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

视频号里为什么还没有出现电商巨头?

雪涛

导语:视频号从测试到上线也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对于抖音快手来说,上面已经出现了不少电商巨头,但是谈到视频号,在电商行业目前好像并没有掀起特别大的水花,这又是为什么呢?


问各位村民几个问题,你可以试着在心理作答,也可以留言告诉村长。

  1. 你每天主动打开微信视频号看直播卖货的次数是多少?
  2. 你在视频号直播卖货中消费过几次?
  3. 你有自己每天必逛的视频号卖货主播吗?

之所以要问大家这几个问题,也是源自于我今天和一位付费村民关于视频号直播卖货的交流。今天一位做视频号直播的村民私信村长,问我为什么那么多做视频号直播带货的主播GMV就是冲不上去呢?

她的原话是:微信生态里面这么多的消费人群,每天买东西的人也不少,咋就搞不到视频号直播里呢?这些人在朋友圈、微信群、小程序买,为什么就不在视频号直播里面买呢?

的确,视频号发展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了,号称日活也超过了3亿,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的直播带货玩家出现呢?今天,村长便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也欢迎各位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认知:微信内的消费是随机的

尽管在微信里面有了支付、小商店、直播、小程序等电商的功能,包括还有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的入口。但是当你问用户,微信是什么的时候?

我相信大家最基本的答案是一个私密的通讯录、一个交流工具。哪怕在微信里面还有公众号、朋友圈等内容。但是如果你问用户,淘宝是什么?头条是什么?百度是什么?

他们的答案其实也是肯定的,购物、资讯、搜索。这也就注定了,在微信里面的消费是随机性的。用户很少主动在微信里去找购物商城、去看视频号里的直播带货。

更何况,视频号支持直播并支持购物也才不久而已。但是你问用户哪里可以直播购物的时候,用户会告诉你淘宝直播、抖音直播、快手直播。因为你在这三个平台里面,都能找到直播带货的领袖,而在微信里面没有。

二、裂变:微信内的消费是私密的

我们都在说微信裂变,分享传播,但是各位试想一下,你真正在微信里面,主动向身边亲友推荐商品的次数有多少?是在你消费之前,还是消费之后?尤其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赚分销佣金的前提下,你会在看直播的时候,把一件商品发给好朋友吗?

其实是不会的,绝大多数的购物分享,都在在消费完成之后,和朋友聊到的时候,才会分享的,而且视频号直播带货的分享也有很多不便:

  1. 视频号播货还没有带分销锁佣的功能,所以用户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去分享;
  2. 直播卖货是连续性的,当你看到A商品分享给朋友的时候,可能他看到的时候就是B商品了。

这种分享是不精准的,中断的,转化效率是低的,你相当于分享了一个直播间给你的朋友。而我们微信里面绝大多数的成交,还是单品推荐为主,而且也是消费后分享为主。

三、传播:微信内的投放是中断的

既然依靠个人分享直播间不行,那就花钱买流量啊!

最近视频号也上线了推广助手,可以针对个人的视频号进行投放。但微信内的视频号直播投放,其实是中断的。当你在淘宝、抖音、快手直播卖货的时候,你只要在开播前后根据流量的情况,适时进行一些投放,就会有流量导入进行。

但是当你在视频号里面进行投放的时候,用户想要看到你的视频号直播,必须点击【直播和附近】,可大部分用户的第一路径是点击朋友圈下方的【视频号】。

微信主动把视频号内容和直播给分开了,大家可以通过【视频号】入口找找,你连续刷到直播的次数有多少?尤其是和抖快淘相比的概率。另外,在抖快淘三个平台直播时,只要你的直播热度达到一定阈值还会得到官方的推荐,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而在视频号呢?官方就算给你推荐了,很大一部分流量也是浪费的,所以再问各位两个问题:

  1. 视频号百万大号有几个?能立马说出来吗?
  2. 视频号直播时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万的有几个?

在视频号一个5万粉丝的账号都可以算上大号了,都可以接广告变现了。但是5万的账号和快手抖音淘宝100万、500万甚至1000万的账号相比,开播之后观看的人数完全不是量级的。

当然许多人一定会说,视频号一个粉丝的价值至少大于快手5个粉丝、抖音10个粉丝,但是村长想说,个体价值再大,也打不过基本量啊!

四、信任:微信内的直播消费信任度不够

我们在微信内的消费,绝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个人信任关系的建立。所以除非视频号的主播你是认识了解的,或者是朋友主动分享给你,极力推荐你购买的,你才会去关注或消费。

而在抖快淘看直播卖货,除了基于个人对主播的了解之外,还有平台官方、店铺等级、用户口碑。大家在看看视频号内直播带货,店铺有等级吗?买了货之后哪里看订单?主播明天还会不会直播?

消费的不确定性,极大提高了用户在视频号里面自主消费的门槛。

五、承接:视频号没有直播溢出的流量

不知道各位有多少人在快手看过一些大主播卖货的?

比如当辛巴直播间昨晚卖爆了一款商品,你在当日或者次日就能刷到其他人在视频或直播分享辛巴的直播同款。包括淘宝、抖音也是如此,只要李佳琦、薇娅、罗永浩直播带过的货物,过几天你就能看到许多商品的标题写着XX同款,包括还会用他们直播视频进行投放。

这在一定程度上面,再次强化用户对主播带货的认知。但各位什么时候看过,在视频号里面,一个主播卖完货,全网都在传播的?都在说XX主播同款的?另外,各位村民在视频号里面每天都会去刷一个主播视频的有多少?

所以,我们直到现在依然还没有看到,视频号里面有哪个真正的电商KOL,除非官方愿意去打造这样一个人设。但事实我们发现,整个微信体系内,微信是干预品牌最少的,都是靠品牌自己发展的。

那么,视频号这么好的工具、又有微信天然的流量和无缝的对接,难道真的就卖不了货了嘛?

那肯定不是的,虽然短期里面,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大品牌或者电商KOL的出现,但是视频号卖货的可行性是存在的,而且对于个人直播来说,是很有好多的。

六、个体:视频号电商更适合个体户

视频号依然延伸了微信整体的理念: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作为个人来说,想在视频号内做直播带货是完全可行的,原因有三:

  1. 各种支付条件都很满足,比如支付、店铺;
  2. 个人的信任价值更容易在小范围里面建立;
  3. 流量的获取与转化方便,个人可以依靠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以及视频号本身吸引流量。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做教育的,卖美妆、服饰、家居个人,在视频号能掘金的原因之一。

七、矩阵:视频号矩阵卖货才是出路

想在视频号里面,做大电商规模,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我觉得除了官方主动持续造星以外,另一条路就是矩阵卖货。其实这种方法目前已经有一些品牌在尝试了,目前的交易额已经能做到三四千万了。

具体的做法就是打造头部主播甚至是创始人CEO出场,靠日更视频号和直播,来招募品牌代理。再通过培养1000个、10000个个人视频号主播,每天直播卖货。

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一天让一个品牌做到几千万的曝光量,从而产生转化。所以我个人认为,视频号直播,尤其是想做规模化,最适合传统的微商品牌、连锁店铺以及社交电商平台。

因为在他们这个体系里面,分销人员是现成的,大家可以统一卖一些品,保证了某一款品在视频号内集中的传播。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十里村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户消费决策的路径和影响因素——以电商产品为例

雪涛

导语: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一件商品的过程可能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期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作者将从人货场的角度,来分析用户消费决策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希望对你有帮助。

消费决策类产品,下个定义是以促进用户购买决策为导向的产品,如排行榜、直播、视频、评论、买家秀、问答。

一个用户完成购买流程的路径为:种草->品类决策->商品决策->购后交流,对应的平台视角即为售前->售中->售后3个阶段,售前对应种草,售中聚焦商品决策。

电商是以销售目的为导向,所以在商品被用户加入购物车之前,宽泛的说除购物车结算外几乎所有产品线都属于泛消费决策类的范围,都具有导购的属性。这样的定义过于宽泛,因为如搜索、推荐等产品已经很独立。

普通人常说的消费决策,往往聚焦在售中环节的商品决策,场景为用户进入到商品详情页,判断一个意向商品是否值得购买,决策的结果是收藏、加购或立即购买,当然也可能直接离开。

今天我们就围绕售中的商品决策进行分析。

概括的看,商品决策环节有以下3个影响因素:商品属性、购买心理、用户场景。

电商是人货场的统一,产品功能和商品、内容的运营共同影响用户,现有介绍消费决策类的文章,多数都是在讲用户消费决策的心理,也有一些讲了路径,缺乏对人货场的统一介绍,也缺少对相关产品运营的介绍。

还原场景,一个用户来到商品详情页,是怎么考虑的,进而完成下一步操作呢?

从人货场的3个因素,笔者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商品属性

商品属性涉及品类、价格、优惠、品牌、商品适用性、是否标品,以及平台属性、销量等相关项,涉及的产品模块,除商品详情页的商品信息、服务信息、店铺信息展示之外,还有评论、问答以及买家秀。

价格与优惠影响最明显。

除了少数的土豪用户,买东西影响最明显的因素就是价格,价格在商品详情页一直被放在商品图之下最显要的位置,很多甚至把价格标注到商品图上。对于某一件商品的价格,用户感知更强烈的是能够占便宜(优惠),而不是最便宜,因为商品的价格一直处于变动中,又会叠加不同的促销,在pc时代的比价产品下线后,用户已经很难搞清楚商品的最低价。

所以在价格模块,电商平台经常呈现给大家的是优惠了多少钱,以及最终的价格,让用户感觉到占便宜是第一要点。一般来看用户消费决策的成本,低价商品低于高价商品,比如买一本几十元的书的决策成本要远低于买一台千元的3C数码。限时优惠能直接刺激用户完成消费决策。

品牌与平台属性紧密相关。

在同一平台中,有品牌的商品消费决策的成本往往低于无品牌商品,更容易获得用户信赖。品牌不仅涉及到商品,店铺也会有品牌的维度。在淘宝中,天猫店相比于淘宝店就具有品牌优势,品质容易获得更用户信赖。在淘宝店中,店铺评分、皇冠的数量就是店铺的品牌等级。

在拼多多,因为大量存在的都是无品牌商品,所以用户购买的关注点就变成了价格和销量。而对于一些品质电商,比如网易严选,品牌的概念就会相对弱化,有大量无品牌的好货供用户选择。

标品比非标品更容易完成消费决策。

比如图书相比于服装,一本书对用户都是相同的,用户只需要判断内容是否适合自己。而对于服装,在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身形时,就要考虑大小、美观等更多因素。

不同的品类,在单品页适合不同的呈现模块,比如淘宝的买家秀,对展示服装天然友好,吸引用户看穿着的效果,而对图书却极度雷同,用户拍的都是清一色的图书封面图。

不同的细分品类,同一产品模块也可以呈现不同的内容,比如图书品类的教辅和小说,因为用户群体天然的差别,在评论模块的内容需求就会有差别。教辅购买者是家长,更关心书籍的内容是否正确,不能有错别字等。而小说的读者,更关注内容是否吸引自己,适合自己阅读。

最后说说商品适用性,对于母婴类商品,商品的品质影响宝宝的健康,使得消费决策成本相应提高。再比如一些老年人的食品,一定会被精挑细选。

二、购买心理

用户的心理和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就是快思维与慢思维的区别。这就是在《思考,快与慢》中,丹尼尔·卡尼曼详细介绍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做决定的方式。

电商平台现在总是希望把用户留下来,让用户逛起来,希望用户像逛街一样逛电商平台,直播电商中那些没有明确购买目的,刷直播的用户,也是一样,在不断的逛中,很多用户就会依据快思维,不断地剁手下单。对于这类快思维主导的用户,在直播的场景中很多用户不再进入商品详情页,随着主播口中的3、2、1倒计时,迅速下单。冲动是魔鬼,直播电商的高退货率正是用户对这种思维的一种事后反悔。

而对于那些慢思维为主,理性决策的用户,他们的购买路径甚至会延长,有些用户会在商品决策阶段去其它电商app,三家比价。有些会在购买前到知乎、小红书等平台查看评测,主动做功课。排行榜也是这类用户常用的产品功能。这类型用户的完整购买路径会变成,种草—>查看攻略—>品类决策->商品决策->三家比价->购后交流。

三、用户场景

场景对用户消费决策的影响更加直接。

今时今日,电商平台成为拔草工具的倾向愈发严重。当用户在小红书被种草后,下一步会直接到电商平台搜索对应商品,如果是品牌商品,很多用户会直接进入旗舰店直接下单购买,品类决策和商品决策会大大弱化。

使用环境也会产生影响,在小程序的环境中,用户的购买场景发生变化,很多用户是在微信群中看到kol的推荐,点击kol发送的商品链接,直达商品详情页完成购买。当购买场景发生变化后,用户的购买路径也会对应改变。

购买的用途也会产生影响,比如买一本童书,如果是送给自己亲戚的孩子,往往会参照排行榜上畅销的童书购买,而不会关注书中具体的内容;而为自己的买一本小说,则要更多关注书中的内容是否吸引自己。

这就是用户消费决策的购买路径与影响因子,理解商品属性、购买心理、用户场景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提升电商平台的效能,提升购买转化。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左手思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户体验-运动设计原理指南

分享达人

运动对数字产品的用户体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如果界面元素没有表现出基本的运动设计原理,则可用性会受到损害。在用户界面的上下文中,动作不仅仅是视觉装饰。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可增强产品参与度并扩展设计交流的范围。

我们的世界是运动之一。即使在静止的瞬间,叶子也会发抖,肺部也会扩张。在数字产品设计领域,运动似乎是第二自然,这是对日常工作的扩展,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利用。

从理论上讲,使UI元素移动很容易。在预定路径上定义点,然后软件对间隙进行补间。实际上,它不是那样工作的。工具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们是从原理中获取力量的。如果要提高数字产品的可用性,就必须以适用于无数用例的不变行为规则为基础。

运动设计的起源

运动设计与UX的结合相对较新,但其根源是迪士尼。迪斯尼原理是为了讲故事而提炼出身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它们使绘制的角色能够移动和表情,但不能充分满足现代用户界面对交互运动的需求。

当代设计师试图弥合这一差距。更具说明性的示例之一是动画设计的十项原则,这是迪士尼动画专家Jorge R. Canedo Estrada的改编作品。

在建立运动中用户体验的原则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A. 从UI动画中区分运动设计

B. 阐明运动如何帮助可用性

C. 解开核心运动行为的内部运作方式

运动不仅仅是装饰

动作设计不是UI动画的代名词。这一点很关键,因为UI动画几乎总是被当作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外观,而与UX没有任何关系(除了增加魅力)。动作不是装饰,而是行为,行为只能帮助或阻碍用户体验。

两种互动类型:实时与非实时

运动设计涉及两个基本交互:实时和非实时。

当用户在屏幕上操作UI元素时,实时交互可提供即时反馈。换句话说,动作行为会立即响应用户输入。

用户输入后会发生非实时交互,这意味着用户必须短暂暂停并观察所产生的运动行为,然后才能继续。

实时交互:运动行为会立即响应用户输入。

非实时交互:交互后,用户必须短暂等待并观察动作行为。

运动支持可用性

运动设计必须以四种不同的方式支持可用性。

A. 期望:当用户与UI元素交互时,他们期望看到哪些运动行为?运动是否符合预期或引起混乱?

B. 连续性:交互是否在整个用户体验中产生一致的运动行为?

C. 叙述:交互及其触发的动作行为是否与满足用户意图的事件的逻辑进程相关联?

D. 关系: UI元素的空间,美学和层次属性如何相互关联并影响用户的决策?运动如何影响存在的各种元素关系?

数字产品的12种运动设计原理

1.缓和

缓和模仿现实对象随时间加速和减速的方式。它适用于所有显示运动的UI元素。

放松的反面是线性运动。显示线性运动的UI元素立即从固定速度变为全速,从全速变为固定。这种行为在物理世界中不存在,并且对于用户而言似乎停滞不前。

UI卡和相应的椅子移动很快,但是由于缓和,它们可以平稳且受控地停下来。

2.偏移和延迟

当多个UI元素同时且快速移动时,用户倾向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而忽略了每个元素可能具有其自身功能的可能性。

偏移和延迟会在同时移动的UI元素之间创建层次结构,并传达它们是相关的但又不同的信息。元素的时序,速度和间距不是完全同步,而是交错排列,从而产生微妙的“一个接一个”的效果。

当用户在屏幕之间漫游时,偏移和延迟表明存在多个交互选项。

这个加密货币应用程序一次引入了多个UI元素。它们的到来有些交错,以通知用户这些元素是相关的,但又是截然不同的。

3.父子元素关联

父子元素关联将一个UI元素的属性链接到其他UI元素的属性。当父元素中的属性更改时,子元素的链接属性也会更改。所有元素属性可以相互链接。

例如,父元素的位置可以绑定到子元素的比例。当父元素移动时,子元素的大小会增加或减小。

父子元素关联会在UI元素之间创建关系,建立层次结构,并允许多个元素立即与用户进行通信。因此,关联在实时交互中使用时影响最大。

蓝色滑块的位置控制背景遮罩的不透明度,灯泡周围的发光效果的散布以及光强度标度的数值。

4.转型

当一个UI元素变成另一个UI元素时,将发生转换。例如,下载按钮将转换为进度条,该进度条将转换为完成图标。

从UX的角度来看,转换是一种向用户显示其相对于目标的状态(系统状态的可见性)的有效方法。当UI元素之间的进度链接到带有开始和结束的过程(例如,下载文件)时,这特别有用。

转换表示下载的开始,中间和完成。

5.数据变化

在数字界面中,数据表示(数字,基于文本或图形的表示)丰富,出现在从银行应用程序到个人日历到电子商务站点的产品中。由于这些表示形式与实际存在的数据集相关联,因此它们可能会发生变化。

值的变化传达了数据表示的动态性质,并告知用户数据是交互式的,并且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当没有动静地引入值时,用户参与数据的意愿降低。

动态引入值以向用户显示他们有能力影响数据。

6.遮罩

遮罩是UI元素各部分的战略性揭示和隐藏。通过更改元素外围的形状和比例,遮罩会发出信号,表示实用性发生了变化,同时允许元素本身保持可识别性。因此,理想的选择是诸如照片和插图之类的详细视觉效果。

从可用性的角度来看,设计人员可以实施屏蔽以向用户显示他们正在通过一系列交互进行中。

遮罩用于从图像捕获到上传到在线店面中的过渡。

7.叠加

在2D空间中,没有深度,UI元素只能沿X轴或Y轴移动。叠加会在UI的2D空间中产生前景色/背景色的错觉。通过模拟深度,覆盖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隐藏和显示元素。

使用重叠时,信息层次结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例如,用户在做笔记应用程序中应该首先看到的是他们的笔记列表。然后,可以使用滑动来公开每个消息的辅助选项,例如删除或存档。

重叠式运动可让用户快速归档或删除此记事应用中的条目。

8.克隆

克隆是一种运动行为,其中一个UI元素拆分为其他元素。这是突出显示重要信息或交互选项的聪明方法。

当UI元素在界面中实现时,它们需要一个清晰的起点来链接到屏幕上已经存在的元素。如果元素只是无处不在而突然爆发或消失,则用户将缺乏进行自信交互所需要的上下文。

用户可以放心地单击彩色圆圈,因为它们显然源自“添加注释”图标。

9.模糊

想象磨砂玻璃门。它需要交互才能打开,但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辨别另一端正在等待什么。

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界面,该界面要求进行交互,同时显示要跟随的屏幕提示。导航菜单,密码屏幕和文件夹/文件窗口是常见的示例。

模糊处理为用户提供了重要的互动方式,同时让他们保持产品叙事的方向。

10.视差

当两个(或多个)UI元素同时移动但速度不同时,将显示视差。在此,目的是建立层次结构。

A. 交互式元素移动速度更快,并显示在前景中。

B. 非交互式元素的移动速度变慢并退回到背景。

视差引导用户使用交互式UI元素,同时允许非交互式元素保留在屏幕上并保持设计统一性。

使用视差时,最重要的交互式元素移动最快,而非交互式元素移动较慢并退回到背景。

11.维度

维度使UI元素似乎具有多个交互方面,就像物理世界中的对象一样。通过使元素看起来像是可折叠的,可翻转的,浮动的或具有逼真的深度属性而实现的。

作为一种叙事设备,维度意味着UI元素的不同侧面被链接在一起,并实现了无缝的屏幕过渡。

维度意味着2D UI元素具有多个交互方面,就像物理世界中的对象一样。

12.变焦

滚动和缩放允许用户在空间上“遍历” UI元素或增加其比例以显示更多细节。

A. 滚动:滚动视角发生在用户的角度更接近(或远离)UI元素时。想象一下,一个拿着照相机的人走到一朵花前要近距离拍摄。

B. 缩放:使用缩放时,用户的视点和UI元素保持固定,但是该元素在用户屏幕内的大小增加(或减小)。现在,假设该人保持姿势并使用相机的变焦功能使花朵显得更大。

滚动:用户的视点似乎越来越接近背景图像。

缩放:用户的视角不会更接近图像。而是图像的比例会增加。

运动就是沟通

互动体验的需求运动在其所有的轻快和微妙的形式。当坚持运动设计原则时,即使最基本的UI元素也成为人类交流的复杂媒介。当这些原理被忽略时,运动就体现了自然界所没有的特征。

运动设计与数字产品UX之间的关系正在迅速成熟。原则上的运动方法可以防止过度依赖趋势,工具和技术的短暂使用。更好的是,它跨越了2D屏幕上元素的抽象运动与3D世界中运动感知之间的鸿沟。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DuiaDesign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社区团购的优点和缺点

雪涛

编辑导语:社区团购作为2020年的一大风口,虽然伴随其火热程度,社区团购基本上是人尽皆知,但是真正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人还是占少数的。本文作者从团长、产业模式和业务竞争关系三个方面出发,对社区团购的优缺点展开了分析讨论,与大家分享。

整个大零售产业至今没有谁站出来,对于社区团购市场的影响力和跨界冲击力做过很系统的阐述。少数几个产业知名人物给出过零散的意见,步步高超市的王填在两会提案中直接表态,有关部门必须严格监管社区团购的扩张,严格落实市场总局“九不得”规定,禁止社区团购互联网大公司通过价格手段倾销。

当然,步步高自己一年前就在长沙做着社区团购。名创优品的叶国富说社区团购再干一两年的话,500平方以上的超市基本没戏了。盒马的侯毅说社区团购是电商真正意义上,可以让全品类进入了中国所有地方,尤其是下沉市场。但是目前社区团购的交易形态和业务模式还很早期,整个赛道的模式还有很长的演变可能性。

整个赛道少数几个站出来发言的玩家,基本上都对社区团购的存在,以及三大互联网公司过去半年高举高打的重视,来自传统零售的防御心尤其重。

不过,按照此前相关部门监管互联网新业务的惯例来看,只要一个创新消费互联网业务的最终价值倒向于消费者,而且能够优化原来赛道的产业效率,监管在逐步观测和意见调整的总体态势,一向都是开放和支持的。

基于实体店业务的传统零售行业,对于社区团购的防御心应该是远超过此前传统电商和数字化零售跨界物种。社区团购提供批发式零售的家庭购买的成本和效率优化,显而易见的具备模式优势,代表着家庭场景购买的更先进生产力。

家庭购买一直是此前电商并未完全占领,或是仅有部分占领的一块最大零售阵地。就像以3C&家电起家的京东,会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明确喊出京东未来第一品类是快消品——通过电商解决方案满足家庭购买一站式需求。

家庭购买的场景优质性和解决难点在于,它是需求和供给在履约层面最具确定性的零售流通方案。简单的说,它只是库存和房屋之间的确定性流通关系。

我们通常以为,一个人去沃尔玛为家里采买日常即时用品,是他自己和沃尔玛的买卖关系。其实对于沃尔玛来说,它的门店周边三公里内所有房屋里住着哪个人,其实没有差别意义。张三搬出去李四住进来,沃尔玛的来客逻辑都是一样的,这也是传统零售极度讲究门店选址的原因(除了美国Costco)。如果新搬来的李四不去沃尔玛,不是门店和李四房子的流通关系有变,而是李四认为沃尔玛在三公里覆盖圈的有效条件下,都不能替代沃尔玛逐步丧失家庭购买的一站式价值(假如沃尔玛确实不能满足的话)。

社区团购的出现,带来门店和房屋之间的确定流通关系,升级为门店和社区(多个房屋)的确定关系。购买场景的量变扩充,带来这种确定关系的规模化,很好的优化了单一订单(无论是到店、到家、电商)的成本与效率。自此,多个有利条件开始汇集到社区团购业务场景:家庭购买的商品普遍类同确保单品量相对集中、家庭品类价格空间微薄下还能创造价格优势、社区级集约化履约的成本优势、预售制集单的备货确定性(完全平台化作业的话,甚至可以做到零库存)等。

社区团购属于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实现了业务模式的先进性、平台组织机制先进性、前端体验价格的先进性,三位一体的同步进行。美团优选这种完全平台化组织业务链路的社区团购,甚至能在零库存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订单量规模。这让美团优选的主要平台任务,就是扩展入驻城市。而据我们36氪-未来消费 通过各种信息来源了解到的是,美团优选目前确实是订单量整体相对最高的社区团购平台。

与之相比,社区团购带来直接竞争关系的业务,应该主要发生在跨界但有交叉的其他提供购买的零售流通渠道。这种跨界又交叉的跨界关系,类似便利店的主要竞争者,其实发生在门店周边跨界的餐饮、烘培、茶饮等业态。彼此业态模式很不相同,但都是提供社区级的家庭日常购买。

01 团长的链路枢纽价值

社区团购的模式创新很大一部分确实在团长,脱离了团长的社区团购,很容易和社区门店自提业务混淆,即很类似此前破产的合肥呆萝卜做的社区店隔日自提业务。有了团长,平台才彻底放开手脚,专注做好平台特有且主导整条链路议价权的几个事情。

第一,不用直面终端用户的营销拉新和履约服务,全部交给团长。但是,2020年美团,滴滴,拼多多三大互联网巨头大规模砸钱投入,打破了此前由兴盛优选这种小公司创新才有的行业默契,直接把补贴给到终端用户。目的是短期内快速结束这个赛道的竞争和地盘划分。总的来说,社区团购抢不了小菜贩的卖菜生意,但是确实很伤兴盛优选的心,也很影响社区超市、百果园、钱大妈这些渠道商的业务。

第二,平台可以专注打造一套以团长为交互节点,以平台-团长-终端为交互关系(类似传统零售的经销商-小店-终端消费者),以社区级为履约交付单位,形成一套基于社区级场景的家庭日常购买生意。这样,平台就可以像一个传统零售的批发经销商,专注做好三个事情:小店拓展、品牌货源、供应链物流。

第三,简单地说,就是平台和团长,分工程度变深,彼此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更好的专注一个业务节点,做出更深度的能力。有了深度能力,效率自然就会变得更高。有了这些综合特性的驱动,分工优化彼此的效率,这个生意的魅力就形成:有了互联网的信息流效率及规模化,但是走的又是传统批发生意的成熟商流模式。

第四,社区团购主打的是家庭日常稳固购买,因为家庭购买与个人购买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购买是根据物流地址决定供给流通。简单地说,个人购买:服饰,手机,美妆,餐饮,一个人去全国任何地方的体验,其实都是一样。但是家庭购买:快销、食品、粮油、生鲜、清洁洗护,那就必须是在家里用。家庭购买的需求起点,也是围绕着家庭和住址发起。

平台的供给,自然围绕着家庭设计整个供给路线和效率公式。这也是为什么,传统零售辣么讲究开店选址的重要性。

社区团购更升级三步:

  1. 它不自营,大量已有的社区店,就是经过验证的优质选址店;
  2. 大量社区店及店主,已经与社区建立一套稳固可信赖的交易和信任关系。这些店主就是最好的团长(兴盛优选和美团优选都是这么认为);
  3. 家庭购买非常统一,家家使用的快消粮油清洁商品都差不多,家庭购买的确定性太高:付钱的是个人,使用的是家庭,位置都在社区。零售业讲究规模出效率,社区天然聚集了很多家庭凑成规模,因此社区的购买,最好统一集中购买。零售生意非常高级的流通形态:社区场景的家庭购买,统一的团购下单和履约。简称:社区团购。

第五,这种生意集中下来,就成为零售业很理想的一种生意:批发式零售,美国Costco就是批发零售的集大成者。这种生意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所有的竞争力全在商品和价格。因为批发式零售,价格即使没有补贴,也比一般零售渠道便宜。

只要再做到东西品质很好,那简直就是零售最硬朗的实力:好货低价。做到这种程度的零售业,竞争力是空前的,互联网都打不赢的优质商业模式。美国Costco在全球第一消费互联网大国的中国开店,生意比所有线下店和电商都好,人家就没有互联网。

02 社区团购模式还在早期

社区团购的问题也有,而且目前暂时还不好轻易解决,导致这个生意的现状和服务力,并没有发展的太成熟,业务链路上还有很多服务细节、品控和效率优化存在问题。

第一,暂时无法解决出货规模和品类丰富的函数关系。即规模是社区团购这种批发式零售的独特特性,但是一旦单品和品类走了丰富路线,铁定会稀释单一商品的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价格优势,就会反过来反噬社区团购这个商业模式的很有优势。

第二,暂时无法提供完整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这点生鲜最为典型。因为一盘菜的烹饪,中餐需要至少5-15种主料、辅料、配料、佐料。导致一盘菜的烹制,传统生鲜提供的购买体验,都是少量而多种的购买。这种购买是菜市场这种低门槛做生意,分散化的摊位设置又丰富配置菜品的线下场景强项,超市和电商直到今天都搞不赢菜市场。社区团购没那么大本事,抢不了小菜饭的生意。担心会抢小菜饭生意的人,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农民工。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目前的产业能力还要大大的进化。

第三,对于三巨头、京东、阿里来说,各家企业也很清楚,生鲜只是当前快速积聚订单的起步手段。社区团购不能等于生鲜零售,这是大家心里揣着明白嘴里不说的共识。但是社区团购如果专注卖家庭高易耗的品牌快消品,它的价值也不高,利润率也很低。这里面的未来方向之一,还是要加强自建供应链,坚持走自有商品,或是品牌专供的路子。

第四,社区团购目前还有一个具备但没有很强发挥的模式能力,就是深入到村镇一级做下沉最彻底的团购。城市小区是社区,村镇也是社区。目前中国电商最下沉的地方,还只是到乡镇,还不能到乡镇下面的村子。因为电商一个订单一个物流包裹的履约模式,绝对玩不起深入到广袤分散,订单又不是很集中的村子。可是农村家庭除了极端贫困户,哪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家庭购买需求?社区团购的价值,在于它首次用最效率和经济的方案,让人看到了信心,可以做农村家庭一站式购买的渠道商,而且还可以深入到村落这个最下沉最末端单位。

03 跨界影响力的进攻与防御

生鲜前置仓、到家即时零售、到店购物、社区自提……这些围绕着社区场景做的家庭购买,社区团购与他们在模式也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业务方面未来的竞争关系会越来越强。

第一,前置仓和社区团购,模式很不一样,但是在生鲜品类、家庭客群单位、社区场景的履约线路设计三个方面,高度重合,导致双方在城市社区家庭的生鲜购买,确实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2020年社区团购主要在二、三线城市作战,现在开始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拓展(上海还是最少)。这些一线城市都是前置仓重点布局的城市,两者的订单竞争短期内会有一定的直接关系。美团同时押宝了前置仓的美团买菜,社区团购的美团优选。而且美团的社区团购走的是更彻底的平台化模式,整个库存管理和拓城速度都做的很不错,外界确实对美团未来发展很看好。

反过来说,今天阿里社区团购,即盒马集市整合了零售通小店资源,反而坚持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走类自营的强控模式。加上盒马本身也在自营模式下做了社区到店和即时到家零售,以及还有手机淘宝流量扶持,阿里生态的潜在可用资源。预计美团和阿里,加上京东(如果京喜也有一个亮点模式),三家在社区级零售的竞争,在社区团购赛道的竞争,未来会非常好看。

第二,前置仓和社区团购的竞争力对比,两者现在有差异,但是对比的不公平。

因为前置仓所有能力都是围绕着品类——生鲜展开的。社区团购的所有能力是围绕着链路——团长展开的。当前阶段社区团购有了大投入而很火爆,才显得盘子很大。就好比自己家里今天结婚办喜事吃得好,就说自己可以过上一贯大鱼大肉的好生活。

因此,两者不在一个投入高潮期,不能代表社区团购可以替代前置仓,或是优越于前置仓的生鲜流通的模式,或是综合能力两者孰强孰弱(效率方面,目前来看前置仓的成本履约偏贵,但是综合体验更好)。

第三,即时到家零售背后,还有一个类似的平台化模式——同城零售。

他们这个玩家是用电商平台的规模效应,也在做着前置仓的生鲜生意,而且旱涝保收的只赚佣金。相比自营类且专注生鲜的前置仓,对于商品的操盘风险承担的更少一些。当然,这种平台天然要庞大,目前市面上也只有京东到家、美团(又有美团)、饿了么、天猫超市淘鲜达、淘宝买菜。

第四,即时零售天然是个大生意,也就是说,谁做前置仓,哪怕是创业公司,一开始就是正规大公司的规模来建构生意。

同城零售的规模更大,刚才提到,市面上就几家在玩。但是社区团购可以很小,只要团长搞定一个社区,再搞定货源,就能玩起社区团购生意。还是那句话,团长是社区团购生意的关键,而团长又是一个门槛极低且个体化的角色。

这也是为什么,武汉疫情封城期间,大量有货源的小菜贩,搞定一两个社区的物业公司或居委会,就能在各个小区玩起社区团购。毕竟,要说社区团购还需要什么互联网工具,微信群聊+微信支付,老人小孩都会用。

但是,团长既不属于平台的员工,也与平台没有强绑定的合作关系,导致团长的能力建设与长期成长都很有风险,团长的流动性(流失率)也非常频繁。团长角色的价值定义,兴盛优选此前并没有为行业提供一个成熟版本,这是摆在所有社区团购玩家面前的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aria在这里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短视频创作者私域运营的研究思考

分享达人

随着移动网民数量增速放缓,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平台竞争愈发白热化,优质创作者成为平台的必争对象。在后流量时代,抓住优质创作者的核心是平台流量所能附加的多元价值,因此对流量的深耕与私域的变现成为了必定的解题走向。

面对这样的趋势,研究者应该如何走进创作者的世界,深入洞悉他们的私域运营需求?我们在对多名短视频创作者的研究中沉淀了一些思考。


为什么关注私域变现?

——理解行业和业务是选题关键


行业趋势:创作者的收入结构正在变化

短视频创作者的传统收入来源是依靠播放量获得的平台流量分成。但随着短视频玩家的不断涌入,公域流量瓜分紧张,基于粉丝沉淀的私域变现成为创作者多样化收益的来源。

从行业公开信息以及我们所接触的创作者的鲜活案例中均能发现,非流量分润的收入占比正在提升,多元的私域变现已成为他们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域流量红利见顶


私域流量收入可观


业务思考:平台对创作者多元变现需求越发重视

短视频领域目前呈现创作者多平台分发的趋势。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多平台混合运营的作者占比已接近七成;头部作者也是如此,抖音和快手百万粉以上的作者中有三成为双栖作者。创作者精力被多平台瓜分,而影响创作者对平台的重视度和运营投入度的最核心因素就是经济收益。

在“主阵地+重点运营平台+纯分发平台+其他关注平台”这种金字塔型的混合经营模式下,平台只有向塔尖挺进,才能留住创作者。于是,支持创作者私域营运及多元变现也成为业务后续发力的重点方向,我们便顺理成章的将研究聚焦在这一主题上。

经济收益影响创作者平台投入


私域运营拉动平台成为主阵地



研究谁?——找准关键角色


私域运营是一个相对宏大的研究主题,要让研究具备可行性,就要锁定明确且合理的研究对象。找准关键角色,能够起到让研究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虑等级能力差异,研究锁定头部作者

内容创作的生态中,作者等级是影响需求差异化的核心变量。新手作者大多是视频创作小白,还处在能力突破和粉丝积累的初始阶段,更加关注成长收益,即创作能力的提升和流量的增长。而偏头部作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和粉丝基础,更在意经济收益,对于内容价值最大化需求强烈。

头部作者也往往意味有着更好的粉丝基础、更多的实战经验、更深的行业理解,对研究而言有更深的挖掘价值,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输出更多有效信息。所以本次我们圈定头部作者作为目标首选。


考虑不同垂类覆盖,避免信息产生遗漏

短视频的创作和运营日益走向细分化和垂直化,不同的细分垂直领域,也存在不同的变现方式和需求。因此,垂类领域是创作者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核心变量。

目前短视频多元变现方式主要有电商带货、付费专栏、咨询服务、打赏送礼等;我们在选择创作者的内容垂类时,也有针对性的确定生活、家居、教育、情感、影视五个垂直方向,覆盖所有变现类型。


 

研究什么?——梳理私域变现流程,搭建研究分析框架


在具体执行前,研究者首先要确定研究的关注重点,划定研究的边界。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案头研究工作,充分了解行业现状。短视频领域研究中有一些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略作梳理,以供参考。

充分的信息获取决定着研究的下限,能为研究洞察打好基础,也能帮我们形成后续研究的系统性框架。我们基于私域运营的主要流程梳理,提取出影响私域运营效果的四个核心环节,形成最终研究产出的分析框架,后续关注创作者在该框架下各环节的具体需求及问题点。


 

如何理解创作者?

——5种思路,让深入分析成为可能


创作者对于需求的表达往往是主观和模糊的。对于B端创作者而言,由于具有更明确的平台利益诉求,他们对于需求的表达甚至会表现出更多的“私利”和“怨念”——“我想要更多的流量分成”,“我想要完善的运营服务”,“我辛辛苦苦做内容,却没有收益,真让我寒心”……

但是作为平台,流量和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无法弥合多方矛盾,满足无限需求。那么,作为研究者,我们不应该只简单传递“用户要什么”,而应该从用户需求出发,剖析需求背后的形成原因和深层问题,告诉业务“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该给什么”。

下面我们将以研究中的一些发现为例证,提供几种研究分析思路,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如何还原创作者需求的本质。


一.不仅呈现事实,更要有底层思考

平台的流量分配已经从粗放式的内容引入时代发展到精细化的内容建设与资源分配时代,策略不断积极调整,向更多优质的内容倾斜。创作者们在寻求流量更持续、有效的利用时,也越来越意识到优质内容有着更大的增值空间,希望在平台的引导和扶持下,生产更优质的内容不断“圈粉”。

然而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调性和内容偏好,这时候创作者困惑的是:到底何为优质内容,我又该如何去创作平台喜欢的优质内容?这就需要平台通过激励政策和创作活动的引导给出答案。

在研究者的分析中,我们不能仅仅暴露“平台政策不清晰”的问题,也不能只对竞品的做法做简单的罗列和复制。值得深入思考的是,现有政策和用户需求的差距点在哪,后续优化的原则和方向是什么?

我们基于对于作者需求的理解和竞品差异点的分析,提炼出平台政策引导的三个优化方向:

1.垂直化:内容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平台创作激励活动也要深入覆盖更加多样化的垂直细分领域;同时,为了增强创作者感知,应将各种激励计划显性化进行包装,清晰传递平台扶持的垂类和方向。

2.日常化:平台创作活动应当多样且高频,充分契合不同领域创作者的兴趣点,且需具备较强的时效性。

3.矩阵化:内容创作不再只是作者的单打独斗,更需要在重大运营事件上联合平台和MCN机构进行内容共建、资源联动,最大化内容的影响力。

 

二.不仅要看自身,还要看行业先行者

在短视频赛道上,存在着诸多优秀的先发竞争者。竞品在平台管理、运营服务、产品功能等诸多方面都能为研究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在研究中,作者的表达只是我们研究的“引子”,关注竞品、对标行业标杆、分析差距,才能够对作者需求形成更准确的判断,对满足需求的方式和重要性层级形成有效启发。

以平台运营服务支持为例,竞品平台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也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业务参考。平台与作者的理想关系是共赢共生,在服务过程中,需将平台的玩法透明地传递给作者,让作者对于如何运营、如何变现心里有底,建立“只要跟着平台走就没错”的信赖感,与平台之间形成更强的依存关系。


三.关注生态各角色,纳入C端视角

内容创作生态包括平台、B端创作者、C端用户三种主要角色。创作者运营的目标受众是C端用户,对用户更有吸引力的内容才更容易形成粉丝沉淀。因此,研究B端创作者,B-C联动的分析视角尤为关键。我们可以从“C端用户要什么”,推导出平台需要帮“B端作者做什么”,进而给出更贴合创作者实际运营情况的赋能措施。

研究发现,在粉丝沉淀环节,从C端视角出发,内容是形成作者关注关系的关键,也是塑造作者IP形象的关键。那么,对应到对B端需求的满足上,平台就应该为其优质内容的露出提供更多能力支持,包括内容的自主管理、内容的连带互通功能,最大化发挥内容的价值,充分赋能创作者。


四.聚焦群体差异,对细分需求保持敏感

不同类型的作者有不同的诉求,研究中需要更多关注差异、满足差异。

以变现转化环节为例,建立用户信任感是创作者的一大需求。商业社会、信任为王,信任是形成购买的起点。平台要重视对创作者身份的包装与强化,外露关键信息,快速建立用户对作者的信任感,从而促进付费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垂类下促成用户下单购买的信息是不同的,作为研究者,应该对差异化的信息需求保持敏感。研究发现,电商购买中用户更看重优惠折扣和交易信息;而专栏购买、付费咨询,则更需要强调身份背书、作者荣誉等专业信息,以及增强作者和粉丝的沟通与交流,提升用户信任度。


基于以上分析,业务在信息外露、增强作者身份形象感知上也规划了进一步的优化措施,促进用户付费转化。


五.不仅看短视频,还看垂直行业赛道

依托于短视频平台的私域变现,本质上还是电商/知识付费,短视频只是在商品之外额外提供了一个内容展现、IP塑造的自媒体营销方式。因此,研究视角不能仅仅局限在短视频本身,更要学习垂直赛道的玩法,如:电商领域对标淘宝、盒马;知识付费领域对标得到、小鹅通等成熟玩家。他们在其各自领域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变现模式,短视频平台在交易闭环的实现效果上需要向这些垂直赛道产品看齐。

纵观行业趋势,短视频平台也在不断引入产业链上的更多合作伙伴,例如:上游引入电商服务商进行供货服务和产业带打造;中游引入内容服务商提供创作者运营能力培训、代运营服务;下游引入品牌服务商助力营销推广,以此提高平台变现能力,共建生态繁荣。


结语:理解创作者,先要成为创作者


B端创作者的研究相对而言对研究者具有更大的挑战,需要具备更丰富的行业知识储备和更深入的问题洞察能力。理解创作者、理解内容创作生态才能为业务提出更切实可行的落地建议。

理解创作者,不能仅仅是走近创作者,而是要成为创作者,亲身经历才能更有感悟,这也是无论做任何领域的研究,作为研究者都应该具有的态度。

短视频行业正经历着它蓬勃的生长,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希望你和我们一起经历、一起探索,也希望我们的思考能够为你带来一些启发。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百度MEUX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设计好调查问卷?这篇总结全是干货!

周周

调查问卷,是一个低成本快速收集资料的定量分析工具。这是个看起来简单,产出的问卷也看似很简单,但是在整体设计的过程却是需要很多的思考和预备。

关于调查问卷,会分成三个部分来解说,

  • 第一部分是关于「设计前的准备」
  • 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设计问卷」
  • 第三部分是关于「数据清理和产出问卷报告」

废话不说,直接开干!

着手设计问卷前,先问

1. 为什么做问卷

这个是问卷的目的,也直接影响后面问题的设计。

2. 如何使用问卷的研究结果

这是关于问卷解决方案的落地。不需要太过细致的落地计划,但是至少要清楚,这份问卷的研究成果,可以获得多少支持力度。不管问卷发现了多么伟大的问题,如果没有落地,其实是没有无意义。也切忌不要今年做的研究结果,明年来实施,那问卷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了,因为市场的瞬息万变。

问卷的目的

这是做所有事前,都要问的问题,「为什么做 Why」。而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呢,因为这会关系到设计问卷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会影响问卷的构成,当然最后也会产出不同的结果。

问卷的目的主要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 收集用户信息

很多时候,我们或许知道理想目标用户是谁,但是谁才是真正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呢?了解真正使用的用户,可以对用户进行更针对性的分析和设计。

2. 了解用户使用习惯

了解用户在产品上是如何使用产品的,以及用户的使用路径是否按着我们期待的方式进行,这是很有必要,这也是一个验证的过程。

2. 满意度

了解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对于用户不满意的方面,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建议反馈、吐槽、好评

从问卷中收集用户的心声,明白槽点是什么。同时也收集用户的好评,这也是激励团队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是直接来自用户。

4. 体验优化

对一个成功的产品来说,它要好用,它也要好看。产品有大改版前,可以用问卷来评估整体产品的体验如何,以便在重新设计的方向上能更好聚焦。

5. 需求验证

很多时候,需求可能没那么明确,用户和产品间始终存在着 gap, 所以我们有时对方案琢磨不定时,可能会试运行,后续看用户反馈。通过合理设计问卷,我们也可以稍微窥探到用户的想法

但是对需求的验证,单通过问卷还是比较难的,只能窥探到比较浅的一层,最好后续可以对用户进行访谈来做后续跟踪,以便了解事情的全面。

这里要注意的是,问卷不适合探索用户的新的需求,或者要验证很精准的信息等比较复杂性的问题。

如果你问用户,近期会推出新功能,问他会不会用。大致上,你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很多时候,同意比拒绝更简单。

问卷问题的分类

根据提问的方式,可以分为 「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1. 是什么

主要是用户信息、使用习惯等问题。

例如,年龄层、职业、使用产品目的、知道产品的渠道、使用频率、使用竞品软件、整体满意度等

2. 怎么样

主要是询问用户原因,比如打这个分数的原因,某功能使用如何等

3. 怎么办

主要是询问用户的建议、期待产品改进的地方

设计问题需注意几点

问卷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问,有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需要去避免,以免激起用户的负面情绪

1. 敏感性问题

个人信息类的问题比较容易会有敏感信息存在,就像你问用户工资区间,和在问卷最后告知用户参与问卷都有奖品,需要填写收货地址。很明显收货地址的准确性会比工资更高。

2. 措辞严谨

  • 无错别字,文明用词
  • 用词不产生歧义,准确表达;比如平时,比较多、近期,每个人对此理解是不同的,要提供明确的时间节点
  • 一个问题,就只问一件事
  • 尽量用陈述语句,不使用反问句、疑问句、否定句,用户可能无法准确明白,特别是否定句,用户有可能看成肯定句。
  • 避免用语过于口语话,不中英文夹杂,除非名词已完全普遍。根据目标群体的不同,会有差异性。比如 iOS 系统,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这指的是苹果的手机系统。
  • 标准用词,尽可能或不使用缩写,比如 h,hr, 直接写小时,会更好。

3. 问卷的顺序

先简单后复杂,并注意整体逻辑性的表达。循序渐进,如果一开头就是很难的问题,用户很容易放弃答题

4. 问题长度

尽量保持所有问题在一个差不多的长度呢,保持一样的节奏。避免时长时短

5. 避免专业词汇

很多时候,我们会用一些所谓的“行话”来表达,但是在问卷当中,无法保证用户同样是理解的,而且也会让用户产生距离感,非必要情况下,不要使用专业词汇

6. 选择题枚举要穷尽

题目数最好不多于 7 个,太多也会造成用户选择困难,最后记得加个其他并提供文本框输入

7. 避免互斥、重复、相似

问题避免前后矛盾,造成用户困扰,也不要重复或相似度极高的问题,除非这个问题是陷阱题,为了检验用户是否认真答题。但是在数量有限的问题中,一般比较少使用陷阱题

8. 保持开放性

为所有选择的选项,加入「其他——」「以上都不是」「不知道」,用户可能会觉得问题或答案不匹配,而不知道选什么,这时需要给用户一个出口,避免产生无效数据

9. 避免询问引导性的问题

大部分用户认为 XX 功能,很好用,你觉得呢?

如果看到这样问题,大概可以从中读出两个信息,1. 大家都觉得好用 2. 平台希望我说好用。

这个问题所传达出来的隐藏含义会引导用户做出不真实的反馈,这是没有意义的问题

10. 避免让用户选择「 是/否」「真/假」「好/坏」

强制选择非黑即白,大部分情况下没什么意思,因为用户可能不确定。这个问题本身也没有太大价值,也会错过用户一些比较有趣的回答。

所以如果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一定要知道的,可以更改提问的方式。

如何设计好调查问卷?这篇总结全是干货!

对于用户的问题,答案要可以量化表达,来产生数据,才便于后续数据的分析

11. 避免问用户将来的事,或回忆许久前的事

当人们将自己的行为投射到未来时,通常会过于简单化和理想化,人们更擅于解释当下进行的内容。

所以,如果要知道特定环境下用户的操作,则要配合合适的场景预设,并且是用户熟悉的场景。或者可以直接问,今天你会如何如何

如何设计好调查问卷?这篇总结全是干货!

所以可以通过询问今天的行为来,确定将来会不会使用。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毕竟未来存在太多变数。

对于许久前的用户的操作行为,也尽量不询问,因为会忘记,而当强迫他去思考时,他可能自己脑补,产生不准确的记忆,进而对研究结果产生偏差。

12. 其他

问卷中存在多选题,必选题,选填题,记得预览问卷时,注意问题平台有无自动添加文字说明。

不要用 checkbox, radio 来区别多选和单选,这是不能准确的传达,也有可能用户没有注意到,或者就不清楚,而使用文字的表述会更清晰,不会产生歧义。

必选题,选填题,如果问卷平台,也只是用*号来表达必选时,建议在文字上也加上这样的说明

设定日程安排

整体问卷的过程需要时间,所以也需要的具体的日程安排,以便整体问卷的进行是井然有序。

日程安排中,要包括:

  • 确定问卷的目标人群、确定问卷目的
  • 问卷设计时间
  • 问卷评审时间
  • 问卷内测时间
  • 问卷投放时间、时间长度
  • 产出问卷报告

如何设计好调查问卷?这篇总结全是干货!

最后的话

调查问卷从准备到产出报告,需要一个过程,建议与其他设计师或 PD 来一起配搭工作,更高效的完成,一个人去做,总是会有一些盲点,并且会比较大的压力。

如果你在问卷方面是新手,也建议找个有经验的设计师或 PD 来做你顾问,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坑。


文章来源:优设网       作者:箴盐设计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流量分发与产品设计

分享达人

先看目录!


  • 1.什么是流量分发

  • 2.为什么要做流量分发

  • 3.首页中流量分发的类型

  • 4.流量转化模型

  • 5.流量如何分配的

  • 6.设计案例与流量分发

  • 7.如何衡量流量的效果



1.什么是流量分发


相信大家对流量并不陌生,我们在运营的口中经常会听到这个词:流量。运营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吸引用户来接触、使用我们的产品,从而吸引到了许多的流量,流量越多机会也就越多,比如一家奶茶店门店选址要考虑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人流量。


流量分发的本质其实就是用户需求分发,我们设计师的价值就在于如何让这些流量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让流量价值和用户价值相匹配。流量就像是一片海,海水通过不同的分支流入大陆形成了江、河,如果没有这些分支,那么这些水永远无法被利用,发挥出它们的价值。流量分发我们最常见的方式有:搜索分发、算法分发、社交分发、人工分发、付费分发



undefined




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海底捞在进行流量转化之前,并不是单纯的在店门口给用户一排座位让用户去等待,因为这部分用户就像没有被分流的海水是死的,这时候的用户其实也有自己的目标,就是消磨时间,那么海底捞就提供了一系列服务让这部分用户活动起来,比如给零食、玩具、做指甲等等,于是这部分用户其实就相当于进入了就餐流程的分支,提前享受服务和餐厅提供的福利,除了提升用户体验以外,也消化了大部分的流量。试想一下如果一下来了许多客户,但你只有十几张椅子让用户等待,势必造成更多的损失。


流量是无序混乱的,只有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它才会有价值。产品与用户双方都需要有清晰的目标,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和导流不同的场景,用户负责完成目标给业务带来价值。



2.为什么做流量分发


2.1.减少成本


流量分发最典型的就是电商产品,因为业务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实现gmv的提升,但同时其用户的需求场景也是相对来说很复杂的。那么一个好的流量分发策略,可以大大的减少用户完成目标的时间和精力,也让产品可以准确的掌握用户的需求流向。





2.2.价值最大化


流量不分发或者错误分发就会造成更多的消耗,什么意思呢?我们举个例子,譬如下方的模坑app首页,首页中虽然提供了搜索、分类和标签栏不同模块,但是核心的内容显示区域则只有一张预售产品的大图。我们知道用户类型非常多,这样的布局对于小白和第一次用此款产品的小白来说会十分迷茫,因为最显眼的内容中并没有他们想要获取的信息。我们不求满足所有用户,但至少需要覆盖大部分用户和核心用户,此外,这样的形式就像一个漏斗,只靠一个出口漏水,效率自然不高。





同时为了达到最大化,流量的分发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并行、串联的。比如你可以在通过搜索找到某件商品,参与活动、运营板块、商品分类、网红直播等等区域都可以发现这个商品,同理,你想要购买视频app的会员,不仅仅可以去个人中心,你还可以去详情。所以流量就像一个大网格,单纯的给漏斗戳几个洞还不够,甚至要把这些洞用很多根管子串起来。



2.3.满足业务需求


流量分发可以帮助盘活新业务以及寻找新的价值,例如我们之前的电商产品在前期是以时间轴为核心的消化方式,商品以单品列表平铺的形式展示,在产品发展过程中形态会发生变化,单纯以这样的形态承载用户需求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更多运营板块和推荐可以分担这部分“旧”流量。



3.首页常见的分发类型


我们在移动端的首页可以常看见的类型有:搜索、宫格型板块、信息流、banner、fab等。


3.1.搜索


搜索给有明确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入口,同时在搜索这个显性场景中我们也可以细化出更多的场景给流量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例如搜索场景下除了热门搜索、搜素历史以外还可以提供不同的分类内容推荐。






3.2.Banner


逐渐走下神坛的banner,曾经可是在UI界叱咤风云,在当时由于他是首页占比一哥,很多产品在首页规划中都认为banner会承载大部分的流量,尤其是像淘宝等电商产品,banner不仅仅可以靠图片吸引用户,在做一些大促活动时候还可以变成氛围担当,和导航栏上下呼应。我们说首页是寸土寸金的,但是大家发现没有,banner的流量和他本身的价值可能不相匹配。也就是说虽然他面积很大,但是用户点击率相比于其他板块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还低。所以淘宝目前的首页已经看不到banner了,这个区域可以放下更多的运营区块和流量入口,当需要它的时候再配置起来就可以了。



undefined



3.3.宫格板块


这个板块除了业务分类的“金刚区”以外还有运营活动的配置区域,我们先来说以业务划来划分的流量入口,以这样的形式来分配流量是常规的手段,当然他也是有利弊的,有利的地方在于几乎每个业务板块雨露均沾,至少是在同一屏幕中呈现,还可以左右滑动切换更多。弊端的话就是层级深,并且用户浏览效率低不聚焦,对于那些泛浏览型的用户并不友好,因为你进入一个业务板块后发现内容自己 不感兴趣需要就需要再返回。所以这样的分流更适合深度使用产品的用户





那有没有另外一种形式可以分配流量给不同业务板块呢?当然是有的,比如tab标签,有了tab标签,泛浏览的型的用户会更喜欢,他们能更快的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比如bilibili、腾讯视频的首页,这个当然也和产品目标有关,他们希望让用户看到更多的内容,让产品更扁平化。


那么你即想扁平又想让用户直观的看到业务板块分类怎么办呢,你可以这么做,就像大众点评一样上边是宫格,下面是tab标签



3.4.fab悬浮按钮/挂件


Fab和cta可以说是比较另类的存在了,几乎就是你想让用户去点,那你就放,所以这样的入口流量路径就比较单一,无法沉淀和升级流量,是短期目标的形态。fab的这样的悬浮入口会一直在首页显示,通常产品为了吸引用户会将其设计的比较吸引人,比如添加动效等,但是fab也会干扰用户正常浏览界面,所以一般可以用透明、伸缩的方式解决,不过伸缩要考虑用户实际操作,避免频繁的伸缩造成的更多干扰。



3.5.feed/信息流


大部分产品对于泛浏览用户的匹配场景都是提供信息流,但是单纯的给信息流依然无法让用户深入沉淀,所以需要在信息流中穿插一些分流入口,譬如品牌、话题、活动、排行等,让用户有更深入的浏览,这样才能促成转化。





4.流量转化模型


流量获取很容易,但是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让用户进来逛一圈就走,所以流量的转化我把他以这样的模型展示,也就是说流量从获取到沉淀再到最后的进化过程。


新流量


获取新流量的方式很多,例如社交分发、线下活动引流等等,内部流量也可以通过打通多个板块进行流量互换。但是这些流量是表面的,不做进一步整合也就没有实际价值,所以我们需要将其沉淀下来。



undefined



流量沉淀


流量就像过江之鲫,如果你想让这条江里有更多鱼,你首先需要有个兜来留住这些用户,为了不让这些鱼继续游走,你可以给更多丰富的食物、创造更好的环境。如何让鱼更好的在这里生存呢,要让他们熟悉你的一切,要让这些鱼在其中发展、繁衍,所以当我们用内容吸引住用户后,要让用户留下来成为深度用户,这个前提就是让用户更长时间的使用产品,如何提升产品使用时长呢?譬如通过智能算法在很多断流的板块提供偏好推荐、帮助用户预判场景、社交互动、让用户有成就感、积分体系、个人成长系统、个人品牌塑造等。



流量进化


之前两步依然是在存量市场里盘流量,这是对的,从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来看,我们能看到一个关键的变化,就是从“速度”到“质量”的变化,如果你的流量已经完成沉淀,那么可以不着急找增量,而是找进化的方法。当然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从浅层到深入,从深入到高效,从高效到创造,所以当你的流量已经比较成熟的时候,可能更多需要让这些用户再创造新的内容,他们可以利用你提供的产品创造自己的玩法,即便你不提供任何的帮助也可以形成生态,甚至还可以帮你引入增量市场。


譬如玩社群的都知道,引流简单,但是要维持社群的热度和培养超级粉丝是很难的,但是一旦你做到了,那么这些人就是帮你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你需要一个庞大且智能的基建,还有更好的服务。




5.流量的分配


5.1流量分配与产品目标


判断流量分配是否合理的标准不在于多和广,而在于核心价值与目标是否达成。譬如内容型电商(抖音、快手)和传统型电商(淘宝、京东),内容型电商的流量是依靠内容带动电商去转化,更多的是依靠内容的质量,而传统型电商依靠的是商品,那么在这两个产品中,前者的流量更多还是要流向内容而非商品。


再举个例子,在首页的板块中,我们默认流量从大到小是板块越靠上的越多,越靠下的越少是吗?也不是,板块的分配是需要结合用户需求的,比如你规划的板块视觉上很明显但是从数据上看流量很低,那么这个板块就是有问题的,或者板块不明显但流量很高,这些都不是正常表现。


所以流量分发之前就要确定好,分发的目的和希望达成的目标。是能够让新用户更快了解产品,还是让成熟用户在使用时更高效,或者大力宣传新业务等等,不是一股脑儿随大流的把蛋糕切成几块。



5.2.流量分配的权重


不知道有没有在做抖音的小伙伴,抖音的流量分发让很多人搞不明白,其实抖音属于一个强运营平台,当用户制作一个视频发布后,他的流量并不是全部来自于已经关注你的粉丝,一部分是通过判断你的视频内容和质量分发给相应标签、可能会喜欢的用户。但是快手和抖音不同,快手的社交分发策略更重,用户发布的视频,已经关注的粉丝分发到的比例会更高,这样用户的互动也会更强。



undefined



6.流量分发效率与设计


通过一些设计案例我们来看看设计在流量分发中起到的作用。


1.提高分发效率


流量与曝光是有关系的,为了争取更多的曝光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设计,通常我们可以看到横向滚动结束后进入下一级界面需要点击更多,但点击的成本就高于滑动,所以在这里可以让用户直接通过滑动进入下一级界面,增加曝光。同时滑动是承接上一步手势操作,很连贯,相比点击的效率也会越高。



undefined



2.让流量扁平化


我们经常在用产品的时候能看到同一个界面可以从多个不同的入口进来,比如像小鹿茶app点击下单跳转到商品列表,也可以直接点击底部第二个tab切换过来。比如你可以在夜宵板块和品牌板块都能找到kfc,让一个区域的流量不仅仅从单独的方向流入,这样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场景需求。像淘宝的商品流量来自多个不同的层级





还有我们可以将更深层级的业务板块提到上一层级,提高子业务板块的点击率和曝光,譬如贝壳在下方的tab板块中除了信息流内容外还嵌入了精选、人气、热门三个分类。还有类似像德邦app这样的工具型首页其实版面利用率太低,本身产品功能不多其实不需要划分出这么多板块,让每个板块流量这么分散,可以直接在首页中加入查单号的功能,并且将寄件收件历史平铺在首页。





3.让流量沉淀


淘宝商品详情中会有店铺和店铺推荐内容,方便用户查看更多偏好商品,提高客单价。具有电商属性的社交产品在用户图文中可以添加商品链接、标签、话题等等。还有淘宝在首页的feed流中点击商品会进入另一个feed流,这里的商品又进行了算法权重的加持,会更加准确与多样,由于本身处于逛场景的用户,在这一步再次帮助用户进行准确选择,可以提高转化,当然了,这样中心化的分流方式对于商家而言不太友好。



7.如何衡量效果


7.1点击率


衡量流量分发的效果,我们可以查看板块的点击率(UV/PV)和预期。比如在某个周期中,有100个人进入这个界面,而这个界面中的banner最终点击量为1000次,那么这个banner的点击率为1000/100=10,平均每人点击了10次。点击率越高,该入口的流量自然更大。



undefined



7.2活跃度


每个产品对于活跃的标准不同,比如一个商场衡量活跃用户数会算那些进来蹭空调的大伯大妈吗?还是衡量那些有消费行为的顾客,同理一个产品计算活跃不是单纯看每天有多少人登录浏览就算活跃的。


那么观察活跃度有什么用呢?比如我们之前做一个大促活动,每个板块都有活动,但是大促结束后,只有童装类板块的日活流量在持续下降,于是我们通过相关调研,发现是因为童装类的品类太少,用户没有逛和再次购买的兴趣。



7.3页面停留时长


一波流量进入后,我们不仅要看他们去了哪里,还要查看这波流量在这里做了什么,于是我们通过查看页面停留时长可以判断一些问题,比如


1. 如果用户在本该停留时长长的页面反而停留时间短可能是当前内容不感兴趣、看不懂、闪退、临时有事等等


2.反之,在本该停留时间短但是用户停留时间长,说明可能文案排版或者解释的不清楚、用户可能在思考、临时有事等等



7.4跳失率


一波流量进入后,可能进入更深级界面也可能停留原地,那么还有一部分可能就直接离开了,查看流量的流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以下问题


1.如果用户在进行某个多步骤任务,当我们发现其在即将完成时退出了,或者在中间步骤退出了,那说明可能出现了某些问题让用户进行不下去


2.用户可能对当前流程没有预期,也可能觉得有风险也可能是对某个地方产生不满



7.5页面访问路径


流量就像是一群被标记过的小白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间做了什么,都被我们记录了下来,那么页面访问路径也是我们查看这些流量去向的关键指标,例如cctalk在冷启动后默认打开发现页面,我们进行了一些用户的调研,发现90%以上的同学在进入后都会切换到上课这个界面,这里可以思考的是作为产品我们发现用户有这样的行为,需不需要对产品进行优化,产品这样的设计是否考虑到的是新用户和培养用户习惯让更多课程有曝光。其实这里可以做一些判断,如果用户近期有购课、上课的记录和行为,默认打开上课板块。若新用户或者长期没有上课行为的用户则默认打开发现界面。这样就可以起到更精准的分流。





8.总结

流量诚可贵,流失就白费。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你学废了吗?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应骏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分享达人

QQ 购物号是专门为 QQ 用户定制的购物平台,2020 年随着疫情过后,整体电商行业开始恢复阶段,QQ 购物号计划了今年双 11 大促季活动,活动的业务目标是希望强化特殊样式设计来促进购买转化,驱动整体大盘消耗与效果提升。为此如何通过设计赋能业务,从而突破增长的瓶颈呢?

现状难点

购物号是属于 QQ 的订阅号服务,整体的曝光位置并没有很好,而且这次大促设计的落脚点只通过外层的样式和推送页面的广告内容进行展示。

以及要如何去满足不同电商广告主的投放诉求,和不同素材规格的投放适配,这都是需要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设计策略

1. 通过品牌关键词定义视觉情绪版

QQ 购物号用户群主要还是 00 后为主,这些年轻群体的购物趋势变化非常快,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前期思考了大量的关键分别为:活力/期待/年轻/狂欢/心动/发现/热爱,最后确定以活力/热爱为这次大促季的品牌关键词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2. 不同时期变化

随着大促运营节奏的慢慢展开,视觉侧也需要考虑到相应的视觉变化去引导用户的感官,避免用户审美疲劳。

尝试前期的预热阶段通过特殊视觉吸睛,第一眼先抓住用户的眼球,进入狂欢阶段,则可以利用动效加持来进一步吸引用户。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设计发力点

1. 让容器层面提升专属感

通过多方案从常规到异形多结构卡片探索,这里为了避免品牌标识压在广告素材上会有遮挡问题,同时又要突出品牌标识。

所以前期预热期选用卡片 F 更能强化品牌感,可以让用户更有代入感,当到了狂欢期选用卡片 G,通过扩大视觉着色区域,提升品牌专属内容曝光优先级,增加用户吸引力。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2. 利用情感化氛围与用户沟通

从前期的分析得出 QQ 购物的用户群是非常年轻的 00 后,所以整体视觉上需要运用更具年轻和活力的情感化氛围。

通过品牌字体上使用现代硬朗风格,巧妙的融入气泡元素,提升大促氛围,在传播上结合 QQ 购物的品牌符号。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包括品牌头像以及卡片的氛围图形也采用气球泡泡,彰显活力感。整体保持一致的视觉体验。

对于整体色系上延续 QQ 购物的品牌基调,轻渐变暖红色更能营造年轻、购物、活力的调性,让用户更有情感上的共鸣。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3. 通过动效不断激发用户的行动力

整体的动效节奏通过吸引-激发-共鸣-行动四重奏来进行,让用户更深刻去感知大促狂欢期的感知。

比如在外层入口上通过动态头像来吸引用户注意力,当用户进入 QQ 购物号后,利用带有大促品牌的礼包彩蛋来制造惊喜感,吸引用户抢礼包。

再通过卡片若隐若现的动态图形去烘托氛围感达到用户共鸣,以及行动按钮的微动效触发用户行动。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4. 高效适配于不同规格广告位

QQ 购物支持投放多种广告位,因此定下整体视觉风格后,快速对不同规格广告位进行适配复用。

广告主提供不同素材规格均可适配投放,降低广告主成本,也让用户达到视觉的统一体验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项目沉淀

经过这次官方活动大促的主视觉风格塑造,我们沉淀下来整套视觉框架结构。

通过制定设计规范可以让广告主自定义皮肤模版,以及分不同行业模版,比如拼多多五周年的定制模版以及在寒假期间推出的 K12 教育行业模版。

不仅降低广告主制作成本,也通过更吸睛的皮肤模版提升促进购买转化,驱动整体大盘消耗与效果提升!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数据表现

本次活动的数据指标目标达成,整体的增长环比 19 年的双 11 和今年的 618 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在设计策略与运营策略配合优化下,11.01-11.11 的广告主整体预算消耗超出 4 千万,完成预期超出 16%,也提升用户的转化率。

如何用设计驱动转化?来看QQ购物大促季的设计探索

思考感悟

回顾整个双 11 大促活动,我最大的感悟是要有全局观!

前期基于对产品目标的了解,从更高的角度去理清产品思路定下设计策略,结合个人设计手法不断的打磨细节。当然整个过程会碰撞出很多思考和纠结,需要不断的实践、验证。

随着广告主对品效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电商的广告形式也开始随着精细化运营的方向发展,这些变化可能对商业化设计师来说,或许是一种挑战和机遇

文章来源:优设网   作者:土拨鼠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雪涛

嗨,朋友们,不知你是否曾遇到这样的处境,听到需求,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什么是产品需求?什么是用户需求?什么是商业需求?到底怎么进行产品需求分析?

看到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否一脸懵,一脸茫然,对需求分析和理解不够的透彻。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产品设计需求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好做好需求分析,理解需求分析。

需求到底是什么?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及需求,谈及需求分析,但就一个简单的需求,我们真的了解吗?真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需求吗?天天被客户说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你没有了解我的需求。那么什么是需求?百度百科中解释需求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需要。而关于需求也有人解释为需求是由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而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被生产出来的,因为需求的驱动,才会使得用户需要产品。因此需求,既不是功能,也不是产品,不能把功能和需求混为一谈。需求是用户面临的某一个问题,产品或者产品功能只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需求的解决方案。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 需求类型介绍

那么产品的需求都有那些类型呢?

需求按照产品属性可以划分为:idea、新增、优化、Bugfix;按照产品职能可以划分为:功能类需求、运营类需求、数据类需求、设计类需求;按照产品价值划分为用户需求和商业需求;按照产品性质划分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2. 需求相关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马斯洛,可以说是我们需求理论界的祖师爷,他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下面我们看看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生理需求方面应用、安全需求方面应用、社交需求方面应用、尊重需求方面应用和自我实现需求方面应用。

生理需求方面应用

生理需求即满足人类的最底层,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用等。生理需求是推动人类生存的动力,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比如:唯品会、饿了么、美团、百度地图、Wi-Fi 万能钥匙。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安全需求方面应用

安全需求即在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的情况下,满足人类的安全和社会保障,包括健康、社会秩序、法律、和平、医疗、教育等,人类需要安全感。

比如:支付宝、360、全民反诈、查悦社保、优健康。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社交需求方面应用

社交需求即归属与爱的需求,体现在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包括友情、爱情、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等的社交需要。

比如:微信、Soul、珍爱网、探探、陌陌。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尊重需求方面应用

尊重需求即较高级别的需求,满足前几种需求的前提下,用户开始关注高级需求,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比如:朋友圈和抖音的点赞、评论,电脑开机助手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自我实现方面应用

自我实现需求即最高级别的需求,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自己的追求,成为伟大的或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要创造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比如:微博认证、知乎认证、网易云音乐会员、QQ 会员、抖音认证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圣经人性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天主教称七罪宗,或称七大罪或七原罪,属于天主教教义中对人类恶行的分类。

最本质的需求是人类原始的本能欲望,在《圣经》中,人类有七宗罪:色欲(lust)、暴食(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loth)、愤怒(wrath)、嫉妒(envy)和傲慢(pride)。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一款好的产品,需要对人性做透彻的分析,才能完成其设计。

比如:快播、王者荣耀、拼多多、狼人杀、大众点评。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3. 需求层次的规律

需求是不变的,变得是满足需求的产品。从古至今,人类的需求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如为了满足人类移动的更快的需求,历史上有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互联网的产品则是,摩拜单车、哈罗单车、滴滴出行。

传统产品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互联网产品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中一定要:

  • 把控需求来源
  • 提高需求质量

需求如何进行获取?

聊了这么长的需求,那么需求到底如何进行获取?都有哪些渠道和方法呢?小浪郎看了相关的视频和书籍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只要路子野,就不会有悲伤!关于需求也有相关的获取渠道和方式。

1. 需求获取渠道

需求的获取渠道,包括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用户需求。内部渠道包括产品、老板、同事和自己,外部渠道包括市场、用户、竞品和合作伙伴。

外部获取渠道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市场

产品设计需求会受到行业政策的调整而变化,如政策对顺风车业务的需求影响。

2. 用户

产品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服务的,需要及时的了解我们的用户,了解我们的目标用户。

3. 竞品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同领域的竞争对手,通常来说两者之间是相爱相杀的关系。我们既要了解直接竞品,又要了解间接竞品。如碎片化时间、场景相同、用户也相同、但需求不同的抖音与快手、微信读书与网易云音乐。

4. 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能够给企业带来资金资源、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竞争力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国内外先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内部获取渠道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产品

通过用户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行为数据,来进行产品战略规划和设计,因为用户的行为即是用户的需求。

2.老板

产品设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必须兼顾企业的战略需求。而这方面需求通常是由老板或公司的高层来进行掌舵的。

3.同事

产品的开发流程,从产品规划到需求分析,从需求分析到产品设计,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开发,从产品开发到产品测试运维等,涉及了很多的同事,他们对用户也有所理解,间接了解用户的需求。

4.自己

作为产品人,我们也应该成为产品的用户,成为产品的目标用户,这样才能不断为用户思考,为用户解决需求。

2. 需求获取方式

需求的获取方式,包括内部方式和外部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用户需求。内部方式也同样包括产品、老板、同事和自己,外部方式包括市场、用户和竞品。

外部获取方式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市场

通过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了解市场的行业动态和数据报告。

2.用户

通过用户调研和用户反馈来进行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为用户进行服务。常见的用户调研包括有:观察法、单人访谈法、焦点小组、问卷法、头脑风暴法、自我陈述法和实验法。常见的用户反馈包括有:论坛、贴吧、微博话题、Appstore 的产品评价等。

3.竞品

需要持续性的进行相关竞品分析,了解优势与劣势,了解相同与不同。查阅相关的竞品分析报告,进行快速了解。

内部获取方式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产品

通过一次次的数据埋点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有效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出具有业务价值的数据分析结论。

2.老板

及时与老板进行高效沟通,结合企业的战略定位与战略规划,明确产品的战略规划。

3.同事

与同事进行产品头脑风暴,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

4.自己

作为产品人,我们要用心观察生活,使用更多的产品,体验更多的产品,总结产品经验与规律。

3. 需求记录

不仅我们需要了解需求,同时各种各样的需求也要规范的进行记录,我们通过需求卡片来进行需求记录,包括需求编号、需求类型、需求来源、需求内容、需求场景、记录时间、记录人员等。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需求分析怎么进行?

需求也有真伪,获取了需求,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分析那些需求是真需求,那些需求是伪需求;哪些需要是必须要做的,哪些需求可以不用做;哪些需求先做,哪些需求后做;如何进行筛选需求等,常见的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筛选、需求透视、需求排序。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1. 需求筛选

初步进行需求筛选,包含有 4 个分析纬度,真实性、一致性、价值性和可行性。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真实性

需求是否是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自己不要 YY 需求,同时也要对用户嘴上说的需求进行斟酌,需求是否真的存在。如用户说星巴克不好喝,但实际是因为太贵了,没钱。

一致性

是否符合产品定位?需求分覆盖面有多大?有多少目标用户有这种需求?这个需求有多大程度上的代表性?

价值性

需求能带来多少价值?(用户价值、企业价值)需求实现要多少成本?(人力、金钱、时间) 需求投入产出比如何?

可行性

需求按照目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实现,过滤掉企业能力范围以外的产品需求,但是我们可以和别的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求同存异,互利共赢。

2. 需求透视

需求透视就是从获取的表面需求中提炼出用户的本质需求。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出产品需求。分析表面需求,本质需求和产品需求。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再来一个小案例。

有一天小浪郎和朋友去看电影,走在了街上突然发现没吃饭饿了,小浪郎想吃火锅,但由于要和他的朋友一起看电影,时间来不及,于是它们一起吃了山西刀削面,解决了吃饭问题,然后两人一起去看电影了。

那么上面小浪郎的用户描述需求是想吃火锅,但用户实际想要的只是没有吃饭,只要吃饭了就行,而他们的潜在需求有饮料、啤酒和水果等。

3. 需求排序

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产品规划和用户需求,我们需要对记录的产品需求重要性进行优先级排序。具体而言,通过需求类型、需求频率、需求强度和需求逻辑来进行需求的优先级排序。

基础科普!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入门简册

需求类型

依据 KANO 模型对需求做出的分类,考察需求的类型,包括基本型需求(痛点)、期望型需求(痒点)、兴奋型需求(兴奋点)。

如微信产品,用户的基本需求(痛点)是聊天,微信表情则为用户的痒点(期望型需求),没有表情包也照样聊天撕逼,而微信红包则是用户的兴奋点(兴奋型需求)

需求频率

用户在单位时间内使用产品的次数即为需求的频率,频率越高,需求对用户越重要。如产品设计时,把高频率的功能放在一级,把低频率的产品功能放在二级甚至于三级等。

需求强度

需求的强度可以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包括必要性、高频次和持续性。

需求逻辑

需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需求也有先后,先完成第一步需求,才能完成第二步需求。如微信视频,必须先有微信好友,才可进行微信好友视频。

需求不变,变得是适应需求的产品,把控需求来源,提高需求质量。

本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产品与需求、需求理论知识和应用、需求获取和分析研究,相信基于以上需求分析理论和方式方法,在以后大家对需求分析的处理能够有新思路,高效打造出一个有价值的优秀产品。希望能给到小伙伴建立自己的产品需求分析体系一些启发。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把控需求来源,提高需求质量;把控需求来源,提高需求质量;把控需求来源,提高需求质量。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Hello_姚冰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做好需求分析?试试这个「2W1H」方法!

雪涛

当你拿到一份 PRD 需求文档 时,你在想什么?

好像所有字都认识,怎么放在一起变成最熟悉的陌生词?

好像对方在侃侃而谈,而你只是用微笑来表达那不知所措的尴尬?

还是,一目十行,了然于心,拿出你的看家本领,迎面而上!

……

看过形形色色的 PRD 文档,有纯文字版的,全篇找不到一张图片,估计担心会影响设计师创意无限的大脑发挥;也有看过图文结合的淋漓尽致的 PRD 文档,甚至有直接上手 sketch 的,原型都画好了;当然也有直接丢给你一张图,让你照着做的…

所以,面对这些不同特点的 PRD 文档,设计师该从哪里开始呢?这真是一个好问题,期待这篇分享能助你拨开迷雾。

需求分析,直白的说,就是要找出二个 W 一个 H:

  • What: 需求是什么
  • Why: 为什么要做
  • How: 如何做

为什么要需求分析

一个需求,从用户需求到产品需求,再到产品功能,当中会经历一个可长可短的过程。不管这个时间如何计算,无可避免的是,它一定会消耗资源。而需求分析的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的浪费。

1. 识别伪需求,挖掘真需求

分析需求的过程中,需要去了解需求的背景,用户真实的诉求是什么。很多时候,“所谓需求”,是用户装饰后的“解决方案”。大部分的用户是用他“已知的事物”来阐述“未知或难以描述的事物。

2. 是否符合产品定位?产品目标?目标用户?

存在即合理,所以并没有所谓真正“无理的需求”,而是这个需求,是不是和你的产品是对齐的,再好的锅,它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盖。需求也是同理,只有当需求与产品定位、目标以及目标用户是一致时,才能让产品发挥最大的价值,比如当初的来往和现在的钉钉。

3. 需求的价值

需求或许不一定有价格,需求必有其价值,不然它就是一个无意义的需求。当用户提出一个需求时,必有其想要表达或想获得某种东西,即使它可能很微小。

4. 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只是用户会提出装饰后的”需求“,PM/PD 同样也会。这很正常,人都会基于自己的自身环境,受教育程度,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他认为好的解决方案。

但对设计师来说 ,需要多走一里,向前一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更好的方案,需要设计师更透彻的了解需求。当然这不是硬性要求,只是要考虑多种的可能性。

分析前:准备动作

比起要了解你接到的需求,先了解你的产品,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需求只是产品的某个部分,要先把握全局,才能更好设计。不然,很容易一叶障目,错误评估需求。

或者应该说,对产品进行任何改动或优化,都要基于对产品认识上进行的。

从哪里开始

需求分析时,设计师要了解到,需求提出者、需求来源、需求背景、目标用户、解决问题、产品方案、产品目标,以及分析后整体需求的优先级。

1. 需求提出者

PM/PD,偏业务类需求 —— 产品需求

设计师大部分的需求来源,都是来自 PM/PD, 而这类需求基本上经过了 PM/PD 的过滤,并且比较偏向商业业务方向

产品用户 —— 用户需求

用户的吐槽、建议、反馈,用户从自身出发,提出希望被满足的功能

设计师,偏体验交互类需求 —— 设计驱动的需求

设计师通过设计走查,主动与用户沟通和用户调研等方式,获取得到的需求

BOSS 层需求 —— 老板需求

这是特殊的需求,充满机会与陷阱。

这里是四类比较典型的需求提出者,不同的提出者对需求的着重点会有不同。

2. 需求来源

  • 应用市场里的评论、知乎问答、微博,产品内置的反馈入口收集到的信息
  • 市场变化而产生的需求,比如共享单车、线上会议
  • 竞品需求
  • 用户调研获取到的需求
  • 数据分析
  • BOSS 需求

需求的来源,其实是多面的,和产品的目标用户息息相关。目标用户在哪,需求就会在哪产生。了解需求的来源,也有助于需求的评估,后期如果需要做用户研究,也能对此提供帮助。

3. 需求背景

需求背景,是需求产生的环境,比如用户是在什么情况下遇到问题,使用场景是什么,用户路径是什么

了解用户碰到的痛点和痒点是什么,如果有可能,可能自己去走一遍用户的使用路径,亲身体验用户碰到的问题。有些时候当你真正痛过了,你才会知道这真的是一个坑。

4. 目标用户是谁

需求所服务的目标用户是谁,这很重要。遇到问题是目标用户,还是边缘用户,是大部分用户的诉求,还是一小部分用户的诉求

需求的目标用户需要与产品的目标用户对齐,不然可能这个需求不错,但却是其他产品的需求,与产品不对口

特别是产品本身涉及多角色的用户,比如 B 端中台的产品。所以,明确服务的目标用户是谁,可以更准确去对焦需求,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不然可能是药到命除…

5. 解决问题

需求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是一个要问的问题。当你花了时间在讨论需求是什么时,但是如果需求并没有解决用户的根本问题,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

解决什么问题,是需求的价值所在。很多时候,做了很多需求,其实不一定真的了解需求本身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这种不了解会让设计师对需求的了解是停在浅水区。

6. 产品方案

当你接到需求的情况下,一般也会接收到提出者的解决方案。这时,要去验证产品方案能否有效解决用户的问题,这与上一步「解决问题」是一个相互验证的关系。

产品的方案,不等于设计方案。不要对产品方案照搬,最后只做了界面的美化者,设计师要更深度去考虑整体产品的交互、体验以及用户心智。条条到路通罗马,天无绝人之路,你要记得转弯。

7. 产品目标

需求完成后,期待是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这个目标与产品目标是一致的吗?

解决问题、产品方案、产品目标,这三者是存在强相关的关系,并且互相影响。

最后想说

需求分析是不可跳过的一环,打开 Sketch 之前,设计师需要的是理清需求,找出疑惑点,你疑惑的地方,用户可能同样会遇到,如果设计师不清楚,也请不要将这样不清不楚的设计呈现给用户。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箴盐设计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