布置考虑,是基于流程的。

密码的输入,其实正如设置密码,应该做格式限制。但是因为第一版没限制,不清楚用户设置了什么,所以此处不能轻易填坑。

数据输入都该考虑下限制的,为什么?在给产品经理讲技术这书里,要是你看到黑科技SQL注入攻击也会很印象深刻的……

(2)流程

跟验证码的简单路径不一样,密码登录因重在流程上逻辑自洽,更需配流程图查看才好理解。

正常流程是:输入手机号->输入密码->点击登录->登录成功。

异常流程是:

  • 输入手机号->输入密码->点击登录->提醒“未注册”->点击新用户注册or返回上一级验证码登录/注册。
  • 输入手机号->输入密码->点击登录->提醒“未注册”->账号或密码不对->重新输入or忘记密码or验证码登录。
实例分析拆解:如何设计登录注册?

4.忘记密码

(1)设计解析

步骤:忘记密码此处分两步,一步验证,一步设置。设置完之后,直接登录进入APP,无需再重复密码登录的步骤。(记不住密码更痛苦的事情是,忘记密码刚找回来,在下一步重新登录的时候又忘记了)。

异常流程:忘记密码此处还有个异常流程,是该账号不存在。有童鞋会说,正是密码输错才会到来这界面,这么还会有账号不存在的情况?对,情理上其实不大可能发生,但是程序逻辑上有这个可能,但是又无法通过前面的步骤过滤掉,是要补充下的。

此处判断账号不存在的提醒,是点击获取验证码之后,亮点之一。这里是考虑辛辛苦苦获取验证码,填写完毕之后才来告诉用户账号不存在,有些不厚道的……

(2)设计点:

验证账号:常规的做法,先验证码验证手机号,再下一步设置密码。

有些APP会将验证账号跟设置密码放在同一个页面,其实拆开会更清晰。而且,验证手机号码步骤复用率是很高的,比如,可以复用到推广员更改绑定银行卡时,作为账号验证。

设置密码:密码设置要限定格式,之后仅需输入一次就可以直接登录进入了。

重复两次数据,再次校验肯定更稳妥,但是登录成本提高了,以我们用户的耐心,我们的产品就没必要承担这个教育成本了。如果说担心手误输错了的,可以用验证码登录的,再不济可以用找回密码的。但是大多数用户其实只考虑本次能快点进入就好。

实例分析拆解:如何设计登录注册?

5.新用户注册

(1)设计解析

新用户注册界面近乎跟忘记密码是一样的流程,区别在点击获取验证码,此处的异常流程是该账号已存在。此处设置优化的流程,判断是已有账号之后,会直接跳转到验证码登录/注册界面处,直接获取已填写的手机号码,验证就行,对新用户尽量友好。

经过前面的界面筛选,此处的账号不存在的发生概率很少,但是作为关键流程而言,完整性是必要的。

实例分析拆解:如何设计登录注册?

(2)移动认证

文内留个悬念要谈谈移动认证,移动认证是什么?最直接的体验是,无需输入任何数据,直接点击授权就登录。是不是很黑科技?! 但是为什么最终放弃了呢,请听细讲。

理想情况

移动认证是运营商移动提供的,基于手机sim卡和移动网络直接认证登录的技术,米家、爱回收跟同花顺应用在了自家APP里。当时上手体验,惊艳,简直零感登录;况且移动官网也有免费的sdk,更是窃喜。以移动认证为主登录的原型设计完毕,就立刻接洽移动认证sdk的接入。

现实情况:

但是呢,很快就被开发文档打脸了,简言之,就是层层筛选之下,能一键登录的用户远没有想象的多。

移动认证的原理是基于移动网络通信的。首先基于sim卡识别本机号码,在移动网络开启的前提下传输信息以授权通过,此时可顺利登陆;但是如果没开移动网络,就没辙了;如果WiFi跟移动网络同开,以WiFi为主,那将强制占道先验证再释放WiFi。如果移动网络通信不成,那就通过短信收发来完成数据传输。

所以,这么流氓的做法苹果肯定是不乐意的;电信不参与;oppo的ROM不支持此流程……层层筛选下来,加上关闭移动网络的,能顺利使用的其实不多;而且,除非付费,否则移动认证的logo说明只能用官方的,简直是给移动打广告….这些阻力远高于收益,所以,果断放弃了,采取了本文讲述的方案。

果然,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由 @阅天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 ,基于 CC0 协议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社交电商只有拼团和砍价?口袋咖啡给你答案

博博

社交电商只有拼团和砍价?口袋咖啡给你答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8-08-10 17:41:58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这两年来,咖啡业不甘寂寞,和互联网碰撞出的火花越来越多。瑞幸咖啡异军突起,连咖啡微信关系链玩得风生水起,星巴克也牵手阿里巴巴准备收复失地。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连咖啡最近做的一波营销活动“口袋咖啡馆”。

社交电商只有拼团和砍价?口袋咖啡给你答案

“口袋咖啡馆”是连咖啡小程序内新上线的一个功能,据公开报道的数据:

上线首日PV超过420万,累计开出咖啡馆超过52万个,相当于一天有52万人开了线上咖啡馆。

体验“口袋咖啡馆”之后,我总结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 情怀切入和个性化展示,实现破冰

相信很多爱喝咖啡的人都曾经有个不成熟的梦想叫做“我要开一个咖啡店”,文艺的音乐,明媚的阳光,飘香的咖啡,过此余生。但是因为资金压力,生存压力,咖啡店对大部分人只能说这是一个梦想,或是情怀。

而在线上开一个咖啡店,不用店租,不用进货囤货,甚至不会做咖啡业不要紧,把开店的行为压缩为装饰店铺和朋友圈卖咖啡,实现情怀是不是变得毫无压力和简单了?

先不管“口袋咖啡”背后利用社交渠道卖咖啡,让店主成为分销商的本质,首先“口袋咖啡”抓住了大部分用户的情感需求,简化用户行为,获得了第一波流量。

“口袋咖啡”可以让用户自主地去装修自己的线上店铺,让用户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各种奇思妙想发酵,用户装修好了,很可能迫不及待地先分享店面给好友。好友一看,有意思,我也玩,这样就把第一波流量给动起来了,带入新的流量。

社交电商只有拼团和砍价?口袋咖啡给你答案

这两个设计是抓住了用户的情怀圆梦需要和展示个性化自我的需要,从而获得最初的流量并开始传播。

2. 低价单品,获取流量

光靠情怀和个性化展示,应该是无法保证更大的流量获取。

口袋咖啡店铺里的咖啡都是有折扣的,与官方价格相差10多元,甚至还做了一款9元的美式咖啡。分享的文案上也突出了下单9元起的字样,通过价格对比,突出低价来吸引更多的流量,而且新用户购买,首单立减9元。

这就将“低价爆款”+“新用户下单减”结合起来,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工作日时候不会对咖啡太过挑剔,价格有优惠,我买谁的不是买呢?

而且还是微信好友“开的”咖啡馆,情感+好奇心的加持,吸引了又一波流量。

社交电商只有拼团和砍价?口袋咖啡给你答案

3. 游戏化的任务激励,环环相扣

“口袋咖啡”设计了一套游戏任务进阶提现,通过这样的模式保持用户的粘性,让用户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社交关系。这套体系由成长咖啡和网红指数为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让用户完成以提高这两个目标。

成长咖啡相当于货币,可以积攒兑换咖啡,获得的方法是每卖出一杯咖啡获得0.1杯,攒满1整备成长咖啡就可去免费兑换。这里对于用户来说,目标是获得免费兑换咖啡,而规则就是卖咖啡,为了达到目标,用户就会去分享,去安利,可能带来更多的流量;

而网红指数相当于积分,积分的价值在于解锁特权,包括更多的商品、装饰等。以及获得更高的排名。而这些特权则是可间接有助于提高用户销量的,有助于用户完成“免费兑换咖啡”,获得网红指数的方法则是一系列的任务。

目前的任务较少,不知道后续是否会放出更多玩法。

社交电商只有拼团和砍价?口袋咖啡给你答案

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口袋咖啡”这一系列打法都是相关联的,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获得免费咖啡(背后其实是卖出更多咖啡),彼此是有承接关系,形成了有效的循环。

4. 社交互动带动裂变和变现

连咖啡一直都在尝试做“基于人际关系链”的产品,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流量最的工具。在“口袋咖啡”里则明显地提现这一点。

4.1 土豪榜和点赞榜,记录好友和你的互动

社交电商只有拼团和砍价?口袋咖啡给你答案

口袋咖啡有两个榜单,分别是土豪榜和点赞榜,前者记录谁买过了你的咖啡,点赞榜则记录了谁给你点过赞。交易和点赞,一个是实际的消费,一个是情感的激励,会给用户产生更大的正向刺激。

4.2 让用户产生更多的互动行为

如果用户在一个产品之上产生的互动行为越多,则用户和产品的粘性越紧密,用户主动推荐这个产品的可能性也越大。

如何让用户产生更多的互动行为?如何撬动更多的社交链条呢?

口袋咖啡准备了3个手段,分别是明星馆、附近的馆、我去过的馆。

明星馆,邀请了一些流量明星入驻,有佘诗曼、秦岚、李诞等,而且佘诗曼、秦岚还是目前热播的《延禧攻略》的主演,抓住眼下的新闻热点,结合明星自带粉丝的流量,粉丝通过点赞和购买咖啡行为的与明星发生互动。

开一下脑洞,这是不是可以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明星榜单,各家粉丝通过点赞,买咖啡为自己的爱豆打榜,互相攀比,搞不好可能会成为一个固定的大流量入口。

粉丝组织+明星效应+群体攀比效应=大流量?

这个需要拭目以待。

社交电商只有拼团和砍价?口袋咖啡给你答案

附近的咖啡馆,和微信本身附近的人异曲同工。利用用户的好奇心驱动,看看附近都有谁在开咖啡馆,会不会又好玩的小哥哥小姐姐,点个赞,买个咖啡,也是不错的。

店主一看有人给我光顾我了,看一眼就在附近,来而不往非礼也,也过去点个赞。一来一往,用户就在线上咖啡馆之间互相流动起来。如果后面官方围绕这一块继续做网站,比如:解锁特权可以给附近的人推送自己的咖啡,完成某个任务看店主的微信等等,有可能会产生新的兴奋点。

当然社交电商里,电商还是初心和本质,社交到底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有利于电商而不是起副作用,这个度需要团队把控。

社交电商只有拼团和砍价?口袋咖啡给你答案

我去过的,则是将我访问过的咖啡馆沉淀下来,便于后续的访问,也可以看成团队为后续的社交互动埋下的伏笔。

连咖啡的一系列动作,个人觉得最终目的是希望把咖啡变成货币,不再是人来买咖啡,而是咖啡主动触达到人。不仅仅依靠传统的商品-货币的交易模式,而是希望代入更多的情感因素、社交元素,通过人与人的关系链去获得更多的流量,并且带动更大的交易额。

而近期包括送礼,运动步数换购小程序的崛起,越来越的商家开始关注用社交关系来获客,此前对社交电商的关注更多局限于微商这样的朋友圈叫卖、拼团、砍价、求复活满天飞,容易让用户产生反感和厌倦。

那么如何让用户不反感甚至是主动地贡献自己的社交关系,则是下一步互联网公司们重要的课题。

#专栏作家#

肥寒,微信公众号:chanpingdo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九年产品经理。做过数字阅读,电商,社区,目前致力于在线教育。

本文由 @肥寒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户调研 | 如何更好的了解你的用户

分享达人

您对用户的了解程度如何?怎么能真正受到人们的启发呢?我怎么能进入他们的想法,我怎么能感受到他们的感受?在这里,你不仅需要了解是什么触发了它们,而且还需要找到如何设计说服的方法。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