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outlook HTML签名制作方法

前端达人

   最近公司要求统一邮件签名格式,好一顿折腾啊!因为统一提供的签名是HTML格式 而outlook不直接提供HTML的签名生成和修改。但其实outlook的签名是有HTML格式的,并且可以直接编辑,方便而且更好控制,只是outlook对HTML的支持限制很多,很多元素无法使用。以前基本上不会写HTML,为了这个签名,HTML倒是学会了不少,也算意外收获吧。痛并快乐着!

      首先,要制作outlook签名,需要在outlook先生成一个签名,起个名字就行,反正内容是要重新修改的。打开outlook,依次打开工具-》选项-》邮件格式,就能看到签名按钮。点击签名按钮,打开签名和信纸对话框,选电子邮件签名选项卡,然后点击新建,输入个名字,OK。第一步到此结束。


      然后打开“C:\Users\你的用户名称\AppData\Roaming\Microsoft\Signatures”目录就可以看到三个文件,一个文件夹,其中那个htm文件就是我们签名的htm版本。用记事本打开这个文件后可以看到很多的html代码,这些都是outlook自动生成的,对我们没有用处,全选然后删除吧。.rtf和.txt两个文件是签名的富文本和纯文本格式,可以直接删除那两个文件。和.htm同名的文件夹千万不要删除,那个html文件需要那个文件夹,它们是一体的,这个文件夹里会缓存一些图片,看需求吧,不需要就可以直接删除,特别对于签名图片是网络引用的那种,一定要删了,要不然outlook只是用那些缓存图片,即使网络图片更换,它也不会变化。

      最后可以将以下代码复制进那个htm文件

<head> 
</head> 
<body> 
<hr style="width: 210px; height: 1px;" color="#b5c4df" size="1" align="left"> 
<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class="1"> 
<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55" height="60"> 
<img src="http://www.xxxxxx.cn/email/logo.gif" width="45" height="45"> 
</td> 
<td valign="top" height="60" style="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line-height:2.5;font-size:12px;"> 
<strong><span><font face="宋体">你的名字</font> ┃ <font face="宋体">营销中心</font><br></span></strong> 
<strong><span style="color:#C42634;"><font face="宋体">xxxxxxxxxx有限公司</font></span></strong>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class="1"> 
<tbody> 
<tr> 
<td valign="top" style="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line-height:2.5;font-size:12px;>  
 <span><font face="宋体">移动电话</font> <font face="Tahoma">Mobile:139-8765-4321</font> <font face="宋体">办公座机</font> <font face="Tahoma">Office Tel:029-1234 5678 Ext.604</font> <font face="宋体">公司网站</font> <font face="Tahoma">Web:http://www.xxxx.com</font></span><br> 
<span><font face="宋体">电子邮箱</font> <font face="Tahoma">E-mail:xxxxxx@xxxxx.com</font> <font face="宋体">公司地址</font> <font face="Tahoma">Address:</font><font face="宋体">xxxxxxxxxxx</font><font face="Tahoma">x</font><font face="宋体">层</font><font face="Tahoma">xxxx</font></span><br> 
</td> 
</tr> 
<tr> 
<td valign="top" style="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line-height:1.5;font-size:10px;color:#CCCCCC;"> 
<span><font face="宋体">保密提示:本邮件及其附件含有保密信息,受商业秘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不得泄露,仅限于发送给上面地址中列出的个人或群组合法使用。禁止任何其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全部或部分地泄露、复制或散布)本邮件中的信息。如果您错收了本邮件,请您立即电话或邮件通知发件人并删除本邮件!谢谢您的合作。</font><font face="Tahoma"> Confidentiality Notice: This e-mail and its attachments contain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which is protected under commercial secrets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intended only for the legitimate use of person or entity whose address is listed above. Any u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in any way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otal or partial disclosure, reproduction, or dissemination) by persons other than the intended recipient(s) is prohibited. If you receive this e-mail in error, please notify the sender by phone or email immediately and delete it.</font><br></span> 
</td> 
</tr> 
</tbody> 
</table> 
<img src="http://www.xxxxxx.cn/email/ad.gif"><br> 
</body> 
</html> 

      在outlook签名中最难处理的行高,line-height属性,outlook的这个属性只能支持在块上设置,比如可以给td标签设置line-height,但是不能给span设置line-height,否则行高设置是不起作用的。

     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写。修改签名文件后,最好关闭outlook重新打开一下,要不然outlook里面会有缓存,造成显示错误。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转自:csdn 作者:ssmile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使用outlook制作签名

前端达人

制作签名的几种方法

你好,最近公司需要我制作公司签名,之前就想着不就是签名嘛,多简单的事。
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尝试之后,发现还真不容易。主要是因为outlook新建签名的编辑栏不支持直接使用html编辑。下面我介绍我尝试的几种方法

直接在编辑器中编辑

只有文字的话,那就直接在编辑器中输入文字进行排版就好了,没什么难度;

有文字与图片结合,这种情况就要看是怎样的排版了,outlook默认的图片插入模式是嵌入式,这样的话就在文字就在图片的右下角,不能并排显示,很不实用。那么想修改图片的插入模式可以在 “文件》选项》邮件》编辑器选项》高级“中修改 具体位置如图
修改图片插入/粘贴的方式这种方法的限制很多,比如你将图片插入修改为“四周紧密型”,那么你插入的图片在编辑器中看不到,实际使用的时候是可以看见的。这就很别扭了,还有就是图片好像会成为附件,如果有你的照片你不想别人每次下载附件将你的照片下载过去吧·······
由于这种方法并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所以我找啊找找到了另一种方法

在Word中编辑好了复制过去

在word中编辑好图片文字的样式与排版,直接复制,然后到outlook编辑签名的编辑器中邮件粘贴,注意粘贴的时候选择保留源格式。
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新建邮件选择你的签名时会发现排版可能跟你的不一样,或者到手机上文字直接成了一个字一行的现象
所以也直接pass

直接在生成的文件上编辑

在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每次新建签名就会在一个文件夹中生成四个文件,修改了这里面的文件也就修改了签名。所以我决定直接在源文件上修改。那个文件夹地址是:“C:\Users\×××\AppData\Roaming\Microsoft\Signatures”自己把×××换成自己的电脑用户名,如果不知道的话就Win+R,输入cmd,Users\后面的就是自己的电脑用户名。四个文件如下图:
四个源文件
其中.files文件是存放一些图片以及其他的几个必要文件;.htm文件就是代码源文件,类似于html;.rtf就是视图;.txt就是里面的纯文本。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files与htm。
所以我新建了一个空白签名,然后在htm里面修改代码,这需要一些html基础。把需要的图片放入files文件夹中。
但是这个有一个缺点,就是图片可能显示不了,你把图片放在服务器别人在outlook的PC端上看需要点击下载图片才能浏览,放在本地别人根本看不见。还有就是outlook限制了很多html的语法,很多样式什么的都不能用。
所以PASS

直接用word新建htm格式编辑

后来经过查找各种资料发现。word生成的htm文件其实是与outlook签名生成的htm类似的,他两的语法是一样的,毕竟是一家啊。还发现了任何签名其实对表格的适应性与兼容性是最好的。
所以我就用word新建了htm文件,然后用word编辑。首先是插入表格,然后在一整张表格中完成你的排版,添加图片什么得都没问题。排版完了之后,直接复制,到新建签名得编辑器中粘贴,注意保留源格式。。这里得图片插入模式要为嵌入式,怎么修改前面已经说了。
这种方法是最完美适应的!!!

图片不清晰问题

有时候会出现编辑的时候图片清晰,但是发送出去图片就模糊了;有两点:
1.修改图片的dpi为96,图片格式最好都为jpg吧 ,因为如果不是outlook会帮你改过来的;
2.插入的图片不要缩小,最好插入前就弄好像素大小,插入进去是怎样的大小就怎样。
否则都会被压缩。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转自:cadn 作者:ME小鬼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体系构建法则 | 论B端产品的体系化构建(下)

seo达人



上一篇我们已经讲述了产品发展的生命周期,而现阶段你的B端产品处于什么生命周期?在这个阶段产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设计体系又应该如何构建?本文将基于B端产品的发展阶段,带你详细了解设计体系的正确构建方式。

 

图片

 

前言

对于产品体量较大、发展周期相对较长的B端产品来说,任何一个设计决策的沉没成本都是巨大的。

若在产品初期就过多制地定规范,就容易限制产品设计的创意性;而在产品框架成熟之后盲目地进行“创意”,则容易造成体验一致性的缺失,以及大量的重复开发工作。

在合适的阶段做正确的事情,能够极大降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成本,保证最高的投入产出比。

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中,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作内容、建设方向是不同的,而对于设计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阶段,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才能让设计发挥最大的价值,并逐步构建完整的设计体系。

你的产品处于哪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设计师应该重点做哪些事情,才能逐步构建设计体系呢?

图片

 

「新生期」确立风格,关注核心场景的最优体验

如果你的产品目前处于新生期,那么恭喜你~ 你将有机会从零开始构建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

处于新生期的产品,首先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是:用户是谁?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产品的目标用户群,将决定你的产品风格;而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便是产品的核心场景体验。因此,在产品设计上,也将围绕这两个重点来展开。

 

A.「 确立产品风格 」感知性模型的初步构建

首先,我们要为产品创建产品主风格,并以此基础进行延展,构建初步的感知性模型。感知性模型是控制产品外观的一套设计规范,不仅包含产品风格,还包含以主风格为基础制定的组件视觉风格。

影响产品风格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为核心的一定是“人”。

用户是那些人?(用户画像:如性别、用户年龄区间、工作、喜好等)将会决定产品的定位,进而决定产品的调性倾向。

竞品长什么样?我们还需要在前期进行充分的竞品调研,分析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现状,在设计上保证产品的独特性,让用户能更好地记住产品。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感知性模型的建立,通常与品牌特征具有强相关性。为了保证品牌调性的一致,设计师需要思考如何在产品中植入这个“感知点”,并恰当地出现在不同的体验场景中,加深用户对于“感知点”的印象。

比如在网易七鱼的所有设计中,为了使所有场景具有统一的品牌调性,在图形风格、配色、界面布局的设计上都采用了一致的延续性。

图片

感知性模型的建立,其实与品牌DNA有异曲同工之妙。优秀而独特的产品风格,可以让用户拥有更好的记忆点和归属感,并成为用户传播的基础

 

B.「 关注产品的核心体验 」

在新生期,产品的核心功能将会是最主要的竞争力。

这一阶段,设计师应该专注于核心功能,将核心场景体验做到最佳。用户使用产品时通常处于什么场景?如何让用户更好地解决问题?流程是否可以更精简?通过不断地思考、尝试、验证,找到最佳的产品设计方案。

而非核心场景的设计,因为业务还在不断发展中,将会伴随大量的试错和调整。所以只需制定基础性的规范即可,否则反而容易限制设计师的发挥,对效率的提升也不明显。

当然,在设计之前,进行广泛的竞品研究也是必要的。竞品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我们是否拥有更优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将一些好的、更高效的设计方式结合到产品中。

什么时机进行竞品研究是最佳的?我建议设计师先经过完整的自主思考,并拥有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后,再开始进行竞品的调研。这样有利于产出更具创意性的方案,而不仅仅只是“比竞品好的方案”。

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体验指综合性的产品体验,包含了产品核心逻辑、交互方式与视觉设计,将会涉及到产品不同的职能。

产品流程决定了用户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否能够解决用户核心痛点?是否合理?是都具备通用性?这些都决定了产品未来的用户广度与销售范围;而产品交互则决定最合理的人机交互形式。如何更高效?如何使操作更方便?如何让新用户拥有更低的学习成本,等等……

图片

这些工作虽然在视觉设计师工作的范畴以外,但对于产品至关重要。作为产品团队的重要成员,我建议设计师主动去学习并参与到这些环节。

在设计中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这样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去提升产品的核心体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成长期」通过组件库建立“引用”模式,构建团队协作模型

产品已经进入成长期,意味着产品的基础形态已经基本形成,并且有了清晰的迭代方向。

如果你的产品在这个时期,设计团队应该及早让产品的”生产流程“标准化。因为产品的页面、模块数量将会开始迅速增加,标准化越早,能够节约的成本也就越高。

通过组件化建立“引用机制”,可以让产品拥有统一的“零件”标准。之后,再围绕“零件”标准,构建团队的协作模型,使整个产品的“生产线”更加标准化,从而提升产品的效率与品质。

图片

 

A.「 启动产品组件化,建立“引用机制” 」

进入成长期,在产品形态初步稳固之后,就可以开始启动产品组件化了。

组件化,就是将页面拆分成可复用的最小单元。如果将页面比喻成物质,那么组件就类似于“原子”,每个组件独立封装,又可以集中维护,以此来管理和维护整个页面。

图片

组件本身又分为基础组件与复合组件,就像“原子”与“分子”的关系。基础组件可以作为一部分嵌套在复合组件中,这也可以保证复杂组件与基础组件之间的延续性和可控性

图片

与设计规范不同的是,因为组件库包含了封装的前端代码,其统一性在执行上往往比设计规范要彻底得多。

而组件化更长远的价值,在于“引用”机制的建立,以及基于组件库进行的工作模式升级。引用模式可以使所有相同的组件都有共同的控制节点,使整个产品形成可控的逐级链路,对所有末端组件进行集中控制。

图片

在封装的组件库中,我们还可以植入统一的API接口,使所有组件可以进行主题定义。比如整体的配色、圆角度数、间距、模式等等。这样,每个组件将会有非常多样化的配置方式,以此来适应不同场景、不同的风格

是不是很像前文中提到的自然构成算法?基础物质 X 随机变量 X 算法/秩序 = 可控的复杂系统。

图片

任何一个新的产业进入成熟期以后,都会逐渐将某些环节进行标准化,以此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通过无数个标准化的结合,逐渐形成体系,最终影响整个行业,而数字产品的发展,也必然会经历这个阶段。

通过组件库,不仅可以保证每个组件样式、交互、反馈上的一致性,还能统一对组件进行优化和维护。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可控性,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也增强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当然,在组件库的创建上有不同的选择,使用开源组件还是自行研发,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计算投入产出比。自研组件库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虽然成本较高,但对于组件的匹配性、易用性、稳定性等方面都会有较强的优势。对于体量较大的B端产品来说,通过组件库节约的开发成本,往往远大于开发成本,而这也是大企业选择自建组件库的重要原因。

图片

从零到一进行组件库的创建,将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常规的流程是:产品经理负责组件的定义,之后由交互设计进行单个组件的交互原型、交互规范的设计,在三方评审通过后才会进入视觉设计的阶段。

在组件的视觉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单个组件的规范性,还需要考虑整个组件的数值一致性、代码的复用性、复合组件的嵌套关系,以及全局API植入等细节因素。关于组件库的从零到一创建,之后会有单独的文章进行概述。

 

B.「 团队协作模型的升级 」

随着产品模块的逐渐增加,不同模块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等也将快速增加。团队较小时,产品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可以通过小范围沟通去解决,一旦团队规模扩大以后,这种模式便难以解决问题

一方面,组件本身的标准需要符合不同模块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同模块的产品框架、规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能避免产品“混乱度”的不断增加。

因此,在产品的成长期,我们需要一个对组件标准、体验一致性进行管理的团队,可以暂且称之为——产品设计标准委员会

图片

委员会可以是虚拟的项目组,也可以是一个群,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讨论,并进行文档的沉淀。当遇到有可能跨模块的内容,或者能够复用于其他模块的通用方案时,都要通过委员会进行评审。同时,委员会可以定期对产品内容进行排查,查看在产品中是否含有可统一、可标准化的内容。

图片

比如在七鱼工作台中,抽屉式内容是每个模块都会出现的。但是,因为不同模块是由不同产品经理负责,所以内容模块的标准就会存在差异,比如模块的布局、信息展示的排版、甚至ICON都不一致。

这就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用户在切换模块后,需要重新对信息格式进行适应,甚至无法关联相同的信息,导致学习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当一个模块需要接入另一个模块的抽屉内容时,内容标准与样式的差异性,也为大大增加开发和维护成本

图片

这种全局的统一设计标准,单独一个模块的设计师或者产品,都是很难推动的。必须拥有一个标准审核的机制,使不同模块的同类内容具有相同的设计标准,才能使产品在发展中始终保持有序发展,避免产品走向混乱,最终导致产品“失控”

团队协作模型的建立,将会逐渐沉淀出一系列的“跨模块设计标准”,而这些标准将会成为逐渐整合为“规范体系”,最终构建成为完整“模式语言”。

 

C.「 设计中台化 」

在产品的成长期,随着设计团队的人数的增加,设计团队的中台化也是需要考虑的事情。特别是随着Figma以及其他云端协作软件的出现,也使团队设计文档管理与协作的方式更简单了。

图片

对于设计团队来说,设计中台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 标准文档管理:设计中台将会作为所有设计标准的来源,让所有设计师可以进行调用。比如组件库设计稿的存放与维护、ICON绘制规范、全局Banner规范、框架规范等。
  • 资源共享:将一些通用的、质量好的设计元素进行共享,提升利用率和统一性。
  • 项目协作:大型项目的多设计师协作
  • 资产沉淀:随着项目的进行,我们会积累大量的设计资源。设计中台不仅是设计稿的存放库,也可以将优质的设计资源进行分类,形成团队资产,方便设计师进行学习与调用。

图片

设计中台的建立,能够引导标准的统一,降低团队的沟通和协作成本,是推动设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成熟期」构建模式语言,整合功能性模型+协作模型

在经历成熟的的快速扩张之后,产品形态将最终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其模块数量、页面数量已经足够巨大,虽然可能还伴随着一些功能的增加或完善,但这座“大楼”已经基本成型了,“楼层”已经基本确定,剩下的可能是基于“楼层”建立更多的房间等等。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将前期积累的“标准框架”构建为统一的功能性模型,并整合功能性模型(组件库)和协作模型,形成真正的设计体系。

 

A.「 逐步建立模式语言,构建产品搭建模型 」

随着协作模型的建立,不同模块在进行设计时,都会进行标准的统一。在成熟期之前,因为产品形态还在扩张,这个标准都是比较零碎的。当产品进入成熟期后,设计团队就需要将这些零碎的规范进行梳理,形成规范体系

比如下图的产品构建框架规范,便是产品搭建的标准之一。比如一二级菜单的出现位置,页面中标题、操作区、列表应如何布局等等…

图片

以及在具体的功能页面中,不同页面的细则规范、应用切换方式,页面的预加载样式如何统一等。

图片

最终,我们会将所有的全局规范、框架规范、信息架构,都整合为完整的模式语言(规范体系),以此来指导设计师/产品经理进行产品的统一设计。

图片

 

B.「 功能性模型+模式语言 」产品快速构建

完成模式语言(规范体系)的构建后,结合我们的功能性模型(组件库),就可以初步形成了产品的快速搭建能力——即一些常规的页面,产品经理可以在没有设计时参与的情况下,自主进行快速搭建。设计师只需要在搭建完成后,针对页面进行走查即可。

图片

整个搭建过程类似于乐高积木,通过单个组件进行框架搭建,然后遵循页面的结构进行组件填充,之后形成产品的功能模块,再更进一步,将多个功能模块再搭建成业务系统。

通过“样式组件化”+“规范体系化”,再配合逐步完善的协作模型,整个产品团队最终将形成了完善的设计体系。

图片

快速搭建体系的建立,可以创造更高效的资源分配模式

一方面,对于产品来说,这意味着大量的资源可以从简单、重复性高的工作中脱离出来。通过快速搭建体系,标准化和简单的设计任务就无需设计师参与,可由经过培训的产品经理直接进行搭建,而前端开发因为组件化与设计标准的统一,代码复用率也大大提升,节约了大量的开发资源。

图片

另一方面,因为“生产原料”与“生产流程”的统一,使得产品的设计一致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C.「 提供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

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产品通常已经具备了庞大的用户量。而在B端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用户体验将会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提供高质量的用户体验,将会成为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特别是在产品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为了配合版本迭代,而忽略的大量体验问题,都要在这个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而设计体系的建立,使得设计师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关键场景的体验升级

图片

产品设计团队可以定期针对产品进行体验评估扫描目前产品出现的问题。确定列表后与各相关方确定优先级,之后根据优先级进行排期,并跟踪结果,最终验证体验问题的解决成果。

图片

比如为了解决页面在加载中的卡顿问题,设计团队为七鱼的主要页面设计了一套页面预加载模式。提升页面流畅性,尽量减少用户等待中的焦虑感,也对模块的结构有一个预期。

undefined

为了解决不同屏幕的最佳适配问题,我们与前端开发一起设计了一套多段式自适应适配方案,让屏幕适配不那么生硬,同时提升屏幕的使用效率。

undefined

以及在网易七鱼的产品中,会伴随着大量的筛选任务,经常会占用巨大的屏幕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团队打造了可收缩式的“自适应超级筛选”。使客服人员在保证精准筛选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屏幕使用效率。

undefined

而在使用场景最多、占比最高的表单组件中,我们制定了层级式表单规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字段,赋予合适的宽度,最大化地提升了屏幕的使用效率

undefined

这些产品体验的优化任务,大多都由设计团队进行推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这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大的维度拥有极高一致性的同时,在不同的场景也具备高品质的设计体验。

 

「生态扩张」基于设计体系,快速创建新产品

一套成熟的设计体系建立,意味着产品的“基础零件”和“生产流程”都已经成熟。这种模式一旦落地,企业不仅可以快速生产新的B端产品,还可以基于这个模型对老的B端产品进行改造,最终构建完整B端产品生态。 

 

A.「 快速创造全新的产品 」

通过分析B端产品的构建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不同B端产品的构成方式是相同的,区别仅在于产品的风格(感知性模型)和模式语言(产品的框架规范)的差异。而产品的组件库、协作模型以及快速搭建流程,都是可以在不同的产品中进行复制粘贴的

undefined

因为组件API的存在,我们可以将同一个组件适配不同的产品风格,并且基于改造后的组件库,构建产品的整体框架规范。比如下图中的三个产品,虽然他们的风格不同,但都是使用FishDesign组件库进行API定义的。

undefined

同时,当协作模型在一个产品中运转成熟后,我们可以将这种协作方式快速复制到新的团队中。之后,随着新产品逐渐进入成长期,我们可以同样按照上文所讲的方式为产品构建整体的框架规范(模式语言),并应用相同的快速搭建系统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当拥有一套成熟的设计体系之后,构建一个新产品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基于这种模式,所有的组件仍然引用自同一个组件“源”,也就是说,企业仍旧可以通过组件库保证所有产品的可控性。我们仍旧只需要维护一个组件库即可,而这也将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开发资源。

 

B.「 产品融合,打通企业服务全流程 」

一个B端产品,通常是为了解决“某一类”问题而诞生的。而B端企业的最终目标,一定是为企业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是“全流程”的问题。因此,在一个大型B端企业中,当所有的子产品都逐渐成熟以后,产品的整合通常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在传统的B端企业中,产品整合通常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产品可能采用不同的前端框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操作行为等等。可以说,产品整合的成本约等于重新开发一个产品。

但是,如果所有的产品都采用同一套设计体系,那么产品整合将会容易很多

undefined

因为所有产品都是基于同一套设计体系进行构建的,不同产品的区别仅在于框架规范(模式语言)以及核心场景操作方式的差异。所以,我们只需要对这些产品的整体框架规范进行统一,就能逐步打通不同产品

undefined

最终,通过产品设计体系+一致的产品框架规范,我们将几个不同的B端产品整合成了一个大型的B端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原先所有子产品的能力都在其中,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所有的能力在同一个平台中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而对于我们服务的企业来说,我们不仅拥有众多可单独购买的“多样化服务”,也拥有一系列全流程的“大型服务能力”。我们既能解决小问题,也能解决大问题,产品的竞争力将会大大提升,我们所能服务的客服范围也将越来越大

 

「未来前瞻」B端产品设计的发展局势

随着B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创新的设计趋势。在文章的最后,结合自己浅显的认知,跟大家来聊一聊未来的新趋势吧~

A.「 设计“算法”化,框架智能化 」

即便是目前基于组件库的UI设计,产品模块的“拼装”上,更多的还是依靠个人感官,以及设计师的配合。虽然存在栅格系统,但显然在设计与前端层面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融合。

因此,在未来的B端设计中,UI设计中部分“感知性”的模型,将会逐渐转化为“算法”

比如在所有的UI界面设计中,我们可以将4间距设定成一个代数值U(U=4px)。以此为基础,我们将模块内元素的间距设定为2U,模块间的间距设定为4U。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间距、层级以U进行表示。将所有的设计稿、前端开发都使用同一个代数U进行设定之后,所有UI的间距就实现了“代码化”。

undefined

以这种方式,全局的UI间距可以转化为“算法”,让机器自动生成间距。同时,当我们的界面在不同场景需要调整疏密感时,直接调整U的数值,配合栅格系统,就能实现全局等比调整

undefined

 

B.「 能力交叉,新型岗位诞生 」

在职能的细分上,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不同职能的能力范围将逐渐蔓延。在成熟的产品中,不管是产品经理还是设计师,他们的能力都会越来越向两端扩展,并趋于融合。

比如产品经理更懂交互了,视觉设计师也更懂交互,并且一部分成为了体验设计师。这就导致部分交互设计岗位会减少,产品经理将会承担部分交互工作,而另一部分则由体验设计师完成。比如为了让产品还原度更高,一部分设计师将会开始研究前端代码,而一部分前端则会拥有更高的设计与审美素养。

undefined

因为各职能之间的“交叉面”增加了,所以产品的“下限”更高了,而产品的整体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而在设计软件未来的发展中,这个趋势也将得到加强。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体验设计师)将能够在软件上完成从产品策划-UI设计-Demo演示-开发对接的全流程

undefined

另一个趋势是新型岗位的诞生。随着B端产品的逐渐成熟,一些大型的、成熟产品将会对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未来可能将会出现以下两种职位:

数字体验工程师:

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体验将在虚拟场景、或者虚拟现实场景进行。产品体验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将会依赖技术与设计的结合。因此,在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很可能会出现同时精通产品体验与前端技术的“数字体验设计师”。

undefined

产品架构设计师:

在大型的B端产品中,各产品经理往往负责不同的业务线,专注于本模块的架构。而设计师虽然制定规范,却难以推行至产品框架层面。导致了产品的顶层框架-产品UI规范-产品前端框架,这三者通常是分离的状态,二者将带来非常巨大的弥合成本

产品架构设计师的出现,将会以 [产品+设计师+前端架构师] 的角色,统筹所有的产品线,制定 [产品-UI-前端] 一体式的整体架构,让整个产品的标准完美兼容所有的模块,使整体架构更精简、更可控

 

C.「 跨端模块化,兼容性框架,全平台融合 」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加速,数字产品将会逐渐延伸至更多的场景。而多端的兼容性、一致性、成本也逐渐纳入到未来的思考之中

因此,跨端模块化、全平台融合将会是未来的趋势。随着Google的Flutter、华为的Harmony OS,都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苹果也在尝试iOS、iPadOS、MacOS的三端融合。

undefined

很显然,对于产品体量巨大的B端产品来说,多端开发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且,高昂成本带来的,却仍然是大量的体验不一致、版本难以管理等,而跨端的模块化,将是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比如网易会议在产品设计之初,移动端就直接采用了Flutter进行跨端开发,而桌面端(Windows、Mac端)则采用了兼容性框架。同时,为了使未来全端融合可以实现,我们对很多场景与组件都进行跨端的模块话设计,不管是设计稿还是前端数值,都实现了1:1的跨端统一。

undefined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系统架构中,一定会以跨端模代码统一、全平台融合作为目标,而产品的设计也会逐渐往这个趋势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undefined

最后,希望华为的Harmonys能够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场景融合系统,也希望中国所有的科技公司一起加油~

 

 

「末」写在最后

这段时间的变化也挺大的,经历了公司内的组织变革、拆分,伴随着离别、重组、成长、新生。心态上确实又成长了许多,也看开了很多事情。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你的安全感来能力和内心的强大。只是做好随时应对变化的准备,才能坦然的活在暂时的稳定中。

从整个宇宙的尺度来看,变化是永恒的。所有的物质都处于大爆炸的余晖中不断膨胀,就连时间也是如此。

熵增是宇宙的基调,而生命以负熵为生。生命就是要在不断克服变化,在变化中寻找平衡。努力与舒适、工作与生活、做人与做事,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平衡是事物长期发展的关键。

随着年纪的逐渐增长,好像突然能够读懂一些“老书”了。不管是孔孟老庄,还是伟人的《毛泽东选集》,对于自然、社会、人的认识反思,都比我们要深刻的多。智能并不等于智慧,抖音和头条看再多,都比不上认真完整的去读一本书。

孔子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王蒙老师对此的解释很通俗:做人时刻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容易的。从长远看,也就是求几个方面的平衡、均衡。温和很好,失去了坚定性与原则性就不好了,所以还要补上厉。威严是必要的,太凶猛莽撞了就伤人害人,提醒您悠着点,别那么猛恐怕是必要的。恭敬小心,如果变得哆里哆嗦,进退失据,闹心乱意,当然也是走向了反面,您还得安详踏实些。这三条乃是做人的辩证法。

希望大家能在工作之余,多看一些好书,多一些学习成长。

感谢大家的观看,下次再见~

 

推荐阅读书籍/文章:

《智能商业》—— 曾鸣;《设计的思考》——周陟;《设计体系》—— [英] 阿拉·霍尔马托娃;《深奥的简洁》—— [英] 约翰·格里宾;《机械宇宙》—— [美] 爱德华·多尼克;《万物皆数》—— 米尔埃卡·洛奈;《产品从0到1的4个发展阶段》;《B端产品生命周期》;《复杂》——梅拉尼·米歇尔

 

原文地址:设计剑道(公众号)

作者:徐剑杰


转载请注明:学UI网 »设计体系构建法则 | 论B端产品的体系化构建(下)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量化设计价值- 如何创建体系化的监控系统

雪涛

随着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我们已经过了仅依赖需求和直觉就可以完成产品设计决策的阶段了。数据对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价值可以总结为两点:1. 数据可以在「产品设计决策阶段」提供了更多元的参考意见;2. 数据可以在「产品设计复盘阶段」提供更客观的评价标准


设计师使用数据的场景

无论所处哪一种设计阶段,总的来说设计师的数据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undefined


1.探索事物间关系的“内因/外因”:

是什么东西影响了用户的购买决策 ?我的新版网站首页的改版是否为产品提升了注册的转化率 ?这类需求的本质是探究一种事物间的欢喜和因果性,常用「推论性统计」、「相关&非参数校验」进行分析。对于这类需求,往往会有专业的数据分析师,用户研究设计师,数据产品经理承接。


2.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异常”:

在一天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用户的访问量有什么规律 ?这类需求的本质是在对已经发生的事物规律做一种总结 ,使用的统计方法更多的是「描述性统计」。对于绝大多数设计师而言,能够做到发现数据中的 “模式/异常” 基本可以覆盖绝大多数日常工作的需求。


本文主要关注解决设计师的第二类使用场景——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异常”。目前各大互联网企业内部都会提供自研或者第三方的BI工具,因此笔者建议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关键的体验指标的数据看板系统,对自己负责的业务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复盘。


以我曾经的工作内容为例,我们的产品是服务商家进行“前后端对接生产”的订单审核系统。【效率】是制造业至关重要的关注面,在一个企业用户的付费决策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分量,客户使用我们的工具进行订单审核和流转的效率是整个用户体验模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一系列合理的指标来判断订单系统的处理效率。除【效率】外,【用户行为】【用户特征】等都是设计师关系的信息。以【效率】为起点,最终我们构建了一个笼统的包含设计师所有要监测的信息看板系统


关键概念

本质上互联网产品中的看板(kanban)与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的用 R 或者 Seaborn绘制的精美图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差异点可能在于看板更加关注时效性,同时更加具备可交互性。

随着仪表盘工具和各种BI软件产品在人群中的普及,人们对仪表盘,指标(Metric)和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组成有不同的理解。为了确保我们都说相同的语言,我将定义一组术语,这些术语将构成我们讨论的基础:


  • 度量(Measure):度量是一段数字上可量化的数据。销售额、利润、留存率,都是具体衡量的例子。

  • 维度(Dimension):维度表示给定指标的不同方面属性。例如,时间通常被用作分析不同度量的维度。其他一些常见的维度包括地区、产品、部门、细分市场等。

  • 层次结构(Hierarchy):维度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层次结构。例如,时间维度还可以形成层次结构,例如 年>季度>月>日。

  • 粒度(Grain):层次结构中的每个级别都称为维度的粒度。例如,年 > 季度 > 月 > 日 ,中的“年”是一个特定的粒度。

  • 指标(Metric):指标是我们经常在仪表板中显示的数据类型,它表示一个度量Measure)的数据段与一个或多个特定维度(Dimension)和相关粒度(Grain)的关系。



上图是在Tableau中一个标准的指标示例-“每周销售总额” 的构建方式。在这个指标中,我们需要量化的“”是美元——即总销售额,用来观察量化数据的“维度”— 即时间,而时间维度可以被进一步分解为“年>季度>周”的层级结构“每周销售总额”需要关联的维度中的特定“粒度 ——即周。


  • 看板(Cards or KanBan): 观察一个或多个指标(Metric)运行情况的图表

  • 仪表板(Dashboard): 仪表板是多个图形,图表,量表或其他直观表示的集合。多个看板可组成一个仪表板

  • 报告(Report): 报告可以是对应图表和其他可视化的表示,也可以是可能直接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大量图表和可视化。多个仪表盘可组成一个报告。

“实时、受众群体、流量获取、行为……” 上图为Google Analytics 中提供的多种类型的数据分析报告,报告可以非常广泛地涵盖广泛的相关信息。每一种特定报告内包含了若干个回答特定问题的dashboard,一个dashboard内可以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指标的看板。


一个可分析、可追踪的数据系统中,最原子的构成单位理解成一个“看板”。如何从0-1构建一个客观有效的数据看板系统?我们可以类比【一个人学习做菜】的过程,做菜的过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1. 学习菜谱&列一个采购清单

  2. 采购食材&烹饪食材

  1. 摆盘料理&品尝美食


对应到数据看板系统的创建,我们亦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1. 了解数据的特性、明确自己需要哪些数据

  2. 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数据、将粗数据加工成意义明确的指标

  1. 将指标数据可视化,观察数据并尝试分析现象



度量Measure & 维度Dimension

“ Data is more than numbers, and to visualize it, you must know what it represents. ”

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数字、数组、表格、都可以被称之为数据。要将数据形象化,你必须知道它代表什么。为了构建有效的效率指标,第一步是:明确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要观察的【度量】是哪些,已及这些度量又需要从哪些【维度】进行观察。

了解数据类型

一个线上的项目每天都在收集成百上千种数据,怎样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数据作为 度量(Measure)呢?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类型的数据都适合作为度量Measure)被加工成指标。


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领域,对于数据类型的定义基本一样,但称呼并不完全一样。统计学中,数据类型分为四种: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这四种类型是从低到高的递进关系,高级的类型可以用低级类型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而反过来却不行。

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


从宏观角度分析,数据类型分为 定性 和 定量 两种。一个通俗的例子,以自身为例:例如衣服的颜色,头发的类型和鼻子的形状这些标识标识的是定性数据;例如身高,体重,年龄和鞋子的尺码,这些可测量的是定量数据。


1.定量数据:定量数据是统计数据,通常具有自然结构性意味着它更加严格和明确,可再细分为连续/离散两种。此类数据使用数字和值进行测量,这使其更适合进行数据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定量数据:

  • 测量

  • 实验

  • 调查

  • 市场报告

  • ……


2.定性数据:定性数据是非统计数据,本质上通常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定性数据可以用来问“为什么”的问题。它是调查性的,在进行进一步研究之前通常是开放性的。从定性研究中生成的数据用于理论化,解释,发展假设和初步理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定性数据:

  • 文字和文件

  • 音频和视频记录

  • 图片和符号

  • 访谈笔录和焦点小组

  • ……


想要了解订单流转的效率是怎样,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和我们的客户进行面聊一下使用情况并记录一下反馈,但这样的产物并不方便进行统计分析和展示。尽管有一些对定性数据“结构化”的方法,比如对定类数据进行的非参数校验,但实施起来成本较高。定量数据因为本身结构化的特点更适合分析,因此在这里建议设计师在构建自己的dashboard系统时,需要跟踪分析的数据尽量选择定量数据


确定需要观察的度量&维度

明确需要观察的度量有哪些,首先需要从要解决的问题出发。但是没有一个整体的分析模型,往往会导致我们的分析遗漏很多信息和细节,导致数据分析师无法理解彼此的需求,最终导致最后产出的看板难产或答非所问:


使用的问题分析工具—— KPI wheel

在这里介绍一种名为KPI Wheel的简单工具,可用于收集将用于定义和可视化指标的前期必备信息。您可以将 KPI wheel 的图片打印在纸上,然后开始尝试依次思考这四个方面:


  1. “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谁在关心这个问题?”

  1. “我需要去哪里获取这些数据?”

  2. “为什么这个数据很重要?”


在解答的上述的几个问题的过程中随手记录:(1)可能引发什么进一步的疑问、(2)使用此信息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或决定。不断的提出问题并进行进一步分析,这么做的目的是让用户不断分解问题,直到他们有足够的信息来采取行动或做出决定。经过几轮完整的分析后,用户就可以大致确定指标的「度量」和 所需要的「维度」。


以我曾经的工作内容为例:我们的产品是服务商家进行“前后端对接生产”的订单审核系统,我们需要构建一系列合理的指标来判断订单系统的处理效率。以下是与产品经理讨论过程中的具体流程:


第一轮 KPI Wheel ——

1.Answer KPI Wheel:“ WHAT? WHO? WHERE? WHY? 


what:我们需要一种途径了解用户进行订单审核的效率如何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联想到:

1.想要了解订单处理效率,首先需要定义什么叫订单的效率;在行业中有一种叫做「订单生命周期」的专有名词来表示订单从创建到结束的时长,是一个可借鉴的概念

2.针对我们的业务,一个工单的生命周期经历了从创建-流转&审核-通过,一个工单从创建到通过所经历的时间是我们需要记录的【度量】


who:产品/运营/设计 三个业务方都关注订单的效率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联想到:

1.对于不同的角色,在检测数据的时候都关注那些维度?

2.订单类型分审核单&生产单这两种,两种类型的订单,订单类型是一个必要维度

3.时间是上述三个相关方都需要关注的维度,一个订单在通过审核时的时间,是一种重要的分析维度;而“时间”维度,我们可以继续拆分为: 年-月-周-日 的层次结构

4.对于运营,了解不同行业的商家的订单效率对进行深入运营是必要的。而"行业"维度根据分类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归类为一级行业(软装设计/板式家具/…),二级行业(整木定制/办公家具定制/暖通/地板/瓷砖……)

4.对于产品,为了更好的维护客情,对于特定的大客户的数据需要重点关注。因此商家账号的ID,也是重要的分析维度。


where:我们需要的数据要在在哪里获取?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联想到:

1.与一般的用户行为数据不同,订单的数据都储存在后台的操作日志中

2.需要的"行业"维度,可以复用其它团队已经制定好的标签


why:效率是企业的生命,制造业中存在各种效率指标,如“人效”/“平效”等。糟糕的使用效率会造成我们的产品在根本上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效率指标非常重要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联想到:

1.通过【订单生命周期】统计的时间,可以在整体上评估订单系统的流转效率。但是仅仅依靠一个这样的指标,缺少一些更细致的视角。可以增加对方案(订单的载体)的停留时长的统计,来计算审核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耗时间的占比。


2.The Rising Questions & Action:“ 根据问题1的答案,这还会引发什么其他问题,或者您将采取什么行动?”

在回答上面的4W的过程中,会引发其它衍生问题,例如 “订单审核周期的时间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等等。针对上述的其中衍生问题,可以再进行一轮kpi wheel的自问自答。比较简单的衍生问题,不需要4个方面都进行问题分析。


最终 ——

在多次重复上述的两个过程后,最终我们确定了要在产品中量化哪些 度量(Measure),以及这些度量需要哪些分析维度,并将所有需要的度量和相关的维度都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例如,'订单从创建到最终通过的时长(h)',是一个需要被量化的度量。它需要关联的维度(Dimension)有时间、商家ID、一级行业、二级行业。



指标Metric

研究完成菜谱,记录✍️采购清单后,接下来的带班过程就是准备食材并进行烹饪。当你已经明确了要观察的 度量(Measure)、和需要关联的维度(Dimension),下一步就是通过数据建设获取这些度量,然后将度量加工成指标。

建设埋点

获取度量的过程就是取数’的过程。想要创建看板,数据分析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张包含所有你需要的信息的宽表。如何获得这张包含一切关键信息的表格?我们需要借助埋点获取数据。


所谓埋点就是在应用中特定的流程收集一些信息,用来跟踪应用使用的状况。您可以把用户在与您的网站或应用互动时触发交互行为理解为一个 “ 事件 ”,一个时间存在一个触发的条件,当达到这个触发条件后就会上传请求,请求中会携带需要的 “ 参数 ”。例如“用户点击按钮将商品加购到购物车”这个行为,每次用户触发这个行为后都会发送一个请求,而这个请求中会记录:1.加购商品的金额/2.加购商品的类型/3.加购商品的商品ID…等信息。这些结构化的信息构成了我们需要的度量(Measure)与 维度(Dimension)。


在完成了最基础的埋点后,我们就获得了最基础的数据。

如何建立有效指标建议

“指标”是量化衡量标准,未经加工的数据不具备可观察的价值。通过埋点,我们单纯只是得到了若干张包含所有用户信息的巨型表格,我们是分析不出什么有用信息的。为了更有效的去观察和分析作为 度量Measure)的数据,就需要对埋点数据进行一定的加工,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表达。


当一个度量Measure)的数据段与一个或多个特定维度(Dimension)之间互相联系了起来,度量就成为了指标。例如,同样的一份关于【访问用户人数】这一度量,可以根据关联的时间维度的不同,创建 DUV 和 MUV 等多个不同的指标。


如何创建一个有效的指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下面给出三点建议:


(1)为一个指标设想一个高级概念:

  • 首先指标的名称需要客观,要让人乍一听就能大概会意,例如:「加购商品操作每日点击次数」。而如果您定义的是类似:“软件上手度”,这种概念比较晦涩、在业内又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的指标,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概念是否恰当。

  • 每周访问站点的用户总数/ 每日访问站点的用户数/ 每日访问站点的新手用户数…,这些指标即相互独立,但反应的又是同一件事的客观熟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详细的指标统一用一个高级的指标概念来做一个归纳,例如“站点访问用户数”

 

(2)检查并确定定义指标的细节:

  • 确定了指标的基础概念后,需要检查一遍指标的细节。

  • 例如,“订单生命周期”这个指标的定义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订单从创建到最后通过审核耗时,而与其关联的维度有时间,订单类型等。需要强调的是,一个订单可能会存在:创建时间、通过时间,这两种不同的时间戳。而在“订单生命周期”这个指标我们需要关联的时间维度是【通过时间】。如果关联是【创建时间】,则会得到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周期计算方式。

(3)将测量到的度量数据,通过计算总结为一个指标:

  • 通过埋点收集到的是大量的数据,是一个巨大的整体,而指标则是描述总体特性的参数。而把原始数据组织并总结成更易处理的形式的技术叫做描述性统计,一种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总结一组数据。

  • 这些描述总体特性的参数中又存在不同的用途,有的用来描述频数分布,有的用来描述集中趋势: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的用来描述变异性:四分卫距、方差。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用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式来构建指标。

根据统计方法的不同,常见的指标类型有以下几种,他们拥有不同的分布类型和方差的计算公式


  • 【 计数 Count 】

  • 【 概率 Probability 

  • 【 平均数 Average 】

  • 【 中位数(或其它位数)Percentile

  • 【 比率 Rate 】

  • 【 一般比例 Ratio 】



可视化 Visualize

烹饪好食材并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摆盘与上菜。优秀的摆盘可以让料理更加精致和高级,优秀的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与分析数据,反之糟糕的数据可视化可能会让我们丢失很多重要信息。

Why visual ?

为什么一定要使用看板(图表)来观察和分析数据?仅关注几个关键指标的数据是否就已经足够?


使用看板对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意义在于:相比单纯的数字,图表可以携带更多的展示维度(大小、长度、颜色、面积…),能帮助我们多维度的观察数据、避免疏漏。


例如,安斯库姆四重奏(Anscombe's quartet)是四组基本的统计特性一致的数据,但由它们绘制出的图表则截然不同。如果仅依靠基本的统计特性来观察数据,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些重要信息。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BI工具中支持多种图表类型,比如展示浏览路径的“桑基图”、展示转化率的“漏斗图”,甘特图、散点图等。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并分析你的数据可以参考下图:


图表种类繁多,但只要掌握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能满足绝大多数需求。对于大部分设计师,以下3种最基础的图表类型是最常用的:


1.条形图:

条形图是最常用的图表类型。条形图易于阅读,我们用眼睛比较条形图的末端,很容易快速得出结论:哪一类最大、哪一类最小以及类别之间的增减区别。


2.线图:

线图最常用于绘制连续的数据。因为线连接了点,这就暗示了点与点之 间存在着离散数据(一系列数据分隔成不同的类别)间没有的联系。通常,连续性数据都以时间为单位:天、月、季度和年度。


3.饼图:

饼图在总量间各部分的占比时比较高效


最后,当我们创建了许多看板后如何进行归纳?我们可以将关注相同的问题的看板归纳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关注同一类问题的Dashboard;对不同的 Dashboard 提取共性,将同一个业务的不同Dashboard组织起来,就形成了一个Report。一个Report内可以笼统的包含当前业务需要关注的所有信息。


例如:【订单生命周期】关注的是企业的订单效率问题,但并不是唯一关注效率的指标。另外还有诸如:“审单员平均审核时长”这样的人效指标的看板,这些看板同样反馈的是订单的效率。我们将关注相同的问题的看板归纳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Dashboard,Dashboard内的看板与指标都有关注同样的问题—效率。除了效率,身为设计师的我们还需要关注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使用的用户的特征、流量的来源、用户发起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Dashboard。最后这些Dashboard组织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支持系统的观察分析当前业务的体验指标的完整报告。


观察与分析数据

“ 我们需要的不是数据 , 而是数据告诉我们的实事 ”。通过建立一个系统的监测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数据中探索: 模式/ 异常。不管图表的形式是什么,我们都需要留心观察这两者。


1.何为「模式」:

模式即数据中的某项规律。比如机场每月的旅客人数,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变化不定,但是通过几年的数据对比,我们可能发现旅客人数存在着季节性或周期性的变化,某些月份的旅客数量一致偏低/某些月份则一直偏高。

根据数据画像我们可得知某个产品的成熟期用户占绝对多数的现状,

了解了这个「模式」就可以更好的制定符合绝大多数用户心智的设计策略


2.何为「异常」:

异常即问题数据。异常数据并非是错误数据,也有可能是设备记录或人工录入数据时,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异常异常分析,一方面可以分析异常原因;一方面可以发现现有系统的漏洞。

苹果公司通过监控异常值、发现了位于深圳的AppleCare灰色产业,

进而改善了AppleCare的产品策略,避免了巨大的损失


最后在观察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有三个需要特别关注的数据的特性不要忘记:


(1) 数据具有可变性(VARIABILITY)

数据的可变性这一重要的特性让我们可以从数据中获取规律和关系。如果您构建的指标本身并不具备可变性了,那您很可能需要尝试其他指标进行跟踪和分析。


(2)数据具有不确定性(UNCERTAINTY )

很多数据都是只能提供一个估计而不是绝对准确的数量。例如:分析人员通常会通过样本的数据,进而对整体的数据分布进行进行猜测。


(3)数据需要联系上下文( CONTEXT )

数据分析离不开情境。我们知道,数据的产生必然是有其情境的,不过统计数据时,我们通常都要剥离情境;而当我们进一步分析数据时,又必须回到具体的情境中去。


例如:某个羽绒服经销商发现某一年冬季的销售额产生了明显的下降,这本应该是一个异常的信号,但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定义这是一个糟糕的数据。因为实际上,销售额下滑的哪一年是一个暖冬,且和同类的竞品相比自己的产品销售额下滑趋势的更低。结合情景分析数据,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论。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酷家乐UED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雪涛


前几天版本号为 「OS Build 21996.1」的 Windows 11 系统在网上泄漏,虽然微软官方辟谣说这并非正式版本,但是这个非正式的泄漏版本依然可以让我们窥见新的 Windows 系统的一些有趣的特质。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风格更加统一,功能小幅完善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在整体观感上,和补丁摞补丁的 Windows 10 相比, Windows 11 拥有着更加明确统一的视觉设计,足够简约又不会显得简陋,充满了一种浓郁的「形式跟随功能」的设计特质。微妙又高级的「亚克力美学」 Fluent Design 则显而易见地贯穿整个系统,所以 Windows 11 应该就是 Fluent design 的第一次集中式、成体系的呈现和总结。

在系统功能上,一眼就可以看到新增的桌面小组件功能模块,经过这么多年这么多系统的迭代 和验证,相信微软这次的桌面小组件不会是那么鸡肋的存在,应该可以整出一个颇为不错的桌面信息中心: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新的软件商店也根据当前风格进行了优化: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在游戏领域玩儿得风生水起的 Xbox 是肯定会出现在新的 Windows 11 当中,完善的游戏服务应该成为 Windows 11 的加分项,不过具体如何应该需要新版本正式发布之后再去验证: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在动效和交互上,Windows 11 彻底摆脱了 Windows 10 时代似是而非的状态,经历过 Surface 系列产品的反复迭代和测试,Windows 11 在触摸交互上终于有点样子了,不再拉胯。得益于之前在 Surface Neo 和 Duo 上的探索,在分屏交互上,也提供了非常成熟的原生交互体验: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不过,这次更新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感觉最为不同的,应该是挪到底部最中间的开始菜单。这个历经近30年的功能组件,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这一部分的变化。

顺应潮流的「开始菜单」

其实「开始菜单」这个东西谈不上是微软的独创,在 Windows 之前,这种系统级别的菜单设计由来已久,Macintosh 在左上角: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BeOS 在右上角: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不过和当年大量交互逻辑千奇百怪的桌面系统相比,MacOS 和 BeOS 这种终究是少数,而面向兼容机市场的 Windows 95 把这种易于上手、高度集成的功能发扬光大,不得不说既是时势,也是机遇。

Windows 95 上的「开始菜单」设计可以说是当时同类设计中的最佳实践,易于理解的树状结构和明确的位置结构,让整个操作系统具备了更强的可用性。

Windows 系列在 开始菜单上的成功影响了后续包括 Gnome 、 KDE 在内的诸多 Linux 桌面环境,它们大都是顺应着这种潮流来进行桌面端控件的设计。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开始菜单」也成了 Windows 系列最具认知度的组件之一。这种事情最直接反馈在键盘的设计上,在圈内有 WK 和 WKL 两种常见的配列,前者即是 Win key Layout(有Win键键盘布局),WKL 则是 Win Key Less Layout(无Win键键盘布局):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在 2000 年之前有大量的键盘这样的键盘,而如今我们在零售市场上已经很少能见到这类产品了。为「开始菜单」单独安置一个按键虽然也不是 Windows 的独创,但是从这类键盘的市场份额的变化,也能看出 Windows 的市场变化。

功能缓慢迭代的「开始菜单」

在「开始菜单」上尝到甜头之后,微软几乎在每一代 WIndows 操作系统都会将这个默认位于界面左下角的组件进行升级,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优化」(当然后来的某些设计也确实是毁誉参半)。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Windows 98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Windows Me/2000

Windows 98/2000/Me 基本上还是在延续 Windows 95 上的简单的层级结构,但是由于受限于硬件性能和操作系统领域的流行风格,这一波系统的开始菜单在视觉上也保留了当时桌面系统的浮雕式控件的视觉风格。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Windows XP

值得一提的是,促使微软痛定思痛认真搞 Windows XP 的视觉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是苹果这边的 Mac OS X 在视觉设计上搞得风生水起。要说微软一新追求技术无心设计肯定是假的,因为在去年泄漏的部分 XP 源代码当中,有微软模拟的 Mac OS X 风格的主题: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两相印证,也不难看出微软在 Windows XP 的原有视觉风格上的探索还是相当上心的。而这个阶段的「开始菜单」从单栏变成双栏,一方面承载了更多的固定快捷方式、快捷文件夹,而且开关机按钮和控制面板 等一系列常用的关键功能也相对简约地集成,而全部程序则隐藏在下级菜单当中: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Windows xp

在 2000 年前后,随着个人电脑的全面铺开,操作系统战争开始在开源和商业领域充分展开,商业巨头和个人开发者几乎全都参与进来,无论功能还是视觉设计上,都必须一较高下。

视觉风格升级的「开始菜单」

Windows XP 在「开始菜单」的功能设计上是成功的,随后带来的影响持续了十几年。不过市场份额上的增长并不足消除对于微软对于设计的焦虑,所以下一代的 Vista,微软拼着消耗性能也要让新的视觉风格让全世界看到: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Windows Vista

以 Aero 为命名的视觉风格,最讲究的是玻璃式的光影变幻,Vista 当中的「开始菜单」也随之进行了更为「现代」的改进,精简了右侧文件夹的图标,通过双色对比来区分功能属性,也增加了信息层级,半透明的玻璃窗口也可以更好地传递界面之间的前后关系。

从成熟度上来说,比 XP 更进一步,随后是小幅迭代之后的 Windows 7: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菜单上变化不大,功能和设计上的延续性显而易见,随后就是翻车了的 Windows 8:

需要强调的是,Windows 8 所处的整个时代,是移动端设计开始繁荣的开端、拟物化设计开始不足以满足大众新鲜感的阶段,而从微软的 Zune 部门开始流行的 Metro 设计风潮开始影响整个公司走向,催生了 Windows 8 这样的新设计: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将简约的LOGO和多彩多变的动态磁贴结合到一起,用层级清晰的文字排版来快速传递更多的信息,不同尺寸的磁贴结合成不同的组,这种「开始菜单」的设计是近乎颠覆式的,但是对于用户认知上也同样是颠覆式的。

而完整的程序菜单需要向下滚动才能呈现,而用户看到的是布满整个屏幕的小色块和文字: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而用户对于 Windows 8 的「开始菜单」的质疑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不仅全部程序列表不是可见的且没有引导,连原本的关机、重启等功能也被隐藏了,可用性大打折扣。

最终,在作为增补升级版而存在的 Windows 8.1 当中,开始按钮重新回到了桌面,但是「开始屏幕」依然保留,而全部程序的列表也有了视觉指引,没有「开始菜单」的 Windows 依然没有灵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Windows Phone 这边份额也是一路下跌,每况愈下。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原本期望借助「开始屏幕」让 Windows 系统更加兼容彼时正在上行的移动端生态,可惜平板模式本身极度拉胯,加上同样缺陷一堆的「开始屏幕」让整个 Windows 8/8.1 世代呈现出一种干啥啥不行的状态。而这个阶段同样也是微软换帅、内部重新整合设计部门、战略全面转移革新的阶段,产品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

后移动端时代的「开始菜单」

Windows Phone完蛋了。Windwos 8 也终于成为过去了。推倒重来升级系统,把问题留到过去似乎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在 Windows 10 当中,动态磁贴的优点和传统 Windows 「开始菜单」重新组合到一起,久经验证的功能——或者说符合长久以来用户认知的功能,又重新集成回来,让「开始菜单」回归了「用户舒适」的状态。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一方面,Windows 10 即使进行重要的功能和设计改进,也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做名称更换,而是自 2014 年以来一直以 Windows 10 的名称面向大众,几遍内里随着更新彻底翻新了好几波。

另一方面,在「开始菜单」的设计上,Windows 10 前期和后期在视觉层面上有大量的细节差异。功能上虽然保留了动态磁贴的优点,但是在具体的性能、图标元素、功能体验、视觉风格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和改变: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2014 年刚刚发布时的 Windows 10 的开始菜单,大概是 Windows 8 时代所有用户都期待拥有的样子。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2016年之后,随着 Fluent Design 的逐步发展、成熟,Windows 10 在视觉上几乎是每版都不一样。「开始菜单」的优雅级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了上来。

但是功能上,「开始菜单」不管怎么换,它的默认位置倒是没怎么变过。在原本的计划当中,Windows 10 之后应该是会有一个针对移动端优化、面向双屏设备的 Windows 10x 系统。原本,Windows 10x 系统会伴随着双屏设备 Surface Neo 来发布的: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Surface Neo

而这个更加偏向移动端使用场景的「开始菜单」其实上用于这里的。只是出于种种原因,Neo 跳票了,Windows 10x 也一直没有出来。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泄漏的 Windwos 10x 界面

在原本的 Windows 10x 当中,全新的「开始菜单」被挪移到中间的同时,并没有包含关机等按钮和功能。不过并入 Windows 11 之后,开始菜单的核心功能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延续,而目前泄漏的 Win11 系统界面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不过最重要的是,Windows 10x 和 Windows 11 在「开始菜单」上的设计,算是一次向着「移动端设计最佳实践」的妥协。

交互上选择了最佳实践

虽然居中的「开始菜单」看起来很像 macOS 的 Dock 的设计,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一方面,微软内部来看,试图重新进入移动端领域的微软选择了 Surface Neo 和 Surface Duo 两款设备作为切入点。前者使用的是 Windows ,而后者使用的是魔改后的 Android: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在移动端计算设备占据主流的今天,居中的底部快捷方式是经过了十几年验证的「最佳实践」。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另一方面,在桌面端操作系统上,这种趋势也相当的明显。macOS 自不必说,而借助低价入门硬件和教育类电脑采购而快速崛起的 ChromeOS 设备,也是使用底部居中 Dock 的大户: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ChromeOS

围绕着 APP 和服务的整个软件生态让用户对于复杂的系统级菜单功能没有早年间那么强烈的依赖,大量的移动端用户的基础认知和桌面端操作系统交互的逐步统一,让 Windows 早已没有必要在这个简单的事情上去做不必要的差异化,这可能才是 Windows 11 顺应趋势的主要原因。

Windows 11 系统泄漏,来看看有哪些亮眼的设计变化!

当然,Windows 的老用户依然可以遵循自己的喜好,让开始按钮老老实实待在原来的位置。

Widonws 11 目前泄漏的开始菜单的设计相比于以往,更加简约,复杂的层级结构被精简掉了,APP 快捷方式保留了,点击 All apps 可以访问全部程序,原本固定的文件夹选项被人工智能推荐所替代,顺应着时代潮流,最重要的关机等功能依然存在。

控制面板这类对于移动端原住民有认知负荷的功能,也在这个后 Win10 时代,化作一个「设置」快捷方式,和其他的 APP 待在一起,如同其他的手机或平板一般。

Windows 11 正式发布会就在几天之后,关于全新的视觉设计、用户体验细节上的东西,应该有更多看点,不过最好还是再等几天,正式版上手之后,再详聊。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陈子木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QQ群 | 社交体验设计思路

seo达人


 QQ作为国内最早期的一款Internet即时通信网络工具软件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甚至在29年后的今天仍然活跃,那么今时今日它是如何吸引用户使用的呢,一起来看看本期文章QQ群 | 社交体验设计思路

 

It is ultra experience

“群体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它决定我们是谁。”—-《走进社会学》

 

导语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的生活被各样的群体包围着,他们给予我们所需的亲密关系和归属感。随着互联网发展,我们的群体逐渐往线上迁移,同时我们也在线上找到新的群体,但无论是线上群体还是线下群体,其持续存在都离不开互动、文化和规范。QQ群作为许多线上群体的汇聚点,近期也一直在不断的优化和丰富互动、文化和规范三方面的能力,以服务好更多的群体。

 

设计目标

群体从汇聚到后期不断成长,不同时期对应着不同的设计目标。

 

 

Part1 发现群体

帮助同好群体相聚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因为有共同的目的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当互联网让群体能突破空间束缚时,人们会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线下较难发现的同好群体。

在早期互联网,群是QQ太阳等级用户的特权,当时QQ群的稀缺性,使得用户更谨慎的思考自己想要创建什么样的群。在创建者有意识的创建、用户有目的加入的背景下,QQ很早就提供不同的群分类,以供用户进行选择。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提高,网络社交成为人们日常。日益丰富的娱乐生活,不断激发人们多元化的交流诉求,建立群聊已不再是门槛,社交平台上不断涌现新的群聊。

此时群主们都希望在茫茫的群海中,自己的群能被用户发现并加入。另一方面,同样面对海量群聊的加入者,迫切希望能快速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群。

QQ在创建群与查找群都做了优化,以帮助群聊和加入者能更好的遇见彼此。

 

▎灵活的群体标签设置

QQ的群分类界限是清晰并互斥的,当群主在创建群时选择了影视分类,用户在搜寻时没有选择该分类,该群在本次筛选中就会被过滤掉。

而现实中的内容,是没有明确边界的,是存在关联与交叉的。

例如一个因热播电视剧而建立的影视群,可同时引发剧情讨论、追星、CP、音乐、美妆、摄影等不同的社交话题诉求。

 

QQ使用标签来丰富QQ群的个性设置,因为标签可以叠加,平台能以更多维度评估群聊,向用户进行更精准的推荐。标签还可自定义,用户可将新的热刺随时补充到标签,保持平台标签的新鲜度。

QQ在创建群聊时新增添加标签的步骤,给新创建的分类群更明确的指引,创建后也可以在群资料编辑里随时进行修改。

 

在查找群时,也不再使用分类过滤的方式,通过二级快捷筛选标签,增强用户对页面的查找指引,同时扩大内容区域,向用户展示更多群推荐结果。

 

在用户筛选出特定类型的群聊后,面临大量的推荐结果,如何选择加入,是用户决策的一个难点。

 

▎直观易懂的群活力

在群数量不多的早期互联网,群成员的规模是用户加入群聊的重要因素,而如今的用户对群聊社交的诉求更多元,会根据自身的咨询需求选择相应规模的群。

QQ将群聊的活跃元素进行拆解,用小火苗表示群聊消息的热闹程度,同时新增文件、相册、管理员活跃等标识,帮助用户更立体的了解群聊,并选择加入。

 

PART2 互动

激发聊天动力

当成员的归属感越强时,其参与聊天的积极性也会越高。通过对群用户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成员的归属感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如果以上三方面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则可提高用户的归属感,激发其聊天动力。

 

▎更具成就感的群聊等级

现实生活中的职业、职级这类社会地位,可以引导我们的行为规范,让大家对各角色行为有预期以及新入群成员更快的融入群体,从而提升交流感。同时社会地位也给群体提供了一个目标,让各角色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赢得或取得更高的地位,提升个人成就感,进而增强归属感。

QQ群中的头衔体系模拟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地位概念,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头衔。头衔让线上组建的彼此陌生的群体成员之互动有一定无预期,能帮助用户融入群体以及获得成就感。但其也有明显的不足:

 

宽泛的等级导致较大群中同一层级内人数众多,角色行为预期不清,责任分散,交流感削弱,同时地位跨越时间变长,地位获取过程中激励不够。同时层级不清晰的等级名称认知感不强,削弱了成员成就感。为提高成员其成就感,我们希望等级层级关系更加清晰且获得过程更具有成就感。所以我们将更具有认知度的数字等级外显,同时从原来的6个等级细分到100个等级,让高等级用户成就感更强,获取等级过程中激励更频繁。同时因头衔名称能体现群特性,增加话题性,所以也保留其内容和展示。

 

▎体现独特性的互动标识

《群体性孤独》中也说到,用户喜欢网络社交,因为网络社交支持他们重立人设。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希望自己好的特质能被发现。我们希望群内用户在线上也能发觉自己的独特性,建立好的人设,以提升个人识别度和交流参与度,从而在群内有更强的归属感。

用户的真实特质无法捕捉,所以我们只能更具用户在群内的行为来推测其个人特质。同时特质是用来增加交流中的用户识别度,所以将会在聊天面板中展示。那如何展现这些体现个人特质的成就呢?这里我们借鉴了现实生活中的地位象征:当人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感认可且希望其他人认可时,会配相应的象征物,例如对已婚状态满意的会佩戴戒指、获得成就的将领佩戴勋章等。当你在群内拥有某项特质时,你将获得对应的象征物——一个荣誉图标。

 

为体现独特性,所有的标示度只有一个人少部分人可获得。因用户群内行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可能昨天某个人话很多,但是这几天却又突然不说话了。所有特质都只是临时拥有,不满足条件时将被取代或消失。

 

PART3 文化

沉淀群特色内容

在群的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沉淀属于该群体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有群体创造形成,可以有不一样的形态,它可以是内容沉淀、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科学技术等等。好的文化可以提高群体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成为群体价值的体现,对群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QQ中已有被动的和主动的内容沉淀方式,成员在群内分享的文件会自动沉淀在群文件,也可以有意识的在群相册中上传照片。在此QQ新推出群精华和一起写,丰富群内容的沉淀类型,和鼓励群成员积极的共创属于自己的群内容。

 

▎日常互动可设为群精华

文化源于日常生活,特定同好的群内聊天,本身就会自带文化语言,曾经90后的火星文到现在00后的黑话,饭圈、二次元、古风等等都有自己的网络用语。群聊中的互动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等形式记录着,这些内容就是该群的文化载体。

那么让如何让这其中的精彩内容被提取为文化,以被更多成员认可?

 

借鉴线下对有价值文化的传播的做法,我们将这项权利交给群内的权威:群主和管理员。为了群的长久健康发展,群主和管理员更积极的去鉴别对群有价值的内容,将内容设为精华。

标记过的精华内容都有金灿灿的标识,对发送者是一种肯定。点击后快速进入精华列表页面,查看更多被群认可的内容,鼓励群成员在群内积极互动。

 

▎主动共创新内容

文化创造的形式可以无数个人创作无数个作品,如唐诗;也无数人共同创作的一个作品,如汉字。QQ群内相册、文件、精华属于前者,我们也希望能够提供后面这种创作形式,因为针对线上群体而言,它不仅丰富了文化的创作类型,也增加了一种新的成员互动形式,兼具趣味性和情感连接。

有了共同创作的形式,我们还需要明确具体的创作内容,其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以及线下场景,我们发现共同创作文字作品具有以上特点。如现实生活中的留言板,共同编辑剧本,线上的接龙、问题探讨等,他们都体现了以上3点。所以我们提出一起写的概念,大家可以共同编写同一个内容。

这设计目标上我们也同样需要满足:

 

针对高效,在发起路径上可根据场景快速发起一起写:

 

发起后,在一起写过程一起群聊中,我们都会通过实时展示大家编辑的内容以及参与人员;在成员编辑结束后,我们会引导其发送到AIO,让更多人的知道大家正在共同编辑内容以及编辑人数,从而体现群体参与感的同时引导更多人参与。后期我们也将增加一起写的所有内容的沉淀入口,帮助大家进行文化沉淀。

 

PART4 规范

提升群管理效率

一个群体在扩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群内纠纷,群主需通过建立规范来约束群成员的行为,以维持群聊的健康和长久运行。

 

随着群的规模或数量的增加,会给群主和管理员带来管理压力,QQ提供更多制定规范的新功能,协助群主和管理员更高效的管理群,维持群聊的健康运行。

 

▎高效规范群昵称

在不同的场合,人们会穿不同的服装装扮自己,以融入到该场合的情景与氛围中,一些不同的活动会议,也有特定的服装要求。

群昵称就像群聊中的一件专属衣服,使群成员区别于个体及其它群聊中的角色。

 

群主通过要求群成员修改群昵称,为群成员提供最简单的融入群体仪式感,同时形成群内的集体风貌。

不过这个仪式感体验并不顺畅,群昵称修改规则通常写在群公告中,与修改群昵称分别在不同的页面,尤其在手机端,增加了群成员编辑昵称时对照规则的难度。

为此QQ在群昵称修改页,新增管理员填写群昵称规则的功能,并支持添加预设词,管理员可根据群内规则,将固定前缀设为预设词模板。

 

群成员修改群昵称时可直接看到群昵称的命名规则,当有预设词时,可通过直接点击预设词自动输入,免除特殊字符难输入的情况。

 

▎公告支持已读回执

公告是管理员向群成员传达群聊规章制度、活动通知、重要消息等的主要方式。

QQ群公告一直跟随着线上群聊的发展,持续丰富群公告的功能:以特殊的消息样式向成员呈现、可填写多条公告、支持置顶公告等。

观察发现,管理员有时会直接在群聊里发通知,为的是能获得群成员的答复以便统计,因此支持管理员收集群成员已读回执的公告需求应然而生。

 

群成员在接收公告时,有前往确认的查看流程和确认操作,增强群成员对公告的阅读意识。该公告实际时管理员在编辑时,开启了需群成员确认收到的开关,QQ将帮助管理员统计公告的阅读名单,对于为确认的成员,管理员可一键通知他们再次查看。

 

▎机器人新增消息管理

群聊中的发言质量直接影响群成员的气氛体验,是衡量群聊发展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管理员需对群内的发言和成员进行监督和管控,当群聊规模变大时,管理员的管理成本也随之增加。

Q群管家是一款辅助管理员的群机器人,此前已有的入群欢迎、定时消息、自助问答这些智能管理能力。在现有能力上,Q群管家新增一项发言管理能力。

管理员开启该功能,当群内出现非白名单的链接消息,可由Q群管家进行撤回,并对发送者发出警告。发言管理功能后续可扩充设置禁发关键词、敏感词推荐、根据触发次数踢人、管理日志等能力,敬请期待。

 

▎小程序提供多群管理

健康的群离不开群主和管理员的努力经营,传统的群聊管理路径,分散在每个群的群聊设置中。当用户管理多个群聊时,每次群的查找群、进入管理页面的路径都很长。

 

群管理小程序将用户所创建的、拥有管理权限的群集合起来,降低管理员的查找成本。每个群直接进入管理页面,大大缩短管理群的操作路径。每个群管理主页展示群数据,直观向群主呈现群聊最近的数据概况。

 

QQ持续挖掘管理需求,不断完善管理工具,提升群管机器人的智能能力,尝试多群批量管理功能,助力群主和管理员维持群聊的健康发展。

 

展望

“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只是演员。”——威廉.莎士比亚

所有的舞台都类似,但每个舞台又有其独特性。互动、规范、文化是所有群体持存的需要,QQ群现在更多的是在这些方面为群体提供通用的能力。但是每个群体又都有其独特性,例如粉丝群、游戏群、家校群等等,后续也将为各类群聊搭建符合其独有特性的舞台,以让所有角色更好更快的融入角色,感受到其加入的舞台的特色。

 

原文地址:ISUX

作者:腾讯ISUX

 

转载请注明:学UI网»QQ群 | 社交体验设计思路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从八个方向多维度分析服务设计

分享达人

服务设计大家也不陌生了吧,关注我们的同学也看过我们写过很多关于服务设计的文章这其中也有一些枯燥的科普文还有理性讨论的文章,当然也有很多不了解服务设计的小伙伴,所以这篇文章就来帮大家介绍一下:服务设计。

从用户体验到服务设计:没有人会告诉你这赤裸裸的真相
如果你想学服务设计,有哪些可选专业?[备查]
为什么要应用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有什么区别?


吸引客户并与公司建立联系


服务设计方法帮助公司更有效地执行新思想、满足客户期望、打破藩篱并创造商业价值。通过可视化新的想法和客户旅程,并从第一天就与客户和员工进行测试,这种方法突出了潜在的挑战,并产生想法来缓解它们,从而增强了对想法的信心和对行动的更高承诺。


结论

  • 服务设计关注客户需求,执行想法并创造商业价值。

  • 从最开始,服务设计就通过与客户和员工进行测试来降低商业风险。

  • 在整个公司中共享客户洞见,可以打破藩篱,并使工作一致。


没有良好执行的聪明策略很少能实现卓越的服务。需要工艺、正确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以具体的方式将客户与企业联系起来。服务设计是帮助公司实现新的客户体验、满足客户期望、处理内部挑战和创造商业价值的强大工具。


顾客的视角


服务设计方法将人的关注点引入到服务的开发中。它帮助公司以客户的眼光来看待全局,并提供工具来设计客户与整个公司之间的每一个小小的互动。


客户洞见是有价值的


市场调查告诉你客户喜欢什么,但可能无法告诉你为什么。


服务设计者使企业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客户。从深度访谈和观察到创意客户研讨会,这些方法帮助公司理解为什么人们经常言行不一,以及寻找下一个大创意。


在整个公司中分享客户洞见也可以有效地打破藩篱并协调工作,这样公司就能够交付通过多种渠道与客户互动的体验。

观察顾客去了哪里,他们看到了什么,听他们说了什么。获得深刻的客户洞见,推动新想法。


眼见为实


让想法看得见摸得着是在组织内部澄清和获得新概念认同的有力方式。这种方法也突出了可能出现的潜在挑战,并有助于产生缓解这些挑战的想法,从而增强对这些想法的信心,提高对行动的承诺。


这就是为什么服务设计者总是在想法和解决方案出现时就将其可视化的原因。一种策略可以以可视的格式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客户和员工之间的交流配上一段动画就会更容易理解,一个提议可以通过web界面的设计细节得到强化。

服务场景可以让企业立即了解新服务对客户和员工意味着什么。


服务蓝图


客户互动或接触点的关键时刻,越来越多地蔓延到公司的不同部分。


服务蓝图是一个可视化的工具,帮助公司协调不同的部门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工作,以创建一个好的、一致的客户体验。蓝图是一幅地图,描述了客户通过新服务的旅程,以及公司如何通过各种渠道与他们接触。新客户体验的愿景共享有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使他们更致力于项目。

服务蓝图使公司能够看到各个渠道必须如何协同工作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测试体验


尽管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仍有很多产品和服务在客户或交付成本方面失败的例子。


服务设计者通过让客户和员工从第一天就参与到测试中来降低这些风险。因此,在大量资金投入技术或公司变革之前,公司就可以学习、改变和完善理念。


可以快速而廉价地构建服务原型。设计师使用简单的模型和场景对少量客户和员工进行测试。在后期阶段,客户和部门数量有限的试点也可以产生更多的证据,证明服务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一项针对英国无工作人群的为期9个月的试验证明了不同的人群是如何成功进入职场的。


它很有趣!


服务设计师被训练成以高度协作的方式工作,并拥有广泛的创造性方法来将这种思维模式带到公司中。


系统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结合产生了大量的解决方案,并激励着团队不断创新。让我们玩得开心!服务设计方法放大了你克服障碍的潜力,使雄心勃勃的想法成为成功的现实。

我认为服务设计是当今商业世界中最重要的设计分支。-Kerry Bodine, Forrester Research副总裁兼客户体验部首席分析师

持久的客户关系


服务设计提供了创造性的、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工具和技能来执行策略。用这种方法来弥补公司所能做的和人们需要和想要的之间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创造更好的体验,建立持久的客户关系。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马克笔设计留学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X映射方法对比:同理心地图、客户旅程图、体验地图和服务蓝图

分享达人

在工作中,由于每个人对用户目标、用户需求的理解点不同,而且每个人多多少少从自身体验出发,设计师、产品、技术人员很难对产品达成一致,导致产品需求评审、设计评审过程中发生很多争论、分歧,而且很难说服彼此。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也经历过这些?


设计师和开发、产品经历,通常来自不同背景和经验的团队,他们必须就项目目标、用户需求和行为,甚至所涉及的组件流程达成共识。这种共同理解通常是通过可视化(通常称为映射)构建的。映射理解并描述了与产品相关的各个方面和过程。

四种类型的映射

本文概述了四种常用映射、它们的定义特征以及何时使用:

  • 同理心地图

  • 客户旅程地图

  • 体验地图

  • 服务蓝图

外,本文将概述在创建这些映射之前必须做出的准备。


同理心地图

同理心地图帮助团队成员了解用户的心态。


定义: 同理心地图是用来表述我们所知道的一个特定类型的用户的工具。它将用户知识外化,以便 1) 建立共同的理解,以及 2) 辅助决策。

特征:

  • 地图分为 4 个象限:所说、所想、所做、感觉。

  • 它显示了用户对与产品相关任务的看法。

  • 它不是按时间顺序或任务顺序排列的。

  • 每个角色或用户类型都有一个移情图(1:1 映射)。

为什么使用它:

  • 与用户建立同理心

  • 强制团队内部人员对齐和理解用户类型

何时使用:

  • 任何设计过程的开始

  • 在对用户访谈中的研究笔记进行分类时

客户旅程图

客户旅程地图侧重于特定客户与产品或服务的互动。

定义: 客户的旅程地图是过程的可视化:一个人为了实现特定的业务或产品目标的过程。它用于理解和解决客户的需求和痛点。

在最基本的形式中,旅程地图首先将一系列用户目标和操作编译到时间线框架中。接下来,用用户的想法和情感充实骨架以创建叙事。最后,该叙述被浓缩为一个可视化、用于传达将为设计过程提供信息的工具。

特征:

  • 该地图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相关联。

  • 它分为 4 个泳道:阶段、行动、思想、心态/情绪。

  • 它反映了用户的观点:

    • 包括她的心态、想法和情感

    • 省略大部分流程细节

  • 它是按时间顺序的。

  • 每个角色/用户类型有一张地图(1:1 映射)。

为什么使用它:

  • 确定导致痛苦或愉悦的特定客户旅程接触点

  • 打破孤岛,对客户旅程建立一种共享的、组织范围内的理解

  • 将旅程中关键接触点的所有权分配给内部部门

何时使用:

  • 在设计过程的任何时候,作为整个产品设计周期中团队之间的参考点

体验地图

体验地图概括了跨用户类型和产品的客户旅程地图的概念。

定义: 体验地图是“一般”人为实现目标而经历的整个端到端体验的可视化。这种体验与特定业务或产品无关。它用于理解一般的人类行为(与客户旅程地图相反,后者更具体并专注于与特定业务相关)。

特征:

  • 它与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无关。

  • 它分为 4 个泳道:阶段、行动、思想、心态/情绪。

  • 它提供了一个普遍的人类视角;它不是特定于特定用户类型或产品/服务的。

  • 它按时间顺序描述事件。

为什么使用它:

  • 了解一般人类行为

  • 创建对产品/服务不可知的体验的基线理解

何时使用:

  • 在客户旅程地图之前,以获得对一般人类行为的理解

  • 将多种体验(工具和特定用户不可知)融合到一个可视化中时

服务蓝图

服务蓝图是客户旅程地图的对应物,专注于员工。

 

定义: 服务蓝图可视化不同的业务组件之间的关系-人、道具(物理或数字证据)和流程-这是直接与接触点在特定客户的旅程。

将服务蓝图视为客户旅程地图的第二部分。与客户旅程地图类似,蓝图在涉及许多服务相关产品的复杂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蓝图是实现全渠道、涉及多个接触点或需要跨职能工作(即多个部门的协调)的体验的理想方法。

特征:

  • 它与特定服务相关联。

  • 它分为 4 个泳道:客户行动、前台行动、后台行动和支持流程。

  • 它反映了组织的观点:

    • 专注于服务提供商和员工

    • 遗漏了大多数客户详细信息

  • 它是按时间顺序和等级划分的。

为什么使用它:

  • 发现组织中的弱点

  • 确定优化机会

  • 弥合跨部门的努力

  • 打破孤岛并创建一种对如何提供服务的组织范围内的共享理解

何时使用:

  • 客户旅程映射之后

  • 在进行组织或流程变更之前

  • 在内部查明漏斗或断点时

三步决策框架 

在开始任何映射工作(无论类型如何)之前,必须做出 3 个决定:

1. 当前与未来

这个决定涉及可视化中描述的动作和状态:它们反映了当前状态还是理想状态?

  • 当前映射基于您正在映射的实际“今天”状态。当映射目标是识别和记录现有问题和痛点时,这种方法是理想的。使用当前状态图帮助分析研究或围绕数据验证问题调整团队。

  •  未来的映射基于用户类型、体验或未来服务结构的“理想”状态。未来状态图有助于重塑和构思用户或体验在未来的感受。使用未来状态图为您的产品或服务的理想形式设置基准或目标。

2. 假设与研究

此决定取决于您将用于构建映射的输入类型。 

  • 假设映射基于团队或组织内现有理解的积累。这种方法是合并多个现有团队视图、创建研究计划(基于假设图中出现的差距)以及迈向更高保真度、基于研究的地图的第一步的好方法。 

  • 研究制图基于专门为构建地图而收集的数据。当有时间和资源专门用于制定研究计划时,这种方法是最好的。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创建最好的地图,但它需要时间和大量的支持。无论您从哪里开始,您的地图都应该是迭代的,并随着新发现不断更新。 

3. 低保真与高保真

该决定与最终地图可视化的质量有关。

  • 低保真地图未经打磨,通常以灵活、未经修饰的方式使用便签创建。这些地图在过程的早期阶段是最好的。低保真度意味着人们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协作、修改和更新。使用便利贴(物理贴在墙上或使用 Mural.co 等工具以数字方式进行)或协作 Excel 表格。

  • 高保真地图经过打磨、数字化创建,看起来很完美。高保真地图最适合创建将在许多人之间共享的工件。高保真可以更容易阅读,但由于产品的“完成”性质,灵活性较差。这些地图通常以数字方式创建,然后分散。

结论

所有 UX 映射都有两个好处。首先,创建地图的过程会迫使对话和一致的心理模型。其次,映射产生的共享工件可在团队、组织或合作伙伴之间使用,以传达对用户或服务的理解。随着团队的前进,这个工件也可以成为决策的基础。

在一种映射方法上使用另一种映射方法不会对项目造成破坏,理想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在产品设计流程的不同节点使用所有四项的组合,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ZZiUP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Vue2.0 阻止事件冒泡

前端达人


问题

描述:点击 save-btn 元素会同时触发 wrap 绑定的 click 事件。

<div class="wrap" @click="cancel"> <div class="save-btn" @click="save('save result')"></div> </div> 

解决方案:阻止事件冒泡

  • 方案一:把特殊变量 $event 传入内联语句中,访问原始的 DOM 事件。

    <div class="wrap" @click="cancel"> <div class="save-btn" @click="save('save result',$event)"></div> </div> 
    // ... methods: { save(msg, event){ // 现在可以访问原生事件对象 if(event) event.preventDefault(); alert(msg); } } 
  • 方案二:利用 Vue.js 提供的事件修饰符解决。在 save-btn 元素上使用 @click.stop="save('save result')" 即可。

事件修饰符

在事件处理程序中调用 event.preventDefault()event.stopPropagation() 是非常常见的需求。尽管我们可以在方法中轻松实现这点,但更好的方式是:方法只有纯粹的数据逻辑,而不是去处理 DOM 事件细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Vue.js 为 v-on 提供了事件修饰符。之前提过,修饰符是由点开头的指令后缀来表示的。

.stop .prevent .capture .self .once .passive 
<!-- 阻止单击事件继续传播 --> <a v-on:click.stop="doThis"></a> <!-- 提交事件不再重载页面 --> <form v-on:submit.prevent="onSubmit"></form> <!-- 修饰符可以串联 --> <a v-on:click.stop.prevent="doThat"></a> <!-- 只有修饰符 --> <form v-on:submit.prevent></form> <!-- 添加事件监听器时使用事件捕获模式 --> <!-- 即元素自身触发的事件先在此处理,然后才交由内部元素进行处理 --> <div v-on:click.capture="doThis">...</div> <!-- 只当在 event.target 是当前元素自身时触发处理函数 --> <!-- 即事件不是从内部元素触发的 --> <div v-on:click.self="doThat">...</div> <!-- 2.1.4 新增 点击事件将只会触发一次 --> <a v-on:click.once="doThis"></a> <!-- 2.3.0 新增 滚动事件的默认行为 (即滚动行为) 将会立即触发 --> <!-- 而不会等待 `onScroll` 完成  --> <!-- 这其中包含 `event.preventDefault()` 的情况 --> <!-- 该修饰符尤其能够提升移动端的性能 --> <!-- 不要把 .passive 和 .prevent 一起使用,因为 .prevent 将会被忽略,同时浏览器可能会向你展示一个警告。请记住,.passive 会告诉浏览器你不想阻止事件的默认行为。 --> <div v-on:scroll.passive="onScroll">...</div> 

使用修饰符时,顺序很重要;相应的代码会以同样的顺序产生。因此,用 v-on:click.prevent.self 会阻止所有的点击,而 v-on:click.self.prevent 只会阻止对元素自身的点击。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转自:脚本之家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作者:一通

来源:简书


什么是面向对象(OOP)

前端达人

入门便是不识

从我们开始接触Java这门语言后,就有人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面向对象的语言。说的最多的是new个对象,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对象。以为对象就是一个class(类),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直到很久之后,面试官问到什么是OOP,嘴巴都是一个大O,OOP?WTF?那人厌恶的说到就是面向对象编程。我说:Java就是面向对象,就是一切以对象为载体,去编程,去面对。面试官: go out ! now!


滚回来的我赶紧看看什么是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原来就是面向对象的编程啊,还有OOD(面向对象的设计),OOA(面向对象的分析)。那什么是面向对象呢?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面向过程,这样对比我们就好理解了。

很早很早以前的编程是面向过程的,比如实现一个算术运算1+1 = 2,通过这个简单的算法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满足现有的算法了,因为问题越来越复杂,不是1+1那么单纯了,比如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数据分析,这样就有了对象这个概念,一切事物皆对象。将现实的事物抽象出来,注意抽象这个词是重点啊,把现实生活的事物以及关系,抽象成类,通过继承,实现,组合的方式把万事万物都给容纳了。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数学建模。这是一次飞跃性的进步。

image.png

举个最简单点的例子来区分 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

有一天你想吃鱼香肉丝了,怎么办呢?你有两个选择

1、自己买材料,肉,鱼香肉丝调料,蒜苔,胡萝卜等等然后切菜切肉,开炒,盛到盘子里。

2、去饭店,张开嘴:老板!来一份鱼香肉丝!

看出来区别了吗?这就是1是面向过程,2是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有什么优势呢?首先你不需要知道鱼香肉丝是怎么做的,降低了耦合性。如果你突然不想吃鱼香肉丝了,想吃洛阳白菜,对于1你可能不太容易了,还需要重新买菜,买调料什么的。对于2,太容易了,大喊:老板!那个鱼香肉丝换成洛阳白菜吧,提高了可维护性。总的来说就是降低耦合,提高维护性!

面向过程是具体化的,流程化的,解决一个问题,你需要一步一步的分析,一步一步的实现。

面向对象是模型化的,你只需抽象出一个类,这是一个封闭的盒子,在这里你拥有数据也拥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什么功能直接使用就可以了,不必去一步一步的实现,至于这个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管我们什么事?我们会用就可以了。

面向对象的底层其实还是面向过程,把面向过程抽象成类,然后封装,方便我们我们使用的就是面向对象了。

面向过程:

优点:性能比面向对象好,因为类调用时需要实例化,开销比较大,比较消耗资源。
缺点:不易维护、不易复用、不易扩展.

优点: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由于面向对象有封装、继承、多态性的特性,可以设计出低耦合的系统,使系统 更加灵活、更加易于维护 .
缺点:性能比面向过程差


原来君如此

image.png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1、封装
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提供公共访问方式,将变化隔离,便于使用,提高复用性和安全性。
2、继承
提高代码复用性;继承是多态的前提。
3、多态
父类或接口定义的引用变量可以指向子类或具体实现类的实例对象。提高了程序的拓展性。

五大基本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类的功能要单一,不能包罗万象,跟杂货铺似的。
2、开放封闭原则OCP(Open-Close Principle)
一个模块对于拓展是开放的,对于修改是封闭的,想要增加功能热烈欢迎,想要修改,哼,一万个不乐意。
3、里式替换原则LSP(the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
子类可以替换父类出现在父类能够出现的任何地方。比如你能代表你爸去你姥姥家干活。哈哈~~
4、依赖倒置原则DIP(the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
高层次的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次的模块,他们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于具体实现,具体实现应该依赖于抽象。就是你出国要说你是中国人,而不能说你是哪个村子的。比如说中国人是抽象的,下面有具体的xx省,xx市,xx县。你要依赖的是抽象的中国人,而不是你是xx村的。
5、接口分离原则ISP(the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
设计时采用多个与特定客户类有关的接口比采用一个通用的接口要好。就比如一个手机拥有打电话,看视频,玩游戏等功能,把这几个功能拆分成不同的接口,比在一个接口里要好的多。


最后

1、抽象会使复杂的问题更加简单化。
2、从以前面向过程的执行者,变成了张张嘴的指挥者。
3、面向对象更符合人类的思维,面向过程则是机器的思想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作者:猪_队友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a5b0043b035

来源:简书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