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怎样理解暗黑模式

雪涛

/引言

“由理有剧”系列以”我们怎样理解暗黑模式“为开篇,缘由作者正在任职的工作是 TO B 产品交互及界面设计,入职时正值公司整体产品线升级迭代,用户界面从浅色模式向暗黑模式探索的阶段。这个探索阶段面临的本质问题便是“到底什么是暗黑模式”,同时“我们为什么要用暗黑模式”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给公司同事阐述这两个问题,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翻阅了相关产品系统所给出的设计文档,重点围绕“什么是暗黑模式”展开,逐步推敲其中的理论原理,总结出便于理解的文字内容。这样做的目的简单有二,一是与产品、开发、测试方面的同事能够达成向暗黑模式优化升级的共识;二是能够让我们的各个产品线更从容地去拥抱暗黑模式的到来。



/“由理有剧”系列篇01:我们怎样理解暗黑模式


文章大纲

1、是什么?

2、为什么?


一、是什么?



随着 iOS 13 和 Android 10 的正式发布,“暗黑模式 (Dark Mode)”一词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野,“暗黑模式是什么?”这个问题也一度霸占了Google搜索榜首。想要深入了解暗黑模式,也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从用户界面的演进历史中寻找线索,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暗黑模式。


作者自从拜读了《苹果三剑客》,对于用户界面的前世今生才有了更深的了解,苹果的产品发展史,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用户界面的演进史。废话不说,下面让我们一起简单聊聊。



1、原来,“Dark Mode”是用户界面的起源


计算机诞生的早期,其显示器一直以“暗黑模式”面向操作者,其缘由是早期的显示技术一直被CRT主导,CRT释义为“阴极射线显像管”,在19世纪末被研制出来,因为制造原理相对简单,所以CRT一直是早期电脑显示的主力,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仅支持单色显示。


下面两图分别为苹果公司于1977至1980年间生产发售的 Apple II 及 Apple III 型计算机

图中显而易见,两款计算机的显示方式均为单调的黑底白字或绿字,呈现出一种“暗黑模式”的视觉效果。苹果公司的 Apple II 和 Apple III 两支产品线一直以这种“暗黑模式”面向用户。这也反映了早期的计算机以输入代码执行数字运算作为主要功能,但是这从另一方面反应出:未来计算机会借助不断成长、成熟的电子技术,必将掀起一场接一场的变革,用户界面也随之不断地革新。



2、Apple Lisa(丽萨)奠定了计算机向“图形用户界面”演进的基础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CRT彩色显示技术成熟,逐渐流行普及到各个电子行业,但当时主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并没有“图形界面”这个概念,所以大部分计算机产品依旧延续了先前黑色背景的显示方式。


直到1983年1月9日,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苹果宣布了两款将在未来的计算机行业中占据关键地位的产品:一款叫 Apple Lisa (丽萨,老乔的第一个女儿),苹果第一台(也是全球第一款)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计算机,也就是 Macintosh 的前身;另一台叫 Apple IIe ,是已获高度成功的 Apple II 系列的新一代进阶产品。

Apple Lisa 向主流个人电脑行业介绍了一种全新的鼠标控制的图形用户界面,宣布向单调的黑白用户界面告别。


运用形象的图标、方便的下拉菜单和重叠的窗口,替代了此前一贯使用的输入文字命令,Lisa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启了消费者与个人电脑交互方式的革新之路。尽管Lisa存在诸多缺点,如定价过高,功能缺失、运行缓慢等,但它的图形用户界面依然给它赢得一阵喝彩。


Lisa的GUI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诸多电脑制造商纷纷加入鼠标控制的GUI领域,争相模仿。就在Lisa首次亮相十个月后,微软于1983年11月推出了Windows操作环境。(对于此事,老乔总是公开谴责微软的盖茨抄袭他的产品创意,甚至想让盖茨吃官司,两位大佬一直不合也是业界皆知,跑题了...)

///一个有意思的事儿:今年7月份,一位外国的苹果粉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条关于 Apple IIe 型计算机的动态,内容展示了自己使用 Apple IIe 型计算机进行智能化任务的过程,如发送推文、在Evernote中写作、发送电子邮件,甚至控制智能家居(如下图)。要知道,这台计算机生产发售至今已有37年的时间。由此感叹,不得不说苹果对于产品的品控做到了那个时代的。



3、Macintosh(麦金塔)推动了“暗黑模式”向“浅色模式”的迈进


1984年,苹果发布了个人计算机 Macintosh(麦金塔),Macintosh 延续了 Lisa 的图形界面语言,并向世界普及了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的概念,从而开启了以白色为底色的图形交互时代。

Lisa获得的一些成就在 Macintosh 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包括灵活的鼠标、点阵影像图、桌面的布局、形象的图标、相称的字体、屏幕上方的下拉菜单和重叠的窗口,这些也得益于日益成熟的显示技术和不断进步的计算处理技术。形象生动的图形设计和界面交互一直是老乔最引以为傲的杰作,不得不说,老乔对于计算机行业甚至是设计行业都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先于旁人的前瞻性。(当然,这里的主语应该是苹果)


Macintosh 产品的成功,不是苹果一味地迎合计算机消费市场,而是利用创新的方式引导市场,引领计算机行业向人性化的用户界面发展、迈进。


至此,我们也彻底地向“暗黑模式”说了再见,全面拥抱“浅色模式”的到来。



4、“浅色模式”成为用户界面的主流


麦金塔搭载的 System 1 打破了字符终端的模式,浅色的界面风格一直持续到 System 6 都没有显著的改变。直到1991 年的 System 7 开始引入彩色,图标也增加了隐约的灰色,蓝色和黄色阴影。System 7 系列中的 7.6 版本正式被苹果公司改名为 Mac OS ,而这一年是1997年。

与此同时,微软的 Windows 从黑屏的 DOS 发展到全屏幕的 Windows 1,再到较为成熟的 Windows 3,最后演变到奠定当今 Windows 界面基础的炫丽多彩的 Windows 95。用那个时代的眼光来看,微软的变化是相当惊人的,微软俨然成为了一匹计算机行业的黑马,一路赶超苹果成为行业霸主,而苹果因为因循守旧,在界面设计上从领先掉到了最后。

此后,从 Mac OS 8 到 Mac OS X Server 1.0 ,苹果一直专注于改善操作系统和优化界面表现,直到2001 年 3 月,经历了四个开发者预览版和一个公共测试版之后的 Aqua 界面终于跟随 10.0 正式发布,发布后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界面的印象,在随后的10年里苹果一直沿用这套界面风格。

OS X 系列用户界面较大的更新来自于2007年10月发布的 10.5 Leopard 豹,虽然基本的界面仍为 Aqua 和其糖果滚动条,但新加入了一些铂灰色和蓝色,另外重新设计的 3D Dock和更多的动画交互使得新界面看上去 3D效果更强,此外还改进了 Finder、半透明菜单条并新增了最初只用于 iTunes 的 Cover Flow界面。


整体来说,Mac OS X 10.5 Leopard 豹 这一版本的用户界面相比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灵活生动的图形语言和交互体验重新得到了用户青睐,苹果也以此,再一次走上了引领潮流之路,使得多彩的“浅色模式”成为用户交互界面的主流。

苹果开创性的界面图形语言也延续到了移动设备领域。

2007年的初代iPhone作为苹果公司第一个移动设备产品(iPhone1代)首次亮相市场,惊艳了整个行业,iPhone搭载的 iPhone OS 和后来更名为 iOS 的系统,延续了 Mac OS 用户界面的设计语言。在历代iPhone上可以看到没有物理键盘侵占空间的屏幕,精美的的方块图案整齐的排列开来,颜色丰富且耐看。

依稀记得当时的我们,还玩着黑白屏幕上的俄罗斯方块,还敲打着物理键盘上的九宫格,挪鸡鸭也表示永不为奴。

2010年堪称iPhone史上最重要的一年,苹果推出了“改变一切”的iPhone 4,并对其用户界面进行了革新。

生动的拟物化设计风格正式成为业界潮流,这也使得UI行业逐渐热了起来,苹果的界面设计规范也顺势成为了主流的移动端设计规范。

苹果以此作为移动端界面设计的基础,沿用到之后的iPhone系列中,期间iOS系统的风格保持依旧,只有 iPhone 5S 搭载的 iOS 7 做出了图标由拟物化向扁平化的改变,但整体都以“浅色模式”作为主流的用户界面视觉模式。



5、“暗黑模式”的正式登场


在 Mac OS 的系统上,用户可以通过“通用设置-外观”来对整体界面进行浅色、深色的切换,可以看出,苹果早已把“暗黑模式”纳入到他们的开发队列中,也就是说,“暗黑模式”的概念主要来源于苹果的 Mac OS,这也为“暗黑模式”的正式登场埋下了伏笔。

自从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很多网站都为用户提供了“浅色”和“深色”两套界面,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习惯或爱好进行切换。在 Mac OS 之后,很多 App 和 Android 定制 ROM 也加入了所谓“深色模式”的支持,其中也不乏 Web 端的网站、系统等。

北京时间2019年6月4日,果粉期待已久的苹果WWDC19如期而至。

发布会上,库克一如既往地优先调侃了Andriod系统一番….(苹果一直喜欢用数据说话,想了解的同学可以回顾一下发布会的视频)

言归正传,在发布了一系列硬件之后,库克终于介绍了大家期待已久的 iOS 13。新发布的 iOS 13,除了提升系统流畅度和增加系统稳定性外,还介绍了其他提升用户体验的优化。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暗黑模式”即将亮相于新系统。

发布会表示,暗黑模式可以“改善电池寿命,改善视力不佳和强光下的人的可视性,以及在弱光环境中更好地使用设备”。

“Wow,beautiful!”、“That’s beautiful!”、“That’s so beautiful!”发布会的主持人一边演示使用在暗黑模式下的App应用,一边不由自主地发出赞美。这也许也受到了老乔的影响,犹如在剧场舞台中心的话剧演员,有着一种无可比拟的自信和气场。

但有意思的一点是,主持人展示了 iOS 13 暗黑模式的开发团队合照,从极客穿着到赛博朋克式的暗黑摇滚装扮,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似乎在告诉大家:“玩,我们也是认真的。”

发布会上简单演示了暗黑模式下的漂亮界面,虽然没有过多地阐述暗黑模式的开发细节,但是这标志着暗黑模式“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6、小结


我们从苹果产品发展史中,不难发现苹果对于用户体验的理解是具有创造性的,总是能先于用户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苹果产品的发展史也可以称之为用户界面的演进史,从早期黑色背景的计算机桌面发展到以浅色为主的用户界面,再到 iOS 13 正式发布的“暗黑模式”,这一过程貌似是在“返祖”,但这些始终是围绕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改变和突破。


“暗黑模式”是什么?抛开技术理论,简单理解就是降低用户界面在设备上的亮度,以深色的背景、较低的对比度、灰阶的色彩来呈现用户界面,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体验。



二、为什么?


上面我们提到了,根据 Apple 官方的说法,暗黑模式可以“改善电池寿命,改善视力不佳和强光下的人的可视性,以及在弱光环境中更好地使用设备”。

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说法,结合我们与设备、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



1、更好地适应弱光环境


随着人们对智能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设备使用的时间也高频覆盖了白天到黑夜,夜晚使用的频率更是与日俱增,所以暗光环境的使用需求被实实在在地摆到了台面上。以设计职业为例,在阿里巴巴 UCAN 2019 设计大会上分享的数据结果显示:设计师群体夜晚的工作时间通常在5-6个小时…

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路上的我们更习惯于在夜间工作,夜间安静的环境更能让我们专注设计、灵感爆棚。但这也在另一方面表达了我们需要设备更加符合我们在弱光环境下的视听需求。

Dark Mode 由此应运而生,使用暗色模式可以缩小屏幕显示内容与环境光强度的差距,可以保证使用者在暗光环境下使用设备的舒适度。也就是说 Dark Mode 可以降低屏幕的整体视觉亮度,降低对眼睛的视觉压力,再也不用怕夜晚的设备屏幕刺瞎我们的双眼了。


但这里我们要理解一个概念,“降低对眼睛的视觉压力”并不等同于所谓的“护眼”,夜晚使用暗黑模式的设备,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屏幕的“频闪”问题,所以说用户看屏幕的时候依旧会有视觉疲劳的症状,所以各位大佬还是晚上少看屏幕,多爱护眼睛吧。



2、更好地专注显示内容



想象一下,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为什么要全场关灯?

甚至有些APP, 在影片的下方也会有一个模拟关灯效果的按钮,来让整个手机屏幕变黑, 只剩下视频画面的部分,这都帮助我们可以更专注、更沉浸在当前的内容下,也就是所谓的“沉浸感”。


这其中的原理就是色彩本身是具有层级关系的,深色会在视觉感官上自动后退,浅色部分则会向前延展,这样对比强烈的层次关系可以让用户更注重被凸显出来的内容和交互操作;尤其在信息负责界面内层级关系的合理拉开对操作效率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这一点在股票交易软件上就是最好的验证,目前来看全世界绝大多数的股票软件采用的都是负极性,也就是暗色底的设计方式。红色和绿色代表的涨或跌(不同国家颜色表示可能不一样)在这样的深色背景下就会特别显眼,还有一些颜色比如蓝色用于某些数据的走势图。这样的显示帮助用户更好地集中精力在数据获取上,更快地做出决策。


3、更好地迎合消费品味


这里所提到的消费品味是来自用户层面的潜在心理需求。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颜色可以影响观者的感受和情绪,这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于一个事物的判断和选择,这就像我们消费购物一般,有时候我们的消费不完全是为功能、实用性买单,而更加看重的是一个产品的外观属性,当产品的外观符合我们的消费审美甚至超越预期时,我们往往会更快地做出消费选择。


而黑色在积极层面的外在直观表现为高贵、庄严、镇定、神秘,这代表着黑色相比其他颜色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这也造就了黑色成为百搭色,可以作为其他颜色的底色、陪衬色进行使用。暗黑模式也存在同样的心理暗示,沉稳、神秘的黑色会让用户联想到产品的稳定和高级,提升用户的心理信任度,迎合用户的消费品味。

4、更好地改善电池寿命


最后才探讨耗电功效方面的问题,算是一个压轴问题了,在某种程度上说,智能移动设备目前最大的矛盾是性能与电池功效的博弈。如果去微博等社交网站进行搜索可以发现,为了省电而使用深色主题或者说黑暗模式的用户大有人在,尤其是一些中高端采用 OLED 屏幕的手机。这是为什么?


暗黑模式省电的作用来源于 OLED 这种材质的特性,这种屏幕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取代了 LCD 在中高端手机上的地位。和 LCD 依赖于背光不同,OLED 自发光的特性使得屏幕能够独立控制单个像素是否发光,也就是说画面越黑,采用 OLED 屏幕的手机就越省电。下图做了一个简单的理解示例,每一列的格子代表亮度,在不同亮度下有相对应的耗电量显示,闪电的亮度代表耗电量的多少。

理解了简单含义,我们再来看一下Notebookcheck上对于OLED功耗的专业研究数据。在使用 OLED 屏幕时,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决定了功耗。当屏幕基本全黑时(OLED <1% White),OLED 屏在任何亮度下的功耗都保持恒定。显示了白色内容的屏幕,功耗曲线会随着亮度提高而逐渐变陡。

上面的可视化图表相对来说可能需要一定的理解时间,让我们翻译简化一下。

上图显而易见,OLED屏幕的耗电量不仅受到亮度高低的影响,关键在于在OLED屏幕显示了什么,有多少区域是浅色甚至是白色的,有多少区域是深色甚至黑色的,深色区域占比越高,相比较之下OLED屏幕也就越省电。这也就证明:OLED屏幕在使用以深色为主的显示模式时,能够降低耗电量,提升供电效率,也就是改善电池寿命。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强强0075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设计B端表格?

雪涛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数据查看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表格的基本构成,最上面的为表头,横为行,纵为列,内容区每一组展示数据区域为单元格。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表格的设计,虽然看似简单,但是作为用户最常用的组件之一,我们需要对视觉和交互的精准把握,才能保证用户在使用表格时更加。

这里我推荐表格的”四维自检法“,对我们设计的表格是否合理,做出一个标准的判断。

分别是:信息降噪、呼吸适中、易读、详情查看。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 信息降噪:分别对表格内容和视觉层面进行重要性梳理,剥离不重要的元素,使表格轻量化;
  • 呼吸适中:保持内容和元素之间合适的间距,使表格页拥有一个好的呼吸感,将给用户营造一个舒适的操作环境;
  • 易读:通过对需求内容的解读,对内容形式加以分类辨别,做出可读性最强的样式;
  • 详情查看:b端系统往往伴随着表格数据类目庞大的问题,通常会采用另一种形式去展示全部信息。
1. 信息降噪

精简表格内容

当表格的字段非常重要时,一定要将字段全部展示出来让用户更清晰地了解数据。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如果你的用户只需要了解部分字段,那么全部展示是没有必要的,只需展示最重要的字段即可。

自定义字段展示

不同用户想看的的信息侧重不同,有时候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用户看重哪些字段,还可以让用户自定义展示字段。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精简字段名称

当我们去设计表格的时候,通常会发现表格需要承载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有时候为了表现出字段的准确含义,在定义字段名称时往往会非常的长。但是当这些字段同时出现在一个表格里时,过长的字段名称,又会显得冗余,让本就不大的页面空间更加杂乱。

所以当我们设计表格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析字段名称,对字段名称做精简,看看是不是少一个字用户就无法理解字段的含义。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添加字段说明

当字段名称过长,又必须展示,才能有效的理解字段含义时。我们可以定义一个专有名词代替,并且在字段名称后使用添加字段说明的形式,来对字段加以说明。

这样一来用户既可以清晰的理解字段含义,又可以在有限的页面空间下获取到更多的数据信息。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简化表格样式

早期表格的设计,出发点主要以拟物形式,以最接近现实表格的样式去设计。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度加深,极简的表格设计,使界面更加轻盈,让用户更加专注于数据内容。

去除纵向列的分割线,仅以浅色的横向分割线区分行,但是要注意分割的颜色不能过于浅而缺乏辨识度,部分人群对颜色的辨识度会偏低,显示器的硬件性能也会影响颜色的可辨识性。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减少不必要的颜色区分

表格设计中一定不要使用过多的颜色区做状态或操作的区分,过多的颜色细分会使表格变得更加混乱,影响用户体验

对状态的区分,仅用轻量的颜色区分即可,操作栏保持主色按钮色。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2. 呼吸适中

如何定义单元格的高度

了解单元格的结构,以及实现单元格的基本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把控我们的设计。

单元格内的可控尺寸包含:单元格高度、文字字号、文字/段落行高、文字上下间距。

我们基于视觉呼吸感,赋予各个元素合适的尺寸,我在这里给出一套参考方案:

  • 文字字号 = N
  • 文字行高 = 1.5N
  • 上下间距 = 1.2N
  • 单元格高度 = 内容高度 + 上间距 +下间距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如何定义列的间距

首先我们要了解列的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定宽列,第二种是自适应列。

  • 定宽列

顾名思义就是它的宽度是固定的,比如:第一列我们设置宽度为200px,第二列我们设置为300px,五六七列分别设为100px,那么我们这个列表的宽度就等于200 + 300 + 100*3 = 1100px,在任何分辨率尺寸下你的这个列表都会保持这个宽度不变。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 自适应列

就是列会随着分辨率变化而产生宽度的变化,比如:列表有五列,我们定义列表的宽度为界面宽度的50%,假定界面宽度为1200px,那么列表宽度就为600px,而每一列的宽度则为120px。此时我们将界面的宽度缩小到600px时,那么列表的宽度就为300px,而每一列的宽度则为60px。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在实际设计案例中,我们往往会面临由于每一列的内容不同,所需要的宽度也就不同,我们希望在列不多时可以保持宽度自适应,但是如果每一列都做成自适应列的话,内容多的列无法展示全内容,内容少的列空间又会很大。

所以,固定列 + 自适应列的综合运用,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实现我们想要的设计方案

  • 列的结构

然后,我们一起来了解列的结构。每一列分为内容区和左右间距区,在固定列里面内容区和左右间距区都是保持不变的。但是在自适应列却不同,它的内容区是随界面分辨率变化而变化的,左右间距区的宽度是保持不变的(在代码里间距区被叫做Padding)。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 固定列

当表格字段数量不确定时,通常我们会为自定义列的内容区写一个最小值(min-width),以确保字段很少时可以自适应宽度,字段较多时仍然能保证完整展示表格数据,不影响对内容的阅读。

当表格的列过多又必须全部展示时,固定必需固定的列(如姓名、任务名称、操作项等),其他字段横向滚动。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3. 呼吸适中

列的对齐方式

基于人的惯性浏览顺序,设计每列合理的对齐方式,能够辅助用户更的完成工作。

  • 标题和内容:一般采用左对齐,更的浏览顺序;
  • 有长短不一的数字时(序号除外):右对齐,方便比较 ;
  • 操作项一般放在尾列:右对齐;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不留空白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对未知事物会产出恐惧情绪。我们在设计表格的时候,要考虑到表格的各种展示情况,非特殊情况不要出现单元格空白。

没有数量用“0”表示,没有该项内容用“-”表示。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选择合适的分页器

表格是一种可以承载大量数据的组件,当数据行数很多时我们通常会选择分页器,使用分页器有哪些优点:

  • 快速查看:通过分页数据加载缓解服务器压力;
  • 清晰易读:由于界面的空间是有限的,通过分页展示数据,有助于缓解用户的阅读压力;
  • 灵活便捷:如果客户想在一页展示很多数据,可以通过分页器自行选择,还可以了解到数据的总数目。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收起低频的操作项

当界面空间有限、表格列数很多时,如果表格的操作项过多,会占用很多页面空间,需要有选择的展示,将低频操作项收起,用点击更多按钮去触发选择。

如果是1.0的产品,我们可以和产品经理沟通,分析每个功能按钮的优先级。

如果是上线的产品,我们还可以通过按钮点击PV(页面成功访问次数),来了解按钮的使用频率,做出按钮优化。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行的排序

如果产品没有特殊需求,那么默认最近创建的在最上面。可以用带有排序的表头,让用户自定义排序。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4. 查看详情

详情入口

如果表格的内容项很多,我们通常会在表格上只展示部分重要数据,而其余数据放在详情页面展示。

作为详情页面的入口,通常会有两种设计方式:

  • 将详情按钮放在操作项里
  • 将首行的名称做成可点击样式,点击跳转至详情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详情页的展开形式

如果详情内容不多,没有新开页面的必要,我们可以采用展开行、弹窗、抽屉的形式,但是要注意尽量减少过多的样式,给用户增加疑惑感。如果详情的内容很多,而且有编辑的需求,建议采用新开页的形式。

建议根据详情页信息量的多少,以此采用展开行、弹窗、抽屉、新开页的形式。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数据过滤

数据过滤是表格页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搜索、筛选、标签页。

这一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用户,梳理表格数据信息,精准定位所需的数据项。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1. 搜索

模糊搜索

模糊搜索是指在用户搜索意图不明确时,搜索引擎将用户的查询与待检索的内容进行模糊匹配,找出与查询相关的内容。模糊搜索无法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返回的结果中可能包括了一大批用户不想要的信息,所以在使用模糊搜索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场景,慎重使用。

  • 优点:只要有相关的内容都会被检索出来,减少了精准搜索带来的记忆负担
  • 缺点:容易把相关的信息也带出来,例如检索手机号,把相关编码也匹配出来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搜索

搜索是指用户在搜索时,针对某一数据字段搜索,来查找所需要的数据。根据业务场景不同,我们会查找某一字段,或者是用标签切换不同字段来查找。

  • 优点:搜索匹配精准度高
  • 缺点:每次只能对单一条件进行搜索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2. 筛选

筛选器主要是针对内容较少的字段进行查找的一种方式, 通过筛选器的选择可以快速定位所需的数据,取消用户输入的过程,提升查找效率。一般筛选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下拉筛选,第二种是平铺式筛选。

下拉筛选

下拉筛选就是将需要筛选的内容放置于选择器当中,通过点击选择器下拉,来选择需要筛选的内容。

  • 优点:空间利用率高,起到了很好的收纳作用
  • 缺点:无法直观看到所有的筛选项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平铺筛选

平铺筛选就是将筛选项的内容,直接展示于页面之上,通过点击选择的方式直接进行筛选。或者可以通过自定义内容的筛选。

  • 优点:操作效率高,筛选项一目了然,支持输入更多筛选条件
  • 缺点:空间利用率低,不适合选项太多的情况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如何合理的使用筛选项

当数据内容需要的筛选类目过多时,如何合理的摆放,才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 信息排序:基于用户使用场景,以目标导向为依据,将高频的筛选项排列到前面,低频的筛选项置于后面
  • 默认折叠低频筛选项:当筛选项过多时,会极大的占用界面空间,使用户在阅读数据时产生非常不好的用户体验,通过展示高频筛选项、隐藏低频筛选项,将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
  • 所有筛选项都很低频:以点击高级筛选按钮的形式触发,将全部筛选项置于气泡或者弹窗之中。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如何判定筛选项的使用频率呢?通常会有两种方式:

  • 第一种是给筛选项增加数据埋点,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对用户点击行为的分析了解到筛选项的使用频率;
  • 第二种是用户调研,通过问卷或者面谈,了解到用户的真实使用需求。
3. 标签页

标签页又叫选项卡,在组件中我们通常叫Tabs,指的是分隔内容上有关联但属于不同类别的数据集合。

默认展示常用项

在使用标签页时,有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通常在B端设计中,我们会把标签页的位置定位在最常用的一个选项。

增加数据条目

如果是订单一类的分页,我们还可以将数据条数,展示在标签右侧,用来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到待办数据量。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数据操作

1. 分类

数据操作即对表格的数据进行操作,首先我们对数据操作进行分类。

按控制范围分:

  • 单行操作
  • 批量操作
  • 全局操作

按操作属性分:

  • 新增数据
  • 编辑数据
  • 删除数据
  • 业务处理
2. 如何合理的设计数据操作

第一步,先判断控制范围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第二步,判断摆放位置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第三步,优化信息层级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以上是操作项和筛选项较多的情况,那么不多时,我们还是要合理利用空间,灵活设计

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

以上就是《如何设计表格?》的全部内容了,后续还会努力更新更多B端设计分享!与君共勉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三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web表格设计解析

周周


为大家梳理一个web表格设计框架,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完整的不一样的内容。全文12,598字 ,预计阅读30分钟,建议收藏。

为大家梳理一个web表格设计框架,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完整的不一样的内容。全文12,598字 ,预计阅读30分钟,建议收藏。


在网页或桌面端为载体的B端产品和生产力工具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需要和数据打交道,查询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是当前正在设计的大多数产品的关键要求之一,表格被公认为是展现数据最为清晰、的形式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用户界面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表格,展示行列数据,既是一种可视化交流模式,又是一种整理数据的手段。表格帮助我们组织和展示信息,同时保证信息的可读性,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所需内容;通过合理布局,感知不同信息间的关联与区别,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数据进行排序、搜索、分页、自定义操作等复杂行为。


1.1 表格的布局

表格的行元素和列元素行和相交就会形成一个简单的二维表,行,列元素的空间组合就确定了一个个单元格。常见的表格布局有水平型、垂直型和矩阵型三种基本布局,分别强调行、列、单元格。


水平型会弱化列的存在,强调行信息的连贯性,适用于用户阅读信息时是从左到右,然后自上而下逐条扫描。垂直型是通过强化列的视觉特征来突出不同列信息的对比。矩阵型的表格有均匀统一的分割线,单元格比较明显,适用于列信息较多而没有足够空间用留白来分割信息的表格,同时我认为单元格合并的情况也属于矩阵型。


还有比较常用的表格类型层级型:


层级表

是表达结构性关系的表格,表现得如同树的分支,所以又叫树列表。每一个条目可展开或折叠包含的更详细的行信息,也包含嵌套子表格。

层级表并不如矩阵表直观,但通过结构化的组织方式逐级展示表的数据内容,让整体信息架构一目了然,非常适合大型数据表。

结合层级表的使用场景,多以查看为主,编辑需求较少。


同时还有特殊的表格类型,图表型与卡片型:


图表型

除了在单元格中引用图表之外,很多时候都会提供图表/表格视图切换,便于用户从图形角度查看、分析自己关注的数据。有时也会有“图表+表格”的形式,这时候,表格往往只作为明细放在页面底部。大量的表格也会导致视觉的单调。


卡片型

可以用卡片的形式来展示信息,将信息以组的概念呈现,单张卡片内的信息按优先级进行排列。此外,卡片彼此之间又形成一个整体。

卡片是一种承载信息的容器,对可承载的内容类型无过多限制,它让一类信息集中化,增强区块感的同时更易于操作;卡片通常以网格或矩阵的方式排列,传达相互之间的层级关系。适合较为轻量级和个性化较强的信息区块展示。


注:在有限的表格空间内需注意卡片信息之间的间距,若卡片信息过长可做截断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表格类型还有可能互相结合,以更好的达到相应的分析目的。

比如垂直–层级,矩阵–数据立体表等。



1.2 表格的构成

从视觉结构的表现角度,个人将“表格”的构成分为:标题、表上方筛选操作区、表头、表体、底栏。由表头、表体构成内部区域,由标题、筛选操作、底栏构成外部区域。


标题

标题是对表格信息内容的整体概括,可包含数据来源及属性(日期、地区等),以便用户对表格内容有整体认知。给数据表格起一个清晰简明的标题,与其他的设计同等重要。有了好的标题,表格就可以独立使用,如果导航菜单层级清晰,同样能起到标题的作用。标题作为最重要的识别元素,默认展示在左上角。


筛选操作区域

这里特指位于表头的上方的操作区域,包含筛选,操作按钮等其他操作。筛选区包含模糊搜索和条件筛选,按钮分为增删改和其它业务处理操作,合理设计筛选区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效率。


表头

表头对数据性质的归类。表头按惯例要对数据的简况做出反映,如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家庭成员组成、政治背景、经济状况等。表头的字段名称应当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保证用户理解。如果有需要解释,则在字段名称旁边加说明小图标(小问号)。表头在这里也能指列行标签,是对所属行或列数据的描述。


除了容纳行/列标签之外,表头也可以进行排序、搜索、筛选等。


表体

表体是表格的主体内容,具体信息数据内容的填充区域,由一个个基础的单元格组成,单元格是表格呈现数据信息的基本单位,可以是计数、百分比、均值、"-"等任何数据。表体包含数据,分割线,背景,单元格数据可进行点击操作,如链接跳转(项目或者商品等)、展开嵌套表的子集信息(子表格)、操作按钮(查看编辑)等。

表尾一般是统计类数据,例如合计、平均数等。表尾使用频率较少,且重要性明显不如表头,我就把它归到表体这类。


底栏

底栏在表格最下方,主要展示正文中的数据量或单页数据的概览信息,也常提供统计功能,供用户了解总体进展。底栏一般放统计信息、分页控件、备注说明、操作按钮(加载更多)等内容。


底栏最常见的元素就是分页,分页可以放在头部或底部,常见的还是放到底部,分页固定能省去用户需要翻到顶部或底部进行操作的麻烦。分页可分为整体页码平铺式、全功能版、简易版等,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比如有的时候并不需要定点跳转。
















无限滚动可以替代分页,但对于功能优先的应用未必适用。下图为查看更多按钮,比较少见:


同时,在选中操作的下,操作按钮也可以位于底栏,在未选中时操作置灰。


采用格式一致外观,突出有利于对象识别的关键信息。


2.1 视觉标准

填充与边距

合适的填充和边距对于视觉设计至关重要,既包括保证数据单元格之间的留白,又包括单元格内部留白,以保证易读性,当创建表格设计规范并严格遵循后,就可以创建视觉一致的表。表格本身应具有最小宽度,在不同画面中宽度应可以增长到整个空间,所以每个列也需具备最小宽度。如果页面宽度小于表格,那么表格应水平可拖拽。


对齐方式

数据合适的位置排列能够提升数据的浏览效率和准确度。对齐能够很好的形成视觉引导线,会让表格更加规范易理解,给用户视觉上的统一感,视线流动更顺畅,让用户快速的捕捉到所需内容。


正如连续律所描述的,人们倾向于把那些经历最小变化或阻断的直线或圆滑曲线知觉为一个整体,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使曲线继续成为曲线。在界面设计中,将元素进行对齐,既符合用户的认知特性,也能引导视觉流向,让用户更流畅地接收信息。


数字应该右对齐

在表格中,诸如金额、数量等数值排列时,通常采用“右对齐”方式,既方便用户快捷读取数据,还可以使用户进行纵向数据对比。数字是从右向左读的,是因为我们对比数字时,首先看个位,然后十位、百位。当个位数值对齐时,我们就可以快速查看前面的数值,比较多个数据的大小。因此,表格的数字应当右对齐。

当我们常用的字体如果不同数字宽度不一致时,会导致千位分隔符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要选择数字等宽的字体,等宽的数字在同一竖线时更容易对比。


文字信息左对齐

因为我们阅读文字信息是从左向右读,如果不采用左对齐,会降低浏览文字的效率。


混合型文本左对齐

当数字、文字、字母组成混合数据时,标题和正文左对齐,使用了一个视觉起点。


在实际工作中,主流框架组件,表格列数据对齐同时针对分割线,虽不是完美中的对齐,但开发成本低。


不论何种对齐方式,都需要考虑到该字段可能存在的极端情况。如:普通文本若过长,可在鼠标悬停状态时单元格展开列出全部字段信息。



色彩

一般表格具有的颜色尽可能少。颜色和可读性是密切相关的,要合理的使用颜色,普通表尽量使用简单的背景色和点缀色。背景色方面,除了行/列交替颜色(可以区隔内容,引导视线)、悬停高亮底色(便于准确辨别光标所在行)等处理方法,还可以对表头表尾进行视觉区分。但不能增加过多颜色以引起混乱。


分割线颜色尽量不要与背景色相差太大。当字体选择深灰色,背景为浅白色时,边框选择浅灰色,这样可以减少我们视觉疲劳,不会使表格看起来令人生畏。


2.2 表头的优化

表头标签应该简炼准确,以达到节省表头空间和减轻视觉压力的作用,让用户注意力聚焦在数据本身。当然对于产品而言,先能把事情说清楚,再考虑文字的简洁性。


当数据结构比较复杂的时候,使用多级表头来体现表头与数据的层次关系,如下图:

当数据有看不懂或生僻的信息时,用户期望有人告诉他为什么会这样,就需要在表头标签后加上小问号,鼠标悬停弹出说明文字的提示框。


不需要表头

如果表格数据可以自我解释,表头就可以不需要。电子邮件的表格是一个好例子,邮件主题,发送者,发送日期都区别度高不会混淆的。当然有的情况表头是不能去掉的,例如有两个不明确的日期,这时候你就需要定义一个表头。


2.3 行的优化

默认排序

所有行按逻辑排序,比如按风险由小到大,将最安全的操作放最前面;或按照信息时间排序,由新到旧,以创建时间进行排序,即创建的排在最前面。


合适的行高

行高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着阅读体验。较小的行高承载更多信息,让用户无需滚动鼠标即可看到更多数据,但会降低扫描效果,导致视觉解析错误。适宜的行高使得数据更易于被阅读,但这不代表行高越大越利于阅读。

设置行高的原则:

A.单行数据显示时,数据显示紧凑、有序。

B.多行数据显示时,弱化表格形式,提供丰富的视觉展现。


因此,对于单行显示的表格,建议行高为字体高度的2.5倍到3倍;对于多行显示的表格,建议内容区到上下边框的距离略小于文字高度。当然,也可以提供切换按钮让用户自己控制显示密度。


横向斑马线

斑马线又称作间行换色、隔行变色、行的交替样式。它能让行间界限更为明显,同时加强视觉流的横向引导,避免在阅读表格时出现迷失情况,要注意两种颜色不能反差过大。另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与边框同时使用。


行的强调

有时为了强调行内信息的连续性,可去掉单元格的纵向分割线,仅使用横向分割线和底色分割,使横向信息更加连续通畅,以提升阅读效率。


表格还可以通过颜色来指示状态,颜色指示可以帮助用户识别哪些行可能需要特别注意的行数据。

同时可以对行内信息进行扩充,进一步弱化表格形式,丰富各类信息的视觉呈现,同时兼顾行与行之间的关键信息的对比,如上文表格布局提到的图表的使用。


2.4 列的优化

减少列的数量

尽量减少列的数量,关注用户需要的必要信息。当数据列过多时,要分清主次列,非重点、辅助性信息可以通过次级入口来解决,如固定重要列(主体名称/操作列),次级列在表格中间区域左右拖动。


合适的列宽

列宽严谨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第一,通过栅格,由列的数量决定列宽,主流框架组件一般是这种;第二,可以固定部分列的宽度,其余列则按百分比处理;第三,在固定宽度的基础上,允许用户自由拖动调整列宽的大小。(当然我觉得不要太拘泥这个,合适就好)


列的强调

为便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给出差值、升降变化等数据处理结果,减少用户数据加工的过程,直达用户获取信息的目标(需要明确用户目标),提高用户的阅读速度。

一般列的强调是配合列排序功能使用的,如点击率、访问量的排序。有时会使用不同粗细的纵向分割线或不同底色对列信息进行区隔,增加同类信息的对比性。


2.5 单元格数据展示

度量单位的使用

其中的关键区别在于数字的大小。数据的度量单位无需重复,一般在表头标识清楚即可。

空白单元格处理

一般指空数据或零数据的情况,空白单元格容易造成用户困惑甚至误解,用户会搞不清楚到底是没有数据,还是数值为零?正确做法是,对于数据为零的单元格,要填上0,且小数点后位数、单位,都要与上下数据格式保持一致;对于没有数据的单元格,通常是用“-”表示。


B端后台数据类型较多,最好能为空数据做出释义,可以在“列标签”或底栏给出解释文案。


数据过多

单元格的宽度根据列中字符的长短自动变化宽度,超过该列宽可以省略显示,末尾以"..."显示,鼠标悬停时出现气泡显示完整内容。


关键属性标识

比如用户重点关注数据状态、某些数据的上升和下降等,可用符号进行标识,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目标信息。


2.6 分隔线

水平分隔线,能显著减轻表格在垂直方向的视觉重量,内容更加条理清晰,便于用户对比查看数据。

垂直分隔线,在表格中使用适合的对齐方式后,那么就可以省略;数据量级比较大的表格,列之间过于紧密时建议保留,可以使用较淡的分隔线,将不同列数据区分开来,提升浏览速度。


下图采用了同时使用水平和垂直分隔线:

如果在表格中使用适合的对齐方式,分隔线就是多余的。但由于表格数据量级不同,即使要用,分隔线也要淡,不能妨碍快速浏览。



2.7 分页及翻页

在web端,表格的的数据内容超过一定“数量”时需要提供翻页功能,这个“数量”由表头的高度、表格的行间距、目标用户群体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等因素来决定,原则是不要超过一屏,考虑到每个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让用户自定义每页的显示的数量。相比于跨屏翻页而言,向下滚屏会更便利,在下文控制表内容中展开比较了无线滚动与分页。


分页控件内容 :用户自定义每页显示的数量,当前页码(行数),全部数据的页数(行数),向前翻页,向后翻页,到达第一页,到达最后一页等。

当用户的数据未超过一页时,可以隐藏翻页控件。翻页按钮不可用时,须给出置灰态或不可点击。


分页控件做为筛选数据的一种方式,通常可以结合排序、筛选等其它控件一起使用,来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如网易的邮箱,翻页与日历结合使用,对于有大量邮件数据的用户来说,查阅邮件的效率更高。

除了无限滚动,还有第三种翻页方式,鼠标点击“加载更多”按钮以查看更多数据。



2.8 简化表格

干净的表格使人愉悦。特别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巨大的数据量会增加用户的压力,因此要减少视觉干扰。删除不必要的分隔符与背景,去除阴影等。信息内容的有效传达是表格设计的本质,让用户注意力聚焦在核心内容上。所以,做减法设计就显得可贵了。


实现简化的方法是适当删减。如果画面视觉很糟糕,请删除辅助信息、不常用的控件和分散注意力的样式,但要小心删除必要内容。“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杂乱,这是简单的结果。简单性在某种程度上基本上描述了对象和产品的目的和位置。想设计出一个井然有序的产品。这并不简单。“ - Jonathan Ive


减少分隔线

这必须是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水平分隔线能显著减轻长表格在垂直方向的视觉重量,加快数值的对比效率。但如果在表格中使用适合的对齐方式,竖直分隔线就是多余的。它们最大的贡献就是缩减元素之间的距离,明确了单元格范围。即使要用垂直分割线,也要淡,不能妨碍快速浏览。


不使用斑马线,使用不同底色区分指示不同类型的数据是有必要的,但是用来区分同一类数据,斑马线在很多时候又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水平分割线已经明显区隔了。

省去分隔线,对于较小的,动态性较小的表,可以省去所有分隔线,并获得醒目的外观。当然,这更多是数据量不大且易分辨的情况。


尽量以黑白为主

运用彩色表达组织或含义可能会增加误解,并且引发视觉障碍者的易用性问题。普通表格一般使用颜色代表状态或进度。


克制图形元素的使用

其他图形元素,如星号、三角、圆点、对勾、叉等,虽然能够帮助组织数据、更直观的传达信息,但要注意数量,物极必反,要注意克制这些元素的使用。


优秀的表格交互给予用户操控感,不让其迷失在数据中。提供便捷的过滤筛选组件,配合鼠标悬停、点击、框选等操作,方便用户查看更多数据信息,快速定位目标数据,或根据特定规律对数据进行排序、突出、降维等处理。当我们将这些组件与交互动作结合,用一些习以为常的交互去操纵表格时,用户将更清晰、有信心、提效率。


3.1 筛选与搜索

筛选和搜索是用户目标数据的好方法,这是一项基本功能,可让用户从默认的表格数据轻松获取要查找的内容,在数据量较大的表中特别有用,一般位于表上方的操作区域或表头区域。


表上方

当表格的数据量较大时,可在表上方操作区域增加对象搜索或数据分类来提升用户查找效率,且能同时使用。提供多维的筛选和排序,是增加用户效率的有效方式。


输入搜索框输入用户关心的内容,既可以实时筛选,也可以点击触发,一般须支持模糊查询,否则用户必须记住所有内容,才能查出要找的目标项,成本过高。也有特殊情况,如保密性较高的账号密码列表查询需输入。


无论手动查询还是自动查询,如果查询条件是组合的几个,那么一般是填好全部筛选条件再让用户点击查询按钮。因为如果用户要查询的表格数据具有多个属性且相互联系时,组合条件的查询显然是更合理的。


如果筛选操作是单个条件独立查询,各个筛选条件都是相互独立的,那么最好填好一个条件便自动查询。

筛选条件有时候既需要汇总数据的,又需看单一条件下的数据,比如状态包含“待付款、待发货和待收货等”,此时则是做成Tab单选较好,如下图所示。


表头

放置在表头标签上的筛选,受列内容的影响,一般做单次筛选。通过对表头标签旁按钮的点击,使用户更快捷进入到自己的筛选条件中。通常,表单越左的列数据越重要的,也是筛选频率与需求最高的,因此高频的筛选场景基本可以得到满足。


3.2 滚动与固定

垂直滚动固定表头

垂直滚动时,固定表头可以让用户明白当前单元格数据信息的属性和含义,体现界面友好性。当数据列差异不大,用户不能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分辨类型时,尤其需要固定表头。当表头有操作时,固定表头更能提升使用效率。


数据列表相当庞大而复杂的时候,使用固定表头可以帮助用户区分列与属性。


水平滚动列固定

当呈现大量数据时,表包含的列数超出了该表的最大宽度,水平滚动就无法避免。第一列(前几列)或操作列固定能更方便信息的对比与操作。基于我们读取信息的方式,从左到右放置关键列。最左侧的列会引起最多的关注,当我们感兴趣时,才会查看其他列,它会影响用户阅读所需时间与精力。


在大型表格中,我们才可以水平滚动,最好是寻找可替代方案。表格中文本为什么这么长?能减少字数嘛?可以将文本换至第二行以减少水平宽度吗?能否为过长的文字选择别名吗?可否用图形条目取代?是否可以采取工具提醒?是否可以安排在窗口或对话框里?


一般有两个解决办法:文本换行,对它缩排;在单元格区域截断文本,在提示中显示完整文本。方法一意味着我们要增加表格高度,且每行高度可能不同;方法二,如果不同文本内容的头几个字一样就存在问题了。但这两种方法都比水平滚动好。



3.3 排序

表格初始有一个默认排序,也叫初始排序。但有时,用户希望将表格中某一行位置换到另一位置。


拖曳排序

拖放似乎很简单。就是抓住某个元素把它放到另一个地方而已。可是,事实上,拖放过程涉及到了大量细节,在拖放期间,需要处理许多特定的状态。


用户在拖动模块时,页面整体布局基本保持不变。因为移动的不是模块,而是插入条。插入条指明了放置模块时的目标位置。常用于数据量较小,有拖曳排序需求的场景。又可以运用在多个表一起的情况。


穿梭表格

就是多表格拖拽的情况。比如左侧的表格内容可拖拽至右侧列表框,同时支持表内上下拖拽更换位置顺序,也可直接选中对象在两栏中按钮移动,完成拖拽行为。


那如何让用户知道可拖拽呢?

增加意向符号;改变光标样式;增加被拖拽对象临时性底色,突出显示。


如何让用户知道怎么拖拽到哪里?

被拖入区域应增加插入位置符号,可以明确指出放置模块的目标位置,减少用户困惑,也可以对放置操作发生后的页面外观提前给出预览。同时设计时考虑上下左右两个方向的拖拽运动分别可以触发什么结果,超出表格范围拖拽对象消失。


被拖动对象应呈现为轻微透明的样式?应该显示为完全不透明?或者改为使用缩略图表示?我认为这三种方法都可以。透明效果也会让更多表格内容对用户可见,有助于用户预览最终放置后的结果。从而方便用户查看页面,也会表明该模块处于一种特殊模式中。透明可以表明相应被拖拽对象尚未定位,或者说正处于过渡状态。


表头排序

排序又分为降序和升序,比如,事件相关的表格,默认时间降序排列;风险相关的表格,默认安全降序排序。


表头排序可以辅助用户快速挖掘出需要关注的信息,发现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一般可按数字大小、文字拼音顺序、字母顺序等其它数据特征进行排序。如果表格中不是所有数据都能排序时,则需要标识出可排序操作的列,一般采用三角箭头做为标识,实时反馈当前操作状态。



3.4 控制表内容

控制列

可伸缩列

由于存在多个数据标题和列,我们只能根据表格的宽度来展示数据。在某些情况下,表格可允许用户选择他们关注的列,在其固定宽度基础上,让用户可以自由拖动列宽边缘以调整列宽。


自定义选择列

由于数据报表,往往需要满足各种不同的角色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因而在表格数据显示上,一般采取宁多勿少的原则,即尽可能提供详细的数据,由此会数据指标过多,难以在表内完整展示,导致需要水平拉伸,降低了表格的可读性。

针对上面这个问题上,可将所有的指标名称罗列在表格上方,并提供多选操作,在默认情况下仅展示最常用、最重要的几个指标(如下图)。这样能让用户在表格上方看到所有指标名称,避免了原来需要水平拖拽而导致指标浏览不全的情况。其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选择显示所需指标,隐藏不必要指标,减少干扰。

B端后台通常会对应不同的角色及不同的需求,可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义表格的展示列及列的顺序。同时系统应记住用户上一次自定义列的设置。


控制行

控制行高

较小的行高让用户无需滚动页面就能查看到更多的数据,但可扫描性的效果易导致视觉迷失。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成功的数据表设计包含了控制行高(显示密度)的功能。


树形表

行也可以结构化分为不同的类别,前面提到了层级表/树形表,可以嵌套子表格,展开和折叠。可操作按钮一般位于各级行标题左侧,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并具有扩展或折叠的功能。单击表中的类别标题会在类别的展开或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展开与折叠也将极大的影响行内容显示。


分页

分页可以将表内容信息划分成独立的页面来显示。


优点:

1.良好转换:当用户是在结果列表中查找特定信息而不仅仅浏览信息流时,分页就是好的选择。你会知道表格总量与当前页的准确数量,能够决定在哪里停下或者去哪里。

再次寻找特定数据时,分页方案让我们能够大概定向到目标数据位置。用户可能难以记录目标数据页数字,但一般能记录大概范围,而页码链接能让用户更容易到达那里。


2.掌控感:无限滚动就像个无止境空间——无论你滚动多久,你会感觉永远结束不了。当用户知道可用行数量时,他们可以自己主观做出决定而不是被动滚动。同样的,当用户能够看到结果的数量时,他们将能够预估他们查看表数据大概要花费多长时间。


缺点:

额外的动作:在分页方案中,用户要到达下一页表内容,就必须点击分页控件上的按钮跳转,等待表格新内容的加载。


无限滚动

表格无限下拉加载使用户在数据内容面前一直滚动查看。向下滚动的时候不断加载新内容,虽然十分方便与诱人,但不是什么场景都适用。


优点:

1.浏览:无线滚动提供了一个的方法让用户浏览表数据信息,而不必等待表格新内容的加载。当用户并不特意寻找特定的内容时,他们需要通过查看大量内容找到自己中意的信息。


2.体验更好:用户使用滚动能获得比点击分页有更好的体验。滚动行为要比点击更快更容易,对于那些连续且冗长的内容,无限滚动要比把分页的有更好的易用性。尤其在表格区域狭小时,使用无线滚动更能节省空间。


缺点:

1.受限性能:页面加载速度是良好体验的一切。尤其是表格计算数据时需注意使用无限滚动,缓慢的加载速度会造成用户的不耐烦与离开。用户在一个表格页面中越向下滚动,就会加载更多的内容,当数据量过大时,结果就是页面性能越来越低。


2.位置丢失:无线滚动同分页相比,没法标记当前位置且不能再随意回到之前位置。一旦离开,就会丢失当前的浏览记录,如果要回到上次的位置,必须得重新滚动去寻找。当用户有这种行为的话,无线滚动就会让用户产生困扰厌烦。尤其当你刷新页面时发现自己又回到表格顶部,不得不重新滚动等待结果的加载以继续查看。


3.信息缺失:滚动条并没有反映出实际数据量。假设快要接近底部了,当受到引诱滚动条再滚动一点点时,结果却会发现表格数据量又刷新了。从一个可用性的角度来说,打破滚动条的正常使用规则对用户来讲是糟糕的。


一般来说,无限滚动适用于在数据有限且信息重复的表格,有利于内容探索。分页则适用用户在寻找特定信息及浏览记录,易快速访问。



3.5 查看次要信息

表格内容的取舍要建立在对业务的了解之上,尽量精简指标,隐藏不必要信息,减少干扰,避免无主次的铺出所有信息。不要让用户一次性接收过于庞大的信息量,建议默认只展示用户所必须的信息,其他次要信息通过展开下拉等方式展示,为辅助信息提供深层入口。


展开行

展开行允许用户无需打开新页面在表格内即可查看附加信息,防止用户迷失。


子表格

表格中打开表格,表格组节把相关的行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收缩和展开,各组节层级要有样式区别。如有需要,在每个组节里可以显示数据概要信息。


弹窗

包括模态弹窗和非模态弹窗,模态弹窗是仅支持打开一个弹窗进行详细查看,非模态弹窗是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并允许拖动弹窗位置进行信息对比。

模态允许用户留在表格视图中,且更多地关注附加信息和操作:


非模态弹窗对于主动使用的用户来说可能很有用,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比较不同行数据的细节:


视图切换

可以通过视图切换查看更多细节,比如在“表格”和“左列表+右详情”之间切换,或者提供“只看文本,看文本和缩略图,只看缩略图”几种查看方式。相比弹窗减少了页面层级和隔离感。单击行链接将表格转换为左侧的列表项目和右侧的其他详细信息,这让用户能够解析大型数据集,而且在涉及到多个项目时不会丢失位置。


3.6 数据的编辑操作

编辑表格数据在大众化的Web应用程序中并不常见。不过,在企业级Web应用程序中,表格则占据统治地位。此时,最常见的用户需求,就是想要像使用Excel一样实现表格编辑。毕竟Excel早已成为编辑网格数据的一种标准。


表格数据的操作大体可分为显性与隐性。显性操作,指操作选项显示在行内,直观明了;隐性操作,当鼠标悬停时或勾选才显示操作选项,界面简洁明快,可减轻空间压力,减少干扰。


单行操作和批量操作

操作项一般存在于行数据最后,为固定列,或表上方位置,两者对应多种操作场景。


单行数据操作

文字按钮操作项一般不多于三个时,图标按钮不多于四个时,操作项跟在行条目后面;当超过时,建议将操作折叠收起,点击更多弹出多个操作选项。当操作按钮致灰时,鼠标选中可显示原因。

如果行操作不那么重要,或者说行操作过于啰嗦影响用户阅读时,可使用隐形操作,鼠标在行区域悬停时,可对当前行背景作出区分,或放大悬停区域,同时行尾出现可操作按钮,进行行操作。如谷歌邮箱:


批处理操作

对于数据批量操作的场景,建议将操作放到表格上方,与复选框操作配合使用。批处理操作模式允许用户对一行或多行对象执行操作,并在选中复选框后激活表上方操作按钮,如删除、批准、拒绝、复制之类的操作,这将节省用户时间,避免重复对多行进行相同操作。


表格上方的所有筛选或搜索按钮可能会因操作按钮出现过多而暂时隐藏,如果空间限制导致操作按钮排列不下,则使用“更多操作”按钮。


二次确认提示:对于用户操作结果给出提示窗反馈,用户点击「删除」后,直接操作;出现提示框告知用户操作成功,并提供用户「撤销」的按钮;用户进行下一个操作或者15s内不进行任何操作,提示框消失,用户无法再「撤销」。


在执行某些无法撤销的操作时,点击删除后,出现模态弹窗进行二次确认,在当前页面完成任务。同时禁止滥用模态弹窗进行二次确认,就既打断用户心流(无法将上下文带到弹出框中),也无法避免失误的发生。


单选、多选和全选

数据较多时,单个选择数据费时费力。单选框是只能单选,而复选框是能选择单个、多个或全部选择项,而实际上纯粹的单选很少见,所以建议一般场景下在表格最左侧加上复选框,如前面说到的批量操作,多选后,就可以批量操作。点击选框所在行的局部能让整行被选中,每个选定的行都接受突出显示处理,这种做法可增大点击区域减少界面的混乱。


具体设计时,可以按照数据类型进行选择,如邮件已读、未读等。


可进行选择的表格需告知用户已选数据量,在翻页时是否允许跨页选择;全选是当前页视图中的所有项目还是选择表格中的所有项目。


单元格编辑、行编辑与表格编辑

针对于需要进行数据编辑的表格。表内编辑能使数据更具可操作性,表内编辑一般优于弹窗。要启动编辑功能,必须通过鼠标单击,而非鼠标悬停。这样就能确保整洁的网格显示效果。假如是通过鼠标悬停来触发,鼠标每经过一个单元格就得显示一个编辑框,那这种编辑模式就会干扰到不同单元格间的切换,会有多么烦人。


单元格编辑:针对单个,不连续的可编辑的单元格,为了让功能更容易被发现,可以在单元格数据旁放置编辑图标,这样可编辑和不可编辑的单元格视觉对比就十分明显。单击该图标即可触发编辑,单元格内出现输入框,保存数据并退出。有了这个随时可见的链接后,编辑功能就更容易被注意到了。


单元格编辑时,也可以设置整个单元格为热区,以便用户触发。


覆盖层编辑:点击编辑图标触发;通过在页面上方添加一层来放置编辑数据。虽然编辑期间也不会离开当前页面,但却不是在页面中直接实现编辑。而是把一个轻量级的弹出式覆盖层(如对话框)作为编辑窗口。

选择覆盖层编辑而非行内编辑的原因也很多。有时候,不可能把某个复杂的编辑任务安排在同一个页面中完成,如果嵌入页面的编辑区域太大,会因为把内容过多地推向下方而损害页面的整体感。


而其他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中断当前页面流,尤其是被编辑的信息本身非常重要时。覆盖层能够为用户提供明确的编辑空间。提示如果有必要占用专门的屏幕空间放置编辑窗格,而且页面的上下文对编辑任务也不重要,就可以考虑使用覆盖层编辑。


行编辑:针对同一行标签下的数据编辑。新增数据行后,视图定位到新增的行并高亮显示,让用户快速聚焦。几秒后高亮消失,以免过度干扰用户。


不过,表内编辑图标会涉及平衡页面中视觉干扰的问题,如果功能及其提示在页面中的数量过多,很可能造成功能的利用率下降。如果一行有多个编辑选项,则可以适当使用弹窗编辑数据;如果表格有大部分单元格数据需要编辑,则可以全局编辑。 


全局表格编辑:点击表格编辑按钮,当前表格所有可编辑的数据单元格内显示文本修改框或类似XLSX的角标,进入一种特殊得编辑状态,不会给人直觉造成混乱。这一功能基本用于大面积需要填写和修改时,如大型填写报表。

大型数据表由于支持编辑数据处多,这种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容易填错单元格,想象单元格的密集,用户意外编辑错误也时有发生,这样的话需要编辑/暂存/提交三个操作。如果发现编辑的内容报错可被更正,应直接引导用户更正;如果报错内容不可被更正,则告知用户原因。


大型数据表如需减少与表格无关的视觉干扰,提供表格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可提供全屏查看的入口,但应注意可以让用户便捷的退出。全屏模式可以直接屏蔽掉页面其它内容,只留下表格区域,用户通过ESC键或按钮随时退出全屏模式,学习成本较低。


表格数据为空时,在表格的空白内容处加入可创建的快捷入口,引导用户新建表格数据,或者导入数据。如下图邮箱已发送邮箱为空时:

当没有创建诉求的,直接告之暂无数据。如数据是系统产生的,不是由用户创建的,直接告之暂无数据,话术的表述则需与后台文案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后记

个人关于web表格设计的看法基本写完了,在总结归纳中也发现了自己平常设计表格中的其他问题。大多表格设计在不同场景中需要随机应变,没有绝对的规范,只有相对的规范。我们要理解规范背后的原则,推导出适应其他场景的规范。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小龙哈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初识数据可视化——图表(基础篇)

分享达人

深度挖掘数据可视化图表设计的框架和规范

在B端设计中,数据可视化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需要和数据打交道,但是很多设计师不懂可视化当中不同用途的图表规范,只是单纯设计出好看的数据图表,却不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信息和价值。


因此掌握数据可视化能力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一个技能,然而目前国内互联网对于数据的教学不够全面,这让很多B端的设计师很苦恼,所以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数据可视化之图表设计”,为大家梳理一套完整的数据可视化的框架,以及关于视化设计基本准则规范。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样的数据对应什么样的图标,了解颜色的意义,知道数据排版的要点。


一、基础概念

将不可见的数据转化为可见的图形和符号,从中发现规律和特征,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价值。

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下,一页图可能对标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数据表格,按照人类本身对图的记忆远大于对抽象文字的记忆,所以我们要学会让数据说话,数据可视化除了“简洁直观”,还可有容易理解和记忆、传递信息更丰富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制作数据可视化图标?首先规范的流程是最好的前提,下面的工作流程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日常企业的数据分析场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参考,我们就可以步步为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返工,保证设计质量和项目进度。


二、选定可视化图表

很多小伙伴在做可视化图表设计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发现自己做完的图标并未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也无法传达自己的意图,图表通常让用户看完困惑不已,主要问题出现在分析的维度没有找准或定义的比较混乱,面对B端庞大复杂的图标,同样的一个指标的数据,我们从不同维度分析就会出现不同结果。用一句古话来形容:横看成岭侧成峰。


国外专家Andrew Abela曾整理了一份图表类型选择指南图示,他把数据的关系分成了4种类型,帮助我们去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呈现,我对其进行了总结并美化(如下图)。

上图向大家展示了数据分析常用的4个维度,我们在选定数据指标后,我们需要和数据产品经理沟通我们核心需求,是我们想通过可视化向用户传递什么价值信息。上图引导我们从“联系、分布、比较、构成”四个维度更有逻辑的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进行图表设计时首先进行需求的分析,熟悉数据并且明确数据要展现出来的信息,然后选用合适的图表来进行数据的展现。

联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分布:指标里的数据主要集中在什么范围、表现出怎样的规律

比较:数据之间存在何种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构成:指标里的数据都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占比如何

考虑到日常企业的数据分析场景,图中有些图表使用频率是非常低的。所以我参考了上图的部分内容,对其进行了总结,重新整合成三个维度

图表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懂数据。选择什么图表,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是『我有什么数据,需要用图表做什么』,而不是 『图表长成什么样』 ,根据数据选用合适的图表展现来把数据的信息传达给用户。因此我们从数据出发、熟悉每种图表的定义、适用场景、优缺点,从功能角度对图表进行分类,这样才能快速选择合适的图表。

2.2.1 比较类图表

(1)柱状图

定义:柱状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为变量的统计图表。长条图用来比较两个或以上的价值(不同时间或者不同条件),只有一个变量,通常利用于较小的数据集分析

特点:

1、这个分类不限于地区、品牌等,可以是一个时间周期;

2、数量控制在5-12条最佳;

使用建议:

1、使用合适的宽度去适配柱条的宽度

当柱子太窄时,用户的视觉可能会集中在两个柱中间的负空间,而这里是不承载任何数据的。宽度推荐使用在1/2 柱宽到 1 柱宽之间,但也要视情况而定。

2、不推荐采用全圆角

柱形图可以有适当的圆角,全圆角则有可能歪曲可视化图表的表达,用户可能无法明确是圆心还会顶点作为峰值。

3、不要使用非水平和竖直的文字标注,也不要使用转行

有时坐标轴上的注释文字会很多,所以很多人为了妥协,在小空间内显示出所有的文字标注内容,而使用倾斜的文本,或者将文本转行处理。

不要用过于复杂的设计形式,数据可视化的第一要义是简单易懂,所以在遇到标签文字过长时,可以采用将柱状图转化为条形图


(2)条形图

定义: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数据多少的图形。条形图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当条目较多,如大于12条,移动端上的柱状图会显得拥挤不堪,更适合使用条形图。

特点:

1、与柱状图类似,只是交换了X轴与Y轴位置;

2、多用于竖长的显示区域,例如手机端、大屏的一侧;

3、多用于top排行或分类名称较长的情况;

4、数量一般不超过30条,否则易带来视觉和记忆负担

使用建议:

1、采用有序排列,轴标签右对齐

对多个数据系列排序时,如果不涉及到日期等特定数据,最好能符合一定的逻辑用直观的方式引导用户更好的查看数据。

可以通过升序或降序排布,例如按照数量从多到少来对数据进行排序,也可以按照字母顺序等来排布。总之,按照逻辑排序可以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更好地阅读数据。

2、标签直接显示在柱体上

条形图还可以通过省略横轴和纵轴,并直接在柱子上表明数值,来降低数据墨水比,进一步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


(3)折线图

定义:用于显示数据在一个连续的时间间隔或者时间跨度上的变化,它的特点是反映事物随时间或有序类别而变化的趋势。折线图分为直线折线图和曲线折线图。折线图可以清晰的反映数据是递增还是递减、增减的速率、增减的规律(周期性、螺旋性等)、峰值等特征。

特点:

1、横轴如果不是表示连续数值,折线图的意义不大

2、数量一般不少于3条,否则用柱状图更合适

使用建议:

1、反映事物随时间或有序类别而变化的趋势

折线图看的是趋势,所有不是有序类别的不适合使用折线图

2、视觉美化

折线图可以清晰的反映数据是递增还是递减,不能和面积图累计的概念混淆,由于折线图放在界面上的视觉重量很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微渐变加重视觉。




(4)面积图

定义:面积图又叫区域图。 它是在折线图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它将折线图中折线与自变量坐标轴之间的区域使用颜色或者纹理填充,颜色的填充可以更好的突出趋势信息,需要注意的是颜色要带有一定的透明度,透明度可以很好地帮助使用者观察不同序列之间的重叠关系,没有透明度的面积会导致不同序列之间相互遮盖,减少可以被观察到的信息。

使用建议:

1、不要超过7个序列

当数据系列过多时,往往造成用户难以观察的痛苦,所以建议使用堆叠面积图时数据系列最好不要超过7个。


(5)分组条形图

分组条形图属于条形图的一种,又叫簇状条形图,是一种以不同分组高度相同的长方形的宽度为变量的统计图表,每个分组中的柱子使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相同颜色不同透明的方式区别各个分类,各个分组之间需要保持间隔。

特点:

1、适用场景

分组条形图适用于表达相同分类不同组别的数据,或者相同组别不同分类的数据,简而言之,就是根据一个相同变量的不同分组进行数据表达。

2、不适用场景

分组条形图不适合用于表达分组过多的,数据量较大的数据,也不适合用于表达趋势类的数据。



(6)双向条形图

定义:双向柱状图又叫正负条形图,是使用正向和反向的柱子显示类别之间的数值比较,其中分类轴表示需要对比的分类维度,连续轴代表相应的数值。


(7)玫瑰图

定义:一种圆形直方图,使用半径长短表示数值大小。可以在视觉上夸大数据之间的差异。

特点:

1、由于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玫瑰图会将数值之间的差异放大

2、南丁格尔玫瑰图不能用于表示占比构成

3、数量:一般 不超过30条,否则易带来视觉和记忆负担


(8)雷达图

定义:雷达图又称为蜘蛛网图、网络图,蜘蛛图,星图,是以在同一点开始的轴上显示的三个或更多个变量的二维图表的形式来显示多元数据的方法,所有这些方面都可以类似地量化,常用于排名、评估、评论等数据的展示,比如我们玩王者荣耀中英雄的各项性能指标。

特点:

1、指标得分接近圆心,说明处于较差状态,应分析改进;指标得分接近外变现,说明处于理想状态

2、数量控制在5-8个最佳


(9)子弹图

定义:对比分类数据的数值大小以及是否达标

特点:

1、可以通过标记刻度区间,来进行更好的评估

2、数量控制在10个以内


(10)漏斗图

定义:由多个梯形从上而下叠加而成。从上到下的项有逻辑上的顺序关系,梯形面积表示某个业务量与上一个环节之间的差异,通过漏斗各环节业务数据的比较,能够直观地发现和说明问题所在,为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特点:

适用于业务流程比较规范、周期长、环节多的单流程单向分析,不适合表示无逻辑顺序的分类对比

使用建议:

1、漏斗图不是表示各个分类的占比情况,而是展示数据变化的一个逻辑流程,如果数据是无逻辑顺序的占比比较,建议使用饼图更合适。

2、可以根据数据选择使用对比色或同一种颜色的色调渐变,从最暗到最浅来依照漏斗的尺寸排列。切记,不要添加许多图层和颜色造成漏斗图难以阅读。


比较类图表总结

2.2.2 构成类图表

(1)饼图

定义:用于表示不同分类的占比情况,通过弧度大小来对比各种分类,将一个圆饼按照分类的占比划分成多个区块,整个圆饼代表数据的总量,每个圆弧所在的块表示该分类占总体的比例大小,所有圆弧所在的块组成的圆饼等于 100%,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数据的占比分配。

特点:

1、可以通过标记刻度区间,来更好的评估

2、数量控制在10个以内

使用建议:

1、饼图适合用来展示单一维度数据的占比,要求其数值中没有零或负值,并确保各分块占比总和为100%

2、饼图不适合被用于数据的比较


(2)环图

定义:本质是将饼图中间区域挖空

特点:

1、饼图的整体性太强,我们会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扇形的面积上,环图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

2、建议分类数量不超过9个

使用建议:

饼图更加集中面积,环图会集中在角度和弧长上,所以我们中间的空间利用率还可以更好的利用。


(3)旭日图

定义:旭日图(Sunburst)由多层的环形图组成,在数据结构上,内圈是外圈的父节点。因此,它既能像饼图一样表现局部和整体的占比,又能像矩形树图一样表现层级关系。

特点:

1、旭日图=N张饼图

2、离远心越近,代表层级越高

3、下一层级的总和构成上一层级

4、可以无限向外扩展

(4)堆叠面积图

定义:堆积面积图是一种特殊的面积图,可以用来比较在一个区间内的多个变量。如果有多个数据系列,并想分析每个类别的部分到整体的关系,并展现部分量对于总量的贡献时,使用堆积面积图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特点:

1、适合表达总量和分量的构成情况

2、分类指标的纵轴起点,并不是从0开始,而是在上一个分类基础上叠加

使用建议:

1、图表有重叠的数据时,类别数量越多,重叠越多,因此可见度越低,所以不建议堆叠面积图中包含过多数据系列.

2、堆积面积图要展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用于包含负值的数据的展示。

3、建议堆叠面积图中把变化量较大的数据放在上方,变化量较小的数据放在下方会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


(5)堆叠柱状图

定义:堆叠柱状图是柱状图的扩展,不同的是,柱状图的数据值为并行排列,堆叠柱图则是一个个叠加起来的。它可以展示每一个分类的总量,以及该分类包含的每个小分类的大小及占比,因此非常适合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特点:

1、二级分类并不是按照同一基准对齐的

使用建议:

大多数的堆叠柱状图都是垂直绘制的,但是如果你的数据标签特别长时,考虑更好地展示效果,可以选择使用水平堆叠的方式。


(6)瀑布图

定义:通过显示正值(收入)和负值(支出)对总量的贡献来显示结果累积的过程,因为形似瀑布流水而被称之为瀑布图。瀑布图通过巧妙的设置,使图表中数据的排列形状(称为浮动列)看似瀑布悬空,从而反映数据在不同时期或受不同因素影响的程度及结果,还可以直观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在工作表中非常实用。

特点:

1、过程值为正的时候,向上加;

2、过程值为负的时候,向下减;

构成类图标总结

2.2.3 分布和联系类图表

(1)地图

定义:特殊高亮的形式显示数据集中的区域和数据所在的地理区域的图示。使用地图作为背景,对数据的地理分布显示直观通过颜色深浅、气泡大小等容易判断度量的大小,将数据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分布通过颜色或者气泡映射在地图上。

特点:

1、结合散点:位置坐标更清晰

2、结合飞线图:表达起始点和目标点的链接或流向关系

使用建议:

1、必须要有地理位置

2、展现的通常是以某个地区为单位的汇总的连续信息

3、当你用基于地图的热力图的时候,颜色梯度变化一定是有规律的,一定根据数值递增递减来变化的,否则在视觉上产生错误引导


(2)散点图

定义:数据点在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分布图,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大致趋势。

(3)气泡图

定义:气泡图是显示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图表。与散点图类似。在直角坐标系中显示数据的两个变量(X和Y轴)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为点的集合。与散点图不同的是,气泡图是一个多变量图,它增加了第三个数值即气泡大小的变量,在气泡图中,较大的气泡表示较大的值。可以通过气泡的位置分布和大小比例,来分析数据的规律。

特点:

有一定的数据量是展现三个变量之前的相关性,数据具有3个序列、特征及相关值。

举个栗子:

我们回归到线下场景,我们通常在逛生鲜超市类如盒马生鲜、沃尔玛等,会发现里面售卖的鸡蛋、生鲜类会比外面便宜很多,因为他们容易过期,属于成本极高的食品,通过限购来让他们引流,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来买那些成本低、单品收入高的商品。

三、总结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首先我们拿到数据后先明确我们的使用目标,是让用户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数据带来的信息,结合每个图表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图表,从需求和目标出发,切忌盲目的增加和删减元素,图表的易用性大于它的美观度。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佩琦一只局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一组有质感的拟物图标

前端达人

拟物图标临摹练习



转自:站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星空 The Starry Night

前端达人


过去与未来,皆是同一片星空


转自:站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喜马拉雅 移动端APP redesign

前端达人

终于赶在2020年的尾巴发出来了。下半年开始摸索着学习UI设计和交互设计,用这个作品给这一阶段画上一个小逗号,新的一年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第一次做redesign练习,知道自己做的有很多需要改进,有不成熟不合理的地方感谢大家帮我指出,一起交流。感谢@酸梅干超人老师,从作品中学到很多。




转自:站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2021年10个LOGO设计趋势

分享达人

在经历了一个不太理想的新十年开局后,年轻人们迫切需要重塑品牌。幸运的是,以下2021年的标志设计趋势完全可以胜任这项任务。

观察来自世界各地的logo设计作品,他们的预测代表了设计环境的变化。虽然去年的趋势集中在通过新技术进行革新,但2021年标志趋势中的一个共同主题似乎是限制条件下的创新。过去的一年可能在很多方面限制了世界,但是2021年的标志设计师们还都在继续努力着。



  • 彩色玻璃

  • 透视图

  • 简单几何

  • 发散字母

  • 真实写真

  • 原始对称

  • 古怪的人物

  • 现代象征主义

  • 静态运动

  • 类似配色方案


  

标志设计作为一项相对现代的发明,往往在过去的技术和局限中寻求灵感。在2021年,许多标志设计师在过去时代的彩色玻璃窗中找到了启发。


undefined

   

当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时,将图像分割成纯色碎片,给普通概念增添了一点抽象感。彩色玻璃也与神圣联系在一起,因为它起源于中世纪教堂。这可能不是巧合,这种标志趋势经常与美丽的自然景观结合使用。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被困在室内之后,我们可以期待我们脆弱的生态系统将在2021年的彩色玻璃标志设计中得到尊重。


  


正如标志设计师林登·莱德(Lindon Leader)曾经说过的那样,伟大的设计源自简洁和清晰。这两个优点使标志设计能够有效地向观众传达品牌的复杂身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过去的标志潮流都集中在极简主义和平面设计上。




虽然2021年的logo设计师们决不会放弃这种方法,但他们正寻找在过度简化中失去的一些魔力。一个流行的标志设计趋势是融入微妙的视角。使用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性透视,曲率或缩短,设计师能够创造深度的错觉,而不会使设计复杂化。



其效果是,标志给人的感觉很突出,品牌从页面上一跃而下,而半平面的设计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为设计师服务的,但至今仍然完好无损。

  

形状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但是,尽管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原始形状一旦打下基础,往往就会被淘汰,但它们纯粹的简单却有力量。



2021年的设计师们正利用这种力量,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制作出标志。这种对形状极简主义的严格遵守给了这些标志一种刻意克制的气氛,允许他们在其他地方自由发挥,比如在丰富的颜色饱和度上。


undefined


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简单的分层可以产生一种结构和深度的错觉,这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透视图趋势。通过纯粹的造型语言,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易于解析、令人难忘、色彩鲜艳的logo。


  

基于字体的文字标记标识有着直截了当的名声,无论好坏。虽然他们使品牌名称成为整个标志的焦点,因此更令人难忘,但他们没有留下太多的空间,为创意铺路。但是2021年的标志设计师们正在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改变这种印象。

undefined

undefined


具体来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单词标记中的一个字母被夸大了。这可以是一个颜色突出的小写的“i”,或作为一个突出的筷子形成一个大写的“H”。这个不同的字母不仅创造了一个吸引眼球的兴趣点,它给予品牌最好的选择:一个传统的,基于类型的标志,也不怕打破规则。



  

人们凭直觉寻找其他面孔,这是一个有据可查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肖像画有助于在设计中建立情感联系。这些面孔越真实,越容易辨认,联系就越深。

undefined


因此,2021年更多的标志设计师开始转向反映不同种族、文化、性别、年龄段等的肖像画。与媒体过于拥挤的同质表现不同,这种方式创造了真实的印象,有助于人们在瞬间与品牌建立联系。这些标志可以从简单的,平面的人物肖像到详细的说明性技术。


归根结底,设计师们厌倦了那些让人感觉不亲切的形象。归根结底,无论一个标志是在讲述品牌背后的人还是品牌服务的人的故事,人都是关键。


undefined

undefined


  
  

平衡是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而对称也许是其最极端的表现。对称的标志从中间分开时,两边是相同的。


虽然相同性和可预测性似乎是冗余的同义词,但对称设计完全是关于强度的。它们让我们想起了建筑,无论多么高大复杂,它们的设计都是为了站稳脚跟,它们通过完美的对称平衡来实现这一点。


undefined

undefined


这种原始的对称性允许标志包含线条艺术,感觉既不可能复杂又完美有序。但即使对称在几何设计中很常见,我们也看到这种趋势在手绘徽标中找到了归宿。无论是设计师追求的完美还是实力,有一点是肯定的:2021年的标志建筑是为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建造的。


undefined

undefined


  
  

虽然logo设计师在真实人物的表现上处于领先地位,但2021年的其他许多人则通过漫画和夸张的幽默来对比这一点。我们正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以插图为主要内容的logo呈现出诙谐,甚至古怪的概念,从玩老鼠的医生到华丽的甜甜圈花花公子。


undefined

undefined


从事舒适或娱乐的企业希望能让他们的观众放松,而设计师们则用散发着博爱气息的logo来回应。最终,这些异想天开的设计让顾客觉得他们找到了朋友而不是品牌。


  

逻各斯的根源一直是古老的象征,从升起的凤凰到不朽的女神,再到无所不能的眼睛。就像古代的象形文字一样,它也是一个标志的目的,通过简化的图形来传达信息。


undefined

undefined


通常,logo寻求创造他们自己独特的符号语言,但在2021年,设计师们正在疏导古代符号的力量。其效果是将人们普遍理解的、经典的美德与奋斗品牌的愿景联系起来。开始一个新的企业是一个信仰的飞跃,这些象征性的标志承载着一个启示的承诺。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这意味着运动跟踪器、流体形状、飞溅粒子和动作线的增加。对于那些希望创新的企业,比如科技品牌,这是一个标志潮流,肯定会引起轰动。它提醒顾客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或服务:它是一种活的东西。


undefined

undefined


  
  

随着每年的标志设计潮流,我们常常期望找到令人眼花缭乱、革命性和颠覆性的技术。另一方面,相似的配色方案是学生设计师在第一年的色彩理论学习的内容。这基本上意味着在色轮上对彼此相邻的颜色进行配对,其结果是创造和谐的科学方法(代替对立颜色的对比)。


undefined

undefined

虽然类似的配色方案并不一定是新的,但它们在标志设计中日益流行可能表明了对对比度的排斥。色彩是设计师用来影响观众情绪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021年的标志设计趋势是重塑这个新的十年的一个机会。从透视技法到简单造型再到对称性,从极简主义到古典主义的复兴,我们未来的理性似乎在追求一种纯粹。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Brain斌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户认知——真的了解用户吗?

雪涛

产品最终服务于用户,所以产品在设计阶段,对于用户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同产品面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深入用户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用户认知的一些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产品设计脱离不了用户认知,我们是否真的了解用户呢?用户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属性特征?我们能满足他们什么需求?

这些其实是个大课题,但总体来讲,产品为用户而生,用户怎么用产品,什么场景下使用,这些都决定了我们的产品要怎么去设计,因此认知用户是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

一、走进用户和使用场景

无论目前你负责的产品是从0-1还是1-N,在领导给了一个问题让你去解决时,你把这个问题先放到一边,先思考是什么样的用户会来使用我们的产品。

举个例子,当你听到老板说最近热线渠道上老是有客户抱怨没有人工入口,我们不是做了那么多引导了吗?你去定位并解决下这个问题。

这时候有两种做法:

  • 你先找到反馈这个声音的用户的轨迹;
  • 判断用户轨迹发现他来电是中午12点左右,中午属于话务时间较繁忙的时段,这时会播放人工话务繁忙的话术;
  • 根据语义解析的意图得出用户的问题属于比较紧急的业务,
  • 用户投诉意愿上升;
  • 造成问题的原因-中午时段人工话务繁忙;
  • 得出结论:需在中午增加坐席人力投入;

从以上的做法来看,问题是得到了解决,但是老板会给这个方案打50分甚至是30分,为什么?

因为这个方案你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却让公司的人力成本上升了一个层级。

现在让我们来换个思路,先来思考什么样的客户会来反馈人工难。

我们很容易可以划分出一部分特殊人群:老年人,还有其他自助解决不了问题的人。

此时我们再去看用户轨迹,按照刚刚的步骤再走一遍直至第5步:

  • 先找到反馈…
  • 造成问题的原因-中午时段人工话务繁忙
  • 分析定位该用户使用过其他自助渠道;
  • 确定目标客户是老年人客群;
  • 得出结论:需在中午时段增加人工坐席的投入;针对多次使用过自助的用户/老年人客户需要有对应的绿色通道-直入人工/预判业务;

当我们拿着第二种方案给领导汇报时,领导可能会打80分,剩下20分可能扣在你增加了公司人力成本。

为什么第二种会比第一种好呢?因为第一种只解决了一个问题而第二个是解决了三个转人工难的问题,如老年人对热线渠道的机器人使用存在一定障碍、多次使用自助后来电的用户,繁忙时段来电的用户。

其实方案二也许还可以再改进,如针对重复来电的用户也可以直入绿色通道等,但在这里就不展开。

举上面的例子是想说明,在我们分析问题前,我们可以多思考用户画像和用户群体,以及使用我们产品的场景,这对我们问题的分析和制定方案是有一定的帮助,至少能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类型的用户问题。

二、从用户场景和用户分群去认知用户

认知用户可以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入手,理性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出用户偏好什么,习惯什么样的产品,这能让我们抽象出直接的结论,如我们能从数据分布看出年龄对美妆产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而感性的认知,我们就得构建用户画像,可以从用户属性特征,用户场景和心智出发;用户画像除了能帮助我们设计个性化或者千人千面的策略外,还有利于我们预测未来用户的行为轨迹,如内心对科技感兴趣的用户,大多会接受新技术尝鲜等。

为什么我们要从两方面认识用户呢?

因为只有理性的认知,产品就是一个冰冷冷的需求载体,如果不能附加一些感性元素,用户就不会对产品产生依赖感知;如大部分用户的认知中,红色感知为警惕而蓝色感知为轻松,产品设计需要遵循这样的认知,网易云正是抓住了年轻人晚上容易产生忧郁的特征,才收获了大多数年轻人使用,也就有了“网抑云”的调侃。

但用户认知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产品人其实很容易就会走进“自以为是”的陷阱中,以为自己就是代表了用户的声音。

举个例子,像现在的外卖配送员每当收到一个订单时,应用app都会播报:“您有新的订单信息,请注意查收”,这个播报声音很大且不支持打断,有时还会重复播报几遍,在类似办公室这样的安静场景下,体验上绝对是很差的;但当你真的深入到用户的场景中去,你会发现这才是真的为用户负责的功能设计;因为外卖配送员一般都是在外边跑动,场景相对吵杂,一旦配送员没听到播报,很容易就漏单,这样带来的后果往往很严重,如罚款或者差评等。

用户认知,是要到用户的生活场景,了解用户在这环境下的真实声音,不要一味的在办公室头脑风暴,对产品进行主观色彩性的功能设计,这即是对产品的不负责,也是对用户的不负责。

三、用户认知如何开展

那么我们要怎么开展用户认知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制作用户画像,不断补充用户特征和进行客群划分。

但如果是做一个全新的app产品,我们没有用户行为数据,这时候其实是不太好制定用户画像。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自己先以经验给用户拟定一些特征,如:

  • 美甲用户:一般为女性,都市白领,网络达人;
  • 金融用户:教育程度高,收入中等以上,固定职业;
  • 二次元用户:线上消费,宅,爱好动漫;

但这部分的用户画像其实是不够全面,我们能从中获得的启发很少,怎样才是一个好的用户画像呢?我这里认为的一个完整的画像是即能帮助你找到真实的用户又能代表一类人;

上面三个维度的标准虽然能帮你找到一类人,但颗粒度太泛,对落地产品设计帮助不大;如上面的金融用户偏好什么类型的基金产品,高风险还是低风险,收益偏好是30%还是50%,这些根据上面的用户特性我们是得不出结论的,因为这些是需要根据用户的收入,家庭状况和消费观念相关,这就是为什么基金类等产品都会要求你填写投资风险偏好的原因之一。

补充用户画像的最快速的方法是走进用户的生活,在用户的生活环境下直接与用户聊天,没有比面对面更直接快捷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人,你可以通过用户的表情、言行举止,去全面挖掘用户特征,用户的言论会体现他的认知,用户的行为会体现他体验产品的习惯,用户的表情代表他对交互的偏好。

这部分工作其实很难由产品经理亲自开展,因为这很考验人的观察力和主持技巧,所以可以委托市场访谈类的公司去帮助你认知用户;他们会有专门的团队协助你,包含但不限于定位目标客户、用户招募、用户访谈到报告制定等工作。

但若没有这部分的预算和渠道,产品经理也可以从身边的人开始了解,确定了身边某个好友是自己的目标客户后,邀请他出来一起聊天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他对相关产品的声音,这是一个方案;另外也可以自己亲自去线下采访你的真实用户,但不要透露个人的信息,譬如以学生的身份做市场调研的工作邀请用户面谈,这也是个可行方案。

产品经理开展用户访谈一个前提是确定你的重点用户和具体问题,你随机抽取的用户虽然能提供信息给你;但如果你问题够具体,你的目标客户选取得够好,这样访谈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一般访谈前,我们可以先考虑下目前我们的产品处于什么状态,目前属于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然后按照你的问题聚焦到某个用户群体中。

问题的提前设置可以聚焦整个访谈过程,如果漫无目的或者太泛的问题容易被用户的情感带着走,以至于我们会无法了解到关键信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这里可以给读者一个建议,按照用户使用场景的生命周期去考虑你的访谈问题侧重点,然后以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这样顺序去设置你的对应问题;

基于上面两点,举一个例子来说,如目前团队为了给基金应用增加一个VIP套餐服务,面向高端客群,定期提供理财服务,那我们要怎么去设计这个产品服务呢?

这是一个产品服务设计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开展用户访谈,在这个问题上,你的客群其实比较明确,就是面向高价值用户,那么如何筛选出这部分用户?

可以抽取过往的用户数据,找出投资过5万以上且锁定期为6个月的产品用户出来,这部分用户收入水平相对较好且较为稳定,属于你的高价值用户;然后看看是否有共同的属性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去设置你的问题,一般这类客户对基金的转化率会比较关注,不太在意锁定期的长短,所以你的问题侧重点就可以放到转化率的数据去开展;

然后在与用户面谈时,关注和记录用户的反馈信息,特别是感性的信息;人都是复杂的动物,言语背后是想法,想法背后是复杂的意识,意识随用户的认知变化而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当面与用户沟通是必须的,我们听到的用户声音有时并不代表他的真实诉求,要结合行为表现,表情特征等综合判断。

另外还要有一个前提是“生活”而非“任务”,为了科学准确性,与用户访谈时尽量不要让用户有负重感;以聊天的形式开展,并以用户有真实诉求为前提去体验产品,这样面谈的效果是最好的;像你现在负责打车app的用户访谈,那就先和用户打车去咖啡馆,期间注意观察用户的操作行为和表情变化。

四、总结

总结一下以上的内容,一般产品设计离不开用户认知,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我们的产品,这些需要产品经理通过用户画像、用户分群和场景分析三方面去定义。

而完善用户画像中常见的方法是用户访谈和数据分析,从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两方面去补充对用户的认知,不断地丰富用户画像;并且在产品设计中牢记用户画像,为特定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关于用户认知的一些浅薄之谈,希望能给大家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补充。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SiegZhong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驱动|QQ运动体验升级

雪涛

It is ultra experience

It is ultra experience



——————————

在这个全民健身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频繁使用运动APP,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分享个人的训练动态。QQ运动是QQ旗下的老牌运动产品,在上一版本中,由于过分依赖红包福利体系,近一年逐渐呈现不健康的发展趋势,需要寻找新的产品形态使产品重回正轨。因此,伴随着市场、产品和用户的持续更新,如何突破增长瓶颈,让它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巩固自身竞争优势,是本次官网改版的主要课题。 


用户分析

QQ运动植根于月活用户高达数亿的QQ。因此在改版之初,我们对大盘内的用户进行了盘点,发现用户群体呈现明显的两极化分布,以16-24岁和40-60岁这两个年龄段为主。进一步对数据分析后发现,两类用户的行为也是截然不同的。首先,16-24岁这部分用户表现出的行为是:(1)认真运动,在跑步、健走这类运动基础功能中占比很大;(2)自我表现欲望强,关注排行榜,重度原创偏好比例高;(3)社交活跃度高,体现在好友数量多,在空间和群中的行为十分活跃;其次,40-60岁这部分用户大盘稳定,专注于与利益点有关的功能 ,如奖金赛、打卡领红包等。




差异化定位


锁定有价值的目标群体后,再通过竞品分析、用户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索产品的优势。


从用户行为看,16-24岁的群体更有益于产品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我们利用其爱运动、个性化、强社交的特点,引入运动秀,打造“运动秀”的产品定位;同时考虑到40-60岁群体专注利益的特点,辅以红包和奖金赛等功能。



体验洞察


明确产品定位后,我们要确定对应产品定位的可量化指标,即增长指标。以增长指标为抓手,更容易帮助我们得出与产品定位等价的设计方向。


QQ运动的改版项目以提高用户活跃和留存为两大增长指标,围绕这两大指标,我们制定了长线改版规划。第一期改版,我们聚焦运动工具的优化,内容包括:优化官网首页、跑步健走和计步详情模块。第二期改版将聚焦社交场景进行挖掘探索。



设计执行

1.设计方法


QQ运动产品设计强调规范、一致、细节严谨的设计原则。首先,设计师既要考虑稳定的用户群体,又要考虑不同模块之间的统一性,还要保证不同设计师的输出一致,以及数据带来的波动;强调细节严谨,是因为用户量庞大,而且已经养成固定的行为习惯,并且运动功能相对已完善。面对上述现状,设计师就需要采用更规模化、精细化的设计策略。


首先,QQ运动品牌形象在用户心中位置已稳固,旗下的业务线也会不断增加,为了避免业务和品牌关系混乱、体验不一致的问题,设计师需要在现有品牌形象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品牌系统;其次建立统一的UI组件。两种内容贯彻至全业务线,形成设计规模化。


其次,设计师合理使用设计技能,在图形、颜色、字体、版式、动画五种视觉语言中垂直打造体验效果,保证设计的精细化程度。例如:在标准字体的基础上建立运营字库;在动画方面,可以从反馈、功能、过渡、趣味、氛围等多维度场景精细打造动画效果等。



2.品牌设计


设计师重新梳理了QQ运动品牌系统,为全业务线打造视觉骨架。其中包括标准logo、标准色、辅助色,标准字体、标准运营字体和辅助图形。




3.UI设计


3.1 优化首页布局,聚焦核心功能

重新梳理首页的功能优先级。根据产品定位和改版目标,我们对运动工具这类高价值功能强化感知,对业务要求的banner营收模块保证首屏容纳,对利益点相关的辅助功能维持原状,同时加强首页赛事的运营能力,对低频功能降优先级,对低价值功能收归二级页。


我们采用模块化卡片的形式,将功能按优先级规划布局。以一套模块化卡片结构,承载“计步、跑步和健走”三种运动工具内容,这样使信息有规律地整合并展示,降低用户的理解成本,同时保证设计侧的规范统一。


此外,卡片式结构在用户行为引导上也有天然的优势,用户更容易下意识滑动卡片探索功能,增加置后的运动工具的曝光机会。


视觉设计方面,设计师把品牌色和辅助图形沿用到UI界面中。为了增加运动的速度力量感,数字上采用粗壮倾斜的DIN英文字体,进度条使用热量彩虹渐变色,整体强化运动专业性。




3.2 优化运动记录,提升使用体验


跑步是QQ运动目标用户主要使用的核心功能,也是本次调整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从用户行为及使用场景的角度出发,对UI及动画进行了优化。


跑步中的用户很少立刻停下来操作APP,用户在手机摇晃且可能比较累的状态下误触概率可能增加。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增强了触碰后的反馈动效,以便让运动中劳累的用户更清晰的关注到自己有没有误触界面。在一些关键功能设计上需要给用户「反悔」的反应时间。例如结束跑步对于用户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决定,我们对不同功能的按钮分别设计了“短按暂停跑步”和“长按结束跑步”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以防用户因手出汗等等原因误触按钮而导致提前结束记步。


考虑到用户跑步以室外场景居多,在此次界面设计中,通过对色彩的重新规划突出界面元素的视觉对比,同时强化QQ运动的品牌色。




3.3 优化计步详情,增强用户粘性


人们坚持运动,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一是为了提升现实自我;二是为了向他人展示更好的社会自我。在上一版设计中,计步详情页主要用于沉淀运动数据,帮助用户关注现实自我的成长。在新版设计中,我们将原运动数据、打卡玩法、进阶体系合三为一,期望通过强化与社会自我有关的功能来增强用户粘性。


根据原运动数据、打卡玩法和进阶体系三部分内容,首先确定需要在首页呈现的关键信息。作为计步详情的核心内容,对运动数据保留重要数据的展示,如今日步数、目标步数、距离和热量等;打卡玩法主要用于驱动用户长期坚持,因此需要展示历史打卡情况和沉淀的高价值数据,包括打卡日历和三个维度的打卡数据;进阶体系主要为用户明确目标感,并提供标榜社会自我的机会,该部分通过外显打卡里程碑和步数段位达到目的。



基于上述关键信息,明确优先级并梳理信息架构。我们将计步详情页的内容分为三大模块 — 打卡日历、打卡数据和运动数据,并将两个维度的进阶体系穿插于对应的模块中。同时在信息架构上突出与打卡玩法相关的功能的信息层级,期望通过引导用户持续打卡,保持用户活跃。



打卡日历不仅用于展示历史打卡情况,也作为运动数据的时间标尺,因此采用全局导航的形式承载日历,既独立存在,又用来切换展示不同日期的运动数据;之后,统一打卡数据模块和运动数据模块中内容的排布,并按改版目标确定两个模块的优先级排序。此外,将详细的运动数据收归二级页,方便未来拓展设计维度更丰富的数据体系。新方案上线后,计步详情页留存率提升超过50%。



最终QQ运动一期完整设计稿概览如下:




3.4 搭建UI组件,便于快捷管理


QQ运动隶属于QQ体系,所以组件化建立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齐手机QQ8.0版本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添加符合自主品牌的相关元素。组件化管理有助于日常多人输出的稿件统一。后续设计师也会根据新增的项目需要不断更新迭代组件规范。




项目总结


新版官网上线后,首页打卡功能的点击率提升超过60%;首页留存率提升近20% ;广告cpm提升超过700% ;收入提升280% ;赛事点击率提升近400%;DAU提升超过110%。



除此之外,设计师也进行了设计方法沉淀和总结,主要包括:


1. 设计管理最重要的是项目底层逻辑,即产品设计思维。设计师要站在产品方向,针对不同时期的产品特点明确真实的设计目标,然后确定具体的设计指标,把设计量化。


2. 大一统的品牌设计思维和“T”型设计执行法,适用于所有设计项目。设计师不但要掌握知识的广度,也需要在知识的深度方面下功夫。因此,设计师需要不断突破自身壁垒,不断成长。


3. UI组件化管理,有利于多人合作,提升工作效率。


总之,现在的互联网设计越来越要求专业度,设计师不能只是扮演执行角色,更需要思维跳出设计本身,通过产品的视角,让设计助力产品实现用户体验和商业变现的双重价值,从而提升产品总价值。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腾讯ISUX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blogger

蓝蓝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